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京大學的學術研究
南京大學建立了中國最早的現代科學研究實驗室。截至2010年5月,南京大學共取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2項,名列大陸高校第一。
在最能反映基礎研究水平的SCI論文榜上,發表論文數連續7年第一,被引用次數連續8年第一;在國際頂尖雜志《Science》和《Nature》發表的論文數全國第一。
截止2014年10月,南京大學進入ESI排名前1%的學科為13個,分別是:化學、物理學、材料科學、地球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臨床醫學、工程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葯理學與毒理學、數學、動植物學、計算機科學和農業科學。不僅學科數量迅速增長,而且各學科的排位也得到大幅提升,其中化學學科發表論文總數和被引總次數在全球科研機構中的排名分別為17名和32名。 其最活躍的幾個學科為:應用物理、凝聚態物理學、多學科材料學、多學科化學,以及無機化學和原子化學。按論文總數排名計算,南京大學化學排名最高,名列全球第20位;按總被引次數排名計算,同樣是化學排名最高,在全球范圍內排在第79位。南京大學在全球前1%研究機構中,論文總數排名184位,總被引次數排名429。
截至2015年3月,南京大學2015自然指數在亞太地區(Asia-Pacific)各大科研機構與高校中排名第7位,在全國高校中排名保持第3位,緊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至此,南京大學的自然指數已經連續兩年位居全國高校第三。
截至2013年7月,南京大學有37位博士的學位論文入選「 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44位博士的學位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南京大學有25部教材由教育部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推薦為「全國研究生教學用書」。
2010-2014年,南京大學文科教師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60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53項,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276項,其中,2013年度42項課題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面上項目,立項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一。2014年度第一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獲5項重大項目立項資助,位居全國第一。
2014年9月9日,南京大學獲第七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和二等獎5項。其中,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陳駿等完成的《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施》獲第七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這是自1994年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勵制度改革後、20年來江蘇高校首次摘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 館藏資源
南京大學有鼓樓、仙林兩座圖書館大樓以及各院系專業圖書室和各種電子數碼信息資源。其中,南京大學仙林校區杜廈圖書館藏書500萬冊。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古籍線裝書30多萬冊,其中列入全國善本書目的有500多種,1萬余冊;地方誌共藏4000餘種,約4萬冊;收藏了許多珍貴的古代目錄學文獻以及叢書。
學術期刊
2000年,南京大學成立了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依託南京大學情報學、圖書館學2個博士點的優勢,中心研製開發了CSSCI資料庫。
《南京大學學報》
《南京大學學報》創刊於1955年,分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npj Quantum Materials》,「自然合作期刊」(Nature Partner Journal, NPJ)
2016年3月1日,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旗下的自然出版集團與南京大學正式簽約,合作出版開放獲取期刊npj Quantum Materials (《npj-量子材料》)。
《智庫理論與實踐》(與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合辦)
《物理學進展》(Progress in Physics)
《無機化學學報》(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高校地質學報》(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高等學校計算數學學報》(Numerical Mathematics:A Journal of Chinese)
《數值數學:中國的雜志》(Numerical Mathematics:A Journal of Chinese)
《當代外國文學》(Contemporary Foreign Literature)
《分析在理論和應用》(Analysis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腸外與腸內營養》(Parenteral & Enteral Nutrition)
《腎臟病透析與腎移植雜志》(Chinese Journal of Nephrology, Dialysis & Transplantation)
《中華腎臟病雜志》(Chinese Journal of Nephrology) 南京大學擁有豐富的教學和科研設施、設備,例如,南京大學植物標本室、國家遺傳工程小鼠資源庫、南京大學天文台、南京大學太陽塔、南京大學氣象台等。
自然科學 南京大學國家級、部級科研機構一覽國家實驗室 南京微結構國家實驗室(籌) 國家重點實驗室 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現代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醫葯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內生金屬礦床成礦機制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同濟大學合建) 註: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全國計算機類唯一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 。 