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飼料車轉讓

飼料車轉讓

發布時間:2021-06-30 00:11:31

㈠ 1年多點的散裝飼料運輸車轉讓

一年的哈

天龍前四後八飼料車一台,40方,17年6月上戶

㈡ 商標轉讓類別都有哪些

商標分為45大類,同樣,商標轉讓也是一樣。
第一類
用於工業、科學、攝影、農業、園藝和林業的化學品;未加工人造合成樹脂;未加工塑料物質;肥料;滅火用合成物;淬火和焊接用制劑;保存食品用化學品;鞣料;工業用粘合劑。
第二類
顏料,清漆,漆;防銹劑和木材防腐劑;著色劑;媒染劑;未加工的天然樹脂;畫家、裝飾家、印刷商和藝術家用金屬箔及金屬粉。
第三類
洗衣用漂白劑及其他物料;清潔、擦亮、去漬及研磨用制劑;肥皂;香料,香精油,化妝品,洗發水;牙膏。
第四類
工業用油和油脂;潤滑劑;吸收、潤濕和粘結灰塵用合成物;燃料(包括馬達用燃料)和照明材料;照明用蠟燭和燈芯。
第五類
葯用和獸醫用制劑;醫用衛生制劑;醫用或獸醫用營養食物和物質,嬰兒食品;人用和動物用膳食補充劑;膏葯,綳敷材料;填塞牙孔用料,牙科用蠟;消毒劑;消滅有害動物制劑;殺真菌劑,除莠劑。
第六類
普通金屬及其合金;金屬建築材料;可移動金屬建築物;鐵軌用金屬材料;普通金屬制非電氣用纜線;五金具,金屬小五金具;金屬管;保險箱;不屬別類的普通金屬製品;礦石。
第七類
機器和機床;馬達和引擎(陸地車輛用的除外);機器聯結器和傳動機件(陸地車輛用的除外);非手動農業器具;孵化器;自動售貨機。
第八類
手工具和器具(手動的);刀、叉和勺餐具;隨身武器;剃刀。
第九類
科學、航海、測量、攝影、電影、光學、衡具、量具、信號、檢驗(監督)、救護(營救)和教學用裝置及儀器;處理、開關、傳送、積累、調節或控制電的裝置和儀器;錄制、通訊、重放聲音或影像的裝置;磁性數據載體,錄音盤;光碟,DVD盤和其他數字存儲媒介;投幣啟動裝置的機械結構;收銀機,計算機器,數據處理裝置,計算機;計算機軟體;滅火器械。
第十類
外科、醫療、牙科和獸醫用儀器及器械,假肢,假眼和假牙;整形用品;縫合用材料。
第十一類
照明、加熱、蒸汽發生、烹飪、冷藏、乾燥、通風、供水以及衛生用裝置。
第十二類
運載工具;陸、空、海用運載裝置。
第十三類
火器;軍火及彈葯;爆炸物;煙火。
第十四類
貴重金屬及其合金,不屬別類的貴重金屬製品或鍍有貴重金屬的物品;珠寶首飾,寶石;鍾表和計時儀器。
第十五類
樂器。
第十六類
紙和紙板,不屬別類的紙和紙板製品;印刷品;裝訂用品;照片;文具;文具或家庭用粘合劑;美術用品;畫筆;打字機和辦公用品(傢具除外);教育或教學用品(儀器除外);包裝用塑料物品(不屬別類的);印刷鉛字;印版。
第十七類
橡膠、古塔膠、樹膠、石棉、雲母,以及不屬別類的這些原材料的製品;生產用成型塑料製品;包裝、填充和絕緣用材料;非金屬軟管。
第十八類
皮革和人造皮革,不屬別類的皮革和人造皮革製品;毛皮;箱子和旅行袋;雨傘和陽傘;手杖;鞭和馬具。
第十九類
非金屬的建築材料;建築用非金屬剛性管;柏油,瀝青;可移動非金屬建築物;非金屬碑。
第二十類
傢具,鏡子,相框;不屬別類的木、軟木、葦、藤、柳條、角、骨、象牙、鯨骨、貝殼、琥珀、珍珠母、海泡石製品,這些材料的代用品或塑料製品。
第二十一類
家用或廚房用器具和容器;梳子和海綿;刷子(畫筆除外);制刷材料;清潔用具;鋼絲絨;未加工或半加工玻璃(建築用玻璃除外);不屬別類的玻璃器皿、瓷器和陶器。
第二十二類
纜,繩,網,帳篷,遮篷,防水遮布,帆,袋和包(不屬別類的);襯墊和填充材料(橡膠或塑料除外);紡織用纖維原料。
第二十三類
紡織用紗和線。
第二十四類
布料和不屬別類的紡織品;床單;桌布。
第二十五類
服裝,鞋,帽。
第二十六類
花邊和刺綉,飾帶和編帶;紐扣,領鉤扣,飾針和縫針;假花。
第二十七類
地毯,地席,席類,油氈及其他鋪地板材料;非紡織品制牆帷。
第二十八類
游戲器具和玩具;不屬別類的體育和運動用品;聖誕樹用裝飾品。
第二十九類
肉,魚,家禽和野味;肉汁;腌漬、冷凍、干制及煮熟的水果和蔬菜;果凍,果醬,蜜餞;蛋;奶和奶製品;食用油和油脂。
第三十類
咖啡,茶,可可和咖啡代用品;米;食用澱粉和西米;麵粉和谷類製品;麵包、糕點和甜食;冰制食品;糖,蜂蜜,糖漿;鮮酵母,發酵粉;食鹽;芥末;醋,沙司(調味品);辛香料;飲用冰。
第三十一類
穀物和不屬別類的農業、園藝、林業產品;活動物;新鮮水果和蔬菜;種籽;草木和花卉;動物飼料;麥芽。
第三十二類
啤酒;礦泉水和汽水以及其他不含酒精的飲料;水果飲料及果汁;糖漿及其他制飲料用的制劑。
第三十三類
含酒精的飲料(啤酒除外)。
第三十四類
煙草;煙具;火柴。
第三十五類
廣告;商業經營;商業管理;辦公事務。
第三十六類
保險;金融事務;貨幣事務;不動產事務。
第三十七類
房屋建築;修理;安裝服務。
第三十八類
電信。
第三十九類
運輸;商品包裝和貯藏;旅行安排。
第四十類
材料處理。
第四十一類
教育;提供培訓;娛樂;文體活動。
第四十二類
科學技術服務和與之相關的研究與設計服務;工業分析與研究;計算機硬體與軟體的設計與開發。
第四十三類
提供食物和飲料服務;臨時住宿。
第四十四類
醫療服務;獸醫服務;人或動物的衛生和美容服務;農業、園藝和林業服務。
第四十五類
法律服務;由他人提供的為滿足個人需要的私人和社會服務;為保護財產和人身安全的服務。

