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申報江蘇省省級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蘇北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資金項目須具備什麼條件
1.首先要做一個調研
2.可以通過蘇州藍海知識產權公司代理項目申報
項目情況調研匯報提綱
(供參考)
一、項目概述
第一段內容(採取何種技術路線或方法,取得了(項目)相關成果)
第二段內容(專利、鑒定情況,承擔過國家、地方項目情況,獲獎情況)
第三段內容(項目實施的作用(功效)、使用范圍及社會、經濟效益)
二、項目承擔單位簡況
內容包括(單位名稱、成立時間、注冊資金、登記注冊類型、人員結構)
三、意義和必要性
第一段內容(簡單描述我國目前該領域的現狀,採用的技術及存在的問題,國家的相關政策和要求)
第二段內容(本項目技術特點及效果(如包含環保、節能、性價比相關特點,要重點描述))
第三段內容(簡單分析市場前景、本項目實施途徑和計劃、項目實施後的社會、經濟效益,重點強調項目的推廣、帶動作用)
四、項目可行性分析
1、項目的基本原理及關鍵技術
內容(描述基本原理及關鍵技術的同時,需要添加技術工藝路線圖、與同類產品的性能指標對比表(標明項目測試指標來源)以及和使用本技術後的效果情況對比表(盡可能提供)。重點在說明使用功效、性能價格比、技術性能、綠色環保、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方面。強調是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或核心技術。)
2、項目的技術創新點
內容(創新點包括原始創新、引進吸收創新、集成創新(創新內容包括;品種創新、技術創新、工藝創新、服務創新、推廣模式創新等方面入手逐條進行總結,有無相關專利,在每個所總結的創新點的後面都要說明創新後的優勢、實施效果以及解決了什麼問題。(注;創新的內容可以是自主創新、吸收創新和集成創新三個方面))
3、本項目國內外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盡可能提供)
4、項目的成熟性和可靠性
內容(描述目前產品已投產情況、規模和已形成的生產能力、實現的銷售,獲得的與生產相關的認證以及銷售或推廣的應用情況,有代表性的用戶意見。如還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銷售,則須描述項目審批立項、技術鑒定、行業權威單位的檢測報告、銷售及推廣意向等。)
5、項目競爭優勢
內容(可從技術優勢、政策優勢、行業優勢、地域優勢、原料保障優勢、市場優勢等方面簡單講述)
五、擬申請國家計劃支持主要內容
② 想報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需要滿足什麼條件
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申報基本條件如下:
(一)申報企業的基本條件
1、申報企業應是在江蘇省境內注冊的獨立法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可作為技術依託單位參與項目申報。
2、申報企業應具備良好的研究開發能力和產業化條件,有穩定增長的研發投入,大中型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須建有研發機構。近兩年研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以下標准:銷售收入為5000萬元以下企業,比例不低於5%;銷售收入為5000萬—2億元的企業,比例不低於4%;銷售收入為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於3%。
3、申報企業資產及經營狀態良好,具有較高的資信等級和相應的資金籌措能力。除半導體、生物醫葯等重點產業外,一般要求企業近兩年持續實現盈利。
(二)申報項目的基本條件
1、項目符合本計劃定位要求,技術成熟度高,項目有明確的研發任務和創新目標,符合國家和我省的產業、技術政策,項目屬於《指南》支持領域方向、符合相關要求。
2、項目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含量高、創新性強,目標產品明確,附加值高、市場容量大、產業帶動性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3、新葯類項目須完成Ⅱ期臨床研究,並已啟動III期臨床;醫療器械項目已完成樣機(樣品)檢驗,需經臨床的已啟動研究。
4、涉及人類遺傳資源採集、收集、買賣、出口、出境的需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執行。涉及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的,需遵守國家實驗動物管理的法律、法規、技術標准及有關規定。涉及人的倫理審查工作的,需按照相關規定執行。涉及農業種業、安全生產等特種行業的,須擁有相關行業准入資格或許可。本計劃不支持無實質性創新內容或屬於量產能力放大及技術改造的項目。
③ 申報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的企業應在哪裡注冊
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的申報企業應是在江蘇省境內注冊的獨立法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可作為技術依託單位參與項目申報。
④ 為什麼江蘇省發展這么好
去年前6個月,蘇粵差距僅1500億元人民幣,2018全年落差4700億元人民幣;而今年1-6月,粵蘇差距進一步擴大到2000億元人民幣,這么推算,2019全年江蘇很有可能被廣東狂甩6000多億!江蘇追趕廣東,到2016年達到最接近的時候,突然又開始反轉了,兩個宇宙大省的PK,又出現了大逆轉,江蘇大有被廣東甩開的態勢,為什麼會導致這樣的反轉呢?這是我們很值得深思的。江蘇明明在文化、科技等各方面遙遙領先廣東,卻為何越追越難,頗有點力不從心的感覺了?小編以為,江蘇最大的問題就是產業制度上的問題,第一,國企佔比過高,第二,外企佔比過高,這兩種產業制度過度發展,導致江蘇轉型十分艱難,以為這經濟結構,具有很強的路徑依賴性,導致轉型的成本極為昂貴,而廣東是轉型最成功的,以為廣東的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特別發達,商業環境和商業制度可以說是全國最好的,經濟發展到最後,一定是制度的比拼,江蘇如果無法扭轉這種局面,估計還會進一步擴大!那麼,又該如何轉型呢?
