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主要工作成果是什麼意思
一、主要工作成自果是完成起決定作用的工作後產生的成就。
二、工作成果是完成工作後產生的。能力越高,工作成果就越好。我們暫且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R=F(C.M)
R代表工作成果(Result),C代表能力(Capacity),M代表成熟度(Maturity)。F是它們之間的關系函數,每個人的關系函數應該都不一樣,但總體來說應該是工作成熟度M和能力C越高,工作成果越好。
⑵ 暴寧鍾的工作成果
暴寧鍾教授長期從事新材料的開發和應用研究工作,在新材料制備、器件製造和應用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和經驗,對理論計算、材料制備機理、材料性質和性能之間的聯系等基礎科學問題理解深刻並能靈活應用,先後在日本和美國與分別在水熱技術、光催化、太陽能電池和信息材料研究領域內享有非常聲譽的國際知名專家合作,開發出多種性能優異的功能膜材料,實現了新材料在光催化制氫、太陽能電池和納米器件等多領域的高性能應用。
主持承擔的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和美國能源部(DOE)項目各一項。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了江蘇省基金,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日本文部省基金、美國能源部項目和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各一項。創新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包括J. Am.Chem. Soc.、Nano Lett., Chem. Mater.等在國際上極具影響力的專業期刊上。除發表60餘篇學術論文之外,部分研究成果已進行專利申請和成果轉化。例如新型功能材料等數個產品已實現大規模應用,目前產值近13.5億元,創造出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由於在新材料、能源和納米科學與技術等領域取得的突出成績,已獲得日本學術振興會基金、首屆「江蘇特聘教授」、江蘇省「雙創人才」計劃、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項和榮譽,並受邀請擔任兩個國際期刊編委,是包括J. Am. Chem. Soc.等頂尖學術期刊在內的近40個國際期刊的評審人。
⑶ 陳韶章的主要工作及成果
他讓咱們坐上了地鐵
陳韶章的名字,始終與廣州地鐵的光榮與夢想緊密相連。
陳韶章的地鐵夢做了46年,46年來,廣州建成開通8條線、236公里的地鐵線網,如今廣州地鐵已躋身世界十大地鐵,位列第九。
1999年2月16日,廣州第一條地鐵列車全線開通,沉寂多年的古城地下開始沸騰,10萬市民向地鐵涌去。
這些成就的取得,68歲的廣州市地鐵總公司總工程師兼副總經理陳韶章是最大的功臣。
執著一號線開通時,他已「華發叢生」
1965年秋天,23歲的陳韶章跨出了廣東工學院(今廣東工業大學)的大門,來到剛成立半年的廣州地下電車指揮部報到。從那一刻起,他一生的悲喜就和地鐵結下了不解之緣。
陳韶章的地鐵夢並非一帆風順。其間,廣州地鐵五下六上(六次提出和實施建地鐵的項目,五次「流產」),有人心灰意冷,選擇離去。
但陳韶章矢志不渝,即使在地鐵建設最低落的時候,也沒有放鬆地鐵規劃、研究和資料收集等前期工作。他通讀了43家地鐵公司的地鐵資料,並做了10多本有關地鐵的筆記。
在等待了28年之後,1993年12月28日,廣州地鐵一號線工程正式動工。1999年,地鐵一號線全線開通,陳韶章終於圓了地鐵夢。
此時的陳韶章已經年近六十,從意氣風發的年輕人變成白發老人。這40多年來,陳韶章很少在家休息,幾乎每天都去工地。
「我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根白頭發,但是我清清楚楚地知道,廣州地鐵每一根鐵軌的鋪設過程和細節。實現夢想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建成世界一流的地鐵就是我的夢想。」他說。
