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程物探的地下管線探測
主要檢測內容:
(1)金屬管線探測
地下金屬管線適宜用管線探測儀和探地雷達進行探測,管線儀對於金屬管線探測具效率高、儀器輕便、結果准確等優點;探地雷達可用於埋深較大和密集管線的探測。
(2)非金屬管線探測
目前地下非金屬管線探測的首選方法是探地雷達。探地雷達具有連續無損探測、高效、高精度、易反演解釋等優點。
使用探地雷達具有獨特的天線陣技術,可以極大提高探測結果的精度和有效性。
Ⅱ 地下管線探測特點
1)地下管線埋設的環境復雜,地下管線屬隱蔽工程,管線探測區域多數在城區的繁華街道或廠礦的復雜地段,地面、地下以及空中干擾較大,不利於常規物探方法的開展。
2)地下管線種類繁多,鋪設方式(管線間的連接形式)、管材和型號各異,由管線所形成的物理場的種類和變化較大,增加了管線探測的難度。
3)地下管線探測要求儀器具有連續追蹤、快速定向、定點和定深的功能,同時要求能在工作現場作出准確的解釋。
4)儀器應具有足夠的探測深度(3~5m),有較高的解析度和較強的抗干擾性能。
Ⅲ 地下管線探測
這種單位太多了。。。樓主哪裡人。目前國內做管線專業探測的太多了
除了水泥的跟塑料的只能用雷達來探測。別的你說的那些材質用個普通的RD8000測得好著呢
Ⅳ 地下管線探測的目的是什麼
總的說來地下管線探測的目的是:探測出管線的走向、位置、深度,對不同的單位有不同的用處。
管線權屬單位的目的:探測管線的走向、位置、深度,以方便管線的管理、規劃,以及管線的日常維護、檢測。
測繪單位的目的:探測城市所有的地下管線走向、位置、深度,用於城市管網圖檔案建立,為以後的規劃和城市建設提供重要的參考數據。
工程單位的目的:探測所在場地的管線走向、位置、深度,避免開挖或非開挖作業時,破壞地下管線,造成嚴重的後果。
Ⅳ 地下管線探測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地下管線探測是一項復雜、繁瑣的多專業、多工序工作,且要求各專業、各工序緊密協作,環環相扣,既要遵循行業規范、規定的要求,又要不斷摸索,大膽創新,採用多種手段及綜合方法進行確定、驗證。
1、實地調查
調查方法是將窨井蓋打開,在原有管線資料的基礎上,對明顯管線點及其附屬設施(包括接線箱、電信人孔、電信手孔、儀表井、檢修井、閥門、消火栓等)做詳細的調查、量測和記錄;查清各類被調查管線的類型、管徑、材質、埋深、走向及管線的連接關系。對於裸露管埋深量測管頂至地面的距離(取負值),其中消火栓、電話亭、接線箱、配電箱、出入地、上桿埋深取為「0」值。
管線點的位置設在井蓋中心,當地下管線與檢修井中心偏距≥0.4m時,檢修井作為地物點定點。
⑴ 對於雨、污水管線,當檢修井內有淤泥或雜物時,一般採用L型量桿來量測深度和判斷有幾個方向,量測深度時採用多次量測取平均值來確定,對於無法探底的管內底埋深,採用了「頂深+管直徑」來確定管內底埋深。
⑵ 在地下管線外業數據採集時,繪制了地下管線預編點號調查草圖,草圖上標注管線點連接關系、點號,便於物探點測量和內業處理。
2、儀器探查
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地球物理條件,採用不同手段或儀器頻率進行了地下管線的探查。
⑴ 電信、電力管線隱蔽點的探查
電信、電力管線隱蔽點的探查,一般採用夾鉗法或感應法;對於單根埋設方式的,採用極大值定位就可以滿足精度要求,對於多根埋設的,採用70%的異常寬度定深;對於管塊埋設方式的,其隱蔽點探測採用「等效差值」法進行定位、定深。
⑵ 給水管線的探測方法
探查給水管線時,其材質是金屬的,有明顯管線點並有接地條件的地段均採用直連法(主要採用33KHz)探測,沒有接地條件的管段採用感應法探測;當給水管線材質是砼、燃氣管線材質是塑膠時,一般採用探槽開挖、釺探以及收集管線資料等來進行推測定位、定深。
採用極大值的70%~90% 定出異常兩翼的對稱點取其中心作為管線中心位置,可以滿足不同管徑、不同埋深管線的定位要求。
當管徑大於或等於400mm時, 對於定點位置距離發射機較近時(一般30米以內),採用明顯點埋深、70%的異常寬度(或減去管徑的一半)綜合考慮,確定管線的埋深;對於定點位置距離發射機較遠時(一般在30米以外),在可以釺探的位置抽取一定的比例探查點進行釺探驗證,用70%的異常寬度(或減去管徑的一半)結合釺探的結果綜合考慮確定管線的埋深。
⑶ 復雜條件下的探測方法
① 當兩條平行管道相距較近時,一般難以區分為兩個異常信號,此時採用選擇激發法,突出欲測管線的信號。遇到多種管線交叉或上下重疊的情況,採用選擇性激發和差異性激發對其進行區分。
② 電力、電信電纜區分,我們用被動源(電力或通訊電纜輻射的電磁波)和主動源(儀器發出的一定值的電磁波)區分管道和電纜。接收機上有Power、Radio二檔,P檔檢測電力電纜,R檔檢測通訊電纜,若有P或R的特徵值響應說明有電力或通訊電纜存在。
③ 確定管道的預留口位置技術難度較大,根據多年的探測和開挖驗證經驗,我們確定預留口的原則是:沿管線正上方移動儀器接收機,在信號出現明顯衰減時,適當調控增益至滿格,繼續前行,當儀器信號衰減至滿格的70%時定點,同時用儀器直讀定深法驗證:即沿管線走向每5cm測定深度,在測定深度出現變化處即為該預留口點位。
