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

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

發布時間:2021-07-13 19:43:47

⑴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榮譽獎勵

我院蟬聯教育部學科評估法學一級學科排名第一
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榮獲「2009年度首都維護消費者權益突出貢獻獎」
我院榮獲全校2009年宣傳思想工作先進集體表彰喬鵬榮獲先進個人稱號
我院6個項目入選2009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設立項項目
我院朱景文等15位教師榮獲第三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
我院「法律經濟學」等四門課程被評為中國人民大學2009年校級精品課程立項項目
我院十二位離休教職工獲學校黨委頒發的入黨六十周年榮譽證書和獎章
我院在首屆「京城四校法學院羽毛球友誼賽」中折桂
我院「法學案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工程」榮獲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獎
王利明教授等申報的《法學案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工程》獲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我院胡大路同學在2009屆「畢業十星」評選中獲「文藝之星」榮譽稱號
中國人民大學「五·一」勞動節表彰大會隆重舉行 我院教職工受表彰
我院王軼教授在「中國人民大學第五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喜獲佳績
我院2006級劉文傑獲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預防艾滋病青少年愛心大使榮譽稱號
證據學教研室多位師生在市級論文評比中載譽而歸
王利明教授《物權法研究(修訂版)》(上下卷)入選第二屆「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人文社科類入選書目
證據學教研室多位師生在市級論文評比中載譽而歸
黎建飛教授獲北京市教育工會優秀論文評選一等獎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舉行會議 曾憲義連任社科委副主任,王利明、余勁松連任委員
我院奧運志願者在「我說奧運」徵文比賽中喜獲佳績
我院王利明教授當選中國法學會副會長
我院黨委副書記鄭曉輝等榮獲2008年度首都高校社會實踐先進工作者稱號
第二屆「李寧杯」首都法學教授羽毛球賽舉行,我院老師獲得優異成績
學校2008年度國防生工作總結會召開 我院多名國防生受到表彰
王利明同志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
潘文軍副教授當選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診所專業委員會常委
我校表彰2008年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及其指導教師 我院兩名博士研究生獲獎
我院鄧曉明等十名同學獲得2008年度蔣震獎學金
我院團委書記鄭小敏被評為「2007-2008年北京市高校優秀輔導員」
我院李艷芳教授當選為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法分會副主任委員(副會長)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舉行會議 曾憲義連任社科委副主任,王利明、余勁松連任委員
我院2007級本科宿舍榮獲我校宿舍風采大賽「最佳精神風貌獎」
我院同學在學校第二十三屆「一二·九」合唱節中榮獲最佳組織獎
我院王利明教授獲准2008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立項
我院王軼教授獲得霍英東教育基金會基金資助獎勵
我院董安生教授、劉俊海教授、楊東副教授分別當選為中國法學會證券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我院多位教授榮獲第二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
我院范愉教授榮獲第二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一等獎
我院多位教師成果榮獲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我院同學在校第十屆「創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創佳績
我院多位教授榮獲首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
劉俊海教授當選為中國工商行政管理學會常務理事
我院代表隊獲得第六屆「貿仲杯」國際商事仲裁模擬辯論賽第三名
中國法學會向我院發來感謝函致謝我院師生
我院代表隊獲得第六屆「貿仲杯」國際商事仲裁模擬辯論賽第三名
我院朱莉、馮琳獲基德獎學金 石佳友、鄭愛青老師出席頒獎典禮
中國法學會向我校發來感謝函致謝我院教授
我院羽毛球隊獲得人大羽毛球團體八強邀請賽冠軍
我院三名同學被評選為「首都教育系統奧運工作優秀學生」
我院知識產權教學與研究中心榮獲「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創意金獎」
《國際商事仲裁法》課程榮獲教育部和財政部2008年度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建設項目
我院徐孟洲教授當選為中國法學會銀行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朱大旗教授當選為研究會常務理事
我院2006屆畢業生竺效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
我院五位2008級本科新生獲評「八三法學助學金」
我院章耿源同學被評為「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優秀志願者」
奧運村運行團隊收費卡業務口致信感謝人民大學志願者
海淀區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致信感謝我院志願者
朱景文教授主編《法理學》被評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學校保衛處致信感謝我院學生
奧組委新聞宣傳部致信表揚我院兩名志願者
我院劉寶坤等十名同學獲得2007年度蔣震獎學金
我院朱景文教授、謝望原教授、李琛副教授分別榮獲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黎建飛教授獲北京市教育工會優秀論文評選一等獎
我院朱景文教授 謝望原教授 李琛副教授分別榮獲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我院民商法教研室榮獲北京市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人先鋒號」稱號
我院榮獲「中國人民大學先進集體」稱號
王利明院長當選「2007年度法制新聞人物」
王利明院長當選「2007年十大年度法治人物」
我院許崇德教授、張希坡教授獲第五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
「人文社會科學影響力評價報告」公布 我院王利明教授、高銘暄教授位列法學學科前十
法學院團委榮獲北京市2006年「五四紅旗團委」稱號
我院學科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國家重點二級學科增至四個 法學學科獲批國家重點一級學科
我院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國家級榮譽稱號
我院王利明教授、林嘉教授著述入選「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工程
王利明院長當選2006中國十大教育英才
劉俊海教授榮獲第五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
范愉教授、朱景文教授獲得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曾憲義教授主編的《法律科學文庫》榮獲國家級首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
楊建順教授、韓玉勝教授分別榮獲「2001-2005年北京市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個人」和「2001-2005年北京市教育系統…
《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及說明》(王利明教授主編)榮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法學類一…
錦光教授、韓大元教授主編,劉飛宇副教授參編的《中國憲法發展報告》(1982-2002)獲得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
我院15名教師榮獲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
韓大元教授獲得「2006年國家級教學名師獎」
王利明教授的專著《民法總則研究》榮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
曾憲義教授等主持的《中國法學教育教學改革實施工程》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王利明教授等主持的《民法精品課程》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我院2005年度獲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榮譽稱號
我院獲2005年度先進黨委榮譽稱號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排名全國法學學科第一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榮獲國家授予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我院獲1998年度先進黨總支榮譽稱號
我院獲2001年度先進黨委榮譽稱號
我院獲2003年度先進黨委榮譽稱號
曾憲義等五位教授榮獲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獎
高銘暄等五位教授榮獲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獎
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2002年獲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高銘暄教授主編的《刑法學原理》三卷本榮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二等獎
張希坡教授主編的《中國革命法制史》榮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二等獎
《中國審案例要覽》榮獲「1983-1993年優秀法學著作一等獎」第一名
《中國審案例要覽》榮獲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

