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文明成果越

文明成果越

發布時間:2021-07-04 22:00:52

① 請按照中國歷史的發展順序,說說各個時期文明成果(到宋朝)高分啊!越快越詳細的最好!

夏商周 青銅冶煉技術,春秋戰國 冶鐵的發展, 秦 文字的規范 漢 鐵犁牛耕 魏晉南北朝 隸書的發展 隋唐 火葯的發現 宋 造紙術 印刷術

② 四大文明古國的文明成果

古代埃及 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
古代巴比倫 漢莫拉比法典,空中花園
古代印度 種性制度
古代中國 四大發明

③ 四大古國的文明成就

比較四大文明古國
比較四大文明古國(從時間上講是最晚)
文明古國 地域 年代
古埃及 尼羅河流域 約公元前3000年
古巴比倫 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 約公元前18世紀
古代印度 印度河與恆河 公元前2500年
中國 黃河、長江流域 約公元前2027年
----------------------------
四大文明古國
我們的祖國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與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
這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都由於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獨立,中斷了古代文明。如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帝國滅亡;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倫被赫梯滅亡;古印度長期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北部遭到外族入侵,近代又長期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我們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文明傳統未曾中斷的古國。早在國家形成前,黃帝、堯、舜、禹等就先後活動於黃河流域。啟於公元前21世紀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經商、西周、春秋四個階段,我國的奴隸制度經歷了1600年的獨立的延續、發展期,這是別的文明古國所根本無法比擬的。隨著我國奴隸制在公元前476年的結束,我國的歷史也就於公元前475年進入了封建社會,這比西歐於476年才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早了一千年。我國於公元前221年就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而西歐的英法則在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後才開始走上中央集權的民族君主國的道路,比我國晚了1600多年。
我們的民族是個偉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古代史上,中國人民創造了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燦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
自然科學統計資料表明:中國歷代重大科技成就(項目)在世界重大科技中所佔比例為:公元前6世紀前為57.4%;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為50%;公元前1世紀到400年為62%;401年到1000年為71%;1001年到1500年為58%。明朝以前的世界重要發明和偉大的科技成就有300多項,其中有175項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從公元前三世紀到十五世紀,中國的科技發明使歐洲望塵莫及,有許多項目比歐洲早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
古巴比倫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這里的人們建立了國家,到公元前18世紀.這里出現了古巴比倫王國。「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希臘語,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兩河流域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雖然巴比倫現巳消失,但其影響(尤其宗教方面)卻很多流存至今。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實在當之無愧。
