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江西省第十三批教學成果獎

江西省第十三批教學成果獎

發布時間:2021-06-28 14:02:33

⑴ 王利民的學術簡介

科研項目:
1.「兩宋理學詩派研究」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 主持人 已完成
2.「王士禎詩歌研究」 南通師范學院項目 主持人 已完成
3.「浙江文化名人傳記叢書·夏丏尊傳」浙江省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課題 主持人 已結題
4.「浙江文化名人傳記叢書·朱彝尊傳」浙江省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課題 主持人 已結題
5.「宋代理學詩與宋代文化發展研究」 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主持人 6.「曝書亭全集」 國家清史纂修工程文獻整理類項目 主持人 已結題
7.「宋明理學詩人群體研究」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主持人 在研
8.「秀水朱氏家族史」 浙江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06WZT019) 主持人 在研
9.「宋明理學與江西文學研究」 江西省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 主要參加者 已結題
10. 「宋代理學詩人論稿」 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07FZW003) 主持人
11. 「中國古典文獻學」 贛南師范學院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主持人
12. 「明清小說研究」 贛南師范學院課程多媒體課件研製項目 主持人 已完成
13.「高校文學課程多媒體網路系統教學研究」 江西省高校省級教改立項課題 主持人
14.「朱熹文學創作及其影響研究」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主持人 在研
15.「兩宋士大夫文學研究·張栻研究」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子課題
16.「寧都三魏研究」 江西省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08WX10) 主持人
17.「清史·文苑傳」 國家清史纂修工程項目 受聘專家
獲獎:
1.1993年在蘇州大學獲得朱敬文獎學金。
2.1997年在南京師范大學獲首屆研究生科研成果二等獎。
3.1997年在南京師范大學被評為三好研究生。
4.1998年在南京師范大學獲得華藏獎學金。
5.1998年被評為南通師范學院優秀骨幹青年教師。
6.1999年在南京師范大學被評為研究生「科技活動先進個人」。
7.1999年在南京師范大學獲得優秀畢業研究生稱號。
8. 2002年製作的教學課件獲江蘇省高等學校「方正奧思杯」多媒體教學課件競賽好課件獎。
9.2003年被南通師范學院工會評為「文明教工」。
10.《冒辟疆與董小宛》於2005年獲南通市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1.《流水高山萬古心——〈南嶽倡酬集〉論析》於2005年獲江西省第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2.2007年「地域文化研究與文學教學互動模式實驗」獲江西省第十批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排名第二。
13. 《濂洛風雅論》獲江西省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江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07年10月19日。
14.2007年入選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
15.2007年被評為江西省中青年骨幹教師。
16.《王士禛詩歌研究》於2009年獲江西省第十三次社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17.《曝書亭全集》於2011年獲江西省第十四次社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教學特色:
王利民具有系統的中國古代文學知識和較強的教學實踐能力,系統地講授過「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中國文化概論」、「詞學通論」、「曲學通論」等本科課程,課堂教學目標明確,整體思路清晰,教學重點突出,教學組織嚴密,多媒體課件設計合理,語言表達流暢,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考,經常組織課堂討論,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教學效果良好。
王利民擔任的研究生課程有「中國古代典籍校讀」、「古代碑傳文研究」、「中國古代各體文學研究」、「宋元明清文學與文藝思潮」。在教學中態度認真,備課充分,課堂講授重視教學內容的思想性、科學性和系統性,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課後輔導及時、耐心,作業批改細致。王利民現主持多項國家級課題和省級課題,在對研究生講課時,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結合到教學內容中,同時把自己擁有的文獻資料和電子資料庫大量提供給研究生,引導他們參加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在科研實踐中學習和提高,受到了研究生們的歡迎。
論著:
1.《宋詞藝術技巧辭典》(參撰)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2.《中國藝術通史》(責任編輯)(特約校對) 江蘇文藝出版社99年第一版
3.《中國古代文學史》(副主編)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4.《冒辟疆與董小宛》 (第一作者) 中華書局2004年4月第1版
5.《平屋主人——夏丏尊傳》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6.《博大之宗——朱彝尊傳》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7.《王士禛詩歌研究》 中華書局2007年4月第1版
古籍整理:
1.《曝書亭全集》 校點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
