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為抗非典捐款2萬
文革後,常香玉過上了舒心的日子,與陳憲章做著劇作研究、教書育人的工作。2000年,相伴50多年的陳憲章離別了心愛的妻子,陳憲章在寫給妻子的詩作中描述的「比翼雙飛江湖游,無悔無恨不知愁」的快樂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丈夫逝世後不久,悲痛中常香玉身患癌症,人們很少再聽到有關常香玉的消息。但是2003年春天,在非典肆虐的日子裡,常香玉的名字再一次被人們所關注,這位老人又向抗擊非典的醫護人員捐贈了2萬元人民幣。
『貳』 「中國首善」陳游標:從捐款幾十億到身敗名裂,他如今怎麼樣
做慈悲自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升米恩斗米仇在中國的歷史上數次演出。慈悲不斷以來就是一件費勁不討好的苦差事,但是僥幸的是,就算是費勁不討好也有人願意付出,願意協助別人。
而在中國現代慈悲史上有著一位十分具有爭議的人,有人說他是大好人,是中國首善;然後還有人罵他是沽名釣譽,傾慕虛榮。他就是截至2014年累計捐款到達20億元的陳游標。有人贊譽他是「中國首善」;有人罵他是「慈悲騙子」。
如今,陳游標在閱歷風風雨雨後曾經帶著父母回到鄉村務農,逐步淡出群眾視野。或許是閱歷風雨之後陳游標逐步醒悟以往的缺陷,用歸隱熏陶性情。人生就是一場場留鳥的落點,在閱歷疾風驟雨之後,留鳥需求一個安靜的落腳洗凈路途的。
『叄』 成龍一心做公益,他的公益成就都有哪些
成龍作為我國非常著名的演員,算是娛樂圈裡的大佬。他出演過很多電影,有很多成為了經典,也塑造過很多經典的角色,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成龍在娛樂圈的地位可以說是無人撼動。但是成龍的一生不僅僅投身於演藝事業,他更是一生都在做慈善,積極投身於公益事業當中。成龍做過的慈善事業可以說是數不勝數。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成龍的公益成就有哪些?
一、成立成龍慈善基金會。成龍慈善基金會是由成龍先生於2008年在北京發起創辦的,基金會成立以來,一直本著“幫助弱勢群體,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共建美好的人文和自然環境”的組織宗旨,倡導 “以德為懷,以善為本,於人施慈,於己修善”的理念,帶領很多社會人士一起做公益,獻愛心,做慈善,幫助了很多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基金會公益項目涉及:助醫、助學、環保、救災等方面。迄今為止,直接受益人群達到了10萬餘人。
你還知道成龍有哪些公益成就?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肆』 為何張衛健捐助湖北之後,還會捐助義大利
因為他的援助是哪個比他更艱難,更需要幫助,他就去幫,並不是選擇性的援助,這在他的慈善操作的歷史上就可以很清楚的展現了,以下簡單說說:
一、非典時期,捐了香港捐內地。早在非典的時候,張衛健就對這些疫災有過援助記錄,那時候香港算半個發源地,剛開始的時候,他就已經在香港捐款,那時候還是03年的春節前;03年4月,疫情傳到北京之後,他一樣給北京捐助了一些物資及錢款。
張衛健的慈善向來只分誰更需要,基本上不會去考慮國籍,因為疫情之下,所有感染的人都是受害者,我們算比較幸運的了,義大利的人,看數據要比我們慘很多。
『伍』 非典捐款特殊黨費證有什麼用
非典時期,黨員捐特殊黨費證。是對黨的貢獻,其證的作用是具有光榮捐款,或紀念意義。
『陸』 劉根生捐款
牛根生把自己創立的蒙牛所有股份都捐給老牛基金
蒙牛向四川災區捐贈價值520萬元牛奶
