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專輯

成果專輯

發布時間:2021-06-29 23:42:27

① 周美夫的主要成果

改進了鎳硫火試金及碲同沉澱富集鉑族元素制樣方法,並建立了ICP-MS測定鉑族元素方法;取得了薩德伯里Cu-Ni-(PGE)硫化物礦床成因的新證據;提出了豆莢狀鉻鐵礦床成因新模式;此外,在科馬提岩和蛇綠岩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些新成果。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國際SCI論文160餘篇,SCI論文被SCI論文引用近2000次,在「Lithos和「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上合編專輯各1輯,合作出版專著2部。合著專著2部。

② 大家認為周傑倫的哪個專輯成就最高、影響力最大

《葉惠美》整個華語樂壇史上最具有專輯精神的唯一一張專輯,在03年可以說是以席捲之勢碾壓任何對手,因為這張傳奇的專輯有了「7.16周傑倫日」,主打歌《以父之名》在全球五十多家電台超過8億人收聽,點燃整個華語樂壇的全盛時代。每首歌曲的歌詞設計,譜曲編曲達到了化境水平,曲風多元,曠古爍今。可以說這張專輯起到了從《JAY》起步到《八度空間》一炮而紅,當時很多人會認為《八度空間》就是傑倫的極限高度,但是《葉惠美》的問世將傑倫的水平推向另一個高度,同時也為後來的《七里香》《十一月的肖邦》等大紅大紫做了最好的鋪墊。而今超過八百萬張的銷量,成為了傑倫歷史累計銷量最高的專輯。最想說的一句「《葉惠美》,華語樂壇的天花板」。

③ 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的成果

50多年來,作曲系教師在教學工作之餘,筆耕不止,創作了大量的優秀音樂作品。據不完全統計,我系師生的音樂作品在國際國內各種比賽中獲獎近100人次,其中:國際比賽中獲獎5項、全國比賽中獲獎34項、省級比賽中獲獎16項。有代表性的作品主要包括王義平教授的管弦樂《貔貅舞曲》,謝功成教授的交響合唱《長江抒情詩》、鍾信明教授的《第二交響曲》、《長江畫頁》,劉健教授的為高級電子合成器、弦樂四重奏與大型弦樂隊而作的《紋飾》、為十六支大竹笛而作的《風的回聲》和CD專輯《盤王之女》、《黑珍珠》、《天門》,彭志敏教授的室內樂《山民印象》、《八山璇讀》,黃汛舫教授的無伴奏合唱《工尺譜游戲》,周雪石教授的室內歌劇《再別康橋》,趙曦副教授的室內樂《葳蕤》、為三位打擊樂手而作的《金木》以及《武漢音樂學院新音樂作品選集》(附CD)、《武漢音樂學院電子音樂作品選集》(附CD)等等。
50多年來,作曲系教師在教學和創作的同時還科研不止,推出了大量的理論成果,特別是在現代作曲技法研究領域,取得了全國領先、國際矚目的大量學術成果。據不完全統計,我系教師累計出版各類專著、譯著等約50餘部,發表專業學術論文等500餘篇,完成或承擔的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近30項。有代表性的學術成果主要有:《傳統作曲技術理論叢書》(人民音樂出版社)、《現代作曲技法叢書》(湖南文藝出版社)、《武漢音樂學院作曲技術理論研究論文選編》等。
作為主要發起者和組織者,作曲系多次開風氣之先,舉辦了多次在中國現、當代音樂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有關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的學術會議。比如,分別於1979年和1986年舉辦的第一、二屆全國和聲學學術報告會,分別於1985年、1998年主辦的第一、二屆全國作曲家會議,1990年與日本雅馬哈公司合辦的全國第一次MIDI與數碼樂器新作展示會,2005年舉辦的第一屆中國現代音樂創作研究年會等。作曲系教師先後出訪俄羅斯、德國、奧地利、法國、澳大利亞、英國、美國、荷蘭、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以及香港和台灣等地區進行講學和學術交流,多次出席國際、國內的各種重要學術會議,並發表成果。
作曲系在深化教學、科研、創作管理改革的基礎上,精心搭建、務實推進「作曲之聲——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師生作品音樂會系列」、「作曲系教師論壇」、「作曲系大型教研室研討」、「中國現代音樂創作研究年會」、《作曲簡報》等五大平台,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強化學科建設、提高教學質量,顯示出蓬勃的生機和強大的教學、創作、科研與藝術實踐能力。

