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商品化

成果商品化

發布時間:2021-07-14 07:37:50

A. 地質成果商品化——地質成果有償使用

地質成果完全具備商品的兩種屬性,即價值和使用價值。地質成果的使用價值是能夠滿足人們對礦產資源開發所需要的地質儲量的信息需求,憑借這些信息,就可以通過坑道或露天開采,把埋藏在地下的礦產挖掘出來。地質成果的價值是廣大地質工作者辛勤勞動創造的,也是社會物質生產過程中所必需的社會必要勞動。因為礦產資源絕大多數埋藏在地下,人們要想把它開掘出來,就必須經過查、探、采三個步驟。在地質工作還沒有從採掘工業分離出來之前,這三個步驟是由採掘企業統一進行並共同創造礦產品價值的,在地質工作從採掘工業分離出來之後,前兩個步驟創造的價值依然存在,只是需要通過等價交換,進入礦產品價值之中。由此可見,地質成果具有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地質成果的有償使用,正是對其所固有的價值的補償。這種補償,由於地質工作的特點,大部分難以直接進行,需要中間環節的轉換。因為地質成果價值,本來是由生產這個成果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表現為一種信息價值,可是地質成果使用者所追求的不是這種信息價值,而是這種信息價值所反映的客觀地質體的潛在價值。這樣,在我們面前就出現兩個概念,即地質成果的信息價值和地質成果的潛在價值。這兩個概念所反映的經濟內容完全不同,前者是地質工作者創造的價值,後者是本來就存在的自然資源,而且二者又沒有等比例的關系。在地質成果作為商品交換中,地質勘查單位要求補償信息價值;但是礦山企業(地質成果的使用者)卻要按潛在價值支付補償(因為它的經濟效益取決於潛在價值)。這就給地質成果生產者和使用者的直接交換帶來很大困難。此外,由於地質工作是一項前期、超前期的工作,其生產周期長,也給地質成果生產者和使用者直接交換帶來很大困難。為了解決這兩個難題,必須藉助於中間環節,走地質勘查基金的道路。

地質勘查基金,是專門用於地質工作的基金,它不斷地消耗,又不斷地得到補充。其補充的辦法是:從礦產品產量或消耗的儲量中按一定標准提取地質勘查補償費,是地質成果的價值補償,是廣大地質工作者社會必要勞動的凝結,是一種等價交換。它不同於相當於絕對地租的礦產資源耗竭稅,也不同於相當於級差地租的資源調節稅。因此,開收地質勘查補償費,絕不是社會攤派,而是地質成果商品化的實現形式。但在收取方法上可同資源耗竭費捆在一起進行。

從礦產品產量中提取地質勘查補償費,在國外早有先例。蘇聯從1967~1974年,已對石油、鐵等16種礦產提取地質勘查補償費。1982年以後,提取地質勘查補償費的范圍又擴大到60種。不過他們提取後,又進入財政,運行機制沒有變。匈牙利實行全面經濟體制改革之後,也實行了地質勘查補償費制度,而且提取後不進財政,直接作為地質勘查基金,用於地質勘查的再生產,與礦業生產實現了良性循環。我國黃金生產每銷售一兩提取100元,也是補償地質勘查工作的。從實踐結果看,效果很好。

從礦產品產量中提取地質勘查補償費,要研究計算合理的提取標准,制訂標準的原則應當體現地質成果信息價值的補償。首先,應當明確補償的工作階段,是從普查階段開始補償,還是從詳查階段補償。如果從普查階段開始補償,全部風險費就應當計算在補償標准之中;如果從詳查階段開始補償,普查風險費就應當由國家負擔。其次,應當補償地質成果全部成本加利潤,而不應當按照地質勘探費的實際消耗數進行補償。在計算利潤時,要考慮社會平均利潤率,還要考慮地質勘查單位的國家基本建設投資,因為這種投資實行企業化之後可能就不存在了,應當計算在地質成果價格之中。第三,由於這種補償是滯後補償,還要考慮滯後期物價上漲,政策性工資和津貼調整、社會攤派費用增加等情況,以及地質找礦難度越來越大的情況。

