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匯算清繳數據分析成果

匯算清繳數據分析成果

發布時間:2021-06-29 12:41:50

A. 年度匯算清繳具體怎麼做啊

匯算清繳程序

⑴填寫納稅申報表並附送相關材料

納稅人於年度終了後45日內以財務報表為基礎,自行進行稅收納稅調整並填寫年度納稅申報表及其附表(包括納稅調整項目表、減免項目表、聯營企業分利、股息收入納稅表等等),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年度納稅申報。納稅人除提供上述所得稅申報及其附表外,並應當附送以下相關資料:

A、財務、會計年度決算報表及其說明材料。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等有關財務資料;

B、與納稅有關的合同、協議書及憑證;

C、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和異地完稅憑證;

D、境內或者境外公證機構出具的有關證明文件;

E、主管稅務機關要求報送的其他有關證件、資料。

⑵稅務機關受理申請,並審核所報送材料

A、主管稅務機關接到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報送的納稅申報表或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後,經審核其名稱、電話、地址、銀行帳號等基本資料後。

若發現應由主管稅務機關管理的內容有變化的,將要求納稅人提供變更依據;如變更內容屬其他部門管理范圍的,則將敦促納稅人到相關部門辦理變更手續,並將變更依據復印件移交主管稅務機關。

B、主管稅務機關對申報內容進行審核,主要審核稅目、稅率和計稅依據填寫是否完整、正確,稅額計算是否准確,附送資料是否齊全、是否符合邏輯關系、是否進行納稅調整等。

審核中如發現納稅人的申報有計算錯誤或有漏項,將及時通知納稅人進行調整、補充、修改或限期重新申報。納稅人應按稅務機關的通知作出相應的修正。

C、主管稅務機關經審核確認無誤後,確定企業當年度應納所得稅額及應當補繳的企業所得稅款,或者對多繳的企業所得稅款加以退還或抵頂下年度企業所得稅。

⑶主動糾正申報錯誤

納稅人於年度終了後45日內辦理了年度納稅申報後,如果發現申報出現了錯誤,根據《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辦法》等法律的相關規定:

納稅人辦理年度所得稅申報後,在匯繳期內稅務機關檢查之前自行檢查發現申報不實的,可以填報《企業所得稅自查申報表》向稅務機關主動申報糾正錯誤,稅務機關據此調整其全年應納所得稅額及應補、應退稅額。

⑷結清稅款

納稅人根據主管稅務機關確定的全年應納所得稅額及應補、應退稅額,年度終了後4個月內清繳稅款。納稅人預繳的稅款少於全年應繳稅款的,在4月底以前將應補繳的稅款繳入國庫;預繳稅款超過全年應繳稅款的,辦理抵頂或退稅手續。

⑸辦理延期繳納稅款申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的相關規定,納稅人因有下列特殊困難:

A、水、火、風、雷、海潮、地震等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或者可供納稅的現金、支票以及其他財產等遭遇偷盜、搶劫等意外事故,導致納稅人發生較大損失,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受到較大影響的。納稅人應提供災情報告或者公安機關出具的事故證明;

B、因國家調整經濟政策的直接影響,或者短期貨款拖欠,當期貨幣資金在扣除應付職工工資、社會保險費後,不足以繳納稅款的。納稅人應提供有關政策調整的依據或提供貨款拖欠情況證明和貨款拖欠方不能按期付款的證明材料。

從而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納稅人應當在繳納稅款期限屆滿前(一般各地主管稅務機關均規定應當在期限屆滿前15日內提出,具體請參見各地稅務局的規定)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申請,並報送下列材料:

申請延期繳納稅款報告、當期貨幣資金余額情況及所有銀行存款賬戶的對賬單、資產負債表、應付職工工資和社會保險費等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支出預算等。

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或者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批准,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

稅務機關將在自收到申請延期繳納稅款報告之日起2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若不被批准,從繳納稅款期限屆滿之日起納稅人將被加收滯納金。

(1)匯算清繳數據分析成果擴展閱讀:

匯算清繳期限:

外資企業繳納所得稅,按年計算,分季預繳。

納稅人應當在這季度終了後十五日內,向其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會計報表和預繳所得稅申報表;年度終了後四個月內,向其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會計決算報表和所得稅申報表,並在年度終了後五個月內結清應補繳的稅款。

