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黨建工作研究成果

黨建工作研究成果

發布時間:2021-06-28 01:56:01

A. 黨建工作總結匯報。

主要寫一下主要的工作內容,取得的成績,以及不足,最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或者新的努力方向。。。。。。。工作總結就是讓上級知道你有什麼貢獻,體現你的工作價值所在。所以應該寫好幾點:
1、你對崗位和工作上的認識2、具體你做了什麼事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動腦子去解決的。就算沒什麼,也要寫一些有難度的問題,你如何通過努力解決了
4、以後工作中你還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實哪些知識
5、上級喜歡主動工作的人。你分內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備,即事前准備工作以下供你參考: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評價、總分析,分析成績、不足、經驗等。總結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是對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理性的思考。
總結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
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主要內容。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產生的,都應寫清楚。
3.經驗和教訓。為了便於今後工作,必須對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並形成理論知識。
總結的注意事項:
1.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基本不誇大,缺點基本不縮小。這是分析、得出教訓的基礎。
2.條理要清楚。語句通順,容易理解。
3.要詳略適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寫作時要突出重點。總結中的問題要有主次、詳略之分。
總結的基本格式:
1、標題
2、正文
開頭:概述情況,總體評價;提綱挈領,總括全文。
主體:分析成績缺憾,總結經驗教訓。
結尾:分析問題,明確方向。
3、落款
署名與日期

B. 如何加強基層黨建工作之研究

如何加強基層黨建工作
一、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強化宗旨意識,全面提升服務理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根本宗旨,也是我黨區別於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志。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黨完成歷史使命的永恆理念,是黨的建設的不變主題。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根本目的和宗旨,就是為了要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以人為本,切實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當前,一些基層黨組織表現出戰斗堡壘作用不強、軟弱渙散,個別黨員意識淡化、先鋒模範作用不明顯等情況。基層黨組織建設之所以存在這些問題,最根本的還是因為基層黨員,尤其是有些黨的基層領導幹部在思想觀念上缺乏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宗旨意識淡薄,服務意識不明確。因此,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建設,關鍵是必須讓廣大基層黨員和基層領導幹部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切實轉變作風,堅持密切聯系群眾,強化宗旨意識,全面提升服務理念,著力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二、堅持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堅持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黨的建設主線,是我黨在清醒認識黨所處的歷史地位、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所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的基礎上作出的科學判斷。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質量,是我黨的根本宗旨和性質的具體體現,也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一項長期任務和緊迫問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對於基層黨組織而言,就是必須把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執政黨建設的根本任務,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著力提高基層黨組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能力和水平,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凝聚各方面人才和力量,充分發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使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和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證黨始終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必須堅持和發揚黨的三大優良傳統,深入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的工作,虛心向群眾學習,熱心為群眾服務,誠心接受群眾監督。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和服務質量,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切實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三、堅持理論學習和改革創新,進一步開拓服務新思路不斷學習、善於學習,努力掌握和運用一切科學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理論學習與改革創新能力,更好地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是黨加強自身執政能力建設和轉變工作方式的關鍵所在,是黨提高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重要舉措和政治保障。沒有理論的學習,就不可能有改革創新的精神;沒有改革創新的精神,也不可能開拓基層黨組織工作的新思路。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思路是否清晰,服務大局的意識是否強烈,將直接影響到黨的各項政策、法規的落實和整個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的開展。當前,國內改革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解決好基層面臨的各種重點和難點問題,推動基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廣大基層黨員幹部,特別是基層黨的領導幹部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基層黨組織要切實加強理論學習,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新工作思路。

C. 黨的十八大以來蘇州基層黨建工作重要成果是什麼

一、蘇州著力推進街道社區、單位和行業基層黨建共駐共建互聯互動,突出「街道搭台、部門出力、支部行動、黨員亮牌」,推動全市機關單位、國有企業、「兩新」組織等單位、行業黨組織與街道掛鉤聯系,市級帶頭將180多個市級機關部門、企業、學校和醫院等單位全部按屬地劃分到19個街道中。同時,充分調動全市 3000多個「行動支部」共同參與到基層治理實踐中,引導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退(離)休黨員在社區網格主動亮身份、樹形象、作表率,擔起治理責任、化解發展矛盾,增進城市居民福祉。
二、蘇州市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專門設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專委會,由蘇州市委組織部、市委市級機關工委、市委教育工委、市民政局黨委、市財政局黨組和市政府國資委黨委6個單位構成,由市委黨建辦負責召集研究城市領域基層黨建相關重要工作,齊抓共管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
三、蘇州出台社區黨組織書記激勵保障十項措施,健全完善培養選拔、激勵保障等機制,加大優秀帶頭人選拔進街道班子或者事業副科崗位力度。全市先後統一招聘專職黨務工作者近600名,保證了基層黨建工作有人干、基層幹部培養有源頭。在全市建成5100多個「海棠花紅」先鋒陣地,廣泛覆蓋鎮街社區、開發園區、樓宇商圈。開發建設「蘇州智慧黨建信息平台」,實現「日常管理登平台,特色亮點上雲端」,推動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使黨在基層的每一個細胞都保持健康、每一個組織都堅強有力,著力提升組織力,不斷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

D.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建設取得了哪些新成果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全面戰略部署,其中最顯著的亮點有三個:一是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地位,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總布局;二是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就是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三是指明了建設生態文明的現實路徑,就是「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保(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建(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這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理念的重要升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整體布局頂層設計的科學完善,意義重大而深遠。

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生態文明作為人類文明的基礎,延續了人類社會原始文明、農耕文明、工業文明的歷史血脈,承載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設成果,貫穿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因此,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

生態文明之所以擺上如此重要地位,有其歷史的必然性和重大的現實意義。人類自從進入工業文明以來,在創造輝煌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時,也帶來了難以承受的資源危機、生態災難、環境危機,以致發展不能持續,民生不能有效改善,人類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超越工業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積極推動、逐步形成的一種社會形態,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高級形態。以生態文明取代工業文明成為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這是全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克服危機的明智之舉。

多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建設生態文明,注重節約資源,注重產業結構的調整,注重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黨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部署。5年來,舉國上下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推進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國近半數的省份積極開展了生態省(區、市)創建活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形勢喜人。但是,我們也應看到,生態文明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下大力氣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是很有遠見、很有深意的重大戰略舉措。

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選擇這樣一個宏大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就是針對我國面臨的生態環境狀況。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制約越來越明顯,環境狀況總體惡化趨勢沒有根本遏制,生態系統退化,自然災害頻發。

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就是要盡快消除生態環境危機,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為主要標志的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轉方式、調結構、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制度

按照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應當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兩型社會」、搞好制度建設。

第一,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個源頭上抓起。在我國現階段的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比重較大,第三產業比重始終沒有突破50%。第二產業消耗了全國70%的能源資源,而重化工又消耗了這70%中的70%。加上一些地方和行業「三高一低」的粗放式生產方式,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危機。所以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第二,建設生態文明必須搞好「兩型社會」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既是生態文明的本質特徵,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兩者是一個有機整體:資源節約了,有利於環境友好;環境友好的社會,資源的產出率一定是高的。所以我們必須節水、節地、節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大力保護和治理生態環境,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第三,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加強制度建設。一要改革幹部考評制度,堅決摒棄以GDP論英雄的考核標准,代之以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考評標准,也就是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的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二要完善資源環境經濟政策,健全並嚴格執行資源環境法律法規。三要強化公民生態道德教育,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生態道德文化水平,在全社會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如今,我們已經取得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初步成效。可以預見,未來的中國,在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征程上,一定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閱讀全文

與黨建工作研究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