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非典研究成果

非典研究成果

發布時間:2021-06-27 16:07:01

Ⅰ 非典的資料

非典小資料

一、「非典」是指自2003年以來我國局部地區發生的一類由冠狀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病症。它是主要通過近距離空氣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染的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主要表現為肺炎,在家庭和醫院有顯著的聚集現象。而典型肺炎是指由肺炎鏈球菌等常見細菌引起的大葉性肺炎或支氣管肺炎。

二、非典型肺炎的臨床表現與以往不同的是,首先病人高燒、乾咳,並且沒有一般流感的流涕、咽痛等症狀,也沒有通常感冒常見的白色或黃色痰液,偶爾病人痰中帶血絲,出現呼吸急促的現象,個別病人出現呼吸窘迫綜合症。一般情況下,患者發燒時白細胞會升高,而此次非典型肺炎病人白細胞正常或下降。「非典」到了一定程度以後,症狀會和感冒比較好區別,但是在初期的時候,有時候還是非常容易混淆,甚至一部分「非典」的病人,開始的時候症狀類似於感冒,或者完全和感冒相同,或者有點象流感一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因為作為「非典」的病原體來說,不是一下子到肺部的,要經過上呼吸道,氣管、支氣管到肺部,我們觀察的病人,往往是持續的發熱,持續三五天,甚至再長的時間,但是在觀察的過程中,突然出現病情的轉機。病人通常的症狀有乾咳少痰,個別痰中帶血,嚴重的會呼吸困難。一般感冒病症包括發燒、咳嗽、頭痛,可在數日後轉好,並且一般沒有肺炎跡象。

三、潛伏期約為二至十二天之間,多數人通常在四到五天就有明顯症狀。目前大家公認的傳播途徑是經過呼吸道傳播,主要是通過飛沫來傳播,特別是近距離接觸,咳嗽、噴嚏、病人的分泌物、體液接觸所傳染;現在又有一些其它情況,直接接觸病人後,通過手,再揉鼻子、眼睛等,也是一個傳播途徑。

四、建議如發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應及早就診,因為這種病在觀察的過程中,會突然加重,假如能及早發現,給予及時治療,大多數的病人經過數周就可以康復出院。另外到醫院就診,除了早期診斷和治療以外,可以及時的採取隔離措施,避免回家裡感染家人和到社會上傳染給別人。還有,有些人認為如果有流鼻涕的症狀,就肯定不是「非典」是不對的。無論「非典」病原體是什麼,都是經過上呼吸道,經過口咽、鼻喉部侵入的,所以早期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普通感冒的類似症狀。懷疑感染非典型肺炎應及早到醫院就診,X光檢驗有助於診斷。

五、目前沒有特效葯物和治療方法,但經及時的支持性治療和對症治療後,絕大多數病人可以痊癒康復。目前衛生部疾病控制司組織多學科專家,在總結前階段防治工作的基礎上制定了《全國非典型肺炎防治技術方案》。目前沒有疫苗預防非典型肺炎,而且也沒有特效葯物和治療方法,所以說,預防「非典」最根本的辦法是強身健體,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六、主要可以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① 培養和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後要洗手;洗手後,用清潔的毛巾和紙巾擦乾。不要共用毛巾。

Ⅱ 關於非典的資料

非典小資料

一、「非典」是指自2003年以來我國局部地區發生的一類由冠狀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病症。它是主要通過近距離空氣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染的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主要表現為肺炎,在家庭和醫院有顯著的聚集現象。而典型肺炎是指由肺炎鏈球菌等常見細菌引起的大葉性肺炎或支氣管肺炎。

