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要提交詞條,可是有同名的人已經有詞條了,怎麼辦
有兩種可能
1.創建失敗,只能編輯該詞條
2.有些詞條名稍微改一下也可以創建
比如金華一中,金華市第一中學
Ⅱ 與我同名同姓有多少豐成果
通過全國14億公民身份信息系統查詢,全國只有 1個人 叫 豐成果 。
聲明:同名同姓統計查詢依託於公開的全民身份信息系統,提供權威的全國同名人數統計數據,並生成多維度統計信息,僅供參考不作他用。
Ⅲ 用excel做數據透視表時,會有重名的員工,我在數據源中已經做了區分,比如李鵬1,李鵬2,但是生成
我覺得也不會。應該有李鵬、李鵬1,李鵬2多個結果吧。
也可以工號或身份證號做為區分
Ⅳ 張子涵的同名同姓包括她的成就!!!!!!!!!!!
【看看人數就知道這是個無可能的任務額】
基於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庫查詢結果
【同名同姓-基於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庫而做,數據真實,您可以用來做起名參考】
Ⅳ 成果同名的明星
應該是可以的!
Ⅵ 成果圖件編制
遙感地質解譯提交的成果圖件包括1∶250000遙感影像地圖、遙感地質圖和專項遙感調查圖件三類。
7.1.1 1∶250000遙感影像地圖製作
它是一種以遙感影像為基礎,配合線畫符號和小量注記,滿足地圖的幾何精度要求,將制圖對象綜合表示在圖面上的一種地圖。
7.1.1.1 制圖的基本技術要求
1)平面坐標系採用1954年北京坐標系。
2)高程系採用1956年黃海高程基準。
3)影像地圖投影採用高斯-克呂格投影。
4)製作1∶250000遙感影像地圖的控制點應來源於1∶100000線劃地形圖、數字地圖。
5)幾何糾正採取擬合多項式方法。選擇二次多項式,控制點應有9~12個;選擇三次多項式,控制點應有14~16個。要求糾正誤差不大於圖上0.5mm;控制點擬合精度控制在0.3mm。
6)相鄰兩景圖像重疊區內選擇同名點作為數字鑲嵌控制點,擬合中誤差在一個像元左右。
7.1.1.2 圖面表示的基本內容
圖面以影像形式顯示出色彩明快、層次豐富、反差適中、清晰、不偏色的地表地物影像,並標注有內外圖廓、坐標、公里網格、地名、山系名稱、水系名稱,以及圖名、接圖表、數字和線條比例尺、時像、波段組合、控制資料(地形圖)、制圖單位等項內容。
7.1.2 1∶250000遙感地質圖編制
遙感地質圖是在遙感初步解譯地質圖基礎上,經過野外地質調查,編圖單位修訂,綜合分析整理後完成的最終成果圖件。
7.1.2.1 編圖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1)編圖所用資料必須與各項原始資料和基礎圖件一致。
2)地理底圖採用國家地理信息中心所建1∶250000地理底圖空間資料庫數據,並視測區情況,補充公路、鐵路等現勢性資料;地理底圖的綜合取捨參照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1996)的「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全國1∶250000資料庫技術規定」和DZ/T0191—1997中的有關規定。
3)遙感地質圖的編制必須按照GB958—89和DZ/T0179—1997中規定的圖式圖例、符號等進行表示。
4)遙感地質圖編制必須正確處理好與周圍鄰幅的接圖問題。
5)遙感地質圖應充分注意到服務於社會的需要,表示方法應盡量生動活潑、通俗易懂,以盡可能擴大為社會服務。
7.1.2.2 圖面表示的基本內容
1)在1∶250000遙感地質圖上,應表示各種地質體和地質界線及其性質、接觸關系、侵入岩相帶、變質帶界線、蝕變帶、斷層、韌性剪切帶(標出位移和傾斜方向)以及混雜堆積,特殊意義的岩石、火山機構等。准確標繪有代表性的地質體產狀、線理等地質要素,正確反映區域地質現象的基本特徵。
2)編圖單元代碼採用地質代號,加註解譯程度分級代號(Ⅰ、Ⅱ、Ⅲ)來表示。當編圖單元與前人編(填)圖單元完全吻合時,單元代號採用解譯程度分級代號加原地質代號表示。如ⅠJ1H、ⅠJ1γ2;雖然編圖單元與前人編(填)圖單元完全吻合,但依據影像組合規律可以分解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元時,單元代號採用解譯程度分級代號加原地質代號加註上腳標1、2、3,表示分解單元的個數,如ⅠJ1H1、ⅠJ1H2、ⅠJ1H3、ⅠJ1γ1、ⅠJ1γ2、ⅠJ1γ3;當編圖單元與前人編(填)圖單元部分吻合時,應考慮單元標志的穩定性和邊界圈定的准確性,通過區域填圖單元分析對比確定其具體歸屬,賦予相應的地質代號;當編圖單元與前人編(填)圖單元無法對比時,暫時用特殊符號標注。
