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家買了農村的兩畝土地的使用權,有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我想問農村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給非本村人嗎聽
土地法 第六十三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內於非農業建設;但是,容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第七十三條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土地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你們家應該是純粹的買賣土地,這符合土地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政府嚴格執法的時候准備接受處理處罰
2. 你好,惠州市惠城區鄉鎮農村現在農村政收土地多少錢一畝
參照現征補償標准
() 征補償
1、 徵收耕補償標准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3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萬元
2、 徵收基本農田補償標准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8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6萬元
3、徵收林及其農用平均每畝補償13.8萬元
4、徵收工礦建設用、村民住宅、道路等集體建設用平均每畝補償13.6萬元
5、徵收空閑、荒山、荒、荒灘、荒溝未利用平均每畝補償2.1萬元
智土網高興答您問題
3. 農村土地使用權轉讓條件有哪些
農村土地轉讓主要是不可以用於非農業建設,僅可以轉讓給本集體內部成員。
土地管理法
第六十二條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第六十三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4. 關於農村土地承包地的轉讓和確權糾紛
土地法 第七十三條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專地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屬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這不是糾紛,不要避重就輕、故意躲避,轉讓土地是違法行為,所謂的協議不是協議,談不上有效與否。說成是轉讓使用權處罰更嚴厲,實際上不是。後者根本沒有得到土地,前者因為違法行為也有可能被政府終止家庭聯產承包,收回承包地。存在違法行為,雙方還振振有詞,就不屬於確權的范圍了,等著以後處理處罰
5. 惠州有好多地方的土地自由買賣,不知道這些買賣是否合法要是政府徵收,又怎樣獲得賠償
那些土地都是村裡的土地,性質是集體土地。
買賣純粹靠一張蓋村支部公章的的協議書。
如果土地上蓋了房子,這也就是傳說中的小產權房,國家是嚴令禁止的。
國家發產權證的叫「大產權房」,國家不發產權證的叫「小產權房」。「小產權房」「鄉產權房」有兩種:一種是在集體建設用地上建成的,即「宅基地」上建成的房子,只屬於該農村的集體所有者,外村農民根本不能夠購買;另一種是在集體企業用地或者佔用耕地違法建設的。
購買鄉產權房會有什麼風險?
第一,法律風險
前面已經詳細論述了由於鄉產權房的特殊法律屬性,使得鄉產權房的流通轉讓存在很多的限制,因為鄉產權房只具備了普通商品房的使用性質,但不具備普通商品房的法律性質,其並不是商品房。所以,法律法規對商品房的相關規定和制度對鄉產權房是無效的,人民法院也不能適用商品房買賣的法律規定及司法解釋處理涉及鄉產權房的案件,購房人的權益很難得到維護。同時,由於購買鄉產權房的合同是無效的,因此根據法律規定購房人只能要求開發商退還購房款並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支付利息等。但是根據目前已有的案例來看如果購房人明知所購房屋是鄉產權房仍然購買的,由於己方有過錯,可能人民法院就不會支持其要求賠償損失的請求。而且即使開發商違約,由於合同無效,購買人的權利將無法得到保障。由於鄉產權房不受法律認可,也不用在房管部門備案,不在政府機構監管范圍內,因此在使用房屋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一些房屋質量問題、公共設施維護問題,其救濟途徑就非常有限。
最典型的案子就是1994年全國各地的畫家入駐通州宋庄,逐漸形成全國最大的畫家聚集地。但由於房價飛漲等多方面原因,陸續發生賣房農民因反悔賣房起訴畫家的案件,至今已經形成13起討房訴訟。 2007年7月,畫家李玉蘭第一個接到了一審敗訴判決書,法院判決合同無效,要求原房主按照評估價給李玉蘭9.3萬元補償款,李玉蘭於判決生效90日內騰房。李玉蘭遂向市二中院上訴。 2007年12月,二中院終審首次認定「畫家村」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無效,但判決中指出合同無效主要責任在於農民反悔,李玉蘭可就賠償問題另行主張。
第二,政策風險
在購買的是在建鄉產權房,購房人與開發商簽訂合同並交付房款後,如果相關部門整頓鄉產權房的建設項目,可能就會導致部分項目停建甚至被強迫拆除。那麼結果只能是購房人找開發商索要購房款,購房人就可能面臨既無法取得房屋,又不能及時索回房款的尷尬境地。另外,購房後如果遇到國家征地拆遷,由於鄉產權房沒有國家認可的合法產權,購房人並非合法的產權人,所以其很可能無法得到對產權進行的拆遷補償,而作為實際使用人所得到的拆遷補償與產權補償相比是微乎其微的。
第三,開發建設的監管同樣存在缺位
目前,鄉產權房屋的開發建設還沒有明確的規定加以約束,開發建設的監管同樣存在缺位。而鄉產權房屋的開發得不到銀行貸款支持,開發過程中其大量的開發資金沒有政府和銀行進行監管,主要依靠開發商自律進行開發建設,一旦開發單位的資金或其它環節出現問題,極有可能變成爛尾工程。如果是將購房資金預交給沒有任何資質和監管的開發單位,對購房者而言,資金的安全,開發商資金是否按時到位,是否能夠按質按時的交付房屋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同時,開發單位的資質沒有,房屋質量和房屋售後保修難以保證。而且,入住後的物業管理也極易出現問題。
第四,購買後也不能合法轉讓過戶
由於所購鄉產權房得不到法律的認可和保護,沒有得到國家房地產主管部門的批准,無法辦理合法的產權手續,購買後也不能合法轉讓過戶。同時對房屋的保值和升值也有很大影響。
現在只有一些大城市,在觸動了大的利益的時候,才會去動這塊,基本沒有賠償,除非很多人去上訪,去鬧事,可能才會獲得少量賠償。
6. 惠州的農用地多少錢一畝
你想要40畝的田地 可能要到水口,或者馬安那邊才有了 地價400/畝左右吧
7. 農民集體土地轉讓為出讓地,有幾種方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這種情形是指鄉鎮企業破產、兼並,企業的資產(包括廠房等)發生轉移而導致土地使用權發生轉移,如果土地上沒有建築物等設施,集體土地的使用權將不允許轉讓,也不得轉讓用於非農業建設。
(7)惠州農地轉讓擴展閱讀:
法律責任:
一、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采礦、取土等,破壞種植條件的,或者因開發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鹽漬化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並處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擅自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
8. 在惠州土地證更名需要什麼手續劃撥和出讓有什麼不同
1、已簽定土地出讓合同或領取土地使用證的,提交合同和土地證。 2、房屋所有權證 3、契證或買賣協議書 4、受讓方身份證或法定代表人身份證 5、企(事)業單位證照 6、企業章程 7、由國家授權的機構或部門同意轉讓的批文
按不同使用情況分別還需提供:①倒遷房:倒遷協議一份(原件);②財產繼承:公證書一份(原件);③商品房:出讓土地首次轉讓審批表、用地驗收意見書、土地出讓合同及補充附件各一份(原件),土地出讓金全部繳納完畢的憑證和購房款票據各一份(復印件,帶上原件查驗用),分戶明細表兩份(原件)、購房協議一份(原件)、購房戶身份證和房產證各一份(復印件);④房改房:房改辦批文、成本價格測算表、成本價售房合同書(房改房售房協議)、職工身份證和房產證各一份(復印件)、分戶明細表兩份(原件);⑤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補辦土地出讓手續:土地出讓合同、土地出讓金全部繳納完畢的憑證一份(復印件,帶上原件查驗用);⑥企業改制:企業改制方案及批准文件、土地資產處置方案及批准文件、規劃部門出具的規劃用途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