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掌握這幾點,韭菜種植絕對優質又高產
一、優良品種推薦
1.漢中東韭
原為陝西省漢中地區農家品種,栽培歷史悠久,現已在西北、東北、華北、華東等地推廣,成為我國著名的優良韭菜品種之一。該品種生長健壯,株叢直立,但分櫱力較弱,株高40~50厘米,單株功能葉7~9片,葉形寬大,葉長一般30~40厘米,寬0.8~1.2厘米。假莖粗0.5~0.7厘米,黃白色,橫斷面近圓形。對氣候條件適應力強,抗寒性強,冬季回根晚,春季返青萌發早,夏季耐熱性亦好,產量高,品質中等。適於露地和保護地栽培。
2.791韭菜
系河南省平頂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植株充分生長高度可達50厘米左右,生長勢強,株叢直立,假莖粗壯,抗倒伏。葉片寬而厚,平均葉寬1.2厘米,最寬可達2厘米,平均單株重6克。分櫱力強,適期播種的一年生單株分櫱可達6個,三年生則可達30個左右。該品種最突出的特點是,抗寒性強,春季返青萌發早,秋冬回根晚,故又稱"雪韭"。產品肥嫩,粗纖維少,品質好,韭味濃,產量高,適宜各地種植,是目前保護地栽培的理想品種之一。
3.平韭2號
也是河南省平頂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韭菜新品種。植株充分生長高可達50厘米以上,株叢直立,分櫱力強,葉鞘粗壯,抗倒伏。葉片寬大肥嫩,葉色翠綠,平均葉寬1厘米左右,葉色優於791韭菜,而直立性稍差。耐寒性、產量和品質都與791韭菜相似,適宜栽培范圍廣,也是目前保護地和露地栽培的優良品種之一。
4.壽光馬藺韭
是山東壽光市農家品系,有獨根紅、大青根、半紅苗三個品種,其中以獨根紅最好。
①獨根紅 在生長旺盛期,株高70厘米左右,葉寬1~1.3厘米,假莖粗1厘米左右,葉淺綠色,假莖基部微現紫紅色,故稱獨根紅。長勢強,分櫱力較弱。夏季抽薹早,抽薹期長而不集中。抗寒性強,既適宜冬春保護地栽培,又適宜於露地栽培。
②大青根 生長盛期葉寬1~1.4厘米,株高60~80厘米,假莖粗0.9~1.2厘米。葉片柔嫩多汁,深綠色。生長勢強,分櫱力較強。在露地栽培,產量高於獨根紅,但品質稍差。
5.津引1號
原名綠皮帶,系70年代由日本引入,經天津蔬菜研究所系統選育而成。該品種具有抗寒力強,分櫱力強且豐產性突出的特點。株高45厘米左右,葉片長約35厘米,葉鞘長10厘米,葉片寬平均1厘米左右。葉片質地柔嫩,纖維細,甜味較重,辣味較輕。植株生長勢強,在較低溫度條件下生長良好,在短日照條件下幾乎不休眠。京津地區,11月中下旬將地上部收割後進行保護地生產,12月底即可達到商品收獲期。缺點是對灰霉病抗性較漢中冬韭弱,在越夏期間葉片常發生干尖現象。但不影響秋後長勢和冬季保護地栽培的產量。
6.北京鐵絲苗
又名紅根韭,原為河北省河間縣地方品種。該品種屬窄葉類型,葉片細長,橫斷面略呈三棱形,葉片長35~40厘米,寬0.35~0.38厘米。假莖較細,斷面呈圓形,葉片和葉鞘均為綠色,但葉鞘莖部呈紫紅色。葉簇直立,生長迅速,分薹力強,鱗莖小,適於密植。葉質較硬,香味較濃。耐寒,耐熱,不易倒伏,適於囤韭栽培。
二、露地栽培韭菜的全套技術
1.育苗移栽
(1)播前准備
①地塊選擇
韭菜育苗地應選擇旱能澆、澇能排的高燥地塊,為在移栽起苗時能夠保全根系,最好選用沙質壤土。若以粘質壤土地育苗,冬前要進行深翻、曬壟,加灌凍水,土壤經過冬凍春化,土質變得膨鬆,以利出苗。
②整地作畦
韭菜出土能力弱,播種前精細整地是保證全苗的技術關鍵。經過秋翻、風化的土地,在臨近播種前再行淺耕,細耙,然後做畦。育苗畦一般畦埂高10~14厘米,寬10~12厘米,要踩實,拍平,以防因雨水沖淋掩埋埂邊幼苗,同時便於管理操作。畦的大小視地塊平整狀況靈活掌握,一般寬豆.3~1.5米,長8~10米。
韭菜是一種極耐肥的蔬菜,要培育出健壯的韭菜苗,在選好地塊的前提下,還必須施入充足的有機肥做底肥。做好畦後,每畦施入優質有機肥100千克左右,磷酸二銨0.5千克,均勻地撒在畦內,然後用四齒鎬刨兩遍,使糞土充分混勻。最後用平耙摟平,盡量做成四平畦。若土壤墒情不好,做畦後應澆一次水,待2~3天後土不粘時,再施肥整地。為了防止燒苗和生蛆,施用的有機肥必須充分腐熟、過篩,千萬不要施用生糞。
③浸種催芽
韭菜可用干籽播種,也可浸種催芽,應依據種植季節、氣溫的高低等情況酌情採用。早春播種,土溫和氣溫偏低,為了爭取快出苗宜進行浸種催芽。晚春或初夏播種,溫度條件適宜,可不行浸種催芽或只浸種不催芽。
浸種催芽的方法是在播種前4~5天,把種子放入30℃左右的溫水中,約經24小時後去掉浮在上面的癟籽和雜物,用冷水淘洗干凈撈出,用干凈的紗布為里層,干凈的濕麻袋為外層包裹好,放在15~2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催芽。在催芽期間,每天用清水淘洗一次,經3~4天即可露芽,便可用於播種。
(2)播種
京津地區和河北省中部,韭菜的播種期多在春季,適宜播期為清明節後到立夏前(4月上旬至5月上旬)。播種過早,氣溫和地溫低,種子發芽緩慢,出苗不整齊;播種過晚,雖然出苗快,但發芽率低,出苗不全,而且苗草一起長,拔草費工,特別是出苗後很快進入高溫多雨季節,不利於幼苗生長,到定植時,(7月下旬至8月上旬)達不到定植標准,只能推遲到第二年春天定植,也就相應推遲了收獲期,從而造成損失。
韭菜播種方法分干籽播種和濕籽播種兩種方法。無論哪種方法,都應使用新籽,最好先進行發芽試驗,一般發芽率應在70%以上才能用。
干籽播種按10~20厘米的行距,開1.5~2厘米深的淺溝,將種子均勻地灑在溝內。播後,平溝覆土,輕踩一遍後澆水。幼苗出土前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地錶板結。每畝用種6~7千克。
