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認識中國特色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
這里抄有篇文章可以參考: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309/c148980-26661686.html,重點就是四個全面。打開網址就能看到,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我的回答。
B. 我國為什麼沒有形成科技成果轉化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明確指出,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等活動。簡單地說,科技成果轉化就是把科技活動的成果轉變為現實生產力,促使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科技成果的產生和轉化一般需要經過四個發展階段。首先是技術原理構思階段,即在已有科學原理的基礎上,根據實用目的提出新的思路、方法、技術路線或設計方案;二是實驗室研究階段,即按照新的構思進行實驗研究,或者進行新配方、新工藝探索,目的是研製出樣機、樣品或新配方、新工藝;三是中試放大階段,即在實驗室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選擇產業化前景比較明朗的項目,將其放大,進行工藝完善、產品定型、設備整合、流程規范、產品質量標准制訂等,並將中試產品投放市場,接受市場或有關部門的檢驗,以便反饋信息,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四是工業化試驗階段,即完善產品質量、環境污染、能源與原材料消耗等方面的控制、監測、保障體系,從而形成能夠順利進入市場的節能、低耗、高效的新的生產線,最終實現科技成果的產業化。上述四個階段前後一貫,共同構成了成果轉化的鏈條。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阻礙科技成果的順利轉化。結合我國科技發展現狀,影響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幾方面:
1.科研人員市場意識還不強,科技評價機制有一定片面性。對科技成果轉化本身的認識,也就是對於「科研是為了什麼」這一問題的認識,反映著一個科技工作者的科研觀念。科技成果只有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實現其價值,否則,就失去了科研的真正意義。目前,相當數量的科研人員從事科學研究的目的是「近視」的,帶有太多的功利色彩,只滿足於發表論文、提職稱,津津樂道於科技成果通過了鑒定,達到了「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至於如何在生產上應用,如何在市場中產生效益,往往缺乏下文,致使科研領域「只開花、不結果」的現象屢見不鮮。一些人過分看重自己的科研成果,一直「捂」著不放。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之快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科技成果的時效性越來越強。有人形象地把科技成果比作一塊冰,如果總是把它「捂」在手裡不轉化,很快便會融化而變得一文不值。
科技成果之所以難以轉化,除了科研人員自身的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目前對科研人員的考核評價機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科研管理部門評價科研人員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其發表的論文數量,以及發表在什麼級別的刊物上,而不是瞄準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最終目標,不注重成果對經濟的推動作用。特別是擁有高水平研究人員的部分高校,教師完成了實驗室成果、寫好論文和申請了專利就算完成科研工作量,就可晉升職稱和享受相關待遇。這種急功近利的科研管理行為,導致科技成果的實際應用價值降低,符合市場需求的科技成果尤其是重大科技成果短缺。很多成果、甚至專利技術不具備產業化的競爭力,結果只能「鎖」在學者的「書櫃」里。
2.科研方向與市場需求脫鉤,成果本身成熟度比較差。
我們的許多科技成果不能適應市場和產業技術發展的需要,一些科研選題與國家經濟發展急需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結合不緊密,致使研究成果的應用價值大打折扣。比如,對技術研發工作來說,其針對性很強,目的很明確,那就是突破關鍵技術,提高產品的性能指標。因此技術開發工作必須源於產品需求。但在實際情況中,一部分成果在立項和選題階段缺乏足夠的市場調研,因而不是技術水平不高,就是缺乏實際意義。此外,一些成果本身的技術成熟度和配套性不夠,加之市場不確定因素比較多,降低了轉化的成功率。我們現在所說的成果,一般都是從科研水平上來判斷的。而符合市場需求的成果,除了具備科學上的可行性外,還應當同時兼備工藝、裝備、技術等工程研究開發上的可行性,以及經濟效益的可行性。科研院所「生產」的成果或技術往往只是部分單元技術,離實際應用尚有距離,在技術層面尤其在系統集成方面還需繼續研究攻關。如果科技成果在這些方面沒有優勢,就沒有競爭力,要轉化很難。