納稅人因特殊原因,不能按照上述規定期限辦理所得稅申報的,應在申報期限內提出書面申請,報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可以適當延長申報期限,或者納稅人因特殊原因。

不能在規定期限內准備齊全所得稅申報資料的,應在規定期限內提出書面申請,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可先按規定報送所得稅申報表及附表,其它有關報表、資料可以適當延期報送。但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延期申報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一個月。

納稅申報資料:

納稅人辦理所得稅年度申報時,應當如實填寫和報送下列報表、資料、文件:

⑴企業年度所得稅申報表及其附表;

⑵年度會計決算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存貨表、固定資產及累計折舊表、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表、外幣資金錶、應交增值稅明細表、利潤分配表。

產品銷售成本表、主要產品生產成本、銷售收入及銷售成本表、製造費用明細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及營業外收支明細表、預提費用明細表及其他有關財務資料。

納稅人所用會計決算報表格式與上述報表格式不同的,應報送本行業會計報表及附表。

⑶中國注冊會計師查帳報告;

⑷主管稅務機關要求報送的其他資料,包括:

A、享受稅收優惠的有關批准文件復印件;

B、企業發生下列成本費用項目的,需報送有關批准文件復印件:壞帳准備、壞帳損失、本期業有關會計核算方法的改變及其他項目。

B. 如何做好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後續評估工作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的通知

稅總發〔2013〕2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

為強化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提高企業所得稅征管質量和效率,現就進一步加強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做好新形勢下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的重要性。匯算清繳是企業所得稅管理的關鍵環節,是提高企業所得稅征管質效的有效抓手。2012年稅務總局黨組提出的構建現代化稅收征管體系總體目標和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工作任務,對進一步做好匯算清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要提高認識,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為契機,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9〕79號)的要求,樹立風險管理為導向的管理理念,實施專業化的管理方法,運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深化匯算清繳工作內容,提高匯算清繳工作質量。要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統籌部署匯算清繳工作,保證匯算清繳工作有序開展。

二、認真做好匯算清繳事前服務。要充分利用辦稅服務廳、12366納稅服務熱線、簡訊平台、所得稅網上知識庫等,廣泛宣傳匯算清繳范圍、時間要求、報送資料及其他應注意事項,使納稅人熟悉匯算清繳操作流程,明晰納稅人匯算清繳權利和責任。積極開展匯算清繳培訓輔導,按照稅源不同特點分類開展匯算清繳培訓,重點輔導新出台的所得稅政策、優惠政策、納稅調整項目,保證各項政策落實到位。認真開展企業所得稅政策解讀,做好匯算清繳日常咨詢、申報提醒、風險提示工作,探索成立企業所得稅政策服務專家團隊,建立健全企業所得稅政策快速溝通和解決機制,解決匯算清繳個性化問題,促進提高稅法遵從度。

三、大力推進企業所得稅電子化申報。要積極創造條件,拓展「網上辦稅」功能,努力提高企業所得稅電子化申報率,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優化企業所得稅管理流程,將企業所得稅審批備案事項、台賬管理、後續管理等工作,與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年度申報有機結合,精簡匯算清繳資料報送。

四、著力提高匯算清繳年度申報質量。要認真做好匯算清繳年度申報數據、申報項目、附報資料的完整性和邏輯性審核。積極採用勾稽監控、適時揭示與提醒等方式,提示納稅人進行納稅調整。發現申報錯誤和疑點的,及時告知納稅人進行更正申報或補充申報。各地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和納稅人需求,充分發揮社會中介機構的鑒證和服務作用,提高匯算清繳質量。

五、切實加強匯算清繳後續管理。要積極開展匯算清繳年度申報的審核評估。探索成立企業所得稅專家團隊,重點加強對企業資產損失、稅收優惠備案項目、企業特殊性重組等重點事項和高風險事項審核評估。積極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匯算清繳年度申報數據與管理台賬信息、財務報表信息和其他第三方信息審核比對。探索建立企業所得稅風險分析、識別、評價和應對的管理工作機制,從收入、成本、費用、損失、優惠等項目入手,逐步建立企業所得稅風險指標體系和風險模型,分級分類開展匯算清繳後續管理。

