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要成果
1.楊柳灣異常
1)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異常特徵:按平均值+1.65倍方差為異常下限圈定異常。水系沉積物Pt、Pd異常分布大致吻合,解體為多個子異常,以不規則帶狀為主,主要分布於蝕變輝長岩體及其附近,異常總面積約3.5km2,主體異常面積約2km2,Pt最高值11.05×10-9,平均值9.96×10-9,Pd最高值13.4×10-9,平均值10.78×10-9。
Au異常主要分布於測區北面,主體呈NW 向轉EW 向帶狀,位於古元古界通安組,零星異常位於白堊系下統小壩組下段。Au異常與Pt、Pd異常不套合,濃集趨勢明顯,分帶性好,具外、中、內異常分帶,峰值突出,最高值92×10-9,異常平均值較高,達32.9×10-9。
2)1:1萬地質化探綜合剖面測量土壤異常特徵:按單號提取Ⅱ號剖面土壤樣品32件,分析Pt、Pd、Au 3個元素含量。主要特徵:①Pt、Pd、Au最高值分別為15.3×10-9、33.0×10-9、16.7×10-9,平均值分別為9.1×10-9、15.8×10-9、5.7×10-9;②Pt、Pd、Au在輝長岩體及其與灰岩接觸帶處含量略高,Pt最高值15.3×10-9,Pd最高33.0×10-9;③各類岩性段土壤中Pt、Pd含量的平均值見表9-4。顯然,在蝕變灰岩、輝長岩、蝕變橄欖輝長岩中,Pt、Pd含量相對較高。
3)異常區地質簡況:古元古界通安組第三段(Pt1t3)灰黃色絹雲母千枚岩、灰色中層至塊狀灰岩,在測區分布廣泛,約占測區面積的40%,岩層總體近EW向展布。
三疊繫上統至侏羅系下統白果灣群(T3-J1bg)灰綠色、灰黃色頁岩、粉砂岩近SN向出露於測區西緣,角度不整合於古元古界通安組第三段之上,地層出露狹窄。
侏羅系中統盆門組(J2y)及新村組(J2x)紫色泥岩、砂岩夾頁岩,出露於測區北東角。
表9-4 楊柳灣土壤Pt、Pd、Au平均含量(wB/10-9)
白堊系下統小壩組下段(K1x1
)紫紅色粉砂岩、泥岩、底部為砂岩、礫岩,出露於測區北東角。
測區西緣為近SN向性質不明斷層F1,切割古元古界和三疊繫上統至侏羅系下統。測區內見—SN向轉NW向壓性斷層F2,地表出露差,位於蝕變輝長岩與灰岩接觸部位,延伸大於500m,斷層破碎帶寬度大於5m,破碎帶內蝕變輝長岩片理發育,見碎裂灰岩發生了黃鐵礦化、碳酸鹽化、蛇紋石化熱液蝕變作用,片理化蝕變輝長岩與碎裂灰岩接觸處有20cm厚的褐鐵礦化石英脈穿插,脈體碎裂。另外,測區NE角近EW向斷層錯斷NNW向斷層。由於岩漿和斷裂活動,地層局部存在規模較小的背向斜構造,其核部往往為岩體貫入。
測區內岩漿岩發育,主要有蝕變輝長岩、橄欖輝長岩、輝石橄欖岩,不整合侵入於古元古界通安組第三段千枚岩及灰岩中,出露面積約占測區的60%。岩體與灰岩接觸部位或在灰岩層內發生了程度不同的矽卡岩化。岩體有一定的分異性,從西向東由輝長岩向橄欖輝長岩再向輝長橄欖岩逐漸過渡。岩體均遭受了較強的蝕變作用,地表多呈鬆散土狀,主要有黝簾石化、綠簾石化、鈉長石化、高嶺土化、蛇紋石化、陽起石化。
4)礦化情況:野外對發生了礦化蝕變的F2斷層進行了岩石取樣。從其分析結果(表9-5)可見,位於蝕變輝長岩與灰岩接觸部位F2斷層中的矽卡岩化灰岩構造透鏡體發生了一定程度的鉑鈀金礦化,Pt 95.0×10-9,Pd 99.0×10-9。值得注意的是,碎裂褐鐵礦化石英脈具有強烈的金礦化,與鉑鈀礦化無明顯相關性,Au含量高達11700×10-9(11.7g/t),石英脈厚20cm,由於浮土掩蓋,地表延伸不詳。
表9-5 楊柳灣岩石樣品分析結果表