3)地質體的寬度表示在圖上最小為1mm,小於這個限度的可以合並,但性質不相同的岩體則不得合並,脈岩不能過於簡化;標志層、有意義的岩層、岩體和具有特殊指示意義的地質體(如榴輝岩或深源包體等)即使很小也應誇大表示。
4)圖框外除表示圖名、比例尺、圖例、責任表外,應從實際出發,多用生動形象的圖、表,不要用冗長的文字敘述作為有關圖面內容的說明。
5)地質圖的圖式圖例,應包括圖面表示的所有地質代號、符號、花紋、顏色以及各種結構構造和產狀要素等。
7.1.3 1∶250000專項遙感調查圖件的編制
1)與遙感地質解譯同時進行的其他專項遙感調查,如礦產地質、地質災害、土地荒漠化、水文地質、生態環境地質等遙感調查,均應編制相應的遙感解譯圖件。
2)專項遙感調查圖件的編制,可根據專項遙感調查的具體內容,按照有關規范、技術要求和規定進行。
Ⅶ 全國有多少人叫林成果
目前沒有這樣的網站能查到同名同姓人數。就算有也是不準確的。精確的數據應該去戶籍系統查。
從技術來說,從辦理了二代身份證的人的信息中是可以查出某個名字人數,如全國人民都辦理了二代身份證,那你的問題或許可以解決,所以目前有兩個關鍵問題:一是需要全部都辦理二代身份證,二是政府相關部門會把這些的信息公開化。
Ⅷ 韓陳其的科研成果
韓陳其教授,善於融會貫通,古今比較,研究內容涵容古今漢語的各個領域:羨餘現象論;語義結構論;音義關系論;文字訓詁論;語法詞彙論;《史記》語言論;《馬氏文通》論;中國語學論;中國語史論;語言研究方法論。國學大師徐復教授《中國古漢語學·序》評曰:韓陳其「於語言文字各部門,均所擅長,凡有所陳,無不愜心貴當,卓然有所樹立」 。
韓陳其教授目前在主持國家語言文字「十五」規劃項目《中國當代社會流行語綜合研究》(2002年12月—2005年12月)。
(一)科研概況(語言學類成果共約830萬字)
[1]、韓陳其《古代漢語教程》上中下三冊以及與其配套的韓陳其編寫的《古代漢語練習》一冊和《古代漢語練習參考答案》一冊(凡共五冊)作為徐州師范學院內部使用出版的文科教材——約100餘萬字。
[2]、韓陳其主編《語言研究集刊》第四輯--第七輯,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分別於1995、1997、1999、2000年出版,共約150萬字。
[3]、主編(及主要撰稿人)《古代漢語自學指導》,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出版,撰寫其中20萬字。
[4]、至2009年發表語言學論文112篇,其中1.6萬-7萬的單篇論文約10餘篇,共約為100萬字。
[5]、古籍整理,約為100餘萬字。
[6]、正式出版獨力專著七部(約310萬字):
八十年代一部——韓陳其《古代漢語自學練習》,廖序東《序》,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統一書號:7346·498 ;字數26萬字。
九十年代以來六部,書名詳下,共約為284萬字。
(二)九十年代以來的獨力語言學專著六部(約284萬字)
[1]、韓陳其《中國古漢語學》(上下冊),徐復《序》,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5年版——約82萬字
書號:ISBN 957-17-1386-4(一套:精裝)
ISBN 957-17-1387-2(上冊:精裝)
ISBN 957-17-1388-0(下冊:精裝)
ISBN 957-17-1389-9(一套:平裝)
ISBN 957-17-1390-2(上冊:平裝)
ISBN 957-17-1391-0(下冊:平裝)
[2]、韓陳其《漢語借代義詞典》,徐復《序》,廣東教育出版社1995
版——實際約66萬字 。書號:ISBN 7-5406-3201-1(精裝、平裝)
[3]、韓陳其《中國語言論》,徐復《序》,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年
版——約50萬字。書號:ISBN 957-17-1628-6(精裝),ISBN 957-17-1629-4(平裝)
[4]、韓陳其《漢語羨餘現象研究》,徐復《序》,許惟賢《代序》,齊魯書社2001年版—約22萬字
書號:ISBN 7-5333-0991-X
