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無錫發展成果

無錫發展成果

發布時間:2021-07-14 17:08:47

A. 成果出生無錫哪個區

成果個人資料

姓名:成果
出生地:江蘇無錫

微博昵稱:成果成果成狗

所在地:北京

性別:女
生日:1995年5月23日

學校: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個人資料中沒有註明哪個區

B. 什麼是四個無錫,四個無錫的建設給無錫帶來了什麼進步,人們對四個無錫的看法

省委常委、副省長、市委書記黃莉新在無錫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上,作了題為《凝心聚力團結奮斗奮力開創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局面》的重要講話,提出開創率先實現基本現代化新局面,要加快打造文化特色彰顯、生態環境優美的「魅力無錫」,創新動力強勁、體制機制靈活的「創新無錫」,發展環境優越、產業實力雄厚的「創業無錫」和居民生活富足、社會和諧穩定的「幸福無錫」。魅力無錫、創新無錫、創業無錫、幸福無錫,既道出了這座擁有2500年建城史的江南古城的自然稟賦、歷史積淀,更指明了這座奔向現代化的率先之城的發展取向。魅力、創新、創業、幸福,這些美好積極向上的詞彙,將成為每個無錫人心嚮往之的家鄉新貌、生活感受。近日,一批專家學者就如何建設「四個無錫」展開「頭腦風暴」,今日選取部分文稿刊出,以期讓人們更深刻地了解到,「四個無錫」,與你,與我,與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值得所有人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投入到這一生動實踐中去。
為城市注入創業的不竭動力
近代以來的無錫,一直以成功創業聞名於世。近代「實業救國」的呼喊,掀起民族工商業第一波創業浪潮,沖開了早期工業化的閘門,奠定無錫躋身區域經濟中心城市的堅實基礎。改革開放的起航,激發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的創業大潮,廣袤的蘇南大地辦廠、建園區熱浪蒸騰,迅速壯大無錫經濟的總量規模。新時期的經濟轉型,催動科技創業春潮湧動,一批批創業人才匯聚、角逐,正構築無錫新一輪創新發展更強的競爭優勢。
打造「創業無錫」,首先要涌現一批創業群體。創業者連同他們的企業、經濟實體,是創業的主體,是創業活動的組織者。離開了創業主體,創業就無從進行,再多再好的創業載體也只是擺設。無錫要推動創業,必須依靠創業者引領,加快造就和引進一大批創新創業的領軍人物及合作團隊,形成攻堅克難、奮力開拓的創業群體。要運用積極的產業規劃、產業政策,對創業者的創業活動給予激勵和扶持,讓創業主體放開手腳自主創業、成功創業。以創業推動新興產業領先發展,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從而夯實實體經濟,構築起具有顯著競爭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
打造「創業無錫」,尤其要營造良好創業環境。創業是在一定環境條件下進行的,良好的環境可激勵創業,並降低創業成本,減少創業風險。對於創業而言,區位交通、市政設施等硬體條件固然必需,而法制、政策、公共服務等軟環境則尤為重要。無錫要推動創業,必須真正消除對創業期中小經濟體的輕視和偏見,切實改善政府和社會面向企業和公民、法人的服務,改進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不僅服務創業項目、創業活動,而且服務作為人的創業者和創業團隊;不僅服務企業的順利創辦,而且服務企業從小到大、從眼下到長遠的發展。要致力於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健全市場規則,打破壟斷,遏制投機,懲治欺詐,強化誠信服務和監管,使投資贏利可以預期,人為的風險得到避免,花大力氣扭轉假冒偽劣、投機牟利等的逆向激勵、逆向淘汰,才能從根本上提振創業者的信心。
打造「創業無錫」,最關鍵的是要激發民間創業活力。近年來,由於多方面原因,民間創業熱情出現消退趨勢。無錫要推動創業,必須以恰當的方式,大力宣傳不屈不撓的創業典型,褒揚克難制勝的創業英才,在全社會樹立勇於創業、奮發作為的巍然正氣。要提高創業者的社會地位,從社會輿論、社會財富分配結構到社會組織,把重心和聚焦點對向勞動者和社會財富的創造者,讓他們站到舞台中央,以飽滿的創業激情演繹當今時代的歷史活劇!
近代中國孕育了一批出色的創業群體和創業精神,而無錫的民族工商實業家就是其典型代表。今天,繼承並弘揚前輩的創業精神,再一次掀起現代化建設的壯闊波瀾,必將會對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經濟振興和社會進步,乃至對整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不竭的進取動力。
增創優勢,建設創新型城市
無錫「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基本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現代城市間的發展競爭越來越集中在科學技術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的競爭,創新日益成為城市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和戰略選擇。無錫要在新一輪科學發展中增創優勢,繼續走在全國全省發展前列,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無錫」是必由之路。
以自主創新引領轉型升級,走出無錫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多年的率先發展、創新發展方略的實施為無錫建設內生發展和自主創新示範城市成為可能。要進一步完善「創意-創業-創新」的內生發展機制,探索「創新-孵化-集群」的內生增長路徑,以創新引領無錫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推動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構建起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的產業結構,三次產業全面優化升級,著力增強城市自主創新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全面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形成創新驅動經濟、城市與社會發展的新模式,走出一條適合無錫城市功能定位和資源特點的城市發展道路。
圍繞「東方矽谷」目標,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創業。無錫要突破科技體制、教育體制與經濟體制相結合的障礙,實施科技創新和科技創業的「雙輪驅動」戰略,注重促進知識、科技等創新要素在研發機構、企業、中介機構之間的有效流動,把創新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形成創新合力。一是發揮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加快培育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帶動性強和一定產業規模的新興高新技術企業,造就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二是深化完善「530」計劃,大力引進國內外的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團隊,完善機制充分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使人才競爭力成為無錫的「第一競爭力」。三是深化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一批新型工程技術中心、企業研發中心和產業技術聯盟。四是推動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突破更多重大關鍵技術,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加快產業化。五是增強政府投入,調動全社會科技資源配置的能力,建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投入體系和較為完善的創新創業投資風險機制,使無錫成為科技創新創業的「東方矽谷」。
從「無錫製造」向「無錫創造」跨越,增強城市輻射帶動能級。要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研發轉化基地、孵化器和人才培養基地,培育一批國內外知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形成一批技術水平領先、產業特色明顯、競爭優勢突出的高技術企業群體;要創新經濟業態、開發新型經濟,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和總部經濟,積極培育一批新興產業和戰略增長點,著力提升城市的綜合實力和服務功能,基本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經濟結構;同時要廣泛運用高新技術支撐無錫城市建設和管理,建設一個融合高新技術產業、高端商務、創意設計、創業孵化等功能為一體的高端功能城市。
優化創新生態環境,推動全社會參與、全方位覆蓋、全過程聯動的整體創新。全面推進理念、體制、政策、服務創新,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完善服務環境、優化居住環境、提升人文環境、夯實法律環境,持續提升整個城市的創新環境水平,使無錫成為創新氛圍濃、創新環境優、創新實力強的創新型城市。
「魅力無錫」塑造獨特品格氣質
不久前閉幕的無錫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上,省委常委、副省長、市委書記黃莉新作了題為《凝心聚力團結奮斗奮力開創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局面》的重要講話。講話指出,要加快打造文化特色彰顯、生態環境優美的「魅力無錫」。
城市的魅力,是自然環境、人文氣息與城市功能和宜居特性的綜合體現。無錫山川秀美,人傑地靈,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還是一座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江南名城,是吳文化、民族工商文化、鄉鎮企業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對地域乃至全國經濟發展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近年來,無錫主動調整經濟架構,致力於轉型發展,走出了一個又一個堅實而機智的履印。經濟高位發展的今天,無錫該如何走好下一步,實現可持續和諧發展,該怎樣建立形象、打響品牌?省委常委、副省長、市委書記黃莉新在報告中強調,無錫在今後的發展中應充分利用獨特的自然資源、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寶貴的精神財富,以世界先進城市為標桿,不斷完善城市功能,通過高標準的規劃建設,形成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以大氣而不乏精緻的手筆來凸顯城市個性,加快城鄉發展一體化步伐,把無錫打造成為充滿活力、具有魅力的現代化城市,增強無錫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吸引力和綜合競爭力。這些提法,很好詮釋了無錫未來的發展願景,既有目標高度,也很切合實際,合乎城市個性和廣大市民的期待。
無錫未來經濟發展必須注重產業選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注重經濟結構的優化,絕不能以犧牲青山綠水為代價。經濟發展一旦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基礎,發展本身的意義也就不復存在了。正像省委常委、副省長、市委書記黃莉新說的那樣「既要實現經濟持續增長,又要保證生態水平不斷提升,早日讓太湖重現碧波美景,保護好優美的生態環境,使之成為無錫可持續發展最寶貴的資源。」
「魅力無錫」的打造,還必須繼續注重文化內涵和品牌建設,注重城市靈魂的塑造。漫漫歷史長河孕育了絢麗多彩的吳地文化,豐富厚重的文化積淀養育了靈動而務實的人民,近現代工商業的發展更使無錫經濟迅速崛起、城市地位快速提升。步入新世紀以來,無錫城市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觀,山水美譽度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得到全面提升,歷史的積欠得以補償,在今天黨中央倡導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無錫當抓住前所未有的文化發展契機,實現新的歷史跨越。
城市不是純粹的鋼筋、混凝土堆砌物,而是不斷生長著的生命體,文化是這個生命體的靈魂。一座城市究竟是什麼引人流連忘返、離開後又久久難忘?城市的魅力是城市實力和形象的綜合體現。魅力城市,是人類進步的體現,是「新城市主義」的發展和延伸,它遵循以人為本、環境為本原則,注重營造美好自然宜人的城市環境,強調城市功能,強調精神美感。有人用「形神兼備」來詮釋魅力城市的特質。「形」指建築、街道、景觀構築的城市外在風貌,「神」則是蘊含於城市歷史和現
實中的文化內涵,閃耀著一座城市獨有的品格和氣質。一座城市必須「形神兼備」,才能具有不竭的魅力。「魅力無錫」的打造,既需要呵護好美麗的環境,也需要尊重和珍惜城市的歷史文脈,彰顯獨有的文化韻味,讓城市風貌和文化精神完美融合一體,才能構建起特色鮮明、神采獨具的城市形象,才能讓無錫生動地矗立於城市之林。(
讓「幸福無錫」人人嚮往
今年是我市推進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最近省委常委、副省長、市委書記黃莉新提出:「開創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局面,必須加快打造居民生活富足、社會和諧穩定的『幸福無錫』。」「使無錫的基本現代化是人民認同的、成果共享的基本現代化,讓『幸福無錫』人人嚮往。」人民幸福是科學發展的根本目標,也是衡量現代化實現程度的重要標志。突出「幸福無錫」建設並以此引導發展、激發活力、凝聚人心,對於開創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建設「幸福無錫」,須突出抓住三個主要環節。
抓住「幸福無錫」建設的關鍵。其關鍵就是要在市場化和保障化基礎上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市場化帶來的效率提高是人們幸福的基礎,而社會保障的完善化和福利水平的提高,則是緩和社會分化程度,抵禦社會風險的制度體系。「幸福無錫」建設活動中,既要利用市場手段妥善處理有關人民群眾的各類切身利益問題,又要將住房、醫療和教育等准公益性產品納入政府公共政策范疇,通過增加有效供給,在促進市場提高效率的同時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構建有利於不同群體幸福的社會政策。按照中央的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政府既要加大對社會再分配的力度,提供普惠型的社會政策,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服務平台,又要對社會政策的重點和取向有所選擇。首先,對外來人口群體建立融入型社會政策。如,逐步淡化戶籍制度的「社會管理」功能,更多地發揮文憑、技能、產權、誠信等條件作為篩選機製作用,逐步讓外來人員享有普通市民的待遇。其次,針對白領群體建立發展型社會政策。如,為他們參與社會公共事務,表達訴求搭建平台,形成吸納其它社會能量的機制;發展文化和教育培訓等方面的制度安排,為他們豐富業余文化生活和提高自身素質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保障性住房政策應向引進人才傾斜,可探索單位租賃房等形式降低創業、創新者的生活成本。再次,針對老年人群體建立保護型社會政策。建立各種社會資源的社會政策,構建一些平台和基金,為老年人提供社會保護和幫助老年人實現福利養老。只有通過對不同群體制定出相應的社會政策,才能使「幸福無錫」建設讓每個人都感受到生活在無錫的幸福。
強化政府公共服務主體的地位。從影響建設「幸福無錫」的體制難題來看,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如何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制以及實現它們的創新;收入分配體制改革中如何協調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混合所有制社會格局下政府如何進行有效的社會管理和調控;社會事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統一勞動市場等領域存在哪些體制性障礙。這些問題在今後一段時間內會制約無錫的經濟社會發展和運行效率的提高,直接影響到人們幸福生活的感受,需要從體制機制上實現新的突破,但最重要的還是政府作為公共服務主體的到位問題。從社會結構的基本框架和「幸福無錫」建設的目標來講,政府的職能定位不僅要在經濟領域里劃清政府與市場、企業的邊界,促使建設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更要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各個領域內明確其自身定位,並妥善處理好不同領域之間的職能分工,這樣才能適應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的要求,有效培養社會組織及其成員的自治能力,進而實現政府與社會全體人員的良性互動,提高人們的幸福感。