⑵ 應飛虎的近年來的科研成果

2004年12月在法律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信息失靈的制度克服研究》對信息失靈的制度克服進行了一般研究。
2008年9月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專著《信息、權利與交易安全:消費者保護研究》。 在《中國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中國法學》、《現代法學》等雜志發表論文50多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家》、《光明日報》等轉載、收入或介紹34篇(次)。代表性的論文簡述如下:
1.《權利傾斜性配置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同時被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刊用。被人大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6年第8期轉載。被《經濟法學家》2005年卷收入。該文獲中國制度經濟學2005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獲首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
2.《堅持、放棄抑或改良:對免檢制度的綜合分析》,《中國法學》2008年第2期。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8年第10期轉載。被《光明日報》2008年10月20日記者專稿《食品安全呼喚依法重典治亂》評介。被《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7月29日第2版介紹主要觀點。
3.《知假買假行為適用懲罰性賠償的思考:基於法經濟學和法社會學的視角》,《中國法學》2004年第6期。獲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三等獎。
4.《需要干預經濟關系論:一種經濟法的認知模式》,《中國法學》2001年第2期。被《中國經濟法學精粹》(2002年卷)全文收入。被《需要國家干預:經濟法視域的解讀》(法律出版社2005年2月版)收入。被《中國法學》2002年度英語版轉載。(《The Theory of Necessity to Intervene in Economic Relation》,《China Legal Science》2002.11。) 獲首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5.《軟文廣告的形式、危害與治理:對廣告法第13條的研究》,(第一作者)《現代法學》2007年第3期。被人大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7年第9期轉載。
6.《對虛假廣告治理的法律分析》,《法學》2007年第3期。被人大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7年第7期轉載。
7.《完善中國食品質量信息傳導機制》,《政治與法律》2007年第5期。
8.《中國偷稅罪評判標準的再探析:以最高法院相關司法解釋為對象》,《法律適用》2006年第5期。
9.《問題及其主義——經濟法學研究非傳統性探析》,《法律科學》2007年第2期。被人大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7年第8期轉載。
10.《為什麼「需要」干預?》,《法律科學》2005年第2期。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4期轉載。人大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5年第6期轉載。
11.《事實的推導、預測與發現:經濟人假設作為一種信息的限度與陷阱》,(第一作者),《現代法學》2005年第4期。
12.《稅收籌劃的法律認定》,(第一作者),《法學》2005年第8期。被人大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5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3.《制度變遷中的法律人視野》,《法學》2004年第8期。《光明日報》2004年8月31日對該文主要觀點進行介紹。被《中國學術年鑒》2004年卷轉載。被評為中國制度經濟學2004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14.《經濟人與國家干預法》,(第二作者),《現代法學》2003年第6期。
15. 《經濟法與民法視野中的干預——對民法與經濟法的區別及經濟法體系的研究》,(第一作者),《現代法學》2002年第4期。被《中國經濟法學精粹》2003年卷轉載。被《中國法學文叢:民商法經濟法卷》收入。
16.《信息如何影響法律——對法律基於信息視角的闡釋》,《法學》2002年第6期。被人大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2年第11期全文轉載。
17.《市場失靈與經濟法》,《法學》2001年第6期。
18.《中國西部環境問題研究》,《法學評論》2001年第4期。被人大復印資料《生態環境與保護》2001年第11期全文轉載。
19.《論後果模式與制度遵循——基於法經濟學的分析》,(第一作者),《法學》2001年第9期。
20.《從信息視角看經濟法的基本功能》,《現代法學》2001年第6期。在2002年司法部法學教材與法學優秀科研成果獎評比中獲得優秀論文獎。
21.《論均衡干預》,《政治與法律》2001年第3期。被人大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1年第10期全文轉載。
22.《經濟法視野中的弱勢群體——以消費者等為對象的考察》,《南京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23.《公共規制中的信息工具》,《中國社會科學》2010年第4期。 近年獲得教育部、司法部、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國法學會等各類機構頒發的學術獎勵20項,簡述如下: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教育部2009)
首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中國法學會2008)
兩次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廣東省政府20092005)
三次獲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司法部 200920062003)
連續兩次獲深圳大學學術創新獎一等獎(深圳大學20052007)
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20042005)
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2005)等 1.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2009);
2.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08);
3.第五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 (2007);
4.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06)。
5.深圳市「鵬城傑出人才獎」(2011)

⑶ 田宏傑的科研成果獲獎情況

論文《故意致使國有資產流失罪的架構分析及立法建議》(合寫,第二作者),1995年獲四川省法學會優秀論文獎。
論文《挪用公款罪司法適用問題研析》(合寫,第一作者),2000年9月獲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海南杯」世紀優秀論文三等獎。
論文《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問題研究》(合寫,第二作者),2001年3月獲《人民檢察》2000年度優秀論文三等獎(部級獎)。
《中國刑法現代化研究》(個人專著,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年1月版),2001年11月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02年7月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03年9月獲司法部法學科研成果優秀獎。
《公務活動中犯罪界限的司法認定》(參寫,作者排名:2,中國檢察出版社2000年10月版),2002年獲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我國入世後的反偷渡活動防治對策研究》(獨立撰寫),2003年12月獲公安部直屬機關「WTO與公安和隊伍建設」徵文比賽優秀獎。
《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法律適用疑難問題研究》(獨立撰寫),載《法律適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國家法官學院主辦)2003年第7期;2004年3月榮獲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度優秀論文二等獎。
《刑法中的正當化行為》(個人專著,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1月版),2005年1月榮獲中國首屆法律圖書學術類著作優秀獎(獎項不分等級)。
《中國刑法解釋》(參寫,撰寫字數:20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8月版),2006年榮獲司法部法學科研成果一等獎。