濕籽播種即用經過浸種催芽的種子播種。首先在畦內澆足底水,一般水層深度7~9厘米,這樣的水量可以使幼苗出土後長到6~7厘米高時無需澆水,待水滲下後,於畦面撒布0.2~0.3厘米厚的底土,如畦面有不平之處可用底土將之補平。上底土可使種子不粘泥,更利於發芽出土。上底土後即可播種。一般採用撒播,用種量比干籽條播的適當多些,以8~10千克為宜。播後覆過篩素土1~2厘米厚,再在畦面上覆蓋地膜,以提高土壤溫度和保墒。
(3)苗期管理
韭菜從播種到幼苗出土所需日數,取決於當時的溫度。以北京郊區為例,驚蟄播種,由於地溫較低,需要20多天才能出土;清明後播種,12~15天出土;立夏播種,6~8天就可出土。總的來看,韭菜發芽緩慢,幼苗頂土困難,播種後地表應保持濕潤,一般濕籽播種,有地膜覆蓋,出苗前不需澆水,拱土後應及時撤去地膜,視土壤濕度決定是否澆水。干籽播種,除先播種後澆一透水外,以後隔4~5天澆一小水,水漫畦面一溜即可,千萬不能大。適期播種的兩水後即可出苗。
幼苗出土後,在管理技術上掌握前期促苗、後期蹲苗的原則。幼苗出土長出第一片真葉到3~4片葉時,植株根系細弱且多分布在土壤表層,因此,不可缺水,要保持畦面不幹,一般每隔5~7天澆一小水。當幼苗長出5片葉,苗高15~18厘米時,根系已比較發達,可適當控制澆水,以防徒長引起澆水,從苗高15厘米左右到雨季之前應結合澆水追肥2~3次,每次每畝追施尿素10~15千克,這對培育壯苗有重要作用。
除草保苗是韭菜苗期管理中一項十分費工的作業。根據韭菜出土緩慢,雜草發芽迅速這一特點,在韭菜臨近出土前淺鋤畦面,不僅可有效清除雜草,還有疏鬆表土促進出苗的作用。近幾年來,許多科技人員試驗在韭菜田中應用化學葯劑除草,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並且已推廣應用。北京市順義縣趙全營鄉的科技人員經過幾年的試驗,總結出一套韭菜化學鋤草的成功經驗,並已在全鄉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們的做法是,當韭菜播種後出苗前選用20%百草枯,每畝用葯150~200克,對水50~70千克,均勻噴布於畦面。百草枯是滅生性除草劑,因此,必須在韭菜出苗前施用,否則會造成葯害,但此葯無殘效,對出苗無影響。對於播種期偏早,特別是濕籽播種時,使用33%的鋤草通效果較好,播種後,每畝用葯150~200克,對水50~70千克,均勻噴灑於畦面,此葯殘效期長而安全,在韭菜出苗後仍可使用,基本上可免去人工除草。
夏天天氣炎熱多雨,韭菜葉片生長緩慢,一般不再澆水、追肥,主要是防澇、除草,不能使畦面積水,以免造成倒伏爛秧。
2.定植
(1)定植期
定植期應根據播種早晚和秧苗大小而定。株高18~20厘米,7~9片葉時是韭菜定植的適宜苗齡。春分至清明播種的,夏至以後定植;穀雨至立夏播種的,大暑前後定植;秋播的,第二年清明後定植,韭菜的定植期最好避開高溫高濕季節,否則土壤含水量過多,氧氣含量不足,影響新根發生甚至引起爛根。氣溫過高,蒸騰作用過盛,容易引起葉片過量失水而枯乾,延遲緩苗。定植過晚,當年秋季生長時間短,鱗莖積累的養分少,影響第二年春季的產量。
(2)定植地塊的准備
韭菜雖然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但為奪取優質高產,應選擇土質疏鬆、肥沃、有機質含量高,二年以上未種過蔥蒜類蔬菜、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或壤土地,前茬最好是種植春甘藍、春菜花或采種白菜地,這樣到6月下旬即可凈地。
前茬作物收獲後,應及時清潔園田,淺耕細耙,按扇平好,然後再按照田間布置的要求作畦。種植韭菜的地塊以東西長短不短於150米為好。在北京地區,一般2.5~3米高的風障,冬春季防風保溫有效范圍為3.5~4米。風障和菜畦均勻為東西走向。每道風障前做1.5~1.7米寬的畦四排,靠近風障的第一排畦俗稱"並一畦",第二排畦俗稱"並二畦",這兩排畦用於定植韭菜。第三排和第四排留作冬季和早春為韭菜上土時取土用和作為管理操作的通路,春夏季可栽培其它蔬菜,畦的長度可根據地勢是否平坦而定,一般為10~15米。如果不夾風障進行露地栽培,多為兩排韭菜畦中間留一排1米寬的"夾畦"。畦作好後,按每畝施發酵好、搗碎的優質有機肥4000~5000千克,磷酸二銨20~30千克,分畦撒施均勻,翻刨兩遍,使糞土充分混合,再用平耙耙平。
(3)定植方法與密度
合理密植是韭菜高產穩產的關鍵,其適宜密度應根據栽培方式和品種的分櫱能力強弱來決定,以促進分櫱、持續高產、便於管理為原則。定植方式主要有單棵密植、小叢密植、小壟叢植和寬壟大撮等。
單棵密植是一種雙行帶狀(俗稱寬窄行)密植方式。帶間距離(寬行)13~15厘米,帶內行距(窄行)為5~7厘米,株距4~5厘米,每畝栽苗15~20萬株,適於寬葉韭菜栽培。小叢密植即每叢栽 6~8株苗,叢距 8~9厘米,行距 12~14厘米,每畝栽苗30~40萬株,適於窄葉韭栽培。小壟叢植即每叢20~25株,叢距15厘米左右,行距20~25厘米,每畝栽苗30萬株左右,寬葉韭和窄葉韭均適用。寬壟大撮即每叢30~40株,叢距15~20厘米,行距30~35厘米,每畝栽苗30萬株左右,適於寬葉韭栽培。上述定植方式各有優缺點,如單棵密植,單株粗壯,產量高,但管理費工;寬壟大撮,產量高,管理省工,但叢內有弱苗,且要求土壤肥力高。採用何種定植方式,生產者應該根據自己的生產條件和當地市場需要來決定。
為了避免大緩苗和提高成活率,應採取隨起苗、隨理苗,隨栽隨澆水的定植方法。理苗,就是要把大小苗分開,淘汰弱苗,剪去根梢和葉梢,然後按定植每叢用苗數把鱗莖比齊,一把把放好。栽植深度,以不超過葉鞘為宜,過深分櫱減少,不易發根,過淺容易散撮,生長壽命短。栽植時還要注意,穴坑要深,使韭苗根系舒展開,這樣有利於緩苗和生長。
定植後及時澆水,促進緩苗。當新葉長出後澆緩苗水,促其發根長葉,而後中耕保墒,保持土壤見濕見干。
3.田間管理
(1)當年秋季管理