㈢ 《獸葯經營許可證》能轉讓嗎轉讓應如何規避風險

前不久,國家質檢總局正式對外發布了《中國技術性貿易措施年度報告(2006)》。調查結果表明,2005年,中國大約有25.1%的出口企業遭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直接損失總額達288億美元。
該報告全面反映了我國2005年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建設情況、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發展趨勢和我國的應對情況,以及我國產品出口遭遇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調查結果。報告共分為「中國技術性貿易措施」、「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和「中國企業遭遇國外技術性貿易情況調查報告」三個部分。其中,中國企業遭遇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情況的調查報告是國家質檢總局在2006年4月組織的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問卷調查基礎上形成的。調查採用的是雙層復合等距采樣法。依據HS編碼,將被調查的企業按出口產品劃分為八大類,共抽取樣本企業2996家,分布於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是該報告的主要內容:

我企業受貿易壁壘影響損失近三百億
我國八大類產品出口企業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比例為:農產品、食品類,42.0%;機械類,21.7%;化礦金屬製品類,26.2%;紡織服裝類21.5%;塑料橡膠類,22.4%;玩具傢具類,23.6%;車船航空器類,25.0%;玻璃陶瓷類,25.0%。從上述比例可以看出,受影響最嚴重的是農產品和食品類。
從直接損失額來看,中國出口到歐盟的產品因歐盟各種技術性貿易措施而遭受的直接損失最大,總額達101.5億美元左右,占直接損失總額的35.2%。美國和日本的技術性貿易措施給中國出口造成的直接損失額僅次於歐盟,分別達67.2億美元和29.7億美元左右,分別占直接損失總額的23.3%和10.3%。
從具體的八大類產品統計,我國農產品、食品受日本、韓國的措施影響最大;礦產、化學品、金屬及製品受美、歐影響最大,占受影響合同金額的52.5%;紡織服裝類受歐盟、美國影響最大,受影響合同金額分別為23億和5億美元,其中對歐出口在行業受影響總額中約佔78.9%;塑料、橡膠、皮革、毛皮及製品類產品受歐盟、美國影響嚴重,合計占該類產品受影響合同總額的75.3%;珠寶、傢具、燈具、玩具、游戲及運動設備類受美國(57.1%)、歐盟(29.0%)影響最大;車船航空器類受影響較小,受影響合同總金額近1.9億美元,主要受東盟、美國、歐盟影響;木及木製品、紙及紙製品、陶瓷、玻璃及製品受歐、美影響最大,合計影響合同總金額的54.4%,另外為日本。
從影響省份看,廣東省的直接損失額為94.8億美元,位列全國各地區直接損失之首,佔全國直接損失總額的32.9%左右;浙江省的直接損失額為47.7億美元左右,佔全國直接損失總額的16.6%。其它遭受直接損失估計值超過10億美元的地區有北京市、福建省、江蘇省、山東省和上海市。
在總額超過81.5億美元的受影響合同金額中,受包括節能及產品回收在內的環保要求影響的出口合同金額在22.2億美元以上,受工業品認證要求影響的出口合同價值超過12.3億美元,這是對中國產品出口影響最大的兩種措施。

貿易壁壘負面影響將進一步顯現
加入WTO以來,中國對外貿易持續增長。2005年,中國進出口總值達14224.2億美元;其中,出口7620億美元,進口6601.2億美元。貿易總額世界排名第三位。與此同時,中國面臨的貿易環境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全球關稅水平不斷下降,配額、許可證等非關稅措施對進口的限製作用逐步減弱,而以技術貿易措施對貿易的限製作用越來越明顯。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中國大約有25.1%的出口企業遭受到了多個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直接損失總額達288.03億美元。隨著中國在全球貿易市場份額的增加,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企業的負面影響將進一步凸顯。

對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應有充分認識
中國產品出口到不同國家或地區遭受的技術性貿易措施種類也有所不同。例如,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主要受到工業產品認證要求、標准要求、廠商注冊要求、標簽和標志要求、木質包裝要求、特殊檢驗要求、產品的人身安全要求、工業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限量要求、包裝及材料的要求等限制;出口到歐盟的產品遭受的措施與出口到美國的產品所遭受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有相似之處,但歐盟環保要求對中國出口產品有極為突出的限製作用,受影響的合同總金額近21億美元;在對日本的出口中,食品中農獸葯殘留要求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限製作用最為明顯。
從我國工業產品受影響的合同個數和金額來看,歐盟、美國、日本依次為對我國影響最大的三個國家;而農產品合同受影響的國家則不同,按受影響的合同數來看,中國農產品出口受影響最大的依次是日、美、俄;按受影響的合同金額看,則依次為日、韓、美。
據有關人士介紹,本次對2996家企業的調查結果,集中反映了一些當前比較突出的問題,但總的來說,仍存在著對WTO相關規則了解不充分,認識不準確;對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認識不足;行業組織、企業收集技術性貿易措施信息不完整等不足。為此,有關負責人士表示,國家質檢總局將加強政府間協調,充分發揮技術性貿易措施部際聯席會議的作用,進一步做好通報工作,以完善我技術性貿易措施,並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加大評議工作力度,著力提升評議的時效性和有效性;加大對外交涉力度,提高我國評議意見對國外採納的比例,使其最後出台的措施對我國產品出口造成的影響降低到最低水平;積極開展能力建設,幫助行業組織和企業提高應對能力;加強對行業組織和企業的培訓,一方面,進行WTO/TBT-SPS協定等國際規則和相關國際標准、指南、建議和發展趨勢的培訓,幫助其適應入世後的形勢變化,提高運用國際規則保護自身權益的能力,另一方面,進行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有針對性的培訓,使行業組織和企業了解進口國的相關法規、標准和程序並掌握應對的方法,從而在出口時及時規避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我國通報技術性貿易措施數量位居第一
根據WTO賦予各成員為保護環境、安全、健康、防止欺詐行為等合法目標而制定和實施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權利,我國政府和有關部門遵循WTO《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簡稱TBT協定)和《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簡稱SPS協定)的規定,在2005年加大了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制修訂力度,從而合理合法地使用技術手段,提高我國環保、安全、衛生、健康和消費者保護等的水平,提高我國產品的質量和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競爭力,提高我國企業應對國外技術壁壘的能力。
2005年,我國制修訂並向WTO通報的TBT措施112件,我國通報的TBT措施的數量在所有149個WTO成員中名列第一。在112件TBT措施中,我國制修訂的強制性國家標准有81個,占我國TBT通報總數的第一位。
我國2005年制定的TBT措施主要涉及機動車輛、機電產品、金屬礦產、食品及標簽、化工產品、輕工產品、消防產品、卷煙、進口廢物原料、計量器具、農作物種子等的安全、衛生、環保等要求的行政規章。
2005年我國向WTO提交了18個SPS通報,其中常規通報14個,緊急措施通報1個,補遺通報3個。通報數在所有WTO成員中名列第15位。中國2005年制定的SPS措施主要涉及農葯殘留限量、食品和飼料添加劑衛生標准、食品和飼料中污染物限量、食品接觸材料衛生、動物檢疫、進境水果檢疫管理辦法等。