地質勘查補償費的提取標准測算出來之後,可以分步實施,不求一次到位,這樣做各方面都容易接受。具體實施步驟可採取:①在礦種上不搞一刀切,成熟一個礦種,出台一個礦種。在金礦之後,白銀已出台。非金屬礦產利潤大,也可以很快出台。②對同一礦種也不搞一刀切,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出台。如煤礦,對國家統配煤礦暫時可以不搞;市場議價的煤礦,可以先收地質勘查補償費。③在提取標准上可以根據承受能力,一點一滴前進,能提多少就提多少,不足部分,繼續由國家財政支付。④在地區上也不強求一致,哪個省、市、自治區有積極性,就先搞,誰提誰用,不搞平調,也不「鞭打快牛」。

通過提取地質勘查補償費,建立地質勘查基金,就使地質成果商品化進入了實質性階段。因為它從根本上解決了地質成果商品化的兩個難點:①實行地質勘查基金制,可以使地質成果商品化經過兩次交換實現其價值。第一次,用地質勘查基金,向地質勘查單位訂購地質成果,其計價基礎是地質成果的信息價值;第二次,從礦產品產量中提取地質勘查補償費,即用地質成果換取地質勘查基金,其計價基礎是地質成果的潛在價值。這兩次交換,採用了兩種不同的計算標准,這就使地質成果的生產單位和使用單位都能接受,從而使地質成果商品化成為可能。②地質勘查基金制,可以解決地質工作超前和地質勘查補償費滯後補償所需要的大量墊支資金。這種墊支資金,由於以往中央財政支付的地質勘探費的沉澱,得到了圓滿的補充。

實行地質勘查補償費之後,中央財政撥付的地質勘探費,仍然應保留一部分用於:①補充地質勘查基金提取的不足,由於礦產品價格的不合理,當時礦山企業還承受不了全額和全面提取地質勘查補償費,只能逐步推開。在這個過渡時期,中央財政撥付的地質勘探費應當繼續給予保證;②支付公益性基礎地質調查的費用和礦產普查風險費用,這些費用,將要長期使用財政支出,其地質成果無償提供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利用;③支付環境地質和水文、工程地質普查費用,這些費用也像公益性基礎調查費用一樣,由財政支付,無償供給社會利用;④支付原來用地質勘探費開支的地質科技費用;⑤用於地質勘查基金建立初期的注冊資本,這些注冊資本一旦達到合理的額度,即可停止用預算內地質勘探費的補助;⑥用於地質勘查單位的社會性支出,包括退休、離休人員的社會保險金、子弟學校補貼等。

由地質勘查補償費建立的地質勘查基金,並不是地質成果有償使用的唯一方式,而只是主要方式。凡是有條件的應當盡量走地質成果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間的直接補償,因為直接補償一次完成等價交換,更有利於商品經濟機制發揮作用。因此,必須實行地質勘查經費的多資金渠道。首先,要鼓勵礦業主管部門根據需要,多方面籌集資金,用於地質工作;其次,要建立地方地質工作計劃,支持為開發小礦山,增加地質工作的投入;然後,各企事業單位和中外合資及(涉)外資企業,凡急需地質成果或地質資料,都應當實行直接的地質勘查經費補償;再者,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詳查和勘探項目,都要直接補償地質勘查經費。為此,國家應當規定在基建前期費用中包括地質勘查補償費。為了鼓勵多資金渠道增加地質工作投入,國家財稅部門應對各種資金渠道地質工作投入,視同預算內地勘費,一律免交各種稅收。

