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叫毅行
所謂毅行 就是"堅毅的行走",這樣的說法不全對也不全錯,要了解毅行的真正內涵,就讓我們從以下三個問題開始吧:何為毅行,毅行精神,毅行在中國。
何為毅行
毅行活動源自於香港,由慈善機構組織的廣大市民自願參加的徒步活動。活動人員可以自由組合,4人一組,每組自行選出一名組長,全組在活動規定的時間內,走完活動預設的路線路程。活動過程中每個參賽者必須以自己的小組為單位,全組共進退進行活動,而活動本身也是依該組是否所有隊員同時出發同時到達終點來衡量你本次毅行成功與否。毅行者活動不是競技活動,更不是比賽,它是對每個參加者心理和生理上的一種考驗活動,你能在規定的時間內走到終點,某種意義上你挑戰了自我,你就是一名勝利者。毅行者活動追求的是團隊精神,鍛煉的是互助精神,只有齊心協力,才能走完全程,也只有一起經歷風雨,到達終點,才能明白毅行者的意義之所在。
毅行精神
團隊精神是毅行精神中最重要的一點。
參加毅行者活動,一定的體能是需要的,畢竟毅行者路線或多或少會考驗每個人及每個組,更主要的是,參加毅行者活動,在於人與人之間一種真情的考驗,活動的精髓就在於此,通過一條極長的路線,來讓每個組中的每個人互相配合,以小組為中心,走向終點。這也是毅行者活動不同於其它比賽的原因,更不同於以競技為目的的比賽。在毅行者活動中,走完全程你和你的小組就是勝利者,前提是在規定時間內。
毅行在中國
毅行活動在全國已經在多個城市舉辦,有常州、無錫、深圳、北京、杭州、成都、武漢、上海、金華、唐山等地。
活動在華東地區已經有近13年的歷史,從2001年的華東清涼峰毅行、2002年的杭州環西湖群山毅行、2003年的蘇州西山毅行,到2009無錫環蠡湖毅行活動、2012年的金華首屆百里毅行、2013年金華第二屆青年百里毅行、2014年第三屆青年百里毅行 。。。。。
"毅行"活動這項在享有盛名的群眾體育運動,被注入了新的含義----毅行之所以能夠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原因在於這項活動綜合了全民健身、戶外運動、慈善助人、團隊組織、時尚潮流等多方面的元素,所以深得廣大戶外運動愛好者和贊助商家的青睞。毅行活動不是一項競技的比賽,而是一個促進交流的平台,一個感受自然的機會。
國際(杭州)毅行大會
國際(杭州)毅行大會是由杭州市體育局主創,由杭州力尚體育策劃有限公司運營,以"健康生活、休閑運動"為核心,傾力打造屬於老百姓自己的戶外休閑運動盛典。活動自2011年在杭州舉辦以來就被賦予了全新的概念,減少了"毅行"本身的瘋狂暴走成分,增加了休閑運動的元素,將杭州毅行常態化,打造成為杭州全民參與的休閑群眾體育運動。活動舉辦至今,從2011年首屆的2000餘人,到2014年超過15000人參與,逐步發展成為杭州最具影響力的群眾體育休閑運動,形成"杭州毅行"特有的運動品牌。
浙大毅行
浙江大學自2002年起開始組織毅行活動 ,是大陸地區最早開展毅行活動的高校。由於浙江大學未曾以官方名義組織過毅行,因此並無以"浙大毅行"為名稱的活動。
通常所說的"浙大毅行" 一般指飄渺毅行,是浙江大學飄渺水雲間BBS站自2002年起參照"毅行者"發起並組織的一項民間遠足活動,由在校學生和校友自發組織舉辦,以"健康、環保、團隊、 非商業、非競技"為活動理念,一年有春、秋兩次,行程較遠,山路崎嶇。 截至2019年11月16日,飄渺毅行已成功舉行34屆,每次活動都有數以千計的浙大學子投身其中。
作為發源於BBS論壇的校園文化,飄渺毅行在教育部思政司主辦的2007年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中榮獲二等獎 。
毅行活動不僅在浙江大學的在校學生中有著較高的人氣和廣泛的群眾基礎,也在世界各地的浙大校友間起到了紐帶的作用。新加坡 、德國 、日本 、荷蘭 ,杭州 、深圳 、廈門 等地都組織了校友毅行活動。
⑵ 易班 是個什麼
易班是提供教育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的綜合性互動社區。網站融合了論壇、社交、博客、微博等主流的Web2.0應用,加入了為在校師生定製的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務功能,並支持WEB、手機客戶端等多種訪問形式。易班在高校中設立了學生工作站,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已經成為全國教育系統的知名文化品牌。[1]
易班先後榮獲第四、第五屆全國高校百佳網站評選最佳文明社區獎、最佳思政創新獎,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特等獎,上海市第五屆優秀網站評選最佳網站、優秀網站,上海市第十屆教育科研教育改革實驗一等獎,騰訊網2011年度改變教育新力量獎等稱號。
公司性質
事業單位,非商業性質公益網站
⑶ 咸陽師范學院怎麼樣