所以通過各種物探方法基本可以探測地下管線在現場的平面投影位置,並用油漆在地上標注拐點、三通、分支點、直線點、變徑點等各種特徵點點號和測量標志,然後用全站儀測得各探測點的平面坐標及地面高程。地下管線探測是一項復雜、繁瑣的多專業、多工序工作,且要求各專業、各工序緊密協作,環環相扣,既要遵循行業規范、規定的要求,又要不斷摸索,大膽創新,採用多種手段及綜合方法進行確定、驗證。
Ⅵ 地下管線物探成果「2/0」是什麼意思
你說的是綜合管線圖吧。要是有圖片最好,根據你的描述,應該是線纜類管埋,一共二根管,用了0根。就是空管的意思。
Ⅶ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
9.3.1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統建立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9.3.1.1基本原則
建立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統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系統的完備性:主要指系統功能齊全、完備。通常而言,應具有數據採集、編輯、管理、處理、查詢、繪圖、分析、輸出的功能。
(2)系統的先進性:系統的先進性主要指軟體的先進性即選擇好的開發工具及基礎平台。
(3)系統的標准化:系統的標准化一是圖式、圖例要符合現有的國家標准和行業規范,二是指結合項目需求,定義資料庫結構和規范數據項編碼。
(4)系統的可靠性:系統的可靠性是指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數據精度的可靠性。
9.3.1.2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要求和步驟
(1)設計要求: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統屬應用型地理信息系統,是出於對地球物理勘查綜合數據的管理、物探成果顯示與空間分析的目的而建立的,系統的設計應主要側重於:①需求分析;②總體結構描述;③軟硬體配置、包括選擇合適的工具型GIS軟體;④數據來源、信息分類、規范、標准和內容的確定;③資料庫結構設計;⑥系統功能設計;⑦用戶界面設計;⑧數據標准化和數據質量保證等。
(2)建立步驟:和其他應用型地理信息系統一樣,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按開發時間序列化分為四個階段:需求分析階段、系統設計階段、系統實施和系統運行和維護階段。相應每一個階段,都會形成一定的文檔資料,以保證系統開發的成功,並最經濟的花費人力物力投資,便於系統運行和維護。
9.3.2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
9.3.2.1系統建立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在對用戶進行深入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統設計的基礎,主要任務是通過用戶調查收集相關信息,將得到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得到對系統粗略的描述和可行性論證材料。
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統的需求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用戶情況調查:通過對地質災害防治、管理等部門的工作內容、地質災害信息來源及資料管理方式、資料使用狀況等方面的調查研究,指出現行工作狀況在工作效率、費用支出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同時明確用戶的需求及用戶數量。
(2)明確系統的目標、任務和主要功能:在用戶調查的基礎上,確定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統的服務對象,系統建設的目的、任務及系統的主要功能。
(3)系統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在需求分析和明確目的任務的基礎上進行的。可行性研究內容分為理論上的可行性研究、技術上的可行性研究和經濟、社會效益分析。
a.理論上分析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統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工具型GIS平台提供的數據結構與地球物理數據的特徵是否適宜;二是地球物理數據的分析方法和專業應用模型與GIS技術的結合是否可行。設計人員再根據系統的目標和任務,選擇合適的工具型GIS平台。
