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武陵源區注冊一個商標多少錢商標注冊哪家公司好
現在知識產權代理機構還是蠻多的,尤其是現在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帶動了很多相關行業的發展。
想要辦理商標注冊的話,不妨考慮找一些線上的知識產權電商平台,因為省去了線下的人工、交通成本,價格相對來說會優惠很多。一休知識產權網在這一塊就做得不錯,服務范圍輻射全國,涵蓋一系列的知識產權服務,商標注冊的話,國家是要收取官費600元的,此外,不同的代理機構還會收取相應的服務費,一休知識產權商標注冊官費+服務費只要799元,加急商標注冊899元,和其他線下知識產權代理機構相比,價格低了近一倍,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服務也很專業,有強大的知識產權代理團隊,商標注冊通過率在業內可是排得上名次的。你可以上網查詢一下,良心建議。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② 鍾永德的出版著作
9 出版專著與發表論文
專著與教材:
《旅遊者碳足跡》,中國林業出版社,2011.03
《生態旅遊環境教育》,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12
《旅遊景區管理》,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教材)
《旅遊解說規劃》,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年6月
《生態旅遊管理》,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年1月
《旅遊景區管理》,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 年9月(2007年獲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
《簡明森林調查技術》,中國林業出版社,1992 年3月
學術論文:
王懷采,鍾永德,羅芬. 旅遊開發對昆蟲多樣性的影響——以嶽麓山為例,中國農學通報,2011,27⑽:58-62.
羅芬,鍾永德. 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地生態旅遊者細分研究——基於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視角. 經濟地理,2011,31⑵:333-338.
姚金雨,許娜子,朱寧華,鍾永德,李家湘,景美清,羅奎.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生物多樣性監測與森林可持續旅遊對策,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1,31⑶:191-196.
吳 葵, 鍾永德.城市公園遊客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研究——以長沙市橘洲公園為例,大家,2011⑼:102.
袁金明,鍾永德.基於價值鏈理論的旅遊產業競爭力研究——以湖南省為例,生態經濟,2011⑷:123-129.
扶梅娟,鍾永德.長沙市康體休閑服務產品外地市場研究,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5⑴:89-92.
羅彤,鍾永德. 基於交通改善的縣域旅遊空間結構研究----以炎陵縣為例,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5⑴:86-88.
Luo fen,Zhong yongde. Touris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arch motiv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backpackers of university students.2010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ing and Digital Society (ICNDS).
Luo fen,Zhong yongde. Perceive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of Outward Bound Tourists: An Empirical Study of SERVQUAL Mode.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
Luo fen,Zhong yongde. Visitors'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 in the National Park: A Case Study of ZhangjiajieNational Forest Park.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
易果平,鍾永德,易米平.鄉村旅遊地居民的社會文化感知研究----以官莊景區為例.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4⑶:51-54.
陳艷,鍾永德. 中國植物園研究綜述.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⑾:253-254.
羅芬,鍾永德,王懷采.碳足跡研究進展及其對低碳旅遊研究的啟示,世界地理研究,2010,19⑶:105-113.
洪梅,鍾永德. 省級旅遊衛星賬戶的構建初探,中國商貿,2010(28):177-178.
餘勇,鍾永德,許建. 生態旅遊景區遊客的遊憩體驗與環境態度研究——以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為例,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8⑵:149-153.
陳開源,鍾永德. 森林旅遊引入心理保健功能的可行性分析,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4⑶:48-50.
吳 葵, 鍾永德. 橘洲公園遊客環境態度與行為研究,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0⑾:186-187.
餘勇,鍾永德. 基於環境態度的遊客環境行為預測研究—以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為例,旅遊論壇,2010,3⑸:514-519.
謝冽,鍾永德. 國內外生態旅遊標准研究綜述,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0⑹,30-31.
成風明,鍾永德,周美芳,翟光華.社區居民對生態旅遊開發的態度研究,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09,29⑹:201-205.
王懷采,鍾永德,羅芬. 世界自然遺產地遊客動機與解說偏好研究——以湖南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地為例,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09,29⑹:122-127.
李文明,鍾永德. 生態旅遊環境教育效果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初探,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09,29⑹:170-174.
洪文藝,鍾永德,李文明,陳乃法.基於飯店業核心內容的舒適度營造問題探討,商業時代,2009(34):108-110.