2.《千家詩》 審定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國學備覽》版
論文:
1.《清初山東有兩位王士禎》 《文學遺產》95年3期
2.《貝葉綺語話西樵》 《古典文學知識》95年3期
3.《王士禎紀游詩簡析》 《中國韻文學刊》94年2期
4.《王士禎七絕的清遠風格》 《南通師專學報》94年2期
5.《王士禎竹枝詞簡論》(第一作者) 《南通師專學報》95年2期
6.《吳中詩人徐楨卿》(第二作者) 《吳中學刊》94年3期
7.《〈歷朝詩集小傳〉和〈靜志居詩話〉對讀》(第二作者) 《南通師專學報》96年2期
8.《綺麗餘波溉漁洋》 《社會科學輯刊》97年4期
9.《〈易傳〉死生之說揆義》 《周易研究》97年4期
10.《胡寅的志節及其〈崇正辯〉》 (台灣)《孔孟月刊》37卷2期
11.《唐宋時代在華的外國商人》 《文史知識》98年4期
12《憶念與報償》 《南京師大學報》98年3期
13.《〈宋詩紀事〉辨正一則》 《文教資料》98年4期
14.《論王士禎的題畫詩》 (台灣)《古今藝文》第25卷4期
15.《論王士禎的贈答送別詩與社會角色意識》 《青海師專學報》97年1期
16.《王士禎的家世和家學淵源考》 《南通師專學報》97年2期
17.《李兆元家世和生平考》 《南通師專學報》98年2期
18.《南驅北馳 笑傲疆場》(第二作者) 《基層生活》98年1期
19.《〈朱熹集·訓蒙絕句〉辨正》 《江海學刊》99年6期
20.《從〈武夷棹歌〉論朱熹詩歌的雙重文本》 《東方叢刊》99年4期
21.《陳子昂的玄感和朱熹的理興》 《中國韻文學刊》99年1期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0年1期全文轉載
22. 《實踐性·實用性·創新性——兼評近年出版的幾部寫作教材》(第二作者)
《常州工業技術學院學報》99年3期
23.《〈宋詩紀事〉指誤一則》 《文獻》2000年1期
24. 《論張載之學是易學》 《周易研究》2000年1期
25.《劉子翚「不遠復」三字元及其對朱熹的影響》《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0年1期
26. 《從故國之思、盛衰之感到盛世之音》 《南通師院學報》2000年1期
27.《〈訓蒙絕句〉與朱子學的形成》 《朱子學刊》總第十一輯
28.《朱松和他的詩歌》 (台灣)《孔孟月刊》39卷4期
29.《建構〈朱子理學美學〉的形式體系》 (台灣)《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七期
30.《朱熹〈東歸亂稿〉的理學意蘊與理語情趣》(第一作者)《南通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3期
31.《〈宋詩紀事〉「朱張林聯句」辨正》 《江海學刊》2001年4期
32.《朱熹詩文的文道一本論》 《浙江大學學報》2002年1期
33.《朱熹題畫詩論析》 (台灣)《孔孟學報》80期
34.《〈伊川擊壤集〉與先天象數學》 《周易研究》2003年第3期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03年9期全文轉載
35.《從〈牧齋凈稿〉看朱熹的道教信仰》 《宗教學研究》2002年4期
36.《冒辟疆的情緣》(第一作者) (台灣)《古今藝文》第28卷1期
37.《王漁洋詩歌藝術論》 (台灣)《古今藝文》第29卷2期
38.《秦蜀驛道上的神韻與性靈》 《中國韻文學刊》2003年1期
39.《流水高山萬古心——〈南嶽倡酬集〉論析》 《文學遺產》2003年1期
40.《冒辟疆與董小宛的閨中雅趣》(第一作者) 《文史知識》2003年1期
41.《從〈伊川擊壤集〉看邵雍的人生志趣》 《南通師院學報》2003年1期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3年6期摘
42.《〈冒辟疆董小宛合傳〉前言》(第一作者) 《南通今古》2003年2期
43.《復社領袖冒辟疆》(第二作者) 《文史知識》2003年8期
44.《李方膺論》(第二作者)
《揚州八怪藝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版
45.《王漁洋香奩體詩詞創作論略》 (台灣)《古今藝文》第30卷4期
46.《二程的詩歌創作軌跡與交際領域》 《南通師院學報》2004年1期
47.《二程詩辨偽》 《江海學刊》2004年2期
48.《南通旅遊項目規劃及線路設計構想》 (第一作者) 《蘇東學刊》2004年3期
49.《從〈伊川擊壤集〉看邵雍的風月情懷》 《浙江大學學報》2004年5期
50.《宋南渡之際武夷詩人群體的人員構成及其交遊》 《新國學》第五卷
51.《「九天」與「九神」考》(第一作者) 《雲夢學刊》2005年5期
52.《傳存三千靈鬼的心魂——評嚴迪昌著〈清詩史〉》《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11期
53.《劉子翚家世考》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1期
54.《濂洛風雅論》 《文學遺產》2006年2期
55.《張載詩真偽考辨》 《中國典籍與文化》2006年3期
56.《最憶虎頭痴——朱彝尊與顧炎武》 《朱彝尊研究》第2期
57.《朱彝尊與端硯》 《嶺南文史》2006年第4期
58.《濂洛風雅之開山——周敦頤的詩歌創作軌跡及其詩友》
(台灣)《古今藝文》第33卷1期
59.《滄江夜夜虹貫月,莫令光怪驚菰蘆——王士禛歌行體詠物詩論析》(第二作者)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1期
60.《朱彝尊與曹寅交遊考》 《紅樓夢學刊》2007年2期
61.《朱彝尊的嶺南之游》 《嶺南文史》2007年第2期
62.《鴛水情緣——朱彝尊〈風懷二百韻〉之本事》 (台灣)《古今藝文》第33卷4期
63.《儒者與隱士的對話——朱熹與劉韞倡酬詩論析》 《中國詩學》第十三輯
64.《杞菊之眷·遂初之求·舞雩之風——簡析張栻辭賦的哲理內涵》
《船山學刊》2009年2期
65.《朱國祚詩歌簡論》(第一作者)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2期
66.《朱彝尊著述研究及〈曝書亭全集〉》 《嘉興學院學報》2009年5期
67.《高校文學課程運用多媒體網路系統的教學原則》(第二作者)《福建論壇》2009年8期
68.《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碰撞——高校文學課程教學方法對比研究》(第二作者)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教育科學文摘》2009年第4-5期摘
69.《論朱熹山水詩的審美類型》(第一作者) 《中山大學學報》2010年1期
70.《人文關懷視野下的一部力作——評〈清初廟堂詩歌集群研究〉》(第一作者)
《中國詩歌研究動態》第六輯
71.《朱茂晭詞簡論》(第二作者) 《嘉興學院學報》2010年2期
72.《理學之維:邵雍的詩學觀念》 《古典文獻學術論叢》第一輯,黃山書社2010年11月
73.《從《伊川擊壤集》看邵雍的歷史意識》(第二作者) 《求索》2011年2期
74.《朱休度詩歌簡論》(第二作者) 《嘉興學院學報》2011年4期