簡介: 咸陽師范學院是一所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省屬本科院校。學校創建於1978年5月,原名「陝西師范大學咸陽專修科」。1978年12月,經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陽師范專科學校」。2001年5月,咸陽師范專科學校與1983年成立的陝西省咸陽教育學院合並,成立咸陽師范學院。2004年10月,陝西廣播電視大學咸陽市分校並入咸陽師范學院。 學校位於歷史文化名城——咸陽,佔地面積68餘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44萬平方米。有39個實驗室,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9300餘萬元。圖書館現有館藏圖書文獻158萬冊(其中電子圖書43萬冊)。校園網經歷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已建立了6595個信息點。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4600餘人,設有17個教學院系(部)、25個研究機構。有本科專業41個,其中師范類專業19個、非師范類專業22個,專科專業23個。涵蓋文學、理學、歷史學、法學、教育學、管理學、工學、經濟學、藝術學等9個學科門類。現有省級名牌專業1個(化學),省級教學團隊2個(心理學教學團隊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學團隊),省級精品課程8門,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歷史地理學被確定為省級重點扶持學科,「關中古代陵寢文化研究中心」為陝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咸陽市和楊凌示範區教師教育中心、咸陽市幹部教育培訓基地和咸陽發展研究院均設在我校。 學校現有教職工1100餘人,專任教師69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31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職工450人。教師中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等國家級優秀人才4人,陝西省突出貢獻專家等省級優秀人才7人。 學校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00項,廳局級科研項目163項;在歷史地理學、光化學分析與電化學分析、基礎數學、小波與圖像處理、微分流形理論、電磁波的多尺度理論、高電荷態粒子物理、濕式摩擦材料、秦嶺種子植物區系地理研究等領域形成了一定的學科優勢。學校主辦的《咸陽師范學院學報》於1986年創刊,在國內外公開發行,曾獲陝西省「高校社科優秀期刊」「優秀科技期刊獎」「編輯出版優秀獎」 和「全國高校社科優秀期刊」,被評為《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和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擴展版)。「秦漢文史研究」欄目連續獲得陝西省和全國高校社科學報優秀欄目獎。中國秦漢史學會會刊——《秦漢研究》由學校編輯出版,在國內有一定影響。 30多年來,學校秉承師范教育的優良傳統,堅持為地方基礎教育服務的辦學方向,確定了「建設以師範本科教育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多層次,有特色,教學型的高等師范院校」的辦學定位,形成了「以育人為根本,以教師為主導,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科為重點,以改革為動力,以質量為生命」的辦學指導思想,積極踐行「厚德?博學」的校訓,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2007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取得「良好」等次。 學校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多彩,連續舉辦了十八屆校園文化藝術節和八屆科技節,全校有各類學生社團組織42個。校園文化建設成果獲得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陝西省二等獎,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榮獲教育部、團中央「全國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稱號。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英語演講賽、大學生才藝展演等屢次獲得國家級、省級獎勵。 學校堅持對外開放辦學,重視對外科技文化交流,已與美國、澳大利亞、德國、韓國、日本等10餘個國家及香港、台灣地區的30餘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2001年以來,學校先後聘請10個國家的20餘位外籍教師來校任教,先後選派70餘名師生赴國外訪問、深造和學術交流。??? 學校先後榮獲「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社會實踐先進集體」、「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範校」、陝西省「文明校園」、陝西省「園林式單位」、陝西省「依法治校示範校」、陝西省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委」、陝西省教育系統「創佳評差」最佳單位等稱號。
注冊資本:100242.35萬人民幣
⑷ 教育部思政司關於公布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結果的通知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獲獎名單
一等獎(共4名)
(排名不分先後,下同)
