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債權轉讓,債務人在庭審中要求原債權人到場,原債權人到不了庭怎麼辦
其實你不用擔心,在你說的這個情況中,你是原告,債務人是被告,原債權人是第三人,即使原債權人不到庭,只要你有相關的債權轉讓手續,原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債權合法且已屆清償期,你就可以主張你的權力,而且民事訴訟是允許缺席審判的。不用擔心,相信你的權力會得到維護的。
② 電子銀行承兌匯票背書轉讓處理失敗怎麼辦
電子銀行承兌匯票背書轉讓處理失敗解決方法:
1、持票人可行使追索權,退還給前手。依次類推,直至追索到出票人,要求其更換票據或退票;
2、個人的前手與個人後手達成協議,通過書面證明的形式證明背書無效,然後,由個人前手的單位委託銀行收款。
(2)債務轉讓失敗擴展閱讀:
銀行承兌匯票背書的主要特點是:背書是一種附屬票據行為;是一種要式法律行為;是持票人所為的法律行為;背書的主要目的是在於轉讓票據上的權利。
在銀行承兌匯票持票人背書轉讓匯票權力時,應當按照法律的規定進行有關的記載,並且應該將匯票進行交付。由於銀行承兌匯票可以通過背書的方式進行轉讓,所以匯票的流通性大大的增加了。
但是如果背書人不願意將此匯票繼續背書流通下去,也可以在匯票的背面記載「不得轉讓」的字樣,此匯票就屬於不能夠背書轉讓的匯票。
此種銀行承兌匯票的轉讓的效力就是:在一般情況下,匯票是不能夠繼續轉讓的,但是如果被背書人繼續轉讓此匯票,則背書人對在記載不得轉讓的字樣以後取得票據的權利人不承擔義務。這種做法就限制了票據的流通性,保護了當事人的意思。
不得轉讓背書屬於「背書禁止」范疇,就是法律賦予票據有關當事人有權對票據權利的轉讓性加以限制。
③ 債權轉讓什麼意思
債權讓與別名又稱債權轉讓,是指債的關系不失其統一性,債權人通過讓與合同將其債權轉移於第三人享有的現象。債權讓與,是指不改變債權關系的內容,債權人通過協議而將其債權全部或部分轉移於第三人的行為。其中,饋權人稱為讓與人,第三人稱為受讓人。
(3)債務轉讓失敗擴展閱讀:
一、相關特徵
1、債權讓與具有非要式性。
債權人與第三人就讓與債權意思表示一致,債權讓與合同即告成立,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手續的以外,無須履行特別的合同的形式,債權讓與合同是否作成書面形式,不影響其效力。對已經作成債權證書的債權進行讓與,雖須交付債權證書,但該行為屬於履行附隨義務而非債權讓與的成立要件。
2、債權讓與具有無因性。
債權讓與是基於各種原因而產生,可能基於買賣、贈與,也可能是代物清償,但不論其原因為何及其有效與否,對債權讓與合同的效力並無直接影響。這就是債權讓與的無因性。該無因性,其目的在於保障債權流轉的安全性,以及善意受讓人的利益。
3、債權讓與是處分行為。
債權讓與是將債權作為一項財產進行處分,所以要求讓與人就債權必須具有處分許可權和處分能力。無處分權人讓與他人債權除非經債權人追認,否則,其行為無效。
二、債權的構成條件
債權既然為民法上權利的一種類型,根據債權侵權行為三要件說,債權侵權行為的要件包括損害、因果關系與過錯。
只是由於債權相對性帶來的非公示性以及第三人侵害債權的非直接性,學者們在討論第三人侵害債權的構成要件時,標准比侵害物權時要嚴格得多。這主要體現在對行為人過錯的認定方面。
④ 我生意失敗欠了貸款。已經無力償還!怎麼辦。
首先需要告訴你的是不管欠的是網貸還是和別人借的錢還是銀行貸款,借的錢在合法的范圍內都是要還的。
其次希望你明白「無力償還」是什麼概念,並不是說自己的銀行卡里沒有錢,微信支付寶當中沒有餘額就算是無力償還,像是房子、車子、工資、股票、基金、債券、知識產權、到期債權等等財產都屬於可執行財產也就是可被用來償還債務的財產,所以「身上沒錢」不代表真的無力償還。
之後需要看網貸當中是否存在違法行為,目前我國合法的年利率在36%以下,超過的部分可以不還,這里的利息不光要包括網貸公司所說的利息還要加上服務費、信息費等等名頭的費用。
最後如果真的屬於「無力償還」的情況,那麼優先是和債權人進行協商告知目前自己的經濟狀況,約定分期還款期限延長一些,千萬不要拒絕溝通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出現。
如果你現在處於失業沒有收入或者對於自己段時間收入沒有絕對保證的情況下。不要再搞什麼「拆東牆、補西牆」。這樣的生活是沒有盡頭的。不但不能解決你的債務,還很容易越陷越深。就像很多案例,本來開始借了幾千塊錢,最後還了幾十萬都沒還完。就是因為自己的拆東牆補西牆。
所以與其拆東牆補西牆,還不如直接強制上岸,該協商協商,該分期分期,如果遇到了套路貸,要敢於告訴家人,要敢於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可能很多人說,正規平台如果逾期不還會影響自己的徵信。我這里還想說一句,情況都已經很嚴重了,你要那個所謂的徵信有什麼用。是等到金融環境好了繼續貸款,繼續拆東牆補西牆,讓自己一輩子都陷入債務的牢籠之中嗎?還是覺得以後買車買房徵信不好買不了。我可以告訴你,現在如果你徵信負債過高,無論有沒有不良記錄,買房買車都會收到限制。
⑤ 償還了一部分債務之後股權轉讓協議失敗這個情況下怎麼追償
股權轉讓時應當b 披露公司對 外債務,新股東可以要求原股東承擔 債務責任。
依法履行出資義務為股東的法定義務,在公司股權轉讓時不能轉讓,實踐中某些出資不實或者抽逃出資的股東,為了達到不承擔法定的義務、逃避債務的目的,往往會將股權轉讓給一個沒有償付能力的主體,並在轉讓協議中約定原股東的所有債權債務給讓給新股東。
有的還明確約定原股東的出資義務由受讓人承擔,一旦公司的債權人追索債權,原股東經常以自己已不是公司的股東及轉讓協議的約定進行抗辯,在新股東無力償債的情況下,債權人的利益受損害。
在此情況下,公司債權人可以向新股東提起訴訟要求承擔責任的,新股東承擔責任後可以向原股東進行追償。
