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廣寒宮成果

廣寒宮成果

發布時間:2021-07-04 08:32:40

⑴ 吳剛到底有啥罪,以至於被囚禁月宮無休止地砍樹

宋代文人謝翱有詩《後桂花引》雲:「吳剛生愁樹合創,毫飄玉斧高枝折。」在我國關於月亮的神話傳說中,月宮里大多少不了嫦娥、吳剛、玉兔和一隻蟾蜍,除此之外還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樹。相比較無所事事的嫦娥,當吉祥物的玉兔,存在感極低的蟾蜍,吳剛可謂是最忙的人了——每天日夜不停地砍伐著桂樹,那他為什麼要無休無止的砍伐這棵桂花樹呢?

在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斯無休無止的推動那塊巨大的石頭,他所有的努力永遠不會得到成果,那塊巨石永遠會從山頂滾落。諸神用這樣不會有成效不會有止境的懲罰來對待西西弗斯。如果要在中國神話中,找到一個類似西西弗斯的參照,那必須是永遠在月宮中砍伐桂樹的吳剛。

▲嫦娥劇照

關於月亮上的玉兔,其實也有不同的傳說。一種說法是有一隻兔子因為通過了神仙考驗,所以被送到廣寒宮,成為了玉兔,最後陪伴在嫦娥身邊。另一種說法是說,玉兔其實是嫦娥的化身,因為嫦娥在月亮上的時候違背了玉帝的旨意,所以將她變為玉兔,每到月圓之時,就只能在月宮中為天神搗葯。還有一種說法是說玉兔是後羿的化身,因為過於思念嫦娥,所以後羿化身為玉兔到月宮中陪伴她。

結語

由於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未成系統,諸多神仙的形象和傳說故事總有許多版本。就連月宮上居住的神仙也常常有所不同,除了大家熟知的嫦娥,吳剛,玉兔,蟾蜍等,還有太陰星君也住在月宮中。

⑵ 關於月球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它是圍繞地球運轉的、唯一的天然衛星,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4400公里。月球繞地球運動的軌道是一個隨圓形軌道,其近地點(離地球最近時)平均距離為363300公里,遠地點(離地球最遠時)平均距離為405500公里,相差42200公里。

像地球一樣,月球也是南北極稍扁,赤道稍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500米,南北極也不對稱,北極區隆起,南極區凹陷約400米。

月球在繞地球運動的過程中,還要跟著地球一起繞太陽運動。這就是說,月球繞地球運動一周後,再回到的空間位置已不是原出發點了。由此可見,月球在運動過程中還要參與多種系統的運動。月球的運動和其他天體一樣,月球也處於永恆的運動之中。月球除東升西落外,它每天還相對於恆星自西向東平均移動13°多,因此,月亮每天升起來的時間,都比前一天約遲50分鍾。月亮的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而自西向東的移動卻是月亮圍繞地球公轉的結果。月亮繞地球公轉一周叫做一個「恆星月」,平均是27天7小時43分11秒。月亮繞地球公轉的同時,它本身也在自轉。月亮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是相等的,即1:1,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為也就是它自轉的周期。

月球這種奇特地自轉結果是:月球總以同一半面向著地球,而從地球上永遠看不到月球背面是什麼樣,只有靠探測器才能揭開月背千古之謎,人類的這個願望早在30多年前就已實現了。 當今大型天文望遠鏡能分辯出月面上約50米(相當於14層高樓)的目標。

月球在我國古代詩文中有許多有趣的美稱: 玉免(著意登樓瞻玉免,何人張幕遮銀闕——辛棄疾);夜光(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屈原);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別稱——《幼學瓊林》);冰輪(玉鉤定誰掛,冰輪了無轍——陸游);玉輪(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李賀);玉蟾(涼宵煙靄外,三五玉蟾秋——方干);桂魄(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蘇軾);蟾蜍(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團——賈島);顧菟(陽鳥未出谷,顧菟半藏身——李白);嬋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此外,月球還有許多別致的雅號,如玉弓、玉桂、玉盤、玉鉤、玉鏡、冰鏡、廣寒宮、嫦娥、玉羊等。

初探月球的奧秘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一個天體,相距有38.4萬千米。天文學家早已用望遠鏡詳細地觀察了月球,對月球地形幾乎是了如指掌。月球上有山脈和平原,有累累坑穴和縱橫溝壑,但沒有水和空氣,晝夜之間溫差懸珠,一片死寂和荒涼。盡管巨型望遠鏡能分辨出月球上50米左右的目標,但仍不如實地考察那樣清楚。因此,人類派出使者最先探訪的地外天體仍選擇了月球。