④ 王力宏最有成就的專輯

心中的日月,
入圍格萊美獎最佳專輯。
史無前例開創華語音樂新生命
跨越、融合、連接東方、西方音樂的極致創作
全球首創第一張「Chinked-Out」專輯
在傳說中的香格里拉 追尋王力宏心中的日月……
人類因為夢想而偉大。王力宏與生俱來的音樂使命感,有了起點而沒有終點,現在到未來,是永不休止的音符。
為了「Chinked-Out」這個使命,力宏像個旅人堅持著他未完成的路,一直繼續著那些關於音樂和跨越的事。在我們遺忘的音樂最初的模樣時;在走遍全世界聆聽著許多陌生新聲音時,有一種渴望的沸騰,當印度樂、拉丁樂……等這些民族色彩濃厚的音樂元素躍上國際成為流行時,王力宏創造了「Chinked-Out」這個新身份賦予華語音樂迥然不同的新生命。在傳說中的「香格里拉」,王力宏反璞歸真的實現 期待所有華人在他的音樂國度里感動一場你遺忘了許久的音樂盛宴,原來「心中的日月」就在這里。

蓋世英雄。
是一張凝聚八方豪傑力量的專輯。當中包括大家最為熟悉的韓國天王RAIN獻出的國語處女作以及美國嘻哈新人王JIN的跨刀RAP。自從發片之即,便如蛟龍一飛沖天,短短幾周時間就已經突破100萬銷量, 穩坐國內各大排行榜王者之位。這次演唱會,力宏除了演唱新專輯的歌外,還為我們帶來了歷年專輯的主打歌,從《情敵貝多芬》到《公轉自轉》,由《龍的傳人》到《心中的日月》,無不熟悉,無不經典。在嘉賓方面,可謂是破天荒的中西合璧,西城男孩+五月天,特別是前者的大架光臨,使得原本已經火熱非常的現場變得更加的沸騰,真正讓人領略到音樂無國界的說法。全場大合唱不稀奇,幫力宏飆高音倒是難得!「他已用盡全力,卻只不過想唱歌給我們」,於是,全場大合唱越來越大聲……