六、不斷深化匯算清繳數據應用。要及時開展匯算清繳情況分析,掌握本地企業所得稅稅源結構、分布、特點、稅負情況,評估本地區企業所得稅征管質量、政策執行和納稅人遵從情況。提高匯算清繳數據利用分析能力,建立健全企業所得稅政策效應評價工作機制,各級稅務機關每年要結合本地區稅源和區域特點,選取重點的行業、區域或影響面廣的企業所得稅政策開展效應評價,形成「產品化」的企業所得稅政策執行評價報告並層層上報。

七、認真做好匯算清繳數據匯總和工作總結。要按照國稅發〔2009〕79號文件的要求,逐級匯總年度匯算清繳數據,加強匯算清繳數據匯總審核,提高匯算清繳數據匯總質量。認真開展匯算清繳年度總結,重點總結創新性的匯算清繳工作舉措,准確反映匯算清繳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加強匯算清繳工作考核,各級稅務機關要根據匯算清繳工作情況、數據差錯率、匯繳報告、政策評價報告等情況,對匯算清繳工作組織開展情況、工作質量進行講評、通報和表彰。

C.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中的數據要和每個月報稅中的數據一致嗎

每季度預交的所得稅可以不一致,但不得低於實際的70%。要不然就沒有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這一說

D. 所得稅匯算清繳怎麼做

1、收入:核查企業收入是否全部入賬,特別是往來款項是否還存在該確認為收入而沒有入賬;

2、成本:核查企業成本結轉與收入是否匹配,是否真實反映企業成本水平;

3、費用:核查企業費用支出是否符合相關稅法規定,計提費用項目和稅前列支項目是否超過稅法規定標准;

4、稅收:核查企業各項稅款是否提取並繳納;

5、補虧:用企業當年實現的利潤對以前年度發生虧損的合法彌補(5年內);

6、調整:對以上項目按稅法規定分別進行調增和調減後,依法計算本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從而計算並繳納本年度實際應當繳納的所得稅稅額。

拓展資料

匯算清繳程序

1、填寫納稅申報表並附送相關材料

納稅人於年度終了後45日內以財務報表為基礎,自行進行稅收納稅調整並填寫年度納稅申報表及其附表(包括納稅調整項目表、減免項目表、聯營企業分利、股息收入納稅表等等),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年度納稅申報。

2、稅務機關受理申請,並審核所報送材料

主管稅務機關接到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報送的納稅申報表或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後,經審核其名稱、電話、地址、銀行帳號等基本資料後,若發現應由主管稅務機關管理的內容有變化的,將要求納稅人提供變更依據;如變更內容屬其他部門管理范圍的,則將敦促納稅人到相關部門辦理變更手續,並將變更依據復印件移交主管稅務機關。

3、主動糾正申報錯誤

納稅人於年度終了後45日內辦理了年度納稅申報後,如果發現申報出現了錯誤,根據《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辦法》等法律的相關規定:納稅人辦理年度所得稅申報後,在匯繳期內稅務機關檢查之前自行檢查發現申報不實的,可以填報《企業所得稅自查申報表》向稅務機關主動申報糾正錯誤,稅務機關據此調整其全年應納所得稅額及應補、應退稅額。

4、結清稅款

納稅人根據主管稅務機關確定的全年應納所得稅額及應補、應退稅額,年度終了後4個月內清繳稅款。納稅人預繳的稅款少於全年應繳稅款的,在4月底以前將應補繳的稅款繳入國庫;預繳稅款超過全年應繳稅款的,辦理抵頂或退稅手續。

(資料來源:匯算清繳——網路)

E. 匯算清繳使得12月月報中的有些數據改變,那下年元月報表期初數是照抄上年12月的還是按匯算清繳調整後的

匯算清繳與12月的報表沒有關系,比如08年12月的報表及賬務已經結束,結轉到09年新賬上,09年1-4月要對08年的所得稅進行匯算清繳,在匯算清繳過程中,可能計算的所得稅與08年計提的有差異。假如補交1500元。則,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500,貸:銀行存款1500元。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500,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500。與08年12月的報表沒有任何關系。