C. 無錫歷史

有好幾條,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無錫歷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無錫先民就在這里勞動、生息和繁衍。商末,周太王的長子泰伯偕弟仲雍,為讓王位南奔,斷發紋身,做了當地土著居民的首領,築城建都於梅里平墟(今錫山市梅村一帶),史稱"勾吳"。周滅商後,封仲雍後代周章為吳君,建吳國。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滅吳,無錫屬越國。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滅越,無錫屬楚國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滅楚,置會稽郡,無錫屬之。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無錫縣,屬會稽郡。新王莽時期(公元前9-23年),改無錫縣為有錫縣。東漢光武年間(公元25-57年)復稱無錫縣。三國時,孫吳廢無錫縣,分無錫以西為屯田,置毗陵典農校尉。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復置無錫縣,屬毗陵郡。元元貞元年(1295年)升無錫縣為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為縣。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無錫縣為無錫、金匱兩縣,屬常州。民國元年(1912年)兩縣合而為一,復稱無錫縣,屬蘇常道。民國16年(1927年),無錫縣直屬江蘇省。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後,分無錫縣為無錫市、無錫縣,無錫市直屬蘇南區。1953年建立江蘇省,無錫市為省轄市。1983年3月1日實行市管縣體制,無錫市轄江陰、錫山、宜興3縣(市)。