b.技術上需考慮的問題為:關注計算機硬體的發展速度和GIS軟體的使用周期的相適宜性;根據地質災害勘查研究區范圍相對較小的現實,估算研究區總的數據容量,說明數據源的類型與採集方式,在此基礎上提出合理的硬體設備配置;根據系統的開發目的,提出二次開發方案。
c.從經濟和社會效益著眼需考慮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統開發時的經濟承受能力,預算系統設計與實現過程所需的費用及系統投入使用後所帶來的社會效益。
9.3.2.2系統目標和內容
9.3.2.2.1系統目標
以地質災害勘查的20餘種地球物理技術方法勘測所得到的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為核心,利用計算機技術、地理信息技術、資料庫技術、可視化技術建立能綜合管理研究區地球物理數據並能進行快速查詢、同時具備物探數據的繪製成圖和成果解釋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統。
9.3.2.2.2系統內容
(1)系統總體結構:系統在結構上可分為應用系統和基礎資料庫兩部分,應用程序由圖形管理、屬性管理、數據處理、空間分析等模塊組成,總體結構如圖9-3所示。
圖9-3系統總體結構圖
(2)系統功能設計: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統應具備以下功能:
·圖形文件輸入:支持數字化儀輸入方式、掃描矢量化、多種GIS格式數據導入功能;
·基本屬性數據的錄入與編輯及外掛屬性庫的瀏覽和編輯功能;
·常用光柵圖像的導入,如JPEG、BMP格式;
·圖形數據的修改:對點、線、面等空間對象進行添加、刪除、移動等編輯工作;
·查詢:實現點、線、面等圖形目標查詢屬性信息,並能查詢屬性滿足一定條件的點、線、面等空間對象以及根據地質災害勘查的目的、勘查階段、勘查物探方法查詢物探工作量的功能;
·圖形的放大、縮小、漫遊功能;
·熱鏈接:實現點、線、面等空間對象與文本、照片或圖片的熱鏈接;
·空間分析:包括柵格分析及矢量分析;
·繪制物探數據剖面圖、平面剖面圖、斷面圖、鑽孔柱狀圖、三維立體圖及切片的功能;
·圖形格式轉換及輸出功能。
(3)二次開發設計:二次開發設計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根據系統的任務以及選擇的開發平台提出需要做二次應用開發的內容;二是對於所需開發的問題准備採用的開發方案。
本系統是一個應用型的GIS系統,二次開發的基本思路是在GIS工具的基礎上實現GIS工具向專業型GIS系統的轉化。
考慮到本系統具有很強的專業性,開發應具有較高的起點,充分利用現有的軟體成果,避免軟體開發的重復性。基本思路是在引用GIS平台的基本功能之上,藉助於平台所提供的開發語言和通用編程軟體尤其是面向對象的可視化開發工具(如Visual Basic、Visual C++)進行二次開發。軟體開發的主要任務是專題資料庫的結構設計、專題資料庫的數據管理與查詢、專業數據處理與分析等。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統所涉及管理的物探數據類型繁多,要求系統應能接收多種類型的數據,按方法類別入庫、處理,並維護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通過對資料庫中物探數據的處理分析、達到物探成果一維、二維、三維顯示的目的,在疊加分析的基礎上,實現人機交互地質解釋。
9.3.3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統的實施
系統實施是在系統設計的原則指導下,按照詳細的設計方案確定的目標、內容和方法,分階段、分步完成系統開發的過程。
9.3.3.1系統硬體和軟體的引進及調試
其實施過程如圖9-4所示。
圖9-4系統硬體、軟體引進實施步驟
9.3.3.2系統資料庫建立
包括各種基礎地理數據、地質災害數據尤其是物探數據的數據源選擇,物探資料庫點、線、面積測量方式的數據格式的定義,測點、測線及各物探方法屬性表的命名原則的確定;按照地球物理方法的分類分別對每類勘探方法的資料庫結構進行定義;數據質量檢查、圖形數據依據層次關系劃分圖層並建立層名和分層表。
9.3.3.3應用系統的開發
在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上,應用軟體提供的二次開發語言及VB、VC進行編程,開發物探成果顯示模塊、開發資料庫的維護與管理模塊、開發人機交互地質解釋模塊、制定用戶界面、建立圖形符號庫,輸入空間和屬性數據,編寫用戶手冊等。
9.3.3.4系統測試和聯調
