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的歷屆盛況
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全國政協常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李仁臣,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文章研究員,文化部社圖司巡視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周小璞,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慶善研究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田青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魁立,遼寧大學教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烏丙安,國際文化財產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總幹事MounirBouchenaki(布希納基),中共成都市委副書記、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長葛紅林,四川省文化廳副廳長澤波,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郝康理,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何華章,成都市文化局局長朱樹喜,成都市金牛區人民政府代區長馬旭等領導和嘉賓以及海內外專家學者五十餘人出席了論壇開幕式。論壇開幕式由王文章院長主持,葛紅林市長致歡迎辭,周和平副部長發表了重要講話。
周和平副部長指出:中國政府十分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積極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活動。我國積極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活動。自2001年第一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公布以來,我國先後有崑曲、古琴藝術、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與蒙古國共同申報)入選「代表作」,並成為擁有「代表作」數量最多的國家。我國政府也是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較早的國家。2006年6月,中國當選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成員,並組團參加了在阿爾及利亞舉行的政府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2007年4月,由文化部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總部舉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以展覽、展演的形式使中國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一次以完整鮮活的姿態與世界文明對話。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內的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不僅讓世界了解了其燦爛的傳統文化,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對其他國家而言,更具有示範性和啟示性。此次「遺產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生效後,舉辦的第一次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大型活動,產生了巨大反響。為了進一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2006年5月,中國政府公布了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決定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文化遺產日」,確定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形成一套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機制,建立由國家、省、市、縣四級名錄體系。今年還將在全國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工作正在進行。再過幾天,我們又將迎來第二個「文化遺產日」,屆時在北京、在全國都要開展豐富多彩種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列活動。在今年的「文化遺產日」期間,還將公布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表彰獎勵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公布第一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這些重要舉措必將進一步的推動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周和平副部長認為,本次論壇是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重要的組成部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導保護「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來,已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沉澱著歷史記憶和民族文化基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豐富文化的多樣性,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人類歷史上留存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存環境受到較大影響,由於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發生的改變,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瀕臨消失的危險。因此,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神聖的歷史責任。
