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急切了解!廈門市有哪個單位有礦產礦物檢測服務的 比如說金礦石/銅礦石/鐵礦石/石英等,Au、Ag、Cu、Pb、Zn
廈門紫金礦冶技術有限公司有這樣的檢測服務
聯系人:劉工 質檢部副經理
電話:0592-7765125
地址:廈門火炬高新區(翔安)產業區舫山南路3號
郵政編碼:361101
廈門紫金礦冶技術有限公司是紫金礦業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是紫金礦業集團設立在廈門市的研發基地、人才基地、科研成果產業化基地和對外拓展基地。作為紫金礦業集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核心依託單位和博士後工作站重要人才培養基地,公司立足於技術人才密集型科研單位的發展方向,同時也被認定為「廈門市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以濕法冶金工業化應用技術為主攻方向,重點開展貴金屬、有色金屬和非金屬的選礦、冶金、環境工程、加工和生產等相關領域中包括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及新材料的技術難題和前沿技術研究,並促進其成功孵化和工程化。下設研發部、質檢部、產業發展部和辦公室四個部門。
質檢部具有地質勘察甲級資質(證書編號:012008116003399),通過福建質量技術監督局的計量認證(證書編號:2009137005G)和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的國家實驗室認可資格(證書編號:NO.CNAS L1149),並獲准使用「CMA」標識和「CNAS」認可標識,部門可以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和結果,出具的檢測報告可在全球互認。
質檢部技術力量雄厚,現有員工32人,擁有碩士學位的2人,大學本科學位23人;其中高級工程師2人,工程師8人,助理工程師12人,均為長期從事檢測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各類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礦石及其精礦、合質金的分析檢測、物相分析和岩礦鑒定,提供委託檢測、技術咨詢、化驗室籌建、實驗室規范化管理培訓以及人員綜合技能培訓等業務。
質檢部目前擁有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PE)、極譜儀、原子熒光、可見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光譜儀(日立Z-2000)等多台高精度的分析檢測儀器,以及包括試金爐、制樣設備、磨片設備、岩礦鑒定設備等在內大量的輔助設備,為提供優質的檢測服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檢測能力范圍表
礦石及精礦
金銀礦石、銅鉛鋅礦石、鎢礦石、鉬礦石、錳礦石、鐵礦石、錫礦石、鎳礦石、鈷礦石、多金屬礦石、銅精礦、鉛精礦、鋅精礦、金精礦、銀精礦、鎢精礦、錫精礦、鉬精礦、硫鐵精礦等。
金屬
金錠、銀錠、陰極銅、合質金等。
水樣
環保水質、選冶過程水樣等。
其他
地質樣品、各種陽極泥及貴金屬物料、膨潤土、硅酸鹽岩石、分銀渣、岩礦鑒定等。
⑵ 回收固體廢舊紙箱 線路板等需要什麼證書
發達國家對廢PCB回收常貴金屬及稀貴金屬很重視投入大量資金對其進行研究所採取的技專術手段通屬常分為兩大類物理法和化學法。 物理法主要用於常見金屬如鋁、鐵、銅等的回收。採用拆卸、分選等技術來實行。 化學法有電化學法及濕法冶金主要用於提純貴金屬如金、銀、鉑、釘等。 從世界各國處理流程來看絕大多數加工商在預處理階段均採用了稱重一分類—破碎一粉磨一有機物焙燒一熔煉一篩分一機械攪拌一選粒—物理分選的工藝。
⑶ 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榮譽
●《紫金山金礦成礦地質研究及資源評價》項目獲國家經貿委黃金科技進步特等獎。
●《紫金山銅礦生物提銅新工藝工業應用研究》項目,小試成功後建成了年產1000噸銅的工業中試廠,成為國家十五攻關項目——生物冶金技術及工程化,於2003年12月通過科技部鑒定,現已列入十一五攻關滾動項目(已結題驗收)。該項技術具有成本低、污染小等優點,其技術指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競爭力強。該項目獲中國有色工業協會2006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
●《紫金山金礦露天采場陡幫開采與邊坡穩定性研究》項目,被譽為是「全國大型露天礦山第一家」,獲2003年度中國黃金協會一等獎。
●《福建省上杭縣紫金山金礦低品位物料(1.0×10-6)綜合利用研究》項目,2000年10月經省科技廳鑒定,其「項目研究總體成果達國內領先水平」、「在低品位資源利用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項目的成功實施為開發利用紫金山低品位金礦資源作出了巨大貢獻,獲2002年度中國黃金協會一等獎。該項目成果應用於吉林琿春低品位金礦的開發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該成果對我國低品位(氧化)金礦資源的開發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開展紫金山露天采場深溜井安全高效運行研究。通過對紫金山金礦溜井系統礦石在井內移動規律的研究,提出了溜井堵塞等故障發生概率預測模型;結合設計、施工、生產管理等方面因素,獨創了「懸掛軟梯天井溜礦上掘法」施工工藝,豐富和發展了我國露天礦溜井應用技術。
●採用「強制崩落—硐室爆破處理空場方法技術」處理空場。該處理方法的成功實施,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並消除了生產安全隱患,為紫金山金礦大規模開采和充分利用低品位資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應用先進的環保技術、實施「零排放」工程。含氰廢水通過源頭清污分流和回水循環利用,減少外排量。在礦區3個排污口均按規范化、高標准建設,配備了氰根(CN-)、銅離子(Cu2+)、PH值在線監測自動監控系統,確保了外排廢水的總氰、總銅、總鋅、總砷、PH等指標低於國家標准。
●有效的植被恢復技術美化了礦區環境,減少了水土流失。全面推行尾礦干濕混排技術,有效解決尾礦庫容問題,節約了大量尾礦庫建設費用,避免尾礦庫安全問題,降低運行成本。2003年12月,經國際著名的礦山評估咨詢公司SRK的專家現場考察後指出,紫金的環保技術在中國堪稱一流,在亞洲也屬名列前茅,真正做到了企業發展與環保兩不誤。
●與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合作的《(新疆阿舍勒銅礦)難處理多金屬銅礦加壓浸出技術》項目為國家「十五」攻關項目,該工藝技術指標穩定,銅鋅浸出率可分別達到95%和97%以上,經中國有色工業協會評審認定為「在黃銅礦壓力浸出技術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貴州水銀洞難處理金礦常壓化學催化氧化預處理工藝研究及工業化應用》項目。該項研究成果於2002年12月經貴州省經貿委鑒定「達國際先進水平」並「建議在同類型微細難處理金礦的黃金礦山中應用」。於2004年12月通過中國黃金協會專家組鑒定。該技術的成功應用,將為我國黔西南和其它地區類似難選冶金礦的開發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徑,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吉林琿春紫金有限公司的黃銅礦濕法冶金技術,黃銅礦的濕法冶金是國際礦業界的主要研究課題,吉林琿春銅金精礦常壓化學催化-氰化提取金銀銅工藝的成功應用,實現了低成本、高回報、污染小等多項優勢的結合,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提銅葯劑國產化技術,在濕法冶金提銅中廣泛應用的萃取劑,目前我國均採用進口科寧公司和捷利康公司的產品,在國內各研究部門有進行研究均未實現產業化生產;我司通過引進技術人員和加強研發創新,銅負載量指標好於國外產品,此產品的成功開發必將為中國的濕法提銅產業作出貢獻。
●含銅酸性廢水的環保處理技術,紫金礦業技術中心(研究院)進行了硫酸鹽還原菌的試驗研究,提高廢水的PH值,降低中和費用,且廢水全部能達標排放,我司擬進行中試和工業化試驗,使該項目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從而為國內同類企業提供示範。
2009年按照抓大放小、黃金優先和加快國際化的思路,公司認真捕捉金融危機期間的礦業投資機會,加大項目信息的收集、篩選、考察和論證,實現了資源並購的新進展。
國內方面,完成對金雞山金礦收購及元陽華西黃金公司(大坪金礦)、萬城商務公司(鉛鋅礦)的少數股權收購,入股廈門現代碼頭,基本完成富蘊金山礦冶重組,並與中國地調局、青海省地勘局、貴州瓮福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對產業延伸和循環經濟發展作出了安排。轉讓(退出)了雲南普朗銅礦、湖南尚卿鐵礦、貴州務川鋁土礦等項目。
國外方面,成功入主加拿大大陸礦業公司,成為西藏謝通門銅金礦開發的第一大股東。啟動了全面要約收購澳大利亞Indophil公司(持有菲律賓坦班坎特大型金銅礦37.5%股份)。
紫金山金礦三選廠系統完善、紫金山銅礦4.5萬噸/日破碎系統和8000噸/日浮選系統建設,巴彥淖爾鋅冶煉廠新增至20萬噸/年擴建,琿春曙光金銅礦「2+1」技改,阿舍勒銅礦新增1500噸/日獨立采選系統 ,麻栗坡南溫河鎢礦1500噸/日浮選技改、金瑋公司壩子2400噸/日采選工程,信宜紫金銀岩錫礦3000噸/日采選工程等一批工程順利建成投產或試生產;20萬噸銅冶煉項目、武平悅洋銀礦技改工程、青海德爾尼銅礦1萬噸/日選硫工程、青海公司尾礦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項目、金藝銅業年產3萬噸優質銅管擴建工程等項目全面開工建設;俄羅斯圖瓦項目和黑龍江多寶山銅礦項目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2010年將全面開工建設。
地質勘查
本集團投入地勘費用16,030萬元,新增資源儲量(部分未經評審):金31.84噸,銅68.77萬噸,鎢(W2O3)7.15萬噸,銀123.53噸,鉬4.96萬噸,鐵礦石1110萬噸。
