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和朋友合夥開公司,他是法人,去年分紅時發現帳不對,查帳,發現法人把公司利潤全部轉走,並做假帳。
法院判決了?你提供的什麼證據啊!!這官司我遇到過,也發表過!你能打贏官司佩服你!你的財務證據是不是很全啊!有了這個判決你可以按照公司章程或者協議去轉讓股份??
2. 企業有什麼做假賬方法
一、成本費用互化
操作方法:將屬於成本項目的支出帳務處理變為費用以達到當期.稅前扣除的目的,或將屬於費用項目的支出成本化以達到控制.稅前扣除比例及誇大當期利潤的目的。
原因:因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製造費用組成,而直接人工、製造費用和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容易混淆,所以是該操作的漏洞。另,直接材料中包含的運費及人工搬運等費用也與管理費用較容易整合。
二、費用資本(產)互化
操作方法:將屬於費用項目的帳務處理變為資產,從折舊中遞延.稅前扣除。或將屬於資產類科目的支出直接確認費用,當期稅前扣除。
原因:部分資產價值本身就包含費用,故可將其他費用整合進入資產價值,反之亦然。另資產修理、借款費用等本身確認邊界比較容易人工虛擬。另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確認的依據較容易虛擬。
三、費用名目轉化
操作方法:將部分稅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費用超額部分轉變為其他限制較寬松的或沒限制的費用名目入帳,以達到全額稅前扣除的目的或減少相關稅.費等目的。
原因:費用確認以發.票為依據,發.票容易虛擬。
四、費用預提/遞延/選擇性分攤
操作方法:為控制當期稅前利潤大小,預提費用,以推遲納稅。或為其他目的(如股權轉讓價,當期業績)誇大當期利潤選擇遞延確認。
另,有選擇性的將費用分攤,如在各費用支出項目上分攤比例進行調節,控制因該項目造成的稅費。
原因:同第三點。
五、成本名目轉化
操作方法:將屬於本期可結轉成本的項目轉變為其他不能結轉成本的項目,或反行之。
六、成本提前或推遲確認/選擇性分攤
操作方法:將本期結轉成本時多結轉,或本期少結轉,下期補齊,或選擇成本分攤方法達到上述2個目的。
原因:成本結轉規定較模糊。
七、收入提前或推遲確認/選擇性分攤
操作方法:將本期結轉收入多結轉或少結轉,下期補齊。或選擇收入分攤方法達到上述2個目的。
原因:收入確認規定較模糊。
八、收入名目轉化
操作方法:將收入總額在多種收入項目間進行調節,如把主營收入變為其他業務收入或營業外收入,以達到控制流轉.稅或突出。
來源於新和財稅
3. 會計做假賬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要的,這個從你說的情節上看算是欺詐。雖然是受老闆指使,但你算同案犯。
4. 會計是如何做假賬的啊
幾乎所的財務人員都被逼著要做假帳,以下就把本人將做假帳的手法粗略總結如下,僅當是各位進行審計工作時一個備參吧,僅供參考: 1.成本費用互化
操作方法:將屬於成本項目的支出帳務處理變為費用以達到當期稅前扣除的目的,或將屬於費用項目的支出成本化以達到控制稅前扣除比例及誇大當期利潤的目的。原因:因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製造費用組成,而直接人工、製造費用和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容易混饒,所以是該操作的漏洞。另直接材料中包含的運費及人工搬運等費用也與管理費用較容易整合。
2.費用資本(產)互化
操作方法:將屬於費用項目的帳務處理變為資產,從折舊中遞延稅前扣除。或將屬於資產類科目的支出直接確認費用,當期稅前扣除。
原因:部分資產價值本身就包含費用,故可將其他費用整合進入資產價值,反之亦然。另資產修理,借款費用等本身確認邊界比較容易人工虛擬。另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確認的依據較容易虛擬。
3.費用名目轉化
操作方法:將部分稅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費用超額部分轉變為其他限制較寬松的或沒限制的費用名目入帳,以達到全額稅前扣除的目的或減少相關稅費等目的。原因:費用確認以發票為依據,發票容易虛擬。
4.費用預提/遞延/選擇性分攤