⑵ 教育部關於批准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決定的內容

教高[2005]14號
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委員會評審確定的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已經過異議審理,經教育部裁定,全部有效。
依據國務院發布的《教學成果獎勵條例》的規定,報經國務院批准,由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及上海交通大學王大中等合作申報的《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機制的創新與實踐》,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大學及北京信息工程學院王越等合作申報的《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開展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北京交通大學王玉鳳等申報的《開拓創新,建設一流的物理演示與探索實驗室》等三項成果獲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
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學趙凱華等申報的《<電磁學>系列課程的改革和建設》等59項成果獲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姚津等申報的《會計實驗教學的實施及成果》等537項成果獲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獲獎項目名單見附件)。
在全國開展教學成果獎勵活動是黨和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對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教學建設和教學改革成果的檢閱和展示,是黨和國家重視教學工作的重要體現。本次獲獎的項目是全國高等教育界廣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工作崗位上,經過多年艱苦努力獲得的創造性勞動成果,在總體上代表了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最高水平,充分體現了近年來我國在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方面所取得的重大進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等學校要結合實際情況,認真學習、借鑒和應用這些獲獎成果,進一步加強教學工作,深化教學改革,為培養和造就更多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專門人才而努力奮斗。
附件: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名單
教 育 部
二OO五年九月二日

⑶ 教師評職稱的教學成果獎指哪些

學成果指自己獨自撰寫的教學論文,在縣教科所或市、省級教研室組織的教學實驗成果評版比中獲獎,發給教權學成果證書。或是,從教科所申請教研課題,經自己的實踐實驗上報材料後被上級選上,發給教學成果獎證書的。

教學成果獎也是包含有很多的種類,有國家高等教育成果獎、省高等教育成果獎、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市區縣教育教學成果獎還有各級的賽課獎。

(3)江西省第十三批教學成果獎擴展閱讀

正高級教師。

1、具有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長期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為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發揮了指導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輔導員等工作任務,教書育人成果突出;