鍾永德,陶飛.亦歌亦泣 若悲若喜——淺談土家族哭嫁歌,現代企業教育,2009⑷:139-140
李文明,鍾永德. 中國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旅遊論壇,2009,2⑶:340-342.
餘勇,鍾永德. 少數民族居民對旅遊影響的感知與態度研究—— —以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為例,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23⑹:65-68.
鍾永德. 景區經營權轉讓的全面深度剖析——閻友兵教授《旅遊景區經營權轉讓研究》評介,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⑴:
莫家明,鍾永德. 從森林碳匯談旅遊的可持續發展,企業家天地,2009⑺:48-49.
李文明,鍾永德. 國外生態旅遊環境教育研究綜述,旅遊學刊.2009,24⑾:90-94.
YiHuang,JinyangDeng,JianLi,YongdeZhong. Visitor』s Attitudes Towards China』s National Forest Park Policy,Roles and Funkations,and Appropriaate Use,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8,16⑴:63-84.
MAI-HE LI,WEN-FA ⅪAO,PEILI SHI,SAN-GEN WANG,YONG-DE ZHONG,ⅪNG-LIANG LIU,ⅪAO-DAN WANG,ⅪAO-HU CAI & ZUO-MIN SHI. Nitrogen and carbon source–sink relationships in trees at the Himalayan treelines compared with lower elevations,Plant,Cell and Environment,2008 (31): 1377–1387.
陳秀清,鍾永德. 國內外旅遊罩研究綜述,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⑴:88-90.
周美芳,羅 芬,鍾永德. 湖南旅遊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思考,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8,30⑶:24-26.
羅 芬,鍾永德,李 健,陳 朝. 主旨導向的旅遊解說規劃「七步法」,社會科學家.2008,4:103-105.
李文明,王懷采,鍾永德. 試論森林旅遊業對和諧社會建設的貢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08,2⑴:58-61.
羅 芬,鍾永德,吳忠宏,張西林. 世界自然遺產地遊客旅遊解說需求之研究——以湖南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為例,旅遊學刊.2008,23⑻:69-73.
李晶博,鍾永德.統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設,調研世界.2008,8.
李晶博,易志慧,鍾永德. 中國森林旅遊標准體系構建初探,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08,27⑶:26-29.
曾婧婧,鍾永德.湖南省入境旅遊客源市場的聚類分析,現代經濟信息.2008,3.
羅 芬,鍾永德. 旅遊解說規劃中的幾個關鍵問題思考,旅遊學刊.2008,23⑼:9-10.
鍾永德,王懷采,李晶博,羅 芬. 國外生態旅遊研究新進展,旅遊論壇.2008,1⑴:130-137.
李晶博,鍾永德,王懷采. 生態旅遊景區遊客滿意度實證研究——以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為例,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8,23⑸:93-98.
張西林,鍾永德. 旅遊管理專業教學實習改革探究,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1:56-59.
潘日鳴,蘭成雲,鍾永德. 炎陵縣生態旅遊發展戰略探討,湖南林業科技.2007,34⑴:41-43.
洪梅,鍾永德. 區域旅遊衛星賬戶的發展及主要問題分析,企業家天地.2007,3:129-130.
鍾永德.傳統文化——和諧鄉村旅遊的基礎,湖南林業.2007,6:29.
羅芬,鍾永德,李健,俞益武. 自導式步道解說規劃設計探討,浙江林院學報.2007,24⑶:336-341.
鍾永德,張清,楊澤坤,郭暉. 青少年紅色旅遊行為偏好及影響因素研究——基於長沙市青少年的實證分析,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07,1⑴:78-82.
張西林,鍾永德. 農村小水電建設中的水電和諧開發,水力發電.2007,33⑺:97-99.
鍾永德,王懷采,黃家蘭. 遊憩活動對活地被物層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結構的影響,浙江林院學報. 2007,24 ⑸:593-598.
汪麗娜,鍾永德,羅芬. 旅行社客戶會員制的博弈分析,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07,1⑷:27-30.
羅明春,陳超群,鍾永德. 鄉村旅遊體驗真實性研究,特區經濟.2007,12:156-157.
陳超群,羅明春,鍾永德.鄉村旅遊者體驗真實性探析,安徽農業科學.2007,35(34): 11157-11158,11161.
