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偃師耕地轉讓

偃師耕地轉讓

發布時間:2021-06-26 09:06:18

⑴ 偃師二手房過戶需不需要交土地出讓金

住房所屬土地是出讓性質,過戶住房,不需要繳納土地出讓金。
住房所屬土地是集體,或劃撥性質,需要繳納土地出讓金,轉變土地性質為出讓,才可過戶住房。

⑵ 洛陽市國土資源局

洛陽市位於河南省西部,介於東經111°8′~112°59′,北緯33°35′~35°05′之間,北依黃河,南鄰秦嶺,地理位置險要,自古以來乃兵家必爭之地。洛陽市東與鄭州市接壤,西與三門峽市為鄰,南連平頂山、南陽二市,北與焦作市相接,總面積15208平方公里。轄九縣(市)六區,人口654.4萬人。洛陽是我國著名新興工業城市,又是享譽海內外的歷史文化名城,素有「九朝古都」美稱。洛陽地處秦嶺山脈東段,地勢總體南高北低,南部山區有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等山脈,最高山峰為欒川縣雞角尖山峰,海拔2212.5米。北部為伊洛盆地及邙山丘陵。最低點為偃師市伊洛河河床,海拔118米。全區相對高差為2094.5米。洛陽市跨黃河、長江兩大水系,主要流域面積為黃河水系,洛河、伊河為主幹河流。二者在偃師境內交匯後稱為伊洛河,匯入黃河。南部老灌河、白河、汝河自北西向南東匯入長江。

趙建國 黨組書記、局長

趙力爭 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張耀虎 黨組副書記、調研員

高士義 黨組成員、副局長

陳衛平 副局長(市政協副主席)

李登峰 黨組成員、副局長(正縣級)

王躍欣 黨組成員、副局長

陶洲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趙建國簡介:漢族,山西省左權縣人,本科學歷,中國共產黨黨員。1972年入伍,在部隊歷任排長、作戰參謀、作訓科長,兩次榮立個人三等功;1987年,任焦作市山陽區常委、武裝部部長;1992年,任焦作市中站區委常委、副書記;1997年,任山陽區委常委、區長;2001年,任焦作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2007年3月至今,任洛陽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2004年,根據中共洛陽市委、洛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洛陽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洛發[2004]14號),撤銷洛陽市國土資源與城市規劃局,成立洛陽市國土資源局,撤銷市地質礦產局,其職能並入洛陽市國土資源局。洛陽市國土資源局為主管全市土地、礦產、測繪工作的市政府工作部門。2010底,全局實有在職人員266人,退休人員41人,其中,局機關編制55人,實有62人。局機關內設辦公室、調控和監測科、人事教育科(機關黨委)、財務科、總師室、法規監察科、信訪科(首問服務科)、耕保用地科、土地科用科、地籍管理科、規劃科、測繪管理科(洛陽市測繪局)、礦產開發科、地質勘查科、資源與環境科15個職能科室。市局下轄13個二級機構,參照公務員管理單位7個,分別為監察支隊、澗西分局、西工分局、老城分局、瀍河分局、龍門分局、伊洛產業聚集區國土資源分局,編制人數共72名,實有113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6個,分別為洛陽市土地儲備整理中心、洛陽市地產交易中心、洛陽市土地登記評估中心、洛陽市礦業發展中心、洛陽市國土資源信息中心、洛陽市國土資源局機關後勤服務中心,編制人數共84人,實有91人。

【土地資源】洛陽市土地總面積15235.8平方公里。東部陵谷川地區位於洛陽市東北部,主要包括洛陽市4個城市區,洛龍區的7個鄉鎮,吉利區及偃師市的15個鄉鎮,孟津縣的6個鄉鎮,新安縣的1個鎮。總土地面積19.01萬公頃,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12.48%。該地區主要是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地區,土壤較肥沃,以褐土、潮土為主。地下水位較淺,農田水利設施好。光照熱量條件較差。由於耕作條件好,農業生產歷史悠久,靠近城市,是洛陽市糧食、蔬菜高產區。有發達的交通條件,工業基礎雄厚,鄉鎮企業、集市貿易有一定規模,非農業人口集中,工副業比較發達。

北中部丘陵區位於洛陽市北中部,包括新安、孟津、宜陽、伊川、嵩縣、汝陽和偃師的67個鄉鎮,土地面積52.41萬公頃,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34.41%。該區大部分地貌為海拔500米左右的丘陵和淺山,地勢起伏,切割嚴重,多為黃土覆蓋。土壤以褐土為主,質地黏重,有機質含量小,肥力差。農業是該區的主導產業。

中南部低山區包括宜陽、洛寧、嵩縣、欒川、汝陽五縣的23個鄉鎮。土地面積29.33萬公頃,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19.26%。該區大部分為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區,土壤主要是褐土、棕壤兩大類。光照資源豐富,無霜期長,年降水量600~800毫米。荒山荒坡較多,耕地資源較少,種植業發展受自然條件特別是水土條件的限制。該區以低山為主,各種地形均有分布。

西南部中山區包括洛寧、欒川、嵩縣、汝陽四縣的29個鄉鎮,土地面積51.55萬公頃,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33.85%。該區地處伏牛山和熊耳山腹地,山高坡陡,地形復雜,一般海拔1000~2000米。由於地形起伏,土壤、氣候、降水明顯表現出地域分異和垂直分異規律,土壤根據海拔由低到高依次為褐土、山地褐土、山地棕壤等。

【國土資源規劃修編】2010年,《洛陽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已上報國務院,通過了國土資源部等大多數部委的審查,待國務院審批。繼2009年全市十個縣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獲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實施後,全市142個鄉級規劃分別通過了省、市聯合組織的初審、復審,2010年5月,洛陽市人民政府批准實施。編制完成了《洛陽市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送審稿),2010年12月23日由河南省國土資源廳組織專家對該礦產資源規劃進行了初步審查,洛陽市國土資源局正按初步審查意見修改完善礦產資源規劃,並擇機上報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預審。