小編認為,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進程中,江蘇必須堅持系統思維,各方配合協同,綜合精準施策,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下好「先手棋」,打好「組合拳」,從而真正跨越「攻關期」,大踏步地走上高質量發展軌道。
第一,從「速度情結」轉向「質量情緣」,在質量變革上取得新突破。增長不等於發展,分量不等於質量。沒有一定的增速,也就沒有真正的發展質量。因此,牢固樹立「質量情緣」追求發展,從根本上來說,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
第二,從「GDP至上」轉向「生態優先」,在綠色發展上取得新突破。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表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高品質特徵,包括提供優質生態產品從而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因此,江蘇經濟的「轉向發展」,還必須把生態放在優先位置。這不僅是重要內容,而且是衡量標准。
第三,從「規模擴張」轉向「品牌提升」,在效率變革上取得新突破。江蘇是我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江蘇從製造業起步,以製造業見長,擁有我國規模最大的製造業產業集群,其產值約佔全國的12%、全球的3%,居全國第一位。江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已經連續7年蟬聯全國第一,並在全球產業鏈中擁有一大批行業排頭兵。品牌的形成,是人們對品牌的精心投入、持久打磨和消費者對品牌認同度的結合,因此,品牌既是附著於高質量商品載體之上的、能夠帶來大量消費者從而使商品價格得以放大的標識,又是可以與國家(地區)自然資源、人力資源、文化資源進行高度集聚、科學配置和合理整合從而帶來溢價超額利潤的載體。如此,品牌必須以質量為基礎。質量是品牌的生命,離開質量談品牌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有規模不一定有品牌,但有品牌就一定會有規模。因此,第一,必須強化企業的「品牌意識」;第二,必須增強全民對「工匠精神」的尊重和崇敬;第三,必須堅持質量文化引領,把文化傳承融入產品創新之中;
第四,從「依賴技術引進」轉向「依靠自主創新」,在動力變革上取得新突破。江蘇對產業發展的制高點掌控不夠,科技支撐力不強,不少核心技術與關鍵零部件仍然依賴進口從而受制於人,如40%的大型石化裝備、65%的工業機器人、80%的集成電路晶元製造裝備、70%的汽車製造關鍵設備、核電等重大工程的自動化成套控制系統,以及先進集約化農業裝備等,目前依然嚴重依賴進口。
當前科技自主創新最硬的「硬骨頭」有兩塊,一是原始創新,二是成果轉化。江蘇必須改變一遇到技術難題就「引進」的狀況(真正高難度的好技術仍要引進),破除迷信,敢闖敢試,消化這兩塊「硬骨頭」:
第一,以全球視野沖刺原創目標。江蘇作為中國的科教人才大省,應當樹立「舍我其誰」的精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科技創新,首要的是科學發現。現在科學上的重大成果,都是以科學發現為源頭的,體現科學發現、技術創新、知識更新的密切銜接和融合,是科技進步道路上的革命性變化。建議設立「創新家獎」,努力為科教人員創造寬松環境,把他們從煩瑣事務中解放出來,鼓勵他們海闊天空、奇思妙想,同時淡泊名利、潛心研究,走出書齋、實驗室實行產學研相結合,推動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齊頭並進;
第二,打通成果轉化的通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確立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真正把創新精神融入企業發展血脈,重點抓好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兩個關鍵。鼓勵「創新家」與「企業家」抱團創新、聯袂創新,發揮其「創新源」「主力軍」作用,形成以創新型領軍企業、科技型上市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民營科技企業為骨乾的創新企業集群,使創新活動普遍化、常態化、社會化。
⑤ 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財務管理實施細則什麼時候實施
