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科技成果鑒定 是否分國際級、省市級
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關於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若干問題的通報
來源: 作者: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
-
為做好鑒定辦法的執行工作,現對該辦法的特點及執行中應注意的有關問題通報如下:
一、新的《科技成果鑒定辦法》實質上是《新產品新工藝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的延續
1961年4月,國務院頒發了《新產品新工藝技術鑒定暫行辦法》。這個辦法貫徹執行了26年,對指導全國的鑒定工作,正確評價科技成果的水平,加強科技管理,對國民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歷史作用。但是,二十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工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該辦法的大部分條款已不能適應體制改革新形勢的要求。具體說來,主要是鑒定管理體制,鑒定的范圍、鑒定的方法和形式等與今天的實際情況有很大差異。針對這些問題,1984年開始,國家科委著手考慮對1961年的鑒定暫行辦法進行修改。1984年底,國務院辦公廳秘書局正式委託國家科委對鑒定辦法進行修訂。1987年初,國務院宣布廢止1961年《新產品新工藝技術鑒定暫行辦法》。新的《科技成果鑒定辦法》是經過三年多的廣泛調查研究,反復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省市自治區科委以及基層單位、科技人員的意見後,幾經修改定稿的。它吸收了1961年鑒定暫行辦法仍然適用的條款,考慮了現行政策,總結了各部門各地方成功的經驗,是比較符合我國現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發展需要和有利於加強科學技術管理的。
二、新的《科技成果鑒定辦法》與《新產品新工藝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的主要區別
1、理順了科技成果鑒定體系
新的鑒定辦法明確規定,國家科委歸口管理全國科技成果鑒定工作,各地方科委、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成果管理機構,負責本地區、本部門的科技成果鑒定工作。這一規定有利於調整科技成果管理工作中鑒定、登記、獎勵、推廣等各環節的關系,避免了過去鑒定工作管理過於分散、基層單位可以自行鑒定、掌握標准不一等弊病,有利於加強鑒定的組織工作。
2、拓寬了被鑒定科技成果的范圍
1961年的鑒定暫行辦法,根據當時我國生產建設和科學技術研究工作的實際,主要是針對新產品新工藝而制定的。二十多年來,我國科學技術的研究領域無論是門類、類量、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擴充和提高,需要通過鑒定確認的科技成果的范圍也必須與之相適應。新的鑒定辦法根據現在的實際,將被鑒定的科技成果拓寬為三個方面,即科學理論成果、應用技術成果以及軟科學研究成果。這樣,成果鑒定工作就能更好地與其他科學技術政策(例如獎勵政策)配套,更有利於使科技成果為經濟建設服務。
3、不要求一切科技成果都進行鑒定
1961年的鑒定暫行辦法規定,一切新產品新工藝技術都要進行鑒定。新的鑒定辦法不要求對一切科技成果都進行鑒定,根據各類成果特點和當前改革的方向,提出科學理論成果應通過百家爭鳴得到評價;技術成果可以通過市場機制進行鑒別、評價和得到社會的公認,一般可以不組織鑒定。今後,我們應該充分發揮《技術合同法》的作用,凡可以通過市場機制進行鑒別的科技成果,盡可能不組織專門的鑒定。這樣,既可發揮社會公認的作用,又可大量減少各類鑒定會。
4、採用多種鑒定形式
1961年的鑒定暫行辦法只規定了通過鑒定會進行鑒定的方式。為了克服鑒定會議過多、過濫、過大的弊端,特別是根據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新形勢,新的鑒定辦法吸收了近幾年各地方、各部門創造的經驗,歸納為三種鑒定形式和三種視同鑒定的情況。三種鑒定形式包括檢測鑒定、驗收鑒定、專家評議;三種視同鑒定的情況包括已經生產實踐證明技術成熟、取得經濟社會效益的;已按技術合同實施並達到合同要求的;已獲得專利權並得到實施的,均可憑實施單位出具的證明,經批准後即可視同已通過鑒定。三種鑒定形式和三種視同鑒定的情況均具有同等效力。我們提倡,鑒定工作要注重實效,能不開會的盡可能不開會,凡可以檢測鑒定、驗收鑒定、或背靠背評議的,均不要召開會議進行鑒定。可以視同鑒定的不必採用會議形式。
5、取消了鑒定的級別
1961年的鑒定暫行辦法規定,鑒定分為國家鑒定、部鑒定、地方鑒定和基層鑒定四級。在這次修改鑒定辦法過程中,我們反復聽取省、部成果管理部門的意見,進行多次的分析研究,認為鑒定分級利少弊多,不宜繼續沿用。各級科技成果管理部門必須認真執行這一新的規定,也希望各新聞單位積極配合,在今後的鑒定證書上和新聞報導中,不要再對科技成果鑒定冠以級別,只需如實反映由何部門組織(或委託組織)鑒定。
6、明確規定了參加鑒定委員會的專家的條件、權利和義務。
三、貫徹執行《科技成果鑒定辦法》應該注意的問題