國家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理工農醫科類)人工微結構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海岸與海島開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中尺度災害性天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介觀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近代聲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現代天文與天體物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模式動物與疾病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表生地球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類)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國土資源部海岸帶開發與保護重點實驗室(與江蘇省土地勘測規劃院合建)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有機毒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半導體節能器件及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中心 蛋白質與多肽新葯工程中心 水處理與水環境修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環境保護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環境保護有機化工廢水處理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其他主要科研機構,如江蘇省重點實驗室、省級工程中心等詳見南大官網。 人文社科 南京大學國家級人文社會科研機構國家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文科類)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南京大學漢語言文學與民族認同研究中心 南京大學經濟轉型和發展研究中心 當代資本主義研究中心 南京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中心 南京大學經濟全球化與國際關系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 文科全國性學術社團 中國太平天國史研究會 中國元史研究會 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 中國非洲問題研究會 中國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 南京大學長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 南京大學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 社會科學實驗室 南京大學社會語言學實驗室 南京大學社會科學計算實驗中心 省部共建基地 南京大學國家信息資源管理南京研究基地 南京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戰略研究中心 江蘇社會風險與管理研究中心 江蘇省城市現代化研究中心 南京大學當代外國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 公共事務與地方治理研究中心 南京大學儒佛道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南京大學政府新聞學研究所 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所 戲劇影視研究所、拉貝國際和平與沖突化解研究交流中心、中德法學研究所等其他機構介參見南大官網。
2. 關於提前批報考華東師范大學
首先,不知道你考了多少分,但是報考華師大一般要高出50分以上機會才打,並不是說人數多就幾率大。而且就業呢,相對比綜合性或者理工大學要狹窄一些。但是華東理工絕對不能跟我們華師大比的,這是一定的。
3. 華東理工大學是211還是985
華東理工大學是同時具備「211工程」、「985平台」重點建設高校。
華東理工大學(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華理」,位於上海市。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覆蓋理、工、農、醫、經、管、文、法、藝術、哲學、教育11個學科門類的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平台」重點建設高校,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成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1計劃、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等。
(3)同濟大學教學成果獎擴展閱讀:
1、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1月,學校擁有3個「雙一流」建設學科、7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0個上海市重點學科,7個上海高校一流學科。
擁有27個碩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150個碩士二級學科學位授權點;13個博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80個博士二級學科學位授權點。
2、校標
學校校標以大學的英文首字母「U」為元素,將化工塔、管道與過程工業中的設備進行抽象表現,既體現了學校化工特色的悠久歷史,也寓意學校向過程工程學科群拓展。
兩個抽象元素也形同兩本書,共線共形,互相滲透、迭合,寓意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相互融合、相輔相成,共同發展;同時也寓意嚴謹學風。
齒輪造型體現了學校以工科為主的特色,也衍生為太陽光芒,左西右東,寓意學校在祖國東部,日出東方。
4. 同濟大學附屬醫院的上海口腔醫院
同濟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是上海市唯一一所三級甲等口腔專科醫院,市級醫保定點單位,是我國口腔醫學專業醫療、教學和科研基地之一。醫院地處閘北區延長中路399號,交通便捷。
專業技術、力量雄厚醫院擁有中高級口腔醫學專業技術人員近百人,教授、主任醫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佔30%。博士生導師近10人、碩士生導師20餘人,其中不少是國內外著名的口腔醫學專家。碩士、博士學歷人員達專業技術人員的80%。擁有國家授予的口腔臨床醫學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口腔醫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設備先進、服務規范 醫院擁有從德國、美國、義大利、日本、丹麥等國進口的牙科綜合治療椅115台,以及牙科CT、全景X光機、超精密牙科鑄造機、全電腦控制牙科烤瓷機等口腔專用的國內外先進醫療設備。醫療服務過程中嚴格執行衛生部口腔感染控制標准,實行全程無痛口腔治療,保護個人隱私,一周七天開診,並設有夜間門診和口腔急診
科室設置齊全、醫療特色鮮明醫院在口腔種植修復、疑難全口義齒修復、前牙固定美容修復、兒童齲齒防治、青少年及成人牙列不齊的矯治、成人齲病與牙周病的治療、口腔粘膜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呼吸睡眠暫停綜合症的口腔治療、心血管疾病患者心電監護拔牙、三叉神經病的綜合治療、口腔頜面整形美容等方面均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住院部設置病床20張,能全面開展各種口腔頜面部手術。
目前醫院承擔留學生、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等多層次的教育培養任務,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項,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及教學成果獎十餘項,是《口腔頜面外科雜志》、《牙齒保健之友》等專業性雜志的主辦單位。2006年獲得上海市專科醫院病人滿意度調查第一名,是上海市衛生系統文明單位。
5. 土木行業朱慈勉和劉春原有什麼成就
朱慈勉:2007年獲上海市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劉春原:獲得1項發明專利:現場灌注大直徑鋼筋混凝土管樁的工藝方法與設備。
6. 山西省太原市的大專院校有哪些
不錯!值得上!
