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叫科技型農業
相對於傳統農業而言,是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進行的的社會化農業。在按農業生產力性質和水平劃分的農業發展史上,屬於農業的最新階段。其基本特徵是:
一整套建立在現代自然科學基礎上的農業科學技術的形成和推廣,使農業生產技術由經驗轉向科學,如在植物學、動物學、遺傳學、物理學、化學等科學發展的基礎上,育種、栽培、飼養、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農業科學技術迅速提高和廣泛應用;
現代機器體系的形成和農業機器的的廣泛應用,使農業由手工畜力農具生產轉變為機器生產,如技術經濟性能優良的拖拉機、耕耘機、聯合收割機、農用汽車、農用飛機以及林、牧、漁業中的各種機器,成為農業的主要生產工具,使投入農業的能源顯著增加,電子、原子能、激光、遙感技術以及人造衛星等也開始運用於農業;
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態系統逐步形成;
農業生產的社會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如農業企業規模的擴大,農業生產的地區分工、企業分工日益發達,「小而全」的自給自足生產被高度專業化、商品化的生產所代替,農業生產過程同加工、銷售以及生產資料的製造和供應緊密結合,產生了農工商一體化;
經濟數學方法、電子計算機等現代科學技術在現代農業企業管理和宏觀管理中運用越來越廣,管理方法顯著改進。
現代農業的產生和發展,大幅度地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和農產品商品率,使農業生產、農村面貌和農戶行為發生了重大變化
2. 什麼是現代農業技術有哪些領域
現代農業技術是指多種現代高新技術集成的農業系統。
現代農業技術領域有:雜交、無土、溫室、機械化、設施農業,轉基因技術等。
3. 什麼是農業科技和生產發展「兩張皮」的問題
就是科技轉化成生產力的問題。我國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不足5%,嚴重偏低。
傳統的科研模式是研究一項科技成果,進行成果評定,然後以成果來獲得更高一級的職稱,就科研而科研,很多科技成果僅僅停留在試驗田裡,停留在學術論文中,多數成果束之高閣,成果取得後使命也就結束,與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需要完全脫軌,導致科研成果無法轉化成直接的生產力。
4. 什麼是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後稷獎
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簡稱「農高會」,後稷獎就是一個「農高會」對於那麼農業高新科技成果的獎項
5. 什麼是農業科技型企業
科技企業孵化器(也稱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創業中心)是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養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家為宗旨的科技創業服務機構。創業中心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核心內容。
定義
創業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為入孵企業提供研發、中試生產、經營的場地和辦公方面的共享設施,提供政策、管理、法律、財務、融資、市場推廣和培訓等方面的服務,以降低企業的創業風險和創業成本,提高企業的成活率和成功率,為社會培養成功的科技企業和企業家。
孵化器
是一種資源能力的集合,這種能力的集合,第一類應該包括所有實物,如房子,設備等有利於企業成長的資源;第二類就是看不見的軟體服務,包括如何進行工商注冊,如何進行管理,如何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等;第三類是資源提供。資源提供包括市場資源、技術資源、政府資源。在中國你要是具備了硬體,軟體和資源,你就可以做孵化器了。但是要注意:第一個,中國的知識分子對如何辦公司,做一個實體的生產企業是很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和實踐的;第二個,做中國的孵化器,不能看外國的書,看完了暈頭轉向。比如說,什麼叫專業孵化器,認為專業孵化器是綜合孵化器的分支。綜合孵化器是綜合的,什麼孵化企業都可以進來,而專業孵化器接收的是一樣的企業,這種說法根本就不對。