湖南大學:《發揮影視文化的育人功能 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與文化素質》
南京理工大學:《凝煉國防教育文化特點 營造創新和諧育人氛圍》
中國海洋大學:《飛翔的海鷗——海鷗劇社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
南京曉庄學院:《「國旗下講話」:曉庄獨特的文化景觀》
二等獎(共10名)
北京師范大學:《開拓校園文化建設新載體——記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湘潭大學:《突出加強班級文化建設 構築校園文化建設的立體工程》
浙江大學:《樹育人理念 創特色文化——宿舍文化建設成果》
武漢大學:《項目運作激發活力 品牌戰略帶來繁榮——武漢大學「校園文化活動超市」》
華南理工大學:《弘揚高雅藝術 全面提升理工科大學生綜合素質》
西南財經大學:《堅持人文教育與科學精神培養並舉 構建財經特色的文化素質教育體系》
長安大學:《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天津工業大學:《鑄造校魂 培育英才——天津工業大學以弘揚學校精神為主題建設高品質校園文化》
西北師范大學:《以學分制的方式扎實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
湛江師范學院:《推崇名師 追求學術——「學術人生」系列訪談節目的策劃與效應》
三等獎(共20名)
東北大學:《以愛國愛校教育為主線,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東華大學:《魅力校園 人生講壇》
復旦大學:《復旦的學生傳媒:從一種現象到一種文化》
中南大學:《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載體、機制、內容與方法的全面創新》
電子科技大學:《充分發揮「成電講壇」育人功能 深入開展大學生素質教育》
東南大學:《全員參與 多空間展示 構建多層次立體式的人文素質平台》
天津大學:《多彩校園文化交融科學殿堂》
華中科技大學:《推進三大融合 構建開放式立體化的校園文化體系》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構築地學特色校園文化 弘揚艱苦奮斗大學精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弘揚北航精神 創新文化育人機制 建設特色鮮明的大學文化》
天津商學院:《突出抓好藝術教育 提升校園文化品味》
中州大學:《培養畢業生愛校意識 形成母校情結 升華感恩情懷》
南京師范大學:《澆樹要澆根 成人先誠心——南京師范大學開展本科生誠信教育特色活動》
山東濱州職業學院:《高揚「文化興院」旗幟 搭建「文化育人」平台 全面實施校園文化建設「七大工程」》
武漢科技大學:《系統開展感動教育工程 深入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武漢工業學院:《打造校園科技文化活動品牌 提高學生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
雲南民族大學:《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促進各族青年團結進步》
甘肅農業大學:《發揮宿舍潛在教育功能 努力推進公寓文化建設》
新疆大學:《打造綠色大學的綠色使者——新疆大學環保公益活動蓬勃開展》
新疆醫科大學:《用特色文化打造魅力校園》
優秀獎(共30名)
中央財經大學:《銘榜樣之精神 繪五彩之青春》
東北師范大學:《走進「雙百論壇」 感悟學術人生》
同濟大學:《繁榮以高雅藝術為主的多元校園文化 促進大學生文化素質全面提高》
山東大學:《以項目化運作方式全面扎實推進大學文化建設》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營造校園文化藝術氛圍 開拓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南京農業大學:《積極開拓校園文化建設新載體 基地建設展「魅力校園」新風采》
中國礦業大學:《切實加強學生社團建設 構建校園文化建設新載體》
合肥工業大學:《突出亮點,彰顯特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華中師范大學:《利用資源 打造精品 促進校園文化健康發展》
華中農業大學:《一批綠色使者的綠之夢——綠色協會推動綠色文化建設紀實》
天津財經大學:《強化主題實踐 提高學生素質》
天津醫科大學:《構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培養德高醫粹醫學人才》
太原科技大學:《樹科學工作思路,創一流校園文化》
內蒙古大學:《弘揚社會主義旋律 構建清新校園文化》
浙江師范大學:《實施「三化」運作 搭建四大平台 促進學子成長》
寧波大學:《凝煉精神 打造品牌 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福建師范大學:《構建校園文化特色服務體系 促進青年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集美大學:《發揮學校歷史傳統優勢 扎實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揚老區精神 育時代新人——閩西職業技術學院深入開展老區精神教育活動》
湖北美術學院:《美育與德育相結合 人文與藝術相輝映》