[5]、韓陳其《漢語詞彙論稿》,徐復《序》,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實際約43萬字
書號:ISBN 7-80643-732-0/H27
[6]、韓陳其《語言是小河》,於根元《序》,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年版—實際約21萬字
書號:ISBN 7-5017-6700-9/G1243
(三)八十年代以來的單篇語言學論文112篇(約100萬字)
1981年
1-A.韓陳其《詞的借代義》,《徐州師院學報》1981年第2期;《江海學刊》1982年第2期有評介
2-B.韓陳其《現代漢語詞語中的古義》,《教學與進修》1981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81年第11期全文轉載
3-C. 韓陳其《報刊病句評改》,《語文教學之友》1981年第6期
4-D. 韓陳其《談漢語成語中詞的活用與詞義變化》,《語文教學園地》1981年第4期
1982年
5-A. 韓陳其《「境壤界」是一個詞嗎》,《天津師院學報》1982年第3期
6-B.韓陳其《試論「名名」結構的內部修飾義》,《中國語文通訊》1982年第4期
7-C.韓陳其《〈說文解字〉義訓條例舉隅》,《鹽城師專學報》1982年第2期
1983年
8-A.韓陳其《〈史記〉中字序對換的雙音詞》,《中國語文》1983年第3期
9-B.韓陳其《〈漢語成語詞典〉讀後》,《徐州師院學報》1983年第2期;《新華文摘》1983年第10期全文轉載
10-C. 韓陳其《從〈史記〉看介詞「於」在古漢語補語中的有無》,北京《中學語文教學》1983年第6期
1984年
11-A.韓陳其《幾種「所」字結構之間的層次關系分析》,北京《中學語文教學》1983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學語文教學》1984年第5期全文轉載
12-B. 韓陳其《再論「名名」結構的內部修飾義》,《徐州師院學報》1984年第1期
13-C.韓陳其《談談古漢語中的分數表示法》,《中國語文通訊》1984年第2 期
14-D.韓陳其《談漢語成語中的數詞》,《教學與進修》1984年第3期
15-E.韓陳其《古今同形的雙音形式辨析》,北京《中學語文教學》1984年第9期
16-F 韓陳其《淺談古代漢語同義詞的辨析》,北京《中學語文教學》1984年第11期
17-G.韓陳其《漢字的羨餘現象—漢語羨餘現象的綜合研究之一》,《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84年第4期;
18-H.韓陳其《探求詞的古義途徑》,《語文教學》,1984年第6期
19-I. 韓陳其《論「修飾成分+人稱代詞」》,《內蒙古師范大學》1984年第4期
20-J.韓陳其《關於〈史記〉名詞性補語的句子特點及其影響》,《徐州師院學報》1984年第4期,
1985年.
21-A.韓陳其《論古代漢語被動句的結構層次》,《徐州師院學報》1985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86年第5期全文轉載
1986年.
22-A.韓陳其《三論「名名」結構的內部修飾義》,《漢語學習》,1986年第1期
23-B. 韓陳其《漢語詞彙的羨餘現象—漢語羨餘現象的綜合研究之三》,《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86年第2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86年第5期
24-C.韓陳其《典型的望文生義》,《徐州師院學報》1986年第1期
25-D. 韓陳其《古代漢語中與「月亮」同義的語詞系列》;《大學文科園地》,1986年第1期
26-E.韓陳其《試論介詞「於」字在〈史記〉名詞性補語中的分布規律》,《徐州師院學報》1986年第2期
27-F. 韓陳其《是芭蕉,還是蠟燭》,《徐州師院學報》1986年第2期
28-G. 韓陳其《古漢語單音假設連詞之間的音韻關系》,《中國語文》1986年第5期
29-H. 韓陳其《錯誤百出的〈語言文字理論新探〉》,《徐州師院學報》1986年第3期
30-I. 韓陳其《古代漢語單音假設連詞的形式特徵》,《贛南師院學報》1985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86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987年.