重點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影響中國農食產品貿易
依據2003修訂的《食品衛生法》,日本制定了食品中農業化學品(農葯、獸葯及飼料添加劑等)最大殘留限量的「肯定列表制度」,並於2005年6月向WTO進行了通報。該制度於2005年11月29日正式頒布,2006年5月29日實施。
日本通報的「肯定列表制度」對食品中農業化學品殘留管理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涵蓋了全部農食產品中可能存在的所有農業化學品,內容主要包括:禁止使用16種農葯、獸葯cf797種農葯、獸葯及飼料添加劑制定了「現行標准」和「暫定標准」兩類限量標准,涉及的限量數目達到53862個。根據「肯定列表制度」的有關規定,該制度實施後只有符合該制度要求的農食產品才能進入日本市場。
日本是中國農食產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場,2005年中國對日出口農食產品79.3億美元,占農食產品總出口額的29.2%。中國農食產品在日本進口農食產品中排序第二。由於日本新舊農業化學品管理制度的變化非常大,新制度必將大大增加中國輸日農食產品中農業化學品的管理難度,增加貿易成本,影響通關速度,嚴懲影響中國農食產品對日貿易。
日本通報的「肯定列表制度」對中國輸日農食產品貿易影響主要有:設限數量大幅增加,「肯定列表制度」出台前,日本只對255種農葯、獸葯和飼料添加劑在186種食品、農產品中設立了9321個限量標准,而在「肯定列表制度」中,僅「暫定標准」一項就涉及到734種農業化學品、51392個限量標准、264種食品、農產品,分別是過去全部規定的2.8倍、5.6倍和1.4倍;限量標准更為嚴格;六成項目沒有檢測方法,在「肯定列表制度」所涉及的876種農業化學品中,截至日本通報時,尚有391種農葯、155種獸葯中國還沒有制定相應檢測方法,佔62.3%;檢測工作量成倍增加,實施「肯定列表制度」後,按中國原有的出口檢驗監管方式,監管和檢測工作量將增加5倍以上;延緩通關速度,根據日本的相關法規,進口農食產品抵達日本港口後,將在港口滯留,待檢測合格後放行。「肯定列表制度」增加了檢測項目,檢測時間相應延長,使輸日產品滯港時間延長;加大出口成本,中國為了符合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要求開展殘留控制、檢測等各環節所引發的費用,將使得中國輸日產品的成本大幅增加,以每種食品、農產品平均檢測200項計,平均每批產品僅檢測費用就將增加到5000美元。增加的出口成本將降低中國輸日產品的競爭力。

歐盟REACH法規影響中國相關產業
為徹底改變原有化學品市場准入管理和控製法規體系缺乏科學性和協調性的問題,加強對化學品安全風險的管理,歐盟自1998年開始醞釀制定一項管理和控制化學品市場准入的法規。經過數年的法規制定過程,歐盟委員會制定了《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與限制制度》(簡稱REACH法規),該法規將於2007年6月1日正式實施。
REACH法規的核心內容是根據化學品的生產和進口量、以及危險程度等因素,對化學品採取注冊、評估、授權等形式的市場准入管理和控製程序。
REACH法規的適用對象,主要是直接從事化學品生產和進口的生產商和進口商。法規要求每年每生產商或每進口商生產量或進口量在1噸以上的化學物質,都要按REACH法規注冊,注冊時需要提供其化學中性質資料、進行安全評估以及制定降低風險的措施;對中間體和聚合物另有簡化注冊要求的特殊規定。
歐盟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2003年,中歐雙邊貿易額為1252.2億美元,其中僅雙方化學品貿易額就達到102.8億美元,佔中歐貿易額的近10%。在中歐化學品貿易中,中國對歐出口化學品352.8萬噸,出口額44.7億美元,從歐盟進口化學品420.2萬噸,進口額達58.1億美元;中國對歐出口的化學品多為原料型產品且80%以上年出口量在1000噸以上。因此,REACH法規的實施將會對中歐化學品及相關產品的貿易產生巨大的影響。
REACH法規對中國相關產業的影響表現在以下方面:高額注冊費用將提高生產成本。根據擬議法規的要求,10萬種現在化學品中約有3萬余種要接受REACH法規管轄,其中80%需要注冊,其餘20%在注冊之後還要經過各成員國主管部門的評估、並需提交附加信息以進入授權程序。據評估,僅注冊的直接費用就達26億歐元。平均每種化學品用於注冊的直接費用高達8.5萬歐元。因此,REACH法規的實施必將在近斯內對中國化學品的對歐出口造成嚴懲阻礙。對於歐盟對華出口的化學品,也會由於成本和價格的提高,迫使中國選擇歐盟外的國家進口可以替代的產品,從而導致歐盟化學品對華出口下降;REACH法規將引發工業界的連鎖反應。REACH法規不僅影響到化學工業本身,而且還延伸到製造業的各個角落;高額信息費將使企業不堪重負。根據REACH法規,任何企業注冊某一化學品或其某一用途時,只要有「先注」信息存在,即使提供的申請材料中的數據是申報企業自行完成的,仍要交納「信息費」,否則就不能完成注冊程序。對所有向歐盟出口的企業而言,特別是有多種產品的企業或產品中使用了多種化學物質的企業,為完成REACH法規下的注冊,信息費將是一項沉重的負擔。