二、非典型肺炎的臨床表現與以往不同的是,首先病人高燒、乾咳,並且沒有一般流感的流涕、咽痛等症狀,也沒有通常感冒常見的白色或黃色痰液,偶爾病人痰中帶血絲,出現呼吸急促的現象,個別病人出現呼吸窘迫綜合症。一般情況下,患者發燒時白細胞會升高,而此次非典型肺炎病人白細胞正常或下降。「非典」到了一定程度以後,症狀會和感冒比較好區別,但是在初期的時候,有時候還是非常容易混淆,甚至一部分「非典」的病人,開始的時候症狀類似於感冒,或者完全和感冒相同,或者有點象流感一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因為作為「非典」的病原體來說,不是一下子到肺部的,要經過上呼吸道,氣管、支氣管到肺部,我們觀察的病人,往往是持續的發熱,持續三五天,甚至再長的時間,但是在觀察的過程中,突然出現病情的轉機。病人通常的症狀有乾咳少痰,個別痰中帶血,嚴重的會呼吸困難。一般感冒病症包括發燒、咳嗽、頭痛,可在數日後轉好,並且一般沒有肺炎跡象。

三、潛伏期約為二至十二天之間,多數人通常在四到五天就有明顯症狀。目前大家公認的傳播途徑是經過呼吸道傳播,主要是通過飛沫來傳播,特別是近距離接觸,咳嗽、噴嚏、病人的分泌物、體液接觸所傳染;現在又有一些其它情況,直接接觸病人後,通過手,再揉鼻子、眼睛等,也是一個傳播途徑。

四、建議如發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應及早就診,因為這種病在觀察的過程中,會突然加重,假如能及早發現,給予及時治療,大多數的病人經過數周就可以康復出院。另外到醫院就診,除了早期診斷和治療以外,可以及時的採取隔離措施,避免回家裡感染家人和到社會上傳染給別人。還有,有些人認為如果有流鼻涕的症狀,就肯定不是「非典」是不對的。無論「非典」病原體是什麼,都是經過上呼吸道,經過口咽、鼻喉部侵入的,所以早期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普通感冒的類似症狀。懷疑感染非典型肺炎應及早到醫院就診,X光檢驗有助於診斷。

五、目前沒有特效葯物和治療方法,但經及時的支持性治療和對症治療後,絕大多數病人可以痊癒康復。目前衛生部疾病控制司組織多學科專家,在總結前階段防治工作的基礎上制定了《全國非典型肺炎防治技術方案》。目前沒有疫苗預防非典型肺炎,而且也沒有特效葯物和治療方法,所以說,預防「非典」最根本的辦法是強身健體,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六、主要可以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① 培養和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後要洗手;洗手後,用清潔的毛巾和紙巾擦乾。不要共用毛巾。

② 注意均衡飲食、根據氣候變化增減衣服、定期運動、充足休息。減輕壓力和避免吸煙,經常到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③ 室內經常通風換氣,促進空氣流通,注意居室環境清潔衛生,勤曬衣被。(室內安裝空調的要保持空調設備的良好性能,並經常清洗隔塵網,保證送風安全。)

④ 避免前往空氣疏通不暢、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或長時間呆在密閉的空間內。

⑤ 出現病症應及時就醫。

Ⅲ 非典發展到最終會出現什麼結果

你好,因為非典時期是特殊時期,有傳染性,國家鼓勵個人減少外出活動,所以具有購買條件的,有購物需求的人,採用網路購物這種方式進行交易.國內的B2C迎來最佳發展機遇.
謝謝,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Ⅳ 非典是什麼

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為一種由SARS冠狀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命名為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本病為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主要傳播方式為近距離飛沫傳播或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2002年11月起在中國廣東省、北京及香港所爆發的流行病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也正是由某種冠狀病毒引起的,屬於非典之一。該病在全球各地廣泛擴散,有超過8,000人染病,近800人死亡[1]。在中國大陸,「非典」成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的代名詞,因此大陸媒體以及民眾常常以「非典」代指「SARS」,但兩者並不完全相同,「SARS」為「非典」的一種。

(4)非典研究成果擴展閱讀

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的診斷必須排除其他可以解釋患者流行病學史和臨床經過的疾病。臨床上要注意排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細菌性或真菌性肺炎、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合並肺部感染、軍團菌病、肺結核、流行性出血熱、非感染性間質性肺疾病、肺嗜酸粒細胞浸潤症、肺血管炎等呼吸系統疾患。