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以全麵塑內涵 以創新求發展 以專業為根本——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校園文化建設側影》
四川警察學院:《創建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高校校園文化》
西昌學院:《創新校園文化 建設魅力校園 培育優秀人才》
雲南財經大學:《大力開展校園活動 推動校園文化蓬勃發展》
雲南農業大學:《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努力構建和諧校園》
貴州師范大學:《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 全面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西藏大學:《圍繞育人目標 開展豐富活動 營造良好氛圍》
西藏民族學院:《締造魅力民族校園 營造溫馨公寓文化》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以京劇為突破口 全面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塔里木大學:《胡楊深處驚現青春幾縷亮色 大漠邊陲昭顯風景這邊獨好》
⑸ 阿西劇社的大事記
5月,「九八」級畢業匯演《泥巴人》再度掀起學校話劇高潮,金華日報刊發劇照,金華晚報刊登評論文章並配發照片;
7月,榮獲「浙江省高校十佳學生社團」稱號
10月,《殺雞》劇組在校領導的率領下赴湖南國防科技大學作校園文化交流訪問;學校迎評晚會上一出自編自導自演的短劇《師生之間》感人至深,受到廣泛好評;劇社《殺雞》劇組隨團委赴諸暨俞秀松故鄉傳播文化 4月,畢業匯演——《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
11月,阿西專場演出劇目《咸亨酒店》、《思凡》、《鏡子里的女大學生》受到學校師生的一致好評。
12月,阿西劇社獲年度浙江師范大學精品社團 3月,與tope工作室合作的dv作品《距離》獲得浙江省DV大賽三等獎;原創話劇《我是媽媽的詩人》榮獲2004「校園橙卡杯」浙江省大學生話劇小品大賽三等獎。
4月,原創話劇小品《算帳》榮獲省教育廳舉辦的「浙江教育報刊杯」全省高校反腐倡廉文藝匯演二等獎。承辦浙江師范大學第一屆話劇小品大賽。
5月,閉幕式上上演的《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引起巨大的反響。
11月,迎新演出《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我是媽媽的詩人》、《戀愛訓練課》。 5月,01級畢業匯演《WM》以及05年迎新演出,在校內受到廣泛關注,接受金華電台采訪,並錄製成特別節目;
10月,《天下第一公司》、《我的母親是一條大馬哈魚》、《兔子游戲》作為阿西劇社2005迎新演出上演。
12月,參加浙江師范大學迎評晚會演出,以省十大傑出青年本校屠佳同學的支教事跡改編創作的話劇《帶著媽媽去支教》深入人心,得到領導和觀眾的好評。 4月,首屆小劇場《三年三月三天》、《鑰匙》、《緣分的天空》演出上演。
5月,02級畢業匯演《切·格瓦拉》引起師生巨大關注;
6月,以《帶著媽媽去支教》、《綠葉對跟的情誼》代表學校參加「花樣年華杯全國高校短劇小品大賽」獲獎。
8月,原創作品《鑰匙》入選全國大學生戲劇節,赴北京演出。
10月,以我校優秀學子的真實支教事跡改編的《青春無悔》參加浙江師范大學五十周年校慶大型文藝演;
11月,以作品《半仙進城》參加金華市「八榮八恥」大型主題文藝晚會,獲得廣泛關注;
12月,阿西劇社2006迎新演出——原創作品《紅色記憶》獲浙江省紀念長征創意實踐雙十佳獎,獲得好評。 4月,舉辦慶祝中國話劇百年誕辰,同學校迴音劇社、陽光劇社、my劇社、東隅劇社以及 戲曲協會同台演出;上演原創劇《劇場瘋雲》和世界經典話劇《茶花女》;
5月,畢業匯演——《阡陌》;
10月,迎新專場上上演原創校園人口文化話劇——《石頭·剪刀·布》以及經典改編劇《等待戈多》和中國早期浪漫主義代表作——《南歸》,引起熱烈反響。獲得浙江省優秀社團稱號。
11月,開始首次新社員內部公演
12月,第二期小蟲匯報演出 3月,承辦浙江師范大學首屆校園戲劇文化節,參加第二屆校短劇小品大賽獲得一等獎。
4月,原創話劇《滄海月明》與《玩偶俱樂部》兩場上演。反響熱烈。
5月,推出畢業大戲《我們很忙》,一票難求。阿西劇社獲校級精品社團稱號。
10月,阿西劇社2008秋季迎新演出原創話劇《安妮的日記》,演出由金華電視台進行了網路直播。
12月,08級小蟲內部公演。 4月,阿西劇社2009春季小劇場《眉睫天空》,講述後青春時代的夢想。演出獲得巨大成功;
5月,阿西劇社2009畢業匯演《活著》,本劇根據余華先生同名小說改編,在余華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連演三場,場場爆滿。
6月,赴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的杭州藝術實驗小劇場進行演出,余華先生及浙江省團委副書記徐旭等各界名人到場觀看演出;
8月,阿西劇社原創話劇《滄海月明》入選2009年全國大學生戲劇節,演出獲得了評委和觀眾的認可,並榮獲09大戲節最佳劇本獎,優秀劇目獎,最佳團隊獎。並被授予本次大戲節首次特設的「金刺蝟」獎杯。
10月,阿西劇社09年秋季迎新演出《滄海月明》第三版與觀眾見面。新的演員,新的表現方式,同樣的精彩和同樣的感動;