京津地區,處暑節後至寒露前雨量減少,天氣日漸涼爽,最高氣溫很少超過30℃,最低氣溫很少低於10℃,是韭菜最適宜的生長季節,也是肥水管理的關鍵時期。韭菜越冬能力和來年長勢主要取決於冬前植株積累營養物質的多少,而營養物質的積累又取決於韭菜秋季的生長狀況,因此,要加強肥水管理。在此期間,澆水的原則是要見濕見干,即畦土發干就要澆水,但切忌大水漫灌。一般每隔5~7天澆一次水,結合澆水追施速效氮肥2~3次,每次每畝追施尿素10~15千克。還要注意及時除草,寒露以後,天氣漸冷,生長速度減慢,葉片中的營養物質逐漸貯藏於鱗莖和根系中。此時根系吸收能力減弱,葉面水分蒸騰減少,應減少澆水保持不幹即可。澆水過多,植株貪青,影響營養物質的積累。立冬以後,根系活動基本停止,葉片經過幾次霜凍逐漸枯萎,被迫休眠。為確保韭菜安全越冬和翌年早返青,在土壤上凍前要澆足凍水。澆凍水的時機很重要,如果時間掌握不好,則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澆凍水的適宜時間是早、晚地表上凍,白天化開之時,京津地區一般是小雪節前後。
(2)立風障
風障韭菜栽培冬前應立好風障。北京地區土地封凍的時間多在小雪節以後,因此,夾風障的時間應在小雪節前,過早會使韭苗貪青不利於營養"回根",過晚則土壤結凍不便於操作。
夾風障的材料以蘆葦最好,因為它有彈性,防風效果好。也有的用玉米秸作主要材料,還有用竹竿做骨架,背後用稻草作披風或覆以舊農膜等。用蘆葦夾風障,10米長的畦需要蘆葦40~50千克,還需6~7千克稻草作披風,以提高保溫效果。如果用玉米秸夾風障,夾厚一點,一般可不再夾披風。為了擴大風障的防護范圍和提高防寒保溫效果,應該盡可能將風障夾厚一點,高度應該在2.5~3米之間,並使風障稍向南傾斜,使之與地平面呈70~75度角。
(3)第二年及其以後的管理
露地和風障韭菜播種後當年一般不收割,主要是發棵養根,從第二年春季開始正常收獲。這對管理技術與播種當年大同小異,主要應圍繞"培根壯秧"這一中心,根據韭菜的生長規律、生理特性和形態表現來確定管理措施,正確解決割與養根、當年效益與延長壽命持續高產的關系。
①春季管理
立春後,氣溫回升,風障前土壤開始解凍。這時要用竹耙子摟凈枯葉,俗稱"刮毛",接著用鐵耙子摟松表土,以利於提高地溫,促使根系生長。為使韭菜早上市,可在畦面上均勻撒施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每畦100千克左右。為了不降低地溫,只要土壤潮濕,第一刀收獲前一般不澆水。如果冬季無雨雪,顯得乾旱的沙土地可澆一次小水,待2~3天後表土不粘時,再用四齒鎬或鐵耙摟松表土。
兩年以上的老根韭菜,除一般管理外,還普遍採取覆土的措施,俗稱"客土"。由於韭菜具有跳根的特性,使鱗莖和根系不斷向地表延伸,往往使根莖裸露於地面,不僅影響植株生長,而且植株容易倒伏,為此需要逐年客土。客土要在晴天中午進行,選用曬過的細土,每次覆土厚度應根據韭菜每年跳根高度而定,一般為2厘米左右。
天津郊區露地和風障韭菜多為寬行大撮栽培,除採用上述管理措施外,還廣泛採取剔根、緊撮,是在剔根的基礎上把向外開張的植株攏在一起,再把經過剔根後晾曬一天的土培回。這一措施能改善田間通風透光狀況,防止雨季植株倒伏和腐爛。培土則是把行間細土培於株叢間,不僅能防止倒伏,還有加速葉鞘伸長和軟化的作用。
春分節後,原來和地面呈70度角的風障,到下午三點鍾以後會逐漸加寬對並一畦遮蔭,妨礙韭菜生長,因此,春分以後需要把風障直立起來。立夏以後,天氣已經暖和,風障已無保留的必要,應及時撤掉。
②夏季管理
韭菜不耐高溫。在高溫雨季光合作用降低,呼吸強度增強,植株長勢減弱,呈現歇伏現象。由於氣溫高,葉部組織纖維增加,品質下降,一般不再收割。雨後排水防澇,防止倒伏和腐爛,並加強除草,防止草荒。高溫雨季,各種雜草生長迅速,極易造成草荒,而人工除草費時費工,應用化學除草效果很好,根據各地經驗,韭菜割傷癒合後,每畝施用 48%氟樂靈乳油150~200毫升,對水50~70千克,噴葯後中耕混土,同時清除大草。以後視情況可再施用一次33%除草通乳油,每畝150毫升。溝、路田邊因不種植作物,可選用10%草苷磷胺鹽液劑,每畝用葯500~800克,對水50~70千克噴於草上。整個夏季噴葯兩次,可基本除滅雜草。
③秋季管理
進入9月以後,天氣逐漸變涼,韭菜又進入旺盛生長期,要加強肥水管理和防止韭蛆危害。從處暑到秋分節,根據植株長勢可以收割1~2刀,但在當地韭菜凋萎前50~60天應停止收割,並及時施肥澆水使之積累充足養分貯存於根莖中,這樣既能增強植株越冬抗旱能力,又能為翌春返青生產打好基礎。
4.收獲
韭菜光合作用所製造的營養物質既用於葉部的生長,也貯藏於根莖中。葉部收割後,還要靠根莖中貯藏的營養物質供新葉生長,而產品的收獲必然降低根莖中的營養含量,所以,正確處理收割與養根的關系,是韭菜持續高產的關鍵。
當年韭菜一般不收割,主要是發棵養根。如果播種得早,土壤肥力高,長得旺,直播韭菜可在立秋前後收割一次,收割後加強管理,促進壯根發棵。育苗移栽的當年基本上不收割。無論直播,還是移栽的韭菜,播後第二年都進入正常的收獲期。
韭菜再生能力強,生長速度快,一年可收割兩次,但為持續高產,防止早衰,應嚴格控制收割次數。每年收割次數的多少,要看生長勢的強弱和施肥管理水平而定。一般每年收割4~5刀為宜,收割季節主要在春秋兩季。風障韭菜第一刀應當早收,這樣雖然產量低,但價格較高,當植株長到20厘米左右時,大約在春分前後就可收割,過一個月左右收第二刀。以後由於市場進入蔬菜旺季,各種蔬菜價格普遍下降,所以,第三刀韭菜可適當晚收,使葉片長足,並有部分營養物質貯藏於根莖中,彌補前兩刀收割後的物質消耗,一般在第二刀割後的30~40天。露地韭菜的收割比風障韭菜大約晚15~20天,即在清明節後收第一刀。
韭菜每次收割的留茬高度必須適當,留茬過高影響本茬產量和質量,過低損傷根莖,嚴重影響下茬的生長和產量。有人試驗表明,刀口距鱗莖1厘米處的比在3厘米處的下茬產量,要減少20%~ 30%。正如農諺所說,"揚刀一寸,等於多上一次糞"。收割時間最好在晴天早晨,此時葉部水分尚未蒸騰,葉片鮮嫩,品質好,質量高。收割後要及時清理畦面,鋤松,摟平,以利傷口癒合。
