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成果導入時,第一作者後面總有個#號,怎麼消除
找到圖中箭頭所指的地方,滑鼠左鍵點開;
點開之後,如圖操作,找到「其他命令」,用滑鼠左鍵打開;
打開「其他命令」後如圖操作「顯示--段落標記」,此時可以看到段落標記處是有打勾的,要做的就是把勾去掉;
把「段落標記」處的勾去掉之後再點擊確定;
確定之後,就可以看到同樣位置的段落標記成功去除了。
㈡ 魯迅的創作成果.!
魯迅出身於沒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學,先入江南水師學堂,次年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 。其間接觸了西方資產階級的「 科學 」與「民主」。1902 年赴日本留學 ,入東京弘文學院 。1904年到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醫,後棄醫習文。1906年回到東京從事文藝活動,翻譯、介紹俄國、東歐和其他一些被壓迫民族的文學作品 ,發表了《 摩羅詩力說 》、《科學史教篇》 、《文化偏至論》等富有戰斗精神的論文 。1909年8月回國 ,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課余輯錄亡佚古代小說。1912年到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任部員。到北京後,任社會教育司科長、僉事。1918年初參加《新青年》編輯工作,並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抨擊家族制度與封建禮教 。此後「 一發而不可收 」,陸續發表《 孔乙己 》、《葯 》、《阿Q正傳》等傑作。同時 ,他還結合斗爭需要 ,創造了被稱為匕首或投槍的文體,寫了許多雜文和論文,後來結成雜感集《熱風》,論文則收入《墳》。1920 年 8月起,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校兼課,編定《中國小說史略》等書 ,並相繼出版了小說集《 吶喊 》、《 彷徨 》。1925年領導青年建立莽原社、未名社,主編《莽原》,翻譯介紹外國文學 。1926年8月在軍閥迫害下 ,離京到廈門大學和中山大學任教 。1927 年10月到上海,專事著述 。1929年主編《科學的藝術論叢書》。1930年參加發起並組織成立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擔任「左聯」領導工作。其間,還參加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組織,與國民黨和帝國主義進行斗爭 。在上海期間 ,陸續出版9本雜文集和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先後編輯《語絲》、《奔流》、《朝花》、《萌芽》、《前哨》、《十字街頭》、《譯文》等文學刊物,翻譯了許多外國文學作品。他擁護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提出「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的口號 。
魯迅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對民主革命和現代文學作出了巨大貢獻,並給人們留下了豐富寶貴的精神遺產。他一生著譯約近1000萬字,計有小說集3部 ,雜文集17部,散文詩集1部 ,回憶散文集1部 ,1400多封書信 ,還有1912 年5月5日到1936 年10月18日的日記(其中1922年的已佚),以及《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等學術著作。他還翻譯了14個國家將近 100 位作家的文學作品和文藝理論,印成33部單行本。此外還輯錄、校勘古籍18種。這些著作曾有各種不同版本出版,現有1959年版《魯迅譯文集》10卷,1981年版《魯迅全集》16卷等。魯迅的作品充實了世界文學的寶庫,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 、世界語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魯迅的一生,得到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的高度評價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 ,就是中國新文化的方向。」對於魯迅思想和創作的研究,是從1918年《狂人日記》發表後開始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的《六十年來魯迅研究論文選》,匯編了這方面的部分重要成果。另外尚有魯迅研究專家的多種專著。
《魯迅全集》
魯迅著作結集。1938年,上海復社出版了20卷本;1973年人民出版社重印。前6卷收魯迅創作的小說 、散文 、雜文,第7卷《兩地書》、《集外集》、《集外集拾遺》,第8、9、10卷收學術論著和輯錄校勘的部分古籍,後10卷收魯迅譯著。1956 ~1958 年 ,人民文學出版社陸續出版了不包括譯文的《魯迅全集》10卷 , 同時先後出版《魯迅日記》2卷和《魯迅譯文集》10卷。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重編出版了《魯迅全集》16卷(不包括譯文) ,前6卷與1938 年版編排體例不盡一致 , 總內容相同 , 第7卷《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第8卷《集外集拾遺補編》,第9卷《中國小說史略 》、《 漢文學史綱要 》,第10卷《 古籍序跋集 》、《譯文序跋集》,第11~15卷收《兩地書》,書信和日記,第16卷( 附集)《魯迅著譯年表》、《全集篇目索引》、《全集注釋索引》。這是迄今內容最完備、校勘注釋最精確的版本。
㈢ 科研成果可以有通訊作者嗎
有,可以在作者的後面加星號標注!