⑷ 吳漢東的獲獎情況

1.《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專著)
獲首屆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司法部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2.《無形財產權制度研究》(合著)
獲司法部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3.《走向知識經濟時代的知識產權法》(主編)
獲武漢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4.《關於知識產權若干理論問題的思考》(論文)
獲湖北省宣傳部優秀論文獎
5.《關於技術市場競爭環境的法學思考》
獲湖北省科技法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6.《海峽兩岸著作權制度比較研究》(論文)
獲湖北省知識產權研究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7.《關於「著作權保護思想的表現形式」理論的辨析》(論文)
獲中國版權研究會年會優秀論文
8.《關於中國著作權法觀念的歷史思考》(論文)
獲中國法治之路論文競賽三等獎
9.《中國區域著作權制度比較研究》(論文)
獲司法部1999年優秀論文獎,湖北省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0.《知識產權法基礎理論研究》(系列論文)
獲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11.《知識產權法概論》(合著)
獲湖北省青年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12.《民法通則概論》(參編)
獲湖北省社聯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13.《民法新論》(合著)
獲北京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國家教委高等院校優秀學術著作獎
14.《知識產權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主編教材)
獲司法部優秀教材獎
15. 《知識產權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合著教材)
獲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二等獎 (2006年)
16. 《國際化、現代化與法典化:中國知識產權制度的發展道路》
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法學二等獎
17.《知識產權基本問題研究》
榮獲首屆中國法學成果獎二等獎(2008)

⑸ 盛學軍的榮譽

先後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教育部2005)、第三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二等獎(司法部2009)、第二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1)、重慶市人民政府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05)、中國經濟法學會優秀論文獎(2005)、西南政法大學科研成果二等獎(1999、2003、2005)、優秀教師(1997、2001、2004)、師德先進個人(2007)等獎勵10多項。

