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已取得的行政許可是否可以轉讓
行政許可法,第九條 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除法律、法規規定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可以轉讓的外,不得轉讓。
本條是關於行政許可是否可以轉讓的規定。
行政許可是否可以轉讓,是行政許可立法中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現實中,一些人利用手中的權力,或者通過不正當關系,取得行政許可,然後轉手倒賣,牟取暴利,在社會上造成極壞影響。針對這種情況,行政許可法對轉讓問題作了規定。既防止轉讓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又適當允許通過轉讓配置許可資源。
一、行政許可原則上不得轉讓
行政許可是根據申請人的申請,按照法定的條件和標准頒發的。它與申請人特定的情況和條件是緊密聯系的,對行政許可申請的審查實質就是行政機關判斷申請人是否符合法定條件和標準的過程。因此,依法頒發的行政許可原則上不得轉讓。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通過考試賦予公民特定資格的行政許可,或者根據法定條件賦予法人和其他組織特定的資格、資質的行政許可,被許可人不得轉讓。正是被許可人符合法定條件,行政機關才頒發許可。如果被許可人轉讓這種許可,實質上是對整個資格資質制度的破壞,也侵犯了行政機關的管理權。(2)按照技術標准和技術規范進行檢驗、檢測、檢疫,行政機關根據檢驗、檢測、檢疫的結果作出的行政許可決定,不得轉讓。因為這種許可是針對特定的物品作出的決定,如果把這種許可轉移到其他的物品上,就破壞了原來許可的基礎。(3)公民和社會組織通過登記取得的特定主體資格,也不得轉讓。(4)被許可人按照法定條件申請取得的直接關系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許可,不得轉讓。如公民向公安機關申請舉行集會、遊行、示威,如果獲得批准,被許可人並不能將此項許可轉讓給他人,由他人實施集會、遊行、示威。
在這類不能轉讓的許可中,對獲得行政許可的主體要求是特定的,只有特定的主體才可以獲得許可,因而不能轉讓。行政機關所頒發的許可與被許可人的條件和情況是緊密聯系的,被許可人轉讓已獲得的行政許可,將會造成經濟、社會秩序混亂,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因此不得轉讓。本法對此專門規定,出借、出租、倒賣行政許可證件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⑵ 行政責任是否可以協議轉讓
行政責任是不可以私下協議轉讓的。
⑶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出售,出讓與置換的方式有哪些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處置方式包括:無償調撥(劃轉)、對外捐贈、出售、出讓、轉讓、置換、報廢、報損等。
出售、出讓、轉讓國有資產,須另外提交下列文件和資料:
1、資產出售、出讓、轉讓方案。內容包括:擬出售、出讓、轉讓資產的基本情況;出售、出讓、轉讓的原因、方式;買方的基本情況;
2、資產出售、出讓、轉讓單位審議、決定資產出售、出讓、轉讓事項的有關會議文件;
3、具有資產評估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財政資產評估管理部門出具的國有資產評估項目備案表;
4、出售、出讓、轉讓意向性協議。內容包括:雙方的名稱、出售、出讓、轉讓方式、價格、價款支付時間、涉及的有關稅費分擔、協議爭議的解決方式、違約責任、合同變更和解除的條件等。
置換國有資產,須另外提交下列文件和資料:
1、行政事業單位審議、決定資產置換事項的有關會議文件;
2、資產置換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3、對方單位(企業)擬用於置換的資產的基本情況說明,如資產名稱、數量、金額、使用情況、是否擁有產權、是否存在權屬糾紛或已被設置為擔保物等;
4、雙方擬置換資產的權屬證明資料;
5、意向性置換協議;
6、具有資產評估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財政資產評估管理部門出具的國有資產評估項目備案表;
7、對方單位為企業的,須提交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上一年度經審計的年度財務報告和近期的財務報告。
⑷ 行政劃撥土地可否直接轉讓
行政劃撥的土地使抄用權一般是不可以轉讓、出租、抵押的,但符合法定設置的前置條件的可以轉讓、出租、抵押。即經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和房產管理部門批准,且符合以下條件的,其劃撥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可以轉讓、出租、抵押:
(一)土地使用者為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二)領有國有土地使用證;
(三)具有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合法的產權證明;
(四)依照本條例第二章的規定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向當地市、縣人民政府補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所獲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轉讓、出租、抵押前款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分別依照本條例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的規定辦理。
⑸ 行政劃撥土地使用權能轉讓、出租、抵押嗎
行政劃撥的土地使用權一般是不可以轉讓、出租、抵押的,但符合法定設置的前置條件的可以轉讓、出租、抵押。即經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和房產管理部門批准,且符合以下條件的,其劃撥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可以轉讓、出租、抵押:
(一)土地使用者為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二)領有國有土地使用證;
(三)具有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合法的產權證明;
(四)依照本條例第二章的規定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向當地市、縣人民政府補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所獲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轉讓、出租、抵押前款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分別依照本條例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的規定辦理。
附:《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第四十四條 劃撥土地使用權,除本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的情況外,不得轉讓、出租、抵押。
第四十五條 符合下列條件的,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和房產管理部門批准,其劃撥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可以轉讓、出租、抵押:
(一)土地使用者為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二)領有國有土地使用證;
(三)具有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合法的產權證明;
(四)依照本條例第二章的規定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向當地市、縣人民政府補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所獲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轉讓、出租、抵押前款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分別依照本條例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六條 對未經批准擅自轉讓、出租、抵押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應當沒收其非法收入,並根據情節處以罰款。
⑹ (行政處罰)中標人將中標項目轉讓給他人的法律依據有哪些呢