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
2005年,WTO秘書處共散發了771項TBT通報。自1995年WTO成立以來,TBT通報的總數累計達到6869項。2005年的TBT通報全部是關於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的通報。共有66個WTO成員提交了TBT通報,是WTO成立以來提交TBT通報成員數最多的一個。其中,阿爾巴尼亞、多米尼加、厄瓜多、迦納、模里西斯、摩洛哥、蒙古、奈及利亞、卡達和羅馬尼亞首次提交了通報,這10個成員多是最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至此,提交TBT通報的成員總數達到了94個。提交通報數量位列前10位的成員依次是中國、美國、以色列、巴西、日本、歐盟、薩爾多瓦、韓國和瑞典。
通報所涉及的產品分別為機電產品、農食產品、石油化工產品、輕工業產品、金屬建材產品、葯品及其他產品,其中數量最多的為機電產品,其次為農食產品和石油化工產品。
2005年,WTO的149個成員中有54個成員提交了SPS通報,共853件。
根據《TBT協定》和《SPS協定》,進行通報是WTO各成員的義務,對其他成員的通報進行評議是WTO各成員的權利,即通報與評議體現了WTO各成員權利與義務的平衡。
自2002年起,中國在履行WTO成員義務的同時,亦重視作為WTO成員應享有的權利。在TBT和SPS領域內,主要表現為在其他成員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參與起草階段即參與對其草案的研究和評議,充分表達中國關注,從而在措施生效之前,促使措施起草成員對其措施進行相應修改。近年來,中國評議的通報數量逐年增長,評議質量不斷提高,提出的評議意見越來越多地得到通報成員的重視和考慮,降低了其他成員擬議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中國出口貿易的負面影響。

RoSH指令增加電子電氣產品出口風險
歐盟《關於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的第2002/95/EC號指令》(RoSH指令)於2003年2月13日發布,並於2006年7月1日實施。RoSH指令對電子電氣設備中鉛、汞、鎘、六價鉻、聚溴聯苯和聚溴二苯醚六種有害物質的最大容許限量做出了規定,廣泛覆蓋了各種電子電氣產品及相關原材料。
RoSH指令的適用范圍幾乎涵蓋了中國所有出口電子電氣品種及相關原材料。但是,目前歐盟尚未明確與指令有關的合格評定程序和檢測方法及指令最終豁免范圍,也沒有提供足夠明確的指南性文件,這使中國電子電氣產品對歐出口面臨很多不確定性,增加企業的出口風險和成本。
自RoSH指令草案發布以來,中國一直密切關注該法規的動態變化,並根據該法規的發布和實施進程完成了法規文本的翻譯、整理、跟蹤研究和評議等階段性應對工作,夯實應對RoSH指令的技術儲備,通過多邊和雙邊渠道表達對指令的關注,探討開展雙邊合作。

WEEE指令不應只增加生產商負擔
歐盟《廢棄電氣電子設備指令》(WEEE指令)於2003年2月13日發布,並於2005年8月有3日實施。WEEE指令要求:從產品設計開始就考慮環保要求;廢棄電氣電子設備與普通市政垃圾實行分開收集;按特殊處理程序處理廢棄電氣電子設備,並對處理程序和方法提出了技術要求;由生產商或第三方在單獨或集中的基礎上建立回收系統並制定了各類產品的回收率。WEEE指令對各種電氣電子設備產品及其配件和材料規定了明確的回收率;對於收集、處理及回收這些廢棄電氣電子設備的資金我,規定實施「生產商責任制」。
WEEE指令從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保護人類健康,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理由出發,鼓勵電氣電子設備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採取可能的措施回收、再生和循環利用電氣電子設備,以減少市政垃圾的處理量。但是,WEEE指令的具體規定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帶來嚴重增加成本、降低競爭力等不可忽視的負面後果。歐盟是中國家用電器出口的主要市場,約佔中國家電產品出口量的四分之一。WEEE指令的產品適用范圍十分廣泛,必將對中國出口歐盟的多種電氣電子產品產生重要影響。
由於涉及面廣、影響大,且規定的內容存在不科學、不合理、不公平之處,WEEE指令草案自公布以來一直是歷次TBT委員會例會中的一個議題,受到許多WTO成員的質疑,但在正式公布的指令中歐盟基本沒有採納其他WTO成員的評議意見。
中國對WEEE指令的應對工作,主要集中在法規跟蹤、研究和通過多種渠道表達中國的貿易關注兩個方面。中國在貿易關注中指出,廢棄電子電氣產品的回收責任應由社會各界共同承擔,而不應僅由生產商單獨承擔,WEEE指令的許多內容既沒有依據有關的國際標准和指南,也沒有提出充分的科學依據,通過對生產商規定較為苛刻的指標要求和費用要求以及繁瑣的程序,將每年回收處理600萬件電氣電子產品的責任從歐盟各成員國政府轉嫁給生產商,此舉尤其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的中小企業產品進入歐盟市場的成本,削弱了其競爭力。中國特別強調了REACH法規中的一些規定對中國對歐出口有失公平的情況。對於部分種類廢棄電氣電子產品的回收率和再利用率達到80%的規定,明顯高於日本、中國等其他國家的指標,無疑給這些國家的產品出口商增加了負擔。
此外,對廢棄電氣電子設備的回收處理,歐盟企業是就地回收,所需的費用肯定低於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企業的花費,必然為中國等歐盟以外的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帶來不利影響。

