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協和醫院消化科的方秀才看胃病怎麼樣,主要是胃動力方面的病,胃不蠕動,有在那看過的嗎
可以看看中醫,根據您的舌脈開葯調理;促進胃腸動力的葯,或者食物調理一下:猴頭菇木耳煮雞材料:光雞800克、猴頭菇(水發後)250克、木耳(水發後)100克、雞湯800毫升、金華火腿粒10克、姜(去皮拍碎)20克、白鬍椒粒少許,鹽、糖、米酒、生抽、花生油各適量。做法:雞斬件,以鹽、糖、生抽、米酒和花生油拌勻備用;爆香拍姜,落雞湯、猴頭菇、火腿粒和白鬍椒粒,慢火煮30分鍾至猴頭菇出味,然後加入雞件和木耳,中火煮15分鍾至雞熟,最後調味便成。猴頭菇對消化不良、胃病和神經衰弱有不錯的食療功效。又或者吃些保健品,如太陽神猴頭菇胃腸保健口服液,它具有雙向調節人體機能的作用,能助消化,益脾胃,保護胃粘膜,增強胃腸及消化系統功能的作用,對噯氣、反酸、胃脹、上腹脹痛等: 造成胃動力障礙因素包括精神情緒變化,胃分泌功能紊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當人的胃動力出現障礙時,會發生上腹脹滿,易飽,飯後腹脹,惡心,嘔吐等消化不良症狀.為了保持正常的胃動力,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良好的飲食習慣應是有節,定時,定質,使胃能夠有規律地工作和休息.所謂有節,是指不能吃得過飽,要定量;定時是指三餐要定時;定質是指每餐都要保持一定的質量,食物中含有適量的營養物質.另外,進食時要細嚼慢咽,飯菜要爛,熱,以利消化,切忌進食生冷食物.●注意飲食和生活調理.避免長期攝入粗糙,刺激性食物;避免過熱飲料及過咸飲食;做到飲食有節,定時定量,防止暴飲暴食.宜少量多餐,減少每餐的分量,避免過飽或空腹,尤其不能忽略早餐.避免吃太油膩的食物,因為油脂停留在胃中的時間過長,很容易引起腹脹.應該盡量避免煙,酒,辣椒,茶,咖啡,碳酸飲料等刺激性食物.●注意加強營養和鍛練,以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適當運動.運動既消耗了體內的能量,又刺激了胃腸道的蠕動,對促進胃動力,改善胃的功能狀態有良好作用.●多飲水.●用餐後不要立即躺下,避免睡前吃東西.過酸,過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應盡量避免,飲食時要細嚼慢咽,使食物充分與唾液混合,有利於消化和減少胃部的刺激.飲食宜按時定量,營養豐富,含維生素A,B,C多的食物.忌服濃茶,濃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飲料.
❷ 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專家哪個專家是主攻看胃的,胃疼了十幾年了看不好,求推薦好的專家
你知道為什麼胃疼吧,就是胃粘膜損傷了,不爛不疼,胃有糜爛才胃疼的。在醫學里的名詞比較好聽,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等。誰都爛過嘴,到醫院就不說爛嘴了,就叫口腔潰瘍,這個名字好聽吧。在全國醫院都要做胃鏡的,胃鏡分電子胃鏡、智能膠囊消化道內鏡,其實幾十年前就有胃鏡了,是直觀的叫纖維鏡、什麼叫鏡,就是能看見的叫鏡。即然看見了知道了胃鏡檢查結果了,為什麼又治不好這個病呢,難道大夫不給好好治,不是大夫不想給病人治好病,就是大夫自己得上這個病,也不一定能治好。其實就是治療問題,就是怎麼修復胃粘膜問題,胃粘膜長好了胃病就好了,胃粘膜長不好,永遠不會好。有多少胃病的人,吃吃葯好幾天,過一段時間病又犯了,好好犯犯,一直好不了,西葯全國都是抑制胃酸,用葯是奧美拉唑、泮托拉唑、蘭索拉唑之類的,胃酸下去了,胃就好一點,過幾天胃酸上來了,病又犯了,這是胃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治胃病要吃中葯,西葯治標不治本。要多吃肉,吃的越好,病才能好的越快。
❸ 協和醫院的醫學科研
福建省血液病、內分泌、肝膽外科、胸心外科等11個省級研究所及其他8個校級研究機構掛靠醫院,醫院重視發揮科技力量雄厚的優勢,近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教育部、省教育廳、科技廳等大量科研課題,在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發表的論文數量以及獲得的國家、省部級等科研成果獎均名列全省衛生系統前茅。
協和臨床醫學院設有39個教研室、1個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18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和3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博士生導師18位,碩士生導師85位。承擔福建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學、葯學和護理學等專業的臨床教學任務,每年還招收培養博士和碩士學位研究生120餘名。
❹ 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貝濂和錢家鳴哪個醫術好
不知道你說的水泡,是不是腸上長了東西?按道理這個病,只有看外科了,而不是消化內科了,是普腹外科。雖然我對北京醫院不太懂,但我從醫多年的經驗來看,只要在臨床一線,有副主任以上職稱(40歲以上)的醫生,他們經驗相當豐富,天天在一線,應該都可以看好的。因為本身就不是什麼疑難病,只要病診斷清楚,同在大醫院,特級教授與普通副教授用葯和治療都差不多的。
我並不是嫉妒他們,可事實上就是如此。我醫院也有許多專家教授,他們掛號費58塊,而副教授才幾塊錢。
❺ 武漢協和醫院消化內科專家有幾位