美國最早於1958年8月18日發射月球探測器,但由於第一級火箭升空爆炸,半途夭折了。隨後又相繼發射3個先鋒號探測器,均告失敗。1959年1月2日,前蘇聯發射月球1號探測器,途中飛行順利,1月4日從距月球表面7500千米的地方通過,遺憾的是未能命中月球。這個探測器重361.3千克,上面裝有當時最先進的通信,探測設備。它在9個月後成為第一顆人造行星飛往太空深處。月球1號發射兩個月後的3月3日,美國發射的先鋒4號探測器,從距月面59000千米的地方飛過,也未擊中月球。

月球號探測器

從1958年至1976年,前蘇聯發射24個月球號探測器,其中18個完成探測月球的任務。1959年9月12日發射的月球2號,兩天後飛抵月球,在月球表面的澄海硬著陸,成為到達月球的第一位使者,首次實現了從地球到另一個天體的飛行。它載的科學儀器艙內的無線電通信裝置,在撞擊月球後便停止了工作。同年10月4日月球3號探測器飛往月球,3天後環繞到月球背面,拍攝了第一張月球背面的照片,讓人們首次看全了月球的面貌。世界上率先在月球軟著陸的探測器,是1966年1月31日發射的月球9號。它經過79小時的長途飛行之後,在月球的風暴洋附近著陸,用攝像機拍攝了月面照片。這個探測器重1583千克,在到達距月面75千米時,重100千克的著陸艙與探測器本體分離,靠裝在外面的自動充氣氣球緩慢著陸成功。1970年9月12日發射的月球16號,9月20日在月面豐富海軟著陸,第一次使用鑽頭採集了120克月岩樣口 ,裝入回收艙的密封容器里,於24日帶回地球。1970年11月10日,月球17號載著世界上第一輛自動月球車上天。17日在月面雨海著陸後,月球車1號下到月面進行了10個半月的科學考察。這輛月球車重756千克,長2.2米,寬1.6米,裝有電視攝像機和核能源裝置。它在月球上行程10540米,考察了8千平方米月面地域,拍攝了200幅月球全景照片和20000多張月面照片,直到1971年10月4日核能耗盡才停止工作。1973年1月8日發射月球21號,把月球車2號送上月面考察取得更多成果。最後一個月球24號探測器於1976年8月9日發射,8月18日在月面危海軟著陸,鑽采並帶回170克月岩樣品。至此,前蘇聯對月球的無人探測宣告完成,人們對月球的認識更加豐富和完整

⑶ 朱淑真的生平與成就是什麼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南宋女詩人,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於仕宦之家。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終因抑鬱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餘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是劫後余篇。
生平:一、其生平,傳世載籍多記載為「自號幽棲居士,祖籍浙江海寧路仲,世居桃村。工詩,嫁為俗吏為妻,不得志歿」。幽棲居士之說,最早見清王士禎《池北偶談·朱淑真璇璣圖記》,
學術界已斷為偽托;世居桃村,則不詳其說從來。此外各項均見宋魏仲恭《斷腸集序》,而據集中《春日書懷》「從宦東西不自由,親幃千里淚長流」可知,其夫亦曾仕宦。因此除錢塘人,出身宦家,生活不幸外,詩人生平今已難詳考。
二、有關朱淑真的籍貫身世歷來說法不一,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江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初年時在世。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優裕。幼穎慧,博通經史,能文善畫,精曉音律,尤工詩詞。素有才女之稱。相傳因父母作主,嫁予一文法小吏,婚後生活很不如意,抑鬱而終,其墓在杭州青芝塢。
主要作品:1、《落花》愛情詩
2、《卜運算元·竹里一枝斜》
3、《點絳唇·風勁雲濃》
4、《點絳唇·黃鳥嚶嚶》
5、《浣溪沙》
6、《減字木蘭花·獨行獨坐》閨怨詩
7、《江城子·斜風細雨作春寒》描寫春天
8、《落花》
9、《念奴嬌·冬晴無雪》
10、《念奴嬌·鵝毛細翦》
12、《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閨怨詩
13、《菩薩蠻·濕雲不渡溪橋冷》
14、《菩薩蠻·也無梅柳新標格》
15、《清平樂·風光緊急》描寫春天
16、《清平樂·惱煙撩露》愛情詩
17、《秋夜》
18、《鵲橋仙·巧雲妝晚》
19、《生查子》
20、《生查子》
21、《生查子·去年元夜[1]時》
22、《西江月·辦取舞裙歌扇》
23、《眼兒媚·遲遲春日弄輕柔》婉約詩
24、《謁金門 春半》閨怨詩
25、《憶秦娥·彎彎曲》
26、《鷓鴣天·獨倚闌干晝日長》
27、《憶秦娥·彎彎曲》
28、《江城子·斜風細雨作春寒》
29、《鷓鴣天·獨倚闌干晝日長》
30、《清平樂·風光緊急》
31、《蝶戀花·樓外垂楊千萬縷》婉約詩
32、《念奴嬌·冬晴無雪》
33、《菩薩蠻·濕雲不渡溪橋冷》
34、《失調名》
35、《初夏》
36、《有感》
37、《會魏夫人席上 其一「飛」字韻》
38、《會魏夫人席上 其三 「滿」字韻》
39、《絕句》
40、《絕句》

