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天津市級教學成果獎天津大學

天津市級教學成果獎天津大學

發布時間:2021-06-27 00:31:52

Ⅰ 哪位大神知道天津大學光精儀學院儀器儀表工程都有哪些導師和什麼研究方向啊

蔡懷宇
職稱 教授
所在系別 光電信息工程
行政職務 副院長
所屬課題組 光電成像與檢測技術
主講課程 工程光學
導師類型 光學工程——碩導
聯系電話 022-27402653
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
辦公地址 天津大學26樓C區310室
通訊地址 天津大學精儀學院
郵政編碼 300072

個人經歷或學術經歷

博士,教授。天津市級教學名師。國家精品共享課程《工程光學》負責人。中國光學學會光電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光學學會光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副院長。
教學方面,曾主講本科生課程《工程光學》(上篇/下篇)共25屆次,指導本科生畢業實習4屆、畢業設計18屆。作為國家精品共享課程《工程光學》負責人和「光學與光電技術」國家優秀教學團隊的主要成員積極策劃並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活動,先後主持或作為主要成員參加了國家級、省部級教改10多項。2004年以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天津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被評為天津市級優秀教師1次,獲得寶鋼優秀教師獎和天津市教學名師獎各1次。
科研方面,主要從事光電成像與檢測技術、信息光學和圖像處理技術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波前編碼成像相關理論和應用技術的研究」、「十三五」重點基金子課題「早期肺癌診斷超高分辨共聚焦熒光顯微內鏡」,以及「高清(立體)電子內窺成像系統及相關技術」、「全息波導準直顯示技術的研究」等橫向課題,承擔並完成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和863項目各1項。作為科研骨幹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天津市社會發展科技項目、天津市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其他多個橫向課題的研究工作,發表科研論文70多篇,曾獲得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年)和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993年)各1次。

Ⅱ 求天津大學城市規劃近幾年考研分數線以及復試分數線是多少謝謝。

准確數據你可以參考天津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的網站,搜過天津大學研究生辦公室就行,下面是一個大概,你可以參考
每年天大的工科分數線大概在335左右,但是由於上線人數過多吧,城市規劃專業還有一個院線,應該也就是按照成績排名後,最後那位被錄取進入復試的考生的分數,今年是370多的~~
今年天大的城市規劃分成了學碩和專碩,進復試的大概是九名左右,往年都這樣,在10左右徘徊,至於按照什麼比例錄取,可以直接打電話問研招辦,在網站上的電話就可以打通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Ⅲ 天津大學材料學院

