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是省級還是國家級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是國家級期刊,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連續性電子期刊,中國出版集團公司主管,世界圖書出版公司主辦、中國醫師協會系列國家級期刊。主要介紹世界醫學進展狀況,報道我國醫學院校、科研院所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紹醫學新理論,總結臨床經驗,推動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為人類健康服務。
❷ 近年的醫學發展有什麼成果
近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及其主要成就
2013年該獎授予了發現了細胞囊泡運輸調控機制的三位科學家,分別是詹姆斯•羅斯曼、蘭迪•謝克曼以及托馬斯•聚德霍夫。
2012年,英國發育生物學家約翰·格登和日本長山中伸彌。細胞核重新編程研究領域的傑出貢獻而獲獎。(iPS: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2011年,美國科學家布魯斯巴特勒、盧森堡科學家朱爾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學家拉爾夫斯坦曼。他們發現了免疫系統激活的關鍵原理,這使人們對人體免疫系統的認識有了革命性的改變。
2010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他創立了體外受精技術,因此又被譽為「試管嬰兒之父」。醫學統計顯示,世界上約有10%的夫婦有生育問題,而體外受精技術可以幫助其中絕大多數夫婦實現有自己後代的夢想。至今,全球已有400多萬人通過試管嬰兒技術出生,其中許多人以自然受精方式生育了後代。 2009年,美國科學家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卡蘿爾格雷德和傑克紹斯塔克。他們發現了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這一發現解決了一個生物學的重要課題,即染色體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是怎樣實現完全復制的,同時還能受到保護不至於發生降解。
2008年,德國科學家哈拉爾德楚爾豪森及法國科學家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和呂克蒙塔尼。豪森發現了人乳頭狀瘤病毒(HPV),這種病毒是導致宮頸癌的罪魁禍首。巴爾-西諾西和蒙塔尼的獲獎成就則是發現了艾滋病病毒(HIV)。
2007年,美國科學家馬里奧卡佩基、奧利弗史密斯和英國科學家馬丁埃文斯。他們的一系列突破性發現為「基因靶向」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使深入研究單個基因在動物體內的功能並提供相關葯物試驗的動物模型成為可能。
2006年,美國科學家安德魯法爾和克雷格梅洛。他們發現了核糖核酸(RNA)干擾機制,這一機制已被廣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種手段,並有望在未來幫助科學家開發出治療疾病的新方法。
2005年,澳大利亞科學家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他們發現了導致人類罹患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罪魁幽門螺桿菌,革命性地改變了世人對這些疾病的認識。
2004年,美國科學家理查德阿克塞爾和琳達巴克。他們在氣味受體和嗅覺系統組織方式研究中作出貢獻,揭示了人類嗅覺系統的奧秘。
2003年,美國科學家保羅勞特布爾和英國科學家彼得曼斯菲爾德。他們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上獲得關鍵性發現,這些發現最終導致核磁共振成像儀的出現。
2002年,英國科學家悉尼布雷內、約翰蘇爾斯頓和美國科學家羅伯特霍維茨。他們為研究器官發育和程序性細胞死亡過程中的基因調節作用作出了重大貢獻。
近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其主要成就
2012 兩位美國科學家羅伯特·萊夫科維茨(Robert J. Lefkowitz 1943-)和布萊恩·克比爾卡因「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獲得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 2009 英國萬卡特拉曼-萊馬克里斯、美國托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阿達-尤納斯因研究核糖體的結構和功能獲獎。