⑤ 周勛初的研究成果

[1]高適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9月,75000字
[2]韓非子札記,江蘇人民出版社,1980年11月,273000字
[3]中國文學批評小史,長江文藝出版社,1981年1月,205000字;(台灣)麗文文化公司,1994年7月;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189000字;遼寧古籍出版社,1995年6月, 200000字;(韓國)理論與實踐出版社(全弘哲等譯),1993年8月;(日本)勉誠出版社(高津孝譯),2007年7月
[4]韓非,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10月,44000字
[5]九歌新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115000字
[6]唐語林校證,中華書局,1987年7月,536000字
[7]文史探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213000字
[8]唐詩大辭典(主編),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11月,1490000字
[9]當代學術研究思辨,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5月,293000字
[10]唐人軼事匯編(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1736000字
[11]唐人筆記小說考索,江蘇古籍出版社,1996年6月,230000字
[12]詩仙李白之謎,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11月,14000字
[13]魏晉南北朝文學論叢,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11月,246000字
[14]唐鈔文選集注匯存(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7月
[15]周勛初文集,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2600000字
[16]羅根澤說諸子(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274000字
[17]李白研究(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406000字
[18]師門問學錄(余歷雄記),鳳凰出版社,2004年12月,230000字
[19]李白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350000字;2006年7月第二次印刷
[20]《冊府元龜》校訂本(主編),鳳凰出版社,2006年12月,15777000字
[21]餘波集,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365000字
[22]胡小石文史論叢(編),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278000字 [1]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9月,列入「參加本書編訂工作的主要編寫人」
[2]馬恩列斯文藝論著選讀,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增訂本,後記中雲「曾在一段,時間內參加編寫」
[3]韓非子校注,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年11月,後記中雲「全書的文字統一和校勘工作是由周勛初同志負責的」
[4]辭海·語詞分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12月,列入主要編寫和修訂人,新一版、新二版均參加編寫 [1]談談漢字簡化的歷史(中國青年報,1956年3月24日)
[2]評漢字筆順排檢法(中國語文,1957年1期)
[3]攜手並進(小說),(雨花,1958年5月號)
[4]評羅根澤先生「中國文學批評史」中的「根本觀念」(火箭,1959年1期)
[5]禹鼎考釋(與譚優學合寫〉,(南京大學學報,1959年2期)
[6]梁代文論三派述要(中華文史論叢第5輯,1964年6月)
[7]關於宮體詩的若干問題(新建設,1965年3期)
[8]韓非與百國春秋(南京大學學報,1978年3期)
[9]《戰國策》與《韓非子》(南京大學學報,1979年2期)
[10]高適生平若干問題的探討(文學評論,1979年2期)
[11]陳奇猷《韓非子刻本源流考》商兌(群眾論叢,1980年第1輯)
[12]《韓非子·十過》非韓非作(活頁文史叢刊,第1輯,1980年)
[13]敘《全唐詩》成書經過(文史第8輯,1980年3月)
[14]王充與兩漢文風(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叢刊第2輯,1980年7月)
[15]談「唐十二家詩」(學林漫錄2集,1981年3月)
[16]魏晉南北朝人對文學形象特點的探索(文藝理論研究,1981年4期)
[17]劉勰的兩個夢(南京大學學報,1982年1期)
[18]《文賦》寫作年代新探(文學遺產增刊第14輯,1982年2月)
[19]阮籍《詠懷》(其二十)詩新解(文史知識1983年1期;《古典詩詞名篇鑒賞集》,中華書局1984年)
[20]學習古代文論隨感(光明日報,1984年1月24日;《文學遺產》622期)
[21]皇甫冉《秋夜有懷高三十五兼呈空和尚》詩發微(《全國唐詩討論會論文選》,陝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
[22]胡小石師的教學藝術(學林漫錄9集,1984年12月)
[23]魏氏「三世立賤」的分析(南京大學學報,1985年1期;《建安文學研究文集》,黃山書社1984年11月)
[24]柳珵《劉幽求傳》鉤沉(中華文史論叢,1985年1輯)