⑷ 中國登月成果,國旗一動不動,美國阿波羅登月,國旗卻為何隨風飄揚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引言

自古以來,人類對月亮都充滿著好奇心,這個在地球夜空中常亮的「圓盤」究竟是什麼。古代的科學認知有限,有的認為上面是一個巨大的「廣寒宮」,有的認為那隻是天空中會發光的「圓盤」罷了。

至於國旗為何是飄揚的,美國相關專家給出的答案是,當時的國旗是尼龍材料做成的,而且國旗在拍照是航天員疏忽,沒有把國旗捋直了再拍,所以看上去的效果就好像是隨風飄揚。而中國的旗幟所採用的材料要先進的多,所以沒有出現美國國旗那種褶皺感。至於影子為何不平行的問題,雖然太陽是唯一的光源,按照理論來說影子應該是平行的,但是月球表面,周圍的航天器等都是反射單元,所以影子角度不同也是可以解釋得通。

「莫謂東方皆落後,亞洲崛起有黃人。」——吳玉章

結語

不可否認美國在航天領域確實屬於領軍人物,但是我們也不要妄自菲薄,目前我們在各個領域已經後來居上,各類航天器陸續上天,我國的航天科技如今也是全世界一流水平。

⑸ 給我做一個有關月球奧秘的手抄報

[編輯本段]【月球誕生之謎】
月球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呢?在科學界這是一個大有爭議的問題,目前大致有三種理論。
「俘虜」理論:有些科學家認為,月球原是一顆流星,當它在宇宙空間漫無邊際飛行時,偶然進入地心引力范圍,受到地球引力的約束,因而才意外地納入了地球軌道。不過,近幾年來,有不少人引用天體力學來反對這一說法。
「分裂」理論:持這一說法的科學家認為,月球是從一片熾熱旋轉的雲狀物包圍著的地球中分裂出來的,因而月球是地球的「孩子」。然而從「阿波羅」號宇宙飛船上幾次帶回來的資料表明,月球和地球的組成成分卻是大不相同的。
「碰撞」理論:該理論認為,約45億年前,一個比火星更大的行星,以每小時4000公里的飛行速度猛然撞擊早期的地球,力度如此之大,以致這個行星的鐵質核一直撞到了我們地球的中心。碰撞結果是產生巨大爆炸,伴隨有60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地球在爆炸的沖擊下變了形,這個採取「自殺行為」的巨大天體的大部分與地球融合,只有一部分作為熾熱的蒸汽與其他碎片一道洶涌地噴射入外層空間,後來這些蒸汽冷卻下來並凝固成塵埃,塵埃與其他碎片混雜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核,這個核後來凝聚成團,我們的鄰居——灰色的月球從此誕生了。
科學家們正藉助於新型的超級計算機來模擬宇宙空間所發生的這一奇特碰撞,以求驗證該理論。
[編輯本段]【月球起源新說】
月球來自哪裡?這是一個人們在不斷探求的問題,近年來,隨著行星演化理論的飛躍發展以及現代電腦技術的廣泛應用,又出現了一種月球起源的新學說,叫做新俘獲說。
從行星演化看月球起源
近幾年來,科學家們以現代行星演化理論為基礎,用計算機計算了在太陽系形成的初期,作用於太陽、地球、月亮三者之間的力以後,得出了一種新的月球起源學說。科學家們認為,月球是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在地球的引力范圍內被地球所俘獲的;而這種現象在當時又是極為普遍的現象。這種新學說,即所謂新俘獲說。
新俘獲說與過去的舊俘獲說不同。舊說僅從地球引力來考慮月球起源;而新說是從整個太陽系行星形成過程來研究月球起源的。新說認為太陽系八大行星及若干衛星,包括月球在內,都起源於原始太陽系星雲。原始太陽系星雲是46億年前在原始太陽周圍形成的一片薄圓盤狀星雲。星雲中含有固體微粒子。大量微粒子逐漸集聚在星雲赤道平面上,形成一片很薄的固體粒子層,隨著微粒子密度的加大,自身引力也越來越強,到一定程度其穩定性便遭到破壞,粉碎成半徑為5公里左右的很多小天體,即小行星。整個太陽系起初是由約一兆個小行星構成的。無數小行星在星雲氣體中圍繞太陽旋轉,互相碰撞,逐漸凝聚成長,形成大小不同的行星。我們的地球就是這樣,大約經過一千萬年才長成現在這么大的。
行星是在星雲氣體中成長的。地球的幼年時期周圍覆蓋著濃厚的星雲氣體,這種氣體叫做原始大氣。由於當時太陽活動特別激烈,強大的太陽風逐漸吹散原始大氣,後來包圍地球的原始大氣也逐漸稀薄,飄散掉。
月球也起源於原始太陽系星雲,與地球演化過程大體相同。月球是在地球剛到成年,原始大氣開始逸散之際飛近地球引力圈的,這樣便成了地球的俘虜。
俘獲月球的四種力
月球進入地球引力圈後,受到很多力的作用才留在衛星軌道上繞行。俘獲月球主要有四種力,即地球引力、太陽引力、潮汐力和原始大氣的阻力。
一般來說,飛進地球引力圈的小天體,包括月球在內受到最大的力就是地球引力。然而,僅有地球引力,俘獲後的小天體軌道未呈橢圓形。地球引力加上太陽引力之後,使小天體軌道有了改變。在地球和太陽引力作用下,進入地球引力圈內的小天體的軌道也不完全是橢圓形的,而且飛行若干周之後必然脫離引力圈跑掉,不可能留在衛星軌道上。
但是,月球並未脫離地球引力圈跑掉,這是由於原始大氣的阻力在起作用。地球引力圈內的原始大氣阻力對飛來的月球起了急劇的制動作用,使月球失去一部分能量,軌道半徑變小,便跑不掉了。