2、深入系統地掌握所教學科課程體系和專業知識,教育教學業績卓著,教學藝術精湛,形成獨到的教學風格;

3、具有主持和指導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課程改革、教學方法等方面取得創造性成果,並廣泛運用於教學實踐,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發揮了示範和引領作用;

4、在指導、培養一級、二級、三級教師方面做出突出貢獻,在本教學領域享有較高的知名度,是同行公認的教育教學專家;

5、一般應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並在高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

⑷ 江西應用工程職業學院好嗎

江西應用工程職業學院系一所經省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具有高等學歷教育資格的國有公辦全日制普通高職學院,隸屬江西省煤炭集團公司。前身是1922年1月毛澤東、李立三、劉少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安源創辦的路礦工人補習學校,是中國創辦最早、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一所職業院校。
據2014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佔地總面積410畝,有2000多萬元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27萬冊館藏圖書、1800 GB電子圖書、80個實踐教學基地。面向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招生。設有能源工程系、經濟管理系、機電工程系、機械工程系、計算機工程系5個教學單位,共有27個專業。

⑸ 請問學生獲獎,老師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稱號,是屬於教學成果獎嗎

不是。

1、根據《教學成果獎勵條例》第五條:具備下列條件的,可以申請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一)國內首創的;

(二)經過2年以上教育教學實踐檢驗的;

(三)在全國產生一定影響的。

2、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分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個等級,授予相應的證書、獎章和獎金。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評審、批准和授予工作,由國家教育委員會負責;其中授予特等獎的,應當報經國務院批准。

3、申請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由成果的持有單位或者個人,按照其行政隸屬關系,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教育管理機構提出申請,由受理申請的教育行政部門或者教育管理機構向國家教育委員會推薦。

4、國務院有關部門所屬單位或者個人也可以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由受理申請的教育行政部門向國家教育委員會推薦。

(5)江西省第十三批教學成果獎擴展閱讀:

國家教育委員會對申請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項目,應當自收到推薦之日起90日內予以公布;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該教學成果權屬有異議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90日內提出,報國家教育委員會裁定。

省級教學成果獎的評獎條件、獎勵等級、獎金數額、評審組織和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參照本條例規定。其獎金來源,屬於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授予的,從地方預算安排的事業費中支付;屬於國務院有關部門批准授予的,從其事業費中支付。