3.成果轉化受資金約束,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通道。
資金短缺、經費難籌一直是成果轉化的「攔路虎」。一項技術成果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才能實現其「商品」化。一般而言,研究、開發、試驗性生產的經費投入比為1:10:100,轉化各環節的投入按幾何級數增加,也就是說,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代價是遞增的,需要獲得的資金支持越來越大。資金投入的有無與強弱往往是成果轉化成功與否的關鍵。由於科研院所基本上沒有能力獨自實現成果的中試與產業化,從而造成了科研院所大量「半成品」待字閨中。
發達國家解決科技成果轉化的成功經驗是有效地依託資本市場的大力支持。在美國,風險投資基金在科技成果轉化上就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支持通道是比較狹窄的,不僅缺乏風險投資基金,而且市場准入的門檻也較高,一般的企業難以在這個市場上融資。商業性質的金融業剛剛開始發展,科技貸款的規模和方式還不能適應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需要。科技成果轉化的金融支持通道的欠缺,導致部分科研機構開展科學研究難,實現成果轉化更難。
4.科研體制的弊端制約著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
長期以來,我們的科研單位與生產企業、科技開發活動與企業經營活動分離的弊端一直未得到根本的解決,科技體系條塊分割、部門所有、自成一體的結構性弊端基本沒有被觸動。正如一些學者所描述的,我國的科研體制可以概括成「一是頭重腳輕根底淺,二是兩斷層」。所謂頭重腳輕根底淺,就是說我國的科研上層建築非常龐大,有中國科學院、國防科委系統、工業部門的研究所,還有大專院校的研究所,然而在基層卻很少或基本沒有與之相匹配的開發試驗機構。所謂兩斷層,就是科研部門和工業部門各不相關,沒有正常的渠道相通,這是第一個斷層;工業部門有不少研究所,但是大中型企業卻很少有開發試驗部與之相適應,這是第二個斷層。由此可見,科技成果的發源地和生產地不屬於一個系統,從科技成果到大批量生產又沒有經過開發試驗和試生產,是科技成果不能及時轉化為生產力的核心問題。這樣的科研體制顯然已不適應市場經濟對科技的需求。
5.企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強,沒有成為科技創新和技術轉移的主體。
企業是國家創新體系的主體,同時也是成果轉化的最佳場所。在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比較發達的國家,企業是科技成果轉化的真正主體。企業會根據市場需要提出科研項目,按照需要搜尋項目,取得項目後,很快引入生產流程。因此,不論是世界著名的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均把科研和技術開發工作擺在至關重要的位置,很多跨國公司都有自己的研究院,這些研發機構能夠與大學和非大學的研究機構密切合作,互相支持,相互補充。而我國的科技創新仍然以國家投入為主,大多數企業尚未走到真正依靠科技進步的軌道上來。企業研發、吸納科技成果的動力和能力均不足,相當多的企業過分追求近期利益,普遍不願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必要的研發工作,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的科技成果難以在企業轉化和推廣應用。另外,有的企業熱衷於盲目引進國外技術,渴望拿來就能用、就能迅速產生效益的技術,亦即所謂「交鑰匙」工程。對引進技術的「信賴」和對國內自有技術的「不信任」,也成為國內科技成果轉化的障礙。
6.政策實施與落實不到位,阻礙成果轉化進程。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措施之一,就是實施積極有效的激勵政策。我國科技界為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積極探索新的分配方式,其中一項就是讓科技人員合理持股,讓他們以技術要素和智力要素參與分配。實踐證明,這一方式激發了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也吸引了大量社會資金投向科技產業,加速了科技成果轉化。目前北京、天津、上海以及其他省市對於重點產業領域,如軟體、集成電路、現代生物技術、新材料等領域科技成果轉化都有激勵政策。但因種種原因,有的政策沒有落到實處,有的激勵政策成為擺設,嚴重影響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如《上海市促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的若干規定》提出,轉讓高新技術成果,科研人員個人可享有不低於20%的轉讓收益。這一政策的驅動使民營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成功率顯著提高。但是,這在一些國有單位卻成了難題。一些人認為,國有單位的研究人員拿著國家工資,研究經費是國家投的,如果將成果轉讓收入的一部分轉給科技人員個人,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在這種觀點的影響下,一些科研單位的領導和科技人員不敢越雷池一步,寶貴的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閣,失去了轉化的機會。
