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樁基靜載試驗的試驗
樁基靜載測試技術是隨著樁基礎在建築設計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而發展起來的。新中國成立以前,在國內基本上沒有樁基靜載測試技術的發展,新中國成立以後,樁基靜載測試技術才逐步發展起來,就拿西南邊陲省份雲南來講,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就有了在預制樁上進行的靜載試驗,但因為樁基礎的使用量很少,故試驗的數量也少。進入到80年代以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基礎建設規模的逐年加大,特別是灌注樁在工程上的廣泛應用,我國的樁基靜載測試技術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B. 什麼情況下需要做地基靜載試驗
在興建重要建築或大型工程建築的工程地質勘測時進行,或用於對其他試驗方法所得結果的校核。
研究在允許側向膨脹條件下地基土壓縮性能的現場試驗。一般分淺坑及鑽孔兩種形式。試驗方法是在淺坑或鑽孔內放一載荷板,在其上依次分級施加壓力,並測得各級壓力的最終沉降值,直至土體破壞。
通過試驗,根據壓力與其相應的沉降量繪制載荷曲線,並按一定公式計算土的變形模量;繪制各級壓應力下沉降量與時間的關系曲線,以評價土的變形隨時間的延續性,在載荷板接近實際基礎時,可估計地基的承載力。能較准確地測得地基土的壓縮性能。
(2)地基靜載試險報告成果擴展閱讀
方法特點
隨著高層建築以及橋梁工程建設的增多,大承載力的混凝土灌注樁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由此而引起的試驗手段上的困難所造成的承載力試驗無法准確完成的事實越來越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在樁基大承載力的測試理論和測試方法研究上,國內外都是近幾年剛剛起步。
美國在80年代中期開展了樁承載力自平衡試驗方法的研究,國內近幾年也開展了此方法的理論研究和現場實踐。東南大學土木學院於1996年將該方法用於現場實踐,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樁承載力自平衡試驗方法是在樁端附近安裝荷載箱,荷載箱由活塞、頂蓋、底蓋及箱蓋等組成,在上下頂蓋布置位移測量裝置,然後沿垂直方向載入,即可同時測得樁端阻力和樁側摩阻力以及上下頂蓋的位移值,從而得到試驗結果數據與曲線。該方法有以下特點:
1、試驗裝置簡單;
2、可直接測得端阻和側阻;
3、經過處理後,試樁仍可用做工程樁。
C. 樁基靜載試驗中間報告有什麼作用
先說一下抗壓樁與抗拔樁的區別,抗壓樁用於結構受力的樁,如結構承台樁基、地面樁基、設備基礎樁基、滿堂基礎樁基;抗拔樁主要用於水池類抗浮力用的,如地下水池、地下車庫等防止池體漂浮用的。
試驗:抗壓樁基試驗主要用堆載的方式進行,在壓力機上堆載設計要求的壓力,在24小時內觀察沉降量是否在規范允許范圍之內;抗拔是用壓機反作用於樁基,進行拉拔,拉拔力為設計抗拔力,24小時觀察樁的拔起量。是否在規范允許范圍之內。
D. 地基承載力靜載檢測
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_2002 建築地基基礎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 。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
C.0.1 試驗目的:採用接近於豎向抗壓樁的實際工作條件的試驗方法,確定單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作為設計依據,或對工程樁的承載力進行抽樣檢驗和評價。當埋設有樁底反力和樁身應力、應變測量元件時,尚可直接測定樁周各土層的極限側阻力和極限端阻力。除對於以樁身承載力控制極限承載力的工程樁試驗載入至承載力設計值的1.5-2倍外,其餘試樁均應載入至破壞。
C.0.2 試驗載入裝置:一般採用油壓千斤頂載入,千斤頂的載入反力裝置可根據現場實際條件取。
C.0.2.1 錨樁橫梁反力裝置(圖C-1):
錨樁、反力梁裝置能提供的反力應不小於預估最大試驗荷載的1.2-1.5倍。
採用工程樁作錨樁時,錨樁數量不得少於4根,並應對試驗過程錨樁上拔量進行監測。
C.0.2.2 壓重平台反力裝置:壓重量不得少於預估試樁破壞荷載的1.2倍;壓重應在試驗開始前一次加上,並均勻穩固放置於平台上;
C.0.2.3 錨樁壓重聯合反力裝置:當試樁最大載入量超過錨樁的抗拔能力時,可在橫樑上放置或懸掛一定重物,由錨樁和重物共同承受千斤頂載入反力。
千斤頂平放於試樁中心,當採用2個以上千斤頂載入時,應將千斤頂並聯同步工作,並使千斤頂的合力通過試樁中心。
C.0.3 荷載與沉降的量測儀表:荷載可用放置於千斤頂上的應力環、應變式壓力感測器直接測定,或採用聯於千斤頂的壓力表測定油壓,根據千斤頂率定曲線換算荷載。試樁沉降一般採用百分表或電子位移計測量。對於大直徑樁應在其2個正交直徑方向對稱安置4個位移測試儀表,中等和小直徑樁徑可安置2個或3個位移測試儀表。沉降測定平面離樁頂距離不應小於0.5倍樁徑,固定和支承百分表的夾具和基準梁在構造上應確保不受氣溫、振動及其他外界因素影響而發生豎向變位。