科技成果轉化主要有五種方式:①自行實施轉化;②向他 人轉讓科技成果;③許可他人使回用答科技成果;④以科技成果作為合作條件,與他人共同實施轉化;⑤以該科技成果作價,折算股份或者出資 比例。其中,第一種方式屬於科技成果持有人自行轉化,即高等院校、科研 院所或等主體將其研發的科技成果應用於本單位的生產活動,此方 式的特點是沒有中間環節,降低了成果轉化的交易成本,但僅適合於研發 生產鏈條較為完善的主體。第二、第三種方式屬於轉移式轉化,即科技成 果持有人通過許可、轉讓的方式將科技成果的使用權或所有權轉移給技 術需求方,此方式是髙等院校、科研院所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方式。 第四、第五種方式屬於合作轉化方式,此方式有利於產、學、研單位以技術 為紐帶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
⑥ 2020年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是什麼時候申報呢
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申報時間大概是年前會申報通知出來,按照往年申報時間,一般都是3月15日截止的。
⑦ 王忠英的主要成就
科學技術成就和貢獻
從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鋼鐵冶金的科研和技術工作,承擔多項省、部級以上科研任務,取得多項科技成果。作為一名年青的工程技術人員,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積極奉獻的精神,為冶金技術進步、提高企業經濟和社會效益作出了貢獻。
一、近年來承擔的科研任務:(1)2000年,主要參加「973」新一代超級鋼鐵材料重大基礎研究項目中的「400Mpa碳素細晶鋼筋」和「全等軸晶凝固工業驗證試驗」兩個專題,項目分別通過省級和國家驗收,並獲冶金科技進步特等獎;(2)2001年主要負責完成科技部「十五」攻關項目中的「國內特殊鋼行業發展戰略研究」和「特殊鋼大方坯連鑄工藝和關鍵裝備技術」兩個課題,並通過驗收;(3)主要參加國防科工委「軍工鋼連鑄」和科技部「十一五」攻關項目「薄板坯連鑄連軋工藝生產電工鋼技術開發」;(4)2004年起主持江蘇省重大成果轉化項目-國內首條轉爐特殊鋼棒材生產線的開發,任項目副總指揮,現已通過驗收;(5)主要負責「973」高強度彈簧鋼凝固組織均質化的應用研究。
二、近年來獲得的主要技術成就:(1)獲得「一種含鋇潔凈鋼及生產方法」、「一種鋇微合金化軸承鋼」、「無渣出鋼轉爐」等九項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2)主要參加「低碳鐵素體/珠光體鋼的超細晶強韌化與控制技術」,獲2004年中國冶金科技特等獎;(3)主持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低鋁潔凈鋼精煉技術,該技術已在淮鋼特鋼等企業得到全面推廣,使鋼氧含量達到真空處理鋼的水平,成本比真空處理鋼降低100元/噸以上;(4)對特殊鋼連鑄技術進行系統研究和攻關,形成特殊鋼連鑄系統技術,使淮鋼特鋼、興澄特鋼等的特殊鋼連鑄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5)以「一種含鋇潔凈鋼及生產方法」、「一種鋇微合金化軸承鋼」、「無渣出鋼轉爐」等專利為基礎,提出了轉爐生產特殊鋼優化流程,完成了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國內首條轉爐特殊鋼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開發了國內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轉爐特殊鋼大棒材生產線不;並形成核心技術;(6)在淮鋼主持開發了的高強度冷鐓鋼35VB圓鋼、高表面質量10#包晶管坯鋼、採用非真空精煉及小方坯連鑄連軋工藝生產軸承鋼技術、400MPa碳素細晶鋼筋開發、小方坯高拉速全柱晶控制技術等6項成果,均通過了省科技廳的鑒定。(7)結合科研實際,撰寫了大量具有應用價值的科研論文,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了41篇,並參與和負責兩部專著的編寫。