韭菜耐水肥,每次收割後當新葉長到3~5厘米高時,即應及時追肥、澆水。每畝可追施尿素10~15千克,也可隨水澆灌充分發酵後的糞稀水。有條件的可同時攔施優質有機肥,每畝1000~1500千克,但一定要充分腐熟,切忌使用生糞。
Ⅱ 怎樣種種韭菜
韭菜是多年生蔬菜,從種植到換茬結束栽培一般需3~5年時間,有的長達8~10年。
韭菜為多年生宿根草本蔬菜,為常年的綠葉菜之一。廣州番禺區、白雲區、增城市栽培較多。11-12月播種育苗、3-4月定植,一次播種後,可以生長多年,第二年為盛產年,除採收韭青外,還可採收韭花及作韭黃軟化栽培,近年從台灣等地引進的韭菜花品種廣為種植,產品除少量市銷外,大部分產品出口遠銷美國、日本和加拿大,在國際蔬菜市場中極具競爭力,是一個很有發展前景的出口創匯型蔬菜品種。
一、優良品種
1、細葉韭菜(農家品種):株高37厘米。葉片長27厘米,葉色淡綠較薄,上部彎垂,播種至初收270天。生長較快,分櫱力強,抽薹早,6-10月採收花莖。耐熱、耐寒,耐風雨力強。品質柔軟,纖維較多、香味濃但產量較低。畝年產韭青2500-3000公斤,韭黃500公斤,韭花400公斤。
2、大葉韭菜(農家品種):株高40厘米。葉片寬厚而硬直,長30厘米,寬1.0厘米,深綠色,假莖長10厘米,橫徑0.8厘米,青白色。花莖粗,長35厘米,橫徑0.6厘米,綠色。遲熟,播種至初收330天。生長較快,分櫱中等,抽薹較遲,8-9月採收花莖。耐熱、耐寒,耐風雨力強。品質脆嫩,香味較淡,產量較高。畝年產韭青450公斤,韭黃650公斤,韭花200公斤。
3、闊葉韭菜(台灣韭菜花):株高45厘米。葉片寬厚而柔,深綠色,莖青白色。花莖粗、綠色,基部近方形。播種至初收270天。生長快,分櫱力強,抽薹早,以採收花莖為主,3-12月均可採收花莖。耐熱、耐寒,耐風雨力強。柔軟,纖維少、味較淡。在廣州地區以採收韭花為主。三年平均畝採收韭花3000公斤,旺產期年畝產達4800公斤。
我相信有不少人就想種幾盆韭菜放在陽台上,不但可以綠化室內環境,還可以瞥見綠顏色植物。做菜的時候還可以任什麼時候間剪來吃。
一、蒔植方法
蒔植方法1:將韭菜籽一般在陰歷3月初播種,到八月節前移栽。移栽的時候要稀一點,五六棵一叢。種韭菜基肥要足,土要松要細。韭菜是多年生菜蔬,熬頭年的熬頭茬稱為胎韭,長的細如針可以看做植物不雅賞,並且偶爾也能夠吃到細如針的韭菜,非常香。不凡一試一舉兩患上哦。不足之處是用種子親自種太慢了,不能立即感遭到勞動成果會打擊積極性哦。
蒔植方法2:將一年以上的韭菜苗插到花盆裡。每叢3到5棵,要有絕對是的距離距離,然後覆上大約5mm的土層,然後澆上水就能夠了,熬頭次澆水絕對是要澆透,接下來的幾天可以視土壤的乾燥程度澆水,土壤連結稍微濕潤就能夠了(水不能太多,不然容易爛根)。
二、怎樣給花盆韭菜施肥呢
韭菜需要肥力比較大,當長到15厘米擺布,可適當施一些有機的肥料。韭菜最喜歡的肥料是雞鴨糞、人畜糞、草灰。可是這些在大都市中都是可貴一見。在這里我介紹最簡單的方法一、將自己家裡的花生殼,廢紙、樹枝在1個廢的鐵盆里燃燒現象(小孩要在家長的伴隨下完成可別打造出火警來哦),就能夠打造出草石灰還可以變廢為寶。二、小孩的小便凡是都是用便盆來裝吧,只要把尿水稀釋一下拿來澆到韭菜叢的間隙里便可。
三、韭菜的收割韭菜一般十五天割一刀,一年可以割20刀擺布。割韭菜要在清晨或薄暮時進行,要用快刀平泥割。割時,要按先後挨次排著割,割後鬆土,把旁邊的細上扒一點蓋到韭菜樁子上,過一、兩天後施一次肥。韭菜比較耐旱,要是天氣過於乾旱時要在清晨澆水。韭菜分岔力強,新栽的韭菜二、三年時間每叢就能發到三四十棵。發現密渡過高要實時分棵移栽
四危害韭菜的常見病蟲有疫病、灰霉病、銹病、菌核病、蔥蚜、韭菜遲眼蕈蚊等。
1、韭菜疫病
韭菜疫病多發生在高溫多雨的夏季,根、莖、葉、花苔均可受害,尤以地下的根狀莖受害最重。病葉多從中下部開始發病。防治方法參照第三章第2節節瓜的相關內容。
2、銹病
韭菜疫病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可危害花苔。氮肥過多、鉀肥不足時發病重。
3、韭菜遲眼蕈蚊
別名韭蛆,為小型蠅類。幼蟲聚集在韭菜的地下部和柔嫩的莖部危害, 使內莖腐爛,葉片枯黃而死。
防治方法: 發現葉尖開始發黃變軟並逐漸向地面側伏時,應採用64%斃殺乳油1500-2000倍液,或5%高效大功臣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1.8%愛福丁乳油2000倍液噴施,交替使用。
4、蔥蚜
又稱台灣韭蚜。防治方法:
(1)採用黃板誘殺蚜蟲或銀灰色薄膜驅蚜;
(2)葯劑防治
Ⅲ 剛發芽的韭菜什麼樣
剛發芽的韭菜葉片很細小,有點像細的松針。
種韭菜的施肥技巧:剛發芽的生長量和耗肥量較小,生長旺盛期,特別是春秋,每次收割一次後,生長量和需肥量大,就應該大量的給足肥料。長到兩年到四年的韭菜,生長茂盛,分櫱能力很強,需肥量是最大的。五年以上的韭菜也需要加強施肥。
(3)韭菜成果擴展閱讀:
韭菜的主要營養成分有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胡蘿卜素、碳水化合物及礦物質。韭菜還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每100克韭菜含1.5克纖維素,比大蔥和芹菜都高。
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同時又能減少對膽固醇的吸收,起到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作用。
Ⅳ 農村的韭菜是怎麼種出來的