【建設用地報批】2010年,全市共上報國務院、省政府、市政府審批建設用地86個批次,用地總面積3140.8263公頃。其中,上報國務院審批單獨選址項目4個,土地面積1137.4411公頃(含單獨選址項目用地);上報省政府審批建設用地67個批次,土地面積1743.0845公頃;上報市政府審批農用地轉用15個批次,土地面積260.3007公頃,報件一次通過率達98%。全市共經國務院、省政府、市政府批復建設用地79個批次,用地總面積2585.4138公頃。其中,國務院批復單獨選址項目4個,土地面積7003.0666公頃;省政府批復建設用地60個批次,土地面積1624.8033公頃;市政府批復建設用地15個批次,土地面積260.3007公頃。

【耕地保護】2010年,嚴格執行基本農田「五不準」制度,把基本農田落實到了地塊和農戶。對基本農田規劃調整、佔用和補劃,洛陽市始終堅持「總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布局更優化」的原則。2010年,全市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穩定在37.52萬公頃以上,耕地面積穩定在42.73萬公頃以上。實現了先儲備後使用,基本農田質量達到了國家規定的質量標准。2010年,省廳下達洛陽市補充耕地883.0公頃,全年批准補充耕地項目立項27個,立項面積6634.3210公頃;驗收補充耕地項目20個,驗收面積3028.1059公頃,驗收的20個項目均已經省廳核查確認並列入補充耕地儲備庫,超額完成了省廳下達的完成883.0公頃補充耕地任務指標。嚴格執行建設用地項目與補充耕地項目掛鉤制度,嚴格加強耕地佔補平衡項目管理,已建立了耕地後備資源庫、年度占補平衡項目庫和耕地儲備庫,建立了耕地佔補平衡台賬。繪制了各縣(市、區)補充耕地位置圖。2010年,洛陽市共經國務院、省政府、市政府批准佔用耕地1710.5690公頃,補充耕地1710.5691公頃,連續11年實現占補平衡有餘。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2010年,全年供應土地255宗,1613.2028公頃,土地出讓收入59.4999億元,創歷史新高。按土地使用類型劃分,工業76宗,939.28公頃;商住123宗,278.2225公頃;保障性住宅9宗,34.6025公頃;其他47宗,361.0978公頃。按供地方式劃分,劃撥54宗,387.6029公頃;協議出讓42宗,571.0215公頃;「招拍掛」出讓159宗,654.5784公頃。其中,市本級全年供應土地87宗,537.7651公頃,土地出讓收入47.0438億元。按土地使用類型劃分,工業19宗,190.9341公頃;商住40宗,157.8728公頃;保障性住宅7宗,27.2437公頃;其他21宗,161.7145公頃。按供地方式劃分,劃撥29宗,190.2799公頃;協議出讓13宗,91.5293公頃;「招拍掛」出讓45宗,255.9559公頃。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2010年,啟動了國土資源節約型城市創建工作,市政府成立了國土資源節約型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洛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創建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型城市活動的實施意見》(洛政[2010]45號),召開了國土資源節約型城市創建工作動員大會。同時,開展了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模範縣(市、區)創建活動,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國家級創建試點,河南洛陽工業園區、宜陽縣產業集聚區、宜陽縣、孟津縣為省級創建試點。加大了產業集聚區標准化廠房建設力度,全年新建標准化廠房179.52萬平方米。

【土地開發整理】2010年,全市范圍內共實施了69個國家、省、市投資以及使用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安排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這些項目分布在8縣1市4區,項目建設總規模22033.26公頃,總投資47632.2018萬元,新增耕地面積2149.46公頃。該批項目中已有55個項目通過了竣工驗收,14個項目已經完工或接近完工,准備接受竣工驗收。此外,利用河南省財政下達洛陽市的2009年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申報批准了13個土地整理項目,建設總規模5319.24公頃,新增耕地面積187.52公頃,預算總投資12625.77萬元,目前該批項目正在進行實施前期准備工作,即將開工建設。

【第二次土地調查】2010年,按時保質完成了全市第二次土地調查各項任務。2010年1月,完成了全市第二次土地調查統一時點更新和變更調查工作;5月,全面完成全市第二次土地調查自查整改及基本農田調查資料庫修改上報工作;11月,完成各縣(市、區)鄉鎮地籍調查外業調查成果預檢,市區及各縣城城鎮地籍調查資料庫基本完成;11月30日至12月3日,省第二次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組成專家組,對全市15個縣(市、區)第二次土地調查農村土地調查成果進行預檢,經專家組評審,全部通過省級預檢。

【地籍管理】2010年,按照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全國地籍管理規范化建設的通知》要求,對照《地籍管理規范化建設內容及標准》逐條進行認真落實。截至2010年底,市本級以及各縣(市)區均已經達到了省級地籍管理規范化建設標准。在土地登記發證方面,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市國有土地使用權累計發證數469781本,發證率為88.3%;集體土地所用權累計已發證數為2870本,發證率為97.1%;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累計已發證數為17813本,發證率為89.8%;宅基地累計已發證數為1363271本,發證率為92.5%。市本級年度共辦理單位土地登記390宗,總面積10766023.2平方米;辦理土地抵押登記276宗,抵押面積7876843.8平方米,抵押金額565018.27萬元;辦理城鎮住房分割登記發證22525本,變更登記發證13692本。2010年,受理土地糾紛案件3起,已調查報政府處理決定2起,協調處理1起;代理市政府訴訟案件3起,2起勝訴,1起在開庭審理中;處理信訪案5起,結案4起;共處理、答復市長熱線、訴求熱線事項32起。

【地產交易】2010年,全市進行了57宗土地的公開掛牌交易,成交53宗,總成交面積276.68萬平方米,成交金額42.43億元。土地市場競爭激烈,洛陽新區土地價格出現639萬/元畝的新高,澗西區土地賣到621萬/元畝,瀍河區土地賣到361萬元/畝。