巴比倫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達城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以古亞述城為中心,稱為西里西亞,或簡稱亞述;南部以巴比倫城為中心,稱為巴比倫尼亞,意思為「巴比倫的國土」。巴比倫尼亞又分為兩個地區,南部*近波斯灣口的地區為蘇美爾,蘇美爾以北地區為阿卡德,兩地居民分別被稱為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最初就是由蘇美爾人創造出來的。
蘇美爾幾乎和古埃及人同時發明了文字。他們用削尖的蘆葦做筆,把文字刻在泥胚上,然後把泥胚烘乾,成為泥板。由於這種文字形狀成尖劈形,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
公元前2007年,阿摩利人入侵兩河流域,摧毀了阿卡德人和蘇美爾人建立的烏爾王朝。公元前1894年左右,阿摩利人建立起一個以幼發拉底河河畔的巴比倫城為首都的王朝。從那時起,美索不達米亞就被稱為「巴比倫尼亞」,那裡所有居民都被稱為巴比倫人。
古巴比倫王國時期是兩河流域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這個國家出現了一位著名的君主-漢穆拉比。漢穆拉比用武力統一了兩河流域後,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專制國家。他個人集宗教、軍事、 行政、司法和水利建設等各種大權於一身。為了更有效的統治自己的國家,他頒布了著名的《漢穆拉比法典》。法典共282條,刻在一塊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是迄今發現的最早完備成文的法典。
古巴比倫王國在漢穆拉比統治時期達到極盛,但是漢穆拉比死後,帝國就瓦解了。王國先後受到赫梯人、喀西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終於被亞述帝國吞並。
公元前612年,迦勒底人聯合米底人推翻勒亞述帝國。迦勒底人建立的的帝國也是以巴比倫城為首都,歷史上稱為「新巴比倫王國」。這個王國在尼布甲尼撒統治時期打到鼎盛。尼布甲尼撒曾兩次攻陷耶路撒冷,毀滅猶太王國,把大批猶太人當奴隸押往巴比倫。這就是聖經上所說的「巴比倫之囚」。尼布甲尼撒還下令重建巴比倫城,在城內建造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重建後的巴比倫城宏偉壯麗,直到100多年後,希臘歷史學家,被稱為「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來到巴比倫城時,仍稱它為世界上最壯麗的城市。
新巴比倫王國在公元前538年被波斯帝國所滅。此後,古代兩河流域再也沒有出現過獨立的完整的國家。
---------------------------------------
古埃及是指從公元前4000多年開始直到公元前332年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而結束,位於尼羅河流域的埃及文明。作為一個基於灌溉的文明,它是水力帝國的經典範例。
在古埃及南北分治期間的疆域最大,南部尼羅河河谷地帶的上埃及的領域有現在的蘇丹到衣索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區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份阿爾及利亞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但由於鄰近地區的民族不斷壯大,使古埃及的版圖不斷縮少。及至埃及妖後自殺之後,原來神廟的官員把埃及語變成用希臘字母書成的科普特文明繼續流傳下去,直到近代的17世紀歐洲開始進侵非洲時,為傳教士所焚毀。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來自西亞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公元前4000年後半期,逐漸形成了國家,至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為止,共經歷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後王朝8個時期31個王朝的統治。(參看埃及王朝)
古埃及歷史
古埃及最早形成的國家叫做諾姆,也叫州,是一種城邦式的國家。公元前3000年左右,傳說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定都孟斐斯(今開羅西郊)。發展農業,開發水利。
古埃及真正的統一是在古王國時代。這是古埃及史上農業、手工業、商業、建築業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第一個偉大時代。確立了以官僚體制為基礎的、君主獨裁的專制統治,並且出現了金字塔。