⑹ 教學質量內涵提升取得了哪些經驗

回顧兩年來學校的教學工作,分析當前學校教學工作所面臨的形勢,認真研究今後學校教學工作的思路與推進措施,按照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學校教學工作再上新的水平。下面,我講三個問題:一、兩年教學工作的回顧兩年來,學校和各學院圍繞迎接教學評估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過加強領導和加大投入、深化教學改革、實施質量工程、完善管理制度、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加強校風學風建設,強化了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有力保證了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一)積極實施質量工程,專業和課程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兩年來,我校大力推進質量工程建設,繼工程訓練中心獲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點之後,大學物理實驗中心又獲此殊榮,成為江西省第二個獲兩個國家級實驗示範中心建設點的高校。我校金屬材料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電子信息工程3個專業獲批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材料成型與控制專業也已通過江西省的評審,有望成為我校第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環境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飛行器製造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4個專業成為江西省高校特色專業。基礎化學實驗中心、網路技術實驗中心、電子綜合實驗中心、力學實驗中心、材料基礎實驗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成功獲得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校緊密結合航空業和地方經濟建設發展,加強了本科專業的特色建設,航機學院在飛行器製造和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中設置了航空維修專業方向,電子學院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設置了航電維修方向,材料學院、環化學院、自動化學院也在相關專業中設置了光伏技術與工程的專業方向,進一步拓展了人才培養的適應面。按照「加強基礎、擴展素質、提高能力」的總體思路,學校修訂完善了2008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新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在整合課程體系、更新課程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壓縮了總學時,設置創新學分,積極鼓勵學生開展科技創新,增設了《大學語文》、《航空航天概論》等必修課程,更加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設置中進一步加強了自身的特色。學校建立了「精品課程開發系統」和「網路課堂」兩個課程教學平台,在《精品課程開發系統》建有網站的課程136門;使用《網路課堂(網路教學平台)》的課程達到351個課程教學平台對推動學校的課程建設工作、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教材建設上,學校3種教材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教材規劃項目,並已出版;在2008年的第三屆全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評選中,我校3本教材獲得江西省優秀教材一等獎,3本教材獲得二等獎,正式出版教材13本,2008年學校又批准了16項規劃教材作為公開出版教材,並落實了資助經費。(二)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兩年中,我校國防生培養的「昌航模式」在軍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得到了解放軍總政治部領導的高度評價;10多家中央媒體相繼發表報道,盛贊這一培養模式;40餘所國防生培養院校和十幾位將軍先後來到學校參觀指導。2007年,我校應邀出席全軍國防生培養工作會議,在會上作典型經驗介紹;2008年學校成功承了海軍國防生培養工作現場交流會,進一步擴大了我校國防生培養工作的影響。2008年以來,學校對08級全體新生推行《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改革,對部分學院08生進行了《高等數學》分級教學試點,這些改革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現了分類培養、因材施教的理念,收到了較好效果。學校把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作為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通過專題立項的方式整合更新實驗項目,在政策和經費上給予支持,調動了廣大實驗教師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積極性。2008年學校積極推進實驗教學改革,現有396門實驗課程,有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課程為347門,佔有實驗課程總數的比例達87.6%。綜合性、設計性和開放性實驗對學生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發揮了重要作用。學校各實驗中心及實驗室每學期均向學生開設開放性實驗,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和興趣,選做相關實驗。一大批開放實驗項目開放時間長,開放范圍和覆蓋面廣,深受學生歡迎,據統計,項目數和參選人數每學期均在增加,學生跨院、跨系、跨專業選修開放性實驗項目人數逐步遞增。2008年度全校共開設381個開放性實驗項目,參加選修的學生達6297人次。繼航機學院發動機專業與株洲608所合作實行3+1培養模式之後,軟體學院去年開始與微軟江西分公司合作以2+2模式培養軟體專業人才。這種產學研的合作教育模式縮小了學校教育與企業實際工作的距離,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兩年來,廣大教師踴躍申報各類教改課題,積極撰寫高水平教改論文,切實提高了教學研究水平。2007年獲省級教改課題35項,省級教育規劃課題30項,其中5位教師的選題被評為當年度重點課題;2008年獲省級教改課題53項,省級教育規劃課題25項。兩年中,廣大教師共撰寫教改論文近200在2008年省級教學成果獎的評選中,我校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6江西省首屆雙語教學研討會上,周力、余達祥老師進行了雙語課程演示,彭迎風老師的論文獲一等獎;在江西省多媒體課件及講課比賽中,舒堅老師獲一等獎;在全國普通高校《軍事理論》教學授課比賽中,曹美龍老師獲二等獎;在全國第三屆基礎力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上,李海姣獲二等獎;在第7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中,李建耀、趙晴等老師研製的多媒體課件獲優秀獎。(三)教學實踐基地建設不斷加強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學校多渠道籌集資金,保證了教學投入,積極改善教學條件和環境。兩年來學校利用中央共建資金建設了電子技術綜合實踐中心、土木工程實驗中心、藝術與設計實訓中心等實驗室,同時購置了空乘模擬訓練艙、文法學院的非線性編輯機、工訓中心的數控機床等一批實驗裝備,改善了教學條件,滿足了教學評估的要求。(四)師資隊伍建設取得新成效兩年來,學校人才引進和培養的質量、數量明顯提高,初步形成了一支作風過硬、業務精良、德才雙馨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截至目前,我校共有省級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7人,省級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53西省百千萬人才第一、二層次人選22人,省級教學名師13人,學校各類教學科研骨幹達到108人,完成了「111360人才工程」提出的到2012年「專任教師中各類教學科研骨幹人才達到100名以上」的目標。迄今,我校具有博士學位教師的總量近200名,博士學位教師比例居全省高校前列。學校積極推進中青年教師實踐能力培養工作,兩年來共選派50名中青年教師到生產科研和社會實踐一線鍛煉,造就了一批既能從事本專業理論教學,又能較熟練地指導本專業實踐教學的教師;大大提高了教師的科研創新能力。