至2009年末,集團保有資源儲量(經評審):金714.652噸,比增1.88 %;銀1855.21噸,比增9.1%;銅1062.86萬噸,比增10.22%;鉬39.25萬噸,比增0.46%;鉛+鋅523 萬噸;鎢(W2O3)17.34萬噸,比增70.17%;鐵礦石1.856 億噸,比增10.54 %;煤4.592 億噸,比增52.61%;錫9.929萬噸;鎳60.71萬噸;硫鐵礦(標礦)6,673萬噸。實現主礦種增量大於消耗量。集團公司擁有探礦權244個,面積5,880.90 平方公里;采礦權45個,面積125.0116 平方公里。
2008年
中國黃金協會授予紫金山金銅礦「中國第一大金礦」稱號
2006年
國家科技部發文公布首批118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名單,紫金礦業公司名列其中。
2005年
CECA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2004年度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
2004年
2003年度中國黃金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紫金山金礦露天采場陡幫開采與邊坡隱定性研究
2003年
專利:封閉式電解槽
2002年
專利:敞口式非流態化固定吸附裝置
2001年
重點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2000年
國家經貿委「黃金科學技術進步獎
⑷ Alloy20 Alloy400 Alloy600 材質上有什麼不同
Alloy20也就是所說的20號合金 Alloy400 屬於蒙乃爾銅鎳合金 Alloy600屬於鎳基高溫合金 成分含量不同 性能用途也不一樣 上海翔洽金屬團隊,期待您的咨詢!
⑸ 904LSS 中國的牌號是什麼含義是什麼
904L屬於奧氏體不銹鋼
物理和機械性能:密度:8.24g/cm3。抗拉強度:σb≥520Mpa。延伸率:δ≥35%。
化學成分:碳 C:≤0.02錳 Mn:≤2.00硅 Si:≤1.00鉻 Cr:19.0~23.0鎳 Ni:23.0~28.0磷 P:≤0.045硫 S:≤0.035鉬 Mo:4.0~5.0銅 Cu:1.0~2.0
用途,應用范圍、應用領域有:上海翔洽金屬團隊,期待您的咨詢!
石油、石化設備,如石化設備中的反應器等。
硫酸的儲存與運輸設備,如熱交換器等。
發電廠煙氣脫硫裝置,主要使用部位有:吸收塔的塔體、煙道、檔門板、內件、噴淋系統等。
有機酸處理系統中的洗滌器和風扇。
海水處理裝置,海水熱交換器,造紙工業設備,硫酸、硝酸設備,制酸、制葯工業及其他化工設備、壓力容器,食品設備。
制葯廠:離心機,反應器等。
植物食品:醬油罐,料酒,鹽罐,設備和敷料。
對稀硫酸強腐蝕介質該合金是匹配的鋼種。
特性:是一種含炭量很低的高合金化的奧氏體不銹鋼。該鋼是為腐蝕條件苛刻的環境所設計的。zui初該合金是為在稀硫酸中抗腐蝕而開發的。這一特性經多年的實際應用已被驗證是很成功的。現在在許多國家中已被標准化,且已被審定可有於製造壓力容器。合金與其他常用的CrNi奧氏體鋼一樣,具有良好的抗點腐蝕和縫隙腐蝕的能力、很高的抗應力腐蝕破裂的能力、良好的抗晶間腐蝕能力、良好的可加工性和可焊性。熱鍛時zui高加熱溫度可達1180攝氏度,zui低停鍛溫度不小於900攝氏度。此鋼熱成型可在1000--1150攝氏度進行。該鋼的熱處理工藝為1100--1150攝氏度,加熱後快冷。此鋼雖可採用通用的焊接工藝進行焊接,但是zui恰當的焊接方法是手工電弧焊和鎢極氬弧焊。當採用手工電弧焊焊接不大於6毫米板材時焊條直徑不大於2.5毫米;當板厚大於6毫米時焊條直徑小於3.2毫米。當焊後需熱處理時,可以在1075--1125攝氏度加熱後快冷進行處理。用鎢極氬弧焊焊接時的填充金屬可用同材焊條,焊後焊縫須經酸洗,鈍化處理。
⑹ 技能類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有哪些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示了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擬列入職業資格目錄清單151項。其中,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58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93項。
附件: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共計151項) 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
一、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 (共計58項。其中准入類34項,水平評價類24項) 序號 職業資格名稱 實施部門 (單位) 資格類別 1 教師資格 教育部 准入類 2 注冊消防工程師 公安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准入類 3 法律職業資格 司法部 准入類 4 中國委託公證人資格(香港、澳門) 司法部 准入類 5 注冊會計師 財政部 准入類 6 民用核安全設備無損檢驗人員資格 環境保護部 准入類 7 民用核設施操縱人員資格 環境保護部、國家能源局 准入類 8 注冊核安全工程師 環境保護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准入類 9 注冊建築師 全國注冊建築師管理委員會及省級注冊建築師管理委員會 准入類 10 監理工程師 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准入類 11 房地產估價師 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准入類 12 造價工程師 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准入類 13 注冊城市規劃師 住房城鄉建設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城市規劃協會 准入類 14 建造師 住房城鄉建設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准入類 15 勘察設計注冊工程師 注冊結構工程師 住房城鄉建設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准入類 注冊土木工程師 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注冊化工工程師 住房城鄉建設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注冊電氣工程師 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 注冊環保工程師 住房城鄉建設部、環境保護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注冊石油天然氣工程師 住房城鄉建設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注冊冶金工程師 注冊采礦/礦物工程師 注冊機械工程師 16 注冊驗船師 交通運輸部、農業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准入類 17 船員資格(含船員、漁業船員) 交通運輸部、農業部 准入類 18 獸醫資格 執業獸醫 農業部 准入類 鄉村獸醫 19 拍賣師 商務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拍賣行業協會 准入類 20 演出經紀人員資格 文化部 准入類 21 醫生資格 醫師 國家衛生計生委 准入類 鄉村醫生 人體器官移植醫師 22 護士執業資格 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准入類 23 母嬰保健技術服務人員資格 國家衛生計生委 准入類 24 出入境檢疫處理人員資格 質檢總局 准入類 25 注冊設備監理師 質檢總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准入類 26 注冊計量師 質檢總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准入類 27 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資格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准入類 28 新聞記者職業資格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准入類 29 注冊安全工程師 安全監管總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准入類 30 執業葯師 食品葯品監管總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准入類 31 專利代理人 國家知識產權局 准入類 32 導游資格 國家旅遊局 准入類 33 注冊測繪師 國家測繪地信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准入類 34 航空人員資格 空勤人員、地面人員 中國民航局 准入類 民用航空器外國駕駛員、領航員、飛行機械員、飛行通信員 航空安全員 民用航空電信人員、航行情報人員、氣象人員 35 工程咨詢(投資)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 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工程咨詢協會 水平評價類 36 通信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 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水平評價類 37 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 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水平評價類 38 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 