成就
他們推翻了「廣州無法建地鐵」之說
廣州素有「地質博物館」之稱,地質條件十分復雜,地下施工難度被國內外專家稱為「世界罕見」。因此,在廣州地鐵工程六上五下的過程中,曾有人斷言廣州的地質條件根本無法建地鐵。
就是在這樣的地質條件下,陳韶章帶領技術人員,克服了重重困難,成功建成開通了多條地鐵線路,徹底推翻了「廣州無法建地鐵」的說法。
廣州地鐵一號線主要設備要從國外引進。如果說一號線是扶著」洋拐杖」成長的,那麼二號線、三號線則是陳韶章和戰友們自己一步一步地走過來的。
在陳韶章的決策下,廣州地鐵二號線國產化率達到72%,整體技術水平也上了一個新台階。每公里平均造價僅4.84億元,比一號線下降了約1.8億元。廣州地鐵二號線工程被評為「2003年全國十大建設科技成就」,被建設部列為「2004年科技示範工程」,並獲得2004年廣東省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而2002年動工的三號線,又有新的提高和突破。在廣州地鐵四、五號線建設中,他則根據線路通過地區的工程、水文地質及地理環境條件,提出採用非粘著驅動的直線電機運載系統,填補了國內這一領域的技術空白。這是國際上第一條中大運量等級的直線運載系統。該系統成為國家發改委支持的重點科研項目,並在國內得到推廣應用。
⑷ 主管在上一年度工作中取得的工作成果有哪些
你的主管上一年工作年度取得的有工作成果,應該你最清楚的有一點應該是培養的像你這樣的優秀員工。
⑸ 盛政明的主要工作成果
結合二維和三維粒子模擬發現了激光等離子體通道中電子的「逆自由電子內激光」加速機制,容為「快點火」激光聚變方案奠定了一項重要理論基礎;提出了強激光對等離子體中電子加速的隨機加速機制,最近被實驗所初步證實;提出了互調制尾波場加速器的概念,並被實驗所證實;發現了超短脈沖強激光與固體靶作用過程中產生的高能電子、高能離子和x/gamma 射線的角分布與其能量的對應關系,被很多實驗所證實;提出了產生超強太赫茲輻射的新方法;提出了用大振幅等離子體波壓縮激光脈寬和產生單周期光脈沖的理論等。獨立發展了多維粒子模擬程序和其他程序。這些程序在模擬強超短脈沖強激光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以及證明理論模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國內外主要物理學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9篇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上,60多篇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E/A,Physics of Plasmas等其他影響因子超過2.0的國外專業學術期刊,被他人引用532次(2006年7月檢索)。
⑹ 主要工作進展與成果
近年來,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與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塔里木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渤海灣盆地系統開展了古岩溶儲層研究與對比工作。先後開展了14項科技攻關項目,研究內容包括兩大方面:第一,以古岩溶形成機制與油氣聚集關系為切入點,建立油氣田古岩溶識別方法體系,研究油氣田古岩溶型儲層形成機制;第二,識別古岩溶形成演化類型,建立古岩溶發育結構模式和地球物理響應模式,預測油氣聚集有利發育區,指導勘探開發部署。
所開展的主要科研項目如下:
「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專題「鄂爾多斯盆地中東部奧陶系風化殼儲層溶蝕孔洞研究」(96—110—04—02—01),1996~1997;
「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專題「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古岩溶特徵研究」(96—110—03—02—02), 1998~2000;
中國石油公司科技攻關項目課題「黃驊坳陷周邊奧陶系岩溶發育模式及坳陷區岩溶儲層研究」,1999~2000;