31-A. 韓陳其《〈上古音與通假字〉質疑》,《中文自修》,1987年第2期
32-B. 韓陳其《論古代漢語中與「月亮」同義的語詞系列》,《新疆師范大學》,1987年第1期
33-C 韓陳其《四論「名名」結構的內部修飾義》,《徐州師院學報》1987年第1期
34-D.韓陳其《語文隨筆三則》,《漢語學習》1987年第3期
35-E.韓陳其《漢語語法的羨餘現象—漢語羨餘現象的綜合研究之六》,《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87年第3期;
36-F.韓陳其《百期紀念,讀者評刊》,北京《中學語文教學》1987年第10期
37-G.韓陳其《漢語羨餘現象述略》,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文研究》1987年九總第九期
1988年.
38-A.韓陳其《論古代漢語同義詞的源類辨證》,《徐州師院學報》1988年第1期
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88年第6期全文轉載
39-B.韓陳其《訓詁零札兩則》,《訓詁教學與研究》1988年第1期
40-C.韓陳其《古漢語單音程度副詞之間的音義關系》,《徐州師院學報》1988年第4期
41-D.韓陳其《試論漢語語詞的訛變現象》,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教學研究》,1988年第4期
1989年.
42-A. 韓陳其《從「所」字結構看語言發展的本質特徵和言語使用的經濟原則之關系---漢語羨餘現象綜合研究之八》,《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89年第2期
43-B. 韓陳其《試論文言名詞充當動詞性謂語時的語義結構程式和語言環境形式》,《徐州師院學報》1989年第2期
44-C. 韓陳其《漢語羨餘現象綜論》,袁曉園主編《中國語言學發展方向》,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12月
45-D. 韓陳其《話是如何被「砍」出來的》,香港《普通話》1989年第2期
1990年
46-A. 韓陳其《從香港故娘說開去——街頭語法站談之一》,香港《普通話》1990年第2期
47- B.韓陳其《論文言今譯的科學原則和基本方法及現狀》,《徐州師院學報》1990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91年第1期全文轉載
1991年
48-A. 韓陳其《我的他:他是誰?——街頭語法站談之二》,香港《普通話》1991年第1期
49-B. 韓陳其《佳麗的家族》,香港《普通話》1991年第2期
50-C. 韓陳其《論<說文>會意字》,《徐州師院學報》1991年第4期
51-D.韓陳其《論文言判斷句的歷時層次》,香港《語文建設通訊》1991年7月號
52-E.韓陳其《以今通古掌握詞義》,《中文自學指導》1991年第11期
53-F.韓陳其《比較<劉氏語通>與申小龍「新說」》,香港《語文建設通訊》1991年第32期
1992年
54-A.韓陳其《說「老」道「子」——語法小議》,香港《普通話》1992年第1期
55-B.韓陳其《蘋果樹、女人街及其他——語法小議》,香港《普通話》1992年第2期
56-C.韓陳其《數字的文化色彩》,《語言文字應用》1992年第4期
57-D.韓陳其《論<史記>復音詞的意義特點》,《語文研究集刊》第一輯,語文出版社1992年
58-E.韓陳其《對文的比照和詞義的推求》,《中文自學指導》1992第2期
59-F.韓陳其《五論「名名」結構的內部修飾義》,《徐州師院學報》1992年第1期
1993年
60-A.韓陳其《男驢?女驢?——語法小議》,香港《普通話》1993年第1期
61-B.韓陳其《牛奶與情話之類——語法小議》,香港《普通話》1993年第1期
62-C.韓陳其《數字的文化意義》,香港《普通話》1993年第2期
63-D.韓陳其《試論古代漢語同義句式繁化的規律性傾向——漢語羨余現象綜合研究之十四》,《徐州師院學報》1993年第3期
1994年
64-A.韓陳其《漢字的男女文化》,《學習》(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期
65-B.韓陳其《新婚賀語的文化隨想》,香港《普通話》1994年第1期
66-C.韓陳其《論連語的演變》,《南京師大學報》1994年第1期
67-D.韓陳其《透過古音洞察文言虛詞》,《語文之友》1994年第3期
68-E.韓陳其《人名與文化——漢語專名文化要覽之一》,香港《普通話》1994年第1期
1995年
69-A.韓陳其《論「所」字結構》,《語言研究集刊》第四輯,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
70-B.韓陳其《同名互指的歷史文化義蘊》,香港《普通話》1995年第1期
71-C.韓陳其《街名與文化》,香港《普通話》1995年第2期,1996年第1期