山西建築職業技術學院是山西省辦學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高職學院之一,前身是成立於1952年的國家級重點中專山西省建築工程學校,位於太原市學府街43號,行政上隸屬於山西省建設廳,業務上受省教育廳領導。
我院佔地近400畝。設有土木工程、建築裝飾、建築經濟管理、環境工程、機電工程、計算機工程等6個系,實驗中心、實訓中心等2個實踐教學機構和社科部、基礎部、繼續教育部。共開設27個專業,其中建築工程技術和建築裝飾工程技術2個專業為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建築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為省級教改試點專業。設有同濟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遠程網路教學站,長安大學、沈陽建築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山西函授站。設有新廈建築設計院、新盛建設監理公司、建苑裝飾設計公司、新苑規劃設計公司等4個院辦企業。建有近萬平方米的實驗大樓和1.4萬平方米的實訓大樓,擁有28個實驗室和29個實訓館。設有山西省建設職業技能崗位資格鑒定站和山西省計算機等級考試點、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點。是教育部、建設部命名的建設行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教育部、財政部命名的建築技術國家級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的中德合作中西部地區建設職業教育培訓中心,中國高等教育協會、中國職業教育協會等命名的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和山西省建築職業教育集團牽頭學校。辦學56年來,已為國家培養了3萬多名高中級專業技術人才,其中高職畢業生1萬餘人。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地。山西省建築企業項目經理以上技術管理骨幹大部分是我院畢業生。一大批畢業生擔任了大中型建築施工、建築裝飾、勘察設計、城鄉規劃、房地產開發等企業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省、市、縣黨政機關領導職務。近3年來,社會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的總體滿意率達到90%以上。
2001年我院由國家級重點中專改制為高職學院以來的7年,是辦學史上發展最好最快的7年。
一、規模擴大,實力增強。辦學規模達到1萬人,年經費收入突破7000萬元,教學儀器設備值達到4500萬元,圖書館圖書達到60.2萬冊,校舍建築面積達到20萬平方米;現有專任教師401人,雙師型教師169人,副教授職稱以上教師98人,研究生學歷和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含在讀)180餘人。現有本專科函授生2600多人。平均每年為行業企業短期培訓技術管理骨幹7000人次以上。
二、以評促建,爭創一流。2006年4月,省教育廳評估專家組對我院人才培養工作水平進行了實地考察評估。經山西省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委員會審議和投票表決,確定我院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結論為優秀。2007年12月,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檢查調研專家組來我院進行檢查調研,對我院教育教學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三、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密切與行業企業的聯系,把工學結合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切入點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突破口,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推進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全面實施學生頂崗實習,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大賽。院辦企業為學生頂崗實習和教師專業實踐提供了重要平台。90%以上專業的操作實訓、生產實訓和98%以上的實驗均能在校內完成。與企業共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62個。先後與省建一公司、省建二公司、省建三公司、省四建集團公司、省建六公司、中化二建集團公司等多家企業簽有訂單培養協議。
