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主要研究成果及創新點
本書緊抓學科前沿及我國東部中生代盆地群研究熱點,以黑龍江東部中生代雞西盆地的研究為切入點,取得了以下成果:
(1)通過利用最新所獲古生物、磁性地層年代新資料,以及煤田地質、露頭、測井、岩心等資料,運用盆地湖(海)平面升降曲線與全球海平面升降曲線對比、基準面旋迴對比等技術手段,對雞西盆地早白堊世地層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構造層序和高解析度層序地層學研究,建立了盆地尺度的層序地層等時對比格架。將雞西群時代確定為早白堊世(凡蘭吟—阿爾布期);滴道組形成時間為130.9~128.3Ma之間,相當於凡蘭吟早中期;城子河組形成時間為125.1~116Ma,相當於凡蘭吟早期—巴列姆早期;穆棱組形成時間為116~106.9Ma,相當於巴列姆中期—阿爾布早期;東山組形成時間為106.9~101.7Ma,相當於阿爾布早中期。植物化石以R-O植物群組合為特徵,由下至上表現為由早期組合向晚期組合演化特點。除東山組外,均發育溝鞭藻化石組合,表現為由下至上非典型海相或淡水相-海相特點。城子河組孢粉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占優勢,穆棱組孢粉組合中蕨類植物占絕對優勢。
(2)根據區域性斷裂構造及盆地內各級構造界面、組內大的岩相轉換界面,對盆地劃分了1個Ⅰ級層序,代表整個盆地充填序列;2個Ⅱ級層序,即早期斷陷沉積的雞西群Ⅱ1和晚期坳陷沉積的樺山群Ⅱ2;在盆地Ⅱ1層序內劃分6個Ⅲ三級構造層序,分別對應滴道組Ⅱ1、城子河組下部含煤岩系Ⅱ2和上部含煤岩系Ⅱ3、穆棱組下部含煤岩系Ⅱ4和中上部含煤岩系Ⅱ5及穆棱組頂部和東山組Ⅱ6。各級層序分別由相應級別的不整合面及整合面限定,各級別不整合面及整合面由不同級別的構造運動所形成。
(3)在大量研究露頭、剖面、岩心資料的基礎上,根據高解析度層序地層學理論,考慮到構造運動、沉積物供應、氣候和湖平面變化等,對雞西群進行了長期、中期、短期基準面旋迴劃分,進而對雞西征群進行了高解析度層序的劃分:
1)根據重要的構造不整合面、岩性突變面、最大洪泛面(大型的侵蝕-沖刷界面)等,將雞西群劃分6個長期基準面旋迴,滴道組代表1個長期基準面旋迴;據城子河組內部發育的1個大型侵蝕—沖刷界面將城子河組分割成2個長期基準面旋迴;據穆棱組內部發育的2個大型侵蝕—沖刷界面將穆棱組分成3個長期基準面旋迴。
2)根據區域可對比性的主要沖刷面、洪泛面及煤層等,劃分出16個中期基準面旋迴,共識別出125個短期基準面旋迴。滴道組內分為2個中期基準面旋迴,識別出了14個短期基準面旋迴。城子河組的第1個長期基準面旋迴內劃分出3個中期基準面旋迴,第2個長期基準面旋迴內劃分出4個中期基準面旋迴,整個城子河組識別出了51個短期基準面旋迴。穆棱組內第1個長期基準面旋迴可分成4個中期基準面旋迴,第2個長期基準面旋迴可劃分2個中期基準面旋迴,第3個長期基準面旋迴由1個中期基準面旋迴組成,整個穆棱組內共識別出60個短期基準面旋迴。
3)短期基準面旋迴是劃分高解析度層序地層的成因地層單元和層序分析的基礎,通過岩心、露頭剖面等的研究,短期基準面旋迴結構類型包括3類,即非對稱型短期基準面旋迴和對稱型短期基準面旋迴。長期基準面旋迴和中期基準面旋迴在全盆地具可對比性,而短期基準面旋迴在全盆地不具可對比性,不同區域劃分的短期基準面旋迴的數量和特徵各不相同。
4)以野外露頭剖面、單井沉積相和高解析度層序地層的精細分析作為劃分各級別基準面旋迴層序的依據,選擇長期旋迴層序的二分時間單元分界線為等時地層對比的優選位置,以最具等時對比意義的中期旋迴層序為等時地層對比單元,在對雞西群高解析度層序地層劃分的基礎上,進行了等時對比,並建立了等時層序地層格架。
(4)雞西群底界和頂界為區域等時性構造界面,頂、底界面限定的雞西盆地二級構造層序在橫向上表現為弧形透鏡狀,內部次級層序也具形態的相似性。二級構造層序內部發育一個平行不整合面和一個相當於整合的最大湖泛面,此兩個界面在盆地內分別具有等時性,將該二級層序分割成代表高水位體系域、湖侵體系域和低水位體系域的上、中、下三部分。滴道組為加積—退積型地層結構構成了雞西盆地Ⅱ級層序的低水位體系域,主要分布於盆地底部;城子河組為退積型地層結構構成了雞西盆地Ⅱ級層序的湖侵體系域,覆蓋了整個盆地;穆棱組、東山組為進積—加積型地層結構構成了雞西盆地二級層序高水位體系域,沉積范圍變小,晚期東山組火山沉積岩分布較零星,橫向變化較大。由此,建立了雞西盆地的構造層序構架。