操作方法:為控制當期稅前利潤大小,預提費用,以推遲納稅。或為其他目的(如股權轉讓價,當期業績)誇大當期利潤選擇遞延確認。
另有選擇性的將費用分攤,如在各費用支出項目上分攤比例進行調節,控制因該項目造成的稅費(如調節土地增值稅)。原因:同第3點。
5.成本名目轉化
操作方法:將屬於本期可結轉成本的項目轉變為其他不能結轉成本的項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遲確認/選擇性分攤
操作方法:將本期結轉成本時多結轉,或本期少結轉,下期補齊,或選擇成本分攤方法達到上述2個目的。原因:成本結轉規定較模糊。
7.收入提前&推遲確認/選擇性分攤
操作方法:將本期結轉收入多結轉或少結轉,下期補齊。或選擇收入分攤方法達到上述2個目的。原因:收入確認規定較模糊。
8.收入名目轉化
操作方法:將收入總額在多種收入項目間進行調節,如把主營收入變為其他業務收入或營業外收入,以達到控制流轉稅或突出主業業績的目的。
9.收入負債化/支出資產化
操作方法:將收入暫時掛帳為其他應付款,或將支出暫時掛為其他應收款,達到推遲納稅或不納稅的目的。
10.收入、成本、費用虛增/減
操作方法:人為虛增或虛減收入或成本或費用,或虛減收入。造成進行差錯調整的依據。達到納稅期拖延或其他目的。
11.轉移定價
操作方法:與外部交易方進行人為價格處理,達到轉移定價的目的,將價格降低或提高,以其他費用的方式互相彌補進行各自小金庫。達到避稅的目的。
12.資產、負債名目轉化
操作方法:將固定資產中的資產類別名目轉變,改變其折舊年限;將應收帳款掛其他應收款,或預收帳款掛其他應付款等手法避稅。
13.虛假交易法
操作方法:以不存在的交易合同入帳,造成資金流出,增加本期費用,達到減少所得稅的目的。
14.費用直抵收入法
操作方法:收入因涉及流轉稅,在收入確認前即彼此以費用直接抵消,達到控制流轉稅目的。如將商業折扣變為後續期間降低售價。
15.重組轉讓法
操作方法:利用股權轉讓、資產轉讓、債務重組等進行資金或收入轉移達到避稅的目的。如將公司的資金轉移,達到破產賴帳等目的。
16.私人費用公司化
操作方法:將私人的費用轉變為公司的費用,即達到降低私人收入個稅應納稅額的目的又增加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費用的目的。如:將個人車油費在公司處理,將個人房租費在公司處理。
17.收入/成本/費用轉移法
操作方法:分立合同,將收入或成本,或費用轉移至其他公司或個人,達到差異稅率處理的目的。或將各公司的費用進行填充報銷,小金庫補償,達到各自平衡有限制的費用。
18.虛增/減流轉過程
操作方法:在流轉過程上下工夫,多一道流轉過程,收入額多一道,各有比率限制的費用可扣除范圍增大。或可虛擬出部分費用,如將資產由公司借款給個人買下,由公司租賃個人資產,無形增加租賃費用。或利用委託收付款等方式。
19.利用金融工具法
操作方法:利用股票、期貨、外匯等金融工具進行難以控制未來價格的交易。將交易時價格控制在低水平,交易後成為金融工具的投資收益,避免部分流轉稅。
20.集團化操作
操作方法:利用集團化操作,達到國家批準的部分集團化統一納稅公司的操作模式的目的。將集團內各公司的費用平衡分配,達到統籌納稅的目的。如集團內成立軟體公司,工資扣除無1600的限制,將其他公司的人員編制在該公司,工資在該公司發,人在其他公司工作。等等不一而足。
21.其他
如:如借款變成收到其他公司的定金處理。將利息產生的稅金避掉。等等不一而足。
註:做財務的朋友們啊,假帳要學的哦,不過自己要深挖哦。
5. 做假賬不偷稅漏稅的法律責任
虛假賬務,只是形式。背後可能會涉及職務侵罪、貪污罪等等。建議詳詢於:法律咨詢貼吧 律師,了解清楚。
6. 固定資產假賬的現狀有哪些,為什麼固定資產要做假賬拜託了各位 謝謝
只做為參考 固定資產增減業務作假方式 1、購入固定資產質次價高,采購人員撈取回扣 企業采購人員為了撈取回扣,與賣方合謀,購買質次價高的物品,造成企業不當損失。 如:某企業采購為單位采購電腦10台,該配置電腦市場價為6000元,銷貨方以盈利為目的,同意給購貨方回扣6%,而故意抬高價格,每台6500元購貨方同意成交。單位付款65000元,采購人員得3900元回扣,裝入自己腰包。 2、固定資產運雜費,摻入了旅遊參觀費 固定資產的原值包括買價、包裝費、保險費、運輸費、安裝成本和繳納的稅金。有的企業將不屬於構成固定資產價值的支出也記入了固定資產的價值,虛增了固定資產價值。 如:企業購買吉達汽車一部23萬元,計價時將請客送禮、游山、玩水的費用全部計入固定資產運雜費,加大了費用開支。 3、運雜費用張冠李戴,人為調節安裝成本 購入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應將固定資產的買價、運雜費、安裝費等都先計入在建工程,當設備安裝完畢交付使用時,計入固定資產價值。