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求企業因未轉型而沒落的例子!謝謝!
山西煤老闆轉型的代價鐵銹斑斑的大門緊閉,一樣「銹氣」的是院內橫七豎八的鋼管和鐵架。乾涸的游泳池、房間內隨處丟棄的破舊衣物……眼前的「田源陽光」已經完全是一副廢棄廠房的模樣。 田源陽光農副產品有限公司,這個孝義市曾經的中型現代化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領頭羊」,早已沒有了以往的明星風范。 公司董事長郭連生是當地頗有名氣的煤老闆,他的轉型從「眾星捧月」到「無人問津」,也不過兩三年的時間,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在眾多從煤焦領域轉向其他產業的企業中,「田源陽光」不是第一個倒下的企業,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廢棄的「田源」 山西田源陽光農副產品有限公司是於2003年組建的綜合性民營企業。公司集特色養殖、生態林業、花卉苗木、農產品加工、餐飲服務、休閑度假等為一體,佔地2000餘畝,固定資產5800餘萬元,現有員工326人,是呂梁市經濟結構調整中的龍頭企業之一。其建成的項目包括5萬只規模的『種雞』場、500頭規模的梅花鹿場、200畝工業葡萄園、180畝優質苗圃、42棟設施果樹棚、800畝生態林,又投資450餘萬元興建了7000平方米的連棟智能溫室。 記者走近「田源陽光」的時候,很難從這里找到其往日的繁華景象,「田源陽光」四個一米多高的紅色大字,幾乎成了黑色。 廢棄的鋼管以及鋼制的支架被碼放在一起,上面銹跡斑斑。大門右側的游泳池已經乾涸好久,池邊橫七豎八地放著幾張藤椅,上面的灰塵已經很厚。在職工宿舍樓內,大部分被褥和一些來不及帶走的工作服等雜物被隨意地堆放在床上,處處顯示著臨走時的忙亂。 左側是7000平方米的連棟智能溫室,如今也已大門緊閉,溫室內散落著工人留下的雨靴、農葯噴壺等工具。 偌大的公司里只剩下了兩個留守人員,一個是看大門的保安,另一個是在大門左側開小賣鋪的老闆。 「荒廢很久了,一年多都沒人來看一下,這么好的地方沒人收拾,可惜了。」附近一位居民如是對記者說。 曾經的明星 「剛開始的時候,這里很火,我的生意也好做,每天能賺不少錢。」小賣鋪的張大姐告訴記者。「這么大的攤子,說不行就不行了。」這讓張大姐感到很奇怪,小賣鋪的生意也一落千丈,以前鋪子里有上百種商品,而現在只有香煙和一些普通的日用品。 高陽農業科技園區是孝義市經濟結構調整以來,運用現代農業技術成果進行產業化開發的全新嘗試,更被寄予了打破該市煤炭資源一柱擎天局面的眾望,田源陽光是坐落這里的5家農產品加工企業之一。 企業在成為「明星企業」之後,董事長郭連生也獲得了諸多榮譽。 2003年被呂梁行署授予「社會主義建設模範」,當選孝義市人大代表,2004年被聘為孝義市市長特邀聯絡員,2004年6月當選呂梁市人大代表,同年被中共山西省委農工辦、山西省農業廳授予「民營畜牧業優秀企業家」,被山西省勞動就業局授予「再就業明星」。 而在轉型做農業之前,郭連生曾在2002年當選孝義市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 然而就是這樣一顆冉冉升起的「企業明星」,落下的速度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開業初的人潮湧動也不復存在。 「主要還是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一位和郭連生相識的煤焦老闆說,「況且郭以前從事的煤炭行業利潤大,用粗放式管理也能保障大的經濟效益,而服務行業最能在細微之處體現核心管理價值,粗放式管理的做法是不能讓服務業盈利的。」 