(5)根據野外實測剖面、露頭、鑽孔等資料,以層序地層學和現代沉積學理論為指導,通過多學科結合,包括對沉積構造、岩礦特徵及岩石地球化學、岩相特徵、生物化石及粒度分析、沉積序列標志等的綜合分析,對雞西群進行了沉積相和沉積體系的識別和劃分。將雞西群沉積劃分為沖積扇、三角洲、湖泊、河流沉積沉積體系,詳細討論了各種相、亞相的特徵信其空間展布,以及各種相在層序地層序列中的位置和控制機制。研究了層序地層格架內沉積體系和沉積相的聚煤作用。沖積扇形成於強氧化環境中,缺乏化石,層理不發育,其形成主要受盆地邊界斷裂的活動方式及強度控制,分布局限,形成的沉積厚度較大,因沉積沖刷作用強,不發育煤層。河流沉積體系是雞西盆地中主要沉積類型之一,雞西群各組均有河流沉積體系,可劃分為辮狀河相和曲流河相,辮狀河沉積形式以垂向加積為主,層理發育,沉積層序表現為向上變細單元結構型,各組底部的厚層砂體,都屬於辮狀河沉積,基本不發育煤層;曲流河相層理發育,沉積層序表現為向上變細二元結構型,各組下部多發育有曲流河相厚層砂體,常見有不穩定煤層。雞西盆地湖泊沉積作用十分活躍,是發生沉積作用的重要場所,根據沉積岩形成時水深、層厚、分布范圍及沉積相標志可以進一步劃分為濱湖和淺湖沉積兩個亞相,濱湖沉積水動力較強,基本不發育工業煤層,局部濱湖沼澤地帶見有不穩定薄煤層;淺湖沉積水體能量及水動力條件較弱,植物化石、陸相和海相動物化石極其發育,淺湖沉積晚期泥炭沼澤發育,形成多層大面積可對比的工業煤層。雞西盆地中三角洲沉積體系在時間上往往出現在湖泊沉積體系演化的晚期,發育煤線,局部煤層厚度較大,但穩定性較差。
(6)通過對不同旋迴沉積體系的對比研究,展示了雞西盆地沉積環境、充填和演化的歷程。總體看,雞西盆地在長期基準面旋迴早期,沉積物堆積速率快,往往發育沖積扇或辮狀河沉積,但分布范圍局限;在長期基準面旋迴中期,隨著構造活動進入相對穩定期,發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積。
(7)通過對雞西群岩石化學及地球化學的研究,總體反映了活動陸緣復雜源區特點,同時也有被動大陸邊緣特徵,構造背景的雙重性說明雞西盆地的形成是在濱太平洋活動大陸邊緣擠壓構造背景下的走滑拉分過程中的伸展構造背景。太平洋板塊的俯沖,誘發先前加厚的岩石圈拆沉減薄伸展構造機制是中生代盆地形成的主要因素,在這個大前提下,雞西盆地是敦密斷裂在早白堊世走滑剪切拉分作用形成的陸內裂谷盆地,具下斷上坳雙層結構。斷裂的間歇性活動,控制了不同層序的生長和發育,Ⅱ1層序(雞西群)代表了雞西盆地斷陷期經歷由早期斷裂剪切拉分、走滑拉分和晚期走滑伸展、走滑剪切的一個完整的盆地構造沉積旋迴;之後的構造反轉作用,在斷陷盆地基礎上形成坳陷盆地,形成了Ⅱ2層序(樺山群)。
(8)區域性展布的厚煤層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構造背景、沉積環境和物質基礎。通過構造層序構架和高精度層序地層格架的建立,研究了煤層分布演化規律。雞西盆地煤層主要發育在城子河組的中下部和穆棱組的中下部,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地帶,在走向上向兩側逐漸變薄,數量減少到尖滅,並由盆緣向盆內減少。在垂向上,城子河組第1個長期基準面旋迴上升半旋迴的中上部和下降半旋迴、第2個長期基準面旋迴的上升半旋迴以及穆棱組的第1個長期基準面旋迴的上升半旋迴的上部和下降半旋迴均有較好的聚煤條件,工業煤層發育。煤層總體分布於長周期基準面旋迴(長期、中期)上升半旋迴的中上部—下降半旋迴的中下部,在長期基準面旋迴中聚煤作用較好的半旋迴內,中期基準面旋迴和短期基準面旋迴的聚煤作用也相應較好。從沉積環境與沉積體系看,與聚煤作用關系密切的環境為三角洲、濱淺湖平原,工業煤層主要形成於湖侵體系域的中期-晚期和高位體系域早-中期,靠近湖泛面附近。
本書的主要創新點:
(1)通過將構造層序格架、年代層序格架與沉積體系、沉積相分析有機結合的綜合分析法,首次對雞西盆地早白堊世地層進行了高解析度層序地層劃分與對比,共劃分出6個長期基準面旋迴、16個中期基準面旋迴和125個短期基準面旋迴。
(2)在高精度層序地層格架建立和詳細的沉積體系與沉積相分析的基礎上,對雞西盆地早白堊世不同級次的基準面旋迴層序及其沉積體系和沉積相的聚煤作用和煤層分布演化規律進行了詳細研究,對提高煤層預測精度,擴大煤炭資源遠景具有重要意義。
② 陝西省教育廳關於組織參加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教育創新」論文大賽的通知的徵文范圍