[25]開拓型的學者羅根澤(光明日報,1985年6月18日;《文學遺產》,683期)
[26]程千帆教授的學詩歷程(唐代文學研究年鑒1984年號,1985年)
[27]從唐人七律第一之爭看文學觀念的演變(文學評論,1985年5期)
[28]杜甫身後的求全之毀和不虞之譽(草堂,1985年2期)
[29]劉勰的主要研究方法──折衷說述評(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叢刊第11輯,1985年)
[30]羅根澤先生傳(《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家》第8輯,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年)
[31]《(唐語林〉原序目》考辨(唐代文學論叢總8輯,1986年12月)
[32]論黃侃《文心雕龍札記》的學術淵源(文學遺產,1987年1期)
[33]盧言考(學術月刊,1987年4期)
[34]羅根澤傳略(《中國現代社會科學家傳略》第9輯,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
[35]韓愈的《永貞行》以及他同劉禹錫的交誼始末(中華文史論叢,1987年2、3期合刊)
[36]王堂閑話考(西北師院學報,1988年3期)
[37]潘勖《九錫》與劉勰崇儒(社會科學戰線,1989年1期)
[38]周勛初同志在委員會二屆二次會議上的發言(高校古籍整理工作通報20期,1989年)
[39]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的特色和人才培養(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209期,1989年)
[40]就《唐語林校證》事答客問(書品,1989年2期)
[41]《明皇十七事》考(古籍整理與研究4期,1989年)
[42]趙璘考(古代文獻研究集林第1集,1989年)
[43]陳寅恪先生的「中國文化本位論」(南京大學學報,1989年5期;《紀念陳寅恪先生誕辰百年學術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12月)
[44]論謝靈運山水文學的創作經驗(文學遺產,1989年5期)
[45]開闊視野實中出新(南京大學學報,1990年2期)
[46]身在廬山之外的人反易看清廬山真面目(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0年2期)
[47]釋「賦」(古典文學知識,1990年4期(總31期〉)
[48]司馬相如賦論質疑(文史哲,1990年5期)
[49]李白及其家人名字寓意之推斷(中國李白研究1990年集上,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9月;(香港〉中華國學2期,1990年5月)
[50]「芳林十哲」考(唐代文學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年10月)
[51]順其自然地登攀(文史知識,1991年4期)
[52]寫作《高適年譜》的機緣與甘苦(古典文學知識,1991年2期(總第35期〉)
[53]《隋唐嘉話》「拾補」商兌(書品,1991年2期)
[54]中國古籍在大陸(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台灣]國文天地,7卷三期,1991年8月)
[55]元和文壇的新風貌(中華文史論叢第47輯,1991年5月)
[56]王粲患麻瘋病說(學林漫錄13集,中華書局1991年5月)
[57]宋人發揚前代文化的功績(《國際宋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四川大學出版社1991年10月)
[58]目錄學家對文學批評的認識和著錄(文學研究第1輯,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5月)
[59]「三教論衡」與文士心態(《中國傳統思想文化與廿一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1月)
[60]《易》學中的兩大流派對劉勰《文心雕龍》的不同影響(《文心雕龍研究薈萃》,上海書店1992年5月)
[61]張騭《文士傳》(輯本〉(古典文獻研究1989年─1990年,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5月)
[62]韋絢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2年6期)
[63]敬業小言(南大書友總3期,1993年4月上旬)
[64]李白在諸王分鎮問題上遭致失敗的內在原因(文學研究第5輯,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4月)
[65]論李白對唐王朝與邊疆民族戰事的態度(文學遺產,1993年3期)
[66]李白剔骨葬友的文化背景之考察(中國文化,第8輯,1993年6月)
[67]張暉《宋代筆記研究》序(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8月)
[68]隋唐嘉話考(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1輯,1993年9月)
[69]嚴傑《歐陽修年譜》序(南京出版社,1993年11月)
[70]郭璞詩為晉「中興第一」說辨析(江海學刊,1993年6期;《魏晉南北朝文學論集》,台灣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71]《唐語林校證》慘淡經營始末(古典文學知識,1994年2期(總53期〉)
[72]賦體評議(南京大學學報,1994年2期)
[73]唐代筆記小說的校讎問題(古典文獻研究1991──1992,1994年6月)
[74]李白兩次就婚相府所鑄成的家庭悲劇(文學遺產,1994年6期)
[75]周明《中國古代散文藝術》序(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
[76]《酉陽雜俎》成書考(《選堂文史論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