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水平評價類 39 會計專業技術資格 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水平評價類 40 資產評估師 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資產評估協會 水平評價類 41 經濟專業技術資格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水平評價類 42 土地登記代理專業人員職業資格 國土資源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土地估價師與土地登記代理人協會 水平評價類 43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 環境保護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水平評價類 44 房地產經紀專業人員職業資格 住房城鄉建設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 水平評價類 45 機動車檢測維修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 交通運輸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水平評價類 46 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 交通運輸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水平評價類 47 水利工程質量檢測員資格 水利部 水平評價類 48 衛生專業技術資格 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水平評價類 49 審計專業技術資格 審計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水平評價類 50 稅務師 稅務總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注冊稅務師協會 水平評價類 51 認證人員職業資格 質檢總局 水平評價類 52 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水平評價類 53 統計專業技術資格 國家統計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水平評價類 54 銀行業專業人員職業資格 銀監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銀行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55 證券業從業人員資格 證監會 水平評價類 56 期貨從業人員資格 證監會 水平評價類 57 文物保護工程從業資格 國家文物局 水平評價類 58 翻譯專業資格 中國外文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水平評價類
二、技能人員職業資格 (共計93項。其中准入類8項,水平評價類85項) 序號 職業資格名稱 實施部門 (單位) 資格類別 1 消防設施操作員 消防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准入類 2 焊工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 准入類 環境保護部(民用核安全設備焊工、焊接操作工) 3 家畜繁殖員 農業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准入類 4 關於健身和娛樂場所服務人員 游泳救生員 體育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准入類 社會體育指導員(游泳、滑雪、潛水、攀岩) 體育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5 關於航空運輸服務人員 民航乘務員、機場運行指揮員 民航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准入類 6 關於道路運輸服務人員 道路客運汽車駕駛員、道路貨運汽車駕駛員 交通運輸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准入類 機動車駕駛教練員 7 關於軌道交通運輸服務人員 軌道列車司機 交通運輸、鐵路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准入類 8 關於消防和應急救援人員 消防員 消防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准入類 森林消防員 林業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應急救援員 緊急救援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9 關於機械設備修理人員 設備點檢員 冶金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機修鉗工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電工 儀器儀表維修工 鍋爐設備檢修工、變電設備檢修工 電力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工程機械維修工 機械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10 關於通用工程機械操作人員 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 交通運輸行業技能鑒定機構、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起重工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11 關於建築安裝施工人員 電梯安裝維修工、製冷空調系統安裝維修工、鍋爐設備安裝工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12 關於土木工程建築施工人員 築路工、橋隧工 交通運輸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防水工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水工建構築物維護檢修工 交通運輸、電力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電力電纜安裝運維工 電力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13 關於房屋建築施工人員 砌築工、混凝土工、鋼筋工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架子工 14 關於水生產、輸排和水處理人員 水生產處理工 海洋、化工、電力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工業廢水處理工 化工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15 關於氣體生產、處理和輸送人員 工業氣體生產工 化工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工業廢氣治理工 化工、電力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壓縮機操作工 化工、煤炭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16 關於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人員 鍋爐運行值班員、發電集控值班員、變配電運行值班員、繼電保護員 電力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燃氣輪機值班員 余熱余壓利用系統操作工 鍋爐操作工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17 關於儀器儀表裝配人員 鍾表及計時儀器製造工 輕工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18 關於電子設備裝配調試人員 廣電和通信設備電子裝接工、廣電和通信設備調試工 電子通信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19 關於計算機製造人員 計算機及外部設備裝配調試員 電子通信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20 關於電子器件製造人員 液晶顯示器件製造工、半導體晶元製造工、半導體分立器件和集成電路裝調工 電子通信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21 關於電子元件製造人員 電子產品製版工、印製電路製作工 電子通信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22 關於電線電纜、光纖光纜及電工器材製造人員 電線電纜製造工 機械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23 關於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製造人員 變壓器互感器製造工、高低壓電器及成套設備裝配工 機械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24 關於汽車整車製造人員 汽車裝調工 機械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25 關於醫療器械製品和康復輔具生產人員 矯形器裝配工、假肢裝配工 民政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26 關於金屬加工機械製造人員 機床裝調維修工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27 