此次徵文活動主題為「信息技術與教育創新」,探討如何應用信息資源促進教學創新、提高教學質量,使課堂充滿活力;如何加強廣大教師使用信息技術和網路資源開展信息化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反映廣大師生在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過程中的經驗與感悟。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有效整合的應用
2.數字化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與應用
3.教育資源,特別是國家免費提供的優質教育資源的有效應用
4.新技術、新媒體在教學領域中的應用
5.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師專業發展
6.師生信息素養現狀與提升策略
7.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研究
8.數字化校園建設與應用
9.不限於以上內容,其他與信息技術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教學創新有關的內容以及相關課題研究成果
③ 主要進展和創新成果
(1)利用現代冷泉和冷泉碳酸鹽的研究思路,研究了黔東地區新元古界南華系下統鐵絲坳組冰磧層(相當於Sturtian冰期)之上,大塘坡組底部一套黑色岩系當中的含錳的碳酸鹽岩(菱錳礦、含錳白雲岩)沉積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冷泉碳酸鹽岩:一是通過野外的詳細調查和研究,在貴州松桃大塘坡地區南華紀早期冷泉碳酸鹽岩中發現了大量的、罕見的含瀝青的孔洞構造、氣孔構造、底辟構造、帳篷構造、上拱的紋層狀構造、滲漏管構造、泥火山等典型的古天然氣滲漏構造。其特徵與現代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的滲漏構造十分相似。另外,在相當於Sturtian冰期沉積的兩界河組(南華系最底部)-鐵絲坳組含礫碎屑岩中又發現多個層紋狀含礫白雲岩丘或透鏡體,構成了從南華紀兩界河早期至大塘坡早期的一個較完整的天然氣滲漏沉積系統。二是通過對黔東地區南華系大塘坡組底部黑色含錳岩系中的菱錳礦體、白雲岩透鏡體進行了碳、氧、硫穩定同位素特徵的研究,發現碳穩定同位素表現出強烈的負偏移,一般δ13C同位素負偏達-8‰~-11‰,充填在氣孔狀菱錳礦石中的瀝青碳同位素δ13C值則達-30.98‰。硫同位素表現出明顯的正偏移,一般δ34S高達36.9‰~57.8‰,其特徵與現代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的滲漏,釋放與環境突變所形成的冷泉碳酸鹽岩的特徵十分相似。
(2)建立了新元古代南華紀「大塘坡式」錳礦的天然氣滲漏沉積成礦模式,解決了過去錳礦成因解釋上生物生成環境與礦床的形成環境之間的矛盾。實現了「大塘坡式」錳礦成礦理論的創新,從而開拓了該地區乃至整個華南地區「大塘坡式」錳礦找礦視野並指導錳礦成礦預測,取得了重要突破。
(3)對導致Sturtian冰期結束的原因進行了探討,認為是保存於冰磧層中的天然氣水合物突然氣化、逸出,引發甲烷等氣體大規模釋放導致的環境災害所致。
(4)通過該課題的研究,拓展了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領域和時空范圍,對其所導致的成岩成礦作用、環境評價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④ 2019年中國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2019年,國家發展起得了重要成就。主要成就有克隆雜交稻種子、盾構機穿海工程、國際頂尖機場、海射型固體運載火箭發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人造太陽」等。
1 、造福世界 我科學家成功克隆出雜交稻種子
1月,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克劍團隊,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建立了水稻無融合生殖體系,成功克隆出雜交稻種子,首次實現雜交稻性狀穩定遺傳到下一代。該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雜志。
4 、超級裝備 最聰明盾構機挑戰穿海工程
離大連市中心不遠,有個梭魚灣,大連地鐵5號線要穿過這個海灣,考慮到巨輪出入,不能架設跨海橋梁,因此採用海底隧道。而這項工程催生出一台超級裝備。
