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資產協議轉讓

資產協議轉讓

發布時間:2021-06-29 04:44:14

⑴ 國有資產流標三次後可否協議轉讓

根據《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的相關規定可知:
1、企業國有產權轉專讓可以採取拍賣屬、招投標、協議轉讓以及國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進行。
2、經公開徵集只產生一個受讓方或者按照有關規定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可以採取協議轉讓的方式。
採取協議轉讓方式的,轉讓方應當與受讓方進行充分協商,依法妥善處理轉讓中所涉及的相關事項後,草簽產權轉讓合同,並按照以下程序進行審議: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應當做好可行性研究,按照內部決策程序進行審議,並形成書面決議。
國有獨資企業的產權轉讓,應當由總經理辦公會議審議。國有獨資公司的產權轉讓,應當由董事會審議;沒有設立董事會的,由總經理辦公會議審議。涉及職工合法權益的,應當聽取轉讓標的企業職工代表大會的意見,對職工安置等事項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由上可知:國有資產流標三次後理論上是不能協議轉讓的。任何國有資產轉讓都要評估,公開拍賣。協議轉讓要到省級以上國資委批准。

⑵ 請問國有企業的經營性資產的轉讓能協議轉讓嗎

關於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意見 國辦發[2003]96號 (五)交易管理。非上市企業國有產權轉讓要進入產權交易市場,不受地區、行業、出資和隸屬關系的限制,並按照《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公開信息,競價轉讓。具體轉讓方式可以採取拍賣、招投標、協議轉讓以及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 國有產權包括國有資產,所以應當入場交易,而且是MBO,而且改制方案必須由中介機構制定。

⑶ 國有資產協議轉讓必須辦理哪些手續

協議轉讓國有資產,須向審批部門提供如下手續:

(一)轉讓申請書;

(二)《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申報表》;

(三)資產價值憑證及產權證明(復印件應加蓋單位公章);

(四)法定鑒定機構、具有法定資格的中介機構或符合規定的內部鑒定小組出具的資產鑒定報告、專項審計報告、有關資產評估報告,相關備案或核准文件;

(五)資產轉讓方案及其合同草案,股權轉讓的,還應當提交股權轉讓可行性報告;

(六)受讓方必備的基本條件;

(七)其他相關文件和需要說明的材料。此外,單位轉讓國有資產,應當在經政府批准設立的產權交易機構按規定程序公開處置,並將交易結果報審批部門備案。

(3)資產協議轉讓擴展閱讀:

《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相關法律法規

第十一條

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應當做好可行性研究,按照內部決策程序進行審議,並形成書面決議。

國有獨資企業的產權轉讓,應當由總經理辦公會議審議。國有獨資公司的產權轉讓,應當由董事會審議;沒有設立董事會的,由總經理辦公會議審議。涉及職工合法權益的,應當聽取轉讓標的企業職工代表大會的意見,對職工安置等事項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

第十二條

按照本辦法規定的批准程序,企業國有產權轉讓事項經批准或者決定後,轉讓方應當組織轉讓標的企業按照有關規定開展清產核資,根據清產核資結果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資產移交清冊,並委託會計師事務所實施全面審計(包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轉讓標的企業法定代表人的離任審計)。

資產損失的認定與核銷,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轉讓所出資企業國有產權導致轉讓方不再擁有控股地位的,由同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組織進行清產核資,並委託社會中介機構開展相關業務。

社會中介機構應當依法獨立、公正地執行業務。企業和個人不得干預社會中介機構的正常執業行為。

第十三條

在清產核資和審計的基礎上,轉讓方應當委託具有相關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資產評估。評估報告經核准或者備案後,作為確定企業國有產權轉讓價格的參考依據。

在產權交易過程中,當交易價格低於評估結果的90%時,應當暫停交易,在獲得相關產權轉讓批准機構同意後方可繼續進行。

第十四條

轉讓方應當將產權轉讓公告委託產權交易機構刊登在省級以上公開發行的經濟或者金融類報刊和產權交易機構的網站上,公開披露有關企業國有產權轉讓信息,廣泛徵集受讓方。產權轉讓公告期為20個工作日。

轉讓方披露的企業國有產權轉讓信息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轉讓標的的基本情況;

(二)轉讓標的企業的產權構成情況;

(三)產權轉讓行為的內部決策及批准情況;

(四)轉讓標的企業經審計的主要財務指標數據;

(五)轉讓標的企業資產評估核准或者備案情況;

(六)受讓方應當具備的基本條件;

(七)其他需披露的事項。

第十五條

在徵集受讓方時,轉讓方可以對受讓方的資質、商業信譽、經營情況、財務狀況、管理能力、資產規模等提出必要的受讓條件。

受讓方一般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和支付能力;

(二)具有良好的商業信用;

(三)受讓方為自然人的,應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四)國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六條

受讓方為外國及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受讓企業國有產權應當符合國務院公布的《指導外商投資方向規定》及其他有關規定。

第十七條

經公開徵集產生兩個以上受讓方時,轉讓方應當與產權交易機構協商,根據轉讓標的的具體情況採取拍賣或者招投標方式組織實施產權交易。

採取拍賣方式轉讓企業國有產權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及有關規定組織實施。

採取招投標方式轉讓企業國有產權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實施。

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成交後,轉讓方與受讓方應當簽訂產權轉讓合同,並應當取得產權交易機構出具的產權交易憑證。

第十八條

經公開徵集只產生一個受讓方或者按照有關規定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可以採取協議轉讓的方式。

採取協議轉讓方式的,轉讓方應當與受讓方進行充分協商,依法妥善處理轉讓中所涉及的相關事項後,草簽產權轉讓合同,並按照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的程序進行審議。

⑷ 國有股權無償劃轉和協議轉讓的區別

處理某事項時,發來現題述問題有源些老資本市場律師都沒搞清楚。與國資高手討論了下,總結如下:

1、無償劃轉只適用於全資子企業(公司);協議轉讓也可絕對控股子企業;
2、無償劃轉可不給錢;協議轉讓必須給錢,基準可以是評估值或審計值,且不得低於基準值。
3、既可無償劃轉又可協議轉讓的情況下,其選擇出於平衡利益考慮,一定得給予劃出方補償時就用協議轉讓。
4、協議轉讓也得進場交易。《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第十八條經公開徵集只產生一個受讓方或者按照有關規定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可以採取協議轉讓的方式。

⑸ 公開轉讓與協議轉讓的區別

兩者至稅費上沒有區別。
公開掛牌轉讓,一般指公有資產佔主導地位的土地(比如有3個股東,共有資產佔40%,其他兩個都是30%,就要公開掛牌)。其他的土地使用權,可以協議轉讓。
如果一般的土地使用權,沒有找到買家,想由國土部門公開掛牌轉讓,也是可以的。
稅費大致上有:營業稅、增值稅、契稅。還有一些附加稅,比如教育附加、堤圍稅等。大約為地價款的13.5%左右

閱讀全文

與資產協議轉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