Ⅳ 非典是怎樣來源的

典來源於中華菊頭蝠。

2013年11月1日《科技日報》報道,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團隊分離到一株與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SARS-like CoV),進一步證實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雜志。然而已有的流行病學證據和生物信息學分析顯示,野生動物市場上的果子狸是SARS冠狀病毒(SARS-CoV)的直接來源。這豈不是與石正麗的報告相矛盾,SARS病毒的源頭到底有幾個。

經過仔細研究,發現中國北方的果子狸身上並未攜帶類SARS的冠狀病毒(SARS-CoV),只有廣東地區,那年冬天的果子狸身上攜帶著這類病毒。這表明果子狸可能只是病毒的一個中間宿主,它可能是被中華菊頭蝠感染,從後者身上得到了這種病毒。總之,尋找SARS病毒源頭的工作還在繼續,徹底消滅SARS還有待全人類的共同努力。

(5)非典研究成果擴展閱讀:

據介紹,SARS冠狀病毒是造成2002—2003年SARS暴發的病原,已造成全球8094人感染和774人死亡。已有的流行病學證據和生物信息學分析顯示,野生動物市場上的果子狸是SARS冠狀病毒的直接來源。雖然在世界各地包括非洲、歐洲和中國的蝙蝠體內均發現與SARS病毒相似的SARS樣冠狀病毒,但這些病毒均不能利用人和果子狸的ACE2(即人SARS病毒受體)作為受體,不是SARS病毒的近親。

石正麗國際研究團隊分離的SARS樣冠狀病毒可以利用人、果子狸和中華菊頭蝠ACE2作為其功能受體,並且能感染人、豬、猴以及蝙蝠的多種細胞。這些實驗結果為中華菊頭蝠是SARS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提供了更為直接的證據。

研究人員稱,盡管蝙蝠攜帶多種病毒,但這些蝙蝠病毒傳播到人的機會並不多。蝙蝠在自然生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們傳播花粉,是害蟲的天敵,從不主動攻擊人類。保護蝙蝠等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是遠離野生動物病原感染的最好方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SARS事件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SARS病毒來源於中華菊頭蝠進一步獲證實

Ⅵ 當年突如其來的非典,究竟來自於哪裡

冬春季節是傳染病高發時期,近日新型冠狀病毒有蔓延之態。這不禁令人回想起17年前的非典型病毒,當年突如其來的非典,究竟是來源於哪裡呢?

這是一種較為常見的中型蝙蝠,但即使如此,蝙蝠與人類直接接觸的機會非常少。而果子狸無辜嗎?其實也算不上完全無辜,果子狸也吃這類蝙蝠,算中間傳播者。中華菊頭蝠本身雖然是多種病毒的寄生體,包括狂犬病病毒、非典病毒等,但更多是一種寄生關系,並不影響其日常生活。

敬畏自然和生命才是最好的規避病毒措施,萬物相生相剋,存在就是價值。非典用慘痛的經歷告訴大家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切莫為一時口頭上的舒暢而付出生命的代價。

