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急求一篇測量實訓報告,最少1500字,謝謝啊!!!!
一.實習時間:
。。。。。。。。。。
二.實習地點:
。。。。。。。。。
三.小組成員:
組長:。。。。;組員:。。。。。。。。
四.指導教師:
。。。。。。。。。。
五.實習目的:
實習是工程測量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除驗證課堂理論外,還是鞏固和深化課堂所學知識的環節,更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訓練嚴格的科學態度和作風的手段。通過控制網的建立、地形點的測繪、手繪成圖等,可以增強測繪地面點的概念,提高解決工程中實際測量問題的能力,為今後參加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實習設備:
DS3型微傾式水準儀,DJ6型光學經緯儀,塔尺,三腳架,盤尺,半圓儀,測釺,直尺,50*50圖紙等。
七.實習內容
1. 水準測量:根據已知水準點的高程,測量其他水準點的高程;
2. 導線測量:通過測角和量距,求出各導線點的坐標;
3. 碎步測量:根據控制點,測定碎步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4. 繪圖。
八.實習步驟:
1. 水準測量:
(1)水準測量原理:
水準測量是利用水準儀提供的水平視線,藉助於帶有分劃的水準尺,直接測定地面上兩點間的高差,然後根據已知點高程和測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點高程。
設水準測量的進行方向為從A至B,A稱為後視點,a為後視讀數;B稱為前視點,b稱為前視讀數。如果已知A點的高程HA,則B點的高程為:
HB=HA+hab
HA+a=HB+b
HA=HB+a-b
B點的高程也可以通過水準儀的視線高程Hi來計算,即
Hi=HA+a
HB=Hi-b
(2)水準測量的外業施測:
1)水準點:用水準測量方法測定高程的點。
2)當預測高程的水準點與已知水準點相距較遠或高差太大時,兩點之間安置一次儀器九無法測出其高差。這時需要連續多次設站,進行復合水準測量。每測站高差之和即可得預測水準點到已知水準點的高差,從而可得其高程。
3)水準測量的檢核
計算檢核:閉合導線的高差和等於個轉點之間高差之和,又等於後視讀數之和減去前視讀數之和,因此利用該式可進行計算正確性的檢核。
測站檢核:對每一測站上的每一讀數,進行檢核,用變更儀器法進行檢核。變更儀器法要求變更的高度應該大於10cm,兩次高差之差不應超過規定的容許值,即6mm。
閉合水準路線的成果檢測:理論上各測段高差之和應等於零,實際上上不會,存在高差閉合差,其不應該大於你容許值,即 ,若高差閉合差超出此范圍,表明成果中有錯誤存在,則要重返工作。
4)水準測量的內業計算:
檢查水準測量手簿;填寫已知和觀測數據;計算高差閉合差及其限差;最終結果見附表。
2.導線測量:
(1)導線測量概述:
導線從一組已知控制點出發,經過幾個點,又回到起始點上,形成一閉合多邊形,成為閉合導線。由於測量了多邊形的各內角及邊長,閉合導線也具有檢核作用。
角度檢核條件:
多邊形各內角的觀測值之和與其理論值之差,
應滿足限差要求,其中n為多邊形角個數。
坐標增量檢核條件:
上述理論值應為零,可實際上一般不等於零,但也應該滿足限差要求。
(2)導線測量的外業工作:
導線測量的外業工作包括:踏勘選點及建立標志,測角,量邊等。
1)踏勘選點及建立標志:
在選點前,應先收集測區已有地形圖和已有高級控制點的成果資料,將控制點展繪在原有地形圖上,然後在地形圖上擬定導線布設方案,最後到野外踏勘,核對、修改、落實導線點的位置,並建立標志。
選點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①相鄰點間應相互通視良好,地勢平坦,便於測角和量距。
②點位應選在土質堅實,便於安置儀器和保存標志的地方。
③導線點應選在視野開闊的地方,便於碎部測量
④導線邊長應大致相等,其平均邊長應符合表6-3所示。
⑤導線點應有足夠的密度,分布均勻,便於控制整個測區。