1、大力加強對科技成果鑒定工作的管理
各級科技成果管理部門,必須加強對鑒定工作的管理,一定要嚴格把好鑒定的質量關。今後,任何單位要組織鑒定,必須按任務來源分別報請各級科委或有關主管部門的科技成果管理機構批准,嚴格按新的《科技成果鑒定辦法》進行鑒定,由成果管理機構頒發鑒定證書。凡未經批准自行組織鑒定的,一律無效。
2、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
組織鑒定單位在選聘參加鑒定的專家時,既要注重其學術、技術水平,又要注意專家的職業道德。要維護專家的權力和義務,要尊重專家的意見,形成真正的學術民主,使鑒定工作更具有科學性、公正性和權威性。一切強加於專家的意願、不正當的行政干預都是錯誤的。一切刁難、打擊持不同意見的專家的做法都是不允許的。
3、堅決剎住滲入鑒定工作中的不正之風
近幾年,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已滲入鑒定工作,有的單位還相當嚴重,嚴重危害著對科技成果的正確評價,敗壞了鑒定工作的聲譽。鑒定中的不正之風已引起社會的關注和科技界的不滿,對此我們必須引起嚴重注意。各地方、各部門必須採取堅決措施,剎住鑒定工作中的不正之風。要嚴格控制鑒定會的規模,參加鑒定會的專家一般應嚴格控制在五至十三人,為會議服務的工作人員應控制在三至五人,一切與鑒定無關的人員,包括無關的專家、各類行政人員、各級黨政負責人均不得作為鑒定委員會(或鑒定小組)成員。要嚴格控制鑒定經費,盡量壓縮開支,嚴禁利用鑒定之名請客送禮、遊山玩水、大吃大喝,除給予參加鑒定的專家適當的報酬外,不得亂發其他實物。對於違反上述規定的單位或個人應追究組織鑒定單位領導的責任。
科技成果鑒定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重要工作,直接影響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向經濟的轉移。請你們按通報精神做好宣傳工作,並將本通報下發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廠礦基層企事業單位,推動新的《科技成果鑒定辦法》的貫徹和執行。
② 電影科技具體包括什麼謝謝
廣播電影電視部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
hc360慧聰網廣電行業頻道 2004-03-17 09:19:24
1992 廣播電影電視部 廣發技字(1992)219號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鑒定和評價廣播電影電視科學技術成果(以下簡稱科技成果),促進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加強科技成果的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結合廣播電影電視系統的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科技成果包括:
(一)為解決廣播電影電視科學技術問題而取得的具有新穎性、先進性和實用價值的應用技術成果(含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新設計等)。
(二)利用現代化科學技術,採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而取得的,對實現決策科學化和管理現代化,促進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發展起重大作用的軟科學研究成果。 (三)闡明廣播電影電視領域內自然現象、特徵、規律及其內在聯系,在學術上具有新見解,對廣播電影電視科學技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科學理論成果。
第三條 科技成果鑒定是指廣播電影電視部科技司通過一定形式和程序,組織專家對科技成果進行審查、評價和鑒定,並作出鑒定結論的活動。
第四條 科技成果鑒定結論可以作為科技成果登記、獎勵、推廣應用、技術轉讓、技術出口等的重要依據。
鑒定後的應用技術成果,進行技術轉讓、新產品開發、中間試驗、試制生產時可以按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優惠政策。 第五條 科技成果鑒定工作應堅持實事求是、嚴肅認真、准確公正、民主、科學的原則。
第二章 管理與組織
第六條 廣播電影電視部科技司主管科技成果的鑒定工作、編制科技成果鑒定的有關規定並監督實施、組織或委託有關單位主持本系統的科技成果的鑒定。
成果完成單位不得被委託作為主持鑒定單位。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廣播電視科技管理機構也可組織科技成果鑒定工作。
第七條 負責組織科技成果鑒定工作的單位,應根據實際需要聘請專家參加鑒定工作。受聘專家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
(二)具有較高的學術、技術水平和較豐富的實踐經驗,了解國內外廣播電影電視領域技術發展狀況。
(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四)參加本課題研究的人員,不得成為鑒定專業委員會成員。
第八條 受聘專家對鑒定結論及評價意見應承擔技術責任和保密義務,不得私自應用或為他人提供該項鑒定科技成果的有關內容。
第九條 科技成果鑒定工作所需經費由申請單位承擔。