地質勘查基金建立之後,必須加強管理,充分發揮基金的效益。要建立地質勘查基金管理委員會,由礦業主管部門,地質勘查主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組成。管理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全國地質勘查計劃的管理部門統一管理,以便協調各種資金渠道的地質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1)制定地質勘查補償費收繳辦法和地質勘查基金管理辦法,使基金管理規范化。制定分礦種或礦類的地質勘查補償費的收取標准,考慮到當時礦山企業的承受能力,收取標准可分別規定全部到位的標准和現行標准。為了促進各礦種、各礦業主管部門積極主動地開收地質勘查補償費,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可建立分礦種或礦類的地質勘查基金管理小組,具體管理各自的地質勘查基金。地質勘查基金管理委員會,只控制各礦種或礦類的基金總量、礦產儲量總量,以及現行的收取標准。各礦種或礦類的地質勘查基金管理小組,可設在各有關的礦業主管部門。

(2)按照基金的來源和當時規定的提取標准,保證及時把地質勘查基金提足。具體提取辦法可同礦產資源補償費一起,授權各級礦管部門統一收繳,指令礦山企業所在地的礦管部門監督交納,授權當地銀行在結算時按季核收,轉入建設銀行「地質勘查基金」戶。

(3)對已經形成的地質勘查基金,分配各類地質工作、各礦種(礦組)使用額度,經綜合平衡後下達給各地質勘查基金主管部門。如黃金地質勘查基金分配給黃金局,有色礦產地質勘查基金分配給有色總公司,黑色礦產地質勘查基金分配給冶金部,煤炭地質勘查基金分配給能源部等。這些主管部門的基金管理小組根據使用額度,按照規定的使用標准,提出應當完成的地質工作任務,報國家計委和地礦部綜合平衡後,向地質成果生產單位的主管部門發包,即面向地質勘查全行業,不能搞部門保護。這種發包應當是最終地質成果的發包。地質成果生產單位的主管部門,接受發包任務後,再向所屬單位分包,如分包給地區地礦局或地質公司。地礦局或地質公司向下發包,可以實行地質項目管理,即把最終地質成果分解成階段成果,通過招標或委託承包的形式,向下發包。這樣就把地質勘查的風險分解了,使基層地質勘查單位能夠承受。地質勘查基金管理小組,不能直接向地區地質局,公司或地勘單位發包。

在向地質成果使用單位的主管部門分配地質勘查基金額度時,可以考慮留出一定的額度,作為地質勘查單位社會性支出的補貼,補在明處,按地質生產單位的主管部門隸屬關系,下達下去,以保持地質隊伍的穩定。

(4)地質勘查基金的管理機構授權各基金小組,堅持按照發包的地質成果,檢查驗收成果的數量和質量,以及提交成果的時間。檢查驗收的途徑可通過各級礦產儲量委員會完成。

通過地質勘查基金制的建立和管理,將使礦產資源普查勘探的投資主體,由原來單一的國家財政撥款,轉為地質成果使用單位購買。只是這種購買是分期補償(從礦產品產量中提取補償費),是滯後補償,是兩次交換。這種補償和交換,從根本上解決了原來撥款制度存在的弊端:①從礦產品產量中提取地質勘查補償費,再用於同礦種的地質勘查再生產,可以避免地質工作經費來源與使用目的脫離,建立地質勘查和礦業生產的良性循環,即礦業生產越發展,提取的地質勘查補償費越多,越能夠促進礦業生產的發展;②地質勘查基金在用來發包地質工作任務時,是由地質成果使用單位的主管部門來確定,這就能夠保證地質成果完成後,得到及時合理的利用,避免勘探「呆礦」和地質工作無限期超前,但是對這種使用地質勘查基金的方法,國家必須保持一定的機動權,即必要時,國家有權從各礦種、各類地質工作費用中抽出一定比例,用於礦種之間的結構調整和重要礦產基地的導向性投入;③地質勘查工作通過地質勘查基金的運行,可以打破地質勘查單位吃國家預算的「大鍋飯」的局面,有成果才能得到地質助查基金,沒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成果,就只能拿補貼。同時,由於從礦產品產量中提取地質勘查補償費,在交納補償時還要用回採率加以調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礦產資源的損失浪費。這也有助於解決礦山企業吃地質成果無償佔用「大鍋飯」的弊病。