2008 美籍華裔錢永健、美國生物學家馬丁·沙爾菲(和日本有機化學家兼海洋生物學家下村修,因研究綠色熒光蛋白獲獎。
2006 美國科學家羅傑科恩伯格,他的父親阿瑟·科恩伯格也是斯坦福大學的教授,並且是195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揭示了真核生物體內的細胞如何利用基因內存儲的信息生產蛋白質,而理解這一點具有醫學上的「基礎性」作用,因為人類的多種疾病如癌症、心臟病等都與這一過程發生紊亂有關。 2004 阿龍·切哈諾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均為以色列人;美國科學家伊爾溫-羅斯, 三人因在蛋白質控制系統方面的重大發現而共同獲得該獎項。他們突破性地發現了人類細胞如何控制某種蛋白質的過程,具體地說,就是人類細胞對無用蛋白質的「廢物處理」過程。
2003 彼得·阿格雷, 美國人 羅德里克·麥金農,美國人 他們發現了細胞膜水通道,以及對離子通道結構和機理研究作出了開創性貢獻。這是個重大發現,開啟了細菌、植物和哺乳動物水通道的生物化學、生理學和遺傳學研究之門
❸ 全世界醫學知識共享嗎
部分是共享的吧,比如一些指南,文獻都可以查到,但是一些先進技術,特別是葯物制備肯定是有發明專利的,這些不屬於共享
❹ 目前醫學科技,有哪些新成就
醫學科技新成果
外科博士嚴佶祺首次提出肝臟熱缺血耐受極限為確定肝移植最佳時機提供理論依據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外科博士嚴佶祺在導師李宏為教授指導下進行的「大鼠心臟停搏供體肝臟移植的研究」,獲2000年度《香港外科醫學院雜志》最佳論文獎,文章首次提出移植肝臟熱缺血耐受極限為45分鍾。
嚴佶祺博士的研究重點是對供肝遭受心臟停搏這一熱缺血現象損傷的機制,目的在於了解心臟停搏後肝臟移植手術所能耐受的缺血極限。他對5組大鼠進行了原位肝移植,供者心臟停搏時間范圍分別是0、15、30、45、60分鍾。在對上述時間中大鼠肝移植病理變化、肝功能和受者的生存率進行比較後發現,熱缺血45分鍾後25%的受體大鼠成活一周以上,由此提出肝臟熱缺血的極限為45分鍾,填補了這項研究的空白,為在臨床進行人體肝移植手術中較好地把握供肝熱缺血時機,提高肝移植手術成功率提出了理論依據。
(汪敏)
郝欽忠新灸法治多種病症
四川漢源梨城回春堂疑難病診所郝欽忠,在應用傳統醫葯的灸法基礎上,研製新法新葯,治療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及婦科疾病,獲得較好療效。
灸法治病,大多用來治療寒類疾病。而郝欽忠的灸法治療因配以多種葯物,因而增加了療效。其葯物多用中草葯製成,針對不同病種,或清熱散毒、行淤止痛,或軟堅散結、祛風止癢,或清熱涼血、止痛通經。
郝欽忠的灸法治療另一特點是不需取穴治病,病人可自己在病位熏灸治療,使灸葯之力透達至病處,且不扎針進入人體,方便了患者,特別適用於山區野外作業的人、登山旅遊的人在遇到扭傷、跌打傷、過敏及寒症、痹症使用,一些年老體弱的人在家自我保健也很方便。
目前郝欽忠的灸法主要用於治療暈痛病、胃腸肝膽氣滯血淤及風寒濕淤的痹症,如頭暈、頭痛,頭面五官疼痛,胃腸氣滯脹痛,婦女經期疼痛,遲經、閉經等。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希望採納……
❺ 怎樣可以第一時間知道國家醫學界的新成果
非典型性肺炎 (Atypical pneumonias)是指由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立克次體、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肺炎。而典型肺炎是指由肺炎鏈球菌等常見細菌引起的大葉性肺炎或支氣管肺炎。
其實在醫學界,人們對03年發生的這場傳染病的名稱存在爭議,因為已經查明,這種病其實並不是醫學上通常所說的「非典型肺炎」,而是「傳染性冠狀病毒肺炎」。
對於這種型傳染病,人們的認識有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概念也漸趨正確。起初人們認為,致病原因是衣原體病毒,直到03年3月份才弄清其病原體是「冠狀病毒」。我國廣東醫生在與病魔的搏鬥中,根據其臨床上有發燒、咳嗽、肺部有陰影等肺炎共性症狀,但與由肺炎鏈球菌等細菌引起的肺炎相比,症狀不夠典型,病原體尚未完全明確,而且有傳染性強、使用抗菌葯物治療無效等特徵,於1月22日首次使用「非典型肺炎」來命名它,世界衛生組織也確認了其醫學名稱Atypical pneumonia,簡稱ATP。2月底,世界衛生組織的義大利籍傳染病專家卡洛·厄巴尼(Carlo Urbani)大夫根據當時已經掌握的情況將其命名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簡稱SARS),3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以此取代了ATP。
