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政府只要履行好經濟建設職能,就能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否正確
社會和諧是我們黨不懈奮斗的目標。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到202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原則和重大部署。政府作為社會的主要管理者,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承擔著重要職責。如何履行好這一職責,是政府工作面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根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聯系我國當前實際,政府要切實履行好不斷促進社會和諧的職責,應在大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不斷提高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
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
我們所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因此,政府應致力於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創造良好的環境與條件,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然而,由於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過去在強調實現人民共同利益的時候,往往對人民內部不同的利益要求有所忽視,並由此導致政府對有關社會事務的管理過於簡單機械、整齊劃一。如今,一些政府部門仍習慣於以人均收入的高低來衡量人們的生活水平。其實,由於我國國情不同於某些發達國家,所以人均收入未必能反映一般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水平,特別是難以顯示人民群眾內部的收入差距和不同的利益需求。應當看到,人民群眾的共同利益是具體的,是由人民群眾中諸多群體及個體的具體利益組成的,社會中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也是客觀存在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的過程。因此,必須更加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統籌兼顧各方面群眾的關切,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利益關系日益復雜。各級政府需要正確把握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現階段群眾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體的特殊利益的關系,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大對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和權益保障機制。目前,公共產品供給短缺和公共服務覆蓋范圍狹窄的問題比較突出。在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過程中,政府應當優化公共服務的結構和布局,注重向農村、基層和欠發達地區傾斜,向困難群眾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從一定意義上說,統籌協調各方面具體的利益關系,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利益的有效途徑。
規范行政權力運行
近年來,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取得明顯成效,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正在強化。但在某些領域和方面,政府的服務意識和服務理念仍然存在問題。比如,一些政府部門仍習慣於對社會事務大包大攬,甚至直接介入社會生產單位的招商引資和投資決策,干預微觀經濟活動;行政性收費名目繁多,加重了社會負擔;過多地控制社會資源,助長了一些行業的行政壟斷;一些地方的稅收和財政收入增長迅速,而人民群眾的收入增長和生活改善相對緩慢。這些現象的存在,不利於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和諧社會。改變這種狀況,需要規范行政權力的運行。
在政府和社會的關繫上,應堅持以社會為本位。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政府應當規范自身的權力運行,進一步為社會的自主發展開辟廣闊空間,進一步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鼓勵和支持全體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目前,我國正在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資分開和政社分開,其中包括凡是應該由企業自主行使的生產經營和投資決策權都要交給企業,各級政府及其部門不得干預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同時加強對行政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以貫徹行政許可法為切入點,努力解決行政許可和審批事項仍然過多這一突出問題,進一步清理、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事項;以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優化公共資源配置,精簡政府機構和降低行政成本;等等。這些舉措,有助於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和增強社會創造活力,應當在實踐中進一步落實。
Ⅱ 黨和政府關注民生,就是讓全體人民共享其發展成果,其理由是什麼
人民群眾來是歷史的創源造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所以要求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這是人民群眾的地位決定的。
價值觀作為社會意識,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這就要求人們自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必須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符合社會發展規律,是站在人民立場的表現。
Ⅲ 發展是硬道理,社會公正也是硬道理,如何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一是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一切從實際出發,自覺按規律辦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有重點分步驟地持續推進。具體來說,就是要把國家提出用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等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就是要保障公共健康和教育問題,幫扶弱勢人群獲得受教育、就醫和就業等平等機會。只有切實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抓緊抓好,為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創造一切有利條件。
二是力求公平公正。從理論上來說,不平等分三類:機會的不平等、過程參與不平等和結果的不平等。真正的平等在於賦予每個人機會的平等和過程的平等。讓他們可以有平等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屬於自己的財富,讓他們可以在透明和公正的規則下,參與平等競爭。也就說,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就是要解決越來越突出的收入分配不均和貧富差距等問題,根本措施是在繼續快速發展經濟的同時,偏重於大幅提高窮人的收入,「並使窮人的收入增長,能夠比整個國民經濟的平均收入增長,或者說比富人的收入增長更快。」
三是要完善分配體制。過去在初始分配過程中,很大程度上存在機會上的不均等,而這個機會不均等來自於權利的不平等,比如基本的就業權利很大程度上沒有充分體現。這樣會導致勞動收入的分配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另外,在再分配階段,涉及到政府公共財政政策,包括社會福利政策等等,也存在著制度上的區別對待,對部分人群的歧視,更多的財政資源用於城市而不是農村,更多的社會保障資源用於城市職工,而忽視了農民和農民工。如大量的外來人口或者農民工在城市裡工作,卻沒有任何社會保障,不能同等地享有社會公共服務,造成他們與當地城市居民之間明顯的貧富差距。如果這些解決不好,它會長期地困擾我們的社會和政府。因此,要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就需要在初始分配過程及再次分配過程中堅持「效率與公平兼顧,更加註重公平」的原則。