【礦產資源】2010年,全市已探明礦產4大類76種,其中金屬礦產22種,非金屬礦產45種,能源礦產7種,水汽礦產2種。共發現礦床(點)1067個,其中大型礦床41個,中型礦床69個,小型礦床415個。礦產資源潛在經濟總價值(不包括水汽礦產)20250億元。在已探明礦產資源中,鉬、鎢、金、鋁、煤、耐火粘土和白雲岩在河南省占重要地位。礦產資源的分布以下特徵:一是門類齊全、遠景較大。北部伊洛盆地以沉積礦產為主,是煤炭、鋁土礦、耐火粘土等外生礦產的重要成礦區和礦產地;南部熊耳山—外方山地區是金、銀和有色金屬成礦集中區和資源基地。在已發現的76種礦產中,包含了能源、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冶金輔助材料、化工、建材等特種非金屬、地下水資源等礦產。二是蘊藏豐富、儲量集中。洛陽市的主要優勢礦產資源儲量在河南省均占重要地位,其中鉬礦佔全省探明儲量的91%,鎢礦佔99%,金礦佔26%,銀礦佔24%,鋅礦佔18%,螢石礦佔38%,耐火粘土佔25%,冶金用石英岩佔84%。主要礦產分布集中,形成了一批著名的大型、特大型礦田和礦床,主要包括1大銀礦(洛寧鐵爐坪)、2大鋁礦帶(新安、偃師)、3大煤田(新安、偃龍和宜陽)、5大鉬礦(欒川上房溝、三道庄、南泥湖、嵩縣雷門溝和汝陽東溝)、7大金礦(洛寧上宮、青崗坪、嵩縣祁雨溝、廟嶺—牛頭溝、前河、欒川潭頭、康山)。三是組分復雜、一礦多用。許多礦床都含有多種有益組分,多數已達工業要求,可用為共生或伴生礦床綜合利用。如金礦中伴生的銀、鉛、碲,鉛鋅礦中伴生的銀、銦,鉬礦中伴生的鎢、錸,伴生的硫和硅灰石,鋁土礦中伴生的鎵、鋰等。此外還有一區多礦即復式礦床現象,如鋁土礦層頂底板共生的煤炭、熔劑灰岩、高嶺土、耐火粘土、鐵礬土、硫鐵礦和山西式鐵礦等。四是交通便利、易於開發。洛陽地處隴海、焦枝兩大鐵路干線交會處,境內公路四通八達,同時伊、洛兩大河流水量充沛,煤電資源充足,為礦山建設提供了相當優越的外部條件。

【礦產資源整合】2010年,積極穩妥推進礦產資源整合,完成《河南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整合總體方案》規劃的12個省定重點整合礦區整合工作任務。整合礦區內原有采礦權44個,整合後設采礦權12個,減少採礦權32個;整合礦區內原有探礦權16個,整合後設探礦權2個,減少探礦權14個。按照省政府關於煤炭企業兼並重組政策要求,在市煤炭兼並重組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協助市煤炭局研究制定了洛陽市煤炭企業兼並重組實施方案。全市54個小煤礦由義煤集團等省重點骨幹煤炭企業兼並重組。

【采礦權管理】2010年,全市共有各類采礦證702個。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額連續三年超過億元,2010年全市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12104.523萬元。

【地質勘查管理】2010年度,洛陽市范圍內共有地質勘查項目477個。其中,3個項目為國土資源部發證,其餘全部為河南省國土資源廳發證。省國土資源廳在洛陽市共設立50個地質周轉金計劃勘查項目,投入計劃勘查基金32億元。全市共有各類探礦權人263個。在洛陽市工作的地勘單位共有56家,分別來自地礦、化工、核工業、煤田、武警黃金部隊等行業部門和地礦中介機構。2010年度,全市共完成勘查市場投入11814.04萬元,完成技術人員投入4152個人月。具體投入勘查工作量:機械岩心鑽探65274米;槽探82257立方米;坑道施工23490米。另外還完成了部分地質填圖、剖面測量、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測量及樣品分析等工作。在勘查項目監督管理方面,2010年度共完成勘查項目轉讓審查13個,延續項目審查92個。共完成412個勘查項目年度報告審查。

【地質環境治理】2010年,在省國土資源廳《關於做好2010年省兩權價款礦山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洛陽市地質災害防治項目類2個,省財政下撥資金911萬元,中央財政資金488萬元;地質遺跡保護(地質公園)項目類2個,省財政下撥資金845萬元;同時爭取到一個國家級礦山環境治理類項目,中央財政下撥補助資金3500萬元。這些項目的實施將使一些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活動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破壞得到恢復,地質遺跡得到有效保護,使一些地質災害隱患得到消除或減弱。

【測繪管理】2010年,全市具有測繪資質的單位共有66家,其中甲級1家,乙級15家,丙級17家,丁級33家。2010年3月15日,市政府制定印發了《洛陽市測繪管理辦法》。制定了洛陽市基礎測繪「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研究制定了「十二五」期間洛陽市測繪發展的總體目標。進一步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基礎地理信息服務的需求,加強測量標志保護工作,測量標志完好率達到90%以上。洛陽市國土資源局獲2010年「全省測繪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鄉所建設】2010年,全市對基層國土資源所實行統一化、專業化、規范化、人性化「四化」管理。積極籌措資金,先後爭取縣(市、區)財政資金近3000萬元,全市146個鄉所有128個鄉所擁有獨立的辦公場所;按照「六個必備」的要求,87%的鄉所配齊了執法巡查車輛,購置了電腦、傳真機、列印機、復印機、掃描儀等辦公辦案器材;嚴格落實「四本五簿八上牆」規范化建設標准,114個鄉所達到了省定標准,達標率為78.1%;大力實施「人才工程」,努力提高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隊伍業務素質,共有450名基層鄉所工作人員參加了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培訓。2010年,積極開展基層鄉所「創先爭優」活動,全市16個鄉所被省國土資源廳表彰為優秀鄉所、24個鄉所為先進鄉所、69個為標准鄉所,共獲上級獎勵資金297.615萬元。