第六王朝以後,王權衰落,國家分裂,一直到十一王朝才重新統一。十二王朝時遷都底比斯(今埃及盧克索),開始使用青銅器。與敘利亞、克里特的交往擴大。十三王朝時政權又瓦解,喜克索人佔領了埃及北部的大部分地區,建立了長達100多年的「太陽神不在的統治」。第十七王朝的阿赫摩斯一世最後驅逐喜克索人,重新統一埃及,開始了第十八王朝。
第十八王朝國力強盛,對外頻繁發動戰爭。十九王朝時與赫梯帝國發生了卡迭石戰役,經過16年之久的戰爭,最後以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王哈圖西利斯簽訂和約告終。此時的埃及成為了一個大帝國,統治范圍北起敘利亞,南到尼羅河第四瀑布,橫跨北非和西亞。
到第二十王朝以後,一系列的奴隸起義導致國力衰竭。最終在前525年被波斯帝國所滅。前332年又被亞歷山大大帝所統治,結束了延續3000年之久的法老時代。
古埃及的文化
羅塞塔石碑上同時記錄了古代埃及象形文字聖書體和世俗體以及古希臘文,成為後人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關鍵古埃及的文化非常豐富。創造的象形文字對後來腓尼基字母的影響很大,而希臘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創建的。此外,金字塔、亞歷山大燈塔、阿蒙神廟等建築體現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築技術和數學知識,在幾何學、歷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
印度的早期居民 印度文明的黎明期可以追溯到距今約5000年以前,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之前,印度的土著居民,其中最主要的是達羅毗荼人,就已經有了相當發達的文化。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達羅毗荼人就已經從氏族公社演進到國家,有了城邦政治組織。
雅利安人 公元前20世紀中葉雅利安人由興都庫什山越過帕米爾高原遷入印度河流域,和當地的主要土著民族進行長期斗爭並最終征服了他們。雅利安人在進入印度以前是游牧部落,他們在印度河流域定居並和當地土著民族混合後,逐漸過渡到農業社會。公元前10世紀中葉,雅利安征服者又從印度河上游向東推進到朱木那河、恆河流域,在這個時期,印度次大陸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有了重要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加速了社會的分化,過去以血緣為聯系的村社變成了以地域為聯系,由若干村組成的農村公社,隨著階級的分化和奴隸制的形成與發展,印度最初的國家形成了,恆河流域從此成為印度次大陸政治、經濟和社會活動中心。
「哈拉帕文化」 印度河流域考古發掘的最具代表性的是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它們是印度河流域的兩個中心:摩亨佐·達羅在印度河中下游;哈拉帕在印度河上游的「五河之地」。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遺址都在今巴基斯坦境內,其文化是由達羅毗荼人創造出來的,當時達羅毗荼人還處在「金石並用」時期。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把它們稱為「印度河流域古文化」,亦稱「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為後來印度文化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哈拉帕文化」的年代范圍約從公元前2500~前1750年。它在時間上晚於埃及的古文明和蘇美爾的古文明,但它們卻同為遠古時期偉大的文明。
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 摩亨佐·達羅這座古城是有計劃地建造的,呈長方形,周圍約5千米。它分為衛城和下城兩部分:衛城是政治中心,築有用來防守的高牆和塔樓,有宏大的「議事廳」和大型的「大浴池」;下城是居民區,有寬闊的大街和相當完備的下水設施,沿街是繁華的工商業區。約有居民三四萬人。
哈拉帕的古城遺址,與摩亨佐·達羅的遺址大致相仿,但哈拉帕可能遭過戰爭的慘禍,大部分建築物都遭到破壞,只剩下殘垣斷壁。
印度的列國時代和摩揭陀王國 公元前6~前4世紀是次大陸的列國時代。根據史料記載,公元前6世紀初,次大陸北部有16個大國,到公元前4世紀後期,列國為摩揭陀所統一,因為佛教在此時產生,所以史學上又把這一時期稱為「早期佛教時代」。
列國之間不斷發生兼並戰爭,在戰爭中摩揭陀國越來越強大,逐漸發展為統一次大陸的大帝國。孔雀王朝阿育王在位時期,摩揭陀國基本統一了整個印度半島。