1月18日,海宏號盾構機在大連始發,它堪稱中國研發的最聰明的盾構機。海宏號盾構機是中國中鐵專門為該工程研發、也是世界上現有功能最全的盾構機,核心部件設計全球領先。
5、 時速600公里 國產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下線
「高速磁浮列車」成為2019年點擊率頗高的關鍵詞。5月23日,我國首輛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實現了我國在高速磁浮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
6、 中標ITER 中國企業為「人造太陽」裝「心臟」
7月16日,中核集團收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俗稱「人造太陽」)組織中標通知書,由中核集團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工程)牽頭,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參與,攜手法國法馬通公司等單位組成國際聯合體,以工程總承包形式正式中標在法國建設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TAC1安裝標段。
⑤ 主要學術成就、創新成果及其學術價值怎麼寫
寫作思路:簡要概括,側重體現成果、創新能力和領導能力。理工科論文的學術價值主要是採用了什麼新方法、新工藝,產生了多少經濟效益等。文科論文的學術價值主要看挖掘到了什麼新的思想,又有了什麼新的見解。
例文:
申請人主要從事新型納米多孔材料的制備及功能研究。曾參與1項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子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並參與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成功申請。獲得德國洪堡基金會洪堡學者博士後資助。
另外,申請人發展了一系列基於膠體晶體模板構築新型圖案化納米結構的材料制備方法,並制備了半導體氧化鋅一維納米結構陣列、半導體硫化物、貴金屬和碳酸鈣的有序大孔薄膜等。發展了一種氣液界面膠體晶體模板制備大面積半導體有序大孔薄膜的方法,申請並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一項。
(5)陝西省研究生創新成果展擴展閱讀:
學術論文,也稱科學論文、研究論文。是對某科學領域中的問題進行研究、表述研究成果的文章。
學術論文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上具有新的科學成果或創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於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討論,或在學術刊物上發表或作其他用途的書面文件。
功能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促進社會發展;二是進行學術交流;三是為人才考核提供依據;四是可以訓練作者的科研能力和寫作能力。
總體上說撰寫論文,可以提高作者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掌握分析研究問題的方法,可以提高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及理論思維水平。研讀論文,則可以從中獲取較為密集的、系統的、深廣的知識,從而大大提高讀者的知識水平和理論水平。
通過論文撰寫來培養高層次的人才,加強對於各學科前沿問題、尖端問題的探討,並通過這種高深問題的研究及各種新知識的廣泛傳播,可大大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水平,提高整個社會的素質。
⑥ 研究生如何創新
第一:對已有的知識邊界進行突破。傳統的研究生教育通常會要求學生首先到達某個領域的知識邊界,然後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並輔助大量的實驗進行知識邊界的突破。這種創新方式需要具有扎實的知識積累,同時要有相關的研究課題進行支撐,另外還需要有專業的導師進行指導。隨著教育資源的不斷豐富,在研究生教育階段會不斷產生大量的創新,有一些創新成果也將得到轉換。