5-12四川汶川地震災害損失超出想像。災難發生後,搜狐財經與最佳企業公眾形象組委會在第一時間聯合發起倡議,號召企業以實際行動體現人文關懷,關注災情,幫助災區重建家園。號召發出後,自5-12當天晚上起,便持續有企業積極響應。
關注災區,抗震救災,企業公民在行動。
在得知這一重大災情後,中國民營企業代表-曾在去年年底南方雪災中率先捐款1000萬的蒙牛乳業集團第一時間作出決定:捐贈200萬包(價值520萬元)的牛奶給災區人民,不惜一切代價,第一時間把牛奶送到災區人民的手中!為缺水缺糧,身心俱疲的災區群眾解決燃眉之急。
蒙牛作為中國乳業的領軍企業,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牽手中國紅十字會,是第一家行動起來進行人道主義抗災救援的民族品牌。一位災區記者對蒙牛迅速的反應擊節贊賞:「現在災區群眾最缺乏的就是食物和水,蒙牛遠在千里之外的內蒙古,卻在第一時間送來了牛奶,無異於雪中送炭。蒙牛的執行力為救援工作帶了一個好頭。」中國紅十字會一位女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災區需要更多的蒙牛、更多的愛心、更多的救援。代表災區群眾統籌接受此次捐贈的中國紅十字會表示,半年之內兩度與蒙牛合作,其魄力與執行速度都讓他非常敬佩,「中國多一些這樣的企業,災區人民將早一點渡過難關,希望蒙牛的表率作用能帶動更多的響應者!」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奉獻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成立僅九年的蒙牛,無論是當初的無名小卒,還是如今的中國乳業領袖,在社會責任的履行方面,卻始終秉持「只要是關系國家民族的大事,蒙牛都會第一個站出來」的宗旨,切實地兌現著自己的責任「承諾」。2003年非典時期,蒙牛第一時間向奮斗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捐贈牛奶;2006年,為響應溫總理的牛奶強國之夢,蒙牛第一個倡議發起「中國牛奶愛心行動」,向全國500所貧困小學免費送奶一年,並且持續到現在,送奶小學也已增加至1000所;2007年底,南方各省遭遇50年不遇的大雪災,蒙牛聯合「老牛基金會」在除夕之前第一個為災區群眾捐資1000萬;這一次,當四川受災消息傳出的第一時間,蒙牛又火速調運200萬包(價值520萬元)的牛奶,千里之外指揮其成都分公司迅速將牛奶送往災區一線,為受災群眾帶去慰問和支持。
「有小家才能有大家,每一個受災的群眾都記掛在蒙牛的心裡,」一位連夜被調配來為災區送奶的蒙牛負責人說,「四川是蒙牛發展的第二故鄉,從成都、眉山到四川各地,各級政府和群眾都對民族乳業的發展進行了極大的支持。今天,我們共同面對的是流離失所的父老鄉親,我們無法挽回那些逝去的生命,但是我們知道,我們能為活下來的人做點什麼。我們不敢說蒙牛有解危難於懸壺的能量,但是,蒙牛會始終與災區人民在一起!」
據悉,蒙牛救援物資已經在運往災區的路上,並已成立抗災救援領導小組,密切關注災區救援工作的最新動態。
『柒』 一向都是低調做慈善的潘長江,他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慈善史
也不能說是鮮為人知,最主要的是潘長江為人低調。不僅為人低調,做的慈善也頗多。像極了他飾演的大部分電視劇一樣,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報,一心只為江湖好。
更是有人把潘長江老師的捐款數目與趙本山大叔的捐款金額進行相互對比,更有人傳達出你們都是一樣有名,一樣有地位,咋別人趙本山大叔還捐款比你多的意思。看到這些評論留言,真想問這次捐款是捐了百八十萬了?還是說自家掙得錢是大風里刮過來的?就在留言區里“打抱不平”。捐款自願,是自願,是老師沒教過嗎?還是自己心裡變態,巴不得別人身敗名裂?