四是要建設完全非政府保護的競爭化的市場,發展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和產品。要避免出現:一方面是很多失地農民得不到足夠補償,另一方面卻出現了很多人靠土地暴富等不正常現象。要明白:只有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以後,城鄉差距才能得到改善,地區差距才能得到改善,社會矛盾才可能減少。
總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國家不能只靠轉移支付來救助窮人和弱勢群體,關鍵是要加快政府改革,以合理管理公共資金和資源。如果不能建立一套嚴格的,制度化的、透明的公共政策和公共資源的管理制度,社會收入分配差距勢將不斷擴大,很難逆轉。那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更是一種奢望。
Ⅳ 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哪一根本原則
「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想讓全體人民都富裕起來,因此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這一根本原則
Ⅳ 用唯物史觀回答為什麼要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其理論邏輯是:第一,改革開放必須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第二,沒有人民支持和參與,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第三,推進任何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場上;第四,如果不抓緊消除社會上存在的大量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會影響人民群眾對改革開放的信心;第五,「改革是要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如果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甚至導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了意義。
沒有全體人民共同參與建設,改革發展怎麼來?人民群眾才是國家的組成基礎,而改革發展離不開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沒有全體人民共同參與建設,就沒有可供共享的成果。
Ⅵ 解析政府只要履行經濟建設職能,就能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政府只要履行好經濟建設職能,就能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解析:本題是典型的片面型辨析題。一方面,政府履行好經濟建設職能,是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內容,這也是論斷中的合理成分,須加以肯定;另一方面,要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僅有這點遠遠不夠,須補充說明其他要求,注意全面把握政府、黨、公民等角度。答案:(1)我國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在經濟建設中負有重要職能,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高生產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故題中說法有一定的合理性。
(2)要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還需要政府切實履行政治、文化和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對人民負責,科學、民主決策,依法行政,自覺接受監督,全面提高管理與服務水平。
(3)要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還需要堅持黨的領導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與執政方式,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
(4)公民是權利與義務的主體,不僅有「共享」的權利,更有「共建」的義務。總之,要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需要黨、需要政府,也需要公民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題中觀點是片面的。
Ⅶ 為什麼我國政府始終強調要"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一個良好的社會,只有公平才能夠使人們持久地進行合作。一旦合作不公回平.利益分配不合理,人答與人之間信任感降低,社會關系惡化,合作難以為繼:長久下去,不僅經濟發展會受到影響.社會的穩定性也會降低。因此,全體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是我國社會實現穩定發展的關鍵,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
Ⅷ (26分)更加重視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和國家的一項重
(1)信息:2009-2013年我國GDP總量不斷增加,人均GDP含金量不斷提高,表明我國經濟發展質量逐步提升,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建議:a.大力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b.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不斷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c.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d.拓寬居民增收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5.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縮小收入差距。 (2)a.保障人民的各種合法權益,保護公民的合法財產不受侵犯。b.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不斷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3.積極提供社會公共服務,擴大就業規模,健全社會保障體系。c.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對人民負責的原則,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讓廣大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Ⅸ 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一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哪—根本原則
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一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中的: Ⅹ 辨析題:只要完善黨的執政方式,就能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答:(1)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不僅需要完善黨的執政方式,需要完善黨的執政方式,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1分)黨只有科學執政,以科學發展觀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奠定物質基礎。(2分)黨只有民主執政,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才能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提供政治保證。(2分)黨只有依法執政,才能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1分) 與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