事實上,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這一命名也沒有充分反映該病症的本質特徵,早有人建議應該將其命名為「傳染性冠狀病毒肺炎」(果真如此,可縮略為「冠肺」)。這種建議雖然尚未被社會和醫學界接受,但足以佐證了SARS和非典一樣,都是反映人們一定階段對事物區別性特徵的認識。
目前已經找到治療方法,中國和歐盟科學家聯手,成功找到了15種能有效殺滅非典病毒的化合物,為合成非典治療葯物提供了新方法。中歐科學家2005/6/9日在杭州結束的「中國—歐盟非典診斷及病毒研究」項目學術年會上公布了這一成果。
香港大學的新近研究表明,蝙蝠可能是SARS病毒野生宿主
計算機漢字輸入專家周鋼曾於2003年建議「非典型性肺炎」可以稱為「肺痶」。
不過,仍然建議應該按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命名原則,在醫學界稱之為SARS(音「薩斯」)。香港醫學界在第一時間與WHO一樣,改稱為SARS,中國大陸地區,因為民間一直以簡稱「非典」來稱之,故在詞條本身,不建議更改。
傳統醫學上的非典型肺炎是相對典型肺炎而言的,典型肺炎通常是由肺炎球菌等常見細菌引起的。症狀比較典型,如發燒、胸痛、咳嗽、咳痰等,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增高,抗菌素治療有效。非典型肺炎本身不是新發現的疾病,它多由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等病原引起,症狀、肺部體征、驗血結果沒有典型肺炎感染那麼明顯,一些病毒性肺炎抗菌素無效。
非典型肺炎是指一組由上述非典型病原體引起的疾病,而不是一個明確的診斷。其臨床特點為隱匿性起病,多為乾性咳嗽,偶見咯血,肺部聽診較少陽性體征;X線胸片主要表現為間質性浸潤;其疾病過程通常較輕,患者很少因此而死亡。
非典型肺炎的名稱起源於1930年末,與典型肺炎相對應,後者主要為由細菌引起的大葉性肺炎或支氣管肺炎。60年代,將當時發現的肺炎支原體作為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體,但隨後又發現了其他病原體,尤其是肺炎衣原體。目前認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主要包括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鸚鵡熱衣原體、軍團菌和立克次體(引起Q熱肺炎),尤以前兩者多見,幾乎占每年成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1/3。這些病原體大多為細胞內寄生,沒有細胞壁,因此可滲入細胞內的廣譜抗生素(主要是大環內酯類和四環素類抗生素)對其治療有效,而β內醯胺類抗生素無效。而對於由病毒引起的非典型肺炎,抗生素是無效的。
黃杏初,中國首例報告SARS病人(即中國大陸地區俗稱的「非典病人」),也是全球首例。
有跡象表明,中國非典病毒是美國投的生化武器
俄羅斯醫學科學院院士卡雷辛柯夫前天聲稱,非典型肺炎是一種生化
武器,極可能是從實驗室里流出來,由於非典型肺炎是麻疹病毒與流
行腮腺炎兩種病毒的混合種,而這種混合病毒只有在實驗室里才可
以做出來,在天然環境中根本不可能發生,所以他認定非典型肺炎是從實驗室流
出來的一種生化武器。
對於SARS是一種生化武器台灣和美國可能早已知情.這並不是一種臆測,目前至少 有以下證據可能證明:
1,最早對SARS大肆宣揚和惡意炒做的是0死亡率的是美國和台灣.
這顯然是一種賊喊捉賊的伎倆.因為做賊心虛,所以聲音才喊的特別大.尤其是
早早的就拋出一篇似乎早已准備好的的評論.
裡面未卜先知的提到了非典型肺炎是一種神秘的病毒,並且輕率的斷言,病源地是
中國廣東.
稍微有傳染病學常識的人都知道,最早發病地並不一定是病源地.例如愛滋病最早是出現
在美國,但是病源地在非洲.這種不負責任的輕率斷言,顯然是一種轉移視線的栽贓伎倆.
2, 在評論拋出不到一兩天的時間美國就找到了病源體.美國在生化方面可能
是比中國先進,但是比較詭異的是如果>的評論里關於中國封鎖消息,不與國際
合作的指責是真的話,美國是怎樣取得病源標本的呢?要知道美國沒有一個死亡病歷,
而且發病的只有幾個疑似的病人.顯然在病源樣本不充分的情況下,美國取得這樣快而
且准確的進展是很奇怪的事情.
3.最奇怪的一點是美國和台灣的0死亡率.按照台灣的衛生狀況和人員流動情況,台灣的
發病率和死亡率絕對應該高過新加坡和加拿大.美國目前有100多病例,就算美國護理條件
比香港好,在沒有治療葯物的情況下,按照4%-5%的死亡率是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的.唯一的
解釋就是台灣和美國可能早就備有密而不宣的解葯.