2)測角:
導線轉折角的測量採用測回法觀測用DJ6經緯儀測兩測回,當盤左、盤右兩半測回角值的較差不超過±40″時,取其平均值。
3)量邊:點間距離已經給出,無需測量。
(3)導線測量內業計算:
導線測量內業計算的目的就是計算各導線點的平面坐標x、y。
計算之前,應先全面檢查導線測量外業記錄、數據是否齊全,有無記錯
算錯,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數據是否准確。
1)准備工作
將校核過的外業觀測數據及起算數據填入「閉合導線坐標計算表」中,見表6-6,起算數據用單線標明。
2)角度閉合差的計算與調整
①計算角度閉合差 n邊形閉合導線內角和的理論值為:
式中 n——導線邊數或轉折角數。
由於觀測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誤差,致使實測的內角之和 不等於理論值 ,兩者之差,稱為角度閉合差,用fβ表示,即
②計算角度閉合差的容許值 角度閉合差的大小反映了水平角觀測的質量。各級導線角度閉合差的容許值fβp其中圖根導線角度閉合差的容許值fβp的計算公式為:
如果 > ,說明所測水平角不符合要求,應對水平角重新檢查或重測。
如果 ≤ ,說明所測水平角符合要求,可對所測水平角進行調整。
③計算水平角改正數 如角度閉合差不超過角度閉合差的容許值,則將角度閉合差反符號平均分配到各觀測水平角中,也就是每個水平角加相同的改正數vβ,vβ的計算公式為:
計算檢核:水平角改正數之和應與角度閉合差大小相等符號相反,即
④計算改正後的水平角 改正後的水平角βi改等於所測水平角加上
計算檢核:改正後的閉合導線內角之和應為(n-2)×180˚。
3)推算各邊的坐標方位角
根據起始邊的已知坐標方位角及改正後的水平角,按式(4-18)和式(4-19)推算其它各導線邊的坐標方位角。
本例觀測左角,按式(4-18)推算出導線各邊的坐標方位角,填入表6-6的第五欄內。
計算檢核:最後推算出起始邊坐標方位角,它應與原有的起始邊已知坐標方位角相等,否則應重新檢查計算。
4)坐標增量的計算及其閉合差的調整
①計算坐標增量 根據已推算出的導線各邊的坐標方位角和相應邊的邊長,計算各邊的坐標增量。
②計算坐標增量閉合差 實際上由於導線邊長測量誤差和角度閉合差調整後的殘余誤差,使得實際計算所得的 、 不等於零,從而產生縱坐標增量閉合差Wx和橫坐標增量閉合差Wy,即
③計算導線全長閉合差WD和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WK
WD=
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WK
圖根導線的WKP為1/2 000。
如果WK>WKP,說明成果不合格,此時應對導線的內業計算和外業工作進行檢查,必要時須重測。
如果WK≤WKP,說明測量成果符合精度要求,可以進行調整。
④調整坐標標增量閉合差 調整的原則是將Wx 、Wy反號,並按與邊長成正比的原則,分配到各邊對應的縱、橫坐標增量中去。以vxi、vyi分別表示第i邊的縱、橫坐標增量改正數,即
⑤計算改正後的坐標增量 各邊坐標增量計算值加上相應的改正數,即得各邊的改正後的坐標增量,即
3.碎步測量:
(1)碎步點的選擇
碎步點就是地物地貌的特徵,對於地物,碎步點應選在地物輪廓線的方向變化處,連接這些特徵點,便得到與實地相似的地物形狀。對於地貌來說,碎步點應選在最能反應地貌特徵的山脊線,山谷線等地性線上。
(2)經緯儀測繪法
觀測時先將經緯儀安置在測站上,繪圖板安置於測站旁,用經緯儀測定碎步點的方向與已知方向間的夾角,測站點至碎步點的距離和碎步點的高程,然後根據這些數據和比例尺八碎步點的位置展繪在圖紙上,並在點的右側註明其高程,再對照實地描繪地形。
操作步驟如下:
1)安置儀器。安置儀器於測站點,測定豎盤指標差,量取儀器高i,填入手簿。
2)定向。找准一控制點,作為零方向,設置水平度盤讀數為零。
3)立尺。立尺員依次將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徵點上。
4)觀測。轉動照準部,瞄準點1點的標尺,讀取水平度盤讀數;又讀上絲和下絲讀數,計算式間距;再讀中絲讀數,豎盤讀數。
