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九屆五中全會要點是什麼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十三五」時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進一步彰顯;
預計二〇二〇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一百萬億元;
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五千五百七十五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糧食年產量連續五年穩定在一萬三千億斤以上;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城鎮新增就業超過六千萬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十三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十億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國防和軍隊建設水平大幅提升,軍隊組織形態實現重大變革;
國家安全全面加強,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1)十九屆五中全全會主要成果擴展閱讀
全會提出的重要舉措——
1、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2、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數字化發展。
3、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
4、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5、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2. 十九屆五中全會內容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國際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背景下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建議》內容不僅充分順應中國人民期待,也積極適應國際環境現實,為同樣面臨發展挑戰的世界各國提供了參考。
在國際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的背景下,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召開和取得的成果充分體現出中國共產黨的遠見卓識。《建議》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
描繪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對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社會均有深遠意義。中國在國際政治舞台和全球經貿合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國際影響力的進一步增強,將有力拉動世界經濟增長,有力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繁榮,也有助於進一步深化法國以及歐洲同中國的互利共贏。
(2)十九屆五中全全會主要成果擴展閱讀
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舉世矚目。中國人民憑借非同尋常的創造力,通過長期不懈的艱苦奮斗,實現國家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並立足長遠發展科技。當前,在中國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經濟社會轉型升級之際,完善宏觀經濟治理。
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等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領域。中國不斷發展公共服務,強化各領域社會保障,持續推進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發展。中國與時俱進,不斷推進改革,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根據情況加以調整。中國實現了跨越性進步,也帶動了其他國家的發展。
3. 十九屆五中全會重點內容是什麼
全會提出12項重要舉措:
1、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2、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數字化發展。
3、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
4、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5、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6、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要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7、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
8、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9、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貿易創新發展。
10、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11、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實施國家安全戰略,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防範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築牢國家安全屏障。
12、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確保二〇二七年實現建軍百年奮斗目標。
參考資料來源:央廣網-劃重點!十九屆五中全會要點 條條與你相關
4.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內容是什麼
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全會充分肯定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認為,一年來,中央政治局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4)十九屆五中全全會主要成果擴展閱讀:
會議召開
2020年10月26日上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京召開。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會作工作報告,並就《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2020年10月30日上午10時,中共中央將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以及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等將對新聞發布會進行直播。
5.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主要包括研究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做好規劃和二零三五年遠景目標。為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6.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內容是什麼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全會高度評價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台階,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尤為重要的是,在「十三五」的實踐中,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進一步彰顯,
新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廣大黨員幹部政治品質和斗爭精神斗爭本領得到錘煉,全國各族人民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了有力政治保證和強大奮進力量。
2、「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提出了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這就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這「五個堅持」,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實踐經驗的升華,
是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只有切實遵循「五個堅持」的重要原則,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中認真貫徹落實,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披荊斬棘、
奮勇前進,才能實現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主要目標。
3、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
4、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加強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也要把握工作著力點。要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要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要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5、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這次全會緊緊抓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回應人民群眾訴求和期盼,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
全會通過的《建議》,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貫穿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的目標任務。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6、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
前進道路上,我們既要善於運用發展成果夯實國家安全的實力基礎,又要善於塑造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實現發展和安全互為條件、彼此支撐。
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風險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強弱項,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挑戰,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順利推進。
7、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歷史時刻召開,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深刻指明了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方針、目標任務、戰略舉措,
充分體現了以為核心的黨中央謀劃未來的遠見卓識和繼往開來的歷史擔當。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這次全會精神上來,同心同德,頑強奮斗,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這幾篇人民日
7.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主要內容包含
「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十三五」時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進一步彰顯;
預計二〇二〇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一百萬億元;
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五千五百七十五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糧食年產量連續五年穩定在一萬三千億斤以上;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城鎮新增就業超過六千萬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十三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十億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國防和軍隊建設水平大幅提升,軍隊組織形態實現重大變革;
國家安全全面加強,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長潛力充分發揮,國內市場更加強大,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標准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
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
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國家行政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發揮,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自然災害防禦水平明顯提升,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邁出重大步伐。
遠景目標到2035年要實現——
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台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
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
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8. 十九屆五中全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全會提出,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
2、全會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3、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4、全會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託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意義:
1、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歷史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
2、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資委黨委、中央企業黨委(黨組)和直管協會各級黨組織的首要政治任務。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把全會精神學習好、宣傳好、落實好,扎扎實實推進國資央企各項工作,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十九屆五中全會
9. 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內容
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內容:
全會一致認為,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奮發有為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繼續乘風破浪、堅毅前行。
實踐再次證明,有同志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有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頑強奮斗,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出現的各種艱難險阻,一定能夠在新時代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有力地推向前進。
(9)十九屆五中全全會主要成果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198人,候補中央委員166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會議。黨的十九大代表中的部分基層同志和專家學者也列席會議。
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總書記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總書記就《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