合刊
1996年
72-A.韓陳其《論語片語合關系歷時變化的理據》,《南京師大學報》1996年第3期
1997年
73-A.韓陳其《街名與文化》(署名:曉丹)《語言研究集刊》第五輯,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
1999年
74-A.韓陳其《初讀<馬氏文通>》,《鎮江師專學報》1999年第1期(第33——47頁)
75-B.韓陳其《試論漢語詞義:結構單位選擇性》,香港《語文建設通訊》1999年總第59期
76-C.韓陳其《〈經義述聞〉平議》,《語言研究集刊》第六輯,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587——642頁)
2000年
77-A.韓陳其《論〈馬氏文通〉語法觀--〈文通〉百年,鄉人評說》,載《〈馬氏文通〉與漢語語法學》,商務印書館2000年(第54——83頁)
78-B.韓陳其《〈經義述聞〉評介》,載《中國典籍精華從書語文名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年(第122——187頁)
79-C.韓陳其《〈馬氏文通〉與中國語言學》,載《語言研究集刊》第七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77頁)
2001年
80-A.韓陳其《論〈史記〉統括性范圍副詞》,載《中國語言學報》第十期,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3期(第197——206頁)
81-B.韓陳其《漢語詞彙學引論》,《南京師大文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第65——76頁)
2002年
82-A.韓陳其《漢語詞綴新論》,《揚州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2002年第10期
2003年
83-A.韓陳其《論循境求義》,《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84-B.韓陳其《論匯比求義和文本詮釋》,《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5期
85-C.韓陳其《論〈經義述聞〉的語義觀》,《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86-D.韓陳其《關於漢語史研究現狀的若干感性認識和理性思考》,《徐州師大學報》2003年第3期
87-E.韓陳其《論〈經義述聞〉的語法觀》,《揚州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
88-F.韓陳其《漢語四方方位詞的成詞理據》,《南通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2004年
89-A.韓陳其《論漢語詩歌語言的語學釋讀原則和釋讀途徑》,《徐州師大學報》2004年第2期
90-B.韓陳其《論因聲求義》,《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91-C 韓陳其《論比喻義和借代義的釋義》,《語言文字應用》2004年第3期
2005年
92-A.韓陳其《論詩歌語詞的語義關系和語義關系網路——「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新釋》,中國人民大會中文系編《語言研究的務實與創新——慶祝胡明揚教授八十華誕學術論文集》,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年3月版
93-B.韓陳其《淺談「 幾乎」類語詞的形式聯系和語義強度》,《漢語學習》2005年第5期
2006年
94-A.韓陳其《中國詩歌語言的語學釋讀欣賞系列研究蘇軾詞釋讀欣賞(之一)》,《文教資料》2006年第31期
2007年
95-A.韓陳其《韓中語言文化比較漫談——2004年11月韓國湖西大學大學院演講稿》,《慶祝廖序東教授九十華誕紀念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
96-B.韓陳其《論中國詩歌語言的詞彙-語義的視聽類具象和感知:以蘇詞為例》,《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97-C.韓陳其《論蘇軾詞的詞彙- 語義的視聽類具象和感知—— 從語言學的視角研究蘇軾詞之一》韓國《漢語教學與研究》總第7期,首爾出版社2007年5月
98-D. 韓陳其《關於20世紀以來的中國語言學研究的若干反思和正思》,韓國《韓中語言文化研究》2007 年總第13期;又載韓國《漢語教學與研究》總第8期,首爾出版社2007年10月
99-E. 韓陳其《語言人視域內的關於韓中語言文化教育內省和外思的若干感性比較認識和理性認同思考綱要》,韓中建交15周年紀念, 第9次韓中文化論壇2007年8月