11月,阿西劇社09年秋季迎新演出暨阿西劇社先鋒小劇場《等到戈多·我愛XXX》在浙師大人文學院地下停車場上演。本劇改編自《等到戈多》與《我愛XXX》兩部同名話劇。整合之後帶給觀眾全新的視角和不一樣的體驗。本劇也是阿西劇社第一次嘗試在非正式舞台進行演出。為劇社以後話劇表演形式上的多樣化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12月,09級小蟲新社員匯報演出。 3月,阿西劇社被評為浙江師范大學首批校園文化品牌。
4月,阿西劇社受浙江大學黑白劇社邀請,赴浙大紫金港校區參加黑白劇社重組20周年紀念活動。並在紫金港小劇場上演《滄海月明》一劇。演出獲得了浙大觀眾的好評。這次活動為兩個劇社的交流與互相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阿西劇社2010春季小劇場《蘇菲的世界》在浙師大大學生活動中心報告廳上演。本次演出的劇目是藉由同名小說的世界觀改編而成。本次演出也同時作為浙江師范大學第三屆校園戲劇文化節的開幕式。
5月,阿西劇社受寧波大學和寧波萬里學院的邀請,赴甬演出《滄海月明》;阿西劇社2010年畢業匯演,劇目《再見,彼得潘》。本劇改編自小說《彼得潘》,講述了溫迪長大後發生的故事。詮釋了「現實與夢境」、「成長與遺忘」的故事。連演三場,開票半小時便已經售完。
9月,阿西劇社在浙江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開展的全省高校校園文化品牌評選活動中被推選為浙江省高校校園文化品牌。
10月,阿西劇社2010迎新演出《未完待續》在大活二樓如期上演;
12月,阿西劇社10級小蟲內部公演。阿西劇社榮獲2010年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一等獎。 4月,阿西劇社2011春季小劇場《青春禁忌游戲》上演。
5月,集體原創畢業大戲《純銅時代·堂吉訶德》在校新聞中心連演六場,打破演出記錄。
8月,憑借原創話劇《再見,彼得潘》,阿西劇社榮獲第十屆全國大學生戲劇節金刺蝟獎和大眾評審獎。
10月,秋季迎新演出原創話劇《安妮·弗蘭克》上演。
12月,11級新社員內容匯報演出。 4月,阿西劇社迎來三十五社慶,上演改編自同名小說的話劇《嫌疑人x的獻身》,為紀念中國小劇場話劇三十周年,上演高行健作品《絕對信號》。
6月,阿西劇社2012畢業匯演《皆大歡喜》上演。
8月,阿西劇社暑期訓練匯報演出分「異色劇場」、「回歸劇場」在師大16幢報告廳上演,為在師大備考的同學帶來一份別樣的休閑。其中,異色劇場上演風格各異的短劇《世界與維吉尼亞》、《快快樂樂殺人去》、《七個銅板》,贏得觀眾的稱贊;回歸劇場由已經畢業的老阿西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上演《本劇,禁止上演》(改編自《笑之大學》),也獲得觀眾的贊許。 4月,春季小劇場上演萬方的《有一種毒葯》。5月,畢業大戲《枕頭人》上演,驚悚和懸疑體現了這一屆阿西的風格特色。
⑹ 閩江學院的辦學成果
截至2012年,共承擔福建省教育改革試點項目4項、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7項;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本科精品課程1門、省級本科精品課程17門,省級教學名師7位,省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6個;榮獲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專業實踐課成果——校園劇《青春起跑線》榮獲國家校園戲劇最高獎——「中國戲劇獎·校園戲劇獎」優秀劇目獎(名列非藝術類院校第一名)和教育部2011年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
學校榮膺福建省「文明學校」、「黨建思政工作先進高校」、「平安校園」、「大中專學校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被中共福建省委組織部確定為福建省唯一的高校黨員發展工作聯系點。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模範職工之家」稱號。
【近年榮譽】
2010年:
6月,服裝學院2003級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萬一方獲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時裝發布會冠軍,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學生;美術學院教師胡漢平、鄭頻、鄭鑫獲福建省首屆美術院系教師優秀作品聯展一等獎。管理學系07級學子獲全國大學生網路商務創新應用大賽華南賽區本科組商務模式創新主題賽一等獎和網路營銷與策劃主題賽一等獎。
9月,服裝系曾秋燕同學榮獲「第19屆中國真維斯杯休閑裝設計大賽」東部分賽區「設計效果圖優秀獎」,學校被授予「院校組織獎」和「院校推動獎」。
11月,閩江學院軟體學院學生獲2010ATA-微軟「校園之星」大賽軟體方向中國總冠軍;閩江學子獲得2010第16屆中國模特之星大賽福建總決賽冠亞軍;校園劇《青春起跑線》以非藝術類院校第一的成績獲得「中國戲劇獎·校園戲劇獎」優秀劇目獎。
2011年:
3月,學校經福州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批准成為第三批市級科技擁軍基地。