無錫」這一地名的由來,現存在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即現在流行的說法,認為周、秦間錫山產錫,至漢朝錫盡,故名「無錫」。新莽時錫復出,改縣名為「有錫」,東漢初為無錫。這一說法見於唐朝陸羽《惠山寺記》,謂:「山東峰(按:指惠山東峰,即錫山),當周秦間大產鉛錫,至漢方殫,故創無錫縣,屬會稽。自光武至孝順之世,錫果竭,順帝更為無錫縣,屬吳郡。」 這一說法,歷代無錫地方誌都相沿記載。但清光緒《無錫縣金匱縣志》認為:「王莽時大改郡縣之名往往與舊名相反」,所謂「錫出而更名,孝順時錫竭而復舊,殆不足據。」 另一種說法認為「無錫」是古越語地名之一。「無」是發語詞,無實義,「錫」的原義因古越語佚亡已久,無從考證。這一說法是當今一些地名學者、語言學者、歷史地理學者在總結前人學術成果的基礎上,經過對江浙地區大量地名的調查研究而得出的結論。 他們認為,「無錫」和江浙地區其它許多地名,如夫椒、餘杭、句容、姑蘇等一樣,都是屬於齊頭式地名,冠首字雖然寫法不同,但古音相合或相近,都是古越語的發語詞,無實義。這些地名隨著古代吳越地區的氏族遷徙、流散和與華夏族的融合,原義漸至湮沒,但一部分卻因用漢字記錄同樣的音而保存下來,後人不知道所由來,往往望文生義,妄加解釋。 又有學者認為,「無錫」是因為生活在無錫的一個古越人部落以一種「治鳥」為圖騰而得名,其本義應上「神鳥」。

無錫始於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縣,屬會稽郡。三國時,孫吳廢無錫縣,分無錫縣以西為屯田,置毗陵典農校尉。西晉太康二年(281 年)復置無錫縣,屬毗陵郡。元元貞元年(1295年)升無錫為州,屬江浙行中書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為縣,屬中書省常州府。清雍正二 年(1724年),分無錫縣為無錫、金匱兩縣,均屬常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兩縣仍合而為一,復稱無錫縣,屬蘇常道。民國16年(1927年),無錫縣直屬江蘇省。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後,分無錫縣 為無錫市、無錫縣,無錫市直屬蘇南區。1953年建江蘇省,無錫市為省轄市。1983年3月1日實行市管縣體制,無錫市轄江陰、無錫、宜興3縣。1987 年4月、1988年3月、1995年6月江陰、宜興、無錫先後撤縣設市。2001年1月,撤錫山市(原無錫縣)設錫山區、惠山區。

歷史之變革:早在六七千年前,無錫先民就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過著定居生活。在鴻聲彭祖墩、新瀆廟墩、葛埭橋庵基墩和玉祁蘆花盪等地,均有原始 氏族的聚居點。無錫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後屬於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他們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勞動,創造和豐富了太湖流域輝煌的遠古文化。

公元前11世紀末,古公?蹈輔即周太王)的長子太伯、次子仲雍為讓王位於三弟季歷,從現屬陝西的歧山南奔荊蠻,定居梅里(今錫山市梅村鎮),並入鄉隨俗, 斷發文身。太伯受到當地百姓的擁戴,被奉立為君主,自號為「勾吳」。太伯帶領百姓興修水利,發展農耕。相傳他率領眾人開鑿了長數十公里的太伯瀆(俗稱伯瀆 港)。還栽桑養蠶,制陶冶銅,「數年之間,民人殷富」。周滅商後,因太伯無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孫周章為吳君,建吳國。從太伯至闔閭共24世,前後 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吳國的都城。太伯、仲雍將中原地區的文化帶入江南。與江南地區原有文化有機融合,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吳文化。

無錫是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春秋時期,吳國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政治上、軍事上也十分強大。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滅吳,無錫屬越國。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 年),楚滅越,無錫屬楚國。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滅楚,置會稽郡,無錫屬之。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無錫已有冶鐵、鑄銅、制陶、髹漆等手 工業門類,農業生產已使用鐵器農具和牛耕技術。六朝時期,北方戰亂頻繁,人口大量南遷,無錫治湖築圩,水利設施大量興建,農業耕作技術也有了提高。商業貿 易開始形成。唐、宋時期,無錫農業生產從「火耕水耨」的輪荒耕作發展為耕、耙、耖配套的耕作技術,形成稻麥兩熟制,太湖周圍卑濕之地改造成河渠縱橫、湖塘 棋布、排灌結合的水網系統。養蠶業發達,「桑柘含疏煙處處倚蠶箔」。京杭大運河開通後,無錫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絕」。城中金銀、彩帛、煙酒、油醬、 食米等作坊錯雜開設,市場繁榮。無錫成為富庶江南的一塊寶地。

明清時期,無錫依憑優越的自然條件、便利的水陸交通和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社會生產力得到較快的發展。錫西北的芙蓉湖經過幾次大規模的整治,形成大批良 田。農業上由於精耕細作,糧食產量逐年增加。「春豆夏麥,秋收禾稻,中年之歲,畝得三石」,成為全國「米倉一區」。隨著手工業的興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無 錫逐步形成了江南有名的米市、布碼頭。米市:早在元代,無錫已是鄰近縣上交漕糧的集中地。明代,由於興修水利和水稻育秧移栽技術的推廣,無錫糧食產量穩 定,無錫之米與蘇杭之帛、淮揚之鹽、浮梁之瓷、溫州之漆相提並稱。至清代前期,無錫稻米集散不僅經營規模、交易數量居江蘇各縣之冠,而且成為漕糧的主要采 辦地和「產者輸之,購者集之」的糧食餘缺調劑市場。至雍正、乾隆年間,無錫米市已初具規模,「米豆之業甲於省會」,「皖豫米商紛紛麇來,浙東糴販,麇不聯 檣」。

布碼頭:隨著無錫米市的形成與發展,北方地區,特別是蘇北淮揚、高寶湖等產棉區的棉花由購米船隊運至無錫,無錫鄉間棉紡織業十分興盛。所以,無錫盡管不種 棉花,但四鄉農村幾乎家家有紡機,戶戶織棉布。明弘治年間,無錫北門外蓮蓉橋南,已形成布列成行的布市。「坐賈收之,擁載而貿於淮揚高寶等處,一歲所交易 不下數十百萬」。明末清初,布碼頭一度衰落。至清代中葉,無錫家庭棉織業再度興起,全縣織布木機有4~5萬台,年產土布300萬匹,佔全國棉布產量的 6.7%。各地布商雲集無錫,從北柵口至北塘,形成綿延數里的布市。乾隆年間,無錫每年經銷的土布達700~1000萬匹。無錫有「布碼頭」之稱,與漢口 的「船碼頭」、鎮江的「錢碼頭」,並稱為長江「三碼頭」。

近代無錫:近代,無錫經濟的輻射力逐漸增強,成為江南的一個經濟中心城市。無錫米市在咸豐十年至同治二年(1860~1863年)太平天國戰事中被毀。戰 事以後逐漸恢復。光緒十四年(1888年)起,清政府把浙江各州府的漕糧轉到上海、無錫采辦,又指定江蘇各縣的漕糧在無錫集中轉運。無錫米市得到進一步發 展。至清末,無錫年辦漕米130萬石。同時,由於無錫米市粳、秈、糯品種齊全,數量充足,儲運方便,上海、浙江等地糧商都到無錫采購,江蘇產棉區大多也到 無錫購米。無錫成為南供民食、北輸漕米的大米市。年交易量達600~750萬石。無錫布碼頭繼續興盛,一直延續到本世紀初。清末,無錫制絲業迅速發展。光 緒四年(1878年),無錫生絲產量達13.8萬斤,占蘇、常、鎮三府生絲總產量的38.83%,成為江蘇省最大的產絲縣。與此同時,蠶絲貿易十分活躍, 「一年也有數十萬斤之巨」。光緒六年(1880年),無錫輸出生絲近10萬公斤,價值48萬海關兩。其中四成出口海外,六成銷往周邊地區。無錫成為甲於東 南的絲繭市場。