2008年
100-F.韓陳其 立紅《論中國古代詩歌的語學釋讀》,韓國漢陽大學主辦《第一屆中國地域文化與語言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韓國】李光哲 吳秀琴主編《中國北方文學與文化》,第131---180頁,韓國文化社2008年2月19日第一版
101-A.韓陳其《關於20世紀以來的中國語言學研究的若干反思和正思》,《新鄉學院學報》2008 年第3期;又載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9年第2期【說明:本文與韓國版同名文章, 同名異實】
102-B韓陳其.《爾雅》名義考論新說:爾雅=明義,《辭書研究》2008年6期
103-C.韓陳其《論漢語詞典編寫的理論原則和規范條例》,韓國《韓中語言文化研究》2008 年總第15期
104-D.韓陳其《中華漢族鼠文化研究》,韓國《韓中語言文化研究》2008 年總第17期
105-E.韓陳其《同義對稱結構四字格所映射的詞化現象》,《漢語學習》2008年1期
106-F.韓陳其《視野高而邃發掘深而精<文通>真知音---序劉永華博士<馬氏文通>研究》,載劉永華《馬氏文通研究》,巴蜀書社,2008年3月
107-G.韓陳其《關於<爾雅>研究的後瞻與前瞻的若干反思與正思》,載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語文論集》(第5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9月
2009年
108-A.韓陳其《關於華夏文明的牛文化研究》,韓國《韓中語言文化研究》2009 年總第20期【關於《華夏文明的牛文化研究》作者的啟事,刊韓國《韓中語言文化研究》2009 年總第20期】
109-B.韓陳其《古詩文言意傳輸的最新最佳的嘗試-----序仲濟民等<高中古詩文新課標導學>》,載仲濟民等《高中古詩文新課標導學》,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
110-C.韓陳其《論蘇軾詞的「詞彙-語義」的觸覺類、味覺類具象及其感知》,《三峽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111-D.韓陳其《蘇軾詞的詞彙—語義的聯覺具象和感知及其變化和轉移》,《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
112-E.韓陳其《中國現行教育的「度」、「量」、「衡」》,《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四)九十年代以來的其它語言學成果(約120萬字)
[1]、《古代漢語常識百問百答》(約20萬字),載《古代漢語自學指導》(韓陳其主編之一),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2]、《全唐文》點校本第794卷——900卷審訂(約100餘萬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五)九十年代以來的語言學成果以外的部分散文創作
[1]、韓陳其《人:男人·女人》
[2]、韓陳其《花·人·街》
[3]、韓陳其《文身——圖騰文化的映現》
[4]、韓陳其《服色與身份》
[5]、 韓陳其《壬申雙春喜話猴》
[6]、韓陳其《漢字中的男女文化》
[7]、韓陳其《鄉音的魅力和語言的勢利》
[8]、韓陳其《花名與名花》
[9]、韓陳其《雞:人化、神化和文化》
[10]、韓陳其《雞子·孩子·君子》
[11]、韓陳其《山水詠嘆調》(託名)
[12]、韓陳其《讀書耦談》
[13]、韓陳其《父母眼中的子女》
[14]、韓陳其《我的老師》
[15]、 韓陳其《人名與民風》
[16]、韓陳其《景名與游興》
[17]、韓陳其《酒名與詩歌》
[18]、韓陳其《店名與社會》
[19]、 韓陳其《姓氏——古老文化的大廈》
[20]、韓陳其《新婚賀語隨想》
[21]、 韓陳其《三「韓」緣——游韓詠嘆調》
[22]、韓陳其《淑明「美」思——游韓詠嘆調》
[23]、 韓陳其《韓國教育觀「花」 ——游韓詠嘆調》
[24]、韓陳其《韓中女子名異同談趣——游韓詠嘆調》
[25]、韓陳其《秋色賦——游韓詠嘆調》
[26]、 韓陳其《千禧之愛——游韓詠嘆調》
[27]、 韓陳其《夢溪鄉思》
[28]、 韓陳其《狗頭狗腦----狗年的遐思和祝福》
[29]、 韓陳其《鄉人賽珍珠墓前的祭思》
[30]、 韓陳其《華盛頓的櫻花世界》
[31]、 韓陳其《三游美國費城》
[32]、 韓陳其《美國「牛友」麥樂尼》
[33]、 韓陳其《游祭美國葛底斯堡古戰場》
Ⅸ 唐成果同名同姓有多少人
全國共有87個唐成果
Ⅹ 成果還演過什麼
沒上映的塞罕壩上及滴男友卡(這部劇別看,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