「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專題「塔里木盆地輪南潛山碳酸鹽岩縫洞預測及其連通性模擬研究」(96—111—03—01),2000~2001;
中國石油公司科技攻關項目課題「塔里木盆地縫洞系統特徵研究」,2002~2003;
中國石油公司科技攻關項目課題「鄂爾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奧陶系古地貌與古岩溶特徵研究」,2003~200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碳酸鹽岩儲層古岩溶模式及其對油氣藏的控制機制研究」(40272068), 2003~2005;
國家「973計劃」項目課題「碳酸鹽岩縫洞系統模式及成因研究」(2006CB202401),2006~2010;
中國石油塔里木公司科技攻關項目「輪古潛山奧陶系古岩溶特徵研究」,2007~2008;
地質調查項目課題「雪峰山西側地區海相岩溶儲層形成和分布規律研究」,2008~2010;
中國石化西北公司科技攻關項目「塔河油田主體區碳酸鹽岩縫洞型油藏古岩溶儲集體發育特徵研究」,2009~2010;
中國石油塔里木公司科技攻關項目「輪南—哈拉哈塘地區奧陶系岩溶地貌特徵及岩溶儲層綜合評價」,2009~2010;
中國石油塔里木公司科技攻關項目「買蓋提奧陶系岩溶地貌特徵及岩溶儲層綜合評價」,2011~2012;
國家「973計劃」項目課題「碳酸鹽岩縫洞型油藏縫洞單元形成機制及模式研究」(2011 CB201001), 2010~2014。
其中,2010年完成的國家「973」計劃項目課題「碳酸鹽岩縫洞系統模式及成因研究」(2006CB202401),通過塔北和南方野外露頭區岩溶縫洞系統調查與對比研究、典型露頭區地球物理探測、塔河油田試驗區碳酸鹽岩縫洞系統地質識別與縫洞系統地質模式研究,解決了「海相碳酸鹽岩縫洞系統形成機制」這一關鍵科學問題;建立了油氣田古岩溶識別方法體系,為揭示縫洞儲集體儲集規律提供了依據;闡明了塔河油田碳酸鹽岩古岩溶縫洞系統形成機制,為油藏地質建模提供了基礎支撐;研究了塔河油田古岩溶平面分布規律和垂向分帶特徵,為油氣勘探部署提供了靶區;建立了塔河油田10種典型縫洞系統結構模式和地球物理響應模式,為儲層評價預測提供了依據。
⑺ 主要工作成果和結論要點
( 1) 通過野外地質學和系統收集的同位素年齡資料研究,認為周口店岩體的侵入時代在中侏羅世以後,早期為石英二長閃長岩和閃長岩,後期侵位的是花崗閃長岩,花崗閃長岩最可能形成的年齡區間應該在 126 ~133 Ma 之間。
( 2) 通過對周口店岩體釹、鍶、鉛、氧、碳、氫同位素特徵分析,推測出周口店岩體的岩漿來源主要與下地殼和上地幔有關,源岩與漢諾壩二輝麻粒岩相近,不是起源於華北克拉通古老下地殼,而可能是中生代或更早時期由幔源玄武質岩漿底侵作用增生於華北古老下地殼底部的、新生的年青基性下地殼部分熔融形成的。
( 3) 通過對比研究,闡明了周口店岩體具有埃達克岩特徵,為高鉀鈣鹼性埃達克岩( HKCAA) ,形成應該與俯沖洋殼的部分熔融無關,而與增厚陸殼底侵玄武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埃達克岩關系密切。其形成過程大致上可以分為 2 個階段: 晚三疊世或早侏羅世時期,由於上地幔軟流體 ( 層) 的上涌,導致岩石圈下部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帶有富集地幔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印記的玄武質岩漿,玄武質岩漿底侵加厚到下地殼底部,同時軟流圈小比例熔體的加入使得這一被加厚的下地殼 ( 40 ~60 km) 更加富集鉀和大離子親石元素,冷凝成為古老下地殼的一部分; 中生代晚期,華北地台區岩漿活動達到高潮,上地幔軟流體 ( 層) 以蘑菇雲式大規模上涌,導致早中生代新底侵的帶有富集地幔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印記的玄武質下地殼在榴輝岩-麻粒岩相條件下發生部分熔融,從而形成高鉀鈣鹼性埃達克岩。同時由於岩石經過了下地殼並再次部分熔融,因此周口店岩體侵入岩必然會兼具富集地幔和下地殼的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特徵。