三、近年來產生的效益:通過產、學、研結合,將研究成果及時與生產實踐結合,為企業品種結構調整、工藝技術優化、節本降耗作出了突出貢獻。通過推廣和應用科研成果及技術開發,使淮鋼的電爐生產線、轉爐廠分別實現了100%特殊鋼生產和100%優鋼生產。目前,已主持開發以SAE4145H、25MnCrNiMoA及12Cr1MoVG等為代表的192個高附加值新品種,累計產量達到235.4萬噸,新增效益2.86億元,創匯5074萬美元,為地處江蘇蘇北的江蘇淮鋼實現世界特殊鋼企業前十強、中國特殊鋼企業前三強的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 解決了大規格彈簧鋼延伸率低、含鋁鋼連鑄水口結瘤及小方坯連鑄軸承鋼等技術難題。
為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牽頭建立了鋼鐵研究總院淮鋼博士後工作站,並被人事部批准為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同時與東北大學、江蘇大學、淮陰工學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和重點產學研基地,目前正在進行引進世界著名特鋼企業Sidenor研發中心的工作,為建立開放性的研發平台創造了條件。
科學發現、技術創新或技術推廣要點
取得的主要技術創新和推廣技術要點如下:
一、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以鋇合金處理為基礎的低鋁潔凈鋼精煉技術,使鋼的潔凈度顯著提高,生產成本明顯降低。
針對鋁脫氧生成Al2O3夾雜對鋼的危害及其影響連鑄生產的缺點,利用鋇具有比鋁強的脫氧能力,可改變鋼中碳化物及非金屬夾雜的屬性、形貌及鋼液與夾雜物間表面張力,強化晶界,提高鋼的強韌性的特點。開發了低鋁潔凈鋼精煉技術,並申請「一種鋇合金處理軸承鋼精煉工藝」、「礦熱爐一步法生產硅鈣鋁鋇鐵合金工藝」、「一種含鋇潔凈鋼及生產方法」和「鋇微合金化軸承鋼」四個專利。目前該技術已在西寧特鋼、永通特鋼和江蘇淮鋼等企業得到全面推廣。採用該技術獲得如下效果:
(1) 通過鋇合金處理, 使鋼中Al2O3為基的脆性氧化物夾雜變性為細小、均勻的塑性夾雜,使氧化物夾雜中Al2O3的比例小於40%,顯著提高鋼的潔凈度和鋼的強韌性。
(2) 在非真空下採用鋇處理使軸承鋼氧含量穩定在10ppm以下,彈簧鋼氧含量12ppm以下,齒輪鋼氧含量15ppm以下,達到與真空處理相同的脫氧效果,但與真空處理相比噸鋼降低成本120元。
(3) 提高材料的疲勞壽命20%以上,如採用本技術生產的氧含量為8ppm的軸承鋼疲勞壽命比相同氧含量的只經真空鋁處理的鋼提高63.5%。
(4) 降低鋼中Al2O3夾雜,並使殘余夾雜變性為低熔點的復合夾雜,有利於消除連鑄水口結瘤。
二、對特殊鋼連鑄技術進行系統研究和開發,形成特殊鋼連鑄系統技術。
針對特殊鋼對鋼材潔凈度、成分和組織均勻性及細晶粒的要求,開發了特殊鋼連鑄系統技術。
(1)採用低鋁潔凈鋼精煉技術,提高鋼液潔凈度和對夾雜物進行變性,為低過熱度澆鑄創造條件。
(2) 連鑄採用大容量中包和優化中包結構,延長鋼液在中包內的停留時間,促進大顆粒夾雜上浮和排出;在常規保護澆鑄技術基礎上,採取:①開澆前對中包充惰性氣體以排除空氣降低中包內氧濃度;②中包上沿及包蓋周圍採用水冷結構,防止澆鑄過程由於熱應力導致包蓋變形使空氣進入中包;③採用鋼包下渣檢測及留鋼操作防止精煉渣進入中包;④採用液面自動控制穩定結晶器液面,防止澆鑄過程卷渣或拉漏事故發生;⑤針對鋼種特點選用保護渣,以吸附鋼中夾雜物和起到良好的潤滑和均勻導熱作用。
(3) 根據鋼種和鑄坯斷面特點,在小方坯採用內置式結晶器電磁攪拌;大方坯採用跨足輥段的外置式結晶器電磁攪拌和二冷及凝固末端組合式電磁攪拌工藝。
(4) 對大方坯連鑄採用弱冷工藝,弱冷不僅僅是降低比水量,更重要的是根據鋼種特性合理分配各段比水量;對小方坯採用強冷工藝。
三、針對轉爐冶煉優特鋼無法避免下氧化渣的問題,開發了無渣出鋼轉爐,並申請專利,提出了轉爐流程生產特殊鋼優化流程,該項目於2005年10月獲國家發改委批准及江蘇省科技廳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專項1500萬元科研撥款支持。該項目已於2008年3月21通過江蘇省科技廳組織的驗收,並在淮鋼建成國內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轉爐流程生產特殊鋼生產線,該項目獲冶金科技進步二等獎。
代表性論文專著
發表學術論文41篇,並負責特殊鋼叢書中的《特殊鋼連鑄技術》編寫(正在進行)和干勇院士主編的《現代連續鑄鋼技術實用手冊》中的「特殊鋼連鑄鋼水準備」和「典型特殊鋼連鑄技術和工藝」兩章的編寫任務(已完成)。其中發表的主要論文如下:
1、鋇合金對鋼脫氧及夾雜物變性的理論分析, 鋼鐵研究,2003年,No.6
2、GCr15軸承鋼冶煉工藝分析和討論,特殊鋼,2003,No.1
3、低成本冶煉高質量軸承鋼工藝探討,煉鋼,2003,No.6