甲午戰爭後,許多有識之士看到國家積貧積弱,主張「實業救國」。戊戌變法後,清政府也不得不放鬆對民間興辦實業的限制,實行某些提倡工商業的措施。無錫的 近代工業正是在這種形勢下發展起來的。和國內其他城市的工業開始時大多是官辦(包括「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的不同,無錫的工業一開始便是民族資本興 辦的。1895年,楊宗濂、楊宗瀚兄弟創辦業勤紗廠,成為無錫近代工業企業的濫觴。1900年,榮宗敬、榮德生兄弟與朱仲甫合夥創辦保興麵粉廠,匡仲謀創 辦亨吉利布廠。1904年,周舜卿開辦裕昌絲廠。以棉紡織業、繅絲業、麵粉加工業為三大支柱的近代工業如雨後春筍在無錫興起。自1895年至1913年, 無錫共建工廠19個,平均每年1個。從1914年至1933年20年間,共建工廠182個,平均每年9個。至1937年日軍侵佔無錫前夕,無錫已擁有工廠 315個,產業工人6.3萬人,年總產值7726萬元。繅絲廠和繅絲車數量,分別佔全省的94%和95%,居全國城市首位。紗錠 24萬多枚,布機 3500多台,分別佔全省的38%和92%。麵粉工業無論是工廠數還是生產能力,均居全省第一位。工業產品的產量,棉紗佔全國0.8%,麵粉佔12%,蠶 絲佔40%。

據1937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中國工業調查報告》統計,無錫在全國6個主要工業城市中,產業工人數占第二位,工業產值僅次於上海、廣州,居第三位,資 本總額居第五位。由於貸款業務興旺,放大於存,資金缺口很大,經常向外地同行拆借調劑,因而無錫成為江浙一帶著名的「放款碼頭」。無錫盡管是國內民族工業 發展最快和民族工業企業較為集中的城市,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中,民族工業的發展始終充滿艱險和曲折。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的嚴重經 濟危機,給無錫民族工業以沉重的打擊。所幸無錫一批實業家勵精圖治,改進企業管理,加強技術改造,才使企業轉危為安。1937年底日軍侵佔無錫後,無錫的 經濟更遭受空前的浩劫。

日軍在無錫殺害1.4萬餘人,燒毀廠房2.8萬多間,商店店堂5.4萬多間,居民住房和其他房屋近8萬間,搶走糧食545萬余石,財產損失20730萬元 以上。民族工業遭受致命的摧殘,許多工廠變為一片廢墟,「繁華之區變成瓦礫之丘」。無錫經濟陷入奄奄一息的境地。抗日戰爭勝利後,無錫經濟有所復甦,棉紡 織業、交通運輸業恢復較快。但這種景象沒有維持多久。由於國民黨統治集團發動內戰,無錫經濟陷入困境,民族工商業經營困難,人民生活日益困苦。

1949 年4月23日,無錫解放,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當年,無錫市國民收入為0.71億元,社會總產值2.08億元。解放初,無錫市人民政府採取措施, 整頓和恢復發展經濟。在城市,將敵逆資產和官僚資本收歸國有,建立起社會主義性質的國有經濟,同時組建發展合作經濟,對私營工業積極扶持。在農村,發動群 眾,開展土地改革。經過1950~1952年的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無錫經濟走上穩步發展的道路。1953~1957年,無錫市在制訂、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 的同時,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至1956年1月,全市批准公私合營的工商企業共2182戶,其中工業 819戶,商業697戶,交通運輸業368戶,手工造船業298戶。5371戶個體手工業者與原來的116個社組成199個合作社。至年底,在農村建立高 級社147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1958年,無錫市開展「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在此期間,發展了一批新的工業門類,建成了一批重要的工業項目,社隊工業(後改鄉鎮工業)也應運而生。但由於在所有制上急於過渡,經濟建設上急於求成,造 成人力、財力、物力的嚴重浪費和經濟比例關系的失調。1960~1962年,全市經濟出現嚴重困難。1961年起,無錫貫徹執行中央對國民經濟實行「調 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經過調整,無錫市經濟形勢逐年好轉。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正常的生產秩序受到破壞和干擾,生產下降,商業網點大 批撤並,集市貿易關閉。1969年後,生產才逐步回升。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結束。無錫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1978 年後,無錫經濟進入了快速增長的時期,經濟總體實力明顯增強。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著重調整農業、輕 工業、重工業的比例關系,調整積累和消費的比例關系。1980年,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展開。首先在農村,全面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公社、大隊建立為農服 務的經濟實體。糧食種植逐步向種田大戶集中。全面推廣無錫縣堰橋鄉鄉鎮工業「一包三改」(實行以經理、廠長為主的經濟承包責任制,改幹部任免制為選聘制, 改工人錄用制為合同制,改固定工資制為浮動工資制)的經驗。全市農村形成以鄉鎮工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在城市,自1984年起,無錫進入工業化初期,開始以 擴大企業自主權,增強企業活力為重點,全面推行廠長(經理)負責制和多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

同時,對計劃、財稅、金融、價格、物資、勞動工資、外貿等體制進行初步改革,培育和發展各種生產要素市場,陸續建立物貿中心、鋼材、化工輕工原料、木材建 材等生產資料市場。商業、供銷、糧食部門也建立一批貿易中心。集市貿易興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向政企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引進競爭機制,深化企業內 部改革的深層發展。還進行科技體制改革,改撥款制為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和課題承包責任制;放寬對科研人員的政策。進行教育結構改造,將職業大學改建為江南 大學,擴建教育學院和無錫廣播電視大學,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和技術教育;成人高校堅持走聯合協作道路,擴大辦學功能。

1993 年全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378元,在江蘇省率先達到小康標准。1993年後,無錫經濟呈加速發展態勢。對農業的投入大幅度增加,機械化水平、科學種養 水平、社會化服務水平等都有較大提高,耕地保護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得到加強。農業雙層經營機制進一步完善,向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迅速發展。在土地面 積逐年減少、人口逐年增長的情況下,糧油和主要副食品的產量保持較高的生產水平。工業在調整結構、提高水平、擴大規模、增強後勁方面取得新的成績。企業改 革向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主要內容的制度創新、轉換機制深化,國有企業加快了進入市場的進程。全市組織一批重點建設和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形成了一批集團化 企業。鄉鎮工業通過上規模、上水平得到迅速發展。第三產業發展較快。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份額顯著增加,經濟素質明顯提高。順利實施國家部署的財 稅、金融、外貿、投資等體制改革。市場體系進一步發育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逐步顯示出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了步伐。整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 明顯提高。

個私經濟也得到了發展。對外經濟和對外貿易都有很大發展。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滬寧高速公路無錫段、錫澄高速公路、江陰長江大橋建成通車。無錫機場 通過初步改造,開通了5條國內航線。縣鄉公路在基本實現村村溝通的基礎上,道路等級迅速提高。全境初步形成了內外暢通的交通網路。市內以路橋建設為重點, 加快了城市布局調整和老城改造步伐,新建、擴建了一批幹道、橋梁,新建了火車站廣場。