5)異常的解釋推斷:綜上所述,①水系沉積物Pt、Pd異常主要分布於蝕變輝長岩體及其附近,Au異常主要分布於測區北面通安組地層,有沿NW向和近EW向斷層分布的趨勢,濃集趨勢明顯,峰值突出,異常強度較高;②在土壤剖面中Pt最高值為15.3×10-9,Pd最高33.0×10-9,分布在輝長岩體及其與灰岩接觸帶處;③在蝕變灰岩、輝長岩、蝕變橄欖輝長岩出露處,土壤Pt、Pd平均含量相對較高,明顯高於攀西地區含量平均值。
在輝長岩與灰岩接觸帶的F2斷層中的矽卡岩化灰岩構造透鏡體鉑鈀金礦化較弱,碎裂褐鐵礦化石英脈具有強烈的金礦化。
因此可見:①楊柳灣Pt、Pd異常主要為輝長岩體高背景及輝長岩與古元古界通安組第三段灰岩接觸帶弱矽卡岩化作用引起,在接觸帶斷裂發育處局部有一定的鉑鈀礦化;②Au異常主要為輝長岩體與灰岩接觸的斷裂帶中石英脈較強的金礦化引起,在測區北面有較強的Au異常,延伸方向與發現的含金礦化石英脈斷裂方向其本一致,推斷北面異常有找金的遠景,可沿NW向和近EW向斷層尋找石英脈型金礦。
2.冉家溝異常
1)1:5萬水系沉積物異常特徵:按平均值+1.65倍方差作為異常下限圈定Pt、Pd異常,異常分解為多處子異常,以橢圓狀為主,主要位於蝕變輝長岩體及其附近,總面積約1km2,Pt最高值14.6×10-9,平均值12.48×10-9,Pd最高值15.88×10-9,平均值11.41×10-9。
2)1:1萬地質化探綜合剖面測量土壤異常特徵:提取Ⅰ、Ⅲ號剖面土壤樣品53件,分析了Pt、Pd、Au等3個元素含量。主要特徵:①Pt、Pd、Au在千枚岩、砂質板岩、灰岩地層含量較低,而在輝長岩體及其與灰岩接觸帶處含量略高,局部有微弱的Pd異常,Pt、Pd、Au的最高值分別為22.6×10-9、29.3×10-9、22.6×10-9;②在各類岩性段土壤含量平均值如表9-6。顯然,在輝長岩、斜長岩中,Pt、Pd含量相對較高。
表9-6 冉家溝土壤Pt、Pd平均含量(wB/10-9)
3)異常區地質簡況:異常區從老到新主要出露地層有:古元古界通安組第三段(Pt1t3)灰黃色絹雲母千枚岩、灰色中層至塊狀灰岩,在測區分布廣泛,約占測區面積的40%,岩層總體近NE向展布。白堊系下統小壩組下段(K1x1)紫紅色粉砂岩、頁岩、泥岩近SN向出露於測區西緣,與古元古界通安組第三段為斷層接觸。
測區西緣為近SN向性質不明斷層F1,切割古元古界和白堊系下統小壩組。測區南緣為近SN向性質不明斷層F2,產於古元古界通安組第三段。測區內見—NE向張性斷層F3,位於蝕變輝長岩與灰岩、板岩、千枚岩接觸部位,延伸約1500m,斷層破碎帶寬度約30m,破碎帶內見角礫灰岩發生了較弱的矽卡岩化,並伴隨有較弱的皮殼狀、細脈狀的磁鐵礦化。
由於岩漿和斷裂括動,地層局部存在規模較小的背、向斜構造,其核部往往有岩體貫入。
測區內岩漿岩發育,主要為蝕變輝長岩,不整合侵入於古元古界通安組第三段千枚岩、板岩及灰岩中,出露面積約占測區的60%。岩體與灰岩接觸部位或在灰岩層內發生了程度不同的矽卡岩化。岩體均遭受了較強的蝕變作用,地表多呈鬆散土狀,主要有黝簾石化、綠簾石化、鈉長石化、高嶺土化、蛇紋石化、陽起石化。
4)礦化情況:測區主要有接觸交代型銅礦化和磁鐵礦化。其中銅礦化帶位於測區西緣的蝕變輝長岩與厚層至塊狀灰岩接觸帶上,礦化呈帶狀近SN向延伸300m以上,寬數米至數十厘米不等,銅礦石為條帶狀構造,可見少量被膜狀孔雀石,礦化不穩定,最高達4.89%。
對各類發生了礦化蝕變的特殊地質體進行了岩石取樣,從其分析結果(表9-7)可以看出,測區除有明顯的銅礦化和磁鐵礦化外,未發生明顯的鉑鈀礦化。
表9-7 冉家溝岩石樣品分析結果表