四、強化特色,亮點頻現。一大批教師承擔了多家出版社163冊教材的主編、主審和參編任務,其中擔任主編的24冊教材被審定為「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冊教材被列入教育部公布的「2007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書目」,成為我省高職院校教材建設的最大亮點。精品課程建設成績斐然。《建築材料》和《建築CAD》2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建築工程定額與計價》、《建築與裝飾構造》、《建築裝飾制圖—陰影透視》、《建築施工技術》、《混凝土結構與砌體結構》、《建築施工組織》和《建築裝飾構造》等7門課程被評為省部級精品課程。省部級以上精品課程數居全省高職院校首位。1名教師在山西省第三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彩一課」評選中榮獲一等獎,成為我省職業院校中獲此殊榮的第一位教師。名師工程實現突破。省高職高專院校首屆4名「雙師型」教學名師和29名「雙師型」優秀教師中,我院分別有1名教師入選。建築工程技術教學團隊被確定為省級示範性教學團隊。我院教師參加完成的《建設工程招標投標信息處理系統》榮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山西城市化道路研究》榮獲山西省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二等獎。教研科研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已結題的5項教研課題,1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2項達到省內領先水平,2項達到省內先進水平。在2006年山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24項一等獎、72項二等獎、25項三等獎中,我院分別有1項成果獲一等獎,2項獲二等獎,2項獲三等獎。
五、招生就業,形勢喜人。生源以本省為主,並面向全國16個省(區、市)招生。生源質量逐年提高,高考招生錄取分數控制線位居全省高職院校榜首。2007年省內高考招生正式錄取最低分數線理科為409分,文科為460分。畢業生持雙證率保持在100%。畢業生當年年底就業率名列全省前茅,近3年平均達到95%以上,已形成立足山西、輻射全國的畢業生就業格局,多次在全省性會議上介紹經驗。
六、加強交流,推進合作。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交流。有計劃地安排教學管理骨幹到國外考察學習,並選派專業教師到國外參加培訓。先後與德國新勃蘭登堡應用科技大學、韓國釜山情報大學、新加坡創新計算機學院簽訂了合作辦學項目協議。中國建設教育協會和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駐華機構審查批准我院為中德職業教育合作項目山西省樓宇智能化試點學校。
七、全員努力,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和學生社團活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院學生會作為全省高職院校學生會的唯一代表當選為省學聯副主席團體單位。院學生田徑隊勇奪第十六屆全省大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專科組男子團體總分第一名。學生男子足球隊先後奪得全省大學生足球賽冠軍和亞軍。學生健美操隊在北京奧運會體育展示現場表演拉拉操選拔賽和全國萬人健美操大眾鍛煉標准大賽山西分賽區比賽中分獲專科組男團第一名和女團第一名。教工男子籃球隊先後奪得全省「稷糧杯」籃球賽亞軍和山西省首屆高校教職工籃球賽季軍。在全省職業院校文藝大賽中,院舞蹈隊《展翅》獲一等獎。中央電視台、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山西日報、山西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對我院學生支援抗震救災、「三下鄉」和青年志願者活動、為貧困學生捐款解難等進行了多次宣傳報道。
八、再接再厲,爭創一流。2004年,我院被授予省直模範單位稱號;2005年,榮記山西省集體一等功,並順利通過山西省德育示範學校復查驗收;2006年,榮獲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狀、全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山西省創建「平安校園」先進單位、全國建設系統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2007年,被評為山西省模範單位、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優秀單位、全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山西省創建「平安校園」先進單位、山西省直文明和諧單位標兵。