市區建成區面積逐漸擴大。一批新型城鎮正在興起。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也得到較快發展。以治理太湖為主導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鄉抗洪防 災能力明顯增強。各類教育協調統籌發展。全面完成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任務,以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為主體的高中階段教育逐步普及, 成人教育和地方高等教育加快發展步伐。教育綜合改革逐步深化,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每年組織實施國家和省級火炬計劃、星火計劃,高新技術產品的產值高速增 長。創作、上演了一批突出主旋律、具有地方特色的好作品、好劇目。廣播、電視的人口覆蓋率接近100%。體育、衛生、環境保護、計劃生育、老齡工作都取得 了可喜成績。

1981年,無錫市列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無錫經濟開始向城鄉一體化方 向發展。1984年列為全國13個較大的市和10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1985年,無錫市被國務院確定為長江三角洲沿海經濟開放區開放城市。改革開放給無 錫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無錫已建成以紡織、電子、機械、化工、醫葯為主,門類比較齊全,配套協作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成為中國沿海地區具有較大規模、較高 水平的現代工業城市,並跨入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投資環境40優的行列。

D. 無錫為何落選全國文明城市

無錫落選全國文明城市的原因是不符合要求。文明包括社會文明和政務文明,社會文明是基礎,政務文明是改進文明的關鍵。近年來,無錫的政務文明更多著力於經濟發展,招商引資,改善營商環境,但在如何做好服務群眾上,也因為此次落選將短板暴露無遺。

因為部分幹部和單位對全國文明城市「保級賽」不上心,開展工作不以群眾為中心,才有了此次「保級」失利——農貿市場周邊、背街小巷、老舊小區等點位,一直是無錫城市建設管理的堵點痛點,很多地區和部門心知肚明,卻見怪不怪、得過且過、甚至推諉塞責。



(4)無錫發展成果擴展閱讀:

評選要求

規劃合理,公共建築、雕塑、廣告牌、垃圾桶等造型美觀實用,與居住環境相和諧,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街道整潔衛生,無亂張貼(包括牛皮癬)現象;公園、綠地、廣場等公共場所氣氛祥和。公共場所無亂扔雜物、隨地吐痰、損壞花草樹木、吵架、斗毆等不文明行為。

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全面禁煙,並有明顯的禁煙標識;影劇院、圖書館、紀念館、博物館、會場等場所安靜、文明,無大聲喧嘩、污言穢語、嬉鬧現象。機動車讓行斑馬線,車輛、行人不亂穿馬路、不闖紅燈;自覺保持交通暢通、不人為造成交通阻塞。

E. 關於四個無錫建設的成果,北塘的新變化,展望黨的十八大描繪的美好情景的手抄報誰會

參觀雄偉氣魄大劇院 感受「四個無錫」建設成果

2012年6月12日中午,無錫旅遊商貿學校財會金融系黨支部16名黨員和1名入黨積極分子以及旅遊系黨支部的黨員同志,一同前往了剛剛落成的、具有無錫地標性建築地位的無錫大劇院參觀。本次活動由財會金融系陸鈺主任和旅遊系呂東主任帶領,各支部黨員同志們一起積極參加。通過實地的參觀活動,黨員同志們無不為無錫擁有如此雄偉、氣魄、現代的大劇院而感到自豪和高興。
通過大劇院現場講解員耐心細致的講解,我們了解到無錫大劇院位於無錫太湖新城蠡湖大道東側、五里河南岸,隸屬於無錫市太湖新城,由無錫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負責代建,現由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代為管理。無錫大劇院佔地面積約6.76萬平米,為地上七層、地下一層建築。總建築面積約7.8萬平米,高度超過50米。大劇院建築由主觀演廳、綜合觀演廳和相關配套設施組成。2009年4月20日隆重奠基的無錫大劇院設計新穎、造型獨特、外型美觀壯麗。作為無錫市打造文化產業的旗艦舉措,無錫大劇院啟建於2009年,邀芬蘭設計師佩卡·薩米寧設計,總投資達到17億元,歷時3年完工。大劇院形態新穎獨特,俯瞰下的八片「翅膀」如同蝴蝶落於城市水畔。從外觀到室內裝飾均採用了目前國內外最先進的材料,為同時保證視聽效果和環保節能,劇院大量運用玻璃幕牆,從地面、座椅、牆面均採用了竹替代木頭。舞台、音響、燈光等技術手段目前屬於國際一流。
「四個無錫」建設的精神:
創業無錫——無錫大劇院的建成,一是豐富了無錫的精神文化產業,同時無錫大劇院以其一流的設計、一流的建造水平、一流的管理帶來了錫城建築業的一朵奇葩;
創新無錫——無錫大劇院外觀新穎,造型獨特,節能環保,技術先進,實乃無錫建築業的一大創新之作;
魅力無錫——無錫大劇院猶如一幅精美的藝術經典畫卷,這樣的藝術殿堂與無錫特有的源源流長的精湛的「太湖美」江南文化,與美麗浩瀚的太湖相呼應,真是無與倫比、美不勝收,堪與世界著名的悉尼歌劇院相媲美,在很大程度上增添了無錫這座城市的魅力,同時無錫大劇院的落成,將進一步加強我國歷史文化名城──無錫與國內外的文化交流,提升和擴大無錫的國際影響,將是一個新的里程碑;
幸福無錫——無錫大劇院的落成必將為錫城百姓帶來更多更好的、適合不同年齡層次人群的文藝活動,將在很大程度上豐富我們錫城百姓的業余文化生活,給錫城百姓帶來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感受幸福無錫。

F. 無錫有哪些特色

無錫本地的美食跟蘇州、上海有點類似,口味都是偏甜偏清淡。很多外地人第一次到無錫來,都特別吃不習慣,尤其是那些口味偏重的地區,比如四川、湖南這些喜歡吃辣的地方。

‍‍還要一道很多外地人不知道的美食,那就是四色湯團。說白了就是比我們平時吃的那種湯圓體積再大上一倍,裡麵包入各式各樣的餡心‍‍‍‍,‍‍有‍‍鮮肉、菜豬油、芝麻、玫瑰白糖、豆沙,還有蝦仁鮮肉、筍干鮮肉、開洋蘿卜等餡料。‍‍

無錫的美食還有很多,比如梁溪脆鱔、玉蘭餅、太湖三白、三鮮餛飩等等,就等你來品嘗了!

G. 要寫作文.有沒有人告訴我無錫近幾年的大變化和成就

太多了!你自己上書店買書看吧!