捐款無關多少,禮輕情意重。在意的是情意,只想對噴子說“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
『捌』 中國今年共有幾個慈善家捐款超過一億是那位
昨日,除推出50位企業慈善家排行榜外,胡潤還首次推出了50家慈善企業排行榜;考慮到產品捐贈很難估計其現金價值,胡潤還單獨製作了產品捐贈榜單。胡潤表示,這些排行榜均是按照2003年以來的捐贈總額排名,而非一年的捐贈數字。這是因為慈善是一種常態,即便企業家和企業在某一年碰巧沒有什麼捐贈,也不能表明他沒有慈善心。此外,胡潤還特別強調:「評出一個慈善座次並不是最重要的,榜單只是反映企業家精神和企業社會責任的一個載體,我們想以此給社會樹立一個榜樣。這些人,這些公司,正改變著中國的財富形象。」
最富之人 並非捐贈最多的人
「最初我們認為最富的人應該是捐贈最多的人,因此我們調查了中國最富的500個企業家,包括胡潤百富榜上的企業家,也核對了慈善基金會(包括中華慈善總會和各地方慈善總會、上海慈善基金會、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少年兒童發展基金會、愛德基金會)檔案、最新的報道和新聞發布會等。」胡潤表示,為此他們還參加了慈善領域的會議和活動,拜訪了相關的學者、記者、業內人士和慈善家本人。最終從中篩選出了這個慈善家排行榜和慈善企業排行榜。
據悉,在慈善家排行榜上,其候選人范圍是有捐贈行為的中國內地企業家(民營企業家若控股公司50%以上,企業捐贈計入個人捐贈數額)。而慈善企業排行榜,其候選企業是從在國內銷售額最大的1000家公司(包括跨國公司、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中來的,以其2003年至今在中國內地的捐贈和承諾捐贈作為統計依據。
慈善冠軍 金源集團黃如論蟬聯
在昨日公布的慈善家排行榜中,金源集團54歲的黃如論以2.86億元的捐贈額蟬聯冠軍。據悉,他歷年的慈善捐贈已接近4億元。排名第二、第三的是余彭年和李金元,他們的企業分別是深圳的彭年實業和天津的天獅集團。此外,出生在四川的新疆天地集團鄭大清、宏達集團劉滄龍、邁普產業集團花欣分別位於慈善家排行榜的第16位、第43位和第46位。在「產品捐贈榜單」中,恩威集團的薛永新排名第五,他本人還以歷年捐款超過億元被稱為「中國內地十大慈善家」。「中國內地十大慈善家」是那些歷年捐贈超過一億元的人。
從昨日榜上企業家的捐贈情況來看,他們對教育、健康領域投入了更多的關注。繼非典之後,今年發生的海嘯也激起了更多的慈善行為。2004首富黃光裕和2003首富丁磊,都在海嘯中首次公開捐贈。今年胡潤慈善家排行榜上的24位企業家來自《2004胡潤百富榜》,而去年的慈善家排行榜上只有17位。另外,今年慈善家榜的入榜門檻是530萬元,而上榜的企業家的平均年齡為48歲;出生在浙江的占相當大的比例,另外從榜上慈善家從事行業來看,從事房地產業的有21人,佔了44%。
慈善企業 金光集團位居首位
這次榜單上的50家上榜企業共捐贈13.6億元人民幣。金光集團是在中國最慷慨的企業,從2003年至今捐贈了2億多元人民幣,主要用於教育項目(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6000萬人民幣)以及幫助北京市政府建造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體育場館;中國台灣IT巨頭富士康集團、中石油集團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在民營企業中排名第一的是正泰集團,共捐款6800萬元,主要捐獻方向為艾滋病研究和扶貧活動。
據介紹,上榜企業中共有24家國有企業,4家民營企業以及22家跨國企業。民營企業上榜企業家數量的原因是由於控股50%以上的企業家已算成個人捐贈而不是企業捐贈。胡潤表示,當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對社會作出貢獻時,也會從社會得到各種性質的回報,這就是「社會分紅」。
捐贈數額 占個人財富的3%