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於1997年8月,學院設有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材料科學及加工自動化系、材料化學系等5個教學單位,學院擁有先進陶瓷與加工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材料復合與功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市材料復合與功能化重點實驗室、天津市現代連接技術重點實驗室。
目錄學院簡介專業介紹成績榮譽重點實驗室現任院領導歷史沿革院系設置展開學院簡介專業介紹成績榮譽重點實驗室現任院領導歷史沿革院系設置展開
編輯本段學院簡介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目前我國材料類學科最齊全的學院之一,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現有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與化學、生物醫學工程、應用化學等碩士、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在校本科生1000餘名,碩士、博士研究生 500餘人。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職、兼職教師75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32人。形成了一支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年齡層次與知識結構合理、高水平的教學和科研隊伍。編輯本段專業介紹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無 機非金屬材料系始建於1952年,是國內最早建立的無機非金屬材料類專業之一。現已發展成為天津大學「先進陶瓷與加工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材料加工工程國家重點學科」的主體學科;天津市重點學科;國家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後流動站單位。本系在50餘年的建設發展中,在教學與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業績,已培養出本科畢業生近1800人,碩士、博士200餘人。形成了以先進結構陶瓷的材料設計及其制備科學、高性能功能陶瓷材料的研究與開發、新型無機半導體材料及薄膜的制備科學與功能開發、無機超微粉體制備科學與技術、功能復合材料的制備與結構性能控制等為主要研究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在學術水平、研究成果和科研條件等方面在國內保持了一定的優勢地位。本系現有教師17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生導師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人),副教授8人。實驗室教學人員5人,其中工程師2名,技師1名。教師中有12人具有博士學位,5人曾在國外進修或合作科研。學術帶頭人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學和科研隊伍。本系多年來承擔國家級各類重大科研項目,如: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等,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並獲得了多項省部級獎勵。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始建於1958年。 在1997年學校院系調整時 ,由原金屬材料熱處理專業和腐蝕與防護專業(金屬部分)合並而成。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設有材料學和應用化學專業的碩士和博士點,並且所屬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有博士後流動站。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支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現有教職員工共23人,其中教授7人(博導)、副教授7人,講師2人,45歲以下教師均具有博士學位,具備進行材料學基礎研究、新材料制備和性能評價的攻關及產業化能力。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近五年來培養了碩士、博士和博士後百餘名。在為國家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同時 ,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注重基礎科學研究和工程應用研究,並加強與國內外著名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密切合作,在材料基礎理論、材料制備和性能評價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特色科研方向:(1)材料的環境行為與失效機制;(2)生物材料制備與改性;(3)復合及功能材料;(4)金屬材料相變理論與應用等。多年來, 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一直承擔著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和面上項目,及教育部、天津市的科技攻關、重點和面上項目,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並有多項成果獲國家和部委獎。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擁有Mevva源真空離子注入系統、PAR2263電化學系統、高溫熱分析儀、三靶共濺射型高真空磁控濺射裝置、高真空燒結爐、高真空電弧熔化及塊體金屬制備設備、高溫摩擦磨損試驗機、樹脂傳遞模塑裝置、65KW中頻熔煉爐、真空熱壓機、真空離子滲碳爐、熱處理淬火爐等設備;沖擊疲勞、 拉伸、彎曲、沖擊疲勞、硬度儀和金相顯微鏡等力學性能和微觀結構分析測試設備,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金屬材料和新型材料制備、加工、分析和評價體系。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 簡稱高分子材料系 ) 成立於 1958 年 ( 原化工系高分子化工專業 ) , 1997 年經過專業調整,合並原腐蝕與防護專業(非金屬部分)而成。目前已形成集高分子材料教學、科研和產學研開發為一體的辦學特色。高分子材料系現設材料科學與工程 ( 高分子方向 ) 一個本科專業,材料學 ( 高分子材料方向 ) 、生物醫學工程 ( 生物材料 ) 和材料加工 ( 高分子材料方向 ) 三個碩士和博士專業,其所屬的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擁有博士後流動站。高分子材料系現有教職員工 19 人 , 其中教授 6 人 ( 博導 5 人 ) 、副教授 8 人、講師 1 人及工程師技術人員 4 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 14 人,形成了具有很強教學與科研實力的師資隊伍。高分子材料系多年來為國家輸送了大量的高層次人才,其中包括碩士、博士和博士後。近年來承擔過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課題、三項重點項目和多項面上項目、一項「 973 」課題、兩項「 863 」課題、多項天津市攻關和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 ( 重點和面上 ) 等項目,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並在聚合物加工理論與應用、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近年來取得了 1 項天津市自然科學一等獎和 2 項 天津科技進步三等獎 。材料科學及加工自動化系材料科學及加工自動化系是"材料加工工程國家重點學科"的主體學科,包括兩個主要學科方向:1)高性能材料的連接;2)表面工程技術與科學。材料科學及加工自動化系前身為焊接學科創建於1952年,是國內最早建立的焊接專業之一,是國家首批碩士、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和天津市首批重點學科;該學科設有博士後流動站。材料加工學經過多年努力在材料加工工程研究領域取得許多研究成果,並形成了以高性能材料連接機理及物理過程、新型連接材料研製開發、焊接力學及結構完整性評價、材料連接過程模擬模擬與智能控制、表面工程技術及金屬納米材料製造及應用為研究方向的綜合性學科,其學術、科研水平和研究成果在國內高校處於領先地位。本學科目前有教師 17人,其中教授9名,博士生導師7名,副教授8名;實驗室教師5人,其中高工2名,工程師3名。教師中有9人具有博士學位,5人具有博士後經歷,9人曾在國外進修或合作科研,獲得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人數的53%。學術帶頭人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是一支高水平的教學和科研隊伍。 本學科多年來承擔國家級各類重大科研項目,包括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材料化學系本專業是根據教育部98年頒布的新專業目錄建立的理科類專業,它是為了適應材料科學發展需求,在保持天津大學工科教學傳統優勢下,增強理科教學內容,是理工結合的新專業。本專業學制為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該專業設有材料學、材料物理化學等博士、碩士點。材料化學專業主要培養學生掌握材料科學的基本理論與技術,使學生具備材料化學相關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對學生進行科學思維與科學實驗方法方面的基本訓練,使學生具備從事由材料結構、功能到材料設計和研究開發的綜合能力,能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及相關領域從事研究、教學、科技開發及相關管理工作。本專業主要課程包括:數學、物理、化學、外語、高等無機化學、高等有機化學、物質結構、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化學、高分子化學、無機材料化學、納米材料及應用技術、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學性能、材料研究與計算機應用、有機化合物波譜分析等課程。為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適應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本專業還開設多種選修課。為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開設了專業基礎實驗,設置了開放實驗室,結合實習教學,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並為繼續深造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編輯本段成績榮譽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擁有良好的教學科研條件。特別是近年來985工程、211工程給予了大力投入,購置了一大批先進儀器設備。近年來,學院承擔了200餘項國家「973」 、「 86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面上項目、青年基金項目以及教育部、天津市等省市部委重點項目、基礎研究項目,企業開發研究項目等;獲國家、教育部、天津市科技、教學成果獎20項;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5項;2002年以來發表的學術論文中,被SCI、EI、ISTP等三大檢索收錄的論文1500餘篇次。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擁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隊伍,在無機非金屬材料、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生物醫學材料及材料加工等科研領域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院校、學術團體、大型骨幹企業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學院每年都派出多名教師出國訪問、留學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聘請多名國內外專家來校講學。學院還多次舉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通過這些活動開闊了師生的視野,提高了學院的教學和研究水平。