關於通用基礎件裝配製造人員 裝配鉗工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28 關於工裝工具製造加工人員 模具工、工具鉗工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29 關於機械熱加工人員 鑄造工、鍛造工、金屬熱處理工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30 關於機械冷加工人員 車工、銑工、磨工、鏜工、多工序數控機床操作調整工、沖壓工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電切削工 機械行業技能鑒定機構、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31 關於硬質合金生產人員 硬質合金成型工、硬質合金燒結工、硬質合金精加工工 有色金屬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32 關於金屬軋制人員 軋制原料工、金屬軋制工、金屬材熱處理工、金屬材精整工 冶金、有色金屬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金屬擠壓工、鑄軋工 有色金屬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33 關於輕有色金屬冶煉人員 氧化鋁製取工、鋁電解工 有色金屬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34 關於重有色金屬冶煉人員 重冶火法冶煉工、重冶濕法冶煉工、電解精煉工 有色金屬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35 關於煉鋼人員 煉鋼原料工、煉鋼工 冶金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36 關於煉鐵人員 高爐原料工、高爐煉鐵工、高爐運轉工 冶金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37 關於礦物采選人員 井下支護工、礦山救護工 有色金屬、煤炭、冶金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38 關於陶瓷製品製造人員 陶瓷原料准備工、陶瓷燒成工、陶瓷裝飾工 輕工、建材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39 關於玻璃纖維及玻璃纖維增強塑料製品製造人員 玻璃纖維及製品工、玻璃鋼製品工 建材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40 關於水泥、石灰、石膏及其製品製造人員 水泥生產工、水泥混凝土製品工、石膏製品生產工 建材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41 關於葯物制劑人員 葯物制劑工 中醫葯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42 關於中葯飲片加工人員 中葯炮製工 中醫葯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43 關於塗料、油墨、顏料及類似產品製造人員 塗料生產工、染料生產工 化工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44 關於農葯生產人員 農葯生產工 化工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45 關於化學肥料生產人員 合成氨生產工、尿素生產工 化工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46 關於基礎化學原料製造人員 硫酸生產工、硝酸生產工、純鹼生產工、燒鹼生產工、無機化學反應生產工、有機合成工 化工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47 關於化工產品生產通用工藝人員 化工總控工 化工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防腐蝕工 製冷工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48 關於煉焦人員 煉焦煤制備工 煤炭、冶金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煉焦工 49 關於工藝美術品製作人員 景泰藍製作工 輕工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50 關於木製品製造人員 手工木工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51 關於紡織品和服裝剪裁縫紉人員 服裝製版師 紡織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52 關於印染人員 印染前處理工、紡織染色工、印花工、印染後整理工、印染染化料配製工 紡織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53 關於織造人員 整經工、織布工 紡織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54 關於紡紗人員 紡紗工、繅絲工 紡織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55 關於纖維預處理人員 紡織纖維梳理工、並條工、粗紗工 紡織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56 關於酒、飲料及精製茶製造人員 釀酒師 輕工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酒精釀造工、白酒釀造工、啤酒釀造工、黃酒釀造工、果露酒釀造工 品酒師 評茶員 供銷行業技能鑒定機構、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57 關於乳製品加工人員 乳品評鑒師 輕工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58 關於糧油加工人員 制米工、制粉工、制油工 糧食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59 關於農機化服務人員 農機駕駛操作員、農機修理工 農業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60 關於農村能源利用人員 沼氣工 農業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61 關於動植物疫病防治人員 農作物植保員 農業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動物疫病防治員、動物檢疫檢驗員、水生物病害防治員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員 林業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62 關於農業生產服務人員 農業技術員 農業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63 關於畜禽種苗繁育人員 家禽繁殖員 農業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64 關於作物種子(苗)繁育生產人員 種子繁育員、種苗繁育員 農業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65 關於康復矯正服務人員 助聽器驗配師 衛生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口腔修復體製作工 眼鏡驗光員、眼鏡定配工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66 關於健康咨詢服務人員 生殖健康咨詢師 計生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67 關於日用產品修理服務人員 鎖具修理工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燃氣具安裝維修工 68 關於計算機和辦公設備維修人員 信息通信網路終端維修員 電子通信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69 關於汽車摩托車修理技術服務人員 汽車維修工 交通運輸行業技能鑒定機構、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摩托車修理工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70 關於保健服務人員 保健調理師 中醫葯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71 關於美容美發服務人員 美容師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美發師 72 關於生活照料服務人員 孤殘兒童護理員 民政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育嬰員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保育員 養老護理員 73 關於有害生物防制人員 有害生物防制員 衛生行業技能鑒定機構、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74 關於環境治理服務人員 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工 化工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75 關於野生動植物保護人員 野生動物保護員、野生植物保護員 林業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76 關於自然保護區和草地監護人員 自然保護區巡護監測員 林業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77 關於水文服務人員 水文勘測工 