第二:生產環境下的創新。相比於研究生教育階段的創新,生產環境下的創新點往往更多,而且這些創新點往往具有非常強的落地應用性,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產效率。生產環境下的創新往往對於行業經驗的要求更高,所以目前為了提升研究生的創新成果與生產環境相契合,不少企業專家也逐漸走進了研究生教育領域。
第三:應用模式上的創新。應用模式上的創新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藉助於「互聯網+」的概念,大量的傳統行業實現了運營模式上的創新,而且這種創新方式會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深入,相信在產業互聯網發展的大背景下,以互聯網為依託的創新將是創新的重要方式之一。
⑦ 楊凌農高會特色專題展都有啥
從楊凌農高會組委會幫您打探到29個特色專題展的參觀攻略,僅供市民參觀使用。
1、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農業專題展:設在A館二樓。主要以一帶一路國家為主線,參展項目以農業科技合作交流與本國特色產品展示為主體。
2、荷蘭國家農業產品及成果展:設在A館二樓。主要展示荷蘭園藝自動化控制系統及深加工生產線等內容。
3、馬鈴薯主糧化專題展:設在A館長廊吧。主要展示世界馬鈴薯最新科研進展、陝西馬鈴薯產業發展、新品種和主食化產品。
4、新絲綢之路創新品牌行動國家農業科技示範園區聯展:A館一樓。展示18個省市自治區的60多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5、高等學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戰略創新聯盟聯展:A館一樓。主要展示創新中國特色的農業科技「大學推廣模式」和「政產學研用」合作模式等。
6、全國農業標准化20周年成果展:C館二樓西廳。集中展示各地建設示範區品牌等。
7、現代農業引智成果展:A館一樓。展示近年來我國在農業領域引進國外新技術、新品種、新理念取得的最新成果。
8、全國油用牡丹產業專題展:A館一樓。主要展示牡丹深加工系列高新技術產品。
9、現代特色園藝展:C館一樓。展示果業和陝西茶產業。
10、現代農作物種業專題展:B館東廳。主要展示新審定的、申請保護的植物新品種等。
11、設施農業專題展:B館中廳。主要展示溫室大棚、節水灌溉、殺蟲燈等。
12、農資專題展:B館西廳。主要展示新型肥料、農葯、植保器械等。
13、果袋機械專題展:B館廣場。主要展示果袋機、選果機等。
14、畜牧業專題展:B館西廳。主要展示養殖、畜禽良種、飼料、獸葯、牧草以及畜禽飼養設備等。
15、《農業科技報》放心農資一條街專題展:B館西廳。主要展示國內知名農資肥料企業等。
16、陝西供銷名優新特農產品展:C館一樓。主要以陝西省供銷社系統企業農產品為主。
17、陝西省水利新技術展:C館一樓。集中展示「十二五」期間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成就。
18、陝西鄉村旅遊展:C館一樓。展示近年來陝西鄉村旅遊發展的新成就、新亮點。
19、全國科普惠農展:B館中廳。集中展示陝西省各地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近5年獲得的成就。
20、農業科普圖書展:B館中廳。集中展示16家出版社的農業圖書、種植、養殖等。
21、婦女手工藝品展:C館一樓。主要展示我省關中、陝北、陝南有地域特色的十多類婦女手工藝品。
22、楊凌特色產業專題展:C館二樓南廳。展示農業電商發展、大學生創新創業等示範發展最新成就。
23、農業機械展:D區。主要展示農業機械、工程機械、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產品展。
24、苗木專題展:F區。主要展示果樹苗、綠化苗、花卉等各類新品種。
25、兔產業專題展:H區。展示活兔、籠具、器械、飼料及兔肉、皮、毛製品等。
26、2015絲綢之路經濟帶食用菌產業專題展。展示食用菌新技術新產品。
27、西部林果展:H區(政務大廈東停車場)。展示林果種植加工、生產資料、加工設備等。
28、日本盆景專題展:E區4號館。介紹日本盆景藝術發展的歷史、製作過程等。
29、金融服務現代農業專題展:B館西輔房。展示「金融機構服務三農及現代農業展」。
⑧ 科技創新成果
有校科技創新和校級挑戰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