兩年中,一批教師獲得各種獎勵和榮譽。魯世強教授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饒國賓教授被評為「江西省模範教師」,易青教授被評為「江西省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魏立安、曾接位教授榮獲江西省教學名師榮譽稱號。自動化學院被評為「江西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教學團隊、無損檢測技術教學團隊、工程訓練中心教學團隊、應用化學專業教學團隊等4個教學團隊入選省級教學團隊。(五)教學管理得到進一步規范學校修訂完善了80餘項教學規章制度,這些制度可操作性強,涵蓋教學建設,專業與課程,學籍、學位與考試,教學改革和研究,實踐教學,教學評估與質量監控,教材管理等方面,進一步規范了教學工作。2008年學校增設了教學評估中心,專職負責教學評估與質量監控工作,進一步完善了教學管理機構職能。兩年來,學校進一步健全了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明確了教學質量監控的主要對象和內容;建立了以教學評價、督導為主導,以調控為重點,以課堂教學、畢業設計(論文)為關鍵環節,以長效機制為目標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立了教學質量監控運行系統,加強了教學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饋與調控;完善了教學質量的檢查、評價制度;進一步明確了教學質量監控單位及責任人的職責,為學校實施教學質量的全面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在進行教學管理過程中,實行了掛牌檢查、掛牌聽課制度,在管理教學工作的同時主動接受廣大師生監督。在2007年全省考試工作總結會議上,學校從全省76個高校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點中脫穎而出,榮獲江西省「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優秀考點」稱號。(六)學風建設取得切實成效兩年來,學校通過建章立制、嚴格校紀校規,規范學生行為,培養學生遵守校紀校規的自覺性,考風考紀優良,學生違紀率較低且逐年下降,學風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一是堅持制度建設。修訂和完善了一系列學生管理規章制度,匯編成《學生手冊》和《管理文件選編》,為創建優良學風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狠抓關鍵環節。高度重視學生考前動員,進行《考試作弊警示錄》和《學生「十不違」》等警示教育;堅持全體政工幹部逢考必巡制度。學生違紀率逐年下降,2007—2008學年學生考試違紀人數49人,違紀率0.26%;2008—2009學年第一學期學生考試違紀人數14違紀率0.07%。三是開展主題活動。兩年來,先後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學風建設年」、「迎評促建創優良學風」學風建設月、「讀經典書籍,創書香校園」等主題活動,實施「十百千」優良學風創建工程,舉18項精品校園文化活動,開了213項學術報告,營造了良好學習氛圍。四是建立激勵機制。除了設立優秀學生獎學金、學科獎學金、素質拓展獎學金、企業獎學金等20多種獎學助學金外,學校還開展了「十佳大學生」、「感動昌航——魅力大學生」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國家獎學金評選等活動,極大地鼓舞和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涌現了全國先進班集體030352班、全國三好學生劉征魯、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劉慧斌、1235人次獲得國家獎學金,江西省「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49人,江西省「先進班集體」(七)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穩步提高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大力推進實踐教學與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畢業生普遍受到社會歡迎和好評,形成了招生、培養、就業的良性循環。近年來,學校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位於江西省高校前列。繼2006年在江西省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中被評為優秀單位後,2007年我校再獲此殊榮。學校總的招生計劃逐年遞增,第一志願錄取率逐年提高,2007在年江西省首次實現二本的第一志願錄取率100%;2008年在省內理科和文科錄取分數線分別比二本線高出20分和12個專業實現了省內一本招生,二本投檔線在部分省(市)超過當地一本線。2008年暑期,學校分赴13個省份走訪航空國防企事業單位和地方用人單位,進行第6業生質量跟蹤調查,調查反饋顯示,我校畢業生思想素質高,專業功底扎實,動手能力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團結協作精神,能夠獨立開展工作,深受用人單位好評。在第六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中,我校學子從全國9736名選手中勝出,獲得二等獎(全國總排名第九位),創下江西省大學生在此項比賽歷史上的最好成績;第十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我校兩名同學榮獲二等獎;2007全國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上,我校學子攬得十三枚金牌中的四枚;2008年國際性大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我校3位同學榮獲二等獎;第三屆「創新杯」全國未來飛行器大賽中,我校學生榮獲專業組二等獎和業余組二等獎;江西省第二屆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我校學生作品「下水道清理機器人」和「自動清毒出筷機」獲得二等獎,在江西省首屆模具設計製作大賽中獲得團體和個人第一名,「CCTV」杯英語演講比賽江西省決賽中,我校兩位同學榮獲三等獎;(八)圓滿完成了教育部對我校的本科教學評估2008月,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家組,對學校本科教學工作進行了實地考察評估,這是對我校半個多世紀學成果的全面檢閱,在學校黨委、行政的領導下,我們勝利完成了迎評促建的任務。專家組對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在19項評估二級指標中有18項獲得A級,項B級;在全部44個觀測點中有39項獲得A級,4專家組一致認為我校在56年的學歷程中,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以航空國防教育為載體,營造了獨特的育人文化環境,不斷地推動著大學生德育工作的創新和發展,為造就大批服務基層、敬業奉獻的高素質人才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認為我校始終堅持知行合一、注重實踐的理念,精心打造實踐教學體系,形成了工程教學與工程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構築了以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為核心的實踐教學平台,強化了大學生的綜合工程能力訓練,為航空國防事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一大批『上手快、能力強』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形成了南昌航空大學人才培養的鮮明特色」。專家組充分肯定的這些成績和特色是學校今後推進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的寶貴資源和財富,我們應當繼續堅持和發揚。迎評促建過程中,全校上下表現出了強烈的主人翁精神,高效率地完成了大量繁重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優良的校風、學風,優美的環境迎接教育部專家的到來;專家進校後,廣大師生員工充滿激情、奮發向上,把對學校的熱愛化作點點滴滴的細節,以前所未有的精神狀態開展各項工作,給專家留下了良好印象。可以說,學校評建工作能夠取得優秀成績,是學校黨委、行政正確領導的結果,也是全校廣大師生積極參與、無私奉獻、共同努力的結果。迎評工作的圓滿完成充分體現了我校師生團結拼搏的精神風貌,體現了高度的凝聚力和責任感,這是我們今後做好各項工作、保持學校不斷發展的強大基石。