【執法監察】2010年,不斷強化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力度,充分發揮聯合執法機制對資源的保護作用。一是全力做好第十次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工作。第十次土地衛片執法檢查監測圖斑405個,519宗地,面積12089.91畝。其中,軍用土地4宗,151.23畝;實地偽變化193宗,2684.52畝;新增建設用地322宗,9254.16畝(耕地8845.94畝)。新增建設用地中,合法用地289宗,8977.69畝(耕地8643.21畝),違法用地33宗,276.47畝(耕地202.73畝),全市違法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總面積的比例為1.95%。在土地衛片執法檢查中,罰款238.8萬元,沒收違法所得1.34萬元,沒收違法建築物面積8.97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築物面積1.42萬平方米,復耕土地面積21.4畝。2010年11月,此項工作順利通過國家驗收。二是完善聯合執法制度。完善國土資源監察隊伍和警察隊伍合署辦公、聯合辦案等各項工作制度,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細化工作流程,建立獎懲措施,構建快速反應機制,嚴厲打擊各類國土資源違法行為。2010年,共依法查處各類國土資源違法案件29宗,收繳罰沒款1000餘萬元。市國土資源監察支隊先後被國土資源部、洛陽市人民政府表彰為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先進單位和依法行政先進單位。三是進一步完善了「12336」國土資源違法舉報電話制度。充分發揮了群眾對國土資源違法行為的監督舉報作用,與衛星遙感監測、動態巡查等共同構成發現和查處國土資源違法行為的快速反應平台。

【年度榮譽】2010年,洛陽市國土資源局獲得全國「雙保」先進單位;再創省級文明單位稱號;「全省測繪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洛陽市政府給市國土資源局記集體二等功一次。

(周天龍)

⑶ 偃師市掌合商貿有限公司怎麼樣

偃師市掌合商貿有限公司是2015-06-10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市槐新街道辦事處道北路6號。

偃師市掌合商貿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10381345009430G,企業法人張現平,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偃師市掌合商貿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預包裝食品(含冷藏冷凍食品)、保健食品、日用百貨、服裝鞋帽、文化體育用品及器材、建築材料、五金水暖、農副產品、化工產品(化學危險品除外)、礦產品、金屬材料、耐火材料、防水防腐材料的銷售;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轉讓、技術服務;圖文設計;廣告的設計、製作、代理、發布;會展服務、普通貨物倉儲服務涉及許可經營項目,應取得相關部門許可後方可經營。

通過愛企查查看偃師市掌合商貿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⑷ 偃師民生網如何發貼:大家好!我想問一問偃師的哪些門面沒有轉讓費大家是否知道同行工藝這些早就存在

注冊成網站會員即可發帖,沒有轉讓費的門面幾乎沒有

⑸ 偃師西亳市場租金

看是溫州還是槐苗。租金一年一繳。轉讓費一次繳清。溫州鋪面租金1800,轉讓大概6萬,位置不同,價錢不同。

⑹ 偃師吧可以發轉讓信息嗎

你可以去中介看看呀,很多中介所呢

⑺ 洛陽市新安縣五頭鎮小庄村土地流轉最新價是多少

河南省洛陽市農村土地流轉情況調研報告


目前,土地資源過分分散制約了我市農業的跨越式發展,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是新形勢下進一步優化農業生產要素,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促進規模經營和城鄉統籌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的客觀要求。近期,市政協農業委員會組織部分省、市政協委員對我市農村土地流轉情況進行調研,並赴昆明市考察學習。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河南省洛陽市土地流轉工作的基本現狀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勞動力的大量轉移,我市農村土地流轉發展較快。(略)


農村土地流轉極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進了農業的規模經營、增加了農民的直接收入、加快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其主要表現在:


(一)龍頭企業帶動,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規模經營,提高了農業的市場競爭力。目前,全市龍頭企業通過租賃、反租倒包等形式直接流轉土地面積18萬畝,占總流轉面積的45%,在輻射帶動基地和農戶發展、推動農村土地流轉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洛陽福達美農業生產有限公司是我市的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該公司以每畝每年2000斤糧食、1000元錢租金租用洛龍區花園村130餘畝閑置土地50年,從事高檔珍稀食用菌的研發和種植,直接帶動周邊300餘人就業。租出土地的農民不僅有了糧食的保證還有了租金,又可以就近到該企業打工賺取工資。其食用菌生產線是目前我國國內最大的杏鮑菇生產線,填補了國家食用菌行業的空白,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等地,供不應求。


洛陽伊眾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是河南省最大的一家清真肉類加工和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其以每畝600元租賃龍門村委會荒灘212畝,直接帶動千人以上人員就業,帶動宜陽縣2個肉牛專業合作社發展,並扶持帶動全市范圍內幾近萎縮的肉牛養殖戶走出困境。目前該企業正籌備包裝上市,如上市成功,能帶動全市18萬農戶通過養牛致富。


伊川縣新大牧業有限公司以每畝每年270斤小麥租用江左鎮張庄、苑庄和白土窯3個村50年1700畝土地,建設一個集年出欄20萬頭種豬、年產20萬噸飼料和25萬噸有機肥的大型養殖公司。


(二)各類專業合作社帶動,促進土地、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的合理利用,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近幾年,全市通過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9.5萬畝,占總流轉面積的24%。偃師市緱氏鎮向民葡萄專業合作社社員郭向民、郭保卿等租賃土地1430畝發展葡萄種植,畝收益1.5萬余元,是普通種植戶的2—3倍。而出租土地農戶除每年每畝獲得400—1000元租金收入外,每個勞動力在葡萄園打工每年可得收入3000元左右。孟津縣慧林源蔬菜合作社,由村委會以每畝每年800斤小麥的租金,採取反租倒包的形式,將農民的土地反租回來,建蔬菜大棚,發展蔬菜近2000畝,建成後由群眾承包,實行五統一即統一供種育苗、統一技術指導培訓、統一生產管理、統一收購包裝、統一價格商標銷售,承包戶效益明顯。