水利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78 關於水利設施管養人員 河道修防工、水工監測工、水工閘門運行工 水利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79 關於地質勘查人員 地勘鑽探工、地質調查員 國土資源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地勘掘進工 地質實驗員 物探工 80 關於檢驗、檢測和計量服務人員 農產品食品檢驗員 農業、質檢、糧食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纖維檢驗員 質檢、供銷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貴金屬首飾與寶玉石檢測員 質檢、輕工、珠寶首飾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機動車檢測工 機械、交通運輸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81 關於測繪服務人員 大地測量員、攝影測量員、地圖繪制員、不動產測繪員 測繪地理信息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工程測量員 測繪地理信息、國土資源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82 關於海洋服務人員 海洋水文氣象觀測員 海洋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海洋浮標工、海洋水文調查員、海洋生物調查員 83 關於安全保護服務人員 保安員 公安行業技能鑒定機構、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安檢員 民航行業技能鑒定機構、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智能樓宇管理員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安全評價師 84 關於人力資源服務人員 職業指導員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 85 關於物業管理服務人員 中央空調系統運行操作員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86 關於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人員 計算機程序設計員、計算機軟體測試員 電子通信行業技能鑒定機構、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87 關於信息通信網路運行管理人員 信息通信網路運行管理員 電子通信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88 關於廣播電視傳輸服務人員 廣播電視天線工、有線廣播電視機線員 廣電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89 關於信息通信網路維護人員 信息通信網路機務員 電子通信、電力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信息通信網路線務員 電子通信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90 關於餐飲服務人員 中式烹調師、中式面點師、西式烹調師、西式面點師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91 關於倉儲人員 (糧油)倉儲管理員 糧食行業技能鑒定機構 水平評價類 92 關於銷售人員 電子商務師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93 關於社會工作專業人員 心理咨詢師 人社部門技能鑒定機構會同有關行業協會 水平評價類
⑺ 請問一下Incoly825是什麼材料
Incoloy825 (UNS NO8825) 奧氏體鎳鐵鉻合金,是不銹鋼,特種不銹鋼
Incoloy825特性及應用領域概述:
該合金是一種通用的工程合金,在氧化和還原環境下都具有抗酸和鹼金屬腐蝕性能高鎳成份使合金具有有效的抗應力腐蝕開裂性。在各種介質中的耐腐蝕性都很好,如硫酸、磷酸、硝酸和有機酸,鹼金屬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和鹽酸溶液。合金的綜合性能表現在腐蝕介質多樣的核燃燒溶解器中,如硫酸、硝酸和氫氧化鈉都在同一個設備中處理。應用於各種使用溫度不超過550℃的工業領域,如:硫酸酸洗工廠用的加熱管、容器、筐及鏈等、海水冷卻熱交換器、海洋產品管道系統、酸性氣體環境管道、磷酸生產中的熱交換器、蒸發器、洗滌、浸漬管等、石油精煉中的空氣熱交換器、食品工程、化工流程、高壓氧氣應用的阻燃合金等。
Incoloy825相近牌號:
NS142(中國)、NO8825、NC21FeDu (法國)、W.Nr.2.4858 NiCr21Mo (德國) NA16 (英國)
INCOLOY825
Incoloy825 金相組織結構:
該合金具有穩定的面心立方結構。化學成分和恰當的熱處理保證了耐腐蝕性不受敏化性的削弱。
Incoloy825工藝性能與要求:
1、合金加熱環境含有硫、磷、鉛或其他低熔點金屬,Nicrofer 6023/6023H 合金將變脆。雜質來源於做標記的油漆、粉筆、潤滑油、水、燃料等。燃料的硫含量要低,如液化氣和天然氣的雜質含量要低於0.1%,城市煤氣的硫含量要低於0.25g/m3,石油氣的硫含量低於0.5%是理想的。
2、合金合適的熱加工溫度為1150-900℃,冷卻方式可以是水淬或快速空冷。
3、採用鎢電極惰性氣體保護焊、等離子弧焊、手工亞弧焊、金屬極惰性氣體保護焊、熔化極惰性氣體保護焊,其中脈沖電弧焊是首選方案。
Incoloy825主要規格:
Incoloy825無縫管、Incoloy825鋼板、Incoloy825圓鋼、Incoloy825鍛件、Incoloy825法蘭、Incoloy825圓環、Incoloy825焊管、Incoloy825鋼帶、Incoloy825直條、Incoloy825絲材及配套焊材、Incoloy825圓餅、Incoloy825扁鋼、Incoloy825六角棒、Incoloy825大小頭、Incoloy825彎頭、Incoloy825三通、Incoloy825加工件、Incoloy825螺栓螺母、Incoloy825緊固件
⑻ 稀土人物的稀土人物名錄
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
1955~1957年在烏克蘭第城農學院學農,1962年畢業於莫斯科精細化工學院稀有和分散元素工藝系。1963~1972年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從事鋰、銣、銫元素的提取研究,任專題組長。1973~1975年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科研辦公室從事鈦民用和稀土、鉬微肥的推廣。1975~1977年任稀土研究室副主任。1978~1983年任院科辦副主任,從1982年起兼任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稀土農用研究室主任。1984~1991年任中國有色總公司稀土農用技術開發中心主任。1991年調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稀有稀土局副局長。1993~1994年任中國稀土開發公司總經理,1995~1996年任該公司總工程師。
自1989年至今受聘為國務院稀土領導小組稀土專家組(後歸國家計委領導)成員。近20年來主要致力於開拓稀土元素在我國農業中應用的新領域。1979年,在我國稀土農用研究基本上停止,推廣工作處於低潮的時候,針對稀土農用研究的多學科和跨行業特點,在國務院稀土領導小組辦公室主持下,和寧加賁等提出並建立了全國稀土農用協作網。1981年,經過申報和論證承擔了國家六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農用稀土化合物的應用研究」課題,任該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了農業、衛生、土壤、植物生理、分析檢測和冶金等學科的專家展開了跨部門、跨學科的聯合攻關。經過近60個科研單位4年的協同努力,於1986年稀土農用課題通過了國家驗收,取得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證明了稀土農用技術可使農作物增產、改善品質、提高抗病害性能和對環境無害。十幾年來在各地的共同努力下,稀土農用技術已經在十幾種農作物上大面積推廣,年增經濟效益10億元以上。獲獎情況:1986年被授予國家「六五」科技攻關先進個人,198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次獲中國有色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1990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主要著作:1988年出版專著《農業中的稀土》(第一作者),1993年在日本發行了日文版。在國內外刊物和專業會議上發表論文20餘篇。 1920年12月14日生於北京,中共黨員。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級高工。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化學系,1951~1953年和1956~1958年,兩次在蘇聯進修有色金屬選礦及稀有金屬冶金。1983~1985年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常務董事、科技部主任。從事工作50年來,主要做的是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工作。1949年研究解決了生產固體黃葯(選礦捕收劑)的工藝和設備,至今仍在沿用。五、六十年代組織並參與利用我國資源提取各種稀有金屬和制備半導體材料的生產工藝,以滿足經濟建設和國防尖端的需求。
自60年代至今,長期從事稀土和鈦的開發和應用推廣工作。特別是於1972年首先倡議並組織實施將稀土用於農業增產,獲得成功。20多年來經全國各方的努力試驗和推廣,已在農作物、經濟作物、蔬菜、水果、林業、牧草以及養殖業得到廣泛的應用,獲得巨大的效益,屬世界首創,現居領先地位。七、八十年代從事我國重大資源(攀枝花、包頭白雲鄂博、金川)綜合利用和重要有色金屬(鎢、錫、鋁)行業的開發方針政策的研究。