又到一年寒假季,作者也從學校回到了老家,對於已經在外地呆了半年之久的作者來說,回到家的第一件事肯定是到自家地里去轉轉,看看父母這一年的勞動成果,當然,也應該力所能及的幫父母干點活,不勞動,不知父母的不易,只有真切的彎下腰去體會,這其中的艱辛才會瞭然於方寸間。
作者老家是靠種植蔬菜為主要收入的,閑暇時間也出去打工,這是在我們這片土地上耕作的農人的生活方式。
整齊的韭菜,綠油油的,羨煞人。作者的媽媽說,這樣的高度,再等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割了。
作者的媽媽說,往年韭菜的價格還能賣到三四塊錢一斤,但是今年價格一直不貴,像這樣,割一次可以收500斤左右,一次才賣1000元左右,從育苗,到施肥,還有澆水,伺候它一年,才賣這點錢,本錢都不夠。
Ⅳ 韭菜怎麼種
種植方法:
1、種植韭菜可直播和育苗,苗床選擇中性沙壤土,精細整地,春秋均可播種。
(5)韭菜成果擴展閱讀:
韭菜的主要營養成分有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胡蘿卜素、碳水化合物及礦物質。韭菜還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每100克韭菜含1.5克纖維素,比大蔥和芹菜都高。
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同時又能減少對膽固醇的吸收,起到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作用。
韭菜雖然對人體有很多好處,但也不是多多益善。《本草綱目》就曾記載:「韭菜多食則神昏目暗,酒後尤忌」。
現代醫學認為,有陽 亢及熱性病症的人不宜食用。韭菜的粗纖維較多,不易消化吸收,所以一次不能吃太多韭菜,否則大量粗纖維刺激腸壁,往往引起腹瀉。最好控制在一頓100~200g,不能超過400g。
Ⅵ 韭菜如何裁種
你好,韭菜栽種的方式有:
方法1:將韭菜籽一般在陰歷3月初播種,到八月節前移栽。移栽的時候要稀一點,五六棵一叢。種韭菜基肥要足,土要松要細。韭菜是多年生菜蔬,熬頭年的熬頭茬稱為胎韭,長的細如針可以看做植物不雅賞,並且偶爾也能夠吃到細如針的韭菜,非常香。不凡一試一舉兩患上哦。不足之處是用種子親自種太慢了,不能立即感遭到勞動成果會打擊積極性哦。
方法2:將一年以上的韭菜苗插到花盆裡。每叢3到5棵,要有絕對是的距離距離,然後覆上大約5mm的土層,然後澆上水就能夠了,熬頭次澆水絕對是要澆透,接下來的幾天可以視土壤的乾燥程度澆水,土壤連結稍微濕潤就能夠了(水不能太多,不然容易爛根)。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Ⅶ 韭菜秋季怎麼管理
韭菜栽培
(1)育苗移栽
①播前准備
1)地塊選擇
韭菜育苗地應選擇旱能澆、澇能排的高燥地塊,為在移栽起苗時能夠保全根系,最好選用沙質壤土。若以粘質壤土地育苗,冬前要進行深翻、曬壟,加灌凍水,土壤經過冬凍春化,土質變得膨鬆,以利出苗。
2)整地作畦
韭菜出土能力弱,播種前精細整地是保證全苗的技術關鍵。經過秋翻、風化的土地,在臨近播種前再行淺耕,細耙,然後做畦。育苗畦一般畦埂高10~14厘米,寬10~12厘米,要踩實,拍平,以防因雨水沖淋掩埋埂邊幼苗,同時便於管理操作。畦的大小視地塊平整狀況靈活掌握,一般寬豆.3~1.5米,長8~10米。
韭菜是一種極耐肥的蔬菜,要培育出健壯的韭菜苗,在選好地塊的前提下,還必須施入充足的有機肥做底肥。做好畦後,每畦施入優質有機肥100千克左右,磷酸二銨0.5千克,均勻地撒在畦內,然後用四齒鎬刨兩遍,使糞土充分混勻。最後用平耙摟平,盡量做成四平畦。若土壤墒情不好,做畦後應澆一次水,待2~3天後土不粘時,再施肥整地。為了防止燒苗和生蛆,施用的有機肥必須充分腐熟、過篩,千萬不要施用生糞。
3)浸種催芽
韭菜可用干籽播種,也可浸種催芽,應依據種植季節、氣溫的高低等情況酌情採用。早春播種,土溫和氣溫偏低,為了爭取快出苗宜進行浸種催芽。晚春或初夏播種,溫度條件適宜,可不行浸種催芽或只浸種不催芽。
浸種催芽的方法是在播種前4~5天,把種子放入30℃左右的溫水中,約經24小時後去掉浮在上面的癟籽和雜物,用冷水淘洗干凈撈出,用干凈的紗布為里層,干凈的濕麻袋為外層包裹好,放在15~2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催芽。在催芽期間,每天用清水淘洗一次,經3~4天即可露芽,便可用於播種。
②播種
京津地區和河北省中部,韭菜的播種期多在春季,適宜播期為清明節後到立夏前(4月上旬至5月上旬)。播種過早,氣溫和地溫低,種子發芽緩慢,出苗不整齊;播種過晚,雖然出苗快,但發芽率低,出苗不全,而且苗草一起長,拔草費工,特別是出苗後很快進入高溫多雨季節,不利於幼苗生長,到定植時,(7月下旬至8月上旬)達不到定植標准,只能推遲到第二年春天定植,也就相應推遲了收獲期,從而造成損失。
韭菜播種方法分干籽播種和濕籽播種兩種方法。無論哪種方法,都應使用新籽,最好先進行發芽試驗,一般發芽率應在70%以上才能用。
干籽播種按10~20厘米的行距,開1.5~2厘米深的淺溝,將種子均勻地灑在溝內。播後,平溝覆土,輕踩一遍後澆水。幼苗出土前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地錶板結。每畝用種6~7千克。
濕籽播種即用經過浸種催芽的種子播種。首先在畦內澆足底水,一般水層深度7~9厘米,這樣的水量可以使幼苗出土後長到6~7厘米高時無需澆水,待水滲下後,於畦面撒布0.2~0.3厘米厚的底土,如畦面有不平之處可用底土將之補平。上底土可使種子不粘泥,更利於發芽出土。上底土後即可播種。一般採用撒播,用種量比干籽條播的適當多些,以8~10千克為宜。播後覆過篩素土1~2厘米厚,再在畦面上覆蓋地膜,以提高土壤溫度和保墒。
③苗期管理