F. 公司10萬元廣告宣傳費用沒有發票怎麼入賬

簡單來說,財務報表是反映一家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內容的重要載體。

一、財務報表的內容——四張表

1.資產負債表,反映公司在某一個時點上所擁有的資產、承擔的債務及自身的權益情況。

會計恆等式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這個等式永遠成立的原理在於,一邊是反映了經濟資源的存在形式,一邊是反映了經濟資源的來源。是從兩個視角看待的結果。

資產方面:根據流動性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流動資產是指在一年內可以耗用或者變現的資產,而非流動資產是指需要超過一年才能耗用或者變現的資產

負債方面,根據到期時間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流動負債是指一年內需要償還的負債,而非流動負債也叫長期負債,償還期在一年以上。

所有者權益也叫凈資產,是歸屬於公司股東的部分。

2.利潤表,反映公司在一段時間(一般是一年)內的經營成果情況。

會計等式為:凈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期間費用+投資收益-資產減值損失+營業外收支-所得稅

3.現金流量表,反映公司在一段時間內的現金增減變動情況,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經營現金流、投資現金流和籌資現金流,能夠從現金收支的角度反映公司經營是否健康,也是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分析的重要補充。

4.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反映公司在一段時間內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情況。通過該報表可以為報表使用者提供所有者權益總量增減變動的信息,也能為其提供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動的結構性信息,特別是能夠讓報表使用者理解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動的根源。

二、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趨勢分析、結構分析、比率分析

1.趨勢分析,通過觀察公司近幾年的財務數據,分析某項財務指標的增減變動情況,進而做出趨勢分析。比如比較近五年某家上市公司的凈利潤或者所有者權益,進而判斷變化趨勢。基本的假設前提是趨勢外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公司本年的經營情況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就需要特殊考慮了。

2.結構分析,將財務報表中某一項目的數字作為基數,再計算該項目各個組成部分佔總體的百分比,以分析總體構成的情況。比如某公司流動資產1000萬,資產總額5000萬,那麼流動資產佔比為20%。

3.比率分析,是通過財務報表的有關指標的比率計算,分析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了解企業發展前景的分析方法。比如資產負債率,公式為負債總額/資產總額,能夠綜合反映一家公司的償債能力。

需要指出的,財務報表的分析方法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進行動態結合的分析,才能發揮更大的價值。

三、財務報表分析的目標——判斷公司的盈利能力、資產狀況

報表使用者通過財務報表分析,判斷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資產狀況,進而做出經正確的經濟決策。一般來說,投資人更關注盈利能力,債權人更關心償債能力。下面舉兩個能夠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

1.銷售凈現率

銷售凈現率=經營現金流入量/銷售收入

該指標反映的是企業經營現金流入量與銷售收入的比率關系,能反映資金的回籠狀況。一般來說,銷售收入分為現銷和賒銷兩種模式。現銷通過收到資金確認收入,而賒銷可能存在應收賬款存在無法收回的情況。所以當一個企業賒銷比重越大,銷售凈現率就會越小,表明該公司盈利質量可能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2.盈餘現金保障倍數

盈餘現金保障倍數=經營現金凈流量/凈利潤

沒有現金保障的凈利潤,猶如空中樓閣,隨時都有可能倒塌。該指標能夠從現金收支的角度,反映出當期的利潤中有多少是有現金保障的,擠掉了收益中可能的水分,還原了收益的真實情況。

歡迎關注「財務觀」,提供專業的財報分析方案

G. 如何調整匯算清繳幾年前的數據,才能使報表數和稅務的數據相同

首先要弄清楚會計與稅收的差異。如果是小企業,採用應付稅款法,在利潤表中-所得稅反映,會計利潤和納稅所得額不是一個概念,調整是將會計利潤調整為納稅所得額;
清楚後就不需要可以調整;
如果是在年末沒有計提所得稅,次年匯算清繳補繳稅款,而造成的不一致,則只需將補繳稅款部分作一分錄調整即可,調整結果不影響今年的數據。分錄: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繳稅費——所得稅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如果不設置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則直接做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應繳稅費——所得稅