5)異常的解釋推斷:綜上所述,冉家溝異常可解釋為:①水系沉積物Pt、Pd異常主要分布於蝕變輝長岩體及其附近;②土壤剖面中Pt、Pd在輝長岩體及其與灰岩接觸帶處含量略高,局部有微弱的Pd異常,在輝長岩、斜長岩處土壤Pt、Pd平均含量相對較高;③磁鐵礦化帶位於靠測區東部的蝕變輝長岩與灰岩接觸帶的NE向斷層內,礦化不均,最高可達39.2%,延伸不穩定,多呈透鏡狀。在銅礦化和磁鐵礦化帶等各類蝕變礦化岩石中無明顯的鉑鈀礦化。因此認為:冉家溝Pt、Pd異常主要為輝長岩體高背景引起,無較大規模的鉑鈀礦化存在。
3.白龍山異常
1)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異常特徵:按平均值+1.65倍方差為異常下限圈定異常。Pt、Pd異常大致套合,主體呈近橢圓狀分布於蝕變輝長岩體及其附近,面積約2km2,Pt異常最高值16.91×10-9,平均值13.03×10-9,Pd異常有一定濃集趨勢,最高值20.08×10-9,平均值14.53×10-9;Au在測區北緣有一定規模的異常存在,異常主要分布在三疊繫上統至侏羅系下統白果灣群灰黃色、灰綠色頁岩中,面積較小,最高值50.00×10-9。
2)1 :1萬地質化探綜合剖面測量土壤異常特徵:提取Ⅱ、Ⅳ號剖面土壤樣品67件,分析Pt、Pd、Au 3個元素含量。主要特徵有:①Pt、Pd在輝長岩體局部以及岩體與古元古界通安組第三段地層接觸帶附近有一定強度的異常存在,最高值分別為34×10-9、82×10-9;②Pt、Pd在各類岩性段土壤含量平均值如表9-8。顯然,Pt、Pd在輝長岩體處含量明顯較高,在千枚岩、板岩、灰岩、頁岩、砂岩等地層含量較低;③Pt、Pd含量相關性較好,而與Au含量無明顯的相關性。
表9-8 白龍山土壤Pt、Pd平均含量統計
3)異常區地質簡況:異常區從老到新主要出露地層有:古元古界通安組第三段(Pt1t3)灰黃色絹雲母千枚岩夾板岩、灰色中層至塊狀灰岩、大理岩,在測區分布廣泛,約占測區面積的50%,岩層總體近NW向展布。
三疊繫上統至侏羅系下統白果灣群(T3—J1bg)灰綠色、灰黃色、頁岩、粉砂岩、礫岩近EW 向出露於測區北緣,在測區中部有零星出露,與古元古界通安組第三段為角度不整合或斷層接觸。
測區構造較發育,主要有NW向、NE向及近EW向斷裂。NW向斷裂產於通安組地層與輝長岩體接觸部位,NE向斷裂錯斷NW向斷裂及通安組上段地層,近EW向斷裂切割通安組及白果灣群。由於岩漿和斷裂活動,局部存在規模較小的背、向斜構造,其核部往往為岩體貫入。
測區內岩漿岩發育,主要為蝕變輝長岩,不整合侵入於古元古界通安組第三段千枚岩、板岩及灰岩之中,出露面積約占測區的50%。岩體與灰岩接觸部位或在灰岩層內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矽卡岩化。岩體均遭受了較強的蝕變作用,地表多呈鬆散土狀,主要有黝簾石化、綠簾石化、鈉長石化、高嶺土化、蛇紋石化、陽起石化。
4)礦化情況:測區主要有接觸交代型銅礦化和磁鐵礦化。其中見銅礦化點2處,位於測區東緣的蝕變輝長岩與厚層至塊狀灰岩接觸帶上,礦化不穩定,主要為透鏡狀,寬數米不等,岩石為塊狀構造,可見少量細晶黃鐵礦和被膜狀孔雀石。磁鐵礦化帶主要有5條,位於蝕變輝長岩與灰岩接觸帶上,多呈透鏡狀,厚度可達數米,總體呈NW向展布,礦化帶延伸不穩定,磁鐵礦呈塊狀,礦化不均。
對上述礦化岩石和其他各類發生了礦化蝕變的特殊地質體進行了岩石取樣,從其分析結果(表9-9)可見,測區主要是發生了銅鎳礦化,鉑鈀礦化不強(Pt+Pd為0.31×10-6)。另外,在極個別含磁鐵礦矽卡岩化灰岩中偶爾有較弱的鉑鈀礦化,Pt+Pd為0.199×10-6。
表9-9 白龍山岩石樣品分析結果表