H. 改革開放30周年前後的無錫變化

我的家鄉是太湖之濱的一顆明珠——無錫。他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地處長江三角洲中心,東鄰上海,西望南京,南接浙皖,北臨長江,中抱太湖,全市總面積4788平方公里,人口近440萬,其中市區面積1659平方公里,人口215.9萬。現轄江陰、宜興兩個縣級市和崇安、南長、北塘、錫山、惠山、濱湖、新區七個區。
無錫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5C,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全年無霜期23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2000 小時左右,水美土肥,物產豐富,是全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無錫是著名旅遊勝地,無錫猶如太湖之濱一顆璀燦的明珠,著名的旅遊勝地美不勝收。碧波盪漾太湖水,悠悠流淌古運河,太湖佳絕、人文薈萃,濃縮成「無錫旅遊十八景」: 黿渚春濤、寄暢清韻、靈山勝境、錫山晴雲、中視影城、運河古風、二泉映月、泰伯遺跡、善卷洞天、霞客故里、蠡湖煙綠、鵝鼻攬江、梅園香雪、宜興竹海、薛家花園、太湖仙島、東林書院、龍頭馬跡等。
無錫是江南歷史名城,它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孕育了眾多文化名人和藝術巨匠,有晉代大畫家顧愷之、唐代大詩人李紳、元代大畫家倪瓚、明代旅遊家徐霞客,近代有外交家、思想家薛福成,科學家徐壽、徐建寅父子,現代有科學家周培源、錢偉長,經濟學家孫冶方、薛暮橋,國學大師錢鍾書,美術大師徐悲鴻,民間音樂家華彥鈞等。目前無錫籍兩院院士有近70名,在全國各城市中名列前茅。
無錫是區域性交通樞紐, 境內京滬鐵路、新長鐵路、滬寧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滬宜高速公路、寧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等縱橫交錯,是上海到成都、黑龍江至海南、上海到北京三條高速公路的交匯點,是連接南北、溝通東西的重要節點。京杭大運河在無錫穿城而過。江陰港是長江出海口的重要換裝港之一。隨著無錫機場的通航,寧杭、沿江高速公路的建成以及京滬高速鐵路的建設,無錫的交通樞紐地位將更為明顯。
無錫是經濟中心城市,19世紀中期無錫已是全國「四大米市」之一,也是聞名遐邇的「絲市」、「布碼頭」。20世紀初,無錫誕生了以榮氏家族為代表的一批工商業巨子,成為我國民族工商業發祥地之一,獲得了「小上海」的美稱。七十年代初,無錫的鄉鎮工業在全國率先崛起。改革開放後,無錫的經濟總量始終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十位,成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和13個較大城市之一。目前,無錫以約佔全國萬分之五的土地、千分之四的人口,創造了全國1.6%的經濟總量。
無錫更是對外開放的先行區,1985年無錫就被批准為沿海開放城市,對外開放起步早、進展快,開放型經濟已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無錫開放型經濟迅猛發展,成為全國經濟最活躍的城市之一,一批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在無錫投資興業。 「日資高地」、「韓資板塊」、 「台資團隊」、「港資群體」競相涌現。
無錫原何有如此之盛況呢?
縱觀近幾年,不難發現,無錫市的各級黨政領導,在黨中央的正確決策指引下,鑒往事,策來茲。團結人民大眾,群策群力,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地方優勢,昌其所善,興其所宜,創其所無,奔其所向,才之所以譜寫出了無錫如此壯麗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新篇章!
一.關於環境
大家都知道,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環境,且核心是水環境。水是環境的核心,水是環境的靈魂。而我們無錫人更是以太湖水為傲,一曲《太湖美》更是唱遍了大江南北。
然而,上世紀60年代末,一場圍湖造田運動無情地改變了它的模樣。圍湖,圍出了土地,產出了糧食和鮮魚,代價卻是大量積聚淤泥,抬高了湖底,減少了水容量,降低了湖水自凈能力,造成湖水的二次污染,加之工業的發展,又接納入湖河道的大量污水,湖水水質長年劣於五類,太湖水一度發出陣陣惡臭,魚蝦差不多絕跡了。水環境惡化讓無錫經濟和社會發展蒙受了巨大損失。由於水污染,無錫水源地梅園和五里湖取水口被迫關閉。梅梁湖每次發生突發性水污染事件,造成經濟損失都在數十億元,水環境惡化,還大大降低了市民的生活質量,嚴重影響了旅遊環境、投資環境和生態環境。外地的客人和客商來到「江南水城」,無錫人竟羞於帶他們到河畔、湖邊。
針對日益嚴重的水污染,水利局按照「以人為本、尊重規律、人水和諧」的治水新理念,把水環境整治作為當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蠡湖綜合整治工程、城市防洪及調水工程、城區河道整治工程等項目的一步步實施,城鄉水環境面貌大為改觀。現在人們可以在河裡釣魚、可以在水邊休閑場所閑庭漫步……正如詩中所寫:「長長的柳堤,一年一度春風,芳菲總是綠色的相思;滿湖的火樹銀花,在洗滌後的紅雨中綻放……」
太湖水變清了,錫城之魂得到了一次深刻的凈化,給這座湖濱之城增添了不少靈氣。無錫人眉頭開始舒展了,自豪的微笑又回來了,今年「五一黃金周」竟出現了日均4萬人爭睹五里湖美景的場面。

