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維多利亞時代有哪些成就
維多利亞女王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間(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她在位期間直到她去世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1914年,英國都稱為維多利亞時代,1914年以後,維多利亞時代結束。
主要成就:
1,英國完成了資本主義工業革命,為了滿足國家尋找原料地和銷售市場的要求,英國開始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自治領。
2,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期間,英國的經濟迅速成長,不斷繁榮強大。女王登基的時候,英國只有幾條鐵路,但她去世的時候,英國已經擁有一個連接各大城市的發達鐵路網。
3,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君主立憲製得到充分成熟。她在位期間,大英帝國極度擴張,達到空前的繁盛。
4,維多利亞時代,英國自由資本主義由方興未艾到鼎盛、進而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時期,英國極度強盛,文化空前繁榮,科學、藝術都有很大的發展。
維多利亞女王性格鮮明,秉性真摯。她忠於職守,具有治國之才;她不僅把時光消磨在工作上,也消磨在為家務操勞上;她忠於自己的丈夫,對子女要求嚴格,成為一代楷模。「維多利亞時代」被許多英國人所懷念。
2. 相聲大師中藝術成就最高的是哪一位
有句話是這樣講的:“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然而,在很多領域,大家都喜歡評選評優。從某個角度來看,對行業內的評優可以算是學術范疇,也可以認作是娛樂范圍。大家喜歡看,而且還有意思,所以評一下也是可以的。那麼在相聲行業,哪位大師藝術成就最高呢?如果是個人評選的話,那麼基本上不會有什麼說服力,這種認定需要一些權威媒體或者官方才更有話語權權。在眾多權威媒體面前,央視的地位可想而知。早些年的時候,它出台了關於《相聲大師》的紀錄片,在其中,他們選出了讓大家心服口服的相聲大師。
晚年之季,侯寶林也沒有放棄對相聲的熱愛,致力於研究相聲藝術。相聲最初就是在地賣藝的小曲藝,然而在侯寶林的推動下,它正式進入廟堂的研究行列。為了將相聲發揚光大,相聲界的一群人自發形成了相聲改革小組。而侯寶林正是小組中的一員,也是發起人之一。在這場改革當中,侯寶林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綜合以上各方面,侯寶林在相聲界的造詣是不是都明了了呢?說他是相聲行業中藝術成就造詣最高的也不過分吧!
3. 馮鞏和牛群為什麼分開的
陳佩斯和朱時茂是因為理念與央視不統一導致被央視封殺了,這樣的人有不少,只不過他們比較有名,央視也是說封殺誰就封殺誰的啊。
牛群和馮鞏應該是兩人之間理念不合才分開的,雖然是好搭檔,但已經無法再前進了,那也不能不分開啊,畢竟再走下去無法再取得更好的成果了。
4. 怎麼評價牛群和馮鞏的相聲,為什麼二人的捧逗區分得不那麼明顯
牛群和馮鞏是我非常喜歡的兩位喜劇演員。很可惜,現在兩個人各自忙各自的事業,就不在一起說相聲了,小的時候每年春晚也最期待兩個人的合作。其實兩個人的相聲模式更接近於小品。所以說這種新穎的模式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我覺得無論是任何的手段,任何的模式,只要被觀眾所接受,讓大家由心的一笑,這就是一個經典的藝術表達形式。這多年馮鞏兢兢業業為觀眾奉獻了很多優秀的作品,我們也可以看得出,馮鞏其實已經黔驢技窮了,但是他依然。用著自己最後一點能量來逗大家開心,從這一點也應該被大家所尊重。
5. 誰知道「牛群外交」這件事情
「牛群外交」
促成韓國游輪首航金剛山
11月19日下午5時,韓國東部的東海港,2.8萬噸的「現代金剛山