如此說來,月球因受大氣阻力作用軌道半徑越來越小,豈不是早晚也得掉到地球上來,與地球相撞嗎?不必擔心,當月球飛進地球引力圈時,原始大氣已開始逐漸飄散,月球所受的大氣阻力越來越小,原始大氣消失後,月球所受阻力也隨之消失,因而軌道半徑沒有變小,也沒有與地球相撞。
大氣阻力消失後,還有潮汐力在起作用。在潮汐力作用下,月球公轉速度加快,離心作用強化,軌道反而向外推移。通過觀測得知,目前月球軌道半徑事實上每年大約增加3厘米。
在上述四種力的作用下,使月球在被俘後既未掉到地球上來,也沒跑到引力圈外去,始終在衛星軌道上運行,與地球長期相伴。
俘獲是普遍現象
行星俘獲小天體是行星演化進程中的一種普遍現象,不僅地球這樣,太陽系其他行星也有這種現象。不少行星都各有自己的衛星,就是最好的說明。地球在形成過程中,曾有許多小天體飛到引力圈內來,其中一部分小天體直接與地球相撞,其餘大部分在繞地球飛行期間,因原始大氣強大阻力使軌道半徑變小,最後終於落到原始地球上來。地球是在不斷「吞掉」這些飛來的小天體當中成長起來的。
月球被俘獲時間比其他小天體都晚,月球是在地球凝聚末期、原始大氣逸散初期被俘的。月球被俘的最初10—100年期間,和其他小天體一樣,軌道半徑也在縮小,但原始大氣消失後,月球軌道半徑有了改變,月球後來的離心傾向使它倖存下來,免被地球「吞掉」。法國科學家F·米古納曾對月球被俘後軌道變化的趨勢作了計算,計算結果如附圖所示。從附圖上可以看出,剛被俘的月球距離地球較近,1千萬年後月球軌道半徑為地球半徑的20倍,1億年後為35倍,46億年後達到60倍,即現在的位置。
自從俘獲月球後,地球幾乎再也沒有俘獲其他小天體。因為已有月球繞地球飛行,如果再有其他小天體飛來,依據天體力學原理,不會處於穩定狀態,它不是掉到地球上來,就是飛出去,再不就是落到月球上去。所以,地球只有月球一個衛星陪伴。
俘獲現象是普遍的,整個太陽系行星都是如此,只有金星是個例外。金星的自轉速度很慢,約250天自轉一周,不可能俘獲行星,因此至今還孑然一身漫遊在天空。
新俘獲說從行星演化的整體上闡明了月球的起源以及被俘經過,是目前解釋月球起源問題最有權威的學說。但這一新學說還有一些尚待研究的問題,例如,沒有原始大氣阻力能否俘獲衛星?順行性衛星和逆行性衛星的被俘有何不同?等等。經過科學家們的反復研究,人類對地球起源問題必將有一個正確而全面的認識 。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提供 )
原始行星與地球相撞形成了月球
8月16日的《自然》雜志上公布了科學家用計算機模擬月球形成過程的成果。據他們的模型,月球是在46億年前太陽誕生後不到1億年時,由一個火星大小的物體撞擊地球產生的。
這個模型的研究者卡那珀描述了這一驚心動魄的過程:一個黑暗的比地球大不到一倍半的原始行星在運行中和地球相遇,從側面給了地球一擊,使地球繞自己的軸旋轉起來,撞擊的沖擊力從地球的外層和這個無名撞擊物上撕下了部分物質,其中大約一半最後形成了月球。另一些被撕下來的物質被加熱到不可想像的程度,蒸發後膨脹
[編輯本段]【月球的幾大謎團】
月球起源之謎:目前,人類關於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種假說,月球被捕獲說、地月同源說和地球分裂說。到目前為止,三種假說都沒有取得強有力的證據,因此產生了第四種假說「月球 」
月球年齡之謎:從月球帶回的岩石標本,可據以測定月球的年齡。經分析發現,與地球上90%年齡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的年齡更長。1973年,世界月球研討會上曾測定一塊月球岩石年齡為53億歲,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億歲。有些科學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際空間形成了。
另外,還有月球環形山形成之謎、月球土壤的年歲比岩石年歲更大之謎、月球受撞擊發出巨響之謎、月球上不銹鐵之謎、乾燥的月球上大量水氣之謎等。
[編輯本段]【不少文獻記載 月亮並非自古就有】
●古代美洲瑪雅人留下了極發達的文化,可是在他們的始於大洪水之前的《編年史》中,人們奇怪地發現,裡面竟然沒有關於月亮的記載。
●距今大約4000年左右,亞歷山大里亞大圖書館的第一位館長在他留下的文獻中這樣寫道:「古時,地球的天空中看不到月亮。」
●《金史·天文志》中記載了一條十分驚人的資料:「太宗天會十一年十五月乙丑,月忽失行而南,頃之復故。」意思是:金太宗天會十一年(公元1133年)五月(公歷6月)乙丑日(15日),月亮忽然偏離了運行軌道,向南而去,不一會,又回到原來的軌道上。
[編輯本段]【與月亮有關的神話傳說】
●中國關於月亮的神話最早載於《山海經》《楚辭》《淮南子》等古籍中。
●關於月亮,民間流傳著許多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義等故事。