Ⅳ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的辦學成果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有31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勵,3項成果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352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獎勵。科研經費實現了穩定和持續的增長,2011年科技經費總量15.05億元。2011年,簽訂千萬元以上大項目達到25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277項,總資助額度達到13267萬元,授權專利482項(其中發明420項)。2011年公布的2010年度科技論文統計中,天津大學被SCIE、EI、ISTP收錄論文數分別為1027篇、1571篇、814篇,235篇SCI論文被評選為表現不俗的論文,1篇論文被評為「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天津大學科技園是中國首批15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試點之一,通過了教育部、科技部的驗收並正式授牌。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1項,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13項;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7人;國家級教學團隊9個;國家級精品課程42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6門;國家級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20個;國家級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4項;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10個;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137種;並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3個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是首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入選學校。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有各類留學生1801人,來自89個國家和地區。與世界上31個國家和地區的139所高校、研究院及公司簽署協議。在海外成立了2所孔子學院,分別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孔子學院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孔子學院。
2010年6月23日,中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在天津大學啟動。包括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在內的61所高校,成為首批實施「卓越計劃」的高校。截至2011年8月,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熱能與動力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20個本科專業及茅以升班入選「卓越計劃」。

Ⅳ 天津大學的辦學條件

在學科建設上,天津大學形成了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經、管、文、法、教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布局。學校設有工學、理學、管理學、教育學、經濟學、醫學、文學、法學、哲學、藝術學等學科門類,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7個(覆蓋21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8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天津市重點學科27個。 國家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化學工程與工藝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建築學水利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二級學科流體力學機械設計及理論動力機械及工程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通信與信息系統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結構工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技術經濟及管理註: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未列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已覆蓋的21個二級學科
天津市重點學科(27個):教育學、數學、化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風景園林、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一級學科碩士點 類別學科名稱人文社科類哲學應用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理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工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式控制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軟體工程管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藝術學美術學設計學醫學葯學一級學科博士點 類別學科名稱理學數學化學生物學工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式控制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軟體工程管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職業技術教育學
博士後流動站(23個) 化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式控制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數學城鄉規劃學學科排名 在2014年6月《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公布的亞洲大學排名中,天津大學位列內地高校第11名。
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2009-2011年學科評估結果中,天津大學共23個學科參評,14個學科(約60%)進入全國前10,較上一輪增加2個。8個學科(約35%)進入全國前5,較上一輪增加1個。其中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再次蟬聯全國第1,實現三連冠;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由上輪第8升至全國第2;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和建築學等3個學科分別位居全國第3;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位居全國第4;水利工程和風景園林學等2個學科分別位居全國第5。 學科名稱 第三輪排名 學科名稱第三輪排名化學工程與技術 1 環境科學與工程 8 管理科學與工程 2 力學 9 儀器科學與技術 3 生物醫學工程 12 光學工程 3 材料科學與工程 14 建築學 3 軟體工程 16 船舶與海洋工程 4 工商管理 17 水利工程 5 電子科學與技術 17 風景園林學 5 控制科學與工程 17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6 機械工程 18 城鄉規劃學 6 信息與通信工程 20 電氣工程 8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6 土木工程 8 質量工程 學校按照「形上形下、達材成德」的理念,致力於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卓越人才。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42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6門;國家級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20個;國家級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特色專業2個。