H. 什麼是稅務匯算什麼是稅務稽查管理 題目「稅務匯算及稅務稽查管理」怎麼樣寫

你說的應該是匯算清繳吧~?~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企業所得稅徵收管理,進一步規范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是指納稅人自納稅年度終了之日起5個月內或實際經營終止之日起60日內,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企業所得稅的規定,自行計算本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所得稅額,根據月度或季度預繳企業所得稅的數額,確定該納稅年度應補或者應退稅額,並填寫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提供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有關資料、結清全年企業所得稅稅款的行為。

第三條 凡在納稅年度內從事生產、經營(包括試生產、試經營),或在納稅年度中間終止經營活動的納稅人,無論是否在減稅、免稅期間,也無論盈利或虧損,均應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和本辦法的有關規定進行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

實行核定定額徵收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不進行匯算清繳。

第四條 納稅人應當自納稅年度終了之日起5個月內,進行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企業所得稅稅款。

納稅人在年度中間發生解散、破產、撤銷等終止生產經營情形,需進行企業所得稅清算的,應在清算前報告主管稅務機關,並自實際經營終止之日起60日內進行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企業所得稅款;納稅人有其他情形依法終止納稅義務的,應當自停止生產、經營之日起60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當期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

第五條 納稅人12月份或者第四季度的企業所得稅預繳納稅申報,應在納稅年度終了後15日內完成,預繳申報後進行當年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

第六條 納稅人需要報經稅務機關審批、審核或備案的事項,應按有關程序、時限和要求報送材料等有關規定,在辦理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前及時辦理。

第七條 納稅人應當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和企業所得稅的有關規定,正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所得稅額,如實、正確填寫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及其附表,完整、及時報送相關資料,並對納稅申報的真實性、准確性和完整性負法律責任。

第八條 納稅人辦理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時,應如實填寫和報送下列有關資料:

(一)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及其附表;

(二)財務報表;

(三)備案事項相關資料;

(四)總機構及分支機構基本情況、分支機構征稅方式、分支機構的預繳稅情況;

(五)委託中介機構代理納稅申報的,應出具雙方簽訂的代理合同,並附送中介機構出具的包括納稅調整的項目、原因、依據、計算過程、調整金額等內容的報告;

(六)涉及關聯方業務往來的,同時報送《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年度關聯業務往來報告表》;

(七)主管稅務機關要求報送的其他有關資料。

納稅人採用電子方式辦理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的,應按照有關規定保存有關資料或附報紙質納稅申報資料。

第九條 納稅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在匯算清繳期內辦理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或備齊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資料的,應按照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申請辦理延期納稅申報。

第十條 納稅人在匯算清繳期內發現當年企業所得稅申報有誤的,可在匯算清繳期內重新辦理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

第十一條 納稅人在納稅年度內預繳企業所得稅稅款少於應繳企業所得稅稅款的,應在匯算清繳期內結清應補繳的企業所得稅稅款;預繳稅款超過應納稅款的,主管稅務機關應及時按有關規定辦理退稅,或者經納稅人同意後抵繳其下一年度應繳企業所得稅稅款。

第十二條 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在匯算清繳期內補繳企業所得稅款的,應按照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辦理申請延期繳納稅款手續。

第十三條 實行跨地區經營匯總繳納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由統一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所得稅額的總機構,按照上述規定,在匯算清繳期內向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進行匯算清繳。分支機構不進行匯算清繳,但應將分支機構的營業收支等情況在報總機構統一匯算清繳前報送分支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總機構應將分支機構及其所屬機構的營業收支納入總機構匯算清繳等情況報送各分支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

第十四條 經批准實行合並繳納企業所得稅的企業集團,由集團母公司(以下簡稱匯繳企業)在匯算清繳期內,向匯繳企業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匯繳企業及各個成員企業合並計算填寫的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以及本辦法第八條規定的有關資料及各個成員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統一辦理匯繳企業及其成員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

匯繳企業應根據匯算清繳的期限要求,自行確定其成員企業向匯繳企業報送本辦法第八條規定的有關資料的期限。成員企業向匯繳企業報送的上述資料,應經成員企業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審核。