80年代初受國家科委之命,領導制訂了我國的「材料技術政策」,主持編寫了《有色金屬進展》大型產業叢書。獲獎情況:1987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989年獲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1939年7月生於武漢,教授級高工,1962年畢業於天津大學化工系,同年分配到原石油部(現為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從事煉油催化劑研發工作,1984年任催化裂化催化劑研究室副主任,1993年任主任至今。
1962年至1966年參加了我國催化裂化催化劑工業的初創工作,為我國第一個微球型硅酸鋁催化裂化催化劑的成功開發,填補我國煉油催化劑一項空白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獲國家科委獎勵;參加了我國稀土Y型(REY)分子篩新型催化材料的研究,在此基礎上1974年首次開發成功我國稀土Y型稀土(REY)高活性裂化催化劑,配合了我國煉油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藝的開發,從而在完全依靠國內技術的情況下,催化裂化完成了一次飛躍,獲國家科學二等獎。
其間與蘭州煉油化工廠合作攻關項目「催化裂化催化劑生產科技進步」攻關項目,1998年獲得原石化總公司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一種含磷的稀土氫Y型分子篩催化裂化催化劑及生產工藝」獲國家發明專利,不僅首創了分子篩催化裂化催化劑一種理想的生產工藝,而且發現了催化裂化一種性能獨到的高溫固體酸性催化材料,1997年獲原石化總公司發明專利金獎,中國國家專利優秀獎和第十一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獎。1999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女職工雙文明建功立業競賽全國先進女職工榮譽稱號。 1937年10月生於湖北天門,中共黨員。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1962年參加工作至今,一直從事固體發光研究工作,曾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員。
1999年7月中科院長春光機所與長春物理所整合後,現任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計委稀土專家組成員,中國稀土學會理事兼中國稀土學會發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物理學會發光分科學會理事,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科技人才。
1983~1985年在美國進修稀土復合氟化物合成、晶體結構及光譜性質和無輻射能量傳遞。在進修期間曾任紐約市中國訪問學者及留學人員負責人之一。他長期從事固體發光材料及其光學光譜性質和離子間的能量傳遞研究。較早地提出光子轉移,即光子剪裁的原理,豐富和發展光子剪裁內容。他依據交叉馳豫原理,使不需要的Tb3+的5D3能級躍遷發射的光子剪裁,轉移到所需要的5D4能級上,從而使5D4→7FJ能級躍遷發射的光子數增值,發射強度大大增強。
他所研製的「高亮度稀土磷光體-HG3」於1984年獲國家發明三等獎(第一名);鑒於對固體中某些三價稀土離子的發光特性和能量傳遞的研究成果,1995年被授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名)等獎項。他在國內外刊物上公開發表190餘篇論文。 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80年)。1922年2月17日生於中國四川省金堂縣。1939年中學畢業後,考入當時設在重慶的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系,1943年畢業後在中央大學化學系擔任普通化學(無機化學)及有機化學助教。1947年秋赴美國留學,在伊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厄巴納-香賓(Urbana- Champaign)校園化工系研究生院攻讀學位,於1949年春獲碩士學位,1951年獲博士學位。此後即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化工系擔任博士後副研究員1952年秋他原來的博士論文導師H.F約翰斯頓(Johnstone)教授邀他回伊利諾大學化工系開展「用纖維層過濾氣溶膠的研究」。1954年初接受美國杜邦(DuPont)化學公司薄膜部的約克斯(Yerkes)研究所的聘請、擔任研究工程師,參加研究和開發聚酯連續聚合以使該產品能順利投入生產。
1956年回國參加建設,在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任研究員,1958年該所正式成立後擔任濕法冶金研究室主任。1958年至1984年擔任該所副所長。現兼任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化工學會理事、中國勞動保護學會顧問。還擔任國際性雜志《濕法冶金》(Hydrometallurgy)的編委,英文《中國化學工程學報》的主編,中國稀土學會《中國稀土學報》(中、英文版)編委會委員、《中國有色金屬學報》副主編等職。他還是第四、五、六、七、八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委員。曾發表科學論文160餘篇,獲中國發明專利11項,培養博士28人,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項,自然科學三等獎和發明三等獎各一項。曾獲199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技術科學的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金屬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2001年)。生於1940年1月29日,北京市人。1966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研究生)。
曾任兵器工業52研究所所長。現任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顧問。主持薄裝甲和我國第一代復合裝甲的研究工作,發明了焊後不回火薄裝甲鋼,並獲國家發明二等獎,為我國第一代復合裝甲材料與結構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主持火炮身管自緊技術及應用基礎研究工作,參加了自緊身管疲勞壽命的研究,先後創立了火炮身管液壓自緊技術和高效液壓自緊技術,使炮管強度提高60%~100%,並成倍提高疲勞壽命。首次應用這項技術的「XXX火炮系統」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上述成就已載入《當代中國的國防科技事業》,其科研成果已用於十多種兵器裝備,現仍在用於有關重點武器裝備的研製。為表彰才鴻年在科技工作中做出的貢獻,1984年授予國家級中青年專家稱號,1991年授予兵器工業功勛獎和政府特殊津貼。發表論文31篇,出版專著一部,撰寫研究報告30餘篇。 1935年10月31日生於福建省福州市。中共黨員,教授級高工。1961年畢業於前蘇聯烏拉爾工學院冶金系,同年回國後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工作,1961~1964年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稀土研究室從事稀土金屬制備研究,曾任金屬組組長、專題組組長。
近幾年主要從事稀土和稀有金屬的軟科學研究和項目的評估工作,先後 撰寫了「『八五』期間稀土科學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我國稀土科技現狀及其發展應採取的對策」、「我國稀土科學基礎研究進展與'九五'研究重點建議」、「『八五』稀土科技進展及『九五』研究重點建議」及「90年代我國稀土科技新進展」等文章,收入國家計委稀土專題軟科學基金和計委稀土專家組調研報告。另外還撰寫了「面向21世紀稀有金屬」、「我國稀有金屬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參與編寫了「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報告」和「中國有色金屬發展50年」等。獲獎情況:曾獲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和國家科委頒發的工業新產品獎和國家科學大會獎以及國防科工委頒發的「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榮譽證章和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等。 1940年2月16日生於上海。196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化學系,同年分配到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從事稀土研究至今。
1962~1972年從事稀土元素分離提取、稀土絡合物的研究。參加包頭礦的「451」會戰和江西稀土礦中分離提取稀土的工藝實驗。1971年首次用溶劑萃取法分離出99.9999%的高純Y2O3。1972~1977年從事無機液體激光器的研究,首次研製出用稀土液體激光器作為光源的YJG1型激光微區光譜儀,獲全國科技大會獎。
1988年11月~1989年2月,在日本大阪大學和京都大學從事稀土發光和溶膠-凝膠制備技術方面的研究。1989年1月和1991年7月兩次訪問原蘇聯;1991年11月~1992年4月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在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固體化學實驗室從事發光材料的研究;1994年1月隨同中國科學院代表團訪問台灣,參加兩岸材料產業暨稀土材料發展研討會;1997年12月~1998年6月應邀到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從事PDP熒光粉的研究。