無限擴張郭連生並沒有滿足於農業產業,隨著田源陽光農副產品有限公司成立,邁向其他產業的步伐才剛剛開始。 公司與山西大學、山西農大、省農科院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引進了條檜、黃楊等28種園林綠化苗木;採用了溫室化育苗、大拱棚規模化養殖、滴灌噴灌等技術,從整體上提升了園區的科技含量,成為新品種、新技術的集結地。 2004年公司又投資340餘萬元與日本八雲町飲料會社合作引進了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飲料生產線,主要生產貝化石高鈣水及蘆薈葡萄汁、冰玫瑰、銀杏果茶等鈣果系列飲品,年生產能力達5000噸,成為呂梁市規模最大的飲料企業。 旅遊觀光、休閑度假是該公司的另一目標,進而興建了陽光浴療中心,全方位模擬天然浴場、人工沙灘,種植了椰子樹等熱帶作物,形成了頗具南國特色的自然景觀。 在餐飲方面,修建了營業面積為7000平方米的特色生態餐廳,為觀光遊客提供了餐飲、休閑、沐浴等親和大自然的綜合享受。一座四星級,集客房、桑拿、KTV、演藝、咖啡廳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樓更是在孝義獨樹一幟。 「多元化、一條龍的發展模式固然不錯,但你的配套設施能跟得上嗎?比如人才、管理技術。」田源陽光的過度擴張讓張文(化名)感到不解,和郭連生一樣,同是煤老闆出身的張文在孝義也開有一家生態公司。 不同的是,張文的公司十幾年來一直專注於農業生態方面的產業,並未涉及其他。 「郭在跑項目、擴張方面做的工作太多,反而耽誤了自己干企業的本職工作。」 二度開業 進入2006年以後,公司的經營每況愈下,田源陽光旗下的部分產業也開始出售轉讓,鹿茸生產等項目相繼轉了出去。一些建設中的項目也都停了下來。 2008年1月9日,田源陽光生態園再次在喜慶的鞭炮、鑼鼓聲中開業,而此時的老闆已不再是郭連生。 重新整合後的田源陽光也受到了孝義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也引來眾多媒體的關注。 孝義市一位官員在參加開業慶典時表示,「田源陽光集餐飲、住宿、生態景觀、特色飲食於一體,在孝義市的餐飲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希望田源陽光今後要加強經營管理,提高服務水平,為豐富我市餐飲文化、拉動我市旅遊產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20多天後再度關門 然而這次重組開業也未能持續多長時間,20多天後,田源陽光再度關門。「開業後幾乎就沒什麼人來,很快就關門了。」 在知情人士看來,管理和地理問題是導致再度開業失敗的重要原因。 據了解,新老闆進入田源陽光後也曾在管理上花了大量時間。在一份網上流傳的《孝義田源陽光廚房管理制度》里,包括總廚、主管、組長、初加工、面點師等各個環節的分工、賞罰制度都做出了明確規定,細至每個員工的思想工作都有體現。 一份廚房的管理制度都如此明細,何況整個生態園的管理,顯然新任老總並不想倒在管理這一關上,然而地理位置卻不是他這個繼任者能夠選擇的。 當地某職能部門的一位人士分析說:「這個度假村離孝義市區較遠,而孝義離太原又不遠,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市場定位來說,這個度假村都沒有優勢,甚至都是劣勢。」 