韭菜從播種到幼苗出土所需日數,取決於當時的溫度。以北京郊區為例,驚蟄播種,由於地溫較低,需要20多天才能出土;清明後播種,12~15天出土;立夏播種,6~8天就可出土。總的來看,韭菜發芽緩慢,幼苗頂土困難,播種後地表應保持濕潤,一般濕籽播種,有地膜覆蓋,出苗前不需澆水,拱土後應及時撤去地膜,視土壤濕度決定是否澆水。干籽播種,除先播種後澆一透水外,以後隔4~5天澆一小水,水漫畦面一溜即可,千萬不能大。適期播種的兩水後即可出苗。
幼苗出土後,在管理技術上掌握前期促苗、後期蹲苗的原則。幼苗出土長出第一片真葉到3~4片葉時,植株根系細弱且多分布在土壤表層,因此,不可缺水,要保持畦面不幹,一般每隔5~7天澆一小水。當幼苗長出5片葉,苗高15~18厘米時,根系已比較發達,可適當控制澆水,以防徒長引起澆水,從苗高15厘米左右到雨季之前應結合澆水追肥2~3次,每次每畝追施尿素10~15千克,這對培育壯苗有重要作用。
除草保苗是韭菜苗期管理中一項十分費工的作業。根據韭菜出土緩慢,雜草發芽迅速這一特點,在韭菜臨近出土前淺鋤畦面,不僅可有效清除雜草,還有疏鬆表土促進出苗的作用。近幾年來,許多科技人員試驗在韭菜田中應用化學葯劑除草,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並且已推廣應用。北京市順義縣趙全營鄉的科技人員經過幾年的試驗,總結出一套韭菜化學鋤草的成功經驗,並已在全鄉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們的做法是,當韭菜播種後出苗前選用20%百草枯,每畝用葯150~200克,對水50~70千克,均勻噴布於畦面。百草枯是滅生性除草劑,因此,必須在韭菜出苗前施用,否則會造成葯害,但此葯無殘效,對出苗無影響。對於播種期偏早,特別是濕籽播種時,使用33%的鋤草通效果較好,播種後,每畝用葯150~200克,對水50~70千克,均勻噴灑於畦面,此葯殘效期長而安全,在韭菜出苗後仍可使用,基本上可免去人工除草。
夏天天氣炎熱多雨,韭菜葉片生長緩慢,一般不再澆水、追肥,主要是防澇、除草,不能使畦面積水,以免造成倒伏爛秧。
(2)定植
①定植期
定植期應根據播種早晚和秧苗大小而定。株高18~20厘米,7~9片葉時是韭菜定植的適宜苗齡。春分至清明播種的,夏至以後定植;穀雨至立夏播種的,大暑前後定植;秋播的,第二年清明後定植,韭菜的定植期最好避開高溫高濕季節,否則土壤含水量過多,氧氣含量不足,影響新根發生甚至引起爛根。氣溫過高,蒸騰作用過盛,容易引起葉片過量失水而枯乾,延遲緩苗。定植過晚,當年秋季生長時間短,鱗莖積累的養分少,影響第二年春季的產量。
②定植地塊的准備
韭菜雖然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但為奪取優質高產,應選擇土質疏鬆、肥沃、有機質含量高,二年以上未種過蔥蒜類蔬菜、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或壤土地,前茬最好是種植春甘藍、春菜花或采種白菜地,這樣到6月下旬即可凈地。
前茬作物收獲後,應及時清潔園田,淺耕細耙,按扇平好,然後再按照田間布置的要求作畦。種植韭菜的地塊以東西長短不短於150米為好。在北京地區,一般2.5~3米高的風障,冬春季防風保溫有效范圍為3.5~4米。風障和菜畦均勻為東西走向。每道風障前做1.5~1.7米寬的畦四排,靠近風障的第一排畦俗稱"並一畦",第二排畦俗稱"並二畦",這兩排畦用於定植韭菜。第三排和第四排留作冬季和早春為韭菜上土時取土用和作為管理操作的通路,春夏季可栽培其它蔬菜,畦的長度可根據地勢是否平坦而定,一般為10~15米。如果不夾風障進行露地栽培,多為兩排韭菜畦中間留一排1米寬的"夾畦"。畦作好後,按每畝施發酵好、搗碎的優質有機肥4000~5000千克,磷酸二銨20~30千克,分畦撒施均勻,翻刨兩遍,使糞土充分混合,再用平耙耙平。
③定植方法與密度
合理密植是韭菜高產穩產的關鍵,其適宜密度應根據栽培方式和品種的分櫱能力強弱來決定,以促進分櫱、持續高產、便於管理為原則。定植方式主要有單棵密植、小叢密植、小壟叢植和寬壟大撮等。
單棵密植是一種雙行帶狀(俗稱寬窄行)密植方式。帶間距離(寬行)13~15厘米,帶內行距(窄行)為5~7厘米,株距4~5厘米,每畝栽苗15~20萬株,適於寬葉韭菜栽培。小叢密植即每叢栽
6~8株苗,叢距 8~9厘米,行距
12~14厘米,每畝栽苗30~40萬株,適於窄葉韭栽培。小壟叢植即每叢20~25株,叢距15厘米左右,行距20~25厘米,每畝栽苗30萬株左右,寬葉韭和窄葉韭均適用。寬壟大撮即每叢30~40株,叢距15~20厘米,行距30~35厘米,每畝栽苗30萬株左右,適於寬葉韭栽培。上述定植方式各有優缺點,如單棵密植,單株粗壯,產量高,但管理費工;寬壟大撮,產量高,管理省工,但叢內有弱苗,且要求土壤肥力高。採用何種定植方式,生產者應該根據自己的生產條件和當地市場需要來決定。
為了避免大緩苗和提高成活率,應採取隨起苗、隨理苗,隨栽隨澆水的定植方法。理苗,就是要把大小苗分開,淘汰弱苗,剪去根梢和葉梢,然後按定植每叢用苗數把鱗莖比齊,一把把放好。栽植深度,以不超過葉鞘為宜,過深分櫱減少,不易發根,過淺容易散撮,生長壽命短。栽植時還要注意,穴坑要深,使韭苗根系舒展開,這樣有利於緩苗和生長。
定植後及時澆水,促進緩苗。當新葉長出後澆緩苗水,促其發根長葉,而後中耕保墒,保持土壤見濕見干。
(3)田間管理
①當年秋季管理