5)異常的解釋推斷:綜上所述:①白龍山地區水系沉積物Pt、Pd異常主要分布於蝕變輝長岩體及其附近,異常有一定濃集趨勢和濃集中心;②土壤剖面中有明顯的Pt、Pd異常,且Pt、Pd在輝長岩體處含量明顯較高;③在蝕變輝長岩與灰岩接觸帶處的銅鎳礦化體和個別磁鐵礦化體中有一定的鉑鈀礦化。由此可見,白龍山Pt、Pd異常主要為輝長岩體與灰岩接觸帶處的矽卡岩化作用產生的礦化引起,屬接觸交代型礦化異常。
2. 研究背景
實物地質資料是記錄地質特徵和地球演化歷程的最真實、最直接的證據之一。對於同一實物地質資料,由於人的認識不同,採用的工作手段、技術方法及評價標准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隨著科技的發展,實物地質資料所能提供的信息越來越多,對於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實物地質資料服務不同於其他地質資料的服務。實物地質資料是地質資料的組成部分,它同地質資料中的成果地質資料和原始地質資料相比,既有許多共同的特性,又有明顯的特性。正是由於實物地質資料的這個特性決定了實物地質資料的服務不同於其他地質資料的服務。
我國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工作剛剛起步,並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但還有許多問題需進行深入研究。目前全國已建立起專業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服務機構,頒布了相關的法規,探索性地開展了一些服務研究的項目。但還存在諸多問題,如:全國實物地質資料服務機構還不健全,相關配套法規政策還不完善,服務意識比較淡薄,服務方式還不夠完善,服務手段還比較落後,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體系等。
本書應用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理論,明確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的內涵,在分析目前國家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現狀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的先進經驗,通過對實物地質資料館服務需求的分析,探索性地提出了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服務發展的指導思路、目標任務和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政府決策、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的需求,提高實物地質資料的利用效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投資風險,節約社會資源。
3. 工作背景
作者等2006~2007年承擔的國土資源地質大調查「內蒙古二連浩特-東烏珠穆沁旗以金為主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課題(項目編號:1212010632503),是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計劃項目「西部地區以金為主礦產資源綜合評價」(項目編號:1212010330103)的工作內容之一。由武警黃金指揮部承擔,並由武警黃金地質研究所和武警黃金第四支隊聯合實施。該工作內容以蒙古南戈壁-中國東烏旗成礦帶東段(中國境內部分)為主攻地區,以金礦床為主攻目標,確定的主要任務是在系統分析前人資料基礎上,開展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工作,了解區域地質特徵和成礦地質條件;重點開展已知礦床(點)或異常區的檢查評價工作,大致查明相關礦區地質構造和礦床特徵、礦化富集規律及成礦遠景,提交礦產地;總結以金為主的礦產區域成礦規律,結合礦點、異常等的檢查成果,開展成礦預測,圈定成礦遠景區,綜合評價區域礦產資源潛力。