將不需安裝的固定資產發生的運雜費列入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的安裝成本中,從而人為調節了固定資產的價值。 如:某機械廠購了一部貨車價值150000元,運雜費3000元。同時該廠又外購機床壹台,價值100000元,運雜費2000元。該機床需要安裝。但某機械廠實行運輸隊另行結算。企業為了照顧運輸隊的利益,將汽車運雜費計入生產設備安裝成本,使外購原來102000元變成105000元,人為調整了外購機床與貨車的原價。 4、接受賄賂,虛計固定資產重估價值 其他單位投入的固定資產,應按合同、協議約定的價值或經評估確認的價值計價,由於企業或投資單位有關人員接受賄賂,私下商定有意抬高或降低固定資產的價值。 如:A、B公司合作成立C公司,B公司接受賄賂同意虛開發票進行並未存在的實物投資,同時接受A公司投入已使用賬面原值200000元,已提折舊15000元,凈值135000元的固定資產,以150000元重估價值作為投資的資本金。 5、固定資產出租收入,虛掛往來賬 固定資產出租收入屬於租賃性質的勞務收入,應通過「其他業務收入」科目核算,發生對應的成本費用應在「其他業務支出」科目中核算,有的企業為了挪用固定資產出租收入,將收入直接記入「其他應付款」科目,而分期掛賬。 如:企業出租房屋收入200000元,應計入"其他業務收入",但企業卻掛了「其他應付款」科目。將全年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80000元和發生的其他費用18000元全部計入「管理費用」。而不通過「其他業務支出」核算。使企業應交納的房產稅、營業稅及附加稅全部逃交,進而也影響了當年利潤和應納所得稅。 6、固定資產高價收入,存入小金庫 財務制度規定報廢固定資產的殘料價值和變價收入應沖減清理支出,企業為將報廢的固定資產的變價收入挪作他用,收回的款項存入了企業的「小金庫」。 如:某工廠經有關部門批准,報廢了壹台設備,出售收回價款50000元,應沖減清理支出。企業為了為職工謀取福利,將收入作為「小金庫」以個人名義存入銀行。 7、清理固定資產凈收益,不按營業外收入記賬 財務制度規定,處理固定資產收回的價款,應沖減固定資產清理支出,將凈收益作為營業外收入處理。企業經營效益好,為了控制利潤,便將固定資產凈收入仍掛在固定資產清理賬中,並結轉下年再處理。 如:某工廠售出一個已用機床,原值50000元,已提折舊20000元,銷售收入60000元,凈收入30000元。本應記入營業外收入,但企業為了調整利潤將30000元掛在「固定資產清理」賬戶,並結轉下年。這種作假形式直接影響著所得稅補交和盈餘公積的提取。 8、轉移工程借款利息、調節當年損益 企業工程借款利息,在辦理竣工結算前應計入工程成本"在建工程",結算後計入"財務費用"。但企業為了調節利潤,將應計入在建固定資產造價的費用,在未辦理竣工結算之計入當年"財務費用"。 如:企業於2002年4月貸款300000元用於購買工程設備,年利率5%,期限3年,每年計息一次,該設備安裝工程預計兩年內投產完成。2004年4月安裝完畢並辦理交付使用手續發現該企業故意將在兩年內每年發生的利息300000×5%=15000元都記入"財務費用",虛增費用,虛減利潤,導致單位少交稅金,進而也少提了盈餘公積。 9、在建工程試運轉收入,不沖減在建工程成本 企業在建工程在試運轉過程中所取得的收入扣除稅金後應沖減在建工程成本。但企業為了調整利潤,便轉移收入,在"其他應付款"中加以掛賬。 如:企業在試運轉過程中發生各種費用為20000元,在運轉過程中取得的收入為30000元,企業故意將收入在"其他應付款"科目直接掛賬,並在年終結轉到下年度掛賬。 10、融資租入的財務費用,計入固定資產價值 企業財務制度規定,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的價值包括按照租賃協議或者合同確定的固定資產價款和運輸費、保險費、安裝調試費等。不包含融資應計入"財務費用"的賬戶的各項支出。有的企業面對金融機構,為了增加利潤,便將應計入"財務費用"賬戶的各項支出,計入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價值中。 如:企業經營效益不好,融資租入了整套設備,採用分期付款方式。在支付的融資租賃費中包含按租賃合同或協議的確定的固定資產價值再加上運輸途中運輸費,保險費和安裝調試費等。但租賃手續費和設備交付使用後的利息支出共計9萬元記入了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原價中,導致費用減少,利潤增加。