阿育王 「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即歷史上著名的阿育王。阿育王通過武力征伐擴大王朝的版圖,他在位的時期(公元前273~前236年)是印度古代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後來阿育王認識到依*殺戮不能鞏固統治,必須征服人心,於是,他宣布以佛教為國教。隨著阿育王的勝利,佛教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從恆河流域傳到印度各地,並遠及斯里蘭卡、緬甸、敘利亞、埃及等國。
----------------------------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時期,農業已率先進入犁耕時代;手工業趨於專業化,琢玉工業尤為發達;良渚文化時期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琮、璧,說明墓主人生前大量佔有他人的勞動,也正說明了私有制產生和階級的分化,是國家形成的前奏,預示著東方文明曙光的升起。分布於餘杭境內的「良渚遺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遺址群將成為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聖地。
良渚文化的象徵——玉琮 中華民族尚玉之風源遠流長,玉在中國古代一直是許多美好、珍貴、高尚事物的代稱,美物、美名、美德、美人,都可用玉指稱。玉為美石,也是一種礦物。從礦物學角度看,玉可分為硬玉(翡翠)和軟玉(陽起石、透閃石)兩類。
有的研究者認為琮是原始宗教中溝通天地的神器,璧很可能是財富的標志物。琮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體積最大、製作及雕刻最精的玉器。198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了位於杭州市餘杭縣雉山村南側的反山墓地,發現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貴族墓葬11座,出土了一件最大的玉琮,高8.8厘米,孔徑4.9厘米,外徑17.6厘米,重6.5千克,是迄今發現的「玉琮之王」。玉琮嫩白略帶淺黃色,矮方柱體,孔小壁厚,俯視如璧形。
紅山文化 是由距今五、六千年前活動在燕山以北、大凌河與遼河上游流域的部落集團創造的農業文化。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特徵和內涵。其後,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迄今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布在遼寧西部地區的幾近千處。
位於遼寧省凌源縣境內的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的發現,特別是其中的「女神廟」、祭壇、「積石冢」等充分展示了我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的最高成就。專家們由此對中華文明起源史、中華古國史進行了新的思考:把中華文明起源史的研究,從4000年前提早到5000年前;把中華古國史的研究,從黃河流域擴大到燕山以北的西遼河流域。
女神廟全長約22米,寬約2~9米,主體建築長18.4米,系一半地穴式建築遺存。廟為多室組成,主室為圓形,左右各有一圓形側室。主室北部為一近方形室,南部似有三室相連,成一橫長室,左右對稱,主次分明,布局嚴謹而又有所變化。這種建築格局,作為中國建築的傳統延續了幾千年,已可追溯到此。
夏商周斷代工程中有關夏代年代學的研究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九五」期間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項目。這一項目在1995年秋開始籌備,1996年5月16日正式啟動。經過多學科的200位專家5年來的集體努力,目前已經達到計劃預定的目標。2000年9月15日,在科技部組織召開的「夏商周斷代工程項目驗收會」上,斷代工程順利通過了由有關專家學者組成的驗收組進行的驗收。《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和《夏商周年表》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正式出版。
夏代年代學研究主要遵循兩條途徑,一是文獻中對於夏年的記載,二是對夏文化探討的主要對象河南龍山文化晚期以及二里頭文化進行測年,同時參照文獻中有關天象記錄的推算。
夏代基本年代框架的估定包括兩點:一是夏商分界,二是夏代始年。關於夏代始年的推定,「工程」主要是依據文獻中有關夏代積年記載的研究,並參考天文推算的結果及相關的測年數據。
關於夏文化的上限,學術界主要有二里頭文化一期、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兩種意見。新砦二期遺存的確認,已將二里頭文化一期與河南龍山文化晚期緊密銜接起來。以公元前1600年為商代始年上推471年,則夏代始年為公元前2071年,基本落在河南龍山文化晚期第二段(公元前2132~前2030年)范圍之內。現暫以公元前2070年作為夏的始年。