( 4) 通過對南大嶺組中基性火山岩的研究表明,南大嶺組中基性火山岩與周口店岩體應該具有特徵相同的岩漿源區,而且在成因上具有聯系。早侏羅世早期區域上存在強烈擠壓應力場,擠壓後應力鬆弛引起局部伸展作用發生,導致華北東部岩石圈深部局部伸展、拉張,使得軟流圈物質上涌和地溫梯度增高,從而引起受俯沖作用改造的岩石圈地幔減壓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初始幔源岩漿噴溢出,形成南大嶺組中基性火山岩。爾後,繼續上升的玄武岩漿底侵作用使得下地殼物質發生部分熔融,產生的中酸性岩漿一方面侵入上地殼或噴出地表,另一方面又阻止了玄武岩漿的上升,使得在晚中生代早期產出的主要是中酸性岩石,也就形成了周口店岩體。
( 5) 通過對西山熱動力變質岩中跨越時代相當大的 5 個白雲母樣品40Ar /39Ar 定年研究,獲得了年齡值非常均一的年齡區間 ( 123 ~133 Ma) ,說明白雲母在形成之後就沒有再受到高於其封閉溫度的構造-熱事件的影響。因此該年齡值可以代表北京西山變質變形事件發生時間,並且應該是該地區 ( 也是整個華北地區) 最後一次大規模構造熱事件,以後未再發生重要熱事件,從而可以較好地限定了華北東部中生代構造體制重大轉折的關鍵時期。
( 6) 通過對出露地層剖面與變質相岩石組合的綜合分析,大致確定了研究區的前白堊紀地殼的結構與組成。麻粒岩相的密雲群代表本地區的下地殼,主要由榴輝黑雲淺粒岩、石榴斜長輝石岩、石榴角閃二輝麻粒岩、雲輝變粒岩、片麻岩、二輝麻粒岩、雲輝斜長片麻岩、輝閃斜長片麻岩等組成,厚度 > 6. 51 km。角閃岩相的四合堂群代表中地殼,主要由斜長角閃岩、黑雲斜長片麻岩、變粒岩、斜長角閃片岩、黑雲角閃二長淺粒岩、變質長石細砂岩、斜長角閃斜長片麻岩、黑雲角閃岩斜長片麻岩、淺粒岩等組成,厚度為 6. 81 km。未變質-綠片岩相的長城系—侏羅系地層則代表了上地殼,主要由沉積岩、中酸性岩、基性岩和低級變質岩等組成,其厚度變化較大,最小厚度可為 6. 25 km,最大厚度可達21. 23 km。
( 7) 通過對前人關於華北東部岩石圈減薄研究資料的系統收集整理,結合本次研究成果,認為華北東部岩石圈減薄時限不能統一描述,不同地區發生的時限是不同的,應該是與深部地幔柱的遷移相對應。但總體來說,岩石圈減薄時限應該限定在晚中生代至新生代之間,具體可能開始於侏羅紀—早白堊世 ( 180 ~110Ma) ,結束於晚白堊世 ( 110 ~70Ma) ,白堊紀是岩石圈減薄的主要階段。
( 8) 在基本地質事實和理論分析基礎上認為,華北東部岩石圈減薄應該是由於地幔熱事件引起的岩石圈內部復雜的熱狀態及物質組成調整所致。古生代時,華北東部岩石圈的厚度在 160 ~220 km 之間,此時地殼厚度約為 40 km 左右。晚三疊世開始,由於地幔熱的作用,岩石圈地幔熔融產生的玄武岩底侵到地殼之下,使得地殼不斷加厚 ( 40 ~60 km) 。大致中侏羅世開始,由於上地幔軟流體 ( 層) 的上涌,華北東部地幔地溫抬升,高達大洋地溫曲線以上,在這一構造背景下,以熱地幔物質上涌為主的深部作用就成為地幔演化的主導作用。由於地幔熱狀態發生了巨大變化,使得該區域軟流圈快速上升,其固相線由200 多 km 上升到不足 80 km。其結果就是,導致下部岩石圈發生強烈熱薄化作用 ( 強烈伸展) ,上部岩石圈 ( 主要是中上地殼) 發生變質變形作用,引起地殼厚度縮短。與之伴隨的是拉張/裂谷 ( 斷陷) 盆地的形成 ( 如松遼盆地等) ,同時還導致下地殼 ( 包括部分岩石圈地幔) 物質部分熔融,形成玄武岩—流紋岩的大量噴發和具埃達克岩特徵的中酸性侵入岩的大量侵位 ( 即燕山期岩漿大爆發) ,這些來源於下地殼或上部地幔的火山岩和侵入岩即轉變成了上地殼組成。這一過程一直持續到晚白堊世甚至更晚才逐漸結束。由於大量來自深部地殼和岩石圈地幔的物質不斷加入到上地殼,使得原本為上地殼組成部分的物質有些被深埋,在壓力和岩漿熱共同作用下,會逐漸變質轉變成角閃岩相的中地殼組成。同樣原因,部分中地殼物質則可能轉變為麻粒岩相的下地殼組成,從而使地殼物質發生調整。
⑻ 個人簡歷工作成果怎麼寫
是叫崗位價值分析。 就是企業特別希望能花最少的錢,招一個人干最多的活,節省用人成本。
但是企業也是猶豫的,他不能說你值1萬塊錢給你6000塊錢就把你打發了,他會擔心你來這之後,不好好工作跑了怎麼辦。
好不容易培養起來了,企業也是浪費了時間精力團隊的,所以企業必須得給你滿足市場價格。
比如說你市場價格值1萬,他一般會規定工資范圍是8千到1萬2,那我們該怎麼讓企業工資給到最高,拿到1萬2呢?