天津大學擁有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4項;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10個;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13種(參編2種);並有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是首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入選學校。 2011年,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入選教育部15所國家試點學院之一。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6個) 批次專業名第一批電子科學與技術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工商管理電子信息工程第二批化學工程與工藝建築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工程管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數學與應用數學第三批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制葯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第四批應用化學信息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工程力學第六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通信工程軟體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第七批生物醫學工程環境工程國家級精品課程(42門) 序號課程名稱課程負責人序號課程名稱課程負責人1電工學王萍22材料力學性能王吉會2材料力學亢一瀾23理論力學賈啟芬3制葯工藝學元英進24工程振動與測試劉習軍4通信原理侯春萍25無機化學(工科)崔建中5化學工藝學米鎮濤26弧焊電源及控制胡繩蓀6精細有機合成化學及工藝學馮亞青27工程成本規劃與控制王雪青7質量管理何楨28機械製造技術基礎張世昌8金屬工藝學楊玉虎29測控電路張國雄9基礎工業工程齊二石30化工分離過程姜忠義10光電圖像處理劉文耀31中國古建築測繪王其亨11精密機械設計基礎裘祖榮32鋼結構丁陽12建築設計基礎彭一剛33生物醫學光子學趙會娟13電視原理侯正信34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陳樹昌14化工原理及實驗賈紹義35管理統計學劉金蘭15運籌學吳育華36合金固態相變趙乃勤16電路基礎孫雨耕37有機化學(工科)張文勤17工程光學郁道銀38光電子技術姚建銓18國際工程合同管理張水波39化工設計王靜康19大氣污染控制陳冠益 40材料現代研究方法杜希文20計算機網路基礎孟昭鵬41水工建築物張社榮21物理化學周亞平42反應工程辛峰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點)(6 個):化學化工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工程實踐教學中心、力學工程實驗中心、電氣電子實驗教學中心、 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實驗中心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實踐教學中心 (註:上述6個中心2012年又獲批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2 個):天津大學-石家莊四葯有限公司、天津大學-天津渤海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心、天津大學-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天津大學-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學-北京京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0個) 序號負責人項目名稱年份1葛寶臻理工科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創新實驗區2007年2餘建星理工類跨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07年3黃田機械與力學類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2007年4徐可欣光電與測控類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2007年5王成山電氣與自動化類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2007年6曾堅建築與規劃類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2007年7元英進化工與生物類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2007年8侯春萍工科高層次班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2007年9練繼建水土與環境類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2007年10崔振鐸材料與化學類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2007年教學成果 2001年-2009年,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9項,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21項。
天津大學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覽表 (2001-2009年) 序號項目名稱 等級 年度 1 工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一等獎 2009 2 化工類多元化和國際化研究生教育創新體系的構建一等獎 2009 3 化工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改革的研究與實施 一等獎 2005 4 獨立辦學、緊密合作,創新辦學體制和人才培養模式 一等獎 2005 5 高等化學資源共建共享平台* 一等獎 2005 6 面向21世紀工科化學系列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一等獎 2001 7 面向21世紀熱工系列課程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一等獎 2001 8 化工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一等獎 2001 9 理工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二等獎 2009 10 「三三」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二等獎 2009 11 《工程光學》精品課程的建設與實踐二等獎 2009 12 材料類復合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綜合改革與實踐二等獎 2009 13 國家「十五」規劃教材《水工建築物》(教材)二等獎 2009 14 強化化工本科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改革與實踐二等獎 2009 15 生物工程與生物技術專業創新人才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二等獎 2009 16 學研互動的大化工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二等獎 2009 17 面向21世紀兩套工科精品教材—《物理化學》與《無機化學》(教材) 二等獎 2005 18 工程實踐教學新體系和機械工程訓練中心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二等獎 2005 19 電路網路課程的建設 二等獎 2005 20 實驗教學實施體系的建構與管理 二等獎 2005 21 制葯工程本科專業建設研究 二等獎 2005 22 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高質量創新型人才 二等獎 2005 23 高職高專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研究——高職高專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二等獎 2005 24 國際工程市場學(教材) 二等獎 2001 25 面向21世紀工科基礎化學課程體系改革與建設 二等獎 2001 26 面向二十一世紀培養高素質儀器儀表類人才 二等獎 2001 27 全面提高綜合質量爭創更大社會效益的中國古建築測繪實習改革 二等獎 2001 28 工科基礎課程化工類系列CAI課件的研究與開發 二等獎 2001 29 工科基礎力學系列課程創新體系改革與建設 二等獎 2001 在各類競賽中,天大學子相繼獲國際基因工程機器設計大賽(iGEM)2007年總決賽金牌,與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大學、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等名校同獲大賽最高獎;2012年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亞洲區決賽金牌;2010年 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決賽中獲得國際一等獎;2011年世界總決賽與麻省理工學院並列全球第 27名;2014年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冠軍(非數學專業類)。 截止2012年9月,天津大學有各類留學生1844人,來自118個國家和地區。與世界上34個國家和地區的153所高校、研究機構及公司簽署協議。天津大學積極開展科研合作,已與國際機構合作建立了27個國際聯合實驗室。 在海外成立了2所孔子學院,分別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孔子學院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孔子學院。 學校為「中國-東盟工科大學聯盟」秘書處所在單位,「卓越大學聯盟」成員高校,「中歐工程教育平台」、「中俄工科大學聯盟」合作高校。
天津大學牽頭籌建APEC可持續能源中心,並受中國國家能源局委託負責中心管理。APSEC於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寫入《北京綱領》,是亞太地區能源可持續合作與發展的機制與平台。