伍孝勇,鍾永德.對張家界開展森林生態旅遊的思考,科技經濟市場2007,6.156-157.
羅 芬,吳偉進,鍾永德. 辯證認識奧運旅遊效應,旅遊學刊.2007,22⑺:6-7.
鍾永德,羅芬. 旅遊解說牌示規劃設計方法與技術探討,中南林學院學報. 2006,26⑴:69,79,89,99.
李文明,李 健,鍾永德.休閑化是旅遊業提升的必由之路——基於旅遊主體、客體和媒體的視覺,旅遊學刊.2006,21⑼:8-9
鍾永德,羅 芬. 國內外旅遊解說研究進展綜述,世界地理研究.2006,15⑷:87-93
鍾永德,付紅軍,羅 芬. 鳳凰沱江鎮旅遊業可持續發展評價研究,中南林學院學報. 2006,4⑴:1-5.
李 健,鍾永德,王祖良,孫 雪. 國內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研究進展,生態學雜志,2006,25⑼:1141-1146.
陳曉磬,鍾永德,周可華. 長沙城市旅遊營銷的休閑文化視點,長沙大學學報. 2006,20⑹:9- 11.
李 健,鍾永德,羅 芬. 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形象設計與塑造,特區經濟,2006,7
侯碧清,鍾永德. 3S技術在株洲市城市綠地景觀空間結構中的應用,中南林學院學報.2005,25⑶:96,7,17,27
羅芬,鍾永德,付紅軍. SMRM模式在環境解說中的應用初探,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16⑸:38-41,46
羅芬,鍾永德,李健,付紅軍. 黃山園內旅遊解說類型與有效性分析,旅遊科學.2005,19⑸:33-37
羅明春,羅軍,鍾永德,王國勛. 不同類型森林公園遊客的特徵比較,中南林學院學報.2005,25⑹:111-115
鍾永德,李邁和,Norbert Kraeuchi. 地球暖化促進植物遷移與入侵,地理研究. 2004,24⑶:348-356
鍾永德,羅明春,袁建瓊. 森林美學的發展及其在森林景觀規劃中的應用,中南林學院學報.2004,24⑷:83-87
羅明春,鍾永德.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客流日分布規律初探,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15⑷:58-63
羅明春,鍾永德,袁建瓊. 論特色旅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求索.2004,12
Zhong Yongde. Wasserhaushalt in verschiedenen Cunninghamia lanceolata-Forsten Suedchinas,Dissertation des Instituts fuer Waldoekologie der Universitaet fuer Bodenkultur Wien,2002.
林輝,鍾永德,黃忠義. 澧水北源森林資源水文狀況評析,湖南林業科技.2002,29⑵:8-10
戴枚斌,張合平,何平,鍾永德,彭光裕. 南洞庭湖濱湖區農田防護林體系的結構和效益評價,中南林學院學報.1999,19⑷:30-33
陳鳳翔,鍾永德,張合平,何平. 南洞庭湖生態旅遊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中南林學院學報.1999,19⑷:68-70
LI Maihe,ZHONG Yongde. Untersuchungen des Dickenzuwachses und der Aeestammform in Abhaengigkeit von unterschiedlichen Aestungsintensitaeten,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on Natural Sciences,Symposium on Natural Sciens of China Scholars in Austria,Vienna,1998.
歐松,歐潤貴,鍾永德,汪繼勇,林輝.流域系統森林水文作用過程的辨識和模擬研究,中南林學院學報.1996,16⑴:9-13
歐松,歐潤貴,鍾永德,汪繼勇,林輝. 森林水文作用研究方法綜述,湖南林業科技.1995,22⑷:1-7,11
歐松,歐潤貴,鍾永德,汪繼勇,林輝.遙感森林水文作用動態過程的建模和模擬,中南林業調查規劃.1995,4:46-50
歐松,歐潤貴,鍾永德,汪繼勇,林輝.應用地理信息系統綜合研究森林水文作用,中南林業調查規劃.1995,4:51-54
歐松,歐潤貴,鍾永德,汪繼勇,林輝.森林水文作用動態過程模型及效應評價,中南林學院學報.1995,15⑵:106-115
四川小米桐種子播種品質的研究,中南林學院學報,1986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