股東轉讓公司全部股權時應充分披露公司對外債務,因此為保證受讓股權不存在瑕疵,新股東可要求原股東可在協議中承諾對股權轉讓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
在協議為平等主體之間達成、系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並且不違背法律、法規的禁止性規定的情況下,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該協議合法有效,原股東應對轉讓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
但需要注意的是,股權轉讓協議只約束協議雙方當事人。根據合同的相對性原理,股權轉讓協議只能約束協議雙方當事人,其效力並不能及於合同雙方當事人之外的第三人,因此,公司的債權人仍然只能要求公司承擔債務,而不能直接要求原股東承擔公司債務。
⑥ 公司之間債務轉移會計分錄該怎麼處理
會計分錄為:
借: 長期借款等負債科目
貸: 股本、資本公積等
債轉股賬務處理分三種情況進行處理:
一是債轉股實現日的會計處理。當債務人為股份制企業時,債務企業應將債權人因放棄債權而享有的股權份額確認為股本;當債務人為非股份制企業時,債務企業應將債權人因放棄債權而享有股權份額確認為實收資本。股權份額的公允價值與實收資本(股本)之間的差額確認為資本公積。重組債務的帳面價值與股權份額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作為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當期損益。
借:長期借款
貸:股本
資本公積
營業外收入——債務重組收益
二是債轉股實現後企業運作階段的會計處理。對於國有企業來說,債轉股後企業維持正常持續經營,其會計業務核算按一般業務處理。在這個過程中,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要參與國有企業的經營的決策,但不幹預其日常運作,因而其會計處理與一般經營周期相似。在年終分發股利或分紅時,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作一般投資人處理。
三是金融公司階段性持股後退出國有企業時的會計處理。由於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只是解決銀企不良債權債務關系,中介的性質決定了對其企業的持股只是階段性的持股,實現持股目標收回資金後必須退出企業。這分為兩種情況來處理,一種是企業擺脫困境,實現盈利,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達到收回投資目的,不良債權轉化成功,則可以轉讓股權,退出企業;另一種是企業經營失敗,最終導致企業清算破產。前一種情況有兩種方式:一是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將股權出售給其他公司,此時債務企業的會計處理應為:若為上市公司,無需作處理;若為非上市公司,應在減少「實收資本——資產管理公司」股票份額的同時,增加等額的「實收資本——**公司」的股票份額;二是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將股權出售給其他企業,而是直接出售給債務企業,這種情況下,債務企業的會計信息應同時反映貨幣資金的減少和所有者權益的減少。對後一種情況,只能適用於破產清算會計,實際上是把企業破產時間延後,債轉股時的潛在風險還是轉化成為實際的投資損失
⑦ 什麼情況下購買債權轉讓會失敗
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七十九條的規定,債權轉讓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債權轉讓除外:(1)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的;(2)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的;(3)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的。 第八十條規定,債權轉讓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⑧ 債權轉讓是否可以撤銷
債權轉讓協議本身就是針對已經生效的合同主體來進行改變的法律行為,其有效性建立在合同生效基礎之上的。合法的債權轉讓協議只要符合條件,是可以解除的,具體如下:經過雙方協商一致的債權轉讓協議,並且通知了債務人的,且該轉讓未損害第三人利益,債權轉讓合同是合法的,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債權轉讓合同的解除條件以下這些情況:1、須有有效存在的債權,且債權的轉讓不會改變債權的內容。2、債權的權利人與債權受讓人必須就債權讓與有關事項及問題達成合意。3、所轉移的債權必須具有可轉讓性。4、債權的轉讓必須經債務人同意,或通知債務人,始對其產生效力。5、債權的轉讓必須合乎法律和符合社會公德,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91條規定,禁止利用債權的轉讓來牟取暴利。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三條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破產法》第九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