⑹ 韓旭的榮譽與獎勵

四川省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國家民委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1項;
中國法學會第三屆中青年訴訟法學優秀科研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1項;
中國犯罪學十年優秀科研成果獎;
中國博士後優秀出站報告;
第二、三、四屆「中國法治論壇暨錢端升科研成果獎」優秀論文獎。 2013年7月21日晚黃金時段,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面對面》欄目以「『好人惡報』的『全責』之爭」為題,播出了對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韓旭研究員的深度專訪。韓旭研究員就日前引起社會熱議的「成都四車連環碾壓老人案」法院的事實認定與法律適用問題接受了央視記者的專訪,並發表了專家意見。
此前據《人民日報》等媒體報道,成都市龍泉驛區人民法院判處了一起看起來普通的交通肇事案,不料引起了公眾的廣泛爭議。在該案中,一位老者橫穿馬路遭遇四輛機動車連續撞擊與碾壓,最終不治身亡。根據法院的判決,肇事逃逸的前三位車主逃脫了懲罰,而主動報警、積極施救的第四輛車主彭某卻要承擔全部的民事賠償責任。「好人為什麼沒有好報?」社會公眾對法院判決的公正性產生了懷疑。截至目前,各大網路媒體如人民網、鳳凰網、新浪網等紛紛轉載報道這一消息,網民紛紛評論。大家直言對「好人」車主的同情與對判決的質疑。然而法律界業內人士對此判決褒貶不一,莫衷一是。在民眾意見對立的情形下,我院韓旭研究員於2013年7月17日在《人民日報》第11版發表了對本案判決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情理與法理」關系的評論,引起了媒體廣泛關注。隨後,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面對面》欄目組連夜專程趕赴成都,就法律界和社會公眾所關注的本案焦點問題更為深入地對我院法學所韓旭研究員進行專訪。
韓旭研究員在接受專訪時指出,龍泉驛區法院的判決結果尚存在一定的問題。雖然從表面上看,法院認定的事實大體清楚,然而若從專業角度審視,不難發現,在具體情節的真實再現上,案情仍然不甚明朗。「此案證據不夠充分,法院做出如此判決,難免會引起質疑。」韓旭研究員如是說。
韓旭研究員認為,為了消除公眾的疑慮,法官在判案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法官在審理案件時應當懂得並善於運用經驗法則,對老人經過前三輛機動車碾壓之後仍未當場死亡的概率作出理性判斷;第二,法官不能僅根據被告彭某說「看見老人腿動了一下」,就斷定老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彭某的最後一次碾壓所導致,因為根據生物學上的脊髓神經反射效應,人在腦死亡後較短時間內,肌體仍然可以產生應激。因此,法官應當具備必備的科普知識。第三,如果彭某碾壓之前老人已經死亡,則有可能導致法官作出完全相反的判決,即被告彭某不構成侵權,無須承擔法律責任。因此,法官應當慎重對待事實與證據認定,這是正確適用法律的前提和基礎。
那麼,在這類案件中,法官又應當如何協調好法理與道德的關系?對於這一問題,韓旭研究員以該案為例提出,法院所作判決引用的是《侵權責任法》第十一條關於「連帶責任」的條款,如此一來,任何一個侵權人對外均應承擔全部的損害賠償責任;而《侵權責任法》第十二條的「按份責任」則要求侵權人根據自身過錯的大小承擔相應責任,如果遇到無法查清過錯大小的情況,平均分擔責任。這樣一來,在被害人的利益得到維護的同時,被告的利益也得到了法律的保護。這是在事實無法查清情況下不得已的選擇。
當記者問及該案的社會影響時,韓旭研究員不無憂慮地對記者坦言:恐怕受到該案判決的影響,在今後的類似案件中,肇事車主更會傾向於選擇逃逸而非報警和積極救治。「因此,法院的判決應當宣示一種公平正義,應當培育、鼓勵和倡導一種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而這樣的判決,用一句時髦的話講,並不是一份『正能量』。」在韓旭研究員看來,法院的判決雖然具有法律效力,不能應輿論而動,但我們生活在民主、法治的社會中,對存在瑕疵的判決公眾仍然可以提出質疑,即使無法改變某個具體的案件,也能夠對將來的司法實踐起到警示與監督的作用。 「法系成大,律動校園」,成都大學政治學院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法律文化節。在政治學院全體師生的積極籌備之下,成都大學第四屆法律文化節開幕式暨韓旭教授刑事訴訟法再修改學術報告會於2012年4月10日下午16:00在學術交流中心隆重舉行。此次到場的嘉賓有:成都大學組織部部長兼政治學院院長彭曉琳、學生處副處長李兵、政治學院副院長彭時平、黨總支書記安鴻、政治學院副院長屈陸、法學系主任鄧陝峽、張居盛教授以及法學博士廖俊老師。