無錫人更是堅定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的水利建設要緊緊圍繞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目標,按照「以人為本、尊重規律、人水和諧」的治水新理念,立足防洪保安、水資源供給、水環境保護三大基本任務,從根本上解決水多、水少、水臟三大問題,確保飲水安全、防洪安全、糧食生產用水安全、經濟發展用水安全和生態用水安全的需求,為全市實現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良好水服務,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水環境。
二.經濟建設發展方面
二十多年來,無錫人民在改革開放的潮流下,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解放思想,大膽探索,搶抓機遇,創新發展,使無錫城鄉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綜合實力實現重大躍升。1978年至2003年二十五年間,全市經濟總量翻了6番,2003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1901.2億元,居全國大中城市第9位,人均達到5200美元,總體發展水平正率先向著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對外開放取得突破進展。堅定不移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三外」工作全面推進,經濟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具開放活力的地區之一。全市累計批准利用外資項目8300多項,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49億美元。體制機制活力得到根本增強。不斷深化經濟社會各個方面的改革,國有企業、鄉鎮企業煥發新的活力,民營經濟快速成長,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健全,基本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力得到充分激發。城鄉建設展示全新形象。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基礎設施體系日益完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迅速提高,城鄉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現代化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功能得到增強,初步形成了梯度分工、合理布局、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人民生活得到顯著提高。城鄉人民生活質量有了根本改善,教育、就業、醫療等水平不斷提高,2003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1647元和6329元,城鄉居民人均儲蓄達到2.4萬元。
詳細的說,我們在改革開放中有四次認識上的飛躍和實踐上的突破:
第一次認識上的飛躍和實踐上的突破,是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開創了一條農村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的新路。無錫是我國鄉鎮工業的發祥地之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鄧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指引下,無錫的幹部群眾大膽沖破「兩個凡是」束縛,破除傳統計劃經濟框框,以「農民辦工業」這一偉大創舉,推動我市鄉鎮企業實現了異軍突起。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發表後,我市鄉鎮企業進入了「跳躍式」、「超常規」的快速發展階段,以超乎尋常的發展速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跡,涌現出了華西、陽光、紅豆、遠東等一批全國知名企業和名牌產品,成為支撐農村乃至全市工業化的主導力量,也帶動了上個世紀整個無錫經濟的快速發展。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和農村工業化的不斷推進,不僅成功地實現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非農化轉移,而且通過「以工建農」、「以工建鎮」,使得大批小城鎮迅速崛起,農村區域競爭力迅速增強。依靠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無錫農村經濟長時期保持快速發展,為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區域城鄉統籌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二次認識上的飛躍和實踐上的突破,是積極呼應浦東開發開放和國際產業轉移,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加快了無錫經濟的市場化、國際化進程。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對外開放是強國之路」,是一項基本國策,要「抓住機遇,利用國際和平環境,更多地吸收對我們有用的東西」。
在對外開放思想理論指導下,無錫人民始終把擴大對外開放放在經濟工作的突出位置,緊緊抓住浦東開發開放的發展機遇,牢牢把握國際資本產業轉移的有利契機,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一步步推動對外開放向更大規模、更高水平、更寬領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我市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化程度的迅速提升。目前,無錫利用外資已進入質量、水平、規模、效益同步發展的新階段,許多國際知名跨國公司紛紛落戶無錫,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58家在無錫投資興業。
2003年,外資工業佔全市工業總量的比重已達到25%,成為無錫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令人欣喜的是,自1992年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始建設以來,無錫各類重點開發開放園區蓬勃興起,成為全市最重要的對外開放窗口和平台,最富吸引力的產業集聚地和科技成果「孵化器」。目前,全市85%的利用外資落戶在開發開放園區,三分之一的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來自園區,園區經濟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積極「引進來」的同時,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一批骨幹企業走出了跨國經營新路。
第三次認識上的飛躍和實踐上的突破,是圍繞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積極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不斷調整完善所有制結構,切實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後,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在鄧小平同志這一系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名論斷的鼓舞和指導下,無錫人民大膽沖破姓「公」姓「私」、姓「社」姓「資」的束縛,堅持以「三個有利於」為根本標准,從本地實際出發,大力推進所有制改革,極大增強了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活力。在農村,積極引導鄉鎮企業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進行資產重組和制度創新,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後,針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努力探索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在推動鄉鎮企業「二次改制」、增強活力和競爭力的同時,率先進行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促進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開辟了農村改革發展的新路子;在城市,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攻堅,加快國有企業體制創新和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使國有企業、國有經濟煥發出勃勃生機,形成了新的發展競爭優勢。大力開拓資本經營,威孚、小天鵝、陽光、三房巷等一批企業先後成功上市,形成了在資本市場有較大影響的「無錫板塊」。
在加快國有、集體經濟改革發展的同時,始終堅持「六放」方針,毫不動搖地支持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積極扶持民營經濟做大做強。去年,民營經濟所創造的增加值佔全市經濟的比重已上升到31.2%。城鄉企業的改革深化和制度創新,極大地釋放了經濟發展的潛力和活力,推動無錫經濟綜合實力邁上了一個個新的台階,為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體制機制條件。
第四次認識上的飛躍和實踐上的突破,是緊緊抓住新世紀初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突出新型工業化、國際化、城市化互動並進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加快推進「兩個率先」的進程。黨的十六大作出了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科學判斷。對於我們無錫來說,抓住這個戰略機遇期,關鍵是要針對新世紀新階段所面臨的新情況新要求,進一步明確發展定位,創新發展動力,提升發展水平,推動無錫經濟社會在更高層次上加快發展。黨中央對東部地區的發展高度關注,寄予殷切期望。中央兩任總書記明確提出江蘇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無錫作為江蘇的重要板塊、蘇南的重要一極,為全省「兩個率先」勇挑重擔責無旁貸。面對新的發展任務和要求,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了爭創全省「兩個率先」先導區、示範區的奮斗目標,力爭在全省率先建成高標准、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圍繞這一目標,我們制訂實施了《無錫爭創全省「兩個率先」先導區示範區行動綱要》,全面推進科教興市、經濟國際化、城市化和可持續發展「四大戰略」,相繼推出「三化互動」、「三沿開發」、「三個集中」等重大舉措,「兩個率先」先導區示範區建設已經取得明顯成效。近兩年來,全市經濟保持快速穩定增長,開放型經濟、民營經濟齊頭並進,各項改革縱深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整體活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城鄉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城市功能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得到加強,整個城市的環境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富民工程得到有力推進,鼓勵創業、擴大就業、完善保障的各項措施得到較好落實,城鄉人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富民成效日益顯現;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協調發展,精神文明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和黨的建設進一步加強。我市相繼榮獲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等稱號,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實現「四連冠」,各項事業欣欣向榮,實現「兩個率先」奮斗目標前景喜人。
實踐證明,強烈的發展意識、機遇意識、爭先意識和實干意識,是我們二十多年改革發展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實現「兩個率先」目標最重要的精神動力。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在不斷地強化這個重要的思想共識。大家始終堅持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不竭的生機和活力。二十多年來,無錫人民與時俱進,開拓前進,不斷研究新情況,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依靠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一次又一次地突破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體制束縛,贏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領先優勢。
三.科教文衛方面
基礎教育優質資源進一步擴大,各級各類教育進一步發展2003年末擁有各級各類學校761所,在校學生77.03萬人,增加1.04萬人。醫療條件進一步改善。2003年,全市擁有衛生醫療機構1387個,其中綜合醫院37家,專科醫院18家,中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6家,鄉鎮衛生院114家,療養院5家。文化設施繼續完善,2003年,藝術、文化館(站)127個,公共圖書館9個,博物館(文化系統內)5個。文化事業精彩紛呈。成功承辦首屆「中國無錫•太湖國際民樂展」,舉辦各類廣場文藝140場,組織公益演出50多場等等。
綜上所述,改革以來,無錫日新月異,我們親眼看到了,也深刻感受到了,體會到了。我們感謝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這一切巨變,我們更體會到了黨的偉大。
所以在今後的日子,我們更要堅持改革的步伐,提高無錫市城市綜合實力:
我們要以提高人口素質為突破口,高效開發人力資源;要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為主線,以大幅度提升經濟綜合競爭力為目標;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夯實綜合實力崛起的基礎;還要完善社會發展體系,促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我們堅信,無錫的明天會更美好.
如今,求學在外,每有家鄉人談及當地建設發展的情況,間或在報上讀到有關的消息報道,都使我興奮,倍感親切。我衷心祝願無錫憑借有利的主、客觀條件,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取得新成績,譜寫新篇章,開創新天地!