(1)《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第五十八條;中標人將中標項目轉讓給他人的版,將中標項目肢權解後分別轉讓給他人的,違反本法規定將中標項目的部分主體、關鍵性工作分包給他人的,或者分包人再次分包的,轉讓、分包無效,處轉讓、分包項目金額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可以責令停業整頓;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2)《工程建設項目施工招標投標辦法》第八十二條:中標人將中標項目轉讓給他人的,將中標項目肢解後分別轉讓給他人的,違法將中標項目的部分主體、關鍵性工作分包給他人的,或者分包人再次分包的,轉讓、分包無效,有關行政監督部門處轉讓、分包項目金額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可以責令停業整頓;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⑺ 什麼叫行政劃撥土地什麼叫出讓土地
1、行政劃撥土地:也就是土地使用權劃撥,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將該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將土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給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為。
2、出讓土地: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土地使用者向國家交付土地使用權出讓費用,國家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的年限內讓予以土地使用者的行為。
3、劃撥土地在使用許可權上一般沒有明確限制,無需繳納土地出讓金。只可以使用、收益,不可以轉讓、抵押、出租,如果要轉讓、抵押、出租要補交土地出讓金。因此,出讓取得的土地使用權交易時不存在額外的費用,如果是劃撥的土地在交易時要補交土地出讓金,進而增加交易成本。
(7)行政轉讓擴展閱讀:
土地性質出讓和劃撥的不同點
1、土地性質的定義不同
在我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取得方式分為出讓和劃撥。出讓指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劃撥指土地使用者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在交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所取得或者無償取得的沒有使用期限限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它屬於行政行為,而非民事行為。在劃撥時,一般不設定土地使用權的期限,但設定了一定的限定條件,不得轉讓、出租和抵押。
2、取得方式不同
出讓:商品房建設用地原則上應該以招標、拍賣、掛牌的有償方式取得,嚴格限制以劃撥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劃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
3、權利義務關系不同
出讓土地是一種獨立的物權,使用權人具有法定范圍內任意的處置權,如轉讓、出租和抵押等。
劃撥土地的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的權利義務沒有明確界定,使用權人在行使財產權利時要受所有權人的控制或干擾,還不能成為一種完全意義上的獨立物權。
⑻ 關於行政許可是否可以轉讓
行政許可法,第九條 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除法律、法規規定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可以轉讓的外,不得轉讓。
本條是關於行政許可是否可以轉讓的規定。
行政許可是否可以轉讓,是行政許可立法中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現實中,一些人利用手中的權力,或者通過不正當關系,取得行政許可,然後轉手倒賣,牟取暴利,在社會上造成極壞影響。針對這種情況,行政許可法對轉讓問題作了規定。既防止轉讓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又適當允許通過轉讓配置許可資源。
一、行政許可原則上不得轉讓
行政許可是根據申請人的申請,按照法定的條件和標准頒發的。它與申請人特定的情況和條件是緊密聯系的,對行政許可申請的審查實質就是行政機關判斷申請人是否符合法定條件和標準的過程。因此,依法頒發的行政許可原則上不得轉讓。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通過考試賦予公民特定資格的行政許可,或者根據法定條件賦予法人和其他組織特定的資格、資質的行政許可,被許可人不得轉讓。正是被許可人符合法定條件,行政機關才頒發許可。如果被許可人轉讓這種許可,實質上是對整個資格資質制度的破壞,也侵犯了行政機關的管理權。(2)按照技術標准和技術規范進行檢驗、檢測、檢疫,行政機關根據檢驗、檢測、檢疫的結果作出的行政許可決定,不得轉讓。因為這種許可是針對特定的物品作出的決定,如果把這種許可轉移到其他的物品上,就破壞了原來許可的基礎。(3)公民和社會組織通過登記取得的特定主體資格,也不得轉讓。(4)被許可人按照法定條件申請取得的直接關系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許可,不得轉讓。如公民向公安機關申請舉行集會、遊行、示威,如果獲得批准,被許可人並不能將此項許可轉讓給他人,由他人實施集會、遊行、示威。
在這類不能轉讓的許可中,對獲得行政許可的主體要求是特定的,只有特定的主體才可以獲得許可,因而不能轉讓。行政機關所頒發的許可與被許可人的條件和情況是緊密聯系的,被許可人轉讓已獲得的行政許可,將會造成經濟、社會秩序混亂,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因此不得轉讓。本法對此專門規定,出借、出租、倒賣行政許可證件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不得轉讓的例外情況
某些由申請人支付一定的價款......
⑼ 哪些行政許可依法可以轉讓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九條 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除法律、法規規定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可以轉讓的外,不得轉讓。
第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制度,加強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檢查。行政機關應當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從事行政許可事項的活動實施有效監督。
(9)行政轉讓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十二條
下列事項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一)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宏觀調控、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直接關系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等特定活動,需要按照法定條件予以批準的事項;
(二)有限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公共資源配置以及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業的市場准入等,需要賦予特定權利的事項;
(三)提供公眾服務並且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職業、行業,需要確定具備特殊信譽、特殊條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資格、資質的事項;
(四)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備、設施、產品、物品,需要按照技術標准、技術規范,通過檢驗、檢測、檢疫等方式進行審定的事項;
(五)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等,需要確定主體資格的事項;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設定行政許可的其他事項。
第十三條
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通過下列方式能夠予以規范的,可以不設行政許可: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的;
(二)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
(三)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
(四)行政機關採用事後監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夠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