Ⅶ 非典是什麼

嚴重急性呼吸道癥候群:在未查明病因前,被叫做「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種極具傳染性的疾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稱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簡稱SARS,是一種因感染SARS相關冠狀病毒而導致的以發熱、乾咳、胸悶為主要症狀,嚴重者出現快速進展的呼吸系統衰竭,是一種新的呼吸道傳染病,極強的傳染性與病情的快速進展是此病的主要特點。
患者為重要的傳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此時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血液里病毒含量十分高,並有明顯症狀,如打噴嚏等易播散病毒。SARS冠狀病毒主要通過近距離飛沫傳播、接觸患者的分泌物及密切接觸傳播,是一種新出現的病毒,人群不具有免疫力,普遍易感。
此病死亡率接近11%,主要是冬春季發病。其發病機制與機體免疫系統受損有關。病毒在侵入機體後,進行復制,可引起機體的異常免疫反應,由於機體免疫系統受破壞,導致患者的免疫缺陷。同時SARS病毒可以直接損傷免疫系統特別是淋巴細胞。
非典型性肺炎 (Atypical pneumonias)是指由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立克次體、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肺炎。而典型肺炎是指由肺炎鏈球菌等常見細菌引起的大葉性肺炎或支氣管肺炎。
其實在醫學界,人們對2003年發生的這場傳染病的名稱存在爭議,因為已經查明,這種病其實並不是醫學上通常所說的「非典型肺炎」,而是「傳染性冠狀病毒肺炎」。
對於這種型傳染病,人們的認識有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概念也漸趨正確。起初人們認為,致病原因是衣原體病毒,直到2003年3月份才弄清其病原體是「冠狀病毒」。我國廣東醫生在與病魔的搏鬥中,根據其臨床上有發燒、咳嗽、肺部有陰影等肺炎共性症狀,但與由肺炎鏈球菌等細菌引起的肺炎相比,症狀不夠典型,病原體尚未完全明確,而且有傳染性強、使用抗菌葯物治療無效等特徵,於1月22日首次使用「非典型肺炎」來命名它,世界衛生組織也確認了其醫學名稱Atypical pneumonia,簡稱ATP。2月底,世界衛生組織的義大利籍傳染病專家卡洛·厄巴尼(Carlo Urbani)大夫根據當時已經掌握的情況將其命名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簡稱SARS),3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以此取代了ATP。
事實上,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這一命名也沒有充分反映該病症的本質特徵,早有人建議應該將其命名為「傳染性冠狀病毒肺炎」(果真如此,可縮略為「冠肺」)。這種建議雖然尚未被社會和醫學界接受,但足以佐證了SARS和非典一樣,都是反映人們一定階段對事物區別性特徵的認識。
目前已經找到治療方法,中國和歐盟科學家聯手,成功找到了15種能有效殺滅非典病毒的化合物,為合成非典治療葯物提供了新方法。中歐科學家2005年6月9日在杭州結束的「中國—歐盟非典診斷及病毒研究」項目學術年會上公布了這一成果。
香港大學的新近研究表明,蝙蝠可能是SARS病毒野生宿主
計算機漢字輸入專家周鋼曾於2003年建議「非典型性肺炎」可以稱為「肺痶」。
不過,仍然建議應該按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命名原則,在醫學界稱之為SARS(音「薩斯」)。香港醫學界在第一時間與WHO一樣,改稱為SARS,中國大陸地區,因為民間一直以簡稱「非典」來稱之,故在詞條本身,不建議更改。
-------------------------------------------------------------------------------------------------------------
傳統醫學上的非典型肺炎是相對典型肺炎而言的,典型肺炎通常是由肺炎球菌等常見細菌引起的。症狀比較典型,如發燒、胸痛、咳嗽、咳痰等,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增高,抗菌素治療有效。非典型肺炎本身不是新發現的疾病,它多由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等病原引起,症狀、肺部體征、驗血結果沒有典型肺炎感染那麼明顯,一些病毒性肺炎抗菌素無效。
非典型肺炎是指一組由上述非典型病原體引起的疾病,而不是一個明確的診斷。其臨床特點為隱匿性起病,多為乾性咳嗽,偶見咯血,肺部聽診較少陽性體征;X線胸片主要表現為間質性浸潤;其疾病過程通常較輕,患者很少因此而死亡。
非典型肺炎的名稱起源於1930年末,與典型肺炎相對應,後者主要為由細菌引起的大葉性肺炎或支氣管肺炎。20世紀60年代,將當時發現的肺炎支原體作為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體,但隨後又發現了其他病原體,尤其是肺炎衣原體。目前認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主要包括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鸚鵡熱衣原體、軍團菌和立克次體(引起Q熱肺炎),尤以前兩者多見,幾乎占每年成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1/3。這些病原體大多為細胞內寄生,沒有細胞壁,因此可滲入細胞內的廣譜抗生素(主要是大環內酯類和四環素類抗生素)對其治療有效,而β內醯胺類抗生素無效。而對於由病毒引起的非典型肺炎,抗生素是無效的。
---------------------------------------------------------------------------------------------
黃杏初,中國首例報告SARS病人(即中國大陸地區俗稱的「非典病人」),也是全球首例。
------------------------------------------------------------------------------------------------------------
葉欣,在非典戰爭中有極大貢獻的廣州某醫院的護士長。
[編輯本段]【SARS症狀及體征臨床診斷】
非典時期的北京地鐵
1.流行病學史
1.1 發病前2周曾密切接觸過同類病人或者有明確的傳染給他人的證據
1.2 生活在流行區或發病前2周到過SARS正在流行的地區
2.症狀與體征
發熱(>38℃)和咳嗽、呼吸加速,氣促,或呼吸窘迫綜合征,肺部羅音或有肺實變體征之一以上。
3.實驗室檢查
早期血WBC計數不升高,或降低。
4.肺部影像學檢查
肺部不同程度的片狀、斑片狀浸潤性陰影或呈網狀樣改變
5.抗菌葯物治療無明顯效果。
SARS的臨床診斷
根據病例的流行病學資料、症狀與體征、實驗室檢驗、肺部影像學檢查綜合判斷進行臨床診斷,一旦病原確定,檢測方法特異,即建立確診根據病例的流行病學資料、症狀與體征、實驗室檢驗、肺部影像學檢查綜合判斷進行臨床診斷,一旦病原確定,檢測方法特異,即建立確診例的定義。
疑似病例:1.1+2+3或1.2+2+3+4
臨床診斷病例:1.1+2+3+4或1.2+2+3+4+5
SARS重症病例診斷標准
SARS病例符合下列標準的其中1條可診斷為SARS的重症病例:
1.多葉病變或X線胸片48小時內病灶進展>50%
2.呼吸困難,呼吸頻率>30次/分;
3.低氧血症,吸氧3-5升/分條件下,SaO2< 93%,或氧合指數<300mmHg。
4.出現休克、ARDS或MODS(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
顯而易見的是,由於SARS是由於病毒引起,所以,針對細菌有效的任何抗生素類葯物,均對此疾病無明顯療效。
傳統意義的「非典型肺炎」,可能是由於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等病原體引起,或由罕見細菌引起,則可能會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有敏感性,即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即紅黴素類)可以作為特效葯物治療。
但若傳統意義上的「非典型肺炎」也是由於病毒引起,則抗生素也無效。此時,若運用抗生素,實為抗生素的濫用。
非典小資料