為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營造全民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氛圍,推動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更好地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文明、資政育人、普及知識、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建設和諧文化和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的作用,論壇安排了面對政府有關工作人員、廣大市民以及高校學生的專題講座,邀請王文章院長、田青副主任、布希納基總幹事等在成都圖書館、金牛區政務中心、四川大學分別以《守護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護與發展》等為題分別在成都圖書館學術報告廳、金牛區政務中心演講,布希納基總幹事以《文化遺產概念的新觀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為題在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報告廳演講;24日下午田青副主任在成都圖書館學術報告廳以《保護與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幾個問題》為題演講。
本次論壇為期三天,將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國際間合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文化身份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發展等問題展開討論,以達到加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國際間合作、進一步交流世界各國政府和學界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取得的經驗、總結和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具體實踐中出現的理論問題、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更加科學有序地推進的目的。在閉幕式上,本次論壇還將發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都宣言》,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相關問題,闡述海內外專家、學者所達成的共識。
2007年5月23日至6月10日,以「傳承民族文化、溝通人類文明、共建和諧世界」為主題的首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成都市成功舉辦。為此,成都專門修建了一個用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展示的主題公園——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公園,作為「非遺節」博覽會的主會場。節會期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 成都召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府間委員會特別會議;32支國內外隊伍在「非遺節」開幕式——「天府大巡遊」上展示了原生態民族文化的魅力;節會期間通過的 國際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宣言——《成都宣言》被鐫刻在石碑上,永久矗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公園內。 參加首屆「非遺節」的有68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以及國際民間組織,國內觀摩代表團68支,節會活動270項,近萬人參加各種表演,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匯聚了 全國23個省、區、市和其他3個國家的90多支參展團隊,展示展演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230多個,10個項目(節目)獲得「太陽神鳥金獎」。2007年5月23日下午,「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論壇」在成都開幕。 6月13日,第二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成都舉行了閉幕式,並在頒獎晚會中向七十家成績突出的參演參展單位頒發了太陽神鳥獎。至此,歷時約兩周的第二屆非遺節在成都圓滿落下帷幕。
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在閉幕式致辭,第二屆非遺節自6月1日開幕以來歷時十三天,內容豐富、活動精彩,組織有 序、參與廣泛,舉辦了街頭巡遊表演、國際論壇、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優秀劇目與節目演出、主題分會場活動與遍及城鄉的配套活動共計六大類三百多項;三十一個國家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大使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與包括十三個國家和國內各省區市的一百三十多個代表團參加了相關活動。
趙少華表示,第二屆非遺節的成功舉辦得到了多方關注與廣泛贊譽,此次非遺節不但展示了非遺魅力、宣傳保護知識、推動保護事業和促進國際交流的平台,也成為了文化的盛會和民眾的節日,更成為了成都市及四川省向世人展示災後非遺搶救與文化重建成果,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的舞台。趙少華希望在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的感召下,在國內外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能夠再接再厲、越辦越好,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平台。
閉幕式上頒出了太陽神鳥金獎十名、銀獎二十名和銅獎四十名。閉幕式結束後舉行了名為「多彩、家園」的文藝演出及煙火表演。
第一大亮點:本屆非遺節將專設「5·12大地震重災區非遺搶救保護成果展」,在崇州、都江堰設分會場,並將舉辦以「災難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為主題的高水平國際論壇。詳細