根據統計,50位企業慈善家共捐贈了13.5億元人民幣,占他們總擁有財富的3%。其中個人捐贈占財富百分比中,黃如論為19%、楊文瑛為15%、余彭年為13%,分別排名前三位。胡潤表示,在《商業周刊》排出的美國前50名慈善家中,他們五年內共捐贈了650億美金,占他們財富的45%。
據中華慈善總會統計,到2004年底,中國100多家慈善組織每年募集到的慈善款物約為50億元人民幣,僅相當於GDP的0.05%,而美國同類數字為2.17%,英國為0.88%,加拿大為0.77%。
『玖』 關於昨晚《愛的奉獻》晚會中一企業家捐款之事。
昨晚,在中宣部等七部委聯合舉辦的「愛的奉獻」——2008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活動上,天津市榮程聯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祥青夫婦向災區捐款1億元。
富甲一方低調做人
在唐山豐南區有一條煤河,河上有一座「榮華橋」和「祥青橋」。2002年,煤河改造,張祥青捐資230多萬元治河修橋,為了感謝他對家鄉的幫助,當地人把兩座新建的橋用張祥青夫婦的名字命名。
在榮華橋旁,一位姓張的老人說,他只知道這座橋是當地一家著名鋼廠捐建的,至於具體是誰,並不知道。冀發鋼材廠的鄭主任說,雖然張祥青富甲一方,但為人很低調,當地民眾都知道他們的廠名,卻不見得知道張祥青夫婦,而他們在廠子,也不叫張祥青董事長,而是喜歡喊他「六哥」,每次張祥青都高興地答應。
2003年,非典期間,張祥青捐款100多萬元,2004年,為救一個患腎病的職工,他帶頭捐款為病人募集30餘萬元換腎。2007年捐款40萬元定向資助天津52名自強貧困孩子,今年初南方雪災捐款300萬元……
聽說弟弟為災區捐出1億元,在豐南的哥哥張祥文說,他一點也不感到意外。他代表家人說,「那是應該的,我們都是唐山地震孤兒,有能力了,就應該回報社會。」張祥文說弟弟是個「有心人」,自創業以來,以個人或企業的名義,在賑災、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助學、助醫以及支持文化事業、體育事業、環保事業等方面,捐款捐物累計達3850多萬元,2006年,他被中華慈善總會授予「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並獲得「第二屆中華慈善人物」稱號。
不但自己支持慈善事業,張祥青夫婦也是如此教育兒女的,他們的一對兒女目前在天津上學,去年學校有學生患重病,孩子們拿出自己的壓歲錢零花錢捐給同學看病,知道孩子們的舉動,一向對兒女管教很嚴的張祥青大加表揚。
「董事長不但是有愛心的人,而且非常好學。」和張祥青一起工作了10來年的張延生說,張祥青只有初中文化,但卻非常好學,很多技術難題都是他自學攻關,現在張總是全國屈指可數的煉鐵煉鋼專家,而且在百忙之中修完了研究生課程。
32年前,唐山發生7.8級大地震,他在一片瓦礫中幸運地活下來。
32年後,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8.0級大地震再次震痛了他的心,他知道8.0級意味著什麼。
昨晚,在中宣部等七部委聯合舉辦的「愛的奉獻」——2008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活動上,本市榮程聯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祥青夫婦捐款3000萬元,在主持人現場采訪時,張祥青當即表示,作為1100萬天津人民的代表,再捐款7000萬元,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建「震不垮的學校」。至此,張祥青夫婦在本次抗震救災中,累計捐款1億元。
汶川地震的那天下午,天津的大地也在顫抖。
當時張祥青正在天津,13日早晨7:40,張祥青和愛人打開電視看早間新聞,看到四川汶川發生強烈地震,而他當年經歷過的唐山大地震是7.8級,24萬人死亡。這讓張祥青心頭一震,看來災情很嚴重。和妻子張榮華商量後,張祥青馬上用電話開了一個董事會,通知公司財務立刻准備1000萬元,他要在上午親自捐到天津的慈善部門。「這個時候救災需要錢,一定要快。」當天上午9:00多,張祥青就把捐款送到了市紅十字會。