一、「非典」是指自2003年以來我國局部地區發生的一類由冠狀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病症。它是主要通過近距離空氣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染的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主要表現為肺炎,在家庭和醫院有顯著的聚集現象。而典型肺炎是指由肺炎鏈球菌等常見細菌引起的大葉性肺炎或支氣管肺炎。

二、非典型肺炎的臨床表現與以往不同的是,首先病人高燒、乾咳,並且沒有一般流感的流涕、咽痛等症狀,也沒有通常感冒常見的白色或黃色痰液,偶爾病人痰中帶血絲,出現呼吸急促的現象,個別病人出現呼吸窘迫綜合症。一般情況下,患者發燒時白細胞會升高,而此次非典型肺炎病人白細胞正常或下降。「非典」到了一定程度以後,症狀會和感冒比較好區別,但是在初期的時候,有時候還是非常容易混淆,甚至一部分「非典」的病人,開始的時候症狀類似於感冒,或者完全和感冒相同,或者有點象流感一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因為作為「非典」的病原體來說,不是一下子到肺部的,要經過上呼吸道,氣管、支氣管到肺部,我們觀察的病人,往往是持續的發熱,持續三五天,甚至再長的時間,但是在觀察的過程中,突然出現病情的轉機。病人通常的症狀有乾咳少痰,個別痰中帶血,嚴重的會呼吸困難。一般感冒病症包括發燒、咳嗽、頭痛,可在數日後轉好,並且一般沒有肺炎跡象。

