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鷯哥怎麼還不會說話
有耐心點教
鷯哥(學名:Gracula religiosa):體形較大,體重165-258克,體長234-304毫米。全身大致為黑色具紫藍色和銅綠色金屬光澤。特徵為頭側具桔黃色肉垂及肉裾,雌雄相似。善鳴,叫聲響亮清晰,能模仿和發出多種有旋律的音調。
② 我的鷯哥是公還是母的
雄性 鷯哥
鷯哥(學名:Gracula religiosa):體形較大,體重165-258克,體長234-304毫米。全身大致為黑色具紫藍色和銅綠色金屬光澤。特徵為頭側具桔黃色肉垂及肉裾,雌雄相似。善鳴,叫聲響亮清晰,能模仿和發出多種有旋律的音調。
③ 鷯哥的訓練方法
鷯哥這種鳥類經過訓練後,可以模仿人類講話,下面是它的訓練方法:
選擇恰當的訓練時間。對鳥類有訓練經驗的人應該比較清楚,教鷯哥說話應該選擇清晨作為訓練時間比較適宜,且在自家涼台即可,因為清晨時分,鳥類的神經系統比較活躍興奮,在此時訓練鷯哥的效果也會更好。
④ 自飛來鷯哥二個月了,通過朋友知道原主人,要還嗎很捨不得
原主人的鷯哥,找回來了。那肯定是要還的,畢竟本來就是他的東西。
不過你養可一段時間,有感情,捨不得也正常,可以跟對方協商一下,看能不能花錢轉讓給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如果不行,只能還給對方了。期間養鳥的飲食照顧起居是可以索要適當的報酬的。但不能太高。
⑤ 私人飼養鷯哥是否違法
馴養鷯哥,需要前往當地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辦理相關許可證,如果沒有辦理的,就屬於違法行為。
法律依據:
鷯哥屬於《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屬於鳥綱,椋鳥科的物種,編號為416.英文名為Gracula religios,所以是屬於國家保護的重要野生動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七條:
國家鼓勵馴養繁殖野生動物。
馴養繁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應當持有許可證。許可證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鷯哥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
屬於低危(LC)級別。
是我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鷯哥:體形較大,體重165-258克,體長234-304毫米。全身大致為黑色具紫藍色和銅綠色金屬光澤。特徵為頭側具桔黃色肉垂及肉裾,雌雄相似。善鳴,叫聲響亮清晰,能模仿和發出多種有旋律的音調。
多成對活動,有時結群。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的次生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竹林和混交林中。嗜吃野果,兼吃昆蟲。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中南半島和中國。
目前是販賣是違法的,養的還沒說過好像。不過鷯哥大多是野生,不是個人繁殖的,因為目前繁殖尚且有些困難,去年我知道山東有個老頭繁殖出來了,還有好像是廣西的有個人繁殖出來了。
暫時不屬於保護動物,該物種分布范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准(分布區域或波動范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
這是不犯法的,只要不是野生的就不犯法。就好像是鱘龍魚,野生的是不能出售的,但現在有很多人工飼養的,就可以出售。在鳥市上很多都是人工飼養的鷯哥。
⑥ 家裡養的八哥和鷯哥有什麼區別
一、分布不同
1、八哥:中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越南;阿根廷、汶萊達魯薩蘭國、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中國分布於四川、雲南以東,河南和陝西以南的平原地區,東南沿海台灣、香港和海南島一帶。
2、鷯哥:不丹、汶萊、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和越南。
二、繁殖期不同
1、八哥:繁殖期在每年的4~8月。
2、鷯哥:繁殖期在每年的4~6月。
三、生活習性不同
1、八哥:性喜結群,常立水牛背上,或集結於大樹上,或成行站在屋脊上,每至暮時常呈大群翔舞空中,噪鳴片刻後棲息。夜宿於竹林、大樹或蘆葦叢,並與其他椋鳥混群棲息。
2、鷯哥:常聚3-5隻的小群活動,冬季則多集成10-20隻的大群。社會性行為極強,若其群中的一隻鳴叫,其他鳥則長時間地在附近徘徊鳴叫。鳴聲清脆、響亮而婉轉多變,繁殖期間更善鳴叫,常常彼此互相呼應。多變,而且能模仿其他鳥類鳴叫、甚至學會簡單的人類語言。
⑦ 三水佬玩鷯哥什麼意思
你好朋友,很高興為你解答山水冷玩兒聊格兒,什麼意思?一般情況下三水老玩兒聊歌也沒什麼特別的含義啊,希望媽媽知道你很高興為你進行解答。
⑧ 這個是鷯哥嗎
鷯哥(學名:Gracula religiosa):體形較大,體重165-258克,體長234-304毫米。全身大致為黑色具紫藍色和銅綠色金屬光澤。特徵為頭側具桔黃色肉垂及肉裾,雌雄相似。善鳴,叫聲響亮清晰,能模仿和發出多種有旋律的音調。
⑨ 鷯哥的壽命最長是多久
鷯哥的壽命一般在13年左右,壽命長的可活到17年左右。棲息在常綠闊葉林的邊緣,活躍在田野林間,卻少見於密林之中。常與八哥、椋鳥等合群在果樹上覓食。
體形較大,體重165-258克,體長234-304毫米。全身大致為黑色具紫藍色和銅綠色金屬光澤。特徵為頭側具桔黃色肉垂及肉裾,雌雄相似。善鳴,叫聲響亮清晰,能模仿和發出多種有旋律的音調。
多成對活動,有時結群。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的次生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竹林和混交林中。常與八哥、椋鳥等合群在果樹上覓食。尤常見於林緣及林間小面積的開闊地上,嗜吃野果,兼吃昆蟲。繁殖期為2-5月,一年繁殖1-2次。每巢產卵3-4枚,孵卵以雌鳥為主,雄鳥有明顯護巢現象。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中南半島和中國。
(9)58轉讓鷯哥擴展閱讀
常聚3-5隻的小群活動,冬季則多集成10-20隻的大群。社會性行為極強,若其群中的一隻鳴叫,其他鳥則長時間地在附近徘徊鳴叫。鳴聲清脆、響亮而婉轉多變,繁殖期間更善鳴叫,常常彼此互相呼應。多變,而且能模仿其他鳥類鳴叫、甚至學會簡單的人類語言。
主要以蝗蟲、蚱蜢、白蟻等昆蟲為食,也吃無花果、榕果等植物果實和種子。嗜吃野果。果樹上的果實成熟期間,尤其是無花果或類似多果肉的果實成熟季節,常和其他嗜吃果實的鳥類大群光臨。也兼吃昆蟲,如蚱蜢、白蟻等。
⑩ 大家的鷯哥體重是多少
鷯哥(學名:Gracula religiosa):體形較大,體重165-258克,體長234-304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