號」海上豪華游輪載著780多名遊客和200多名記者踏上了首航朝鮮金
剛山的旅途。這一來之不易的首航與韓國現代集團創始人鄭周永有著
密切關系。
83歲的鄭周永今年兩度趕著牛群越過了「三八線」北訪朝鮮。韓
國的新聞媒介為這一舉動起了個很有意思的名稱:「牛群外交」!將
其與當年打開中美關系的「乒乓外交」相媲美。70年前,鄭周永把他
父親養的一頭牛牽出去賣了,換得一點盤纏隻身從朝鮮逃到了漢城。
在那裡,他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起家,從一無所有發展成了集造船業、
汽車工業、建築業、電子業於一身的世界聞名的現代集團。當然,他
沒忘了給自己辦一個養牛場,為的就是有一天能重返故里,償還當年
欠父親和家鄉的一筆「情債」!11月19日,當「現代金剛山號」游輪
啟航的時候,鄭周永向新聞界透露了「牛群外交」換來金剛山首航的
內幕。
雖說在今年11月之前鄭周永兩度北訪,並且與朝鮮「亞太合作委
員會」多次協調共同開發商業機會的事宜,但總是沒有太大的進展,
原定9月份開始的首航金剛山的計劃一次一次地被推遲了。然而,現代
集團並沒有失去信心。鄭周永決定11月份趕著501頭牛再度北訪。意想
不到的驚喜發生了: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將軍突然出現在他下塌的
賓館里,並且與他會談了整整45分鍾!就在這次意想不到的會面中,
金正日將軍對金剛山旅遊合作項目一錘定音,甚至還向鄭周永提供了
更多的商業機會:他允許現代集團在金剛山的山坡上修建一家旅館,
並且開發附近的一個溫泉。接著,金正日將軍告訴他說:「朝鮮的地
下埋藏有許多石油,可以提供給韓國。」現代集團大喜過望。韓國政
府也感到非常的振奮。韓國總統金大中說:「韓國政府有信心有耐心
等待南北政府間的談判。我相信,在我的任期內一定會與金正日將軍
會面的,我們將深入討論有關南北方的一切問題,並且會找到解決問
題的出路!」金大中表示,在旅遊業開始合作之後,南北方還可以進
行宗教、新聞和其他方面的交流。
首航金剛山的成功,打開了朝鮮半島南北貿易的大門,化解了南
北方的緊張關系,緩和了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朝鮮將在今後6年內,
從金剛山旅遊項目上賺取10億美元的收入。(《上海譯報》98.12.
10徐冰川編譯)
6. 靠師父走紅後卻忘恩負義,如今過氣淪為路人,你知道他是誰嗎
靠師父走紅後卻忘恩負義,如今過氣淪為路人,他就是大兵,很多人還記得大兵在春晚舞台上的精彩表現,一口南方口音的普通話從他嘴裡說出來自帶喜感,大兵在春晚上貢獻的節目不多,但是每一個都給觀眾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也得到了很多觀眾的認可和喜歡。
大兵他的"消失",應當歸結為"禍從口出",想當年大兵除了說相聲之外,還是一個有名的主持人,他主持的脫口秀節目人氣也很高,相聲演員做主持,本是錦上添花,可沒想到大兵在這上面栽了個跟頭。
越是公眾人物,就越應該對自己的輿論負責,大兵口無遮攔的後果是顯而易見的,雖然當年看上去,只是黃家駒和大兵粉絲之間的戰爭,但是黃家駒在人們心中的影響力,比想像中更大,大兵這一次失言,一下子摧毀了自己積攢多年的觀眾緣,在人們心裡留下了一個壞印象。
不得不說他的出現和消失、爆紅和落寞,幾乎都是因為他那張嘴而造成的,原本觀眾已寥寥無幾的大兵,這下更是雪上加霜,算是自毀了前程,著實讓人唏噓。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大兵太膨脹了,他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初心,驕傲自負的他迷失在自己的膨脹里,也因此徹底糊了,都說禍從口出,如果當年的大兵考慮事情再全面一點,也許所有的事情都會不同。
7. 陳佩斯和朱時茂,牛群和馮鞏為什麼會分開得罪誰了為什麼好的搭擋總是不長久
陳佩斯和朱時茂是因為理念與央視不統一導致被央視封殺了,這樣的人有不少,只不過他們比較有名,央視也是說封殺誰就封殺誰的啊。
牛群和馮鞏應該是兩人之間理念不合才分開的,雖然是好搭檔,但已經無法再前進了,那也不能不分開啊,畢竟再走下去無法再取得更好的成果了。