B. 我國制定的旨在使高技術成果商品化和產業化的計劃是

4信息計劃

C. 材料一表明科學技術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呈何種趨勢說明了什麼問題

(1)科學技術成果抄的商品化周期越來越短.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
(2)材料二說明在工業生產增長的因素中,科技進步的因素所佔比重越來越重,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3)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第三次科技革命充分證明了這一結論.在當今世界,國際競爭就是科技的競爭,而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只有加快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才能適應世界發展的潮流,使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闊步前進科學技術.

D. 關於地質成果的商品化

部分地質成果商品化的正式提出是1987年《地礦部地質工作體制改革總體構想綱要》表述的。它的理論基礎是基於地質工作的勞動也與其他社會勞動一樣,是創造價值的。地質成果是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結晶,具有一般商品共同屬性,可以在社會上換回等量的貨幣。在當時,這個成果可以通過地質項目管理,在系統內部實現自己的價值。這個內部就是指當時的地勘單位和它的主管上級;地質項目管理就是指在它們之間,以地質項目為單元進行生產和交換的管理。如果說地質成果的有償使用是地質成果由實物形態轉化為貨幣形態,那麼地質項目管理便是由貨幣形態再轉化為實物形態。這兩次轉化,實現了地質勘查活動由貨幣到實物再到貨幣的循環,維持了地質勘查的生產和再生產。這兩次轉化,對各種社會資金渠道從事地質工作,是通過直接交換進行的;對地質勘探費、地質勘查基金和地方財政撥款從事的地質工作,則是通過兩次交換進行的。第一次是地質成果發包單位從國家預算、地質勘查補償費和地方財政取得的地質勘查經費;第二次是地質成果發包單位利用這些經費向地質勘查單位交換地質成果,地質項目管理是指這第二次交換。在當時,這第二次交換主要發生在地質勘查單位和它的主管上級之間,稱之為內部地質市場。

在這個市場上,地質成果發包單位代表國家,通過發包地質項目收購地質勘查成果;地質勘查單位代表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通過承包地質項目出讓地質勘查成果。發包和承包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招投標。這種方式可使地質項目發包單位按照經濟效益的原則選擇最滿意的承包單位,也使承包單位在承包地質項目時完全出於自願,因而有很強的責任心,自覺地去完成任務。這種方式還有利於在地質勘查單位之間開展競爭,促進他們改善經營管理,提高質量,降低物資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二是委託承包,這種方式也能使地質項目發包單位在確定承包單位時有一定的選擇餘地。首先,承包單位必須具備所承擔地質項目的地質條件和生產技術條件,而這個地質條件是可以通過比較擇優而用的;其次,承包單位必須承認和接受發包單位確定的價格,不能討價還價。這兩個條件對承包單位都有約束力,促使他們努力提高地質找礦效果,力爭掌握比較充分的地質條件,促使他們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以便有機會獲得更多的地質項目,取得更多的節約額。

E. 商品化和商業化的區別

一、定義不同

1、商品化專指原本不屬於買賣流通和通過貨幣實行交換的事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已經轉化或變異為可以進行買賣和貨幣等價交換。

2、商業化指的是權利人以自由、平等的交換為手段,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行為。商業化是相對藝術化而言的,藝術可以是非常有個性的非常自由的表達個人情感的東西,而商業是有明確目的的表現被設計對象的主體的。

二、意義不同

1、商業化是促進生產社會化,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充分動員社會資源,滿足人們日益增長及不斷差異化的物質文化需求。

通過科研、教育、文化,使人們獲得符合自己個性,能夠發揮個人稟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形成自由的意識和充分的創造力,培養能為工業化生產提供充足而豐富的生產要素的,協調生產關系和生產過程,促使工業產品充分而迅速的實現價值,從而建立循環高效完善的工業體系。