在談及孵化器時,必須要搞清楚科技園、高新區和孵化器的區別。所有的科技園和高新區是不一樣的。高新區是一級政府,相當於政府的一個分支,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進行全面的行政領導,該區域就叫高新區。你比如海淀區,他有區政府,他對中關村,就不太好管,高科技發展要有好多特殊政策,海淀區政府就派駐一個大使館,駐在這個地方,有領導班子,和政府一樣,這叫高新區,但不能隨便建,誰想建都能建,不可能。
從運營模式來區分孵化器,可以分為七大類,進而分為四個層面:第一層,物業支持模式;第二層,綜合孵化。以物業做基礎,增加了咨詢、培訓、中介。綜合孵化器只管企業外部的事,不管企業內部的事。綜合孵化器又可以叫通用孵化器,往往是以政府為背景支持建立的;第三層,專業孵化。要求經理人具有較為全面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沒有專業化的經理人,專業孵化器就沒有辦法干。專業孵化器必須給企業內部增加力度。它有幾個典型的特徵:
一、硬體支持;
二、支持的對象是創業期的高科技企業;
三、要有六大支柱,一平台,四大決策來強化對入孵企業的扶持;
四、介入到資本運營中。
六大支柱
① 科技思維變成市場思維; ② 不斷佔有新市場; ③ 不斷地創造新的市場機會而不是消極被動的完成合同; ④ 不僅進行成本核算,更應該上升到目標成本控制; ⑤ 實行崗位責任制,有能耐的廠長管人不管事,沒有能耐的管事不管人; ⑥ 實行人力資源管理。什麼是人力資源管理,就是如何發現人、培養人、留住人。一平台是人力資源平台。而四大決策包括:產、供、銷管理決策,技術管理決策,財務管理和隊伍管理決策。
三個階段 一期以孵化高科技項目為主;二期以企業內部管理、擴資、擴股、融資為主;三期是擴大市場規模。孵化器第四個層面,要求以人為本,要求轉變思維。以上四個層面是相輔相成的。
科技園
是一個地理概念,往往是圈定了某一塊特殊地理范圍,不一定拿牆圍起來,但是這一塊稱為某某科技園。科技園必須有特色,比如軟體科技園,囊括了所有適合軟體企業發展的因素。比如說派駐科技園的稅務所,要對軟體企業的上稅比較熟悉;工商所也應該對軟體企業的工商注冊、變更等比較熟悉。所有條件都進入到一塊,會計師事務所、法律事務所全對軟體企業比較熟悉,都進入到一個范圍里,這樣入園軟體企業在這里就比較舒服,於是就會招來更多這樣的企業,就有利於它的發展。軟體科技園里有個軟體孵化器,專門用於幫助軟體企業創業的,這樣正好配套。總體來說,高新區是政府,科技園是某一特定專業領域或某兩個專業領域集成的區域,孵化器是駐在裡面的機構。
科技孵化器
指企業對科學技術成果進行轉化,使其逐步走向市場、投入民生運用的一個過程。常常表現為創業公司伴隨科技成果實現商品化、產業化的過程。
目前中國大陸有600多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和2000萬平方米的孵化產地40000餘家的在孵企業以及15000多家的畢業企業以世人矚目的發展速度一躍而成為世界孵化器大國。
科技孵化器就是加速高科技企業或高科技項目產業化發展能力的機構。說白了就是促進成果產業化,就是成果發明出來了,要使之在產業當中能夠使用。每年清華大學通過局級鑒定的,就有1500多項成果,而每年叫企業買走的還不到20項,比例非常低。我們的孵化器就是要提高這個比例。你那裡有成果,通過孵化工作把它盡快用到生產上,這就是科技孵化器。
6. 什麼是農業科技發展的客觀規律
農業科技發展的客觀規律有兩個顯著的基本特點:一是創新周期長、成果產出慢、風險概率高,二是農業科技環節多、鏈條長、不確定因素多。遵循農業科技的發展規律,必須對這兩個特點有很精準的理解和把握。
7. 什麼是科技農業
傳統農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生物遺傳育種技術,以及化肥、農葯、礦物能源、機械動力等投入的大量增加而實現。由於化學物質的過量投入引起生態環境和農產品質量下降,高能耗的管理方式導致農業生產效益低下,資源日顯短缺,在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這種管理模式顯然不能適應農業持續發展的需要。
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的高速發展促使一種新穎農業生產管理思想的誕生,從而產生了對農作物實施定位管理、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變數投入等農業生產的精準管理思想,進而提出了精準農業的概念。精準農業是一種基於空間信息管理和變異分析的現代農業管理策略和農業操作技術體系。它根據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長狀況的空間差異,調節對作物的投入,在對耕地和作物長勢進行定量的實時診斷,充分了解大田生產力的空間變異的基礎上,以平衡地力、提高產量為目標,實施定位、定量的精準田間管理,實現高效利用各類農業資源和改善環境這一可持續發展目標。