4.台灣對待SARS的態度也很奇怪.台灣的氣候和衛生環境一直是各種傳染病比較容易
爆發流行的地方,象最近比較出名的就有口蹄疫,出血熱,腸病毒等等,雖然台灣每次
也都是用同樣的手段栽贓給中國,但是每次都因為怕影響商業和旅遊業,台灣每次也都是
採用封鎖消息,隱瞞數據的消音處理.但是這次卻有本質的不同,在只有一兩個病歷且
尚無一人死亡的情況就大肆宣揚,向WHO告狀,呂銹鐮還因為做賊心虛向外暗示大陸是
秘密研製的生化武器外瀉,雖然這樣做的結果是台灣被列為了SARS的疫區,但是台灣卻
似乎並不在意.
5.香港的發病也具有遭受生物武器攻擊的特徵,病源地集中在一兩個建築物里,而且初期
傳染性非常強,幾乎住在附近的人無一倖免.而到了後期傳染性就逐漸減弱.廣東在初期的
時候也是這樣,據說最初發病的人,傳染性特別強,而且全部死亡,到了後期就逐漸減弱,
死亡率也迅速降低.這顯然是有人在某個建築物里投毒的結果,初期病毒體非常集中,所以
危害就大的多,到了後期,由於病毒體密度的減少,危害也就迅速降低.
6.從這次SARS事件的爆發時間和結果及影響也可以看出誰是元兇.SARS爆發的時間恰好在
美國要發動侵伊戰爭之前,這樣一來即可以打擊中國的經濟防止資金因為戰爭的原因都
跑到中國來,又可以轉移中國的注意力,一面在美國戰局不利的時候中國趁機統一台灣.台灣
有可以借這個機會取消剛剛兩岸開始的三通,又可以打擊到前進中國的台商的信心,三還可以
借機撒潑打滾摸黑中國,四可以向WHO告狀以求渾水摸魚加入WHO.五可以打擊香港,離間香港
和中國的關系.總之怎麼推演都是對大陸不利,對台灣和美國有利.而且選擇生物攻擊可以
不著痕跡,中國很難查出證據,只能吃啞吧虧.但是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而且台灣和美國
表演的太過了,反倒畫蛇添足,漏出了馬腳.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初步認定是美國提供了生物武器給台灣,然後讓台灣特工先後在廣東,
香港,北京等各大城市投毒.中國一直講究後發制人,相信現在正在收集證據,一旦證據確鑿,
❻ 華西有哪些具有國際領先的醫學領域成果
都是醫科大學,不同的是學校的實力。比如說北醫,是國內最頂級的醫學院之一,實力版非常強勁;華西權是老八所,原來的四所重點之一,實力雖然比北醫差一些,但是屬於國內頂尖了;到了首醫再稍差一些,但是同樣排行前列。
❼ 2019諾貝爾醫學獎研究成果給中國患者帶來了什麼
北京時間10月7日威廉·凱林、彼得·拉特克利夫和格雷格·塞門扎,三位美國和英國科學家,因為「探索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的變化「獲取」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個發現將今後,將探索更多潛在的治療靶點,包括腫瘤、代謝、炎症性腸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
威廉·凱林提出,氧氣是生命的基礎,毫無疑問,許多疾病都是由缺氧引起的這時,我想到了貧血、心臟病和中風,以及實體瘤。因此,當我們知道這個途徑,我們可以開發新的葯物,可以激活或切斷這個分子途徑。威廉·凱林還舉了一個例子,一種新批準的貧血葯物使人們認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氧氣來產生更多的紅細胞我們希望這種葯物可以用來治療心臟病和中風,因為在某種程度上,這些疾病的原因也是沒有足夠的氧氣供應給相應的組織和器官。
❽ 請問世界醫學屆對珍治精分症有無科研成果
您好,建議您去專業的學術網站進行搜索。
❾ 20世紀以來醫學成就有哪些
20世紀後半期新葯物,包括新抗生素的不斷出現,使某些疾病的療效明顯改善。與此同時,治療方法也有明顯進步,例如聯合化學治療的應用從對白血病的治療到對其他某些腫瘤治療的發展;要素飲食、靜脈高營養療法在重症衰弱病人的應用;免疫療法等。對我的回答是否滿意如果滿意幫忙採納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