提高人們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分享經濟發展成果,使人們獲得滿足自我需求的財富,傳播適當的消費理念,促成良好的消費習慣,為工業提供成熟的消費群體。

2、商品化僅指該商品可以進行買賣。

三、對象不同

1、商業化的對象是藝術化。

2、商品化的對象是商品。

F. 地質成果商品化——地質項目管理

從1979年開始的地質工作改革,被廣泛地概括為地質成果商品化、地勘單位企業化和地質工作社會化,其中尤以地質成果商品化提出的比較早、議論的也比較多。准確的提法是部分地質成果商品化,這是1987年《地礦部地質工作體制改革總體構想綱要》所表述的。它的理論基礎是基於地質工作勞動也同其他社會勞動一樣,是創造價值的。地質成果是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結晶,具有一般商品共同屬性,可以在社會上換回等量的貨幣。在當時,這個成果可以通過地質項目管理,在系統內部實現自己的價值。

(1)地質項目管理就是指在當時的地勘單位和它的主管上級之間,以地質項目為單元進行生產和交換的管理。如果說地質成果的有償使用是地質成果由實物形態轉化為貨幣形態,那麼地質項目管理,便是由貨幣形態再轉化為實物形態。這兩次轉化,實現了地質勘查活動由貨幣到實物再到貨幣的循環,維持了地質勘查的生產和再生產。這兩次轉化,對各種社會資金渠道從事地質工作,是通過直接交換進行的;對地質勘探費、地質勘查基金和地方財政撥款從事的地質工作,則是通過兩次交換進行的。第一次是地質成果發包單位,從國家預算、地質勘查補償費和地方財政取得的地質勘查經費;第二次是地質成果發包單位運用這些經費,向地質勘查單位交換地質成果,地質項目管理是指這第二次交換。在當時,這第二次交換主要發生在地質勘查單位和它的主管上級之間,稱之為內部地質市場。

在這個市場上,地質成果發包單位代表國家,通過發包地質項目,收買地質勘查成果,地質勘查單位代表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通過承包地質項目,出售地質勘查成果。發包和承包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招標,投標。這種方式可使地質項目發包單位按照經濟效益的原則選擇最滿意的承包單位,也使承包單位在承包地質項目時,完全出於自願。因而能夠有很強的責任心,自覺地去完成任務。這種方式還有利於在地質勘查單位之間開展競爭,促進他們改善經營管理,提高質量,降低物資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二是委託承包,這種方式也能使地質項目發包單位在確定承包單位時有一定的選擇餘地,首先,承包單位必須具備所承擔地質項目的地質條件和生產技術條件,而這個地質條件是可以通過比較擇優而用的;其次,承包單位必須承認和接受發包單位確定的價格,不能討價還價。這兩個條件對承包單位都有約束力,促使他們努力提高地質找礦效果,力爭掌握比較充分的地質條件,促使他們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以便有機會獲得更多的地質項目,並節約成本。顯然,這種「內部地質市場」已經使市場機制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它還不是真正的市場,主要區別是:①它是封閉的,而不是開放的,僅僅是在限定的范圍之內開展競爭,還存在著部門保護;②在這個市場上進行交易的商品,有一些還不具備社會使用價值,僅僅是地質工作內部的「半成品」,如發現有進一步工作價值的礦點,可供詳查的礦產地;③它的商品「價格」還不是真正的價格,只是綜合化了的費用定額,沒有合法的利潤,因而作為經濟手段,杠桿作用還不強。這些問題隨著改革的深化將會逐步解決。比如在地質項目的招標、投標中,逐步打破部門、地區界限,擴大競爭范圍,對某些礦種,可以直接搞儲量成果承包,不再分階段立項,或者在地質項目的價格構成上,繼續爭取給一定的合法利潤,或者把基本建設投資拿出一部分,加在地質項目價格里,作為利潤。