1986~1990年任中科院「七五」重大項目「南方離子型稀土礦地質化學分離分析和綜合利用」的專家組成員兼秘書;1991~1995年任中科院八五重大項目「稀土新材料的研究及其開發應用」的負責人之一。
1990年晉升為研究員,1992年獲國家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現任國家計委稀土專家組成員、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技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稀土學會固體與新材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1984年起為研究生講授《固體化學》,在國內外已發表論文200餘篇,與倪嘉纘院士共同主編《稀土新材料及新流程進展》一書,成果10餘項,專利2項,培養研究生20餘名。 1934年8月22日生於上海,1959年畢業於原蘇聯烏拉爾工學院(現為國立烏拉爾工業大學)有色金屬冶金專業,同年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工作,教授級高工。
歷任課題組組長、室副主任、主任、院副總工程師。先後在稀土冶煉、稀土金屬、稀土永磁、磁療、貯氫材料、鎳氫電池等6大領域從事研究開發工作。
現擔任國家「863」九五重中之重項目--鎳氫電池產業化關鍵技術課題負責人,兼任國家計委稀土專家組成員,全國稀土永磁協作網專家組成員、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專家組成員、國家科技部鎳氫電池專家組成員、稀土協會理事、南開大學、中南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
曾與應啟明同志共同負責「鈣熱還原制備釤鈷永磁粉末工藝」獲得了部級二等成果、國家技術進步三等獎,國務院稀土領導小組辦公室(現國家計委稀土辦公室)稀土推廣應用重大成果獎,並在上海躍龍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實現了產業化。金屬氫化物-鎳電池獲部二等成果,與賴為華、顏廣靈同志共同負責的「鎳氫電池產業化關鍵技術」及「閉口化成工藝」使我國AA型鎳氫電池容量達到1525mAh,達到了國際水平,促進了我國鎳氫電池產業化,獲科委「九五」重中之重項目中作出重大貢獻獎。先後獲各種成果獎勵17次,榮譽獎6次。 1936年11月生於江蘇省泰興縣。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62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放射化工專業。同年分配到包鋼冶金研究所工作。翌年改為冶金部包頭冶金研究所,歷任技術員、課題組長、濕法冶金研究室負責人。1971年研究了萃取計算理論應用於單一稀土的萃取分離工藝,實現了萃取過程中單一稀土元素的高純度和高收率的統一,發表了「萃取計算及其應用」一文。
1975~1993年先後擔任冶金部包頭稀土研究院(原包頭冶金研究所)副院長和院長。任職期間,主持過多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和重大科研項目。1993~1997年擔任包頭鋼鐵公司總工程師。1997年底在包頭稀土高新技術開發區創辦了科工貿一體化的大漠稀土有限責任公司,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幾十年來,一直從事稀土科研和稀土開發應用工作,發表過的論文和報告近30篇,如「萃取計算及其應用」、「包頭資源綜合利用」、「國內稀土應用的最新發展」、「中國稀土1989~1993」等。1980~1998年曾任中國稀土學會常務理事、濕法冶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包頭稀土學會理事長等職。1988年受聘為國務院稀土領導小組(後改為國家計委)稀土專家組第一、二、三屆成員至今。1997年受聘為包頭稀土高新技術開發區專家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1999年受聘內蒙古稀土集團公司專家顧問。 1935年10月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61年2月畢業於前蘇聯莫斯科有色金屬和黃金學院稀有金屬冶金專業,回國後先後擔任核工業化工冶金研究所副所長,核工業生產技術司副司長,中國寶原開發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總工程師兼中國核工業稀土公司總經理及中國核工業黃金開發辦公室主任和中國核工業稀土應用開發辦公室主任等職,歷年兼任中國黃金學會首屆理事、中國鈾礦冶學會副秘書長,第二、第三屆國務院稀土領導小組稀土專家組(後為國家計委稀土專家組)成員。
80年代後期,他負責核工業的黃金開發和稀土開發工作,組織核工業系統的地質礦冶單位,先後為國家提交120噸的地質儲量和7萬兩黃金產品;組織領導了中國核工業開發稀土的方向調研,並在此基礎上制定出以充分發揮核工業整體優勢為指導思想的《「八五」期間中國核工業稀土發展規劃》,在這一規劃指導下,核工業稀土發展迅速,1990年被國務院稀土領導小組確認為中國稀土行業的三大骨幹部門之一,建成的兩個稀土廠已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並均被列入我國重點稀土企業行業中,建成的核工業稀土分析檢測中心是當時國內第一個專業稀土質檢中心,投入開發的稀土項目轉化為生產力並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比例達73%。張鏞的科研成果中有三項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兩項獲國防科委「重大技術改進」獎,並獲得國務院頒發的獎勵其工作成績的榮譽證書。 金屬冶金專業,同年分配到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總院工作至今,先後任該院稀冶室專業組長、副主任、主任、所長。
1962~1975年參加稀土萃取分離、稀土變價元素分離等試驗研究;1975~1977年作為「技術領導小組」成員,組織和參加「伯胺萃取法從包頭礦中分離釷和混合稀土」試驗,獲全國科技大會獎。1977~1980年作為課題組副組長,主持和參加的「伯胺萃釷和硝酸釷制備」工業試驗中,首次從包頭稀土礦中分離出近百公斤放射性釷產品,並親手操作釷產品的濃縮,該項目與同期合作組織參加的「伯胺萃取氯化稀土」工業試驗,同獲冶金部科技成果四等獎、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該成果被應用於獨居石處理中釷的分離與提純工業生產。
近20年先後多次參與全國稀土發展規劃制訂工作,參加或主持過數十項稀土重大工程項目和科技成果的評估論證。 獨撰論文包括:1980年在全國鈾礦冶學會成立大會上宣讀的「伯胺萃釷和硝酸釷制備」,1988年在日本東京的第一次中日稀土交流會上宣讀的「中國稀土產業及發展」,冶金網路全書中「稀土冶金」條題和稀土提取分離條目,「中國稀冶三十年」,「我國稀土提取分離的進展、存在問題和改進途徑初探」等;合著論文有:「我國稀土產業現狀和對如何發展的建議」等3篇。被選聘為中國核學會鈾礦冶學會第三屆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國稀土學會理事會理事,國家計劃委員會稀土專家組成員。 生於1931年7月15日,廣東廣州人。199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5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工系(1948~1950年,中山大學化工系;1950~1952年,北京大學化工系;1952年院系調整至清華大學化工系),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從事稀土研究工作至今已40餘年。歷任稀土研究室課題組組長和室主任,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稀土學會發光專業委員會主任,發光學會副理事長,《稀土》、《化學學報》、《中國化學》、《無機化學報》、《應用化學》副主編和1989年第二屆國際稀土光譜討論會主席,1997年第三屆國際F元素會議國際科學委員會會員。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共培養博士生9名,碩士生16名。1990年由新加坡世界科學出版社(World Scientific)出版<Rare Earths Spectros>(稀土光譜)的英文論文集一本,1993年由河南科學出版社《稀土化學》專著一本,1994年主編《變價稀土元素化學與物理》會議論文集一本。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230餘篇,獲釔—鋇—銅—銀—氧高溫超導體的發明專利一項。
曾應邀赴法國進行合作研究和赴德國作訪問學者,赴韓國講學,赴泰國、韓國、巴西、俄羅斯邀請報告,赴美、法、日、澳、波、芬參加國際會議並順訪荷蘭與瑞典。曾與香港城市理工大學生物和化學系及美國新奧爾良大學物理系進行合作。
現正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項目中的「稀土功能材料的基礎研究」資助的稀土基礎研究項目。 有機化學家。浙江上虞人。1948年畢業於國立葯學專科學校。1955年獲蘇聯科學副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58年建立與領導了核燃料萃取劑研究組,解決了我國國防工業的急需。