四大文明古國導覽站 (這里資料很豐富)
http://homepage.ntu.e.tw/~b91106003/

四大文明古國一般用來指代古巴比倫、古埃及、古代中國、古印度等四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但對由於古文明缺乏准確的文獻紀錄,其具體誕生時間學術界尚有爭論。人類今天所擁有的很多哲學、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都可以追溯到這些古老文明的貢獻。

四大文明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北半球的兩河流域、尼羅河、黃河、長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恆河流域相繼產生了世界四大文明。

文明古國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相繼由新石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進而步入鐵器時代。社會制度大多採用奴隸制,國家政權則較晚誕生。古埃及的諾姆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神話傳說。他們利用神話來加強自己的專制主義統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稱是「太陽神的兒子」,古巴比倫的統治者漢謨拉比自稱「月神的後裔」,中國的君主自稱天子。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歷法,一年都分12個月並且有閏月。各個文明都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黃河、兩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輪制陶,埃及和兩河流域都計算了圓周率,巴比倫和中國都發現了勾股定理,印度則發明了阿拉伯數字。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B%9B%E5%A4%A7%E6%96%87%E6%98%8E%E5%8F%A4%E5%9B%BD"

古巴比倫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這里的人們建立了國家,到公元前18世紀.這里出現了古巴比倫王國。「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希臘語,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兩河流域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雖然巴比倫現巳消失,但其影響(尤其宗教方面)卻很多流存至今。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實在當之無愧。

巴比倫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達城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以古亞述城為中心,稱為西里西亞,或簡稱亞述;南部以巴比倫城為中心,稱為巴比倫尼亞,意思為「巴比倫的國土」。巴比倫尼亞又分為兩個地區,南部靠近波斯灣口的地區為蘇美爾,蘇美爾以北地區為阿卡德,兩地居民分別被稱為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最初就是由蘇美爾人創造出來的。

蘇美爾幾乎和古埃及人同時發明了文字。他們用削尖的蘆葦做筆,把文字刻在泥胚上,然後把泥胚烘乾,成為泥板。由於這種文字形狀成尖劈形,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

公元前2007年,阿摩利人入侵兩河流域,摧毀了阿卡德人和蘇美爾人建立的烏爾王朝。公元前1894年左右,阿摩利人建立起一個以幼發拉底河河畔的巴比倫城為首都的王朝。從那時起,美索不達米亞就被稱為「巴比倫尼亞」,那裡所有居民都被稱為巴比倫人。

古巴比倫王國時期是兩河流域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這個國家出現了一位著名的君主-漢穆拉比。漢穆拉比用武力統一了兩河流域後,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專制國家。他個人集宗教、軍事、 行政、司法和水利建設等各種大權於一身。為了更有效的統治自己的國家,他頒布了著名的《漢穆拉比法典》。法典共282條,刻在一塊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是迄今發現的最早完備成文的法典。

古巴比倫王國在漢穆拉比統治時期達到極盛,但是漢穆拉比死後,帝國就瓦解了。王國先後受到赫梯人、喀西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終於被亞述帝國吞並。

公元前612年,迦勒底人聯合米底人推翻勒亞述帝國。迦勒底人建立的的帝國也是以巴比倫城為首都,歷史上稱為「新巴比倫王國」。這個王國在尼布甲尼撒統治時期打到鼎盛。尼布甲尼撒曾兩次攻陷耶路撒冷,毀滅猶太王國,把大批猶太人當奴隸押往巴比倫。這就是聖經上所說的「巴比倫之囚」。尼布甲尼撒還下令重建巴比倫城,在城內建造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重建後的巴比倫城宏偉壯麗,直到100多年後,希臘歷史學家,被稱為「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來到巴比倫城時,仍稱它為世界上最壯麗的城市。

新巴比倫王國在公元前538年被波斯帝國所滅。此後,古代兩河流域再也沒有出現過獨立的完整的國家。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7%B4%E6%AF%94%E4%BC%A6"

古埃及是指從公元前4000多年開始直到公元前332年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而結束,位於尼羅河流域的埃及文明。作為一個基於灌溉的文明,它是水力帝國的經典範例。

在古埃及南北分治期間的疆域最大,南部尼羅河河谷地帶的上埃及的領域有現在的蘇丹到衣索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區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份阿爾及利亞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但由於鄰近地區的民族不斷壯大,使古埃及的版圖不斷縮少。及至埃及妖後自殺之後,原來神廟的官員把埃及語變成用希臘字母書成的科普特文明繼續流傳下去,直到近代的17世紀歐洲開始進侵非洲時,為傳教士所焚毀。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來自西亞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公元前4000年後半期,逐漸形成了國家,至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為止,共經歷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後王朝8個時期31個王朝的統治。(參看埃及王朝)

古埃及歷史
古埃及最早形成的國家叫做諾姆,也叫州,是一種城邦式的國家。公元前3000年左右,傳說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定都孟斐斯(今開羅西郊)。發展農業,開發水利。