顯然,實施精準農業不但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農業現實生產力,而且是實現優質、高產、低耗和環保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的有效途徑。因而精準農業技術被認為是21世紀農業科技發展的前沿,是科技含量最高、集成綜合性最強的現代農業生產管理技術之一。可以預言,它的應用實踐和快速發展;將使人類充分挖掘農田最大的生產潛力、合理利用水肥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成為可能。實施精準農業也是解決我國農業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確保農產品總量、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改善農產品品質和質量、資源嚴重不足且利用率低、環境污染等問題的有效方式,將在世紀之交成為我國農業科技革命的重要內容。一般而言,基於知識和先進技術的現代農田「精耕細作」技術體系至少包括以下方面:地理信息技術(GIS、RS、GPS)、生物技術、農業專家系統ES、決策支持系統(DSS)、工程裝備技術、計算機及網路通訊技術等。
我國當前面臨農業資源匱乏、農田環境污染嚴重,另外加入WTO農業市場競爭激烈,因此在我國實施精準農業示範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由國家計委和北京市政府立項實施的小湯山(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小湯山現代科技示範園內)精準農業示範工程項目中,項目承當單位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及合作單位率先開展了大規模、高水平的試驗和探索。
8. 農業技術,什麼是農業技術
農業科技是農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其中農業科技發揮了巨大作用,為了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促使農業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盡快應用於農業生產,保障農業的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制定本法。
9. 什麼是高科技新型農業項目
運用現代生物技術、雜交技術、物聯網技術、智能機械自動化技術、新型作物栽培技術等手段進行農業生產,都可以稱為高科技農業。
生物技術:微觀層面,從植物的遺傳信息,微生物等方面對植物進行基因的改良,如進行雜交育種,太空育種,基因優選等。
物聯網技術:利用先進的感測器設備,對植物生長的各個環境因子進行精準監測,並實時控制環境變數,達到作物所需要的最佳環境狀態,如植物工廠。
智能機械自動化:機械化作業、農業機器人、果蔬自動採摘等。
新型作物栽培技術:無土栽培、霧化栽培、立體農業等。
(9)何謂農業科技成果擴展閱讀:
1、無土栽培
現在無土栽培在種植業已經是比較常見的種植模式了,無土栽培是指不使用土壤,將幼苗栽培在營養基中。然後使用營養液當做植株的土壤,營養液中也包括了植株生長所需的充分營養。
讓植株脫離土壤也可以良好的生長,完成整個生育期。無土栽培又分為基質栽培和水培霧培等三種方式,目前最常見的是水培的方式。蔬果花等作物都非常適合無土栽培的種植模式。
2、立體化栽培法
牆體栽培又叫做立體化栽培法,它能夠盡可能的利用土地面積,在保證基本栽培方式的同時提高種植面積,進一步增加產量。將管道建立在牆壁上,並在管道中放置基質通過管道提供作物生長的養分。
不僅能夠保證作物生長不受影響,還能夠提高土壤的利用率,並且有一定的觀賞價值。這種種植模式適合種植花卉與薔薇科或葫蘆科的蔓生水果。
3、設施農業
設施農業其實與大棚種植差不多,但是不同的是大棚種植需要人工調控溫度。而設施農業是由人工智慧控制的,有著自動化的功能,例如可以自動通風換氣,調控大棚溫度,施肥澆水等。
只要是在傳統種植模式中需要做的工作,全部可以由設施農業自動完成。並且有精準的數據隨時調整種植環境,這就是傳說中的「科學種植」。不過設施農業的成本較高,普及程度不高,不建議普通種植戶使用。
10. 什麼是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範基地
這個一般是農業科技研究部門比如農業科學院、或者農業企業設立的,向公眾展示最新品種、種植技術等最新農業產業化科技成果的基地。示範基地的設立一般以新品種和新技術的推廣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