可以設想,這個「內部地質市場」很可能是將來地質勘查成果商品化的一個重要交易場所,即名副其實的地質市場。因為黃金實行在價格里提取勘探基金之後給人以啟示:將來從礦產品產量或消耗的儲量中提取的地質勘查補償費全部到位之後,形成的地質勘查基金全部投放到地質市場上,那麼,「內部地質市場」就成為真正的地質市場了。此外,那些基礎性、公益性的地質勘查成果,將來也必然是通過國家定貨的形式在地質主管部門和地質勘查單位之間進行交換,因而這種「內部地質市場」也是長期需要的。

這種「內部地質市場」的建立和進一步完善,必然要求相應的生產資料市場,資金市場、勞務市場、地質科技市場等予以配套,以保持經濟運行的統一性。很顯然,如果地質勘查成果的生產和流通按照商品經濟的原則來組織,而技術裝備、原材料,資金、技術人員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配置,還按原來的計劃安排,按縱向用行政辦法分配,那麼地質勘查單位作為商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在選擇生產要素的投入方面的自主權將受到很大限制。這就會在調節體系方面出現彼此獨立的兩塊,一塊是受市場調節的商品市場,一塊是受計劃調節的生產要素分配。這種情況很不利於進一步發展地質勘查成果商品化。比如有一個地質勘查單位,由於長期找礦效果不好,經營管理落後,因而在「內部地質市場」上拿不到地質項目。可是統配物資、大專畢業生還照樣分配給它,這不是製造矛盾嗎?所以配合「內部地質市場」,必須搞好配套改革。

(2)地質項目管理,是地質工作宏觀管理由直接控制為主逐步向間接控制為主的轉變,是國家對地質勘查單位宏觀管理的改革。長期以來地質工作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體制,地質任務由國家行政機關層層下達,地質勘探費、勞動力、技術裝備和主要原材料,由地質工作主管部門層層向下分配,地質成果由地質勘查單位層層向上報告,單純的縱向聯系,嚴格的行政方法,使地質勘查單位完全成了國家機關的附屬物,形成了「鐵飯碗」和「大鍋飯」,挫傷了單位和職工的積極性。這種體制在地質工作中延續了幾十年,根深蒂固,是改革中一個十分敏感和關鍵的問題。而地質項目管理,建立「內部地質市場」,正是要在這個問題上求得突破。

實行地質項目管理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代表國家的地質成果發包單位,通過控制投放到「內部地質市場」上的地質項目,再由「內部地質市場」去引導地質勘查單位。這種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國家對地質勘查單位的間接的經濟辦法管理,也是以市場為中介的計劃管理。在這里,既有市場機制的作用,又是市場機制在國家控制下發揮作用,它必須服從於國家對地質工作的既定的發展目標。代表國家的地質成果發包單位,完全可以通過間接的經濟辦法的控制,來保持地質工作的供給和需求的平衡,協調地質工作的產業結構,技術結構和內部各階段的相互關系,以實現地質工作最佳宏觀經濟效益的部署。宏觀調控手段也可以多種多樣,內部價格,工資、津貼和分成比例,計劃節約率等,可以靈活選用。比如有的地礦局,為了加強砂金的普查勘探,在內部地質市場上提出了一攬子砂金儲量承包,每噸C級儲量100萬元,極大地調動了所屬單位找礦的積極性。有的地質勘查單位,捨得用自有資金找砂金,抓好技術資料儲備,這是過去從來沒有的。再比如,為了加強某些困難地區的地質工作,只要適當提高該地區地質項目的招標標價,就能很快吸引地質隊伍上去。為了解決地質工作中某些薄弱環節,也可以通過提高價格、增加補貼和擴大范圍招標。這些調控方法和調節手段,要比過去高度集中的行政的調節手段有效得多、順當得多。過去要上一個新項目或增加一些新任務,往往是討價還價。「頭戴三尺帽,不怕砍一刀」,干起來之後也是拖拖拉拉,出現一點困難就等,靠上面解決,基層沒有積極性。