二、教學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兩年來,學校教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應看到,制約教育教學質量的問題仍然存在,教學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一是教學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在大眾化高等教育的背景下,在向教學研究型大學目標邁進的過程中,我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管理模式還存在不適應人才個性發展的問題;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還需進一步加強;專業的特色和品牌還需進一步打造;部分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還不能適應學生的需求;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改革還需進一步推進;教學改革的實效還有待提高。二是基礎理論教學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基礎課教學還存在不適應學生多樣化需要;部分基礎課對學生要求降低,教學水平不高;部分專業基礎課開設不規范等等問題,影響了學生對基礎理論的掌握。三是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我校的人文科學素質教育課程還存在開出數量少,課程質量不高的問題,課外人文講座的開設不夠廣泛;大學生科技人文類社團活動開展還不夠普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方式和途徑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四是學風建設有等進一步加強。學校整體學習氛圍不夠濃厚,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缺乏,目標不明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學風學紀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補考率、重修率較高;留級學生的管理成為學風建設中的一大難題。三、對做好今後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一)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大眾化教育階段的教育觀和質量觀1999年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發展,2007年我國大學的毛入學率達到26%,早已步入國際公認的大眾化高等教育階段。因此,我們的教育觀念也必須隨之轉變。高等教育大眾化滿足了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資源,也提升整個民族的素質。同時,大眾化帶來的入學水平參差不齊也給大學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我們在教育方式上應該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體現靈活性和多樣性,為學生提供的學習選擇機會和自由發展空間,為學生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寬松的環大眾化教育觀的核心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因此我樣在教學和管理中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和差異,逐步建立多樣化的教育教學體系,既要有利於具有天賦的精英人才脫穎而出,同時也要兼顧那些基礎較差,學生有困難的同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地得到發展。(二)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一要積極推進基礎課程的分級教學。大學英語、高等數學課程要在總結08級分級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在09級全面開展分級教學。要建設好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機房,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良好條件。線性代數、計算機文化基礎等課程也要進行分級教學的試點。各專業學院要積極為部分優秀學生開設選擇性的提高類課程,加強對優秀學生的培養。二是要穩妥推進教師掛牌上課,不斷完善學分制。要繼續穩妥地擴大教師掛牌上課的范圍,除在部分公共基礎課進行試點外,要選擇部分專業基礎課程進行教師掛牌上課的試點,要不斷完善選課制度,使選課制度更適應學分制的要求。三是要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方法。要在堅持傳統教學方法優勢的基礎上,地採用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等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不斷提高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質量,積極開展網上答疑,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現教中心要切實做好教師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多媒體教學和網路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四是抓好課程考核工作的持續改進。鼓勵採用口試、答辯、撰寫論文和大型作業的方式進行課程考核。對公共基礎和專業基礎課程要堅持實行教考分離制度,嚴格考場管理。五要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把知識傳授與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結合起來,積極推進與企事業單位的產學研合作,不斷探索3+1,2+2等合作學模式。要加強在企事業單位建立實習實訓基地的工作,努力開辟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新渠道。要積極開展與國外高校的合作,探索本科人才國際合作培養的新模式。高職學院要加強與航空國防企事業單位的合作,探索訂單式培養的新模式。六要加強教學改革研究工作,倡導和支持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積極撰寫高水平教改論文,切實提高教學研究水平。要進一步抓好現有的重點教改項目,特別是省級重點教改課題,使之帶動人才培養改革的實踐,提高改革的實效和受益面。要積極組織申報各類教學改革成果,力爭在國家級獎勵上有所突破。(三)加強基礎課程的教學,提高基礎課程教學水平一是要加強基礎課程的教學建設,根據分類分級教學的要求,精選教學內容,使基礎課程的深度和廣度既符合本科教學要求,又能有所提高,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要求。要不斷研究基礎課的教法,積極開展教學法研究活動,堅持集體備課、作業批改和答疑等教學制度,做好題庫建設,在有條件的基礎課實行期中考試制度。二是要規范基礎課程的管理。針對部分專業基礎課分散開設的現象,有必要加強這類課程的管理。要堅持課程歸口管理,落實責任院系。責任院系要切實加強課程建設,選派教學水平高,責任心強的教師作為課程負責人,統一大綱,統一教材,統一要求,以確保專業基礎課程的質量。三是要加強基礎課的師資隊伍建設。要研究制定打造基礎課教學團隊的政策措施,鼓勵教師全身心投入基礎課教學和改革。要在職稱晉升、崗位聘任等方面對基礎課教師予以政策傾斜。(四)扎實推進「質量工程」一是要在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立項的基礎上,切實抓好三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兩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建設,使之成為教學的典範,充分發揮示範作用。同時積極做好同家精品課程、國家級名師、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等方面的申報工作,爭取有所突破。二是要緊緊圍繞航空國防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打造專業特色與品牌,要牢固樹立專業的品牌意識,按照「人無我有、有人我優、人優我精」的要求做好專業的頂層設計,積極引進高水平師資,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切實增強人才的競開展課外講座活動,邀請各界名善教學指導和評價體系一是要堅持各級領導聽抓學風,全過程抓學風和全方位抓學風的思想認識,形成全校上下共抓學風的合力;要通過抓好上課、聽課、自習、作檢修杜絕「跑冒滴漏」現象、增加環保設施等一系列措施來提升員工的安全、環保意識和勞動防護水平,把安全和環保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⑺ 教學成果獎申報書成果簡介及主要解決的教學問題怎麼寫