使企業保持盈利,只有盈利才能保證企業在金融機構的信譽。 11、無償轉讓舊設備,清理損失列損益 企業進行設備更新,將淘汰的舊設備無償轉入自辦企業並將發生的清理損失金額列入當年損益。 如:企業將舊設備轉入自辦企業,原價500000元,已提折舊200000元,企業為了減少利潤故意將原值直接記入「固定資產清理」賬戶。 12、固定資產盈虧,不作賬務處理 企業為了調節利潤,對固定資產的盤盈、盤虧不作賬務處理。 如:企業經濟效益不佳,為了調高利潤,盤虧的固定資產不作賬務處理,少記了"營業外支出",從而提高當期利潤。 13、隨意改高折舊方法,調節折舊計提數額 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一般採用平均年限法。經有關部門批准,可採用"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法"等快速折舊法。但企業為了隨意調整成本利潤,便隨意改變公司使用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 如:某企業2006年1月份購入某項固定資產,原值150000元,12月已提折舊15000元到了第三年未經財政部門批准,企業改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多提折舊150000元。 14、隨意改變折舊率,調節成本利潤 固定資產折舊率一經確定,將不能隨意改變。但企業為了調節某年度的利潤隨意變更固定資產折舊率,多計或少提折舊。 如:企業為了貸款需要有所盈餘,企業便未經主管財政部門批准擅自降低折舊率,由原來折舊率8%改為5%,少提折舊120000元,虛增利潤使得企業有些微利。 15、增加固定資產,不提折舊 財務制度規定:當年增加的固定資產在下月初開始計提折舊。有的企業為了調增利潤,將應計提的折舊有意漏提。 如:某在建工程完工後,已交付使用,應及時辦理竣工決算,從交付使用的下月初起計提折舊,但企業為了調增利潤,有意漏提折舊,在職工宿舍5月份交付使用,但在年底辦理竣工決算,少計了6個月的折舊。 16、未用固定資產(除房屋、建築物外)提取折舊 按財務制度規定,對除房屋、建築物外的專用固定資產不計提取折舊,但企業為了調節利潤,對未使用的除房屋、建築物外的固定資產也計提折舊。 如:某企業購機器設備原值為400000元,年折舊率5%。當年購入價值50000元的設備雖未使用,為了調增費用,即按該折舊率多計提折舊2500元。 17、停用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 企業為了虛增盈利,壓縮成本費用的支出,對當月停用或減少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 如:企業為了報表上稍有盈餘,對當月內停用的機器不計提折舊,從而盈利50000元。 18、當月不應計提的,當月計提折舊 企業為了調節成本、利潤,常常違規對固定資產進行折舊,如:月份新增折固定資產本應下月初計提折舊,而當月計提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報廢後不再計提折舊,而仍在計提,逾齡固定資產有效期滿不再計提折舊,仍在計提。 如:企業為了降低利潤,當3月份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當月計提折舊13萬元。 19、變賣固定資產,仍舊提取折舊 企業5月份將不需用設備賣掉,賣掉後又提了12個月的折舊35000元,虛增成本,虛減利潤。 20、在建工程提前報決算,多提折舊 企業為了控制當年利潤實現數額,採用在建工程提前報決算,提前轉入固定資產,提前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以虛增費用減少利潤。 如:某房地產公司下屬企業,在建工程尚未完工,利用提前報決算的方法,多提折舊50000元,提高成本,降低了利潤,在上交利潤時截留了50000元利潤
7. 公司接手後,稅務稽查發現公司轉讓之前的賬務有問題,使用了很多假票據,請問這做假賬由誰承擔責任
由公司自己承擔,公司轉手怎麼能不做審計呢,
不過你可以對前任股東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其承擔損失
8. 舉報公司做假賬
可以收集相關做假賬的證據,包括真實賬本和假賬的圖片影像資料、真實繳納稅費的發票、賬面金額與實際金額差值的轉賬過程記錄及相關主要領導對做假賬指示的錄音等證據。