[77]中日友誼之樹長青(桔頌(日本奈良女子大學文學部),1995年)
[78]唐代筆記小說的內涵與特點(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2輯,1995年2月)
[79]日本訪書散記(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5年1、2期,1995年4月)
[80]康熙御定《全唐詩》的時代印記與局限(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95年6月)
[81]《中國文學批評小史》寫作中的點滴心得(古典文學知識,1995年第5期(總第62期〉)
[82]魏晉南北朝時科技發展對文學的影響(古典文獻研究1993—1994,1995年10月;《魏晉南北朝文學論集》,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
[83]李白思想中的異端因素(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3輯,1995年12月;唐代文學研究,1996年9月)
[84]《文選》所載《奏彈劉整》一文諸注本之分析(文學遺產,1996年第2期;《文選學新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
[85]文化同根倍情親(中國典籍與文化,1996年第4期)
[86]「登高能賦」說的演變和劉勰創作論的形成(文心雕龍研究第二輯,1996年9月)
[87]讀《中國文學批評史》有感(復旦大學學報,1996年第6期)
[88]懷念老校長匡亞明同志(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1997年第一期(總314期〉;《匡亞明紀念文集》,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10月)
[89]讀稿杞憂(文學遺產,1997年第二期)
[90]朱東潤先生治學的特色(復旦大學學報,1997年第二期)
[91]勛初自白(《當代百家話讀書》,廣東教育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
[92]周老任職南京大學時的高風亮節(高校古籍工作通報第54期)
[93]陳寅恪研究方法之吾見(《中國古典文學學術史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
[94]季振宜《唐詩》的編纂與流傳(學術集林11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7年11月)
[95]御定《全唐詩》的疏誤與《全唐五代詩》的編纂(文學評論叢刊1卷1期,1997年12月)
[96]御定《全唐詩》的疏誤與《全唐五代詩》的編纂(《兩岸古籍整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2月)
[97]《社會科學戰線》創刊周年紀念有感(社會科學戰線,1998年第3期)
[98]王青《漢朝的本土宗教與神話》序(台灣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8月)
[99]文獻學與綜合研究(《文學遺產紀念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年8月)
[100]鄭傑文《戰國策文新論》序(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101]古籍整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工程(中國典籍與文化,1999年2期)
[102]中國文學研究現代化進程思考(中國政協報,1999年6月2日學術家園總64期)
[103]我所了解的胡小石先生(《胡小石研究》,東南文化1999年增刊)
[104]我與傳統的文史之學(《學林春秋》二編下冊,朝華出版社1999年12月)
[105]左思《三都賦》成功經驗之研討(《辭賦文學論集》,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106]開湖泊志之先河的《太湖備考》(新華日報,2000年1月15日)
[107]評劉勰文學觀的雙重標准(鎮江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論劉勰及其(文心雕龍〉》,文苑出版社2000年2月)
[108]李白屢遭挫折與倍受贊譽之兩面觀(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五輯,中華書局2000,年,2月)
[109]文學「一代有一代之所勝」說的重要歷史意義(文學遺產,2000年1期)
[110]傳統文化就在我們身邊(中國典籍與文化,2000年1,期)
[111]胡小石先生與中國文學史研究(《學林往事》上冊,朝華出版社2000年3,月)
[112]羅根澤先生在學術領域中的多方開拓(《學林往事》中冊,朝華出版社2000年3月)
[113]胡傳志《金代文學研究》序(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
[114]《唐鈔文選集注江存》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7月)
[115]紀念程千帆先生(江蘇文史研究,2000年3期)
[116]李白剡中之戀放談(中國李白研究1999年集「李白與天姥國際會議專輯」,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年10月)
[117]紀念古道熱腸的洪誠先生(文教資料,2000年6期)
[118]郝潤華《(錢注杜詩〉與詩史互證方法》序(黃山書社,2000年12月)
[119]楚辭研究的傳承與發展(《楚辭研究成功之路——海內外楚辭專家自述》,重慶出版,社2000年12月)
[120]《文選集注》上的印章考(《(昭明文選〉與中國傳統文化》——第四屆文選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6月)
[121]有關「選學」珍貴文獻的發掘與利用(中國典籍與文化,2001年4期)