隨著主持人出場,法律文化節正式拉開了帷幕。首先彭時平院長為法律文化節的開幕式致辭。他宣布成都大學第四屆法律文化節正式開幕,並簡要概括了法的重要性,預祝本屆法律文化節取得圓滿成功。隨後,由政治學院分團委書記史浩岑老師發言,她提出此次法律文化節旨在提高法學系學生的專業素養,同時向全校師生普及法律知識,大力弘揚法治精神,並詳細介紹了此次法律文化節的主要活動,希望同學們能夠積極地參與其中。
在法學系主任鄧陝峽老師簡要介紹新中國刑事訴訟法制定和修改歷史後,學術報告會正式開始,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韓旭韓教授就刑法再修改與我院愛法師生展開了一場精彩的學術交流。在交流過程中,韓教授結合國內外刑訴法規定和司法實踐,通過對比,分析兩者的利與弊,犀利地指出當前存在於我國司法制度中的諸多問題,例如行政訴訟法條例遠少於刑事訴訟法條例,公權力得不到很好的約束;我國司法審訊取證過程中,刑訊逼供事例屢見不鮮;律師行業存在調查取證難,遭受公權力職業報復等諸多問題。他還指出法律是用來保障人權的,國家立法就是要尊重保障人權,我國應該盡量減少死刑判決。針對刑事訴訟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刑訴法最新修正案,韓教授著重強調了這次修正案的八大亮點,即在犀利指出存在於我國法界的諸多弊端的同時,也表達了看好我國法治更好發展的態度,希望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路上越走越好。韓旭教授飽含激情、幽默詼諧的演講結束後,由我院法學系主任鄧陝峽、法學博士廖俊老師以及政治學院副院長彭時平對韓教授的講話分別作出了點評與交流。
會議的最後一個環節是師生互動,這個環節里,我院法學學生就法庭席位設置是否合理,是否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國法治發展前景怎樣向韓教授提出問題,韓教授語重心長的說;「這一切,關鍵還在於你們,你們這一群年輕的法學學生」。會議在不知不覺中接近尾聲,韓教授的話卻鳴響在每個法學人士的心中,讓我們深感責任的重大。
2013年7月27日至2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國際法研究所主辦的「勞教制度改革的路徑與方案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人民檢察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共中央黨校、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山西大學、黑龍江大學、河南大學、江西省師范大學、江蘇師范大學、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江蘇司法警官高等職業學校、河南警察學院、河南檢察職業學院、中共北京市大興區委黨校、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北京市尚權律師事務所、重慶市紅剛律師事務所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政法實務部門的70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本研討會就社會廣泛關注的勞教問題,從法理、行政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犯罪學、刑事政策等角度探討了勞教制度具體應該如何改革。與會專家、學者和法律實務界人士集思廣益,就廢止勞教的具體路徑、建議方案,犯罪門檻下降對刑法和刑訴法帶來的挑戰,剝奪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與正當程序,司法職權配置與制約等重要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和熱烈交流。