三、潛伏期約為二至十二天之間,多數人通常在四到五天就有明顯症狀。目前大家公認的傳播途徑是經過呼吸道傳播,主要是通過飛沫來傳播,特別是近距離接觸,咳嗽、噴嚏、病人的分泌物、體液接觸所傳染;現在又有一些其它情況,直接接觸病人後,通過手,再揉鼻子、眼睛等,也是一個傳播途徑。

四、建議如發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應及早就診,因為這種病在觀察的過程中,會突然加重,假如能及早發現,給予及時治療,大多數的病人經過數周就可以康復出院。另外到醫院就診,除了早期診斷和治療以外,可以及時的採取隔離措施,避免回家裡感染家人和到社會上傳染給別人。還有,有些人認為如果有流鼻涕的症狀,就肯定不是「非典」是不對的。無論「非典」病原體是什麼,都是經過上呼吸道,經過口咽、鼻喉部侵入的,所以早期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普通感冒的類似症狀。懷疑感染非典型肺炎應及早到醫院就診,X光檢驗有助於診斷。

五、目前沒有特效葯物和治療方法,但經及時的支持性治療和對症治療後,絕大多數病人可以痊癒康復。目前衛生部疾病控制司組織多學科專家,在總結前階段防治工作的基礎上制定了《全國非典型肺炎防治技術方案》。目前沒有疫苗預防非典型肺炎,而且也沒有特效葯物和治療方法,所以說,預防「非典」最根本的辦法是強身健體,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六、主要可以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① 培養和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後要洗手;洗手後,用清潔的毛巾和紙巾擦乾。不要共用毛巾。

② 注意均衡飲食、根據氣候變化增減衣服、定期運動、充足休息。減輕壓力和避免吸煙,經常到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③ 室內經常通風換氣,促進空氣流通,注意居室環境清潔衛生,勤曬衣被。(室內安裝空調的要保持空調設備的良好性能,並經常清洗隔塵網,保證送風安全。)

④ 避免前往空氣疏通不暢、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或長時間呆在密閉的空間內。

⑤ 出現病症應及時就醫。

Ⅷ 關於"非典"的資料

非典型性肺炎 (Atypical pneumonias)是指由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立克次體、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肺炎。而典型肺炎是指由肺炎鏈球菌等常見細菌引起的大葉性肺炎或支氣管肺炎。

其實在醫學界,人們對03年發生的這場傳染病的名稱存在爭議,因為已經查明,這種病其實並不是醫學上通常所說的「非典型肺炎」,而是「傳染性冠狀病毒肺炎」。

對於這種型傳染病,人們的認識有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概念也漸趨正確。起初人們認為,致病原因是衣原體病毒,直到03年3月份才弄清其病原體是「冠狀病毒」。我國廣東醫生在與病魔的搏鬥中,根據其臨床上有發燒、咳嗽、肺部有陰影等肺炎共性症狀,但與由肺炎鏈球菌等細菌引起的肺炎相比,症狀不夠典型,病原體尚未完全明確,而且有傳染性強、使用抗菌葯物治療無效等特徵,於1月22日首次使用「非典型肺炎」來命名它,世界衛生組織也確認了其醫學名稱Atypical pneumonia,簡稱ATP。2月底,世界衛生組織的義大利籍傳染病專家卡洛·厄巴尼(Carlo Urbani)大夫根據當時已經掌握的情況將其命名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簡稱SARS),3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以此取代了ATP。

事實上,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這一命名也沒有充分反映該病症的本質特徵,早有人建議應該將其命名為「傳染性冠狀病毒肺炎」(果真如此,可縮略為「冠肺」)。這種建議雖然尚未被社會和醫學界接受,但足以佐證了SARS和非典一樣,都是反映人們一定階段對事物區別性特徵的認識。

目前已經找到治療方法,中國和歐盟科學家聯手,成功找到了15種能有效殺滅非典病毒的化合物,為合成非典治療葯物提供了新方法。中歐科學家2005/6/9日在杭州結束的「中國—歐盟非典診斷及病毒研究」項目學術年會上公布了這一成果。