對系統開發的每個模塊均進行測試。模塊組裝完畢後,進行系統測試和聯調。利用小區域的試驗數據,對系統各項功能進行驗證。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改正,直至符合設計要求。編寫系統測試報告。
9.3.4系統的運行與維護
系統運行是指系統經過調試和驗收以後,交付用戶使用。系統維護是為保證系統正常工作而採取的一切措施和實際步驟。具體包括數據的維護、軟體的維護和硬體的維護。定期更新數據,備份數據使系統數據始終處於相對最新的狀態。嚴禁自行更改軟體,按操作手冊進行操作。
參考文獻
黃杏元,馬勁松,湯勤等.2001.地理信息系統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黃偉,李大心,唐慶兵,劉志軍.2002.基於GIS技術的工程物探數據管理與處理解釋系統,物探化探計算技術,24(2),140~145
秦其明,曹五豐,陳杉等.2001.Arcview地理信息系統實用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吳信才.2002.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方法.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周風林,洪立波等.1998.地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手冊.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張永波、張禮中,周小元,梁國玲.2001.地質災害信息系統的設計與開發.北京:地質出版社
Ⅷ 地下管線勘察
地下管線是人類生活的重要基礎設施,構成城市的神經和循環系統,擔負著傳輸信息、輸送能量和排泄廢物的工作。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以前埋入地下的電纜和管線的位置、方向和埋深等情況不清,容易在建設和施工中挖斷和損壞管線,造成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因此,查明地下管線的分布對城市規劃、設計、施工、建設和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2.2.4.1 地下管線的種類
(1)給水管
給水管線分為源水管、輸水管和配電管,其管材以鑄鐵為主,也有銅管和混凝土預應力管。各種閘井、泄水井、排氣井、測流井、水表井等是給水管線分布的明顯標志。但應注意這些井的位置並非與管線的中心位置相一致。此類管線,可通過打開井蓋直接量取其埋深,實際工作中往往需探明隱蔽特徵點,如轉折點、分支點等。
(2)排水管
排水管包括雨水、污水的排放管,其管材以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為主,也有用陶瓷管的。排水管的檢查井較密,且檢查井中心位置一般與管線中心位置一致。因此,通常情況下管線平面位置可以通過檢查井的中心位置加以確定。
(3)燃氣管
燃氣管線分為天然氣、煤氣和石油液化氣管道,按壓力分為高壓、中壓和低壓等。管材以鋼管為主,也有用鑄鐵管的,小管徑的燃氣管也有用塑料管的。
(4)電力電纜和路燈電纜
電力電纜以直埋為主,一般在人行道下面埋設,當橫穿道路時一般都有保護套管,埋設電纜的地面有的埋設了標志。路燈的地下電纜一般沿隔離帶或沿著人行道邊平行埋設,通常可根據電桿處電纜出口方向確定電纜在電桿連線的哪一側。
(5)電訊/通信電纜
電訊電纜以管道埋設為主,有少量採用直埋。其管道的管材分混凝土預制管、陶瓷管、塑料管等。轉彎和分支處通常有檢修井,但是管線中心位置並不一定與井的中心位置一致,在實地探測時應予注意。
(6)供熱管線
供熱管線通常均為直埋,其管材為鋼管,外加有聚氯酯保溫層和高密度聚乙烯外套。
(7)人防通道
人防通道多為戰備所建,有鋼筋混凝土灌注、磚砌、鋼筋混凝土管道式三種結構。
2.2.4.2地下管線的特點
(1)環境復雜
地下管線埋設的環境復雜,地下管線屬隱蔽工程,管線探測區域多數在城區的繁華街道或廠礦的復雜地段,地面、地下以及空中干擾較大,不利於常規物探方法的開展。
(2)種類繁多
地下管線種類繁多,鋪設方式(管線間的連接形式)、管材和型號各異,由管線所形成的物理場的種類和變化較大,增加了管線探測的難度。
(3)探測要求高
地下管線探測要求儀器具有連續追蹤、快速定向、定點和定深的功能,同時要求能在工作現場做出准確的解釋。
儀器應具有足夠的探測深度(3~5m),有較高的解析度和較強的抗干擾性能。
針對地下管線探測的上述特點,目前國內外的有關儀器大多數具有梯度測量的功能,並且一般均可測量電磁場總場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這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管線探測對儀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