EuP指令又將造成新影響
歐盟《關於制定用能產品環保設計要求框架的指令》(EuP指令)於2005年7月22日發布並於發布之日起20天後正式生效。EuP指令是一個框架性指令,它要求歐盟成員國最遲應在2007年8月11日前實施必要的法律法規和行政規定,對用能產品加施CE標志,以促進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EuP指令覆蓋的產品范圍廣泛,歐盟委員會將根據EuP指令陸續對諸如供暖及熱水設備、電動馬達系統、家居及商業場所照明系統、家用及辦公室用辦公設備、個人電子產品、通風及空調系統等用能產品制定具體的實施措施。
雖然EuP指令僅是一個框架性的指令,但是其管轄的內容和覆蓋的產品范圍,將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用能產品出口造成重大影響。特別是由於歐盟25個成員國對該指令的理解可能不一致,從而導致不同成員國根據該指令轉換其法律法規和行政規定時出現不統一、不協調的情況,對貿易夥伴造成困難。
中國對EuP指令開展的應對工作包括:密切跟蹤EuP指令的最新動向,以雙邊和多邊場合提出貿易關注,建議歐盟就該法規的立法和實施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進行充分評估,同時通過多種渠道提請國內相關部門、出口企業、行業協會和研究機構等利益相關方關注該指令及其實施指令,呼籲企業依照新指令的要求做好相應的技術准備,爭取使EuP指令對中國相關產品出口歐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結束語
在2005年中國有大約25.06%的出口企業遭受了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其中,出口企業中的國有獨資公司、國有控股公司、非公司制國有企業受影響的比例約為31.48%,其他內資企業受影響的比例也在27.60%左右。從數值上看,小型企業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相對較小,而大型企業受影響較大。隨著企業出口銷售額的增加,企業受到國個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明顯加大。
在中國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出口合同中,相當一部分來自浙江省、福建省和廣東省。其中工業品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出口合同數,主要來自浙江省、福建省和廣東省,而農產品受影響的出口合同數,主要發生在浙江省、河南省和山東省。其中浙江省無論是受影響的工業品出口合同數,還是受影響的農產品出口合同數,在全國都列於首位,反映出浙江省作為中國出口大省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嚴重的現實。
為滿足進口國對產品的技術要求,中國出口企業不得不對產品進行測試、認證、注冊、檢驗,或改進產品生產技術、更換產品包裝及標簽,或對產品進行其他處理,或辦理其他手續。而這一切都使企業出口經營成本提高,相應地發生利潤損失。但是,我國企業必將在打破
適應國外的貿易壁壘遭遇戰中,通過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以及企業之間的互信協作,通過學習,提高產品質量,大力推進標准化戰略,加強認證工作,提高應對國外技術壁壘的信心和能力。
鑒於對企業出口影響較大的配額、許可證、關稅、匯率幾大因素的作用因WTO規則的制約和貿易夥伴國的強烈反對,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而保護國內市場又是世界上各個國家在各個時期所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

找的很辛苦吖·能幫的上忙應該!

㈣ 大家好,購買半斤以上的花鰱喂專用飼料養多久可以出售

鰱魚是典型的濾食性魚類,吃浮游植物,亦吃豆漿、豆渣粉、麩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顆粒配合飼料,適宜在肥水中養殖。
花鰱魚食慾與水溫成正比。鰱魚喜高溫,最適宜的水溫為23℃~32℃。炎熱的夏季,鰱魚的食慾最為旺盛。要想養好鰱魚要先知道這點花白鰱專用飼料,同時投人畜糞,提高肥力。
花鰱魚周身是黑白相間的,而白鰱魚全身都是白色;花鰱魚的味道要比白鰱魚的味道更好吃,魚肉更鮮美。
花鰱魚的養殖方法:
1、放養前的准備工作:魚種池的面積要求較大,一般為4-8畝,水要較深,一般1.5-2米。放養前應施有機肥料以培養,對於花鰱基肥應適量施用,控制車輪蟲高峰期下塘。
2、夏花放養:放養時間一般為5-6月份,放養方式有單養和混養兩種,一般採用混養,因為這個階段魚類的習性逐漸顯示不同,對外界的環境要求也不同,根據各種魚類的習性和對水質的適應性不同進行搭配混養,不但給予各種魚類適宜的生長環境,同時也充分地發揮了水體的利用率和對食料較經濟的利用。魚種池一般是2-3種混養,本實驗混養少許白鰱、鯉魚。
3、飼養管理:此時花鰱還是主要以浮游生物為主要食料,池水要求肥沃,浮游生物量要多,池塘除去放養前施基肥外,夏花放養後還要施綠肥及熟糞肥,結合定期注新水使水保持褐綠色。飼養時人工投飼注意「四定」原則,即定時、定位、定質、定量,以便提高餌料的利用率,降低餌料系數,此時投餌數量要少一些。
4、日常管理:每天早晨巡塘一次,觀察水色和魚的動態,經常消除池邊雜草和水中腐敗雜物,清掃食台和進行食台、食物消毒。以保護池塘衛生;拉網檢查不僅利於肥水,而且便於檢查魚的生長魚病等情況,從而合理確立投餌量和魚病防治方法,做好防逃、防盜和魚病、敵害防治工作。
5、並塘和越冬:秋末冬初,水溫下降至10度以下,魚已不攝食,這時須將魚撈出,集中蓄養在較深的魚池中越冬,主意在並塘前一周停止投飼,選天氣晴朗的日子拉網出塘,並塘時拉網和操作必須小心細致,以免魚體受傷和在越冬期間發生水霉病,蓄養池水深在2米以上,向陽背風,少污泥,並塘後應在結冰時防止缺氧,嚴防水鳥的危害。

㈤ 請問一下貴州那裡有喂牛草料出售

貴州養牛的朋友一般需要草料都是從廣西拿的比較多,廣西喂牛草料資源豐富,比如玉米秸稈青飼料、皇竹草牛草料、甘蔗尾葉牛草料都有的。
現在這些喂牛草料價格在350元-380元一噸打包好了的,過段時間會漲價到400多一噸。
廣西是離貴州比較近的,找回頭車運喂牛草料過去貴州運費大概在260元一噸。基本上500多到600可以拿到一噸喂牛草料了,如果不是牛草料上市旺季,700多一噸牛草料也是需要的。需要咖薇,前面/85接著0778後面四位9701貴州喂牛草料

㈥ 《獸葯經營許可證 》可以轉讓嗎轉讓應如何規避風險

前不久,國家質檢總局正式對外發布了《中國技術性貿易措施年度報告(2006)》。調查結果表明,2005年,中國大約有25.1%的出口企業遭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直接損失總額達288億美元。
該報告全面反映了我國2005年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建設情況、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發展趨勢和我國的應對情況,以及我國產品出口遭遇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調查結果。報告共分為「中國技術性貿易措施」、「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和「中國企業遭遇國外技術性貿易情況調查報告」三個部分。其中,中國企業遭遇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情況的調查報告是國家質檢總局在2006年4月組織的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問卷調查基礎上形成的。調查採用的是雙層復合等距采樣法。依據HS編碼,將被調查的企業按出口產品劃分為八大類,共抽取樣本企業2996家,分布於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是該報告的主要內容:

我企業受貿易壁壘影響損失近三百億
我國八大類產品出口企業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比例為:農產品、食品類,42.0%;機械類,21.7%;化礦金屬製品類,26.2%;紡織服裝類21.5%;塑料橡膠類,22.4%;玩具傢具類,23.6%;車船航空器類,25.0%;玻璃陶瓷類,25.0%。從上述比例可以看出,受影響最嚴重的是農產品和食品類。
從直接損失額來看,中國出口到歐盟的產品因歐盟各種技術性貿易措施而遭受的直接損失最大,總額達101.5億美元左右,占直接損失總額的35.2%。美國和日本的技術性貿易措施給中國出口造成的直接損失額僅次於歐盟,分別達67.2億美元和29.7億美元左右,分別占直接損失總額的23.3%和10.3%。
從具體的八大類產品統計,我國農產品、食品受日本、韓國的措施影響最大;礦產、化學品、金屬及製品受美、歐影響最大,占受影響合同金額的52.5%;紡織服裝類受歐盟、美國影響最大,受影響合同金額分別為23億和5億美元,其中對歐出口在行業受影響總額中約佔78.9%;塑料、橡膠、皮革、毛皮及製品類產品受歐盟、美國影響嚴重,合計占該類產品受影響合同總額的75.3%;珠寶、傢具、燈具、玩具、游戲及運動設備類受美國(57.1%)、歐盟(29.0%)影響最大;車船航空器類受影響較小,受影響合同總金額近1.9億美元,主要受東盟、美國、歐盟影響;木及木製品、紙及紙製品、陶瓷、玻璃及製品受歐、美影響最大,合計影響合同總金額的54.4%,另外為日本。
從影響省份看,廣東省的直接損失額為94.8億美元,位列全國各地區直接損失之首,佔全國直接損失總額的32.9%左右;浙江省的直接損失額為47.7億美元左右,佔全國直接損失總額的16.6%。其它遭受直接損失估計值超過10億美元的地區有北京市、福建省、江蘇省、山東省和上海市。
在總額超過81.5億美元的受影響合同金額中,受包括節能及產品回收在內的環保要求影響的出口合同金額在22.2億美元以上,受工業品認證要求影響的出口合同價值超過12.3億美元,這是對中國產品出口影響最大的兩種措施。

貿易壁壘負面影響將進一步顯現
加入WTO以來,中國對外貿易持續增長。2005年,中國進出口總值達14224.2億美元;其中,出口7620億美元,進口6601.2億美元。貿易總額世界排名第三位。與此同時,中國面臨的貿易環境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全球關稅水平不斷下降,配額、許可證等非關稅措施對進口的限製作用逐步減弱,而以技術貿易措施對貿易的限製作用越來越明顯。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中國大約有25.1%的出口企業遭受到了多個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直接損失總額達288.03億美元。隨著中國在全球貿易市場份額的增加,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企業的負面影響將進一步凸顯。

對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應有充分認識
中國產品出口到不同國家或地區遭受的技術性貿易措施種類也有所不同。例如,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主要受到工業產品認證要求、標准要求、廠商注冊要求、標簽和標志要求、木質包裝要求、特殊檢驗要求、產品的人身安全要求、工業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限量要求、包裝及材料的要求等限制;出口到歐盟的產品遭受的措施與出口到美國的產品所遭受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有相似之處,但歐盟環保要求對中國出口產品有極為突出的限製作用,受影響的合同總金額近21億美元;在對日本的出口中,食品中農獸葯殘留要求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限製作用最為明顯。
從我國工業產品受影響的合同個數和金額來看,歐盟、美國、日本依次為對我國影響最大的三個國家;而農產品合同受影響的國家則不同,按受影響的合同數來看,中國農產品出口受影響最大的依次是日、美、俄;按受影響的合同金額看,則依次為日、韓、美。
據有關人士介紹,本次對2996家企業的調查結果,集中反映了一些當前比較突出的問題,但總的來說,仍存在著對WTO相關規則了解不充分,認識不準確;對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認識不足;行業組織、企業收集技術性貿易措施信息不完整等不足。為此,有關負責人士表示,國家質檢總局將加強政府間協調,充分發揮技術性貿易措施部際聯席會議的作用,進一步做好通報工作,以完善我技術性貿易措施,並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加大評議工作力度,著力提升評議的時效性和有效性;加大對外交涉力度,提高我國評議意見對國外採納的比例,使其最後出台的措施對我國產品出口造成的影響降低到最低水平;積極開展能力建設,幫助行業組織和企業提高應對能力;加強對行業組織和企業的培訓,一方面,進行WTO/TBT-SPS協定等國際規則和相關國際標准、指南、建議和發展趨勢的培訓,幫助其適應入世後的形勢變化,提高運用國際規則保護自身權益的能力,另一方面,進行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有針對性的培訓,使行業組織和企業了解進口國的相關法規、標准和程序並掌握應對的方法,從而在出口時及時規避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我國通報技術性貿易措施數量位居第一
根據WTO賦予各成員為保護環境、安全、健康、防止欺詐行為等合法目標而制定和實施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權利,我國政府和有關部門遵循WTO《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簡稱TBT協定)和《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簡稱SPS協定)的規定,在2005年加大了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制修訂力度,從而合理合法地使用技術手段,提高我國環保、安全、衛生、健康和消費者保護等的水平,提高我國產品的質量和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競爭力,提高我國企業應對國外技術壁壘的能力。
2005年,我國制修訂並向WTO通報的TBT措施112件,我國通報的TBT措施的數量在所有149個WTO成員中名列第一。在112件TBT措施中,我國制修訂的強制性國家標准有81個,占我國TBT通報總數的第一位。
我國2005年制定的TBT措施主要涉及機動車輛、機電產品、金屬礦產、食品及標簽、化工產品、輕工產品、消防產品、卷煙、進口廢物原料、計量器具、農作物種子等的安全、衛生、環保等要求的行政規章。
2005年我國向WTO提交了18個SPS通報,其中常規通報14個,緊急措施通報1個,補遺通報3個。通報數在所有WTO成員中名列第15位。中國2005年制定的SPS措施主要涉及農葯殘留限量、食品和飼料添加劑衛生標准、食品和飼料中污染物限量、食品接觸材料衛生、動物檢疫、進境水果檢疫管理辦法等。