●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於仙道而不專心學習,被貶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隨砍隨合,後世因而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四、我國古代關於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詩歌
●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兔在腹?(屈原《楚辭·天問》)
(意思是:月亮具有什麼特性,消亡了又再長起?那好處是什麼,而撫育一個兔兒在懷里?)
●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杜甫《一百五十夜對月》)
●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李賀《夢天》)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問,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盪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雲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雲何漸如鉤?(辛棄疾《木蘭花慢》)
[編輯本段]【賞月佳對】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中秋賞月,天月圓,地月缺;遊子思鄉,他鄉苦,本鄉甜。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北斗七星,水底連天十四點;南樓一雁,月中帶影一雙飛。
●樓高但任雲飛過;池小能將月送來。
●滿地花陰風弄影;一亭山色月窺人。
●水憑冷暖,溪間休尋何處來源,詠曲駐斜暉,湖邊風景隨人可;月自圓缺,亭畔莫問當年初照,舉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認我不? ★疲倦的月亮躲進了雲層休息,只留下幾顆星星像是在放哨。
★月亮斜掛在天空,笑盈盈的,星星擠滿了銀河,眨巴著眼睛。
★一輪圓月升起來了,像一盞明燈,高懸在天幕上。
★月亮睜大眼睛,和藹地望著村落和田野,極像一隻擦亮的銅盤。
★圓月漸漸升高,她那銀盤似的臉,流露著柔和的笑容。
★明凈似的圓月,已經被遠方藍藍的高山托上天空。
★月亮,圓圓的,像紡車,紡著她浪漫的遐思。
★夜,靜極了,玉盤似的滿月在雲中穿行,淡淡的月光灑向大地。
[編輯本段]【月亮的美稱與雅號】
玉兔、夜光、素娥、冰輪、玉輪、玉蟾、桂魄、蟾蜍、顧兔、嬋娟、玉弓、玉桂、玉盤、玉鉤、玉鏡、冰鏡、廣寒宮、嫦娥、玉羊等。
(1)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
(2)因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
(3)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
(4)因傳說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稱銀兔、玉兔、金蟾、銀蟾、蟾宮。
(5)因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
(6)因傳說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座宮殿,故稱廣寒、清虛。
(7)因傳說為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亮為望舒。
(8)因傳說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為嫦娥。
(9)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嬋娟。【月球和地球的關系】
它每年以三厘米的速度遠離地球,十億年前,它和地球的距離只有現在的一半長。
【古代的月亮】
古代的月亮在中國甘肅、新疆一帶的上空掛著不動(即月亮公轉速度與地球自轉速度能保持到同步),並且離地球很近,能看到月亮上的山川峽谷,後來由於天體撞擊月亮,使月亮公轉速度加快,從而使月亮的離心力加大,從而遠離地球,因此引發全球性大潮汐而發生大洪水
證據:
1:中國有天傾西北,地陷東南之說
2:中國有「天每日升高一丈」之說
3:瑪雅文明對宇宙天體的認識可是超過今天人類的,但是在瑪雅文明裡沒有月球的記載
4:考古學家們發現中國古代墓葬都頭朝西北或北方,符合「死後升天」的道理
5:在瑤族的傳說中,月亮以前離地球很近,看得到月亮上的山川峽谷
6:印第安人的傳說中,以前沒有月亮,自從大洪水之後才有月亮的