Ⅵ 天津大學軟體學院的辦學成果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有31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勵,3項成果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352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獎勵。科研經費實現了穩定和持續的增長,2011年科技經費總量15.05億元。2011年,簽訂千萬元以上大項目達到25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277項,總資助額度達到13267萬元,授權專利482項(其中發明420項)。2011年公布的2010年度科技論文統計中,天津大學被SCIE、EI、ISTP收錄論文數分別為1027篇、1571篇、814篇,235篇SCI論文被評選為表現不俗的論文,1篇論文被評為「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天津大學科技園是中國首批15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試點之一,通過了教育部、科技部的驗收並正式授牌。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1項,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13項;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7人;國家級教學團隊9個;國家級精品課程42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6門;國家級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20個;國家級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4項;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10個;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137種;並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3個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是首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入選學校。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有各類留學生1801人,來自89個國家和地區。與世界上31個國家和地區的139所高校、研究院及公司簽署協議。在海外成立了2所孔子學院,分別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孔子學院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孔子學院。
2010年6月23日,中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在天津大學啟動。包括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在內的61所高校,成為首批實施「卓越計劃」的高校。截至2011年8月,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熱能與動力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20個本科專業及茅以升班入選「卓越計劃」。

Ⅶ 誰能獲國家教學成果獎

入圍的數學類項目

1數學專業本科生課程體系建設,北京大學王長平(數學學院副院長、傑青、長江)、張繼平(數學學院院長、傑青、長江)

2概率統計課程體系的發展變革,北京大學何書元(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統計學教學指導分委會主任)、耿直(統計所所長,傑青)

3 工科基礎數學課程引入建模思想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北京交通大學李琦、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尚志

4數學建模思想融入基礎課教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尚志(理學院院長,名師,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副主任)、鄭志明(副校長,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數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副主任)

5構建科學教育公共課新模式,推進文化素質教育「科學與人文雙翼齊飛」, 南開大學顧沛(名師,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數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副主任)、張偉剛(教務處副處長)

6全面提升大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機制研究與實踐,天津大學熊洪允,天津理工大學於義良

7泛函分析課程改革和建設的研究與實踐,內蒙古大學孫炯(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劉德

8改革大學數學課程內容與體系,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東北大學宋叔尼、孫艷蕊

9高等數學課程建設和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遼寧工業大學佟紹成、王濤

10省精品課程線性代數教學資源建設、遼寧科技大學李大衛、劉洪

11大學數學課程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沈陽農業大學惠淑榮、張闞

12建設實踐類數學課程群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東北電力大學張傑、周碩

13科學組織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探索創新人才培養與數學教學改革新模式,復旦大學李大潛(院士,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葉其孝

14金融數學課程體系、教材建設及人才培養,同濟大學姜禮尚、徐承龍

15經濟數學教學成果與教材建設,南京財經大學張從軍、時洪波

16數學集中實踐性教學及課外數學創新活動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作用,南京郵電大學孔告化、邱中華