[122]夢斷黃金台(文史知識,2001年10期)
[123]徐國榮《中古感傷文學原論》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12月)
[124]先進文化與古典文獻研究(《先進文化與建設江蘇文化大省——第一期(政協委員論壇〉論文匯編》,2002年3月)
[125]我與《唐宋史料筆記叢刊》的文字因緣(書品,2002年2期;《我與中華書局》,中華書局2002年5月)
[126]李白族系之爭的時代背景(古典文獻研究總第5輯,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
[127]張智華《南宋的詩文選本研究》序(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
[128]魏晉南北朝時文壇上的摹擬之風(《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文化論文集》,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
[129]姚曼波《(春秋〉考論》序(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130]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序(中國書店出版社,2003年1月;古典文獻研究,2003年1月)
[131]孫望先生的人格魅力(《詩海揚帆——文學史家孫望》,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
[132]武秀成《(舊唐書〉辨證》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
[133]李白奇特的文化背景(《李珍華紀念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134]我與李珍華教授的四次相聚(《李珍華紀念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135]吳正嵐《六朝江東士族的家學門風》序(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1月)
[136]陳寅恪的治學方法與清代朴學的關系(古典文獻研究總第7輯,鳳凰出版社2004年7月;《古典文獻研究》總第8輯,2006年1月)
[137]談筆記在唐代文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六朝隋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7月)
[138]異曲可以同工——評兩種研究六朝江東士族家學家風問題的著作[署名古愚](書品,2004年5輯,2004年11月)
[139]唐詩之路唐詩總集序(江蘇文史研究,2004年4期)
[140]黨銀平《崔致遠研究》序(江蘇文史研究,2004年4期)
[141]探索與困惑——研究宗教與六朝文學的一點思考(《漢魏六朝文學與宗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9月)
[142]《永志無諼》(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文集)序(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
[143]《翰墨激情》(紀念抗日勝利60周年文集)序(自印本)
[144]李白「三擬《文選》」說闡微(鄭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一期;《滄海求珠》——張文勛教授八十華誕學術紀念文集,雲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
[145]西學東漸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艱難處境(社會科學論壇,2006/2〔上半月刊〕;文學評論叢刊第9卷第1期)
[146]匡亞明校長在人才問題上的巨大貢獻(南京大學報2006年3月28日匡亞明百年誕辰紀念專刊)
[147]重視中國古典文學特點的研究(文學遺產,2006年2期)
[148]由《九歌新考》所想起的(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第3期[總第181期])
[149]李白與羌族文化(中華文史論叢2006第一期[總第81輯])
[150]趙益《六朝南方神仙道教與文學》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
[151]三教論衡的歷史發展(古典文獻研究總第9輯,2006年1月)
[152]文化建設中的一項系統工程(光明日報,2006年8月28日第12版《學術副刊》)
[153]李白詩原貌之考索(文學遺產,2007年1期)
[154]《百年漢學論集》序(江蘇文史研究,2007年1期;台灣學生書局,2007年2月)
[155]《唐代樂人考述》序(江蘇文史研究,2007年1期,東方出版社,2006年11月)
[156]我與傅璇琮先生的文字姻緣(寧波晚報,2007年8月12日;《傅璇琮學術評論》,寧波出版社2007年7月)
[157]鳳凰出版集團的驕人業績(《鳳凰情緣》,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年9月)
[158]古籍整理:「考文獻而愛舊邦」(光明日報,2007年10月25日《國學副刊》32期[總56期])
[159]《文心雕龍》書名辨(江蘇文史研究,2007年4期;文學遺產,2008年1期)
[160]李白的晉代情結(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學刊2007,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161]「興、觀、群、怨」古解(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1期)
[162]關於《文選集注》第九十八卷的流傳(古典文獻研究第十一輯,2008年4月)