古埃及真正的統一是在古王國時代。這是古埃及史上農業、手工業、商業、建築業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第一個偉大時代。確立了以官僚體制為基礎的、君主獨裁的專制統治,並且出現了金字塔。

第六王朝以後,王權衰落,國家分裂,一直到十一王朝才重新統一。十二王朝時遷都底比斯(今埃及盧克索),開始使用青銅器。與敘利亞、克里特的交往擴大。十三王朝時政權又瓦解,喜克索人佔領了埃及北部的大部分地區,建立了長達100多年的「太陽神不在的統治」。第十七王朝的阿赫摩斯一世最後驅逐喜克索人,重新統一埃及,開始了第十八王朝。

第十八王朝國力強盛,對外頻繁發動戰爭。十九王朝時與赫梯帝國發生了卡迭石戰役,經過16年之久的戰爭,最後以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王哈圖西利斯簽訂和約告終。此時的埃及成為了一個大帝國,統治范圍北起敘利亞,南到尼羅河第四瀑布,橫跨北非和西亞。

到第二十王朝以後,一系列的奴隸起義導致國力衰竭。最終在前525年被波斯帝國所滅。前332年又被亞歷山大大帝所統治,結束了延續3000年之久的法老時代。

古埃及的文化

羅塞塔石碑上同時記錄了古代埃及象形文字聖書體和世俗體以及古希臘文,成為後人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關鍵古埃及的文化非常豐富。創造的象形文字對後來腓尼基字母的影響很大,而希臘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創建的。此外,金字塔、亞歷山大燈塔、阿蒙神廟等建築體現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築技術和數學知識,在幾何學、歷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④ 如何對待古代文明成果

這個問題比較大啊,首先要尊重古人的智慧,時間是變化的,古人的智慧通常是經歷了時間的考驗。最好不要一概否認。

⑤ 世界古代文明成果

非洲東北部,全長5646公里的尼羅河由南向北從這里流入地中海。每年的七月初,上游地區暴雨和山洪迸發,河水奔騰咆哮傾瀉而下,吞浸谷地,形成一片澤國。十月底,雨季過去,下降的河水才流入河床。泛濫期間積下厚厚的一層游泥,成為穀物生長的極好肥料。這條著名的大河不僅給下游帶來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更給這里帶來了生命和繁榮,埃及人逐漸在這里定居下來,依靠集體的力量用粗糙的工具清除荊棘草莽,開渠築壩,引河水灌溉土地,種值莊稼,成為世界古代文明的搖藍之一。

(放投影1《贊美尼羅河詩句》。)

「啊,尼羅河,我贊美你,你從大地涌流而出,養活著埃及……。一旦你的水流減少,人們就停止了呼吸。」這是古代埃及人民贊頌尼羅河的著名詩篇,說明古代埃及與尼羅河息息相關。尼羅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

隨著經濟的發展,古埃及從原始社會緩慢地進入奴隸社會。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陸續出現了10多個奴隸制小國。

這些奴隸制小國之間進行了幾百年的戰爭和兼並,形成了上埃及和下埃及兩個奴隸制國家。(指明掛圖上的方位。)

1.非洲尼羅河奴隸制國家的出現(公元前3500年)(板書)

上下埃及之間經常發生戰爭,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逐漸強盛起來,國王美尼斯親自帶領大軍攻打下埃及。兩軍在尼羅河三角洲展開決戰。美尼斯頭戴裝飾著一隻神鷹的白冠,親自在陣前督戰,激戰之後,下埃及軍隊被擊潰,美尼斯在歷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奴隸制國家,他自稱「天下四方之王」。傳說他在決戰勝利的地方建立白城,這就是古代埃及的首都孟斐斯,(指示掛圖方位)它位於今天開羅以南不遠的地方。

2.建立初步統一的國家(公元前3000年)首都孟斐斯。(板書)