香港大學的新近研究表明,蝙蝠可能是SARS病毒野生宿主

計算機漢字輸入專家周鋼曾於2003年建議「非典型性肺炎」可以稱為「肺痶」。

不過,仍然建議應該按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命名原則,在醫學界稱之為SARS(音「薩斯」)。香港醫學界在第一時間與WHO一樣,改稱為SARS,中國大陸地區,因為民間一直以簡稱「非典」來稱之,故在詞條本身,不建議更改。

-------------------------------------------------------------------------------------------------------------

傳統醫學上的非典型肺炎是相對典型肺炎而言的,典型肺炎通常是由肺炎球菌等常見細菌引起的。症狀比較典型,如發燒、胸痛、咳嗽、咳痰等,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增高,抗菌素治療有效。非典型肺炎本身不是新發現的疾病,它多由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等病原引起,症狀、肺部體征、驗血結果沒有典型肺炎感染那麼明顯,一些病毒性肺炎抗菌素無效。

非典型肺炎是指一組由上述非典型病原體引起的疾病,而不是一個明確的診斷。其臨床特點為隱匿性起病,多為乾性咳嗽,偶見咯血,肺部聽診較少陽性體征;X線胸片主要表現為間質性浸潤;其疾病過程通常較輕,患者很少因此而死亡。

非典型肺炎的名稱起源於1930年末,與典型肺炎相對應,後者主要為由細菌引起的大葉性肺炎或支氣管肺炎。60年代,將當時發現的肺炎支原體作為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體,但隨後又發現了其他病原體,尤其是肺炎衣原體。目前認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主要包括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鸚鵡熱衣原體、軍團菌和立克次體(引起Q熱肺炎),尤以前兩者多見,幾乎占每年成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1/3。這些病原體大多為細胞內寄生,沒有細胞壁,因此可滲入細胞內的廣譜抗生素(主要是大環內酯類和四環素類抗生素)對其治療有效,而β內醯胺類抗生素無效。而對於由病毒引起的非典型肺炎,抗生素是無效的。

---------------------------------------------------------------------------------------------

黃杏初,中國首例報告SARS病人(即中國大陸地區俗稱的「非典病人」),也是全球首例。

------------------------------------------------------------------------------------------------------------

SARS症狀及體征臨床診斷

1.流行病學史

1.1 發病前2周曾密切接觸過同類病人或者有明確的傳染給他人的證據

1.2 生活在流行區或發病前2周到過SARS正在流行的地區

2.症狀與體征

發熱(>38℃)和咳嗽、呼吸加速,氣促,或呼吸窘迫綜合征,肺部羅音或有肺實變體征之一以上。

3.實驗室檢查

早期血WBC計數不升高,或降低。

4.肺部影像學檢查

肺部不同程度的片狀、斑片狀浸潤性陰影或呈網狀樣改變

5.抗菌葯物治療無明顯效果。

SARS的臨床診斷

根據病例的流行病學資料、症狀與體征、實驗室檢驗、肺部影像學檢查綜合判斷進行臨床診斷,一旦病原確定,檢測方法特異,即建立確診病例的定義。

疑似病例:1.1+2+3或1.2+2+3+4

臨床診斷病例:1.1+2+3+4或1.2+2+3+4+5

SARS重症病例診斷標准

SARS病例符合下列標準的其中1條可診斷為SARS的重症病例:

1.多葉病變或X線胸片48小時內病灶進展>50%

2.呼吸困難,呼吸頻率>30次/分;

3.低氧血症,吸氧3-5升/分條件下,SaO2< 93%,或氧合指數<300mmHg。

4.出現休克、ARDS或MODS(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
顯而易見的是,由於SARS是由於病毒引起,所以,針對細菌有效的任何抗生素類葯物,均對此疾病無明顯療效。

傳統意義的「非典型肺炎」,可能是由於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等病原體引起,或由罕見細菌引起,則可能會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有敏感性,即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即紅黴素類)可以作為特效葯物治療。

但若傳統意義上的「非典型肺炎」也是由於病毒引起,則抗生素也無效。此時,若運用抗生素,實為抗生素的濫用。

閱讀全文

與非典研究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