⑺ 張文顯的獲獎情況

截至2011年,張文顯先後有14項科研成果獲得17項國家級獎勵及省部級獎勵,其中國家級10項,省部級7項,具體是:
1993年:《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1994年:《法理學》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法學基本范疇研究》獲中國圖書獎;
1997年:《法理學的改革和建設》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01年:《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法律體系》獲吉林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法學理論專業研究生教學改革》獲吉林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法理學》獲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002年:《法理學》(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一等獎,並於2007年被教育部評為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精品教材;
2003年:《法哲學范疇研究》(修訂版)獲司法部法學教材與法學科研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005年:《法學理論教育創新的研究與實踐》獲吉林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中國法學教育教學改革實施工程」課題(與曾憲義教授等5人共同合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06年:《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理論、方法和前沿》獲司法部法學教材與法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
《21世紀的中國大學精神》(與王玉柱教授合作)獲吉林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08年,論文《從義務本位到權利本位是法的發展規律》入選由王仲方等主編的《走向法治——30篇影響中國法治進程的法學論文》。
2010至2011年:《法哲學通論》獲第三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提名獎、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
截至2011年,張文顯還獲得了以下個人榮譽:
1987年,被評選為吉林省優秀教師;
1992年,被國家教委和人事部確定為有突出貢獻的回國留學人員;
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津貼;
1994年,被人事部確定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97年,入選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
1998年,被評選為吉林省首批省管優秀專家;
1998年,被中央組織部確定為直接聯系專家;
2004年,被中央批准為首批「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法學教材編寫」課題組首席專家(召集人);
2009年,被《中國法律》評選為建國60周年對新中國法學和法治建設最有貢獻的60位法律人之一。