第十五條 納稅人未按規定期限進行匯算清繳,或者未報送本辦法第八條所列資料的,按照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六條 各級稅務機關要結合當地實際,對每一納稅年度的匯算清繳工作進行統一安排和組織部署。匯算清繳管理工作由具體負責企業所得稅日常管理的部門組織實施。稅務機關內部各職能部門應充分協調和配合,共同做好匯算清繳的管理工作。

第十七條 各級稅務機關應在匯算清繳開始之前和匯算清繳期間,主動為納稅人提供稅收服務。

(一)採用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幫助納稅人了解企業所得稅政策、征管制度和辦稅程序。

(二)積極開展納稅輔導,幫助納稅人知曉匯算清繳范圍、時間要求、報送資料及其他應注意的事項。

(三)必要時組織納稅培訓,幫助納稅人進行企業所得稅自核自繳。

第十八條 主管稅務機關應及時向納稅人發放匯算清繳的表、證、單、書。

第十九條 主管稅務機關受理納稅人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及有關資料時,如發現企業未按規定報齊有關資料或填報項目不完整的,應及時告知企業在匯算清繳期內補齊補正。

第二十條 主管稅務機關受理納稅人年度納稅申報後,應對納稅人年度納稅申報表的邏輯性和有關資料的完整性、准確性進行審核。審核重點主要包括:

(一)納稅人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及其附表與企業財務報表有關項目的數字是否相符,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否對應,計算是否正確。

(二)納稅人是否按規定彌補以前年度虧損額和結轉以後年度待彌補的虧損額。

(三)納稅人是否符合稅收優惠條件、稅收優惠的確認和申請是否符合規定程序。

(四)納稅人稅前扣除的財產損失是否真實、是否符合有關規定程序。跨地區經營匯總繳納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其分支機構稅前扣除的財產損失是否由分支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出具證明。

(五)納稅人有無預繳企業所得稅的完稅憑證,完稅憑證上填列的預繳數額是否真實。跨地區經營匯總繳納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及其所屬分支機構預繳的稅款是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匯總納稅分支機構分配表》中分配的數額一致。

(六)納稅人企業所得稅和其他各稅種之間的數據是否相符、邏輯關系是否吻合。

第二十一條 主管稅務機關應結合納稅人企業所得稅預繳情況及日常征管情況,對納稅人報送的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及其附表和其他有關資料進行初步審核後,按規定程序及時辦理企業所得稅補、退稅或抵繳其下一年度應納所得稅款等事項。

第二十二條 稅務機關應做好跨地區經營匯總納稅企業和合並納稅企業匯算清繳的協同管理。

(一)總機構和匯繳企業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在對企業的匯總或合並納稅申報資料審核時,發現其分支機構或成員企業申報內容有疑點需進一步核實的,應向其分支機構或成員企業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發出有關稅務事項協查函;該分支機構或成員企業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應在要求的時限內就協查事項進行調查核實,並將核查結果函復總機構或匯繳企業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

(二)總機構和匯繳企業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收到分支機構或成員企業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反饋的核查結果後,應對總機構和匯繳企業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及應納所得稅額作相應調整。

第二十三條 匯算清繳工作結束後,稅務機關應組織開展匯算清繳數據分析、納稅評估和檢查。納稅評估和檢查的對象、內容、方法、程序等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四條 匯算清繳工作結束後,各級稅務機關應認真總結,寫出書面總結報告逐級上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應在每年7月底前將匯算清繳工作總結報告、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總報表報送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總結報告的內容應包括:

(一)匯算清繳工作的基本情況;

(二)企業所得稅稅源結構的分布情況;

(三)企業所得稅收入增減變化及原因;

(四)企業所得稅政策和征管制度貫徹落實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

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適用於企業所得稅居民企業納稅人。

第二十六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可根據本辦法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第二十七條 本辦法自2009年1月1日起執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5]200號)、《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新修訂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規程〉的通知》(國稅發[2003]12號)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新修訂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3]13號)同時廢止。

2008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按本辦法執行。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由國家稅務總局負責解釋。

I. 我公司所得稅匯算清繳的這個數據怎麼算來的

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公司的凈利潤,144084.24應該是稅務局進行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檢查後,調整得出的企業凈利潤。而很多費用的扣除是有比例要求的,不是所有費用、成本等都能在計算企業所得稅計稅依據時扣除的。

閱讀全文

與匯算清繳數據分析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