5)記錄。將所測讀數依次填入手簿。
6)計算。按視距測量公式方法用計算器計算出碎步點的水平距離,高差和高程。
7)展繪碎步點。
4.繪圖,如附圖所示。
九.實習中引起的誤差原因及解決方法:
1. 各種測量誤差的來源,其主要有三個方面:
(1).儀器誤差(儀器本身所決定,屬客觀誤差來源)。
(2)觀測誤差(由於人員的技術水平而造成,屬於主觀誤差來源)。
(3)外界影響誤差(受到如溫度、大氣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又時時處於變動中而難以控制,屬於可變動誤差來源)。
❷ 有工程測量成果報告書還用做定位測量嗎
需要,工程測量成果報告書是一種宏觀控制性的成果報告,而工程定位測量相比較就更具體事物了。
❸ 求地籍測量成果報告圖件包括哪些!越詳細越好!文字報告和圖都需要那些
每個單位要求的都不一樣,我們單位要求的是 圖件就是 宗地圖和地籍圖包括電子版的和回界址點的電答子版數據文件
成果主要是面積計算資料,控制觀測手簿,界址點觀測計算手簿,利用資料圖件,地籍調查表的復印件,差不多就這些,我說的都是主要的資料,另外每個單位估計都有區別
❹ 《工程測量定位放線成果報告》裝修單位要做嗎
這個應該是施工的建築單位需要的吧,一般都是規劃局方面或是測繪單位出具的報告。
❺ 測量距離的測繪成果報告樣本怎麼寫
《技術報告》一般需要包括下述內容:
1 概述
2 技術標准
3 坐標及高程系統 回
4 資源配備 答
4.1 儀器設備配備
4.2 人員配備
5平面控制測量
5.1 四等GPS網測量
5.2 一級GPS網測量
6 四等水準測量
6.1 技術要求
6.2 測量結果
7 地形測量
7.1 圖根點測量
7.2 外業測圖
7.3 內業成圖
8 附件
9 提交資料
❻ 基礎控制測量技術總結與成果
基礎控制測量應提交的成果包括:基礎控制點展點圖、控制點點之記GPS觀測手簿、測距高程導線記錄手簿、GPS平差手簿、水準網圖、水準路線圖、水準平差手簿、控制點點之記、控制點成果表。
(一)原始觀測成果
基礎控制包括平面和高程兩部分。平面測量首級控制採用GPS方法完成,需要有原始的觀測手簿。對於有些地區控制點齊全,也不能拿到點就用,必須經過檢查,因為礦區經常發生采空下沉造成控制點移位。而GPS在使用兩個起始點時是不能發現控制點錯誤的。要向礦區引入控制點必須保證起始點正確,即使是剛完成的C級點也需要重新聯網觀測。要留下檢查的證據就必須有觀測記錄。記錄手簿的格式經過補充後能滿足各種儀器使用。控制點的高程新測主要4種方法,水準法、測距高程導線法、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和GPS高程擬合法,水準和高程導線記錄格式已有,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和GPS高程擬合使用GPS記錄手簿。
(二)計算手簿
GPS平差後必須有平差報告,主要內容包括基線解算、各種檢驗、無約束平差(WGS-84坐標、基線分量改正數及精度信息)、約束平差(1980西安坐標系、1954年北京坐標系坐標、基線向量改正數、基線邊長、方位角、轉換參數及精度信息)。水準網平差只提交平差手簿和最終高程點的成果及各點的高程中誤差。使用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的要求提供測繪局蓋章的原件。
(三)最終成果
首級控制完成後應提交控制點成果表和展點圖。以便檢查控制點的密度、精度及是否可以作為向礦區引入控制點的依據。為了以後別人使用方便,必須提交基礎控制點的點之記。在沒有補充控制點的情況下,使用原控制網的同時使用原點之記,不必重做,如有錯誤則做相應改正。
(四)礦區控制點
基礎控制點聯測完成後需要向礦區引入控制點,要求是一個測區點號不得重號,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混淆。使用RTK引入的提交控制點坐標,使用快速靜態引入的提供與基礎控制一樣的所有成果,使用全站儀引入的應提交測距高程手簿。控制點的展點位置放在開拓工程平面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