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述十六大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主要成就
這十年,我們緊緊抓住和利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戰勝一系列重大挑戰,奮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局勢風雲變幻,綜合國力競爭空前激烈,我們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發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契機,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前進過程中,我們戰勝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認真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准確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及時提出和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開拓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廣闊空間。二OO八年以後,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發展遭遇嚴重和困難,我們科學判斷、果斷決策,採取一系列重大舉措,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企穩回升,積累了有效應對外部經濟風險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經驗。我們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和上海世博會,奪取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和在後恢復重建重大勝利,妥善處置一系列重大突發事件。在十分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黨和人民經受住嚴峻考驗,鞏固和發展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增強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十年來,我們取得一系列新的歷史性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台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台階,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人們公認,這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民主不斷健全、文化日益繁榮、社會保持穩定的時期。我們能去取得這樣的歷史性成就,靠的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正確指引,靠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奠定的深厚基礎,靠的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
2. 誰在享受社會發展成果
成果更多就是經濟發展上成就不斷,有越來越大的成果
更公平是指縮小貧富差距,不讓少數人手裡拿著大部分的國民財富
惠及全體人民,就是指有些人沒有享受到發展的成果,例如偏遠地區,要讓這些地區聽到外界的聲音,趕上時代的潮流,一起享受改革 的成果
提出這樣的目標是因為現在中國普遍實現了小康,但是出現了一下的問題
一:經濟的不可持續性,隨著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漸漸失去優勢,不利於持久發展
二:現在中國貧富差距嚴重,導致社會矛盾激化不斷出現嚴重的治安事件,民眾形成仇富的心理
三:中國的社會發展多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廣大西南地區仍然處於貧困之中
所以提出了這樣的觀點
3. 人類社會物質的成果包括哪些,非物質的成果包括哪
物質的成果指文物古跡、綠地園林、建築部落、器具設施等等;非物質的成果指社會風俗、語言文字、文化藝術、教育法律以及各種制度等等
4. 孫聖剛的社會成就
孫聖剛教授1975年畢業於同濟醫科大學,畢業後留任協和醫院神經科工作。20世紀90年代赴德國海德堡(Heidelberg)大學學習,師從國際著名神經病學家哈克(Hack)教授,獲醫學博士學位。先後主持和參與研究項目包括:國家自然基金委、教育部、衛生部、湖北省科委、湖北省衛生廳、武漢市科委等14項,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參編教科書、專著6部。參與「低血鉀軟病研究」獲湖北省一等獎、衛生部甲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近3年每年均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所主持的「帕金森病基礎理論與臨床應用研究」鑒定為國內領先、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5. 什麼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是實現人與自然
自然是人類最重要的東西,如果沒有自然,人類就不能呼吸空氣,如果沒有自然,人類就不能飲水,那麼,人類就將滅絕.
在唯物辯證法看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我們面對的現實世界,就是由人類社會和自然界雙方組成的矛盾統一體,兩者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人與自然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人由自然脫胎而來,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的存在和發展,一刻也離不開自然,必然要通過生產勞動同自然進行物質、能量的交換.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現在的自然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自然,而是到處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記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滲透越來越密切.人與自然之間客觀上形成的依存鏈、關聯鏈和滲透鏈,必然要求人類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推動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自覺地接受社會規律的支配,同樣要自覺地接受自然規律的支配,促進自然與社會的穩定和同步進化,推動自然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另一方面,人與自然之間又是相互對立的.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總是要不斷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狀態,並改變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復到自然狀態.人與自然之間這種否定與反否定,改變與反改變的關系,實際上就是作用與反作用的關系,如果對這兩種「
6. 社會影響及主要成就怎麼寫
主要成就指的是到目前為止,一個所做的被世人所認可的成果。主要要個人事跡、學術成果、獲獎記錄等。
社會影響是指一個人的成就對社會造成的影響。
7. 社會方面的成就
環境的問題,大規模的廢水排在河裡,使得人們吃不到新鮮的海鮮產品,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水資源,卻不想後果的嚴重性,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好科技發展給我們帶來的好處,也不能忽略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8.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成就
改革開放的十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質生產體系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保證了和平穩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質生產體系,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就。中國已經由初級工業經濟轉變為高級工業經濟,包括鋼鐵、家用電器在內的許多工業產品生產居世界第一位。與此同時,中國經濟規模和經濟總量也不斷擴大。
(2)國際地位持續不斷提高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快速經濟增長使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以加入WTO為標志,中國經濟已經完成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和經濟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會經濟取得全面進步
(5)經濟增長變得更加穩健
中國的改革開放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力,政府主導、大力投資和不斷強化的工業經濟使中國經濟增長一直高於世界經濟增長水平。
(6)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同時,經濟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國人均GDP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兌換1.53元人民幣匯率計算,約合149美元。2007年中國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開放前增長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
(8)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教育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1978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只有16.5萬,占當時中國人口總量96259萬的0.0171%。2006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達到377.5萬,占當年中國人口總量131448萬的0.2871%,30年間增長了16.7倍。
(9)國民預期壽命明顯提高
預期壽命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指標,預期壽命提高不但意味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也意味著社會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據中國人口普查數據,1982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67.77歲,2000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上升到71.40歲,增加了3.63歲。
(10)人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經進入一個與世界同步的時代。
9. 論文成果的社會價值怎麼寫啊
論文主要用於科學技術研究及其成果的描述,是研究成果的體現。運用這種通用的結構形版式來進行成果推權廣、信息交流等。
成果形式(包括:論文,專著,譯著,教材,獲獎)的一般描述:"名稱","發表刊物(含轉載情況),出版情況","發表時間","字數
(千字)","署名
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