京津地區,處暑節後至寒露前雨量減少,天氣日漸涼爽,最高氣溫很少超過30℃,最低氣溫很少低於10℃,是韭菜最適宜的生長季節,也是肥水管理的關鍵時期。韭菜越冬能力和來年長勢主要取決於冬前植株積累營養物質的多少,而營養物質的積累又取決於韭菜秋季的生長狀況,因此,要加強肥水管理。在此期間,澆水的原則是要見濕見干,即畦土發干就要澆水,但切忌大水漫灌。一般每隔5~7天澆一次水,結合澆水追施速效氮肥2~3次,每次每畝追施尿素10~15千克。還要注意及時除草,寒露以後,天氣漸冷,生長速度減慢,葉片中的營養物質逐漸貯藏於鱗莖和根系中。此時根系吸收能力減弱,葉面水分蒸騰減少,應減少澆水保持不幹即可。澆水過多,植株貪青,影響營養物質的積累。立冬以後,根系活動基本停止,葉片經過幾次霜凍逐漸枯萎,被迫休眠。為確保韭菜安全越冬和翌年早返青,在土壤上凍前要澆足凍水。澆凍水的時機很重要,如果時間掌握不好,則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澆凍水的適宜時間是早、晚地表上凍,白天化開之時,京津地區一般是小雪節前後。
②立風障
風障韭菜栽培冬前應立好風障。北京地區土地封凍的時間多在小雪節以後,因此,夾風障的時間應在小雪節前,過早會使韭苗貪青不利於營養"回根",過晚則土壤結凍不便於操作。
夾風障的材料以蘆葦最好,因為它有彈性,防風效果好。也有的用玉米秸作主要材料,還有用竹竿做骨架,背後用稻草作披風或覆以舊農膜等。用蘆葦夾風障,10米長的畦需要蘆葦40~50千克,還需6~7千克稻草作披風,以提高保溫效果。如果用玉米秸夾風障,夾厚一點,一般可不再夾披風。為了擴大風障的防護范圍和提高防寒保溫效果,應該盡可能將風障夾厚一點,高度應該在2.5~3米之間,並使風障稍向南傾斜,使之與地平面呈70~75度角。
③第二年及其以後的管理
露地和風障韭菜播種後當年一般不收割,主要是發棵養根,從第二年春季開始正常收獲。這對管理技術與播種當年大同小異,主要應圍繞"培根壯秧"這一中心,根據韭菜的生長規律、生理特性和形態表現來確定管理措施,正確解決割與養根、當年效益與延長壽命持續高產的關系。
1)春季管理
立春後,氣溫回升,風障前土壤開始解凍。這時要用竹耙子摟凈枯葉,俗稱"刮毛",接著用鐵耙子摟松表土,以利於提高地溫,促使根系生長。為使韭菜早上市,可在畦面上均勻撒施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每畦100千克左右。為了不降低地溫,只要土壤潮濕,第一刀收獲前一般不澆水。如果冬季無雨雪,顯得乾旱的沙土地可澆一次小水,待2~3天後表土不粘時,再用四齒鎬或鐵耙摟松表土。
兩年以上的老根韭菜,除一般管理外,還普遍採取覆土的措施,俗稱"客土"。由於韭菜具有跳根的特性,使鱗莖和根系不斷向地表延伸,往往使根莖裸露於地面,不僅影響植株生長,而且植株容易倒伏,為此需要逐年客土。客土要在晴天中午進行,選用曬過的細土,每次覆土厚度應根據韭菜每年跳根高度而定,一般為2厘米左右。
天津郊區露地和風障韭菜多為寬行大撮栽培,除採用上述管理措施外,還廣泛採取剔根、緊撮,是在剔根的基礎上把向外開張的植株攏在一起,再把經過剔根後晾曬一天的土培回。這一措施能改善田間通風透光狀況,防止雨季植株倒伏和腐爛。培土則是把行間細土培於株叢間,不僅能防止倒伏,還有加速葉鞘伸長和軟化的作用。
春分節後,原來和地面呈70度角的風障,到下午三點鍾以後會逐漸加寬對並一畦遮蔭,妨礙韭菜生長,因此,春分以後需要把風障直立起來。立夏以後,天氣已經暖和,風障已無保留的必要,應及時撤掉。
2)夏季管理
韭菜不耐高溫。在高溫雨季光合作用降低,呼吸強度增強,植株長勢減弱,呈現歇伏現象。由於氣溫高,葉部組織纖維增加,品質下降,一般不再收割。雨後排水防澇,防止倒伏和腐爛,並加強除草,防止草荒。高溫雨季,各種雜草生長迅速,極易造成草荒,而人工除草費時費工,應用化學除草效果很好,根據各地經驗,韭菜割傷癒合後,每畝施用
48%氟樂靈乳油150~200毫升,對水50~70千克,噴葯後中耕混土,同時清除大草。以後視情況可再施用一次33%除草通乳油,每畝150毫升。溝、路田邊因不種植作物,可選用10%草苷磷胺鹽液劑,每畝用葯500~800克,對水50~70千克噴於草上。整個夏季噴葯兩次,可基本除滅雜草。
3)秋季管理
進入9月以後,天氣逐漸變涼,韭菜又進入旺盛生長期,要加強肥水管理和防止韭蛆危害。從處暑到秋分節,根據植株長勢可以收割1~2刀,但在當地韭菜凋萎前50~60天應停止收割,並及時施肥澆水使之積累充足養分貯存於根莖中,這樣既能增強植株越冬抗旱能力,又能為翌春返青生產打好基礎。
(4)收獲
韭菜光合作用所製造的營養物質既用於葉部的生長,也貯藏於根莖中。葉部收割後,還要靠根莖中貯藏的營養物質供新葉生長,而產品的收獲必然降低根莖中的營養含量,所以,正確處理收割與養根的關系,是韭菜持續高產的關鍵。
當年韭菜一般不收割,主要是發棵養根。如果播種得早,土壤肥力高,長得旺,直播韭菜可在立秋前後收割一次,收割後加強管理,促進壯根發棵。育苗移栽的當年基本上不收割。無論直播,還是移栽的韭菜,播後第二年都進入正常的收獲期。
韭菜再生能力強,生長速度快,一年可收割兩次,但為持續高產,防止早衰,應嚴格控制收割次數。每年收割次數的多少,要看生長勢的強弱和施肥管理水平而定。一般每年收割4~5刀為宜,收割季節主要在春秋兩季。風障韭菜第一刀應當早收,這樣雖然產量低,但價格較高,當植株長到20厘米左右時,大約在春分前後就可收割,過一個月左右收第二刀。以後由於市場進入蔬菜旺季,各種蔬菜價格普遍下降,所以,第三刀韭菜可適當晚收,使葉片長足,並有部分營養物質貯藏於根莖中,彌補前兩刀收割後的物質消耗,一般在第二刀割後的30~40天。露地韭菜的收割比風障韭菜大約晚15~20天,即在清明節後收第一刀。
韭菜每次收割的留茬高度必須適當,留茬過高影響本茬產量和質量,過低損傷根莖,嚴重影響下茬的生長和產量。有人試驗表明,刀口距鱗莖1厘米處的比在3厘米處的下茬產量,要減少20%~
30%。正如農諺所說,"揚刀一寸,等於多上一次糞"。收割時間最好在晴天早晨,此時葉部水分尚未蒸騰,葉片鮮嫩,品質好,質量高。收割後要及時清理畦面,鋤松,摟平,以利傷口癒合。
韭菜耐水肥,每次收割後當新葉長到3~5厘米高時,即應及時追肥、澆水。每畝可追施尿素10~15千克,也可隨水澆灌充分發酵後的糞稀水。有條件的可同時攔施優質有機肥,每畝1000~1500千克,但一定要充分腐熟,切忌使用生糞。
Ⅷ 有沒有,種韭菜的啟示的作文。謝了!!!