私企轉型的尷尬 在孝義這個遍地煤焦企業的地方,涉及到轉型的也不在少數。 在孝義,像郭連生這樣經歷的煤老闆並不多,他的許多朋友,在「關小上大」之時,大都走出山西,在甘肅、內蒙等地,重新投資煤礦。 但像他這樣的煤老闆,孝義比比皆是,經過數年經營,實現資產原始積累的他們,已經具備了不可忽視的投資實力。「關鍵在於他們要把錢投向哪裡,怎麼投,怎麼保證自己的利益。」一位政府官員表示。 然而在孝義煤焦圈子裡卻並不看好這種企業的轉型,「孝義轉型的煤焦企業,幾乎都是關小上大時期淘汰下來的,都是一種被迫的轉型。」孝義一位頗有名氣的煤焦集團副總說。 事實上,一些被迫關停的小型煤礦、焦化廠等企業也確實有著被迫轉型的色彩。「自己熟悉並能賺到大錢的行當一下子不能幹了,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轉型或者慢慢花完自己的積蓄。」孝義市政府一位官員稱。 「煤老闆主動轉產的並不多,只有個別人做過這樣的嘗試,結果都不理想,所以他們還是願意投資能源產業。能源行業投資雖然較多,但是風險相對較小、利潤較高。」 於是一些人去了新疆、內蒙古、陝西等地,承包煤礦、油田、氣田。正如當年溫州等地的商人來山西等地承包煤礦,也是沖著這個行業風險小而利潤高來的。 「然而資本的流向本身就是趨向利潤高的行業,煤老闆怎麼可能去轉產呢?」上述人士稱。 但不管什麼行業,終究比不上煤焦的暴利,更何況這些人還就是熟悉這個行當,面對其他的行業他們甚至連想都沒有想過。 一些無力在外地投資煤礦的企業,只好在孝義當地尋找新的出路。 事實上,現在這些煤焦老闆們也亟需政府的引導和支持,正如當年支持他們搞煤礦一樣。 轉自:中國煤炭信息網煤炭重組專題頻道
② 請以最可愛的人為題,寫一個片段200字
最可愛的人——環衛工人
昨天中午,我放學回家,遠遠地就聞到了一股惡臭味。離家門口越近,臭味越大,我不由得捏起了鼻子。走近樓道門口,我看見一位環衛工人正在把化糞池裡的糞便和污泥用鏟子裝到斗車里。
他帶著一頂舊草帽,穿著一雙舊雨靴,年齡大概有五十來歲了,站在糞池邊,有些吃力地鏟著。一車裝滿了,他又拉起車子,弓著背把污泥運走。
趁著這個機會,我趕緊跑到家裡去,從窗口看著他回來,又繼續鏟泥,裝車運走,一直運了四趟。這時,他已汗流滿面了,只見他又把池蓋蓋好,用水把污泥沖干凈,然後,擦了一把汗,臉上露出了笑容,轉身拉著車子走了。
清新的春風迎面吹來,讓我感到舒服極了。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我不禁肅然起敬。
③ 怎樣承包紙板生產線才劃算,員工工資由我發,維修配件費用由老闆出,我們只跑產量,多少錢一平方劃算
山西煤老闆轉型的代價
鐵銹斑斑的大門緊閉,一樣「銹氣」的是院內橫七豎八的鋼管和鐵架。乾涸的游泳池、房間內隨處丟棄的破舊衣物……眼前的「田源陽光」已經完全是一副廢棄廠房的模樣。
田源陽光農副產品有限公司,這個孝義市曾經的中型現代化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領頭羊」,早已沒有了以往的明星風范。
公司董事長郭連生是當地頗有名氣的煤老闆,他的轉型從「眾星捧月」到「無人問津」,也不過兩三年的時間,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在眾多從煤焦領域轉向其他產業的企業中,「田源陽光」不是第一個倒下的企業,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廢棄的「田源」