4 、60Si2MnA彈簧鋼脫氧工藝, 鋼鐵研究學報,2003年,No.4
5、軸承鋼大方坯連鑄工藝研究, 鋼鐵研究學報,2002年,No.5
6、特殊鋼連鑄現狀與發展, 冶金管理,2002年,No.6
7、對國內特殊鋼連鑄技術發展的幾點考慮, 連鑄,2002年,No.1
8、對國內特殊鋼冶煉及連鑄技術的分析和討論, 中國冶金,2004年,No.8
9、齒輪鋼脫氧工藝研究, 鋼鐵研究學報,2005,No.3
10、Theory and practice on improvement cleanness of steel with Ba alloy,ICASS 2004
11、國內特殊鋼連鑄生產技術的現狀及發展,特殊鋼,2005,No3
12、70tEAF-LF-CC-流程生產GCr15軸承鋼工藝實踐, 特殊鋼,2005,No.6
13、淮鋼BOF-LF-CC生產線開發優鋼實踐,煉鋼,2006年,N0.2
14、鋇合金脫氧生產軸承鋼的研究及作用機理分析,煉鋼,2008年,N0.2
科研項目
主持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低鋁潔凈鋼精煉技術和無渣出鋼轉爐,並申請「一種含鋇潔凈鋼及生產方法」、「一種鋇微合金化軸承鋼」、「無渣出鋼轉爐」等九項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目前這些技術已在西寧特鋼、永通特鋼、江蘇淮鋼和福建三鋼等得到推廣應用。特別是淮鋼通過採用專利技術,使淮鋼的電爐生產線、轉爐廠分別實現了100%優特鋼生產。目前,已主持開發了192個高附加值新品種,累計產量達到235.4萬噸,新增效益2.86億元,為地處江蘇蘇北的淮鋼實現世界特殊鋼企業前十強、中國特殊鋼企業前三強的目標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針對轉爐冶煉優特鋼存在的下氧化渣問題,主持開發了無渣出鋼轉爐,提出了轉爐生產特殊鋼優化流程,項目於2005年10月獲國家發改委批准,並獲江蘇省科技廳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1500萬元科研撥款支持,目前該項目已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驗收,在淮鋼建成國內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轉爐特殊鋼生產線及配套的核心技術。
⑧ 申報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一定要是高企么
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原則上要求是高新技術企業的,在相關通專知中有關企業申報基本條件中屬有提到:申報企業資產及經營狀態良好,具有較高的資信等級和相應的資金籌措能力。一般要求企業近兩年持續實現盈利。各地申報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佔比不低於80%。所以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成功率會高一點。
⑨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科技成果轉化主要有五種方式:①自行投資實施轉化;②向他 人轉讓科技成果;③許可他人使用科技成果;④以科技成果作為合作條件,與他人共同實施轉化;⑤以該科技成果作價投資,折算股份或者出資 比例。其中,第一種方式屬於科技成果持有人自行轉化,即高等院校、科研 院所或企業等主體將其研發的科技成果應用於本單位的生產活動,此方 式的特點是沒有中間環節,降低了成果轉化的交易成本,但僅適合於研發 生產鏈條較為完善的主體。第二、第三種方式屬於轉移式轉化,即科技成 果持有人通過許可、轉讓的方式將科技成果的使用權或所有權轉移給技 術需求方,此方式是髙等院校、科研院所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方式。 第四、第五種方式屬於合作轉化方式,此方式有利於產、學、研單位以技術 為紐帶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
⑩ 「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資助項目」怎麼翻譯
a program supported by the special fund of Jiangsu Provi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