榮程公司的柴樹滿經理說,張總不但是個企業家也是個慈善家,經常捐錢助困,但一次捐出1000萬元這還是第一次,一些員工當時還不理解,有必要一下捐這么多嗎?但張祥青說,對於這樣大的地震,災區肯定需要大量援助,我們應該盡力多為抗災出些力量,更何況他自己當年就是唐山大地震的倖存者。
紅十字會負責募捐的楊部長說,這筆大額捐助非常及時,當天他們就把錢通過中國紅十字總會匯往了災區,用於購買賑災物品。
柴樹滿和張總是唐山老鄉,在天津工作了2年多時間,在他的印象中,張祥青很忙碌,但生活的內容除了幫貧助困做善事,就是整天鑽研他的煉鋼鐵技術,雖然富甲一方卻過著很簡單純朴的日子。
「這和他以前的苦難經歷分不開。」柴樹滿說。
唐山地震中成為孤兒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發生大地震。
7歲的張祥青和家人就住在唐山豐南區胥各庄,他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最小。原本是一大家子人幸福地生活著,但突如其來的災難卻把一切都改變了。
被哥哥姐姐從瓦礫中扒出來時,還不諳世事的張祥青被嚇壞了,在他的視線中沒有任何站立的房屋,沒有聲音,只有零星的一些人,半裸著呆立在屋頂上,黑暗的天空中開始下起了雨。
張祥青哭著找媽媽,但他的母親和五哥卻被埋在廢墟中,永遠地離開人世,被砸成重傷的父親也沒有挺過來,年幼的張祥青和倖存下來的其他哥哥姐姐都成了沒有父母的孤兒。
對於張祥青來說,幼年的那段經歷在他記憶里烙下太深的記憶,那恐怖的場景讓他不敢去回憶。
在張祥青創辦的豐南冀發特種鋼材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鄭朝陽告訴記者,當時的豐南區被夷為平地,像董事長張祥青這樣的家庭有很多,而當時國家困難,經濟、通訊、救助等方面都跟不上,整個豐南地區每家每戶都有傷亡,失去一兩個親人是太平常的事情了,以至於悲傷過後,大家都麻木了。
鄭朝陽說,地震的災難是唐山倖存者們不願提起的一段記憶。
在大姐大哥的撫養下,張祥青漸漸長大了。但沒有了父母的庇護,他們的日子過得非常貧苦。為了生計,張祥青小時候撿破爛、打豬草、賣冰棍,自己掙錢上學,但初中畢業後他還是輟學了。受政府照顧,他進入當地一家鐵廠,成為廠里年齡最小的學徒工,那年他只有15歲。
第一次站在煉鐵爐旁,迎著熱浪,看著紅紅的鐵水,張祥青出神地笑了,他幻想著自己的未來也像這鐵水一樣紅火。但他卻沒想到這鐵水真的會成就他的夢想,改變了他的人生。
苦難中發家
1989年,張祥青和同鄉張榮華結婚了,那是他們人生的轉折點。
為了生計,也為日子過得更富裕,小兩口做起了小本生意——賣早點。但由於沒有經驗,他就和妻子一起南下,找老師傅學習做豆腐的經驗,然後再回來創業。
賣早點是個辛苦活兒,夫妻倆每天都要凌晨三四點起來作準備,生爐子、磨豆腐,准備一早上賣的東西。兩人都很任勞任怨,一分一毛地攢錢。兩年下來,夫妻倆有了一點積蓄。而這時,張祥青看中了收廢舊鋼鐵的生意。
1991年,夫妻倆把所有積蓄和借來的錢都投入到舊鋼鐵,但由於沒有經驗不懂市場,第一筆生意居然賠得血本無歸。朋友勸他趕緊收手,要不越賠越多,而債主也擔心他沒有償還能力不斷地來要賬。
可從小經歷苦難的張祥青卻並不氣餒,他一直在給自己打氣,「廢舊鋼鐵有市場,堅持下去我一定能成功。」看到丈夫不甘心的樣子,張榮華也是信心滿懷,雖然一切又要白手起家,但她說,自己在最困難的時候從沒有埋怨過丈夫,他們兩個人永遠是相互激勵。
也許是這種樂觀的精神感染了周邊的人,短短幾個月後,在同行朋友的熱心幫助下,夫妻倆的廢鋼鐵生意有了起色,而當年就盈利幾十萬元。
1998年,張祥青、張榮華利用做廢鋼的優勢,租下了當地一個倒閉的集體鋼鐵企業,成立了豐南冀發特種鋼材有限公司(現在的豐南榮程鋼材公司)。1999年10月,又在灤南租賃了擁有高爐、轉爐的倒閉企業,成立了現在的唐山市合利鋼鐵廠。
張祥青成了當地鋼鐵行業的大老闆了,但是張祥青卻還是以前賣早點時一樣,每天生活非常節儉。