1、財務做假賬的目的:
(1)逃稅需要。一些企業為了逃稅避稅做假帳,千方百計少做收入,多列支出,以達到少交稅不交稅的目的。這種現象表現在小企業或者說小的私有性質的企業尤為突出。
(2)信貸需要。很多企業資產狀況不佳,為了向銀行貸款或評上更高的銀行信用等級,需要粉飾報表,將收入、利潤、資產等指標虛假誇大,以達到信貸銀行的要求。
(3)業績需要。一些企業為了某種目的(比如上市需要、直接股權債權融資需要、業績考核需要等),對收入和利潤進行人為的調節(包括報銷不及時等非刻意因素),以達到不同時期的不同要求。
(4)政策需要。政府部門有時從某種程度上也不反對假帳。比如稅務部門某年完成得很好,有時也會出面和企業溝通,讓企業少完點稅,餘下的留在下一年度申報。另外,像銀行也不見得就完全需要你的真實報表,特別是在年底貸款任務完成有難度的時候。
(5)項目需要。隨著政府財力的增加,政府投資立項增多,另外各級政府部門設立的基金種類多、數額大,為了爭取上級或國家的什麼項目什麼基金,每年都有很多企業粉飾報表,虛誇自身的實力和項目的前景,套取國家資源。
(6)違規需要。在一些企業有一些見不得光(比如打點、行賄等)的支出,事情本身是違法的,直接入帳等於自我坦白,這些支出往往被包裝被篡改成合理合法的支出入賬,這是不道德的,並非不得已而為之,必須予以嚴懲。
(7)福利需要。由於制度的約束,有些效益不錯的企業想盡辦法私設小金庫,滿足帳外職工福利支出的需要。
(8)其它需要。除以上幾個主要方面外,促使單位做假帳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給客戶的回扣不作為正規的返利支出、抽回應交已交投資款等等還有,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因素對帳務的處理不夠准備等非刻意行為應該也包含在內。
2、財務做假賬的危害:
(1)影響國家宏觀經濟決策 准確、真實的會計信息有助於政府部門進行宏觀調控。國家財政部門根據企業報送的會計報表,監督檢查企業的財務管理情況;稅務部門通過閱讀企業的會計資料,了解稅收的執行情況等。而會計舞弊會導致嚴重的會計信息失真,使統計上報給政府的相關信息失去了真實性,它將導致政府宏觀調控失誤,影響社會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轉。如果依據虛假的會計信息制訂國家經濟發展計劃和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就會起到誤導作用,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
(2)損害有關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在市場經濟環境里,企業的資金主要來自股東和債權人,無論是現在或潛在的投資人和貸款人,為了做出合理的投資和信貸決策,必須擁有一定的信息,了解已投資或計劃投資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如果企業向公開市場提供的財務會計信息是不真實的,投資者就會感覺上當受騙了。而如果資本市場上的投資人感覺到公司在利用這些虛假的會計信息向他騙錢,他就不會向上市公司投資;同樣地,如果銀行知道公司提供的報表是假的,他們就不會再融資給企業。因此,會計舞弊所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是直接與市場經濟規則嚴重背離的行為。它不但會嚴重削弱了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危害了廣大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使社會公眾對會計誠信基礎產生懷疑,也會從根本上動搖了市場經濟的信用基礎,危害宏觀經濟的正常運行。
(3)損害社會風氣和職業道德規范 通過會計舞弊,有關當事人可以利用職務之便,侵吞、盜竊、騙取或者採用其他方法非法佔有公有款項和公有物品,也可以比較方便地將單位賬簿中已作記錄的財產或應作記錄但未作記錄的財產轉作賬外處理,以及將本單位財產以捐贈、低價轉讓、無償租用等方式轉出以獲得個人利益。從而導致一些單位和個人謀求不正當利益,將會計職業道德置之腦後,滋生腐敗導致墮落,敗壞社會風氣。
9. 網吧轉讓假賬糾紛我轉讓了一個網吧接手後發現以前老闆以做假帳來抬高他的價錢
可以協商處理。協商不成,法院起訴他,以欺詐設立的合同是可撤銷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