⑥ 請問一下,MJ最成功的專輯是

他最成功的專輯是《顫栗》。英文名字是「THRILLER」
銷量介紹:1.04億
(到目前為止是世界單張專輯銷量第一)

發行的時間:1982年

專輯風格:流行

專輯的簡介:這張專輯為MJ成名後正式發行的第二張個人專輯,這張專輯影響巨大,奠定了邁克爾傑克遜歌王的地位,BILLIE
JEAN連續數十周排行榜首,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歌曲。

⑦ 我愛上的的專輯成果

丁當「我愛上的」專輯 新媒體點播成績亮眼 本周G-MUSIC殺進第五名
揮動拳擊手套象徵擊敗榜上天王天後勁敵 期待再接再厲沖下好成績
丁當新專輯「我愛上的」7月8日發片當天,在新媒體點播排行榜上立刻獲得驚人好成績!不僅在EZPEER點播人氣榜上一口氣奪下一到十名的名次,稱霸排行榜!同時也沖上KK BOX專輯點播排行榜第三名的好成績,首周專輯「我愛上的」更殺進銷售排行榜第五名。
獲獎記錄
新歌「猜不透」獲得了台灣地區網路媒體kkbox單曲下載第一名、專輯點播榜第一名、KTV點播第一名、電信彩鈴下載第一名。
丁當在08年發行了第二張個人專輯《我愛上的》成績占據各大音樂榜前矛成績喜人:新歌《猜不透》先後獲得台灣區三大彩鈴下載排行榜第一名;台灣區KKBOX單曲點播榜第一名;台灣區KTV點播第一名;MTV台卡拉卡拉榜第一名等。
丁當獲得了台灣地區第一門戶網站Yahoo!音樂類新生代最有個性女歌手獎,並入圍了2008新加坡金曲獎最受歡迎新人。

⑧ 求文檔: 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研究成果專輯 2005年

你的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雖然我了解你的目標和具體參數,我只能告訴你如下結果,如果你看完我的說明後如果不滿意,可以另外提問,我回答,
一、輸送相同功率時,線路造價低:
對於架空線路,交流輸電通常採用3根導線,而直流單極只需1根,雙極只需2根。對於電纜線路,其投資費和運行費都更為經濟,這也是越來越多的大城市採用地下直流電纜的原因。
二、線路有功損耗小:
直流線路沒有感抗和容抗,也就沒有無功損耗。而且由於直流架空線路具有「空間電荷」效應,即集膚效應,其電暈損耗和無線電干擾均比交流架空線路要小。
三、適宜於海下輸電:
如果用交流,除了心線的電阻損耗外,還有絕緣中的介質損耗以及鉛包和鎧裝中的磁感應損耗等。而用直流,則基本上只有心線的電阻損耗。
四、沒有系統的穩定問題:
交流系統有一定的電抗,輸送的功率有一定的極限,如果超過這極限,送端的發電機和受端的發電機可能失去同步而造成系統的解列。
五、能限制系統的短路電流:
六、調節速度快,運行可靠:
在交、直流線路並聯運行時,當交流系統發生短路,可暫時增大直流輸送的功率以減小發電機轉子加速,就可以提高系統運行的可靠性了。

⑨ 朴彩英出過哪些專輯其中哪些專輯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朴彩英(Rosé),1997年出生於紐西蘭奧克蘭,韓國女歌手,BLACKPINK成員。

2016年,BLACKPINK正式出道,從此在亞洲掀起一陣熱潮!

出道同時,朴彩英發行首張專輯《SQUARE ONE》 ,隨後發行第二張專輯《SQUARE TWO》。2017年7月20日,組合在日本出道 。

2018年7月24日起,朴彩英隨組合一起舉行在日本競技場的巡迴演唱會“BLACKPINK Arena Tour 2018”。

粉絲留言

朴彩英的照片並不出彩,第一眼沒有LISA和JISOO出彩,但是越看越好看。

而且一旦了解到朴彩英的完整形象:性格好,才藝多,純正澳腔的流利英文,氣質出眾,善良堅毅,敢於挑戰自我……

總而言之,小仙女本仙。

⑩ 誰能評價一下6月-7月底左右回歸的韓團(專輯音源方面的成果和不足),比如AOA SISTAR B

btob歌不錯

閱讀全文

與成果專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