(三)種植專業大戶承包,強化了種植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目前通過種植大戶流轉的土地有5.6萬畝左右,占總流轉面積的14%。如宜陽縣煙草種植專業戶肖長信,通過村委以反租倒包的形式,以每畝租金250元承包宜陽縣蓮庄鄉澗河村300多戶村民1200多畝嶺地從事煙葉規模連片種植。偃師市城關鎮北窯村農民王松濤,2006年經協商以每年每畝530斤麵粉為租金簽訂為期6年的合同,流轉了該村1300畝土地,種植小麥等糧食作物,年純收入20萬元左右。


(四)政府有效引導,促進資源合理配置。按照農業區域和產業規劃,為改善城鎮近郊的生態環境,政府從農民手中租回土地,再承包給一些經營企業或者政府直接經營,這類形式的土地流轉3萬多畝,占總流轉面積的10%。如洛陽市郊的龍門山、宜陽香鹿山生態園、周山、上清宮等森林公園、嵩縣陸渾庫區生態園、孟津小浪底森林公園建設等均屬此類流轉形式。


二、影響我市土地流轉的主要因素


(一)傳統思想觀念束縛導致流轉率低。我市農村土地流轉起步較晚,加上農業自然條件差、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後、農民轉移就業的渠道較窄,在大部分丘陵山區,土地仍是農民賴以生存的主要來源和生活保障,大多數農民戀土情結較濃。加上各項農業補貼,土地收益得到提升,農民把土地看得更加珍貴,即使外出務工、經商,也捨不得將土地流轉出去,從而限制和影響了土地流轉。目前我市農村土地流轉率只有8.4%,低於全省平均水平12-13%,低於鄭州10%、信陽35%等,與浙江、上海、江蘇、成都等發達地區相比,差距更大。


(二)流轉機制不健全服務缺位。目前,全市基本沒有建立能夠為土地流轉提供統一信息、服務的機構,流轉的長效機制沒有形成,流轉信息不暢服務缺位。一些農戶有強烈的流轉願望,卻找不到合適的承租人;一些企業或大戶有強烈的規模種植願望,但卻找不到合適的土地,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流轉的速度和規范操作。如洛陽福達美農業生產有限公司共研製出12個可集約化生產的珍稀食用菌品種,目前只有1個投產,剩餘的11個品種需用地1000餘畝,產品的技術、銷售均已成熟,但苦於找不到合適的土地,生產無法開展。


(三)流轉程序不規范問題突出。土地流轉服務滯後,既無管理機構,又無規章制度,政策和法規把握還欠准確。從調查情況看,書面合同簽訂率低,農戶間轉包、互換等小面積的土地流轉,大多是口頭協議,在誠信制度尚不完善的情況下,雙方利益無法受到法律保護,不僅大大影響土地流轉的效率,也為以後的糾紛埋下了隱患。


(四)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制約大規模流轉。我市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起步晚、規模小、數量少,特別是在發展基地、帶動土地流轉方面發揮作用還遠遠不夠,全市由企業參與流轉的面積只佔總流轉面積的45%,還沒有形成主導作用,絕大部分龍頭企業流轉面積都較小,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市農村土地的大規模流轉。


三、昆明市土地流轉的主要做法及啟示


(一)成立規范的運作機構,建立有效的規章制度和運作機制。昆明市多數區縣成立了以區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農業、國土、林業等部門組成的農村土地流轉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加強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指導、協調、服務。如昆明市五華區成立了由18個部門和單位組成的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台了《五華區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實施方案》、《五華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管理辦法》,完善相應的土地流轉制度和相關手續(包括土地流轉申報、評估、登記、備案、審批、流轉合同簽訂、鑒證、兌現、糾紛調解與仲裁等)。規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行為,切實維護農民土地承包權益。並在鄉、村兩級分別建立了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機構,構成了區、鄉、村三級抓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良好格局,為順利開展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充分維護好農民切身利益,多方宣傳引導推介。昆明市利用廣播、電視、板報等多種形式,鼓勵和引導農民依法自願有償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通過典型案例引導和土地流轉農戶的「現身說法」,分析土地流轉後的規模效應、經濟收益,消除部分農戶的思想顧慮。如昆明市尋甸縣仁德鎮自2006年先行試點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成立土地流轉中心,承擔起宣傳、引導、協調、服務和相應的中介職責;效果很好,農戶滿意,企業滿意,呈現出雙贏的局面。


四、加快推進我市土地流轉的幾點建議


(一)盡快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監督管理機構和糾紛調處機制。嚴格按照《洛陽市人民政府關於盡快成立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服務機構的通知》精神,縣(市、區)、鄉兩級盡快成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配備必要的辦公設備和工作人員,建立流轉信息系統,構建完善的流轉信息網路;盡快建立健全鄉村調解、縣(市、區)級仲裁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縣(市、區)應為仲裁委員會的日常工作提供相應的條件,加強仲裁庭建設,將仲裁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二)制定完善各項制度,規范土地流轉管理工作。嚴格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盡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程序、土地流轉備案、登記、檔案管理、流轉糾紛信訪接待等制度,進一步規范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保護農民的長期合法權益。


(三)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和引進力度,充分發揮龍頭帶動效應。調研中我們了解到,農村土地流轉程度的高低與當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規模效應息息相關,在縣區,土地能夠有效流轉並產生較好經濟效應主要還是依靠龍頭企業的帶動,因此,要想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有效流轉,必須培育、扶植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我們建議,市委、市政府應在有關企業扶持政策上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給予傾斜,各縣(市)區在各自的產業集聚區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供專業用地,扶持、引導鼓勵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在一些具有傳統養殖、種植技能的地區,如洛寧、宜陽的養牛,偃師的葡萄種植等,建議當地縣、鄉政府積極扶持,當好當地種植、養殖民眾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橋梁和紐帶,帶動土地的集中流轉,促進農業的規模化經營,實現雙贏。