C.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創新認識
1.2.1 取得的主要成果
1)系統地劃分了四川盆地及周緣構造體系類型:緯向構造體系、華夏構造體系、新華夏構造體系、經向構造體系及弧形構造體系等,各構造體系之間形成斜接,反接、疊加及穿切等復合聯合關系,構造體系演化具四大明顯特徵;第一古構造體系控制構造-沉積遷移作用;第二構造體系疊加復合作用;第三構造體系差異性,即:同一個構造斷裂帶兩端活動性及強度存在明顯的差異性。
2)深化了單一構造體系或多構造體系的復合控油源區及生、儲、蓋組合分布,如川西上三疊統及侏羅系油氣區主要受控於華夏構造體系和新華夏構造體系的復合作用。
3)建立了3種構造體系控油模式:①新華夏構造體系與緯向構造體系聯合控制廣福坪氣田模式;②反「S」型構造體系控制下的永宜氣田,石油溝-東溪油氣田及相國寺氣田等;③緯向系與經向系聯合作用下形成納敘氣田。
4)總結了四川盆地油氣分布規律:①各時代古隆起控制油氣田分布,如樂山-龍女寺、瀘州、開江、大興、江油-綿竹等古隆起及周圍是油氣田分布重要地區;②各時代區域性不整合面控制油氣分布,如震旦系與寒武系、寒武系與奧陶系、奧陶系與志留系、志留系與泥盆系、泥盆系與石炭系、中三疊統與上三疊統等,這些區域性不整合面經歷不同程度的風化剝蝕和淋濾作用,造就了程度不同的碳酸鹽岩縫、洞、孔儲集體,有利於油氣富集成藏;③沉積相控制油氣田分布,如上三疊統須家河組和侏羅系碎屑岩的三角洲相,及石炭-二疊系的礁灘相,均是油氣田分布有利地區(帶);④多期不同方向應力作用形成多組裂縫是油氣有利聚集地區(帶)。
5)指出了四川盆地油氣勘探有利地區和勘探方向:①5個古隆起及周圍地區(樂山-龍女寺、瀘州、開江、大興及江油-綿竹);②石炭系-中三疊統碳酸鹽岩礁灘相帶;③上三疊統和侏羅系碎屑岩三角洲及河道砂體區;④多個區域性不整合面碳酸鹽岩縫、洞、孔發育層(帶);⑤各時期多應力方向形成的多組裂縫區(帶)是油氣聚集的重點,如川西和川中須家河組。
1.2.2 創新點
1)首次系統地劃分了盆地及周緣地區構造體系類型,即華夏構造體系、緯向構造體系、新華夏構造體系、經向系及弧形構造體系及其復合、聯合關系。
2)首次恢復了在構造體系控制下的各時代盆地原型,即元古宙裂谷盆地、震旦-奧陶紀裂陷克拉通盆地、志留-泥盆紀擠壓、克拉通盆地、石炭紀-中三疊世克拉通內坳陷盆地、晚三疊世-新近紀前陸盆地。
3)建立了3類構造體系控油模式:①緯向和新華夏體系復合型;②反「S」型;③緯向構造體系與SN向構造復合型。
D. 陳明泉的體系成果
1、創造性的提出了企業知識產權人才的三種類型:
知識產權法律人才,知識產權經營與管理人才和知識產權開發人才(發明創造人才),提出了知識產權開發人才的標准,知識結構和培訓方法。
2、創造性提出了發明創造人才培訓的三個層次:
基礎創新能力,企業基本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術創新能力,並提出了基礎創新能力,企業基本創新能力的培訓方法,培訓內容和培訓達到的效果。
中小學階段發明創造教育解決的問題是培養學生的基礎創新能力。為中小學開展發明創造教育明確了教學的方向和目標。
基礎創新能力就是一個人所應具備的發明創造能力,也就是能夠自己選題,自己進行發明創造的能力。這個能力的提高對企業基本創新能力和企業專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起著基礎的作用。
企業基本創新能力解決的問題是在企業里開展發明創造的選題方向,企業發明創造的保護類型及企業如何從市場角度開展發明創造的選題問題。
企業專業技術創新能力解決的問題是每一個科技人員如何將自己的專業技術與企業的實際結合起來,在自己的專業技術領域實施的發明創造。
3、創造性的提出了企業全員創新的培訓思想,提出了全員創新的培訓層次和培訓內容。
企業高層:企業知識產權經營與管理解決方案
企業中層與企業研發技術人員:員工研發能力提高與產品研發設計方法培訓
普及型創造力開發:一線員工創新思維與技法工具箱
4、創造性的提出了企業全員創新與企業專利戰略想結合的工作思想。建立了企業專利戰略與企業全員創新培訓想結合的框架。專利技術開發與專利戰略想結合的框架。
5、創造性的提出了企業專利經營的思想,提出並總結了專利經營的操作方法。
6、提出了創意人才的類型和各類創意人才培訓的內容
分為:創意產生人才和創意表達人才
創意產生人才指的是學會創新思維的方法,具有創新思維能力,能夠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人才;
創意表達人才指的是能夠將別人的創意通過一定的技術例如繪畫,電腦藝術、文字、聲音動畫、美術等形式的表達出來的人才。
當前所指的創意人才大部分人才都屬於創意表達人才。
E. 資料與成果管理子系統