C.0.5 試樁製作要求
C.0.5.1 試樁頂部一般應予加強,可在樁頂配置加密鋼筋網2-3層,或以薄鋼板圓筒作成加勁箍與樁頂混凝土澆成一體,用高標號砂漿將樁頂抹平。對於預制樁,若樁頂未破損可不另作處理。
C.0.5.2 為安置沉降測點和儀表,試樁頂部露出試坑地面的高度不宜小於600mm,試坑地面宜與樁承台底設計標高一致。
C.0.5.3 試樁的成樁工藝和質量控制標准應與工程樁一致。為縮短試樁養護時間,混凝土強度等級可適當提高,或摻入早強劑。
C.0.6 從成樁到開始試驗的間歇時間:在樁身強度達到設計要求的前提下,對於砂類土,不應少於10d;對於粉土和粘性土,不應少於15d;對於淤泥或淤泥質土,不應少於25d。
C.0.7 試驗載入方式:採用慢速維持荷載法,即逐級載入,每級荷載達到相對穩定後加下一級荷載,直到試樁破壞,然後分級卸載到零。當考慮結合實際工程樁的荷載特徵可採用多循環加、卸載法(每級荷載達到相對穩定後卸載到零)。當考慮縮短試驗時間,對於工程樁的檢驗性試驗,可採用快速維持荷載法,即一般每隔一小時加一級荷載。
C.0.8 加卸載與沉降觀測:
C.0.8.1 載入分級:每級載入為預估極限荷載的1/10-1/15,第一級可按2倍分級荷載加荷;
C.0.8.2 沉降觀測:每級載入後間隔5、10、15min各測讀一次,以後每隔15min測讀一次,累計1h後每隔30min測讀一次。每次測讀值記入試驗記錄表;
C.0.8.3 沉降相對穩定標准:每一小時的沉降不超過0.1mm,並連續出現兩次(由1.5h內連續三次觀測值計算),認為已達到相對穩定,可加下一級荷載。
C.0.8.4 終止載入條件: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即可終止載入:
(1)某級荷載作用下,樁的沉降量為前一級荷載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2)某級荷載作用下,樁的沉降量大於前一級荷載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經24h尚未達到相對穩定;
(3)已達到錨樁最大抗拔力或壓重平台的最大重量時。
C.0.8.5 卸載與卸載沉降觀測:每級卸載值為每級載入值的2倍。每級卸載後隔15min測讀一次殘余沉降,讀兩次後,隔30min再讀一次,即可卸下一級荷載,全部卸載後隔3-4h再讀一次。
C.0.9 試驗報告內容及資料整理
C.0.9.4 確定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一般應繪Q-s,s-lgt曲線,以及其他輔助分析所需曲線:
C.0.9.5 當進行樁身應力、應變和樁底反力測定時,應整理出有關數據的記錄表和繪制樁身軸力分布、側阻力分布、樁端-阻力荷載、樁端阻力-沉降關系等曲線;
C.0.9.6 按第C.0.10條和第C.0.11條確定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准值。
C.0.10 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可按下列方法綜合分析確定:
C.0.10.1 根據沉降隨荷載的變化特徵確定極限承載力:對於陡降型Q-s曲線取Q-s曲線發生明顯陡降的起始點;
C.0.10.2根據沉降量確定極限承載力:對於緩變型Q-s曲線一般可取s=40-60mm對應的荷載,對於大直徑樁可取s=0.03-0.06D(D為樁端直徑,大樁徑取低值,小樁徑取高值)所對應的荷載值;對於細長樁(l/d>80)可取s=60-80mm對應的荷載;
C.0.10.3 根據沉降隨時間的變化特徵確定極限承載力,取s-lgt曲線尾部出現明顯向下彎曲的前一級荷載值。
E. 地基換填靜載試驗內容
換填墊層法靜載荷試驗-換填墊層法靜載荷試驗探討
徐宜威王加寶(揚州市開元岩土工程檢測有限公司)摘
要...
F. 管樁復合地基靜載試驗
給出了復合地基承載力的話,就應該按照79-2002做壓板載荷試驗,按照復合地基靜載靜載試驗來確定承載力,至於你說的s/b或s/d的問題,只跟承壓辦面積有關(承壓板面積跟樁間距和布樁方式有關)。如果給出單樁承載力,就按單樁豎向抗壓載荷試驗做。如果對預應力管樁做復合地基這種新的施工方法有疑問可參考:
1.剛-柔性復合地基技術規程 JGJ/T210-2010(備案號J1005-2010)(主要依據這本規范,包括試驗方法);
2.預應力管樁在復合地基中工程中的應用 《鐵道建築》2010年09期;
3.晉江市某工程預應力管樁復合地基設計 《建築結構》2006年04期;
4.其他學術期刊上的預應力管樁復合地基施工組織設計和質量檢測等相關類容 。
G. 建築工程,靜載試驗
樁的靜載試驗費、小應變等費用是在檢驗試驗費中,還是在規費里的工程質量檢測費中?
樁的靜載試驗費、小應變等費用屬於甲方承擔並支付費用,施工單位不可計取該項費用,故不在你所述的取費表中的檢驗試驗費和工程質量檢測費中。如果甲方要求施工單位做此項工作,則可以按實際發生做簽證計取。
——摘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