7:大禹治水之前,沒有關於月亮運行的記載,只有「黃帝神乘龍於天地之間」的傳說
8:諾亞方舟、大禹治水、及印弟安人也流傳著一次大洪水,世界地各種文化都流傳著大洪水的傳說,而瑪雅文明的滅絕正是在大洪水的時候,並且考古學家也認為的確存在一次世界范圍的大洪水
9:中國有嫦娥奔月的傳說,而在不知道萬有引力以及月亮到底有多大的情況下,古人如何知道盤子般大小月亮上能站人?除非看到月亮上有山川峽谷
10:現代科學證明月球的確在離地球遠去
[編輯本段]【月球基本概況】
月球基本上沒有水,也就沒有地球上的風化、氧化和水的腐蝕過程,也沒有聲音的傳播,到處是一片寂靜的世界。月球本身不發光,天空永遠是一片漆黑,太陽和星星可以同時出現。
月球上幾乎沒有大氣,因而月球上的晝夜溫差很大。白天,在陽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25℃;夜晚溫度可低到-183.75℃。由於沒有大氣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強度比地球上約強1/3左右;紫外線強度也比地球表面強得多。由於月球大氣少,因此在月面上會見到許多奇特的現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陽光照射是筆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因此才會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由於沒有空氣散射光線,在月球上星星看起來也不再閃爍了。
月面上到處是裸露的岩石和環形山的側影。整個月面覆蓋著一層碎石粒和浮土。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有明亮的區域和暗灰色部分。原來明亮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區和高地,暗灰色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
月亮比地球小,直徑是3476公里,大約等於地球直徑的3/11。月亮的表面面積大約是地球表面積的1/14,比亞洲的面積還稍小一些;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49,換句話說,地球裡面可裝下49個月亮。月亮的質量是地球的1/81;物質的平均密度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當於地球密度的3/5。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1/6,也就是說,6公斤重的東西到限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了。人在月面上走,身體顯得很輕松,稍稍一使勁就可以跳起來,宇航員認為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它是圍繞地球運轉的、唯一的天然衛星,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4400公里。月球繞地球運動的軌道是一個隨圓形軌道,其近地點(離地球最近時)平均距離為363300公里,遠地點(離地球最遠時)平均距離為405500公里,相差42200公里。
像地球一樣,月球也是南北極稍扁,赤道稍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500米,南北極也不對稱,北極區隆起,南極區凹陷約400米。
月球在繞地球運動的過程中,還要跟著地球一起繞太陽運動。這就是說,月球繞地球運動一周後,再回到的空間位置已不是原出發點了。由此可見,月球在運動過程中還要參與多種系統的運動。月球的運動和其他天體一樣,月球也處於永恆的運動之中。月球除東升西落外,它每天還相對於恆星自西向東平均移動13°多,因此,月亮每天升起來的時間,都比前一天約遲50分鍾。月亮的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而自西向東的移動卻是月亮圍繞地球公轉的結果。月亮繞地球公轉一周叫做一個「恆星月」,平均是27天7小時43分11秒。月亮繞地球公轉的同時,它本身也在自轉。月亮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是相等的,即1:1,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為也就是它自轉的周期。
月球這種奇特地自轉結果是:月球總以同一半面向著地球,而從地球上永遠看不到月球背面是什麼樣,只有靠探測器才能揭開月背千古之謎,人類的這個願望早在30多年前就已實現了。 當今大型天文望遠鏡能分辯出月面上約50米(相當於14層高樓)的目標。
參考資料:網路上有很多,可根據需要自己查找!