山西田源陽光農副產品有限公司是於2003年組建的綜合性民營企業。公司集特色養殖、生態林業、花卉苗木、農產品加工、餐飲服務、休閑度假等為一體,佔地2000餘畝,固定資產5800餘萬元,現有員工326人,是呂梁市經濟結構調整中的龍頭企業之一。其建成的項目包括5萬只規模的『種雞』場、500頭規模的梅花鹿場、200畝工業葡萄園、180畝優質苗圃、42棟設施果樹棚、800畝生態林,又投資450餘萬元興建了7000平方米的連棟智能溫室。
記者走近「田源陽光」的時候,很難從這里找到其往日的繁華景象,「田源陽光」四個一米多高的紅色大字,幾乎成了黑色。
廢棄的鋼管以及鋼制的支架被碼放在一起,上面銹跡斑斑。大門右側的游泳池已經乾涸好久,池邊橫七豎八地放著幾張藤椅,上面的灰塵已經很厚。在職工宿舍樓內,大部分被褥和一些來不及帶走的工作服等雜物被隨意地堆放在床上,處處顯示著臨走時的忙亂。
左側是7000平方米的連棟智能溫室,如今也已大門緊閉,溫室內散落著工人留下的雨靴、農葯噴壺等工具。
偌大的公司里只剩下了兩個留守人員,一個是看大門的保安,另一個是在大門左側開小賣鋪的老闆。
「荒廢很久了,一年多都沒人來看一下,這么好的地方沒人收拾,可惜了。」附近一位居民如是對記者說。
曾經的明星
「剛開始的時候,這里很火,我的生意也好做,每天能賺不少錢。」小賣鋪的張大姐告訴記者。「這么大的攤子,說不行就不行了。」這讓張大姐感到很奇怪,小賣鋪的生意也一落千丈,以前鋪子里有上百種商品,而現在只有香煙和一些普通的日用品。
高陽農業科技園區是孝義市經濟結構調整以來,運用現代農業技術成果進行產業化開發的全新嘗試,更被寄予了打破該市煤炭資源一柱擎天局面的眾望,田源陽光是坐落這里的5家農產品加工企業之一。
企業在成為「明星企業」之後,董事長郭連生也獲得了諸多榮譽。
2003年被呂梁行署授予「社會主義建設模範」,當選孝義市人大代表,2004年被聘為孝義市市長特邀聯絡員,2004年6月當選呂梁市人大代表,同年被中共山西省委農工辦、山西省農業廳授予「民營畜牧業優秀企業家」,被山西省勞動就業局授予「再就業明星」。
而在轉型做農業之前,郭連生曾在2002年當選孝義市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
然而就是這樣一顆冉冉升起的「企業明星」,落下的速度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開業初的人潮湧動也不復存在。
「主要還是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一位和郭連生相識的煤焦老闆說,「況且郭以前從事的煤炭行業利潤大,用粗放式管理也能保障大的經濟效益,而服務行業最能在細微之處體現核心管理價值,粗放式管理的做法是不能讓服務業盈利的。」
無限擴張
郭連生並沒有滿足於農業產業,隨著田源陽光農副產品有限公司成立,邁向其他產業的步伐才剛剛開始。
公司與山西大學、山西農大、省農科院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引進了條檜、黃楊等28種園林綠化苗木;採用了溫室化育苗、大拱棚規模化養殖、滴灌噴灌等技術,從整體上提升了園區的科技含量,成為新品種、新技術的集結地。
2004年公司又投資340餘萬元與日本八雲町飲料會社合作引進了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飲料生產線,主要生產貝化石高鈣水及蘆薈葡萄汁、冰玫瑰、銀杏果茶等鈣果系列飲品,年生產能力達5000噸,成為呂梁市規模最大的飲料企業。
旅遊觀光、休閑度假是該公司的另一目標,進而興建了陽光浴療中心,全方位模擬天然浴場、人工沙灘,種植了椰子樹等熱帶作物,形成了頗具南國特色的自然景觀。
