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徠卡502開不了機是什麼原因
像你開不了機最大的一個原因是可能因為這個散熱器片有出現問題了。
『貳』 徠卡的膠片機M7,MP是否停產
M7\MP已經停產了,國內專賣店應該沒有全新的存貨了,國外有些收藏家手裡還有全新存貨。
普通黑色的M7國內的2手價格,箱說全、成色95新的那種,一般都要1萬2左右,刻字版要貴3、4千塊錢,銀白色的普通版大約1萬4左右,刻字版貴幾千塊錢。紀念版的更貴。MP是徠卡膠片相機的收官作品,產量不高,所以價格昂貴,普通的黑色版MP都要1萬8左右,銀白的過兩萬,鈦合金版本或紀念版的更貴。
以上,都是使用過的2手價格,全新庫存的價格不知道了。
『叄』 1992年mini徠卡紀念相機多少錢
普通徠卡MINI膠卷機幾百到千把塊錢,似乎成色。
紀念版應該是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紀念,紀念版箱說全的話市場價2000左右。
『肆』 徠卡全站儀tca1201+使用使用說明
TCA12001+不帶免棱鏡。這台儀器功能來說就是自動目標識別功能。
使用說明一般配件箱裡面就有隨機光碟能解決大部分問題,您說的使用說明是就是使用手冊配件箱裡面就有。
另外給你個下載鏈接需要財富幣的,我沒有了不然就直接傳給你了。http://wenku..com/view/c570d6e79b89680203d825ec.html
『伍』 徠卡Q2有快門線介面嗎
沒有,准確的說,Q2這機器上就沒什麼介面,甚至連USB介面都沒有。
『陸』 徠卡全站儀 標配
主機箱:兩電一充、主機、檢定證書。根據需求一般配件:單框×2、覘板×2、棱鏡×2、支架×1、基座×1、腳架×2、對中桿架×1、附件箱×1
『柒』 leica 徠卡 35mm 1.4 summilux 第一代鋼嘴 能賣多少錢
加產,成色不錯的話,2W起價,視乎配件多少箱說是否在,價格會更高一點。
『捌』 誰有徠卡全站儀1202的說明書,要有2c改正方法的那種!謝謝!
技術手冊屬於客服備用,不屬於包裝箱內手冊。
『玖』 五十年代的德國徠卡相機值多少錢
看型號,看成色,看版本,不能只用多少年代來衡量價值。
一般50年代的徠卡大多數IIIF\IIIG\M3\M2,IIIF一般市場價1500到2500之間,IIIG一般在5000左右,M3則是4000多到一萬多都有(箱說全99新),M2便宜的4000到6000左右。
當然,如果你是原廠黑漆M3、或者美軍定製版M2這些非常少見的版本,一般兩萬、三萬的價格,如果是傳說中的電動上片的M2,至少20萬,要是第一代的大MP的話,呵呵呵,50萬以上。
『拾』 希望大家推薦我幾款千元級音箱
最近除了內存門以外,經常聽人質疑華為的就是徠卡鏡頭。
在攝像界徠卡相機售價都在萬元以上,裝載了徠卡的華為則只賣幾千元,無疑這是華為一個重要的宣傳點,事實上此徠卡非彼徠卡。
簡單來說,華為手機的徠卡和當年的Nokia的卡爾蔡司認證鏡頭是類似的形式,也就是鏡頭硬體部分是目前占據世界手機鏡頭市面大半壁江山的日本索尼設計研發的,總所周知,目前也只有索尼具備研發頂級手機鏡頭的能力,包括iPhone的鏡頭也是由索尼定製的。
華為P10、P10 Plus攝像頭模組主要是由舜宇和光寶供應;攝像頭鏡頭出自台灣的大立光;攝像頭晶元出自索尼;攝像頭馬達出自日本TDK和三美。萊卡不生產手機攝像頭,只是調焦。此外,一部手機的成像效果並不是只看攝像頭硬體,即使使用同款攝像頭,不同廠家對手機相機調教不同,最終成像效果也大不相同。
對於華為來說,與萊卡的合作只是攝影頭的後期調教方面的合作,但是這已經可以秒殺一眾國內手機廠商了,順便也強過了很多國外手機。
華為宣傳徠卡鏡頭的重點便在於徠卡公司為搭載了徠卡鏡頭的華為手機提供了軟體支持,即成像調校,以及相機專業模式的開發等方面,這個才是徠卡的德味靈魂所在,徠卡本身是只做專業相機的,沒有手機方面的產品,如今獨家授權與華為合作,提供軟體技術支持與鏡頭硬體調校,華為手機通過與徠卡,索尼強強聯合,獲得高端鏡頭的加持,所以華為宣傳徠卡也不為欺騙。能夠獲得徠卡的獨家認證,本身就已說明了徠卡公司的態度了
華為做手機是有一定的歷史的。但是想要從手機上獲得利潤是近幾年的事情。華為終端公司的成立標志著華為致力於打造屬於自己的手機品牌的開始。
2016年華為宣布和在攝像領域有極高知名度的德國公司萊卡合作開發手機攝像頭,並推出P9 和P9 PLUS 手機。華為和萊卡的合作簽約儀式,華為總裁任正非親自到場。據悉,任正非在不同的場合都曾談到華為未來的戰略方向,任正非向華為全體員工簽發了第80號文件,任正非表示,未來人類社會的信息流量90%~95%應該是圖像,那我們怎樣才能給圖像提供一個支撐平台呢?我們首先要對圖像有所了解,未來圖像的演算法是什麼?圖像有什麼基因?我認為日本在圖像上是領先世界的,在明天的圖像體系建設上來看,我們沿著現有的基因,能否解決未來演算法問題?當然我講的不光是4K電視,不光是VR的問題,我們還有更多的問題等待解決,我們認為日本是有這方面基因的。和全世界所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