17依託質量工程建設提高工科大學生數學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合肥工業大學朱士信(數學系主任,名師)、唐爍(數學系副主任)

18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南昌大學朱傳喜(理學院院長,名師,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徐義紅

19公共數學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華東交通大學劉二根、徐保根

20金融數學高級人才培養體系的創建與實踐,山東大學彭實戈(院士),陳增敬

21《數學物理方法》多元化雙主型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魯東大學李清山、徐秀瑋

22發揮學科建設優勢 優化數學專業培養模式,曲阜師范大學劉立山、尹傳存

23高職高專工科數學教學改革與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王秀梅、秦體恆

24隨機分析及其應用在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中的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華中科技大學黃志遠(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隨機研究中心主任)、萬建平

25經濟數學課程體系革新與立體化教材建設,武漢理工大學吳傳生(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王衛華

26大學數學立體化教育資源與集成系統的研究和實踐,華南理工大學郝志峰(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廖芹

27數學建模方法與高等數學課程融合的探索與實踐,海南大學李志林、歐宜貴

28西部高校數學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四川大學劉應明(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王寶富

29依託學科優勢,立足特色創新,工科院校數學與應用數學特色專業建設與實踐,成都理工大郭科、周仲禮

30圍繞統計學省級重點專業建設,探索統計人才培養新模式,雲南財經大學石磊、王力賓

31培養大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和創新素質的綜合改革與實踐,重慶大學楊虎、劉瓊蓀

32構建西部教學團隊,深化數學教育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積極服務基礎教育,西南大學宋乃慶、陝西師范大學朱德全

33《高等代數》教學改革與實踐(教材),西北師范大學劉仲奎、楊永保

34加強《數值分析》課程建設及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新疆大學阿布都熱西提、帕力旦

35少數民族高等數學課程知識體系的改革研究與實踐,塔里木大學周保平、吐爾洪江

36《數值分析》系列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河北理工大學劉春鳳、何亞麗

37優化隨機數學系列課程內容體系,培養多層次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西北工業大學田錚、肖華勇

38創新大學數學教育,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劉三陽(理學院院長兼數學系主任,名師,跨世紀人才,數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王金金(理學院黨委書記)

39依託數學建模創新實踐基地,構建特色鮮明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平台,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吳孟達、吳翊

Ⅷ 天津大學好不好

天津大學非常好。天津大學(Tianjin University),簡稱天大,其前身為北洋大學,始建於1895年10月2日,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甲午戰爭」失敗後,學校在「自強之道以作育人才為本,求才之道以設立學堂為先」的辦學宗旨下,由清光緒皇帝御筆硃批,創建於天津,由盛宣懷任首任督辦。學校初名北洋大學堂,內設頭等學堂(大學本科)和二等學堂(大學預科),頭等學堂設四個學門:律例、工程、礦務和機器。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津京,學校被迫停辦,後於1903年4月在天津西沽武庫復校。1912年1月,「北洋大學堂」定名為「北洋大學校」,1913年定名「國立北洋大學」,1928年大學區制試行,更名為「國立北平大學第二工學院」,1929年,根據《大學組織法》學校更名為「國立北洋工學院」。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遵教育部令學校西遷,9月10日與北平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和北平研究院共同組建國立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3月,臨大改稱「國立西北聯合大學」。1938年7月,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改組為國立西北大學、國立西北工學院、國立西北師范學院和國立西北醫學院。其中,北洋工學院與北平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私立焦作工學院合組國立西北工學院,校址設在陝西省城固縣。抗戰時期,學校各界校友要求恢復國立北洋工學院,國民政府行政院於1942年12月將原浙江省立英士大學升格為國立,將其工學院劃出並獨立為國立北洋工學院。1944年李書田在西安籌建了北洋工學院西京分院。


抗戰勝利後,國立北洋工學院(泰順)、北洋工學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學院和北平部(理學院院長陳藎民接收「北平臨大第五分班」,建立北洋大學北平部)四校師生返回天津,恢復國立北洋大學,1946年復名「北洋大學」。1951年,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並,由國家定名為天津大學。1952年全國范圍內的高校院系調整開始,天津大學調出十幾個系組,充實和建立了一批新的大學,哺育了蹣跚起步的中國高等教育。1959年被中共中央指定為國家首批重點大學。改革開放後,天津大學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大學,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