原合利鋼鐵廠的老職工張延生說,張祥青到灤南廠里視察,不去大飯店,也從不點大魚大肉,就在路邊的小包子館吃飯。看他吃飯那股子香勁,一點大老闆的架子都沒有,更像是他們的同村老鄉,感覺特親切。這樣的廠領導,大家都願意和他一起創業。
「我現在仍常回唐山,最開心的事情是找一幫『發小』一起打牌。」張祥青說,雖然現在企業發展壯大,他有足夠的能力去「瀟灑」,但他更喜歡平淡的生活,回到老家,他也不是什麼董事長,同學朋友都喜歡到家裡和他談心。拿張祥青的話說,做人不能忘本。
與天津結緣
身為唐山人的張祥青卻是天津市級勞動模範。
「天津是我們夫妻的福地。」張祥青說,在天津他開始了一次人生飛躍,他對鋼鐵創業的夢想在這里得到升華,但當年的創業極具傳奇色彩。
60歲的張延生在豐南榮成鋼材公司工作,2001年成立天津榮程聯合鋼鐵公司時,他是廠長,說起當年來天津投資辦廠的事情,張延生仍記憶猶新。
「當年並購天津這家倒閉鋼廠是個投資2.8億元的大項目,張總用了四天就簽了合同,一個月恢復生產,速度驚人。」張延生說,當年張祥青聽說天津津南有家鋼鐵廠瀕臨倒閉,於是帶著他們公司7個骨幹來到天津考察辦廠。
當他們來到天津的廠子,抬眼望去,廠區內到處都是蘆葦和水坑,眾多設備都已銹跡斑斑不能使用,一些村民在廠子里抓野兔,放牲畜。花2.8億元投資這樣一個地方,大家都為張總捏把汗。
「要是我,可不敢把這么多錢投入到這樣的一個廠子。」當年在天津負責財務工作的孫衛國經理說,看到大家有疑慮,張祥青就對他們講,雖然這個廠子條件差些,但他看重的是天津市是港口城市,運輸便利,從長遠考慮投資環境比在唐山好。而他分析,天津有天鋼和大無縫廠,需要大量鐵,但天津鐵廠遠在涉縣,這種有鋼無鐵的局面給企業提供了潛在市場。最終,他給大家「洗腦」,所有人全身心地投入重建工作。
2001年4月28日,張祥青前期投入6000萬元對天津廠區進行修建。張延生說,當時唐山兩個鋼鐵廠的全部利潤都被張祥青拿出來投資天津建廠,那是一次大的賭注。
5月1日榮程聯合鋼鐵公司掛牌,而5月28日第一台高爐點火生產,僅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停產多年的鋼廠就開始生產了。
「我們的第一筆大業務就是和天鋼的合作。」張延生說,當時天鋼是從山西進鐵,自己提煉,成本很高,而他們提出可以把熔好的鐵水直接送到天鋼的煉鋼爐,「鐵水如何運輸?」這讓當時的天鋼領導不可思議。
「我們在唐山的兩個廠子之間早已開始用特製車輛運送鐵水來生產,提高效率。」不過張延生說,運送鐵水還是有很大危險,第一趟送鐵水到天鋼是他親自押車,就怕路上出問題,當一罐鐵水順利倒入煉鋼爐,他們也和天鋼建立起了長期合作關系,不久大無縫鋼管廠也主動找到他們要合作業務。
為了節省成本,張祥青學習上海寶鋼經驗,利用天津港口的優勢從國外進口鐵礦石。「大約在2003年初,國際鐵礦價格低迷,澳大利亞一家鐵礦企業礦石滯銷,張總得到消息主動找到他們。」榮程公司柴樹滿經理說,那次合作是個經典的雙贏戰略,每年提供鐵礦石原料400萬噸,總計4000萬噸,合同案值200億元,公司不但節省了成本,而國外公司也起死回生。
經過在天津7年多的創業發展,2007年,張祥青登上胡潤鋼鐵財富榜,以個人資產130億元在民營鋼鐵行業中排全國第二位。
『拾』 除了10億捐款,這些車型也加入「抗疫」一線
今年或許是我們有生以來度過的最特殊的一個春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仍在持續,每一例確診和死亡人數都牽動著14億中國人的心。一場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共同抗擊病毒的戰爭已經打響。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車企們用實際行動展現了社會責任感。無論是捐錢還是物資,核心在於攜手同行,共克時艱。相信全球華人心手相牽,肯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狙擊戰。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