6月,學校教師陳頤入選2011年度「福建省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計劃」;鄒自振教授被民盟中央授予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11月,校園劇《青春起跑線》獲得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在中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福建賽區移動杯)中,學校有3支隊伍獲本科組一等獎,4支隊伍獲二等獎。
12月,學校成為福建省教育系統獲「中國模範職工之家」殊榮的三個單位之一。
2012年:
1月5日閩江學院工會榮獲「福建省教科文衛體工會2011年度宣傳信息先進集體」稱號。
2月23日閩江學院選送的「相親相愛一家人——以愛心文化建設引領大學生社團活動」獲得福建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中榮獲優秀成果獎。
2013:
6月11日,閩江學院選送的服裝設計協會的「『衣改往昔』」舊衣改新裝項目獲得首屆福建省大學生社團活動策劃大賽一等獎。
⑺ 教育部思政司關於公布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結果的通知的介紹
教思政司函〔2006〕1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教育工作部門、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根據《教育部思政司關於2006年推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06〕6號)要求,各地各高校認真組織,積極報送校園文化建設成果。我司組織有關專家進行了評審,共評出一等獎4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20名,優秀獎30名,現予公布(見附件)。今後我司將定期組織評選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並將部分優秀成果結集出版,以供各高校相互交流學習。各地各高校要繼續深入開展校風建設,大力加強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精心組織校園文化活動,積極開拓校園文化建設新載體,並及時認真總結好的做法和經驗,切實推進校園文化建設。附件: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獲獎名單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二○○六年八月二十三日附件
⑻ 廣西賀州學院這個學校好不好啊
廣西賀州學院相關評價:
1、師資方面:截至2017年3月,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934人,外聘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專任教師672人,具有正高級職稱50人、副高級職稱183人,博士、碩士學位教師517人;
特聘客座教授、知名專家93人;廣西特聘專家1人,廣西教學名師1人;「賀江學者」特聘專家崗1人,雙師型教師210人。
2、宿舍環境方面:截止到2020年7月,學校現有學生宿舍是公寓式宿舍。兩個衛生間,6人床,上面是床下面是連在一起的課桌,衣櫥和放物架,還有個小陽台和洗漱洗衣台。
3、教學成果:截至2020年7月,學校獲自治區級教改教研立項課題129項,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合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6項。
學生參加各類競賽活動,獲自治區級以上獎項1641項,其中包括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一等獎、中國「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銀獎在內的國家級獎項178項。
舞蹈《嫁郎》參加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獲得二等獎;舞蹈《我從瑤山來》參加全國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獲得一等獎和優秀創作獎;
舞蹈《山·陽光》參加廣西第四屆大學生藝術展演,獲得一等獎和優秀創作獎,參加全國第四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獲二等獎;「紅五月科技文化藝術節」獲廣西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
(8)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擴展閱讀:
截至2017年3月,學校有東、西兩個校區,佔地面積1400多畝,校舍面積約36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69億多元,館藏紙質圖書100多萬冊,辦有《賀州學院學報》學術期刊。有在職教職工934人,專任教師672人;
有全日制在校生13746人,其中本科生11696人、專科生1918人,留學生28人;與大連工業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16人。設有16個院系,2個教育學院,開設41個本科專業及專業方向、14個專科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