第二大亮點:本屆非遺節將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參與主辦,有13支國外隊伍參加天府大巡遊,36個國家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大使、代表及7個國家駐蓉領事館外交官參加,國際化特色更加突出。預計參與的代表、遊客和市民超過600萬人。
第三大亮點:非遺節主會場的非遺公園博覽會和主題分會場在展覽展演的同時,將組織非遺項目保護性生產的產品銷售,市民可在現場買到精美的非遺產品。
第四大亮點:本屆非遺節更注意專業和權威性。 2011年6月11日晚,第三屆「非遺節」在主會場國際非遺博覽園完美落幕。據成都市執委會統計,本屆「非遺節」吸引來自72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名國際嘉賓和表演人士參與,比上屆增加20%。
在天府大巡遊活動中,巡遊演出的國外隊伍數就佔到巡遊隊伍總數的近一半,共有來自5大洲的20個國家的表演隊伍共500餘人參加,巡遊人數較上屆增加300餘人,隊伍總數和表演人數均創歷屆最多。
此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37個國家和地區的40名官員專家出席非遺節參加國際論壇。加拿大、斯里蘭卡、越南、澳大利亞等國家的13個非遺項目參加了首次進駐國際非遺博覽園的國際非遺商品展銷會。
96%的受訪者認為本屆「非遺節」對成都城市形象提升明顯;超過2/3受訪者知道「非遺節」已經永久落戶成都;97%的受訪者非常認同「國際非遺節」是成都城市品牌的代表。
99%受訪者還想耍「非遺節」
古琴藝術大展、中國戲劇梅花獎展演、國際非遺博覽會等七大類主要活動共為市民、遊客帶來了286場文化活動,展示上千個非遺項目,活動場數和展示項目均創新高。據市執委會統計,共有570餘萬市民和遊客直接參與各類節會活動,比上屆非遺節增加50萬人。而參與活動的市民、遊客也給予了「非遺節」高度評價:95%的受訪者表示對本屆「非遺節」的總體印象良好;近99%的受訪者表示願意再次參加非遺節活動。
「非遺節」拉動各類消費61.5億元
本屆「非遺節」活動不僅規模規模再創新高,檔次繼續提升,內容更加豐富,國際特色更加突出,也讓成都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取得豐碩成果。據市執委會透露,本屆「非遺節」直接拉動我市各類消費61.5億元,比上屆非遺節增長13.6%。
「非遺節」期間,不僅有大批國內外嘉賓和表演團隊來到成都參與活動,眾多外地遊客也沖著「非遺節」來成都旅遊,對市內住宿、餐飲、購物、文化旅遊等消費刺激作用明顯。在此期間,成都市的酒店入住率維持在85%左右,較平時增長20%-30%;餐飲行業營業額增長也在25%以上。「非遺節」期間百貨行業平均客流量較平時增加35%。
而在「非遺節」上,非遺產品展銷、戲劇展演、分會場活動等活動對文化、旅遊等消費拉動明顯。調查顯示,國際博覽園和全省、全市各分會場非遺展銷收入1.1億元;梅花戲劇展演吸引2.5萬觀眾走進劇場;超過60%的受訪外地遊客有旅遊計劃,人均計劃旅遊消費740元。
『貳』 2007年11月22日至12月5日,一場名為「珍藏西藏——葉星生搶救、保護西藏民間文化遺產成果展」的主題展覽
①聯系具有普遍性,聯系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西藏文化產品的開發、製造延續和促進了藏文明的不斷發展。
②聯系具有條件性,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創造條件建立新的具體聯系。隨著青藏鐵路全線開通,帶來了投資熱潮,為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及進一步發展創造了物質條件,促進了藏文化及文化產業的發展。 ③聯系具有多樣性,事物之間存在因果聯系。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已研製出符合市場需要的藏紙等新品種,並製成性能各異的新產品,實現了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叄』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巡迴展
太極拳、白蛇傳、皮影戲、紫砂壺……這些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源遠流長種類繁多,然而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外來文化的沖擊,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日益受到損害和破壞,有的瀕臨滅絕。如何保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成了全中國所有人都需面對的問題。 『肆』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 具體展覽時間是早上幾點到下午幾點
2006-02-16 11:44:39 來自: nakedlunch (北京) 『伍』 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標語有嗎
3.保護文化遺產 發展先進文化 構建和諧社會 4.保護文化遺產從你我做起 從現在做起 5.保護文化遺產 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6.文化遺產不可再生 加強保護刻不容緩 .7文化遺產日:一天的提醒,每一天的行動 8.給自己多點責任 給後代多些財富 9.新農村建設必須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10.文化遺產保護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政績工程 11保護人類精神家園 構建美好和諧世界 12.保護文化遺產 守護精神家園 13.保護文化遺產人人有責 享用精神財富家家受益 14.保護文化遺產人人有責 構建和諧社會全民受益 15.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 16.相約天地之中 傳承華夏文明 17.保護國家之根 延續民族之魂 18.共有的遺產 共同的家園 19.文化遺產——城村魅力之源,社會和諧之源 20.祖先的我們繼承的遺產 子孫還能看到嗎 21保文物、傳文明,代代相傳;小家庭、大社會,人人有責的 子孫的——請保護文化遺產 22.我們繼承的遺產 子孫還能看到嗎 23金山銀山 難買文化遺產 24.人類失去記憶,世界將一片荒蕪——保護文化遺產 珍愛精神家園........... 如果您覺得這個答案對您有幫助的話,就請採納吧,