⑹ 周恩來的成就是什麼

美國學者唐德剛教授認為,自有近代外交以來,中國出了「兩個半」外交家,周恩來總理就是其中的「一個」。

關於1976年1月,聯合國總部「破例」給已故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降半旗的故事,雖然至今仍沒有一個確實的版本,然而圍繞周恩來總理去世所發生的一切卻成就了他另一個不朽的傳奇——

1976年初的時候,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只有103個,但卻有130個國家的黨、政領導人發來唁電、唁函;幾乎所有重要國家的報紙、電台都在第一時間播報了這一消息;更值得世人矚目的是,聯合國《旗典》中規定的哀悼領導人的降半旗儀式,第一次應用於一位現職去世的國家領導人,甚至突破了《旗典》中關於降半旗最多兩天的規定,一個星期時間聯合國總部上空沒有升起任何一個會員國的國旗……

顯然,對周恩來的認可超越了政見、超越了時空、超越了意識形態……早已不僅僅是「外交家」三個字所能夠承載的。

今天的人們並不確切地知道,總理去世後的傳奇是如何成就的;圍繞這位中國總理的去世,聯合國究竟討論了什麼;瓦爾德海姆那段動情講話究竟是怎樣的……但聯合國大會至少在兩點上達成共識:一是這個領導人為本國人民和全人類作出過巨大貢獻;二是他身後沒有留下遺產。這兩點,周恩來當之無愧。

我們無法一一細數周恩來為這個國家作出的貢獻,但在老一代人心中,他是集聚了這個民族的無數優良品德的化身,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人們知道他是一個好總理,從他的身上,人們知道什麼樣的官員才是「人民公僕」。

對於這個世界,周恩來留下的典故也非常多,關於杜勒斯的拒絕握手的故事,在萬隆會議的睿智,至今在非洲偏遠的部落依然有人能發出「周恩來」三字的漢語發音……至少,他所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至今仍被視為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可能選擇之一,也成為中國對於國際關系最大的貢獻。

至於他的遺產,今天這也已經不是秘密。

據1976年總理去世後,負責整理周恩來和鄧穎超兩人工資收入和支出賬目的人回憶,周恩來的收入只有單一的工資和工資結餘存款所得的利息,別無進賬。而支出項目也主要集中在伙食費、黨費、房租費、訂閱報紙費、日用開支以及補助親屬和工作人員、捐贈等。

據統計,總理的工資是400.80元,鄧大姐的工資347.50元。從1958年到1976年,一共是161442.00元。用於補助親屬的36645.51元,補助工作人員和好友的共10218.67元,這兩項支出占兩人總收入的1/4.其中的主導思想,自己拿工資來補助,就可以減少國家的負擔。至於總理的積蓄,總理也曾立了規矩:凡是積蓄夠5000元,沒什麼用,就交黨費。就這樣,總共交了14000元。總理1976年1月份去世以後,兩個人總共才積蓄了5100元。所以說,兩位老人非常儉朴。

這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總理去世時所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大成就.

⑺ 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中國人是誰

中國人還未登上月球

(7)廣寒宮成果擴展閱讀

地月關系

地球與月球互相繞著對方轉,兩個天體繞著地表以下1600千米處的共同引力中心旋轉。月球的誕生,為地球增加了很多的新事物。

月球繞著地球公轉的同時,其特殊引力吸引著地球上的水,同其共同運動,形成了潮汐。潮汐為地球早期水生生物,走向陸地,幫了很大的忙。

地球很久很久以前,晝夜溫差較大,溫度在水的沸點與凝點之間,不宜人類居住。然而月球其特殊影響,對地球海水的引力減慢了地球自轉,使地球自轉和公轉周期趨向合理,帶給了我們寶貴的四季,減小了溫度差,從而適宜人類居住。

地球上之所以看到月球的半面,這是因為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嚴格相等,這到底是巧合還是有著內在的聯系呢?讓我們來看看太陽系其它行星的衛星的狀況,我們可以發現絕大多數的衛星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嚴格相等,看來這似乎是存在什麼內在聯系的。