㈣ 為什麼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都不是獲獎成果(論文)的第一作者
鑒於近年來諾貝爾獎的大部分獎項不會用於科學創新,各個方面滲透。
研究團體在中國,人們更傾向於科學研究價值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因為這是你得到基金或教授,院士的硬數據,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發表文章的數量或文章作者排名順序來評估一個人做的。但並不適用於授予諾貝爾獎得主的指標,因為諾貝爾獎是衡量成就的唯一標准,以及成就的大小,而不是作者在文章中排名的順序。
而德國人對德國人的態度是嚴格的,在他最早發表的文章中,田中耕的海報雖未正式發表,但仍被正式引用,因此在諾貝爾獎評委會決定將馬爾迪送去,諾貝爾獎田中庚將會一路檢查。我不知道為什麼我要講這個故事,但是讓我們來聽聽。
㈤ 論文研究成果 第三作者的要寫嗎
這個隨你 這個也就是在最後充門面的 如果你的文章比較多就不寫了 如果不是很多的話就帶上么 這樣顯得咱的科研實力很強
㈥ 從知識產權的角度上講 成果是屬於通訊作者還是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才是權利人,這個也要看你是知識產權哪一個方面
㈦ 信息技術課題研究成果集錦的作者簡介
謝翌,男,中學高級教師,中共黨員,1962年6月生,湖南省洞口縣人。1985年畢業於湖南師范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2003年獲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生學歷。歷任湖南省懷化市教育局教學儀器站副站長、站長,懷化市電化教育館館長等職。中學高級教師。參與懷化市承擔的國家級、省級「十五」教育信息技術課題研究工作,並組織結題,成果豐碩。承擔湖南省「十一一五」教育技術重點課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法及教學模式研究」的研究任務,任負責人、組長。承擔中央電教館「十一五」教育技術重點課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學校、家庭和社區協同教育的研究」主體任務,任總課題組成員、懷化市協同教育研究專家組首席專家。並在懷化市成功創建全國第一個「協同教育實驗區」。主持開發的《E考通》信息技術考試題庫經湖南省基礎教育資源中心評審,授予省級優秀資源成果獎。《協同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等多篇論文、學術報告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公開發表。多次被評為湖南省教育技術裝備先進工作者,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先進個人。參與編寫((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任副主編。出版「中小學信息技術考試題解(小學、初中、高中)」全套,任主編。任全國性《教育信息技術》雜志編委會成員。2005年起,任湖南省教育廳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評審專家組成員、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縣(市、區)評審專家組成員。2008年湖南省教育廳授予「優秀電教工作者」、中央電教館授予「全國電化教育優秀工作者」稱號。2009年懷化市教育局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㈧ 個人簡歷上的主要科研成果一欄,要不要寫清自己是第一作者還是第二作者謝謝!
和XXX一起合作完成XX科研課題,可;
自己是第一作者XX是第二作者亦可
㈨ 根據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我國第一本發展心理學著作的作者是誰
潘菽
潘菽(1897.7.13-1988.3.26),原來名有年,自字水叔,江蘇宜興人,心理學家、中國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1][2]
1920年(中華民國九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6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1927年晉升為教授,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3]
潘菽從事記憶、錯覺、漢字知覺等實驗研究後來主要致力於心理學基本理論的研究,提出心理學既不同於自然科學,也不同於社會科學,而是具有二重性的中間科學的觀點將心理活動分為意向活動和認識活動,區別於傳統的「知、情、意」三分法體系對意識、身心關系、個性等心理學中的重大問題提出了深刻而獨到的見解,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