(四)鼓勵專業合作社發展,促進土地集中整合。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土地資源有效利用和高產出是土地流轉的根本出發點。專業合作社能有效的將農民的土地集中整合,每個參與合作社的農戶作為專業合作社的主體,有很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大降低合作組織的管理成本,同時,合作社與每個農戶的利益又緊密捆綁。專業合作社通過技術指導,提高農戶種植養殖水平和產品質量,並在產品的銷售上能統一銷路,有效地避免了農戶獨立面對市場的壓力和困境,切實地維護了種植戶的切身利益。專業合作社的模式,不僅能解決小農戶面對大市場的難題,同時又能有效地促進土地的集中整合,推動土地集約利用。


(五)加大宣傳力度,為農村土地流轉營造良好氛圍。通過大力宣傳報道土地流轉的好經驗、好典型,提高廣大基層幹部和農民群眾對加快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意義和作用的認識,消除他們的顧慮,樹立正確的觀念,形成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的共識和內在動力,加快規模化經營。


二0一一年六月三日


⑻ 小貨車在偃師市可以過戶嗎

只要不是國三排放的車輛,小貨車在偃師市可以過戶。
辦理車輛過戶手續,需車輛之前違章處理完畢,車檢合格。
由買賣雙方持有各自身份證和車輛手續(機動車登記證書,機動車行駛證等),雙方一起到車輛登記的車管所咨詢辦理車輛過戶手續。
車輛管理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一日內,確認機動車,核對車輛識別代號拓印膜,審查提交的證明、憑證,收回號牌、行駛證,確定新的機動車號牌號碼,在機動車登記證書上簽注轉移事項,重新核發號牌、行駛證和檢驗合格標志。
《機動車登記規定》:
第十八條 已注冊登記的機動車所有權發生轉移的,現機動車所有人應當自機動車交付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登記地車輛管理所申請轉移登記。
機動車所有人申請轉移登記前,應當將涉及該車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和交通事故處理完畢。
第十九條 申請轉移登記的,現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填寫申請表,交驗機動車,並提交以下證明、憑證:
(一)現機動車所有人的身份證明;
(二)機動車所有權轉移的證明、憑證;
(三)機動車登記證書;
(四)機動車行駛證;
(五)屬於海關監管的機動車,還應當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監管車輛解除監管證明書》或者海關批準的轉讓證明;
(六)屬於超過檢驗有效期的機動車,還應當提交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合格證明和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憑證。
現機動車所有人住所在車輛管理所管轄區域內的,車輛管理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一日內,確認機動車,核對車輛識別代號拓印膜,審查提交的證明、憑證,收回號牌、行駛證,確定新的機動車號牌號碼,在機動車登記證書上簽注轉移事項,重新核發號牌、行駛證和檢驗合格標志。
現機動車所有人住所不在車輛管理所管轄區域內的,車輛管理所應當按照本規定第十三條的規定辦理。
第六十四條 本規定下列用語的含義:
(四)身份證明是指:
3.居民的身份證明,是《居民身份證》或者《臨時居民身份證》。在暫住地居住的內地居民,其身份證明是《居民身份證》或者《臨時居民身份證》,以及公安機關核發的居住、暫住證明。

⑼ 伊川縣國土資源局

伊川縣位於河南省西部,距省會鄭州152公里,北連洛陽市,南接嵩縣境,東與登封縣比鄰,西與宜陽縣搭界,東北與偃師市相交,東南與汝陽縣相接。全縣跨越北緯34°13′~34°33′,東經112°12′~112°46′,東西長50.7公里,南北寬34.5公里,總面積1059.45平方公里(注:由於數據誤差造成,2009年為1058.41平方公里)。伊川縣隸屬洛陽市,轄城關、彭婆、鳴皋、水寨、白沙、江左、高山、呂店8鎮和平等、白元、葛寨、鴉嶺、半坡、酒後6鄉,369個行政村,總人口72萬餘人。

黨書卿 黨委書記、局長

張積學 黨委委員、副局長

杜群淵 黨委副書記、副局長

趙貴星 黨委委員、副局長

李生秦 黨委委員、副局長(女)

周紅欽 黨委委員、副局長

郭松喜 黨委委員、副局長

侯金木 黨委委員、副局長、紀檢組長

張鎖君 黨委委員、副局長

鍾樹卿 黨委委員、副局長

黨書卿簡介:伊川縣呂店鄉人,1960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漢族,大學本科學歷。1978年12月參加工作,先後任伊川縣高山鄉鄉長、農機局局長、林業局局長、建設局局長;2008年8月至今,任伊川縣國土資源局黨委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局機關設辦公室、黨委辦公室、人事教育科、財務科、紀檢監察室、法規監察科、信訪科、建設用地科、耕地保護科、地政地籍科、土地利用科、規劃科、測繪科、礦產開發科、資源與環境科、檔案科、窗口辦、女工辦、安全監督科、績效考核辦公室、工會辦公室21個科室;設土地監察大隊、礦產稽查大隊、土地儲備中心、地產交易中心、土地整理中心、冶金管理所6個二級機構;轄城關、鴉嶺、高山、平等、鳴皋、酒後、白沙、半坡、江左、白元、水寨、呂店、葛寨、彭婆14個國土資源所和城關、彭婆、白沙、高山、半坡5個礦管站。截至2010年12月31日,伊川縣國土資源局有幹部職工365人(注:2009年為381人,退休16人)。