如何會發高薪呢?企業一般會想:我給他高的工資,但是他能做1.5個人的工作量,甚至能做2個人的工作,這才是值得。
工作成果和成績,你要盡量數據化,個人化,體驗出是你自己做的,而且業績要集中表現出來。
關於工作成果和成績,面試官在求證的時候首先他會看的:
第一個:這個工作是不是你做的?是不是真實經歷。
第二個:參與度的問題,就是你參與了項目的多少工作。
你要知道別人也會做簡歷,做簡歷的時候也會適當的包裝。尤其是職場油條,他往往會把不是他乾的活,按在他自己身上,說他自己乾的,那hr就得判斷其真實性。
第二個是更可怕的一種人,比如說有一個項目,你作為項目的非常邊緣化的一個小人物,在裡面跟著摻和,然後你非得說你自己是項目經理。
所以人力資源就得判斷,你是否參與了項目,你參與了項目的多少工作,面試官就會針對這個問題反復的,直接的間接的去求證,求證你的成績,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從這個角度看,你就需要首先在簡歷里優化工作成果
將自己的工作成果表現出數據化、個人化,把工作成果包括業績集中體現出來,向HR證明或者化解掉他的疑慮,表明這事是你做的。簡歷搞定之後,面試你需要應對這幾點:
第一個:你需要就工作的具體內容、工作成果等細節問題進行展開,要做到滾瓜爛熟,這樣才能體現出真實性,打消面試官這個疑慮。
第二個:同時你要數據化的表現你個人的業績,這個時候你簡歷里的有些數據你要記在心裡,在面試官問你的時候你不能被問住了。
對於細節問題,你要做到心裡有數,比如簡歷優化後的工作成績,你要做到爛熟於胸。同時氣勢要足,表現自信。
⑼ 本次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指標
1)通過對礦田形成的大地構造環境和成礦地質背景、礦體地質特徵的重新認識,確認畢力赫金礦區形成於安第斯型活動大陸邊緣,屬於晚古生代淺成低溫-斑岩成礦系統,次火山雜岩體是礦田成礦最主要的因素;查明礦區存在石英脈型、構造破碎帶蝕變岩型、爆破角礫岩型和斑岩型4種礦化類型,其中前3種受斷裂構造、角礫岩筒(脈)等火山機構及配套構造控制的(次)火山熱液型金礦化類型目前已經遭受比較強烈的剝蝕,斑岩型金礦化是礦田重點找礦方向;利用建立的礦田「菱形」格子狀構造格局「節點」控礦模型,結合地球化學、地球物理信息,預測重點找礦靶區4處。通過工程揭露,在新圈定的Ⅱ礦帶實現找礦重大突破,首次在華北陸塊北緣發現大型獨立斑岩型金礦,累計探明(122b)+(333)金資源量24t,預測遠景資源量50t。
2)對小秦嶺金礦田造山型金礦的認識,為深部找礦奠定理論基礎;提出「空間-物質」成礦預測新思路,優選出構造分析結合構造疊加暈地球化學方法開展成礦預測工作;具體分析了金礦區4個成礦階段斷裂構造活動方式及其控礦性,總結了以Q8號脈為代表的北西西走向、南傾組礦脈和以Q12號脈為代表的北東走向、南東傾組礦脈構造控礦模型;利用「斷面波形模擬預測」方法,結合構造疊加暈預測方法,Q8號脈預測Ⅰ級靶區(位)3處,Q12號脈預測7個Ⅰ級靶區和2個Ⅱ級靶區。通過工程驗證,在Q8號脈Ⅰ-1靶區勘查取得突破,探明金資源儲量6t,預測遠景資源量40t。根據預測結果編制的勘查規劃方案目前礦山正在實施。
3)確定堡子灣金礦屬於高硫型(明礬石-高嶺土型)淺成中低溫熱液型金礦床,是我國目前發現的一種特殊的線型隱爆角礫岩型金礦床。成礦與印支期二長花崗斑岩和石英二長斑岩(245Ma,39Ar/40Ar法)及其相關的隱爆角礫岩有關。就是目前礦區剝蝕程度的判斷成為礦區成礦預測最關鍵的因素。選擇找礦礦物學方法,利用礦物學表性特徵學說,建立礦區找礦礦物學模型。通過系統礦物學工作,結合其他找礦信息,綜合圈定找礦靶區4t。布置了生產探礦井巷工程和深部鑽探工程,對這些預測靶區進行了初步驗證,新增加(122b)+(333)級別金資源量約4t。通過礦物學標型特徵判斷,認為礦床剝蝕程度較大,深部金礦成礦潛力有限,但各種信息顯示深部或者外圍可能存在斑岩型Cu(Mo)礦化。
4)通過成岩、成礦機理研究,認識到尋找「峪耳崖式岩體」成為峪耳崖金礦接替資源找礦的關鍵;根據礦區已控制地段地質、礦化和地貌情況,選擇EH4連續電導率剖面測量和高密度電法測量這兩種各具優勢、又有互補性的地球物理方法和泡塑偏提取化探方法開展找礦工作;建立了礦區成礦預測的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模型;利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方法在礦區北部長河測區和南西部鎮礦測區實現找礦突破,預測靶區3處,查明資源量1.5t,預測遠景資源量10t。
⑽ 主要成果是什麼
1,主要工作成果」的意思是:完成起決定作用的工作後產生的成就。
2,主要:事物中關系最大、起決定作用的。
3,工作成果:是完成工作後產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