研究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屬錫林浩特盟蘇尼特左旗、阿巴嘎旗、東烏珠穆沁旗及二連浩特市管轄。工作區在地理位置上屬於二連浩特市(111°40'經線以東)—東烏珠穆沁旗(118°經線以西)一線的北側,北至國境線,呈NE向長條狀分布,長約400km,寬約100km,面積約4萬km2,工作區西部臨二連浩特-集寧鐵路,南部及東部分別有208線、304線、101線等國道或省道通過,北部邊境一帶修有簡易的邊境國防公路。研究區內各旗(縣)之間一般均有簡易公路相通,交通較為方便。旗與蘇木(鄉)之間為土路或自然路,交通不方便,人煙稀少,野外工作後勤保障有一定難度(圖1-1)。
工作區位於內蒙古高原北部,屬高原丘陵地帶和荒漠戈壁地區,西部二連浩特及蘇尼特左旗地區草被不甚發育,東部阿巴嘎—東烏珠穆沁旗一帶草被較為繁茂。整個工作區內,絕大部分地區地勢平緩,靠近邊境的地區起伏略大,總體上,相對高差較小,海拔一般1000~1300m。本區為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屬寒凍乾燥剝蝕地貌。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暫炎熱,冰凍期從10月至次年4月。春秋季節時多揚沙、沙塵暴。年降雨量小,平均為200~300mm,水系不發育,僅有少數季節性間歇河,流量小。居民以蒙古族為主,經濟以牧業及皮毛加工業為主,近年來有少數小型工業,如煤礦、鉻礦、鐵礦。勞動力缺乏。
圖1-1 工作區交通位置圖(圖中虛線以北部分為研究區;方框為勘查登記區)
4. 牛頓成果出現的背景
由於受時代的限制,牛頓基本上是一個形而上學的機械唯物主義者。他認為運動只是機械力學的運動,是空間 位置的變化;宇宙和太陽一樣是沒有發展變化的;靠了萬有引力的作用,恆星永遠在一個固定不變的位置上…… 隨著科學聲譽的提高,牛頓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了提升。1689年,他被當選為國會中的大學代表。作為國會議員,牛頓逐漸開始疏遠給他帶來巨大成就的科學。他不時表示出對以他為代表的領域的厭惡。同時,他的大量的時間花費在了和同時代的著名科學家如胡克、萊布尼茲等進行科學優先權的爭論上。 晚年的牛頓在倫敦過著堂皇的生活,1705年他被安妮女王封為貴族。此時的牛頓非常富有,被普遍認為是生存著的最偉大的科學家。他擔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在他任職的二十四年時間里,他以鐵拳統治著學會。沒有他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被選舉。 晚年的牛頓開始致力於對神學的研究,他否定哲學的指導作用,虔誠地相信上帝,埋頭於寫以神學為題材的著作。當他遇到難以解釋的天體運動時,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動力」的謬論。他說「上帝統治萬物,我們是他的僕人而敬畏他、崇拜他」。 1727年3月20日,偉大艾薩克·牛頓逝世。同其他很多傑出的英國人一樣,他被埋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他的墓碑上鐫刻著: 讓人們歡呼這樣一位多麼偉大的 人類榮耀曾經在世界上存在。