在餐飲方面,修建了營業面積為7000平方米的特色生態餐廳,為觀光遊客提供了餐飲、休閑、沐浴等親和大自然的綜合享受。一座四星級,集客房、桑拿、KTV、演藝、咖啡廳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樓更是在孝義獨樹一幟。
「多元化、一條龍的發展模式固然不錯,但你的配套設施能跟得上嗎?比如人才、管理技術。」田源陽光的過度擴張讓張文(化名)感到不解,和郭連生一樣,同是煤老闆出身的張文在孝義也開有一家生態公司。
不同的是,張文的公司十幾年來一直專注於農業生態方面的產業,並未涉及其他。
「郭在跑項目、擴張方面做的工作太多,反而耽誤了自己干企業的本職工作。」
二度開業
進入2006年以後,公司的經營每況愈下,田源陽光旗下的部分產業也開始出售轉讓,鹿茸生產等項目相繼轉了出去。一些建設中的項目也都停了下來。
2008年1月9日,田源陽光生態園再次在喜慶的鞭炮、鑼鼓聲中開業,而此時的老闆已不再是郭連生。
重新整合後的田源陽光也受到了孝義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也引來眾多媒體的關注。
孝義市一位官員在參加開業慶典時表示,「田源陽光集餐飲、住宿、生態景觀、特色飲食於一體,在孝義市的餐飲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希望田源陽光今後要加強經營管理,提高服務水平,為豐富我市餐飲文化、拉動我市旅遊產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20多天後再度關門
然而這次重組開業也未能持續多長時間,20多天後,田源陽光再度關門。「開業後幾乎就沒什麼人來,很快就關門了。」
在知情人士看來,管理和地理問題是導致再度開業失敗的重要原因。
據了解,新老闆進入田源陽光後也曾在管理上花了大量時間。在一份網上流傳的《孝義田源陽光廚房管理制度》里,包括總廚、主管、組長、初加工、面點師等各個環節的分工、賞罰制度都做出了明確規定,細至每個員工的思想工作都有體現。
一份廚房的管理制度都如此明細,何況整個生態園的管理,顯然新任老總並不想倒在管理這一關上,然而地理位置卻不是他這個繼任者能夠選擇的。
當地某職能部門的一位人士分析說:「這個度假村離孝義市區較遠,而孝義離太原又不遠,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市場定位來說,這個度假村都沒有優勢,甚至都是劣勢。」
私企轉型的尷尬
在孝義這個遍地煤焦企業的地方,涉及到轉型的也不在少數。
在孝義,像郭連生這樣經歷的煤老闆並不多,他的許多朋友,在「關小上大」之時,大都走出山西,在甘肅、內蒙等地,重新投資煤礦。
但像他這樣的煤老闆,孝義比比皆是,經過數年經營,實現資產原始積累的他們,已經具備了不可忽視的投資實力。「關鍵在於他們要把錢投向哪裡,怎麼投,怎麼保證自己的利益。」一位政府官員表示。
然而在孝義煤焦圈子裡卻並不看好這種企業的轉型,「孝義轉型的煤焦企業,幾乎都是關小上大時期淘汰下來的,都是一種被迫的轉型。」孝義一位頗有名氣的煤焦集團副總說。
事實上,一些被迫關停的小型煤礦、焦化廠等企業也確實有著被迫轉型的色彩。「自己熟悉並能賺到大錢的行當一下子不能幹了,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轉型或者慢慢花完自己的積蓄。」孝義市政府一位官員稱。
「煤老闆主動轉產的並不多,只有個別人做過這樣的嘗試,結果都不理想,所以他們還是願意投資能源產業。能源行業投資雖然較多,但是風險相對較小、利潤較高。」
於是一些人去了新疆、內蒙古、陝西等地,承包煤礦、油田、氣田。正如當年溫州等地的商人來山西等地承包煤礦,也是沖著這個行業風險小而利潤高來的。