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麼背景下進行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是經過准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背景介紹並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或條件。
2、主題
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麼問題,是想說明怎樣轉變差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等等,動筆前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比如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同的研究課題、研究小組、研究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情境、經歷,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獲、最有啟發的角度切入,選擇並確立主題。
3、細節(案例描述部分)
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就要把學生怎麼從「不會」到「會學」的轉折過程,特別是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紹一番,說到「掌握」就一筆帶過了。
4、結果
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也只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教學的結果,即這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讀者知道了結果,將有助於加深對整個過程的內涵的了解。
5、評析(也就是案例的分析,分析可以單獨進行,也可以融入在案例描述中)
對於案例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比如同樣一個「問題生」轉化事例,我們可以從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評析不一定是理論闡述,也可以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引起人的共鳴,給人啟發。評析同時也是筆者對案例所揭示問題的詮釋與研究,是一個聯系實際的提升過程。需要教師運用教育教學理論對案例作出多角度的解讀。通過詮釋,挖掘這些矛盾背後的內在思想,揭示其教育規律就顯得十分的必要。
案例完整的結構形式:背景--主題--細節--結果--評析。
1、變式結構:背景--描述--分析
2、案例過程--案例反思
3、案例--問題--分析
4、主題背景--情境描述--問題討論--反思研究等。
注意:案例撰寫中,五個基本要素並不一定面面俱到,但細節與反思(評析)不可少。如果沒有這些因素,就不能說是案例。

⑻ 省級教學成果獎 排名第六有用么

獲獎證書只列5人

⑼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參加人多少名有效

國家沒有對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參與人數有規定,只要是開設了這個獎,就內可以容在全國范圍內徵集教學成果,委員會成員就會對提交上來的成果進行評比,最終開設出來,一,二,三等獎各種。

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級獎勵,每4年評選一次。前6次分別在1989年、1993年、1997年2001年、2005年、2009年評選。2013年已擴展為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包含基礎教育(含幼兒教育與特殊教育)、職業教育(含高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含成人高等教育)。獎勵等級分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個等級,授予相應的證書和獎金。本次是2013年4月評選,經過3個月公示期,然後,一等獎和二等獎由教育部批准,特等獎由國務院批准。

閱讀全文

與江西省第十三批教學成果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