『陸』 淄博市博物館的館藏文物 淄博市博物館現為國家二級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地誌性博物館,主要職能是文物收藏、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現有館藏文物23365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4件(套),國家二級文物99件(套),國家三級文物540件(套)。館藏文物中以西漢齊王墓臨淄和戰國商王墓地出土的青銅器、玉器、金銀器最具代表性,數十件文物精品被國家、省文物管理機構選調到國內外展出。 淄博市博物館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未成年人學習實踐基地和理論宣教研究基地,功能齊全、內容豐富、服務優質,已形成基本陳列、專題陳列、臨時展覽互為補充、交相輝映的陳展體系。淄博市博物館充分挖掘和發揮館藏文物優勢,現有基本陳列「淄博市國際友好交往禮品展」、「館藏文物精品展」、「淄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西漢齊王墓陪葬坑陳列」,常年對外開放,每年還引進舉辦30多個高檔次文化藝術展覽,具有較高的社會影響力。 直徑:5.5厘米至5.6厘米,1979年臨淄大武漢墓出土。空心。內有小銅塊。共十八個面,其間鏤八個三叉形孔。球面錯銀。在十八個面上分別錯出「一」至「十六」以及「驕」和「□」字。 『柒』 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開到什麼時候呀
2006-02-16 11:44:39 來自: nakedlunch (北京) 『捌』 2019「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在京開幕 易車北京報道 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BMW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創新基地,與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19「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在北京798藝術中心開幕。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CEO魏嵐德博士(Dr.johann Wieland)在2019「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開幕式致辭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魏嵐德博士(Dr. Johann Wieland)在2019「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開幕式上致辭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魏嵐德博士(Dr. Johann Wieland)表示:「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理念的指導下,我們與清華美院建立的創新基地三年來碩果累累。我們為創新基地為非遺傳承人以及非遺保護做出的開創性、引領行業的傑出貢獻驕傲與自豪。創新基地的探索完美闡釋了BMW戰略型企業社會責任以『賦能』為手段,以『創造共享價值』為目標的理念。自『BMW中國文化之旅』項目發起以來,我們始終致力於發揮BMW的品牌影響力,嫁接『聯結』利益相關方和本土社會的橋梁。」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馬賽教授本次展覽歷時三天,2019「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從11月14日至16日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該展覽邀請了由創新基地歷年來培養的17位非遺傳承人,展示了近250件以「非遺走入現代生活」為理念指導設計開發的非遺文創品,包括藍印花布、湘綉、彝族服飾等。 成果展還展示了寶馬 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該車由寶馬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教授領銜的清華美院設計團隊合作,研發歷時12個月,繼2019年成都車展發布後,首次亮相北京。該車以中華傳統美學中對「奢華」的理解與運用,將寶馬精湛百年造車技藝與中國傳統文化象徵元素相融合,在豪華品牌寶馬的旗艦車型中,完美詮釋了「東方大美,近雅唯和,臻於至善」的中華美學思想,是新時代美學價值的典範。 整車設計選取漢代玉環紋樣、霽藍瓷、降真香等中國文化象徵元素,並結合刺綉、大漆、螺鈿等巧奪天工的製作技藝,用創新思維展現出寶馬對於中國文化的深刻理解。新寶馬 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是東西方文化互融共生的典型代表,是寶馬向中國文化致敬的一種獨特方式。正如魯曉波教授指出的,「我們並非在復制過去,而是用創新的思想,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藝術與科學、以及藝術本身各種形式的融合中,尋求和諧與統一。」在為社會各界展示「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的創新思維的同時,該車的開發思路體完美體現了BMW與利益相關方「創造共享價值」的企業社會責任理念。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張雷教授帶領清華美院設計團隊介紹新寶馬 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設計理念及工藝今年,基於寶馬與清華美院前三年合作的成功經驗,創新基地全新升級。在「BMW中國文化之旅」海南探訪活動中,共有5位非遺傳承人成功選入創新基地,清華美院的教授將作為設計師,攜手傳承人以「研培+藝術設計+產業」有機結合的方式,推動非遺的創新性轉化與發展。目前,5位非遺傳承人已順利完成在創新基地的研修課程,將與設計師共同設計並開發具有市場需求的非遺文創產品,預計於2020年3月面向社會發布。 新寶馬 7系華彩輝耀典藏版同時,「BMW中國文化之旅」攜手知名旅遊網站馬蜂窩,連續四年推出以非遺為主題的旅遊攻略,繼續探索「非遺+旅遊」的跨界融合。今年,繼成功推出四川、湖南和玉樹三個目的地的非遺主題旅遊攻略後,《BMW中國文化之旅海南旅遊攻略》正式上線。 『玖』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近來成果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藝術研究院受文化部委託,承擔著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具體組織工作,為我國連續3次申報的4個項目都得以成功入選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中國也由此成為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數量最多的國家。 『拾』 誰知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門票多少錢 5塊錢,挺值的 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