「然而資本的流向本身就是趨向利潤高的行業,煤老闆怎麼可能去轉產呢?」上述人士稱。
但不管什麼行業,終究比不上煤焦的暴利,更何況這些人還就是熟悉這個行當,面對其他的行業他們甚至連想都沒有想過。
一些無力在外地投資煤礦的企業,只好在孝義當地尋找新的出路。
事實上,現在這些煤焦老闆們也亟需政府的引導和支持,正如當年支持他們搞煤礦一樣。
轉自:中國煤炭信息網煤炭重組專題頻道
④ 請問你們看到雨天男生穿這種雨靴,會有什麼反應啊
沒什麼啊。只是會覺得有點土
⑤ 平時不用時,雨靴,雨衣等該如何收納
通常對於水溶性的污漬或一般的灰塵等污漬是比較容易清洗的,常規洗衣服的方法就可以清洗掉,對於油脂性的污漬則相對難一點,但是也可以清洗干凈。
其他小用具:相機,膠卷,隨身聽,刮鬍刀,計算器,電池,指甲刀,開罐器,小型電熱杯,小型衣架,針線包,吹風機,紙筆,money belt 和小鎖頭- 尤其是去扒手多或不太安全的國家。當然還有紙巾,千萬不要忘了哦;
飲食:幾塊巧克力:旅遊地區往往風雲莫測,一旦陷入陰冷潮濕,山風凜凜,飢寒交迫的處境,幾塊巧克力是堅持下去的頂樑柱,本人曾身有體會。最好再備上幾塊牛肉乾,這樣可以延長抵抗飢餓的時間,從而振奮起精神。
⑥ 我們家是賣鞋的,雨靴,膠鞋,夏天拖鞋都會有難聞的氣味,這對小孩身體會不會有影響,請教高手回答一下
一般情況下,刺鼻氣味來源有兩個,一是塑料製品的工業原料大都含聚氯乙烯以及其他塑料添加劑,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中,多種化學成分會迅速分解,散發出刺鼻化學氣味。二是有些劣質的塑料拖鞋,在生產中常常添加一些不知成分的回收廢料,這些材料對人的健康損害也很大。此外有些劣質拖鞋通過小作坊製作,小作坊在加工過程中往往會添加過多的塑化劑,以增加拖鞋的可加工性能,也使得很多拖鞋氣味刺鼻。
有異味的拖鞋真對身體有害嗎?
塑料拖鞋中的有害化學物質主要集中在包括用於發泡作用的甲醯胺;用於增加柔軟性的塑化劑;用於染色劑和穩定劑的重金屬(鉛、鎘等)以及原料中容易引入的多環芳烴等。
目前塑料拖鞋大都含聚氯乙烯,這種化學物品本身是安全的,但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中,這種化學成分會迅速分解,散發出氯化氫氣體,對人的眼睛和呼吸道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頭痛、惡心、皮膚過敏等症狀;PVC常用添加劑DEHP也具有危害,因DEHP(鄰苯二甲酸二酯)容易霧化,也會釋放有毒氣體,而DEHP也易溶入油性液體中,2004年,瑞典和丹麥學者組成的研究小組發現,常用在PVC的鄰苯二甲酸酯DEHP和BBZP,和兒童過敏有相當強烈的關連性。
二是有些劣質的塑料拖鞋,會摻雜一些廢舊材料,對人的健康損害也很大。這些來源不明的廢料製成的塑料,很可能有多環芳香烴以及鉛、鉻等成分,這些成分都有致癌的風險。此外很多塑料拖鞋往往是以工業廢橡塑材料再生利用製成,橡塑再生原料中含有大量的硫和苯胺類物質,人體與這些物質長期接觸,對健康十分有害。
⑦ 能穿運動鞋走這樣的泥潭嗎運動鞋很舊了,不喜歡穿雨靴
可以穿完就扔,或許洗洗留著以後什麼活動了還可以再穿去而且行動也方便還省錢還對你的性格喜歡穿運動鞋
⑧ 雨靴穿一年就發硬,不柔軟是怎麼回事
買的鞋子材質不好,有老化情況。
⑨ 夢見脫雨靴在雪地
也許你最近有什麼計劃吧。新雨鞋預示你准備克服雙重困難,舊雨鞋預示你對於所有的困難都有信心。愛到眾人嘲笑暗示你將有能力證明自己,有資格嘲笑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