⑻ 李牧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及獎勵

1. 湖北省省級教研課題:《理工科高校復合型法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研究與實踐》,主持,2009~2012
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行政主體義務的理論建構及其運用研究》,主持,2009~2012
3.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我國監察制度發展及其實踐創新研究——以馬克思主義監察理論的基本原理為基點》,主持,2010~2012
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人文社科重點項目:《以監察鏈建構為主線的監察制度研究》,主持,2011~2012
5.2009年《知識產權法學》國家精品課程
6.武漢市人民政府第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7.武漢市人民政府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8.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獎三次。
代表性論著
1.《行政主體義務基本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專著)
2.《中國行政法學總論》,中國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主編)
3.《論公民信息申請權的實現障礙及其克服途徑》,載《法學評論》2010年第4期。
4.《城市圈構架下的立法主體模式探究》,載《法商研究》2009年第5期。
5.《論我國土地徵收及補償制度的完善》,載《法商研究》2005年第2期。
6.《高校行政行為之釐定》,載《江海學刊》2005年第3期。
7.《我國法律義務定義觀之檢討——以權利附帶定義觀為主線》,載《南京社會科學》2011年第7期。
8.《行政主體義務的法律內涵探析》,載《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期。
9.《行政主體義務設定問題探究》,載《學術交流》2010年第8期。
10.《多元化,抑或統——關於我國行政法理論基礎研究的思考》,載《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年第3期。
11.《地方立法中或然性問題及其對策探究》,載《學術交流》2007年第2期。
12.《行政法特點探究》,載《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
13.《我國高校法律地位之檢討》,載《法學雜志》2006年第1期。
14.《高校聘任制實施過程中教師權益保護問題探究》,載《學術論壇》2005年第1期。

⑼ 胡敏潔的獲獎活動

1.南京大學第七屆社會科學成果獎二等獎【《轉型時期的福利權實現路徑——源於憲法規范與實踐的考察》,《中國法學》2008年第6期。】
2.中國法學會憲法學年會第七屆中青年優秀成果獎。【《轉型時期的福利權實現路徑——源於憲法規范與實踐的考察》,《中國法學》2008年第6期。】
3.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9年論文二等獎【《授益行政行為中的申請》】
另獲2011年南京大學中國銀行獎教金,參與《江蘇省企業技術進步條例》《南京市市容管理條例》、《浙江省行政程序規定》法律法規和地方立法的修改、資訊,曾任《法學家》、《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等刊物審稿人,應邀於山東大學、鄭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進行學術講座。

⑽ 徐昕的成果獎勵

1. 《邁向社會和諧的糾紛解決》,入選全國第二屆「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2008)
2. 《論私力救濟》,第五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優秀獎(2007),中國法學會「全國第一屆青年民事訴訟法學優秀科研成果」著作類一等獎(2007),2003年清華大學校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教育部),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三等獎(司法部,2006)
3. 「中國信訪制度的現實與未來」,中國法學會「涉法涉訴信訪與和諧社會建設」論壇徵文優秀成果二等獎(2008)
4. 「法律的私人執行」,《法學研究》2004年第1期,重慶市第五次社科評獎二等獎(2006)
5. 「為什麼私力救濟」,《中國法學》2003年第6期,「全國第六屆中青年訴訟法學優秀科研成果」論文類二等獎(2005),2004年海南大學「兩吳科研獎」一等獎
6. 「為權利而自殺——轉型中國農民工的『以死抗爭』」, 2005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一等獎
7. 「證人的實證研究」,2004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一等獎
8. 《英國民事訴訟與民事司法改革》,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2003年8月獲「全國第五屆中青年訴訟法學優秀科研成果」著作類三等獎
9. 2003年獲清華大學第八屆「航天海鷹杯」學術新秀稱號(清華大學學生最高學術獎)
10. 「程序經濟比較分析」,2001年獲「清華大學建校90周年暨法學院恢復建院2周年」學生學術論文大賽一等獎
11. 「加強金融法制建設,保障國家金融安全」,廣東省人行1998年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
12. 「最高額抵押理論與操作初探」,廣東省人行系統優秀科技論文二等獎
13. 「加強金融法制建設,保障國家金融安全」,東莞市1998年優秀科技論文二等獎
14. 「金融風險的法律控制」,東莞市1997年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
15. 「東莞市現金投放情況調查」,東莞市1997年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
16. 「最高額抵押理論與操作初探」,東莞市1995年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
17. 「通貨膨脹的法律控制」,東莞市1996年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
18. 「訴權與檢察權的法哲學思考」,西南政法學院1992-1993年度研究生論文優秀獎
19. 「中國司法協助探索」,西南政法學院1994年研究生論文優秀獎

閱讀全文

與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