第三章 鑒定形式
第十條 科技成果鑒定可視具體情況來用以下形式:
(一)檢測鑒定。由組織鑒定單位指定經授權的專業檢測機構按照鑒定單位指定的項目和技術指標進行性能考核測試和評價,並作出結論。 (二)驗收鑒定。由驗收單位按照技術開發合同或組織鑒定單位認可的驗收項目、標准和方法進行檢驗、測試和評價,並作出結論。也可邀請少數專家驗收。
(三)會議鑒定。由組織鑒定單位聘請若干專家組成鑒定委員會(一般為九至十五人)召開專家鑒定會,對被鑒定的科技成果進行審查和評價,並作出結論。
各種鑒定形式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一條 科技成果屬下列情況之一的,經組織鑒定單位批准,可視同已通過鑒定:
(一)經國家專利局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專利,實施後取得明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由實施單位寫出書面證明的。
(二)非發明專利項目,經實踐證明技術上成熟,有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由實施單位寫出書面證明的。
第四章 鑒定程序
第十二條 符合第二條規定范圍,具備下列條件的科技成果可申請鑒定:
(一)完成技術合同或計劃任務書,已達到技術要求的。
(二)技術或學術資料齊全的。
(三)不存在科技成果權屬或其它爭議的。
第十三條 申請科技成果鑒定的單位必須向組織鑒定單位報送下列材料:
(一)《科技成果鑒定申請表》一式二份(格式見附件)。
(二)技術開發合同或計劃任務書的復印件。
(三)學術或技術資料一套;
1、應用技術成果的技術資料主要(包括:技術報告、技術指標測試報告、實驗報告、有關設計技術圖表、軟體程序、相關標准、國內外技術比較材料、經濟和社會效益分析等。)
2、應用技術成果須附使用單位的情況報告,包括成果的應用效果、穩定性、可靠性和成果評價。
3、新產品須附使用期間損壞、修復記錄。
4、軟科學成果的學術技術資料主要包括:總研究報告、專題論證報告、調研報告及有關背景材料、模型運行報告、國內外比較研究材料等。
5、科學理論成果的學術資料主要包括:學術論文及該論文在國內外學術刊物或學術會議發表情況、國內外學術比較材料、論文應用情況等。
6、申請單位認為需要提供的其它資料,包括圖片、實物、聲像帶、專利文件、圖書、刊物等。
第十四條 組織鑒定單位在接到科技成果鑒定申請表及所附全部資料後,應認真地進行審查,並在一個月內給予答復。
經審查符合條件的,組織鑒定單位應確定鑒定內容、鑒定形式、主持鑒定單位和聘請鑒定專家名單。對重大的科技成果,可呈報上一級主管機關組織鑒定。
第十五條 科技成果鑒定審評內容:
(一)提供的技術文件和資料齊全並符合要求; (二)達到技術開發合同或計劃任務書所規定的目標和技術要求;
(三)科技成果的論點、論據明確、有關的技術數據、圖表准確完整;
(四)科技成果的創造性或創新點,與國內外同類科技成果相比較,所能達到的實際水平;
(五)科技成果的技術成熟性、經濟合理性和推廣應用范圍及前景;
(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意見;
(七)在鑒定中出現嚴重分歧時,組織鑒定和主持鑒定的單位有權暫停鑒定並進行調查處理。
第十六條 參加鑒定的專家應當寫出書面鑒定意見,若有不同意見,按照參加鑒定工作的專家的實有人數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的原則,視為通過鑒定意見。但在鑒定報告中應對評價意見的異議予以註明。
第十七條 組織鑒定單位和主持鑒定單位應對鑒定意見進行審核,並分別簽署具體意見。如發現有重大缺陷的,應責成原鑒定專家予以補充。
第十八條 經鑒定並獲得組織通過的科技成果,由組織鑒定單位向科技成果完成單位領發《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或科學技術成果視同鑒定證書(證書格式見附件)
第十九條 科技成果鑒定的全部文件、資料、由組織鑒定單位在一個月內歸檔。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條 科技成果完成單位及個人,在科技成果鑒定中弄虛作假,一經發現,組織鑒定單位應當撤消對該項成果的鑒定。已簽發鑒定證書的應在全系統內通報撤消並索回證書,再責成其主管單位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第二十條 組織鑒定單位和主持鑒定單位的工作人員,在科技成果鑒定工作中玩忽職守、循私舞弊,給國家、單位和個人造成損失的,由所在單位和上級機關追究其責任。
第二十二條 參加鑒定工作的專家玩忽職守,作出錯誤結論,造成嚴重後果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機關追究責任。
第二十三條 參加鑒定工作的專家和其他人員違反國家保密規定,泄露科技成果鑒定涉及的秘密技術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和《科學技術保密條例》予以處理。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由廣播電影電視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廣播電視部科學技術研究成果鑒定辦法(試行)》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