我院在過去幾年中所取得的成績和進步,是全院師生員工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各級領導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的結果。2005年9月,教育部周濟部長在省委、省政府領導陪同下蒞臨我院視察;2007年3月,省委金銀煥副書記在省教育廳、省建設廳領導陪同下到我院調查研究;12月,省人大常委會楊安和常務副主任在省建設廳、省教育廳領導陪同下親臨我院畢業生供需見面洽談會考察指導工作;2008年6月,省政府張平副省長在有關領導陪同下到我院調研,強調要把山西建築職業技術學院辦成學生滿意、家長滿意、行業滿意、社會滿意的一流的高職學院,使我們深受鼓舞和鞭策。
我們決心在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發展道路」,進一步轉變辦學思想,加強素質教育,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努力建設一流的高職學院,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7. 劉東的學術成果與獎勵
1. 2000年獲同濟大學教學獎勵2. 2001年獲得大金獎教獎勵3. 2003年浦東機場節能課題論文獲「上海市科協第九屆青年優秀科技論文」獎4. 2007年帶領的「節能降耗科技創新項目團隊」被評為「上海市新長征突擊隊」 5. 2007年獲「楊浦區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6. 2008年獲「同濟大學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7. 2008年同濟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關於國際化合作交流平台促進高校學科建設、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8. 2008年同濟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中意國際合作工程教育平台構建的探索」
8. 國內哪些學校的公共藝術專業比較好
藝術留學生們在申請大學時有很多的選擇,你可以選擇開設藝術系的綜合類學院(college);也可以選擇開設藝術學院的綜合類大學(university)比如愛丁堡大學等;或者是選擇專門的藝術類院校,比如倫敦藝術學院、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皇家藝術學院等。
藝術院校特點:
專業的藝術類院校最大的優勢必然是其在藝術領域上長久的積淀、豐厚氛圍、最精英和非常的資源。如果你是學習藝術設計的同學,那麼選擇最專業和頂尖的藝術院校,必然是沒有錯的。但是具體到不同的學校,每個學校有每個學校的風格,有些可能比較偏純藝、有些比較偏設計、有些比較概念偏創意、有些比較實際偏商業,這些都要結合你自己未來想從事的方向和興趣做考慮。
綜合類院校特點:
牛逼的綜合類學校自然不會吝嗇在硬體和資源上的投資,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所教授技能都不會比專業院校差的。而且有一個比專業院校有優勢的地方在於:跨學科教學。你可以享受學校內其他專業的資源,藝術和商科、藝術和政治甚至藝術和醫學。不同的學術背景在一起或許對於你的藝術成長有更多的好處哦。排名上,綜合類大學在藝術領域的排名可能不如一些專業院校來的高,但是綜合類排名中是比較有優勢的。
那麼,選擇藝術類大學比較好,還是綜合類大學比較好呢?
綜合類高校綜合類大學囊括眾多專業學科,跨學科學術知識領域的大學,其中就包括藝術類,但其專業性就不如純藝術類的學校強。藝術類院校專業性強一些,目標是培養具備各專業知識,能從事各專業門類教育和實踐的人才、多層次綜合性高等藝術院校,其注重藝術專業的教學和培養。
9. 同濟大學走出過哪些知名校友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甘其食的創始人——童啟華。
2009年,甘其食彷彿是一夜爆紅,杭州幾乎每條大街小巷都能找出一家甘其食包子店。而這家連鎖店的掌門人童啟華,顯然比甘其食更具傳奇色彩。他是典型的理工科高才生,同濟大學1995級,畢業於自動化控制專業,從不懂餐飲到做出極致的包子,童啟華花了四年時間。在長三角颳起「甘其食」風暴後,他還把包子店開到了美國哈佛大學旁邊。
李國豪先生值得我們每個同濟人引以為傲。
謝謝閱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0. 同濟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身為上海大學17級在讀的數學碩士研究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在上大,研究生還需要上一年的基礎課程,我就簡單講一下數學方面的課程吧。
首先是白延琴教授和康麗英教授一起開的運籌課。
許老師主要研究復雜網路的數學建模和理論分析,在復雜網路結構與動力學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許老師本身是個比較幽默的人,所以他的課上的就比較幽默,可以在放輕松的同時學習到新的知識。
數學系的老師在上課方面都是比較認真的,如果你報考上大數學系的話,就可以遇見更多優秀的老師哦!
感謝閱讀,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期待能在上大遇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