I. 寫一篇作文:無錫60年的發展

然而,上世紀60年代末,一場圍湖造田運動無情地改變了它的模樣。圍湖,圍出了土地,產出了糧食和鮮魚,代價卻是大量積聚淤泥,抬高了湖底,減少了水容量,降低了湖水自凈能力,造成湖水的二次污染,加之工業的發展,又接納入湖河道的大量污水,湖水水質長年劣於五類,太湖水一度發出陣陣惡臭,魚蝦差不多絕跡了。水環境惡化讓無錫經濟和社會發展蒙受了巨大損失。由於水污染,無錫水源地梅園和五里湖取水口被迫關閉。梅梁湖每次發生突發性水污染事件,造成經濟損失都在數十億元,水環境惡化,還大大降低了市民的生活質量,嚴重影響了旅遊環境、投資環境和生態環境。外地的客人和客商來到「江南水城」,無錫人竟羞於帶他們到河畔、湖邊。 針對日益嚴重的水污染,水利局按照「以人為本、尊重規律、人水和諧」的治水新理念,把水環境整治作為當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蠡湖綜合整治工程、城市防洪及調水工程、城區河道整治工程等項目的一步步實施,城鄉水環境面貌大為改觀。現在人們可以在河裡釣魚、可以在水邊休閑場所閑庭漫步……正如詩中所寫:「長長的柳堤,一年一度春風,芳菲總是綠色的相思;滿湖的火樹銀花,在洗滌後的紅雨中綻放……」 太湖水變清了,錫城之魂得到了一次深刻的凈化,給這座湖濱之城增添了不少靈氣。無錫人眉頭開始舒展了,自豪的微笑又回來了,今年「五一黃金周」竟出現了日均4萬人爭睹五里湖美景的場面 現在的無錫修建了好多立交,如廣南立交,金城立交,錢威路立交,使錫城的交通大大順暢了,節約了進城出城的時間,分流了交通高峰時的車流。 另外還開通了青祁和金城隧道 蠡湖隧道和惠山隧道。 現在的無錫是個真正的大無錫,風景優美。眾多市民公園的開放,提高的市民的業餘生活水平。渤公島,漁夫島。蠡湖公園,等沿湖風光的治理和開發,美化了無錫的太湖周邊環境,讓你進入從所未有的湖光山色。 無錫是經濟中心城市,19世紀中期無錫已是全國「四大米市」之一,也是聞名遐邇的「絲市」、「布碼頭」。20世紀初,無錫誕生了以榮氏家族為代表的一批工商業巨子,成為我國民族工商業發祥地之一,獲得了「小上海」的美稱。七十年代初,無錫的鄉鎮工業在全國率先崛起。改革開放後,無錫的經濟總量始終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十位,成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和13個較大城市之一。目前,無錫以約佔全國萬分之五的土地、千分之四的人口,創造了全國1.6%的經濟總量。 無錫更是對外開放的先行區,1985年無錫就被批准為沿海開放城市,對外開放起步早、進展快,開放型經濟已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無錫開放型經濟迅猛發展,成為全國經濟最活躍的城市之一,一批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在無錫投資興業。 「日資高地」、「韓資板塊」、 「台資團隊」、「港資群體」競相涌現。強烈的發展意識、機遇意識、爭先意識和實干意識,是無錫二十多年改革發展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無錫實現「兩個率先」目標最重要的精神動力,市廣大幹部群眾在不斷地強化這個重要的思想共識。大家始終堅持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不竭的生機和活力。無錫人民與時俱進,開拓前進,不斷研究新情況,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依靠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一次又一次地突破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體制束縛,贏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領先優勢。總的來說,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開放中不斷變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國人民,必定能突破當前社會發展中的復雜矛盾,使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取得更大成果。你自己摘取點吧..全抄總不好吧?希望可以幫到你哦!因為我們也要寫的

J. 無錫的歷史沿革

無錫是江南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商朝末年。

前11世紀末,公亶父長子泰伯為讓位於三弟季歷,偕二弟仲雍,東奔江南,定居梅里(今無錫梅村),築城立國,自號「勾吳」。今無錫有泰伯殿堂。

商末,周滅商,因泰伯無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孫周章為吳君,建吳國。分封泰伯的後裔周章少子為安陽侯,今惠山區陽山又名安陽山。

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國滅亡吳國,無錫屬越國。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國滅越,無錫屬楚國。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置會稽郡,無錫屬之。秦始皇派王翦駐守無錫。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無錫縣,屬會稽郡。王莽新始建國元年(9年)改名有錫縣。

東漢建武元年(25年)復名無錫縣。三國時,分無錫縣以西為屯田,置毗陵典農校尉(今常州)。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復置無錫縣,屬毗陵郡(今常州)。

唐代,無錫屬江南道之江南東道。宋代,無錫屬於兩浙路常州。南宋時兩浙路分為東西,無錫隸屬於兩浙西路常州。元元貞元年(1295年),升無錫為州,屬江浙行中書省常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州為縣,屬中書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無錫為無錫、金匱兩縣,同城而治,均屬常州府。

宣統三年(1911年),推翻清朝統治,錫金軍政分府成立於原金匱縣署,轄原無錫、金匱兩縣;同年5月,撤銷錫金軍政分府。

民國元年(1912年),錫、金兩縣合並復稱無錫縣,屬蘇常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蘇常道,無錫縣直屬江蘇省。

民國二十三至二十六年(1934—1937年),為無錫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地。抗日戰爭期間,無錫四鄉先後建立中共領導的錫北、錫東、太湖、武南、澄西等抗日民主政權。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分無錫為無錫市、無錫縣,市、縣同城,無錫市屬蘇南人民行政公署。

1953年,建江蘇省,無錫市為省轄市;無錫縣屬先後多次變化,曾經屬常州專區、無錫市、蘇州專區管轄。

1958年8月25日,蘇州專區的無錫縣劃歸無錫市領導。1962年,無錫縣劃歸蘇州專區。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原屬蘇州地區的無錫縣、江陰縣與原屬鎮江地區的宜興縣劃為無錫市管轄。

1987年起,先後撤銷江陰、宜興縣,改設江陰市(1987年4月)、宜興市(1988年3月)。1988年,曾在馬山鎮包括馬圩地區設立馬山區。

1995年6月,撤銷無錫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錫山市。1995年3月,無錫市市區和無錫縣行政區劃進行部分調整,組建無錫新區。

2000年12月,撤銷錫山市,設立錫山區和惠山區;撤銷馬山區,將馬山區的行政區域和錫山市的部分鎮(9個)並入無錫市郊區,並將郊區更名為濱湖區。

2015年10月,撤銷崇安區、南長區、北塘區,合並設立梁溪區;設立無錫市新吳區,將無錫市錫山區的鴻山街道和濱湖區的江溪、旺庄、碩放、梅村、新安街道劃歸新吳區管轄。

(10)無錫發展成果擴展閱讀:

無錫市位於北緯31°07′—32°02′,東經119°33′—120°38′,長江三角洲江湖間走廊部分,江蘇省的東南部。

東鄰蘇州,距上海128千米;南瀕太湖,與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183千米;北臨長江,與泰州市所轄靖江市隔江相望。

無錫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是中國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吳文化的發展開創了江南古文明,當時由吳泰伯所開創的基業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長的一個諸侯國家。

吳國歷經了740年,是歷史上任何一個諸侯國都比不了的。吳地區域文化簡稱為吳文化,通常來說為吳地從古至今所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

隨著考古的發展、歷史遺跡的發掘以及古文物的研究,無錫的古文化甚至還可以推到更遠古的年代,而不只是現在所說的吳國。

無錫最著名的神話無疑就是「阿福阿喜」。在惠山泥人中,人們最熟悉,也最受歡迎的便是惠山大阿福。它福得得、胖墩墩,手捧溫順馴服的猛獸,朝著人們甜甜地微笑。

一副孩子氣,一臉福相,確實惹人可愛。提起大阿福,這里還有一個古老的神話故事。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惠山一帶荒草叢生,古木參天,經常有野獸出沒,危害人類。

人們談獸色變。但是,事情總是一物降一物的。在深山裡,不知何時開始,住來了兩個人形巨獸,名叫"沙孩兒",它們力大無比,山中各種猛獸長蟲。

只要見到它們微微一笑,就會俯首貼耳地投入它們的懷抱,任其吞食。自從出現了"沙孩兒"之後,附近的百姓從此都安居樂業了。有一年冬天來臨,上山伐木的農民紛紛下山。

雄的"沙孩兒"出於好奇,就在未伐下的大樹下玩耍。這時,這棵大樹突然倒下,把它壓死了。雌"沙孩兒"尋蹤到此,見此慘狀,傷心不已。為了殉情,也就一頭撞死在這棵樹下。

後來,人們為了懷念它們,便根據它們的形象捏制了一男一女兩個泥人,取名為"大阿福"。從此,這一對大阿福就作為鎮山驅獸、避災辟邪的吉祥物流傳於民間。

在此之外,在傳說中,趕走從錫山中跑出的危害四方的大錫人 ,運天河水灑為太湖,丁山蜀山紫砂泥的由來等也和阿福阿喜有關。

閱讀全文

與無錫發展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