會博通綜合知識管理平台作為最受歡迎的知識管理系統之一。會博通從1988年開發出我國第一套文版檔權一體化軟體產品以來,就是我國最早的知識與內容管理軟體開發與供應商。歷經30年,會博通一直潛心研發綜合知識管理系統,打造組織知識生態鏈,已經成為經國家認證雙軟企業,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企業。現在會博通已經在知識管理、文檔管理、檔案管理、證照管理、辦公自動化、人事檔案管理,合同管理等領域走在世界領先水平。會博通知識管理系統提供形成、存儲、共享、歸檔、創新、再利用等過程不斷發酵改善的企業知識全生命周期管理,為打造知識型企業,創建企業知識生態鏈提供強大的後盾。
會博通綜合知識管理平台
為企事業單位、非營利性組織提供一站式卓越管理,整合專業信息化應用
F. 什麼是理論成果
指人們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取得了一系列建設成果。
理論是指人們關於事物知識的理解版和論述。成果指學權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在某一活動領域中通過概念作家的聯系進行邏輯思維,管理,聯系客觀實際,推演出正確的概念,形成原理,經過對眾多事物的短期或者長期的實踐觀察和大腦思維的總結,對某一事物過程中的關鍵因素的提取而形成的一套簡化的描述事物演變過程的模型,稱理論成果。
(6)成果體系擴展閱讀:
理論成果示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實踐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的,也是建立在黨長期奮斗基礎上的,是由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接力探索取得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使中國快速發展起來,使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來,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黨和國家的長期實踐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
G. 企業通過兩體系建設應完成什麼成果
堅持以人為本,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堅持殘疾人「兩個體系」建設與經濟社會回發展水平相適應,答保基本、廣覆蓋、多層次、可持續;堅持將殘疾人「兩個體系」納入國家總體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並予以優先發展;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重點保障與特殊扶助相結合,一般性制度安排與專項制度安排相結合;堅持統籌兼顧,把解決當前突出問題與完善制度體系相結合;堅持資源共享,充分依靠現有公共服務體系和保障制度為殘疾人服務;堅持分類指導,促進城鄉區域均衡發展;加強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政策理論研究,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和基本制度,構建殘疾人「兩個體系」建設的長效機制。
H. 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的內容是哪些
發展成果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可由七個方面構成:
第一,經濟建設指標包括經濟水平、經濟結構、產能狀態、經濟效益、安全生產、收入分配、綠色工業、現代農業、生態農業、城鎮化、經濟創新能力、清潔生產等。
第二,政治建設指標包括法制建設、反腐倡廉建設、政府文明行政和管理、新增債務、國民參政議政、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政府環保投入、生態補償制度、環境治理能力、生態政績等。第三,文化建設指標包括社會誠信度、民族凝聚力、思想道德素質、文化創新、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生態文明宣傳等。
第四,社會建設指標包括社會管理機制、社區治理、社會組織、群眾權益、勞動就業、物價水平、房地產價格、食品安全、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社會信用、社會穩定、公眾參與環保和社會滿意度等;
第五,生態文明建設指標包括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生態產品、節能減排、循環經濟、清潔能源、新能源、生物多樣化、大氣污染、水污染、環境保護和生態效率等。
第六,科技創新指標包括科技投入、科技水平和能力、科技發明、信息化水平、科技貢獻率和環境友好技術等。
第七,教育發展指標包括教育投入、教育公平、教育普及、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科學文化素養、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知識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