5. 成果概述
項目全面收集了研究區內松湖鐵礦、式可布台鐵礦等典型礦床的地物化遙各方面資料,系統分析了研究區內的區域地質背景、構造特徵、岩漿活動,全面總結了區內各個典型礦床的成礦地質環境、控礦地質構造、有利成礦因素,建立了研究區火山岩型鐵礦的成礦要素表、預測要素模型。確定研究區內松湖鐵礦預測要素為:構造環境為阿吾拉勒石炭紀裂陷槽(島弧環境);含礦岩系和圍岩主要為安山質火山碎屑凝灰岩及大理岩、鈉長斑岩質火山凝灰岩、石榴子石矽卡岩、輝石閃長玢岩、閃長玢岩 、石英閃長玢岩等;含礦地層為火山活動中心地帶;賦礦地層為下石炭統大哈拉軍山組第三亞組;區域地物化特徵為分布在重力梯度帶上;在局部剩餘重力異常高或附近,剩餘重力異常值在1~3mg/s·m之間;分布於北側磁異常梯度帶,異常值大於200nT的剩餘磁異常分布區;磁異常平面特徵以正值為主,正負極值超過±25000nT。異常可分為低緩異常及高磁異常兩類。高磁異常主要分布在穹隆兩側的高山區及穹隆北東端的高山區。總體特徵是高強度(大於5000nT);大哈拉軍山組強磁異常區是尋找鐵礦的主要標志。預測必要要素為雙峰式火山岩建造、成礦時代(C)、火山沉積盆地、大哈拉軍山組;重要因素為已知礦床(點)、近東西向斷裂旁側、大於200nT或600nT磁異常;次要要素為鐵錳累加異常、1~3mGal重力異常、晚石炭世中酸性岩體附近。
以火山岩型鐵礦床為主攻目標,以ESRI的空間資料庫描述框架、UML和關系資料庫規范化理論為依據,採用面向對象建模技術,在空間數據模型研究的基礎上,以探索研究區與主要成因類型鐵礦密切相關地質體及地質現象之間的關聯性為主要內容,以ArcGIS為平台,建立研究區的多元信息空間資料庫。針對研究區預測礦種的成因類型,在保證滿足資源潛力評價要求的前提下,快速、簡練的定義了各資料庫要素類,大量減輕了屬性數據入庫的工作量,這樣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以資料庫為基礎的空間分析也保證了數據精度的一致性。根據研究區成礦地質背景、ArcGIS空間資料庫和典型礦床成礦模式,確定成礦預測類型和找礦標志,建立區域成礦要素表,明確兩大類型鐵礦的控礦構造和找礦標志,通過地質、礦化、物探(主要是磁法)等綜合信息提取,建立典型鐵礦床定性和資源量定量評價的預測模型,並確立各個預測要素與資料庫中屬性欄位的對應關系,建立以 ArcGIS空間資料庫為基礎的預測區提取模型,為快速、准確、高效進行成礦有利因素的提取奠定基礎。
對區內的松湖鐵礦、式可布台鐵礦等典型礦床的進一步剖析,通過野外實地調查並取樣分析,結合前人研究程度,總結提煉松湖鐵礦成礦模式、成礦規律,並結合西段航磁、重力等多源信息數據,共圈定該區域內9個找礦靶區進行預測資源量評價,並對找礦靶區進行優選和排序。
在全面收集研究區以及相似區域成礦條件,主攻礦床類型的品位噸位數據的基礎上,根據已知礦床(點)品位-噸位模型,進行數理統計,總結其統計規律,建立了研究區主攻礦床類型的品位噸位數據模型,從而評估、修正各個未見礦區的品位和噸位數值,為研究區資源潛力評價提供可靠的評價參數。圈出預測區確定預測類型:採用綜合信息法,依據一定的地質規律,確定各預測類型模型區,圈出預測區,綜合各典型礦床建立比例尺對等的概念模型,根據不同預測類型的概念模型,確定各預測區的預測類型。求體重:計算模型區、預測區的體重D1和D,其中D1為各模型區的平均體重,D為各典型礦床的平均體重(預期探明資源量加權求得)。