月球在地球引力長期的作用下,它的質心已經不在其幾何中心,而是在靠近地球的一邊,因此月球相對於地球的引力勢能就變得最小,在月球繞地球公轉的過程中,月球的質心永遠朝向地球的一邊,就好像地球用一根繩子將月球綁住了一樣。太陽系的其他衛星也存在這樣的情況,所以衛星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相等不是什麼巧合,而是有著內在的因素。

地震和月球到底有沒有關系?這是近百年來始終困擾科學家的問題。如今,日本防災科學研究所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終於證實:月球引力影響海水的潮汐,在地殼發生異常變化積蓄大量能量之際,月球引力很可能是地球板塊間發生地震的導火索。10月22日,著名的美國《科學》雜志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海水的自然漲落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潮汐。當月亮到達離地球近處(稱為近地點)時,朔望大潮就比平時還要更大,這時的大潮被稱為近地點朔望大潮。

科學家已經就潮汐對地震的影響猜測了很長的時間,但還沒有人論證過它對全球范圍的影響效果,以前只在海底或火山附近發生,地震與潮汐才呈現出比較清楚的聯系。研究者發現,地震的發生與斷層面潮汐壓力處於高度密切相關,猛烈的潮汐在淺斷層面施加了足夠的壓力從而會引發地震。當潮很大,達到大約2-3米時,3/4的地震都會發生,而潮汐越小,發生的地震的幾率也越少。

該文章的作者伊麗莎白.哥奇蘭說:「月球引力影響海水的潮起潮落,地球本身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也發生變形。猛烈的潮汐在地震的引發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地震發生的時間會因潮汐造成的壓力波動而提前或推遲。」

該文章另一位作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地球與空間科學系教授約翰.維大說:「地震起因還是一個謎,而這一理論可以說是其中的一種解釋。我們發現海平面高度在數米范圍內的改變所產生的力量會顯著地影響地震發生的幾率,這為我們向徹底了解地震的起因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哥奇蘭等人首次將潮的相位和潮的大小合並計算,並對地震和潮汐壓力數據進行了統計學分析,採用的計算方法來自於日本地球科學與防災研究所的地震學家田中。田中從1977年至2000年間全球發生的里氏5.5級以上的板塊間地震中,調查了2207次被稱為「逆斷層型」地震發生的地點、時間等記錄,以及與發生地震時月球引力的關系,結果發現:地震發生的時間,與潮汐對斷層面的壓力有很高的關聯性,月球引力作用促使斷層錯位時,發生地震次數較多。

田中認為:「月球的引力只有導致地震發生的地殼發生異常變化的作用力的千分之一左右,但它的作用是不可小視的,它是地震發生的最後助力,相當於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⑻ 古人把月球叫做廣寒宮,古人意識到月亮上面很冷嗎

古人把月球叫做廣寒宮,他們是怎麼知道月球上很冷的?




⑼ 魚日的發明成果

飛行器——試飛成功,卻被六公主打到凡間的一顆樹上,被樹枝版給掛住
測天鍋—權—被千里眼和順風耳發現,千里眼用仙術把測天鍋給炸
千雷引——聽到千里眼和順風耳說話
潛水艇——下海得見北海龍王
望遠鏡——看到嫦娥在廣寒宮跳舞
萬花筒——討得大公主歡心
魚日禮花——幫金吒向黃兒道歉,失敗
轟天雷——打下飛在天上的李天王

⑽ 古時候沒人登月,為什麼就知道月亮很冷還取名叫廣寒宮

在中國上古時期,把月亮叫做天,天的甲骨文就是一個人頭頂一個圓圈,只不過後來月球突然到了現在的位置,天的含義慢慢發生了變化,月球運行的規律被先民掌握,就有了月亮這個詞,也代替了天(古月球的名稱)的含義,現在的天統指人頭頂空盪盪的那一片區域。



中國天文學更注意日地月關系,把歷法算得很准,西方更重視行星恆星運動機制,把行星位置預測得很准。在指導農業生產上中國天文學發揮其價值,星星位置的簡單准確表達在大航海中發揮價值;二者哲學與生產發展也都與天文發展互相適應,也導致利瑪竇的普及工作沒有在中國廣泛流傳。

在古代,我們的天文學沒有刨根問底,一直停留在現象的觀察,與天文學,真正的科學擦肩而過。再加上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占星算命,服務皇家統治佔到主流。傳統文化扼殺了科學出現,天文學的沒落也是情理之中的。從古代天文學的沒落可以看出傳統文化的糟粕。

閱讀全文

與廣寒宮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