70年代結合我國有色金屬的綜合利用研製成功分離稀土及鈷鎳的多種萃取劑。與合作者在大量實驗數據基礎上進行「萃取劑的結構與性能研究」,以後又用量子化學、分子力學、模式識別、因子分析及相關分析進行處理,從而將萃取劑化學提高到一個新水平。與研究生在有機磷化學的基礎研究方面獲得很好的成果。 礦物加工及冶金專家。遼寧省錦縣人。1934年3月23日出生。1961年中南工業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1990年當選為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名譽院長、教授,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發展了浮選理論,在礦物加工工程的研究中,系統分析浮選劑結構-性能關系,建立起浮選劑分子設計理論,用一系列定量判據和計算公式,並通過分子結構的「組裝模型」對各基團預測計算組裝設計特定用途的葯劑;從理論上統一解釋了硫化礦浮選研究中長期爭論的三大問題,在實踐上發展了電化學控制及無捕收劑浮選;提出鹽類礦物浮選的4條規則,推進了浮選理論的定量化和實用性;提出「粗粒效應」,豐富了細粒選礦理論。 化學家。廣東電白人。1959年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畢業, 1965年該校技術物理系研究生畢業。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早年研究配位化學和萃取化學,把兩項滴定法推廣應用到生成復雜萃合物的情況。1977年以後主要從事理論研究。系統研究了稀土化合物的電子結構,闡明其成鍵特徵、相對論效應的作用以及穩定性規律。提出雙層點電荷配位場模型與定義分子中原子和原子軌道的方法。提出從光譜數據直接求振動力常數的誘導自洽方法;用量子化學方法導出正弦型同系線性規律;對芬太尼類麻醉鎮痛劑電子結構與葯效找到較好的關聯指數。發展了用密度泛函理論處理多重態結構的理論方法。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核材料專家。1940年1月4日出生於上海市。1966年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
現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202廠高級工程師、總工程師。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材料科學家 1920年12月7日出生。材料科學家。湖南鳳凰人。別名繼美、志新。1943年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畢業。1948年赴美留學,翌年獲密蘇里礦冶學院冶金學碩士學位,1950年獲密蘇里大學冶金學博士學位。後在美國林登堡熱處理公司、愛可產品公司及美國坩堝鋼公司從事產品分析和科研工作。1957年回國,歷任北京鋼鐵學院(後改名北京科技大學)金屬物理學教授兼金屬物理教研室主任、材料失效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合金鋼、晶界吸附、脆溶沉澱、晶間腐蝕、斷裂科學、氫損傷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發現了「氫致滯後塑性」現象,提出了反映缺口下應力腐蝕斷裂韌性新參量,對鈦合金氫致開裂及水溶液中應力腐蝕斷裂的動態程,提出了氫損傷機理。應用斷裂力量,分析和解決了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中的許多重要斷裂問題。
著有《金屬的韌性和韌化》、《應力下的金屬腐蝕》等;撰有《材料的失效分析,性能預測和結構設計》、《高強度鋼水介質應力腐蝕研究》等論文200多篇。 教授,博士生導師,1960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現為北京科技大學)金相熱處理專業,後留校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曾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功能材料教研室主任,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現為北科大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導,並任金屬學會功能材料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儀表材料學會理事、中國物理學會磁學與磁性材料分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應用磁學會委員等。
1983年來先後完成省部級技術鑒定的科研成果十餘項,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三等獎各1項,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一百餘篇,其中被SCI收錄45篇,被EI收錄53篇。著書兩本,即「稀土磁材料與應用」和「超強永磁體——稀土鐵系永磁材料」,前書曾獲國家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兩書均由韓國翻譯出版,此外還有合編書兩本。
被冶金工業部授予有傑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53 年 12 月生於江西省龍南縣。 1977 年畢業於湖南大學化工碳素專業,長期從事稀土工業的開發和管理工作,尤其在稀土礦山的開發與管理、稀土礦開采工藝的改進與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提高、發展稀土深加工應用以及贛州稀土礦業有限公司的創建和正常動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1989 年在《稀土》刊物上發表名為「稀土工業的降溫與加熱」的論文; 1989 年 12 月在《國務院稀土領導小組專業家組調研報告匯編》中發表名為「南方離子型稀土礦開采現狀與國家要採取的政策」的論文; 2003 年 12 月在《稀土信息》中發表論文「淺談加強離子型稀土資源的保護與合理開發」。
1985~2000 年主持龍南稀土工業的開發與管理,首先提出「統一領導、統一計劃、統一銷售、統一管理」的龍南稀土工業管理辦法並付諸實施。新建龍南稀土冶煉廠、龍南稀土金屬材料廠,初步形成龍南稀土工業「開采——冶煉——應用」的體系;與科研單位合作,在龍南首次試驗和推廣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原地浸礦工藝。並於 2004 年 8 月在贛南稀土礦 D 級儲量可靠程度研究中獲科技進步三等獎。 德國福特旺根大學碩士研究生,「中國稀土農用網」創始人,中國農用稀土應用推廣第二春發起人,「依農科技」創始人。依農科技企業法人。
2004年參與國家科委「十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稀土應用工程」重大項目,「稀土農用新材料、新技術在西部地區的應用與示範」攻關課題。
主要研究方向:如何利用稀土為農業增產、增收、提質和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大的價值。
網路「稀土人物」,「農用稀土」,「稀土農用」,「益植素」等詞條創建人。
主要著作:《稀土在農業中的科學應用技術》《如何培育和打造你的員工》。
⑼ n08825是什麼材質alloy
Incoloy 825是鈦穩定化處理的全奧氏體鎳鐵鉻合金,並添加了銅和鉬。Incoloy 825是一種通用的工程合金,在yang化和還原環境下都具有抗酸和鹼金屬腐蝕性能。
Incoloy825相近牌號
NS142(中國)、NC21FeDu (法國)、W.N r.2.4858 NiCr21Mo (德國) NA16 (英國) Incoloy825、UNS NO8825(美國)NiFe30Cr21Mo3(ISO)
高鎳成份使合金具有有效的抗應力腐蝕開裂性。在各種介質中的耐腐蝕性都很好,如硫酸、磷酸、硝酸和有機酸,鹼金屬如氫yang化鈉、氫yang化鉀和yan酸溶液。Incoloy 825較高的綜合性能表現在腐蝕介質多樣的核燃燒溶解器中,如硫酸、硝酸和氫yang化鈉都在同一個設備中處理。
Incoloy825化學成分
鎳Ni:38-46
鉻Cr:19.5-23.5
鐵Fe:餘量
碳C:≤0.025
錳Mn:≤1.0
硅Si:≤0.5
鉬Mo:2.5-3.5
銅Cu:1.5-3.0
鈷Co:≤1.0
鋁Al:≤0.2
鈦Ti:0.6-1.2
Incoloy825合金特性
●好的耐應力腐蝕開裂性能
●好的耐點腐蝕和縫隙腐蝕性能
●很好的抗yang化性和非yang化性熱酸性能
●在室溫和高達550℃的高溫時都具有很好的機械性能
●具有製造溫度達450℃的壓力容器的認證
Incoloy825合金應用領域
Incoloy 825廣泛應用於各種使用溫度不超過550℃的工業領域。
典型應用為:
●硫酸酸洗工廠用的加熱管、容器、筐及鏈等。
●海水冷卻熱交換器、海洋產品管道系統、酸性氣體環境管道。
●磷酸生產中的熱交換器、蒸發器、洗滌、浸漬管等。
●石油精煉中的空氣熱交換器
●食品工程
●化工流程
●壓yang氣應用的阻燃合金
⑽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怎麼樣啊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省屬重點大學,是一所環境優美,學術氛圍濃厚的知名院校。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的前身之一是成立於1958年的本科院校湖南林學院。1963年,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同志的直接關懷下,湖南林學院遷往廣州與華南農學院林學系合並成立中南林學院,直屬國家林業部管理。2000年,學校轉為省部共建。2005年,學校更名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6年,學校與原湖南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合並。
(10)濕法冶金證書擴展閱讀:
截止2019年12月,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有研究生院和24個教學單位。現有各類全日制在校學生3萬餘人,其中:本、專科學生2.6萬人,博士、碩士研究生4000餘人。校園佔地面積1388畝,擁有一個佔地面積達7萬余畝的教學科研實驗實習基地(湖南北羅霄國家森林公園)。
校舍建築總面積70.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8.57億余元,教學科研設備總值4.24億余元,圖書館現有文獻總量1419萬冊(件),其中印刷型文獻232.60萬冊;電子圖書201.09萬冊;博碩士論文916.69萬篇;電子期刊81.77萬冊。擁有各類文獻資源資料庫60個(子庫13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