(提問)奴隸社會有哪兩大對立階級?(學生回答)。

(放投影2《埃及奴隸社會階級關系圖示》,指出古埃及奴隸社會猶如金字塔,塔尖是國王,塔身是奴隸主,他們是統治階級;壓在塔底下的是奴隸和農民,是被統治階級。)

埃及統一後,建立起一套專制統治機構。全國最高統治者是國王,也是最大的奴隸主,國王掌握著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和司法大權,自稱是神的化身,太陽的兒子,他的話就是法律。他把全國的土地看作是自己的財產,把人民看作是自己的奴僕。國王神聖不可侵犯。後來,人們不能再稱國王的名字,而要尊稱為「法老」(意思是「宮殿」,相當於古代中國稱皇帝為「陛下」),大臣們朝見國王時,都要先說一番頌詞,匍匐前進,上胸貼地,吻國王腳旁的土地,還不能隨便抬頭。

(放投影片3《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

(提問)這投影片上畫的是什麼?作什麼用的?(指導學生看課本第5頁小字及有關插圖,然後再提問)金字塔(胡夫為例)的形狀?高度?邊長?用多少塊巨石,使用多少勞動力?花費多少時間?

3.金字塔——埃及國王的巨型陵墓(胡夫金字塔最大)(板書)

在埃及,最早的墓葬是在地上挖一個坑,再堆成一個沙堆。以後墓穴越挖越深,成為地下室,在地面沙堆周圍砌成石牆,這種墳墓叫做「馬斯塔巴」(意為石凳)。到了公元前27世紀,埃及第三王朝法老傑賽爾找建築師修建了一座巨大的石砌「馬斯塔巴」,在上面加了五個一層比一層小的「馬斯塔巴」,使它高達61米,這就是埃及第一座塔型陵墓,因為它的外形很象漢字「金」字,所以我們中國人稱它為「金字塔」。

以後,歷代法老像著了魔似的都給自己築金字塔,並且越建越宏偉,第四王朝法老胡夫即位後,決心給自己造一個最大的金字塔,他強迫所有埃及人都要服這項勞役。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有一段敘述金字塔建造的文字,請一位同學讀一下。

⑥ 人類的文明成果到底是什麼啊

你用電腦上網也是人類文明成果之一,現代人日常生活用的用品大多數都是人類智慧結晶。。。簡單地說能讓人生活越來越舒適,越來越方便,工作也越高效。。。。

⑦ 古代文明成果有那些

指南針 火葯 造紙術 印刷術 N項第五大發明(上) 鋼鐵冶煉和鐵器製作 銅冶煉和青銅器 石油的開采和應用 煤的發現和開采 陶瓷 釀酒 養蠶繅絲 茶和茶文化 N項第五大發明(中) 星表和星圖 日食和月食的觀測 測量子午線 張衡和地動儀 郭守敬和《授時歷》 十進位制和二進位制 祖沖之和圓周率 十二平均律 N項第五大發明(下) 中醫葯 針灸 麻沸散 接種人痘 萬里長城 京杭大運河 都江堰 趣味發明集錦 風箏 算盤 圍棋 熱氣球 降落傘 弓箭 火柴 中國功夫 足球 高爾夫球
這個范圍太大了!!

⑧ 一切文明成果是好的還是壞的

我覺得不能說一切文明成果是好的還是壞的,文明成果肯定是好的,但是也有可能是有些不足的地方,需要去改正或者去完善!