求含礦率:計算模型區、預測區的含礦率K1和K。確定預測深度:模型區工程式控制制鐵礦出露深度約為800m,按二分之一工程式控制制礦體深度向下推深,即400m,故松湖預測區預測總深度為1200m。置信度:應根據模型區的資源產狀勘探情況來定:(1)勘探程度高,對礦床深部外圍資源量了解清楚(90%);(2)勘探程度較高,對礦床深部外圍資源量及含礦地質體分布了解一般(50%);(3)勘探程度一般,對礦床深部外圍資源量及含礦地質體分布了解較差(10%)。計算資源量:由於模型區和預測區分別採用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因此二者將分開計算。將上面求出的數據分別帶入絕對體積法和相對體積法計算公式,對模型區、預測區礦產資源進行定量預測。模型區採用絕對體積法計算,預測區採用相對體積法計算。
利用資源潛力評價公式,以ArcGIS資料庫為平台,結合主攻礦床類型的品位噸位數據模型,對阿吾拉勒成礦帶西段各個典型礦床進行了鐵礦資源量的估算。
6. 一副圖片,背景是藍色的,水滴心形是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心如止水】
建議提問的朋友遇到正確答案時,能夠及時將最快回答正確的答案採納,免得其他朋友以為前面還沒正確的答案而費盡腦筋。
採納他人的答案,既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肯定,對答題者也是一種鼓勵,且提問者和答題者雙方都能獲得財富值,正所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如果覺得我的回答未徹底解決你的問題或有其它疑難,盡可向我發起追問,亦可求助於我的團隊。
7. 讓用ps做張展板 橫著的長方形 就是介紹學生工作成果和獲獎情況 上面多以照片為主 背景怎麼弄比較好 謝謝啦
這樣的展板你可以到素材站點下載PSD修改就可以
現在推薦一個我自己最喜歡的素材站點
大圖網
可以找到你要的素材
8. 跪求,ppt2003版的,誰能告訴我背景圖片的透明度怎麼調~
第一種情況:你的背景圖片是幻燈片的模版。
處理方法:視圖——母板——幻燈片母板 此時你會看到你所使用的幻燈片的母板的背景圖片,你雙擊該圖片,此時會出現「設置自選圖形的格式」的對話框,此時你會看到透明度一欄,你用滑鼠拖動透明度,既可以調節了。
第二種情況:你的背景圖片是你自己插入進去的。
處理方法:你就直接雙擊該圖片,其他和上面類似。
9. word文檔怎麼設置水印背景
添加常用水印
1、首先選擇頁面布局,然後點擊水印,在彈出的選項中可以快速選擇常用的水印:機密或者是嚴禁復制。
2、這時文檔中就會出現相應的水印。
3、如果想刪除水印,那麼在頁面布局中選擇「水印-刪除水印」就可以了。
添加自定義照片水印
1、如果想自定義水印,就在頁面布局中選擇「水印-自定義水印」
2、在水印窗口中可以選擇圖片水印,設置照片百分比大小。
3、如果勾選沖蝕,那麼照片水印就會顏色很淺,如果去掉模糊照片水印就會很清晰。
添加自定義文字水印
1、在水印對話框中選擇文字水印,在文字裡面可以自己輸入想要的水印內容。
2、同時可以根據喜好設置水印文字的字體、字型大小、顏色以及是否半透明和版式等。
3、看看成果,怎麼樣,是不是很簡單^_^
10. 課題產生背景怎麼寫
一般要寫以下這么幾項:
1、研究中涉及學科的背景,歷史和現狀
2、研究內容的研究進展,國內外研究程度
3、研究目標的已有研究成果
4、本人從事該研究的基礎,如專業背景,從事過相似的研究歷史,取得的成果,有什麼樣的資金和設備、資料、隊伍的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