重點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影響中國農食產品貿易
依據2003修訂的《食品衛生法》,日本制定了食品中農業化學品(農葯、獸葯及飼料添加劑等)最大殘留限量的「肯定列表制度」,並於2005年6月向WTO進行了通報。該制度於2005年11月29日正式頒布,2006年5月29日實施。
日本通報的「肯定列表制度」對食品中農業化學品殘留管理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涵蓋了全部農食產品中可能存在的所有農業化學品,內容主要包括:禁止使用16種農葯、獸葯cf797種農葯、獸葯及飼料添加劑制定了「現行標准」和「暫定標准」兩類限量標准,涉及的限量數目達到53862個。根據「肯定列表制度」的有關規定,該制度實施後只有符合該制度要求的農食產品才能進入日本市場。
日本是中國農食產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場,2005年中國對日出口農食產品79.3億美元,占農食產品總出口額的29.2%。中國農食產品在日本進口農食產品中排序第二。由於日本新舊農業化學品管理制度的變化非常大,新制度必將大大增加中國輸日農食產品中農業化學品的管理難度,增加貿易成本,影響通關速度,嚴懲影響中國農食產品對日貿易。
日本通報的「肯定列表制度」對中國輸日農食產品貿易影響主要有:設限數量大幅增加,「肯定列表制度」出台前,日本只對255種農葯、獸葯和飼料添加劑在186種食品、農產品中設立了9321個限量標准,而在「肯定列表制度」中,僅「暫定標准」一項就涉及到734種農業化學品、51392個限量標准、264種食品、農產品,分別是過去全部規定的2.8倍、5.6倍和1.4倍;限量標准更為嚴格;六成項目沒有檢測方法,在「肯定列表制度」所涉及的876種農業化學品中,截至日本通報時,尚有391種農葯、155種獸葯中國還沒有制定相應檢測方法,佔62.3%;檢測工作量成倍增加,實施「肯定列表制度」後,按中國原有的出口檢驗監管方式,監管和檢測工作量將增加5倍以上;延緩通關速度,根據日本的相關法規,進口農食產品抵達日本港口後,將在港口滯留,待檢測合格後放行。「肯定列表制度」增加了檢測項目,檢測時間相應延長,使輸日產品滯港時間延長;加大出口成本,中國為了符合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要求開展殘留控制、檢測等各環節所引發的費用,將使得中國輸日產品的成本大幅增加,以每種食品、農產品平均檢測200項計,平均每批產品僅檢測費用就將增加到5000美元。增加的出口成本將降低中國輸日產品的競爭力。

歐盟REACH法規影響中國相關產業
為徹底改變原有化學品市場准入管理和控製法規體系缺乏科學性和協調性的問題,加強對化學品安全風險的管理,歐盟自1998年開始醞釀制定一項管理和控制化學品市場准入的法規。經過數年的法規制定過程,歐盟委員會制定了《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與限制制度》(簡稱REACH法規),該法規將於2007年6月1日正式實施。
REACH法規的核心內容是根據化學品的生產和進口量、以及危險程度等因素,對化學品採取注冊、評估、授權等形式的市場准入管理和控製程序。
REACH法規的適用對象,主要是直接從事化學品生產和進口的生產商和進口商。法規要求每年每生產商或每進口商生產量或進口量在1噸以上的化學物質,都要按REACH法規注冊,注冊時需要提供其化學中性質資料、進行安全評估以及制定降低風險的措施;對中間體和聚合物另有簡化注冊要求的特殊規定。
歐盟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2003年,中歐雙邊貿易額為1252.2億美元,其中僅雙方化學品貿易額就達到102.8億美元,佔中歐貿易額的近10%。在中歐化學品貿易中,中國對歐出口化學品352.8萬噸,出口額44.7億美元,從歐盟進口化學品420.2萬噸,進口額達58.1億美元;中國對歐出口的化學品多為原料型產品且80%以上年出口量在1000噸以上。因此,REACH法規的實施將會對中歐化學品及相關產品的貿易產生巨大的影響。
REACH法規對中國相關產業的影響表現在以下方面:高額注冊費用將提高生產成本。根據擬議法規的要求,10萬種現在化學品中約有3萬余種要接受REACH法規管轄,其中80%需要注冊,其餘20%在注冊之後還要經過各成員國主管部門的評估、並需提交附加信息以進入授權程序。據評估,僅注冊的直接費用就達26億歐元。平均每種化學品用於注冊的直接費用高達8.5萬歐元。因此,REACH法規的實施必將在近斯內對中國化學品的對歐出口造成嚴懲阻礙。對於歐盟對華出口的化學品,也會由於成本和價格的提高,迫使中國選擇歐盟外的國家進口可以替代的產品,從而導致歐盟化學品對華出口下降;REACH法規將引發工業界的連鎖反應。REACH法規不僅影響到化學工業本身,而且還延伸到製造業的各個角落;高額信息費將使企業不堪重負。根據REACH法規,任何企業注冊某一化學品或其某一用途時,只要有「先注」信息存在,即使提供的申請材料中的數據是申報企業自行完成的,仍要交納「信息費」,否則就不能完成注冊程序。對所有向歐盟出口的企業而言,特別是有多種產品的企業或產品中使用了多種化學物質的企業,為完成REACH法規下的注冊,信息費將是一項沉重的負擔。

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
2005年,WTO秘書處共散發了771項TBT通報。自1995年WTO成立以來,TBT通報的總數累計達到6869項。2005年的TBT通報全部是關於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的通報。共有66個WTO成員提交了TBT通報,是WTO成立以來提交TBT通報成員數最多的一個。其中,阿爾巴尼亞、多米尼加、厄瓜多、迦納、模里西斯、摩洛哥、蒙古、奈及利亞、卡達和羅馬尼亞首次提交了通報,這10個成員多是最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至此,提交TBT通報的成員總數達到了94個。提交通報數量位列前10位的成員依次是中國、美國、以色列、巴西、日本、歐盟、薩爾多瓦、韓國和瑞典。
通報所涉及的產品分別為機電產品、農食產品、石油化工產品、輕工業產品、金屬建材產品、葯品及其他產品,其中數量最多的為機電產品,其次為農食產品和石油化工產品。
2005年,WTO的149個成員中有54個成員提交了SPS通報,共853件。
根據《TBT協定》和《SPS協定》,進行通報是WTO各成員的義務,對其他成員的通報進行評議是WTO各成員的權利,即通報與評議體現了WTO各成員權利與義務的平衡。
自2002年起,中國在履行WTO成員義務的同時,亦重視作為WTO成員應享有的權利。在TBT和SPS領域內,主要表現為在其他成員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參與起草階段即參與對其草案的研究和評議,充分表達中國關注,從而在措施生效之前,促使措施起草成員對其措施進行相應修改。近年來,中國評議的通報數量逐年增長,評議質量不斷提高,提出的評議意見越來越多地得到通報成員的重視和考慮,降低了其他成員擬議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中國出口貿易的負面影響。