⑨ 一個民族的文明成果,800字

正確對待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和現實文化,是我們必須把握好的一個重大課題。我認為,應該注重堅持以下原則。
第一,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世界萬物萬事總是千差萬別、異彩紛呈的,如果萬物萬事都清一色了,事物的發展、世界的進步也就停止了。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都紮根於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長處、優點。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明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這樣世界文明之園才能萬紫千紅、生機盎然。
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要理性處理本國文明與其他文明的差異,認識到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獨特的,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不攻擊、不貶損其他文明。不要看到別人的文明與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順眼,就要千方百計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圖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歷史反復證明,任何想用強制手段來解決文明差異的做法都不會成功,反而會給世界文明帶來災難。
第二,尊重各國各民族文明。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本國本民族要珍惜和維護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認和尊重別國別民族的思想文化。不同國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奼紫嫣紅之別,而無高低優劣之分。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不分強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
強調承認和尊重本國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閉,更不是要搞唯我獨尊、「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各國各民族都應該虛心學習、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這是增強本國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條件。
第三,正確進行文明學習借鑒。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任何一種文明,不管它產生於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的社會土壤之中,都是流動的、開放的。這是文明傳播和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在長期演化過程中,中華文明從與其他文明的交流中獲得了豐富營養,也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絲綢之路的開辟,遣隋遣唐使大批來華,法顯、玄奘西行取經,鄭和七下遠洋,等等,都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動事例。儒學本是中國的學問,但也早已走向世界,成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對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無論是古代的中華文明、希臘文明、羅馬文明、埃及文明、兩河文明、印度文明等,還是現在的亞洲文明、非洲文明、歐洲文明、美洲文明、大洋洲文明等,我們都應該採取學習借鑒的態度,都應該積極吸納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中的優秀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優秀文化精神弘揚起來。進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行文明相互學習借鑒,要堅持從本國本民族實際出發,堅持取長補短、擇善而從,講求兼收並蓄,但兼收並蓄不是囫圇吞棗、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第四,科學對待文化傳統。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我們要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傳統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約和影響,因而也不可避免會存在陳舊過時或已成為糟粕性的東西。這就要求人們在學習、研究、應用傳統文化時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進行正確取捨,而不能一股腦兒都拿到今天來照套照用。要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堅持有鑒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文以載道,文以化人。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承和升華,要認識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血脈,准確把握滋養中國人的文化土壤。
研究孔子、研究儒學,是認識中國人的民族特性、認識當今中國人精神世界歷史來由的一個重要途徑。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和法家、道家、墨家、農家、兵家等各個思想流派相互切磋、相互激盪,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文化大觀,豐富了當時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雖然後來儒家思想在中國思想文化領域長期取得了主導地位,但中國思想文化依然是多向多元發展的。這些思想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
中國人民的理想和奮斗,中國人民的價值觀和精神世界,是始終深深植根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時又是隨著歷史和時代前進而不斷與日俱新、與時俱進的。
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者,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學說,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我們從來認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應該科學對待民族傳統文化,科學對待世界各國文化,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裝自己。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歷史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和弘揚者,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都注意汲取其中積極的養分。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努力,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小康」這個概念,就出自《禮記·禮運》,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態。使用「小康」這個概念來確立中國的發展目標,既符合中國發展實際,也容易得到最廣大人民理解和支持。
總之,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溫故而知新。知識有前人傳承的知識,也有今人創造的知識。前人傳承的知識積累了人們歷史上對處理人、社會、自然三者關系的重要認知和經驗,今人創造的知識形成了人們應對時代問題的智慧和探索。這兩方面的知識對人類繼往開來都十分重要。
在21世紀的今天,幾千年來人類積累的一切理性知識和實踐知識依然是人類創造性前進的重要基礎。只有不斷發掘和利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文化和豐富知識,我們才能更好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自己,才能更好開創人類社會的未來。

⑩ 古代歐洲的文明成就

建議上網路具體搜。可以的到比較詳盡的答案。
你的問題比較寬泛的。

文明成就要包括:

物質文明(例如工業革命的成就)

精神文明(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等,政治文明也應包含其中,這樣文明成就就有很多很多了,就啟蒙運動史時期主要思想家的主要成就,詳細的列出來就超過了網路知道的系數限制了)

所以建議到相關歷史學科網站上的具體分類里搜索,應該可以的到最好的答案。

閱讀全文

與文明成果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