童年--如夢幻一般,絢麗多彩。
童年是自在的,自由的,沒有負擔,沒有憂慮。有的只是天真無邪,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
我愛童年,充滿無盡樂趣的童年!
兒時的春天是最美的春天。不知是我們對春天事物的好奇,也不知是對美味可口的菜餚的需求,還是對這采野韭菜時的樂趣所吸引。我和夥伴們每到野韭菜張到漫山遍野都是時,就會提著小花籃去采。可謂是百采不厭。
對於采野韭菜,我們是猶如尋寶一樣認真,因為,稍不仔細就會出現漏洞,就像這樣:
「哇噻,這而的野韭菜可真多哦!同志們,Come here!我大聲叫到。聲音就像趕鴨的老爺爺的吆喝聲--震耳欲聾!
夥伴們都興奮的跑了過來,那高興勁比撿到金子還要強烈。看著這青的逼眼的野韭菜,我們開動了--采!
收獲真不小!我們各自拿著成果奔往家。剛進家門我就高高舉起籃子,像媽媽炫耀的說:「怎麼樣,可是滿滿一藍哦!」媽媽一聽,拿過籃子,看了看,也笑了,可是這笑讓我很難受,哪是高興的笑,分明就是譏笑嘛。原來我是弄錯了,這根本不 是野韭菜,只是跟它十分相似的野草而已。我一下子愣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那麼多人,卻都沒發現它們只是草呢?虧我們從小到大都有采它。還真是可笑啊!
要說童年趣事,那真是數不勝數。
記得在一年夏季,我家院後的小河邊的餓一棵高大的棗樹結滿了最多的一次的棗。這不禁讓我讒的直流口水。
一天放學後,我和姐姐一起來摘棗,。棗樹斜躺在河上空,又高又險,一不小心就會掉進看似小卻很深的河裡面,讓人毛骨悚然。但為了滿足自己的嘴,也不得不拼一拼了。
我脫了鞋,小心的爬上樹,坐到一個比較安全保險的樹杈上,姐姐也隨後跟來。但容易摘的地方的棗子很少,在接近樹頂端的棗子卻又大又紅又多。這又吸引著我的饞嘴,讓我不顧一切的往上爬,我摘,姐姐就負責遞給我裝棗的袋,再拿到家裡。就這樣,棗子一袋袋往家裡放,我也該去享受了,可是,正當我想下去時,腳發軟--太高了,我不敢往下看,更不敢下。讓我怕的都哭了,姐姐只好把爸爸叫來。雖然我當時受到不小的驚嚇,但卻以後冒險刺激的事我依然有過,摘棗遇難的事並沒讓我害怕它,反而覺得更有趣了。
童年,就像一壇陳年老酒,讓人回味無窮!我愛童年!
Ⅸ 韭菜為什麼會被認為是壯陽的食物
提到韭菜,可能許多人第一想到即是味道重,第二想到的即是壯陽。其實,韭菜確實存在很高的營養代價,韭菜的主要營養成分包含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胡蘿卜素、碳水化合物以及纖維素等等。在中醫里,韭菜被稱為「洗腸草」,可以緩解並預防便秘。同時,韭菜還用於補腎、健胃、提神。辣么韭菜具體的營養代價以及成果都有哪些?本日來為大家逐一盤點。
不過韭菜中的鋅含量並不算太高,每100克大概只有0.25毫克左右,遠低於生蚝、茶樹菇等食物。至於「益陽」也非「壯陽」,也即是相當於能養浩氣,補虛,對於體質衰弱的人來說有保健成果,可以幫助進步體質。
Ⅹ 油炸韭菜的做法
油炸韭菜的做法
食材
韭菜 適量
麵粉 適量
鹽 少許
辣椒 少許
方法/步驟
准備韭菜。有很多地方賣的韭菜是長得很大的雜交韭菜,這種韭菜不是很好吃,如果有賣小韭菜的就買小的。
切碎。把韭菜擇干凈,有泥巴的那一頭要特別洗凈,另一頭有黃葉子也要給摘掉。然後把韭菜剪碎。如果希望有點味道的話還可以剪幾個小辣椒進來。
加麵粉。根據韭菜的量酌情加麵粉,因為沒有具體的稱重,所以不好說具體的比例。麵粉可以先加少一點,如果後面覺得麵粉少了的話可以再加。
加鹽。需要加一點鹽,以免沒有味道。這個要看自己的麵粉和韭菜有多少,即便口味太重也不要放太多噢。
加水。水和麵粉都是可以後期根據需要添加的,水多加面,面多加水。
攪拌。拿筷子使勁的攪拌,讓鹽均勻的攪在麵粉和韭菜中,有點粘稠就可以了,不需要太稀也不要太干。全憑個人喜好及感覺調。
菜籽油燒熱。往鍋里倒一些菜籽油,不需要太多,開火燒一會,感覺快開了的時候就可以下鍋了。
下鍋。用小勺子將韭菜麵粉挖起來然後攤到鍋里,注意一定不要燙到自己噢。
控油。小火炸一會,待兩面都有點金黃的時候就可以撈起來放在一邊控油了。
開吃。控完油之後就可以試試自己的成果了。第一次做還是挺成功的,味道不咸不淡,也剛好有一點點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