RoSH指令增加電子電氣產品出口風險
歐盟《關於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的第2002/95/EC號指令》(RoSH指令)於2003年2月13日發布,並於2006年7月1日實施。RoSH指令對電子電氣設備中鉛、汞、鎘、六價鉻、聚溴聯苯和聚溴二苯醚六種有害物質的最大容許限量做出了規定,廣泛覆蓋了各種電子電氣產品及相關原材料。
RoSH指令的適用范圍幾乎涵蓋了中國所有出口電子電氣品種及相關原材料。但是,目前歐盟尚未明確與指令有關的合格評定程序和檢測方法及指令最終豁免范圍,也沒有提供足夠明確的指南性文件,這使中國電子電氣產品對歐出口面臨很多不確定性,增加企業的出口風險和成本。
自RoSH指令草案發布以來,中國一直密切關注該法規的動態變化,並根據該法規的發布和實施進程完成了法規文本的翻譯、整理、跟蹤研究和評議等階段性應對工作,夯實應對RoSH指令的技術儲備,通過多邊和雙邊渠道表達對指令的關注,探討開展雙邊合作。

WEEE指令不應只增加生產商負擔
歐盟《廢棄電氣電子設備指令》(WEEE指令)於2003年2月13日發布,並於2005年8月有3日實施。WEEE指令要求:從產品設計開始就考慮環保要求;廢棄電氣電子設備與普通市政垃圾實行分開收集;按特殊處理程序處理廢棄電氣電子設備,並對處理程序和方法提出了技術要求;由生產商或第三方在單獨或集中的基礎上建立回收系統並制定了各類產品的回收率。WEEE指令對各種電氣電子設備產品及其配件和材料規定了明確的回收率;對於收集、處理及回收這些廢棄電氣電子設備的資金我,規定實施「生產商責任制」。
WEEE指令從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保護人類健康,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理由出發,鼓勵電氣電子設備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採取可能的措施回收、再生和循環利用電氣電子設備,以減少市政垃圾的處理量。但是,WEEE指令的具體規定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帶來嚴重增加成本、降低競爭力等不可忽視的負面後果。歐盟是中國家用電器出口的主要市場,約佔中國家電產品出口量的四分之一。WEEE指令的產品適用范圍十分廣泛,必將對中國出口歐盟的多種電氣電子產品產生重要影響。
由於涉及面廣、影響大,且規定的內容存在不科學、不合理、不公平之處,WEEE指令草案自公布以來一直是歷次TBT委員會例會中的一個議題,受到許多WTO成員的質疑,但在正式公布的指令中歐盟基本沒有採納其他WTO成員的評議意見。
中國對WEEE指令的應對工作,主要集中在法規跟蹤、研究和通過多種渠道表達中國的貿易關注兩個方面。中國在貿易關注中指出,廢棄電子電氣產品的回收責任應由社會各界共同承擔,而不應僅由生產商單獨承擔,WEEE指令的許多內容既沒有依據有關的國際標准和指南,也沒有提出充分的科學依據,通過對生產商規定較為苛刻的指標要求和費用要求以及繁瑣的程序,將每年回收處理600萬件電氣電子產品的責任從歐盟各成員國政府轉嫁給生產商,此舉尤其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的中小企業產品進入歐盟市場的成本,削弱了其競爭力。中國特別強調了REACH法規中的一些規定對中國對歐出口有失公平的情況。對於部分種類廢棄電氣電子產品的回收率和再利用率達到80%的規定,明顯高於日本、中國等其他國家的指標,無疑給這些國家的產品出口商增加了負擔。
此外,對廢棄電氣電子設備的回收處理,歐盟企業是就地回收,所需的費用肯定低於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企業的花費,必然為中國等歐盟以外的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帶來不利影響。

EuP指令又將造成新影響
歐盟《關於制定用能產品環保設計要求框架的指令》(EuP指令)於2005年7月22日發布並於發布之日起20天後正式生效。EuP指令是一個框架性指令,它要求歐盟成員國最遲應在2007年8月11日前實施必要的法律法規和行政規定,對用能產品加施CE標志,以促進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EuP指令覆蓋的產品范圍廣泛,歐盟委員會將根據EuP指令陸續對諸如供暖及熱水設備、電動馬達系統、家居及商業場所照明系統、家用及辦公室用辦公設備、個人電子產品、通風及空調系統等用能產品制定具體的實施措施。
雖然EuP指令僅是一個框架性的指令,但是其管轄的內容和覆蓋的產品范圍,將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用能產品出口造成重大影響。特別是由於歐盟25個成員國對該指令的理解可能不一致,從而導致不同成員國根據該指令轉換其法律法規和行政規定時出現不統一、不協調的情況,對貿易夥伴造成困難。
中國對EuP指令開展的應對工作包括:密切跟蹤EuP指令的最新動向,以雙邊和多邊場合提出貿易關注,建議歐盟就該法規的立法和實施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進行充分評估,同時通過多種渠道提請國內相關部門、出口企業、行業協會和研究機構等利益相關方關注該指令及其實施指令,呼籲企業依照新指令的要求做好相應的技術准備,爭取使EuP指令對中國相關產品出口歐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結束語
在2005年中國有大約25.06%的出口企業遭受了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其中,出口企業中的國有獨資公司、國有控股公司、非公司制國有企業受影響的比例約為31.48%,其他內資企業受影響的比例也在27.60%左右。從數值上看,小型企業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相對較小,而大型企業受影響較大。隨著企業出口銷售額的增加,企業受到國個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明顯加大。
在中國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出口合同中,相當一部分來自浙江省、福建省和廣東省。其中工業品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出口合同數,主要來自浙江省、福建省和廣東省,而農產品受影響的出口合同數,主要發生在浙江省、河南省和山東省。其中浙江省無論是受影響的工業品出口合同數,還是受影響的農產品出口合同數,在全國都列於首位,反映出浙江省作為中國出口大省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嚴重的現實。
為滿足進口國對產品的技術要求,中國出口企業不得不對產品進行測試、認證、注冊、檢驗,或改進產品生產技術、更換產品包裝及標簽,或對產品進行其他處理,或辦理其他手續。而這一切都使企業出口經營成本提高,相應地發生利潤損失。但是,我國企業必將在打破
適應國外的貿易壁壘遭遇戰中,通過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以及企業之間的互信協作,通過學習,提高產品質量,大力推進標准化戰略,加強認證工作,提高應對國外技術壁壘的信心和能力。
鑒於對企業出口影響較大的配額、許可證、關稅、匯率幾大因素的作用因WTO規則的制約和貿易夥伴國的強烈反對,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而保護國內市場又是世界上各個國家在各個時期所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

找的很辛苦吖·能幫的上忙應該!

㈦ 養殖企業同時從事飼料加工,加工的飼料全部用於內部喂養,是否需要繳納增值稅

這個可以問武漢海天翔科技有限公司

武漢海天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8月,是主要從事飼料技術的研究開發、飼料添加劑和混合飼料的生產和銷售。汽車配件的生產和銷售

閱讀全文

與飼料車轉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