(3)地質項目管理,使地質勘查單位對預算內這塊地質工作也真正有了一定的經營自主權,從而為增強地質勘查單位的活力提供了外部條件。那幾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以社會資金為購買力所形成的地質市場,正在蓬勃發展,每年光地礦部系統就能收入2億多元,占預算內地勘費的14%左右,對這部分地質工作,地質勘查單位真正有了經營自主權,同時由於它是市場機制起作用,所以有力地調動了單位和廣大職工的積極性,為增強地質勘查單位的活力提供了一定的積累,促進了自我發展和自我改造。但是應當看到,在當時已經出現的這個地質市場,對整個地質工作來說,畢竟是一小部分,而且由於當時社會資金有限,這個市場短期也不會有較大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把預算內這一大塊地質工作通過市場機制,讓地質勘查單位憑經營本事去爭取,那必將大大增強地質勘查單位的活力。正是基於這種考慮,才提出通過地質項目管理,建立「內部地質市場」。

道理很明顯,預算內地質工作,由於資金來源是國家預算撥款;所以就總體而言,在一定時期(比如一年),其投入是不變的,既不會因為地質勘查成果多和效益好而增加投入,也不會因為地質勘查成果少和效益差而減少投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把預算內地勘費按傳統的計劃管理辦法分配,那麼無論如何也不會給地質勘查單位帶來多大活力,因為收入既是封頂的,也是保底的,頂多節約額多一點。但是如果把預算內地勘費投放到「內部地質市場」上,情況就不同了,通過市場的競爭,誰能多得誰能少得,對每個地質勘查單位來說就憑所能了,既不封頂,也不保底。那些技術儲備雄厚,地質成果好的地質勘查單位,就會在競爭中取得較多的地質項目,從而獲得的地勘費就多,獲得的找礦獎也多。那些經營管理好、成本低、效率高的地質勘查單位,也會在相同承包價格的條件下,獲得較多的節約額。因此這些單位就可以有較多的自我積累,進而有較強的自我發展和自我改造能力。這樣,他們在「內部地質市場」上就有較強的競爭力,而競爭力越強,收入越多,自我發展能力越強,越能提高競爭能力,形成了很好的良性循環。而那些技術儲備差、地質找礦效果不好的地質勘查單位,就會在競爭中拿不到地質項目,或者拿到很少。那些經營管理不好、成本高、效率低、質量差的地勘單位,也會在相同承包價格條件下,造成虧損或獲利甚微。因此這些單位就談不上自我積累,也就沒有自我改造和自我發展的能力,處境會越來越困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是巨大的壓力也能迫使他們做出選擇,要麼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改善經營管理,迎頭趕上先進單位,要麼另闢出路,開展多種經營,通過轉產求生存,不然就會被淘汰。這樣一來,經過一定時期的競爭,就會出現兩種積極成果:第一,由於優勝劣汰的規律,隨著那些先進的地質勘查單位不斷地發展進步,那些後進的地質勘查單位不斷地被淘汰,整個地質行業的找礦效果和經濟效益提高了,從而地質勘探費的整體效果也提高了。比如有三個地質勘查單位,其鑽探工程單位成本分別為100元、120元,140元,經過競爭,100元成本的單位大發展,140元成本的單位被淘汰,120元成本的單位尚能維持,那麼社會平均鑽探成本便由原來的120元降到110元。第二,地質隊伍在競爭中精幹了,素質提高了。而那些被擠出地質行業的單位和人員,又會去謀取新的工作,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新的貢獻,從而大部分地質勘查單位都活起來。這就是當時的設想。

G. 我國制定的旨在使高科技成果商品化和產業化的計劃是( )。

我國制定的旨在使高科技成果商品化和產業化的計劃是( C)。

H. 我國制定的存在使高科技成果商品化和產業化的計劃是

火炬計劃的宗旨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貫徹執行改革開放的總方針,發揮我國科技力量的優勢和潛力,以市場為導向,促進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高新技術商品產業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國際化。

閱讀全文

與成果商品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