天津大學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迄今為國家和社會培養30多萬高層次人才。

長期以來,經過全校師生的不懈努力,天津大學已成為一所師資力量雄厚、學科特色鮮明、教育質量和科研水平居於國內一流、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天津大學設有衛津路校區、北洋園校區和濱海工業研究院校區。衛津路校區佔地總面積136.2萬平方米,北洋園校區佔地總面積243.6萬平方米,濱海工業研究院校區佔地總面積30.9萬平方米。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36900人,其中本科生19177人,碩士研究生12966人,博士研究生4757人。有教職工5066人,其中院士14人,「973」首席科學家17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4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9人,中組部「萬人計劃」入選者51人,教授894人。

學校堅持「強工、厚理、振文、興醫」的發展理念,形成了工科優勢明顯、理工結合,經、管、文、法、醫、教育、藝術、哲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學科布局。現有72個本科專業,3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在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中,天津大學共有25個一級學科參評,進入A類學科數達到14個。其中,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進入A+檔、4個學科進入A檔(2%-5%)、9個學科進入A-檔(5%-10%)。11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前百分之一,其中3個進入ESI前千分之一。由我校牽頭培育組建的「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成為全國首批14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之一。在最新一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由天津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成果獎7項,其中由鍾登華等完成的《邁向新工科的工程教育改革與實踐》、王靜康等完成的《規范引導、協同育人、均衡發展的中國化工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2項成果獲一等獎。現有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7人;國家級教學團隊9個;國家級精品課程42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9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5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6門;國家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5項;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6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10個;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27種;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3個;全國示範性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4個,是首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入選學校。

學校科研實力雄厚,始終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5年來,共獲國家三大獎2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5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0項。共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別為水利工程模擬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8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個、天津市重點實驗室33個、天津市工程中心23個、天津市國際合作基地36個。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2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1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於2019年10月正式啟動建設;獲批建設合成生物學前沿科學中心,是教育部首批批復建設的7個前沿科學中心之一。學校獲批8個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葯學院獲批「高校國際化示範學院推進計劃」。

學校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立「中國-東盟工科大學聯盟」與「中國與中歐國家科技創新大學聯盟」,成立「中國—東盟智慧海洋教育中心」及「國際能源合作機構—APEC可持續能源中心」。學校與世界上47個國家和3個地區的242所高校、研究機構及公司簽署協議。在海外成立了3所孔子學院,分別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孔子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孔子學院和法國尼斯大學孔子學院。

Ⅸ 天津師范大學怎麼樣

天津師大最好的兩個專業應該是心理學(全國很有名)、新聞傳播學~師大很大很漂亮~女生太多!至於學術氛圍,我想北方的學校都差不多,畢竟現在大學生素質一年比一年低!雖然我的回答現在對你來說沒什麼用了,不過還是想客觀的告訴你,上大學確實南方比較好,可能我是北方人,對南方有一種嚮往!以你的成績進師大確實困難,大學四年是人生最輕松也是對未來最迷茫的時候,如果你是南方的,何不妨用四年時間來北方生活一下!

Ⅹ 天津大學研究生院的辦學成果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有31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勵,3項成果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352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獎勵。科研經費實現了穩定和持續的增長,2011年科技經費總量15.05億元。2011年,簽訂千萬元以上大項目達到25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277項,總資助額度達到13267萬元,授權專利482項(其中發明420項)。2011年公布的2010年度科技論文統計中,天津大學被SCIE、EI、ISTP收錄論文數分別為1027篇、1571篇、814篇,235篇SCI論文被評選為表現不俗的論文,1篇論文被評為「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天津大學科技園是中國首批15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試點之一,通過了教育部、科技部的驗收並正式授牌。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1項,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13項;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7人;國家級教學團隊9個;國家級精品課程42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6門;國家級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20個;國家級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4項;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10個;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137種;並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3個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是首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入選學校。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有各類留學生1801人,來自89個國家和地區。與世界上31個國家和地區的139所高校、研究院及公司簽署協議。在海外成立了2所孔子學院,分別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孔子學院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孔子學院。
2010年6月23日,中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在天津大學啟動。包括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在內的61所高校,成為首批實施「卓越計劃」的高校。截至2011年8月,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熱能與動力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20個本科專業及茅以升班入選「卓越計劃」。

閱讀全文

與天津市級教學成果獎天津大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