【土地資源】根據伊川縣第二次土地調查統計,伊川縣土地資源總面積為105944.75公頃。其中,耕地60600.61公頃,占總面積的57.2%;園地898.47公頃,占總面積的0.85%;林地3426.08公頃,占總面積的3.2%;草地2646.04公頃,占總面積的2.5%;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4184.11公頃,占總面積的13.4%;交通運輸用地2949.35公頃,占總面積的2.8%;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3547.96公頃,占總面積的3.35%;其他土地17692.13公頃,占總面積的16.7%。

【耕地保護】嚴格落實耕地保護有關制度,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全縣耕地保護面積穩定在60939公頃(注:土地調查數據),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始終保持在57115.37公頃以上。在全縣范圍內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369個,基本農田保護塊2247個,設置保護標志478個;完善基本農田檔案資料,製作基本農田保護塊統計表和匯總表300餘份,同時製作鄉村基本農田保護牌300餘個,編制鄉村基本農田保護圖400餘張,做到責任人、面積、四至明確;縣與鄉(鎮)、鄉鎮與村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與小組、小組與個人分別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落實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明確各級對基本農田保護的責任;以縣政府名義下發了《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明確各鄉(鎮)長為耕地保護第一責任人;2010年,伊川縣國土資源局積極申報補充耕地儲備項目兩個批次,總面積347.7233公頃,新增耕地面積312.9678公頃,可用於占補平衡面積312.9678公頃;實施補充耕地項目5個,補充耕地129.8633公頃,為洛欒高速路、濱河新區、產業集聚區等建設項目補充耕地129.8633公頃,做到占補耕地略有盈餘。

【建設用地管理】2010年,組織報件15個,面積4226.68畝。其中,城市批次2個,面積927.41畝,全獲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鄉鎮批次3個,面積1638.98畝,已獲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2個批次,面積1518.48畝;調整鄉鎮建設用地區位1個,面積66.34畝,已獲洛陽市人民政府批准農轉用;衛片執法組織報件2個,面積782.4畝,已獲洛陽市人民政府批准農轉用;全省清查違法違規專項行動中,組織上報8個補辦批次,面積3398.39畝(包括徵收4個批次,面積1858.74畝,已報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審批;鄉鎮4個批次,面積1539.65畝,已獲洛陽市人民政府批准農轉用)。依法、及時保障了洛欒高速路、濱河新區、產業集聚區等多項重點建設項目的用地需求。

【規劃管理】2010年,嚴格執行伊川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和伊川縣土地利用年度計劃(2010年),依法預審了河南龍泉金亨電力有限公司2×600兆瓦發電工程鐵路專用線項目、洛陽新奧華油燃氣有限公司洛陽市管道天然氣利用工程高壓輸配管網一期建設項目、西氣東輸二線入市管道大庄門站項目、河南省煤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關於《西氣東輸二線洛陽一偃師支線》大庄輸氣站建設項目等建設項目。2010年,引導龍鼎集團、伊川電力集團、商仝公司等13個招商引資項目入駐產業聚集區或工業園區。

【國土資源規劃修編】2010年,在伊川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順利通過河南省人民政府審批的基礎上,伊川縣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修編工作認真落實縣級規劃下達的各項控制指標,優化土地利用布局,在保證「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所提高」的前提下,按照「有限指標保重點,一般項目靠挖潛」的原則,優先保障城鎮基礎設施、能源、交通、水利等重點項目用地,統籌城鄉發展,合理安排新農村建設用地。2010年3月,伊川縣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修編工作通過洛陽市人民政府批准。伊川縣新一輪礦產資源規劃修編文本(初稿)已上報洛陽市國土資源局審批。

【地籍管理】2010年,完成日常土地登記發證370宗,其中,集體土地登記260宗,國有土地登記170宗(包括城鎮宗地變更登記110宗,抵押登記60宗)。2010年5~6月,積極開展城鎮地籍更新調查數據建庫工作,完成城鎮宗地檔案拍照7570宗,並建立宗地檔案電子文檔;完成外業補測2.7平方公里,初步建成伊川縣城鎮地籍電子資料庫。2010年11月,伊川縣城鎮地籍更新調查數據建庫工作順利通過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和洛陽市國土資源局聯合驗收。

【土地二次調查】在2009年的基礎上,2010年8月26日,伊川縣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順利通過國家第二次土地調查辦公室復核驗收。

【國有土地資產管理】嚴格控制建設用地供應總量,努力實現土地資產價值,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加強閑置土地處置力度,堅持土地集中統一管理;嚴格執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除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公共設施等用地符合劃撥條件的,其他建設使用土地一律採取招投標方式公開出讓;加強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管理,國有土地使用權要依法公開交易,杜絕隱形交易,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要在有形土地市場公開進行,依法辦理土地登記;加強地價管理,確保土地出讓金應收盡收,杜絕國有資源流失。2010年,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原則,依法依規辦理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9宗,面積1314.48畝,出讓土地價款13932.96萬元;依法依規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劃撥供應2宗,面積1070.22畝。

【土地節約集約利用】2010年2月,伊川縣人民政府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創建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活動,下發了《伊川縣人民政府關於創建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活動實施意見》(伊政[2010]35號),明確創建活動的工作目標、方法步驟、工作要求等內容;認真貫徹洛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標准化廠房建設的意見》,強化措施,穩步推進,伊川縣標准化廠房累計建設171400平方米,完成投資16397萬元;在規劃修編中,利用新一輪土地規劃修編之機,合理配置產業聚集區用地規模,將9000畝建設用地指標向產業聚集區傾斜,使之成為河南省唯一一家發展區、控制區全部安排為建設用地的產業聚集區;積極推進城中村改造,置換土地1265畝。

【土地收購儲備】2009年,上報小庄鋁板材項目用地,面積159畝,2010年3月,洛陽市國土資源局轉發了河南人民政府批復。

【土地開發整理】2010年12月21~23日,國家投資1429萬元、規劃總面積681.40公頃的伊川縣酒後鄉土地整理項目順利通過洛陽市國土資源局終驗。同時,投資421.46萬元、規劃面積106.41公頃的白沙鄉土地整理項目和投資442.58萬元、規劃總面積171.9公頃的呂店鄉土地整理項目順利通過洛陽市國土資源局的初驗;2010年6月18日,投資960萬元的呂店彭婆土地整理項目開工建設,截至12月31日,工程量完成了40%。