協和醫院消化內科成立於上世紀50年代末。在國內率先引進纖維及電子內鏡檢查及治療,出版全國第一本內鏡檢查著作,張錦坤教授帶頭創建中華消化內鏡學會,生前任全國消化內鏡主任委員。現有病房(住院部二區六樓) 、門診(門診三樓)、消化內鏡中心(門診七樓)、胃腸動力中心(門診七樓)、消化病研究室(門診十樓)、衛生部臨床葯理研究基地、臨床消化病雜志社、中華消化內鏡學會內鏡培訓中心等部門。擁有病床數45張及各種先進的消化內鏡和胃腸功能檢查設備,特別是超聲內鏡 、膠囊內鏡可以解決許多其他醫院無法診斷的消化道疑難疾病。現有境外客座教授3人(美國2人,日本1人)及2位香港教授, 醫護人員30餘人,其中正、副教授10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6人,獲博士學位10人,留學歸國7人。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60餘人,各級學會任職16人次, 各種雜志編委任職20人次,主辦《臨床消化病雜志》,編寫專著(主編,副主編)7本,90年代以來發表論文400多篇,各級課題18項。1996年再次被評為校級重點學科。
❻ 請問我想掛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得號
那可以去醫院排隊掛號,現在很多醫院也有網上預約掛號或者是微信掛號,如果號比較難掛,那麼就多種方式一起嘗試
❼ 北京協和醫院消化科陳偉副主任,昨天在我是大醫生節目上說的減肥方法,有心臟病的人可以用嗎
葯呢盡量少吃。
你好,向你介紹酸奶加紅糖一個月瘦24斤,一杯酸奶 , 2克紅塘攪拌均勻,飯前或飯後喝,一天兩到三次,很管用效果不錯.酸奶可以讓不停運動的腸胃得到休息的同時,調整腸內環境。斷食後脂肪更容易燃燒,為了避免有胃酸過多的感覺 。
這種方法是在在雜志上看的,最好的是這東西喝了不拉肚子,而且多喝酸奶也很有好處的,那上面寫的是早上酸奶加竹鹽,中午酸奶加紅塘,晚上酸奶加脫脂奶粉,可一起用也可選擇其一,我是覺得加紅塘比較容易.紅塘有利尿的作用,酸奶中的好菌能促進腸道的消化,不會對身體有任何的副作用.三餐可正常的吃,有人成功的減掉24斤,不過具體的數值還是要看個人體質和堅持了。
❽ 協和醫院消化內科和301的哪個好
地方醫院比部隊醫院的醫療質量好,所以是協和醫院消化內科好。
❾ 請幫忙,我想去北京協和醫院看消化內科,怎樣掛號看病快掛副教授以上。本人胃息肉嚴重,三個月做了兩次
你的問題很多啊。特別需要專家門診取決於天的考察,專家們普遍天的第30號。上方懸掛著,只能等待下一次。你去看看,有沒有上崗證,對上述是很清楚的。如果你不問掛前的數量。注冊過程是什麼樣子。如果它是的號販子編號。然後,你有出血。特別需要專家門診大概是200 --- 500 --- 1000。如果特別難掛科。價格會更高。如果一個血常規。十幾分鍾。如果你做任何事情。您可能要2天3天才能得到結果(如C11)。胃鏡檢查應該可以出來。如果你把有特殊需要的專家門診號,它並不一定做。看到許多人。有沒有提前通知。如果你做的這些日子。關於完成。你不得不連連後退。這只能靠你自己的ASK。我只能說。祝你早日康復! ! !
❿ 中國在醫學上誕生了哪些重大科技成果
1、脊髓灰質炎系列疫苗的研製及應用:讓脊灰與中國兒童絕緣
2000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WHO)西太平洋區域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委員會宣布中國為無脊灰狀態。這是繼全球消滅天花之後,世界公共衛生史上又一偉大業績。
由於我國政府的大力推廣及免疫規劃策略的實施,自1994年10月以來,全國未有由本土野毒株引起的病例報告,曾被醫學界稱為「威脅兒童生命和健康的最大殺手」的小兒麻痹得到有效控制。
2、全國控制和基本消滅麻風病:向恐懼和絕望宣戰
麻風病,一個曾經讓人談之色變、聞風喪膽的重大傳染病,如今已難覓蹤跡。1957年,為防治在我國多地大面積流行的麻風病,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立了皮膚病研究所,根據我國麻風病流行情況,與國家的發展戰略密切結合。
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提出了符合我國麻風病流行情況的防治策略、技術和措施,並取得顯著成果。
3、根治絨毛膜上皮癌化學療法的創建與推廣:從死亡率90%到治癒率90%的顛覆性突破
北京協和醫院向陽教授帶領團隊對絨癌耐葯機制、耐葯標志物篩查和耐葯逆轉等開展了深入研究,並對耐葯與危重病例的治療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綜合治療方法,使耐葯及危重絨癌病人的治療效果得到顯著提高,完全緩解率達70%以上,治療效果達國際領先水平。
4、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
屠呦呦團隊與中國其他機構合作,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並從《肘後備急方》等中醫葯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先驅性地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全球數億人因這種「中國神葯」而受益。
以青蒿素為基礎的復方葯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准治療葯物,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葯劑列入其基本葯品目錄。
5、難治性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救治體系
以冠心病、瓣膜性心臟病和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是我國的第一大病,也是第一致死病因。近60年來,隨著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創建和發展,我國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水平和防治體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阜外醫院幾代人對建立心血管疾病救治體系進行了大量開創性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科技網-中國醫學科學院建院60周年 十大科技成就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屠呦呦獲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