8. 論相聲成就,馮鞏、牛群和郭德綱、於謙誰的更高
相聲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發展至今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了,它起源於民間,經過幾代相聲演員的不斷發展,至今成為了一種主流的藝術形式,並被帶到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老一輩的相聲藝術家有很多,像人們熟知的馬三立、姜昆、馬季等等,這些相聲藝術家把相聲這門藝術帶到觀眾面前,憑借自己的一張嘴皮給觀眾帶來歡樂,要問相聲成就,馮鞏、牛群和郭德綱、於謙誰的更高,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講,藝術成就、商業價值和受眾群體等幾個方面來說。
還有就是從受眾群體來說,二者各有不同。馮鞏牛群的相聲受眾群體比較廣,之前在電視台表演,所以觀眾比較多,而郭德綱和於謙作為商業化的相聲表演,受眾群體偏年輕化,像郭德綱的徒弟岳雲鵬的粉絲以年輕人居多。
所以作為相聲演員,雙方都對相聲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由於所處的時期不同,所以很難就誰高誰低做一個比較。
9. 2000年,牛群為貧困縣募捐四百萬,傾家盪產背後是什麼原因呢
「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
《無間道》中的這句話非常經典,自古以來做好事的人都得不到報答,有時分還會惹上一身費事,也因而幾做好事的人心寒,為了規避費事便不再做好事,牛群就是這樣的人。他本是一位相聲天才,後來去貧窮縣區做了縣長,自從他上任之後貧窮縣的經濟疾速開展,但是牛群最後卻傾家盪產,徒留一地雞毛。
好在馮鞏還願意協助他,這么多年即使他不斷不安分,他仍然視他為好夥伴。牛群曾說過,本人這輩子除了給父母磕過頭之外,還給馮鞏磕過頭。或許這是他能表達謝意的獨一做法了,一切盡在不言中。
往常牛群曾經71歲了,前幾年60幾歲高齡的他,為了出場費去參與了一個高難度跳水節目,為此還昏迷受傷。那時分外界對他滿是嘲諷,殊不知這么多年他到底閱歷了什麼。
提起本人的這半生,牛群滿是自嘲,他說如今沒有人帶本人玩了,由於本人事兒太多,太會生事了,誰沾上本人都會惹一身費事。
在2000年,牛群為貧窮縣捐獻了400萬,為此他傾家盪產。而往常,貧窮縣的孩子們也長大了,他們記得牛縣長的好,由於牛縣長他們接觸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電腦。或許這就是理想,人們說你是神你就是神,說你一文不值你就真的一文不值,這就是人性的醜陋吧。
10. 同樣都是相聲演員,巔峰時期的馮鞏、牛群,和郭德綱、於謙是不是一個級別
相聲大家都喜歡聽,主要喜歡的是新型相聲。這類相聲是根據社會需求而改變的,傳承+創新是現代社會需要的,有新穎的文化是可以很好地吸引人注意力的,比如現在的相聲。
說起相聲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郭德綱帶領的德雲社,德雲社的發展非常迅速,他們的名聲已經大到世人皆知。德雲社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還在不斷創新,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相聲。但是你們還記得20年前有一對非常默契的相聲搭檔嗎?他們就是馮鞏和劉偉。
有案底的人基本上是很難火起來了,所以他的復出夢也就此破滅了。相比馮鞏的一帆風順,他的復出路倒是有些許艱辛。如果劉偉當時沒有出國,繼續跟馮鞏合作,我相信他們的名聲會超過自己師父的,但是世事難料。
如今劉偉已是一名國家一級演員,空閑之餘也會上台說說相聲,晚年生活也是過得羨煞旁人。之前,劉偉曾參加了一檔訪談節目,表示自己已經年事已高,希望有一天能和馮鞏、牛群三人再說一段相聲,而這也是所有相聲迷的一個願望,期待三人同台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