【執法監察】2010年,伊川縣國土資源局巡查發現和接到舉報的各種土地違法案件有89起,立案查處81起,強制拆除8宗,逮捕4人,刑事拘留5人,行政拘留7人;立案查處礦產資源違法案件19宗,罰款86萬元;國土資源違法違規案件發現率、查處率、移交移送率達100%,按期辦結率達92%,全年無重大違法違規佔用耕地案件發生。

【衛片執法檢查】2010年,全國第十次土地衛片執法檢查涉及伊川縣54個圖斑,遙感面積1099.9畝。通過伊川縣國土資源局有關科室與各國土資源所的實地勘測、定界測量,54個圖斑實際涉及佔地88宗。其中,合法用地61宗,佔地面積765.1畝;偽變化26宗,佔地面積322.97畝;違法佔地1宗,佔地面積5.4畝,違法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總面積的比例為0.7%。

【信訪穩定】2010年,共接待來信、來訪人員310人次,立案162起,結案144起,辦結率達88%,辦理京、省、市、縣批轉案件87起,辦結80起,辦結率達91%;受理行政復議、應訴案件25起,維持原決定或勝訴25起,勝訴率100%。

【測繪管理】2010年,伊川縣境內實施測繪的伊川縣永佳地勘測繪有限公司、伊川縣伊苑房地產測繪隊、伊川縣規劃局測繪隊三家單位均按要求備案;2月,通過公開招聘、組織決定的方式,從鄭州測繪工程學院招聘4名測繪專業人才充實到伊川縣國土資源局測繪隊;3月,在資金較為緊張的情況下,籌資32萬元,為測繪科添置了電腦1台、手提GPS全球定位儀1部、勘測定界軟體1套,建立起了CORS基站;4月,按照河南省測繪局有關測繪資質復審換證統一要求,將注冊資金由原來的3萬增資到50萬元人民幣;在「8·29」測繪宣傳日中,國土資源局會同城建、規劃等部門的測繪單位在縣城人民大街設立宣傳一條街,扎宣傳彩虹門2個,懸掛橫幅16條,設立咨詢台2個,散發宣傳彩頁1000份,同時在縣有線廣播電視台播放宣傳字幕5天,利用移動通信發送測繪公益簡訊10000條,廣泛宣傳了測繪知識,提高了廣大群眾對測繪管理的認識;9月17日,「數字城關」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項目順利通過河南省測繪局專家組檢查驗收;11月26日,成功申報了「數字伊川」項目,爭取配套資金70萬元,並和河南省測繪工程院簽訂《伊川縣數字縣域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及應用示範項目協議書》;按照洛陽市國土資源局、伊川縣人民政府有關規范用地專項行動的精神,對全縣54宗違法佔地進行了勘測定位,並依法出具測量報告,為建設項目的合法用地及早日產生經濟效益作出應有貢獻。

【礦產資源】伊川縣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有煤、鋁礬土、磷礦石、花崗石、鐵礦石、石油、礦泉水等37種礦產資源。其中,煤儲量1.8億噸,鋁礬土儲量2億噸,煤炭資源主要分布於半坡、白沙、高山、常川、呂店等鄉鎮境內,總儲量18653萬噸左右,采出3173萬噸,現保有15480萬噸。鋁礬土資源主要分布於伊川、登封、汝州三縣市交界處的白窯至魯溝一帶,地質儲量約750萬噸。磷礦資源主要位於葛寨鄉石梯至酒後鄉翟溝一線,估計儲量在1000萬噸以上。鐵礦石地質儲量約90萬噸。

【采礦權管理】2010年,加強對采礦權(探礦權)的設立、變更、出讓、登記、儲量、年檢的管理。3月和6月,分兩批向洛陽市國土資源局申請設立14個采礦權,8月,全部獲批准;5月,伊川縣有5家非煤礦山企業采礦許可證到期,4家提出延續申請,2家延續完畢,2家正按要求、按程序辦理手續,1家按程序依法予以注銷;認真開展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及時解決了礦業權實地核查中發現的23個問題,並根據洛陽市國土資源局《關於印發洛陽市采礦權登記資料庫更新與換證工作方案的通知》(洛國土資[2010]263號)的要求,圓滿完成了采礦權登記資料庫更新和采礦許可證的換證工作;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批轉河南省煤炭企業兼並重組實施意見的通知》(豫政[2010]32號)、《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關於兼並重組煤炭企業辦理采礦權轉讓變更及延續登記手續有關問題的通知》(豫國土資[2010]57號)和洛陽市國土資源局的有關要求,及時對伊川縣兼並重組煤炭企業上報的資料進行了初審,並按《河南省煤炭企業兼並重組領導小組關於下發第一批兼並重組小煤礦名單的通知》(豫煤重組[2010]3號)要求,及時將第一批21個兼並重組小煤礦轉讓變更資料報至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和《探礦權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管理辦法(試行)》(國土資發[2003]197號)等有關采礦權出讓的法律法規規定,經洛陽市國土資源局批准,伊川縣國土資源局掛牌出讓7宗采礦權;全縣有32家煤礦和10家非煤礦山參加儲量動態管理,占應檢90%,合格率95%;全縣有41家礦山企業參加礦業權年檢,占應檢90%,合格率為95%。

【地質災害防治】2010年3月,成功申報了中央財政投資741萬元的伊川縣酒後鄉瑤來村、梁疙瘩村不穩定斜坡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8月26日,中央財政投資220萬元的伊川縣半坡鄉白窯村礦山環境治理項目開工建設。截至12月31日,該項目已完工,正等待洛陽市國土資源局驗收;10月16日,伊川縣寶雨山煤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通過洛陽市國土資源局專家組初驗。

【冶金管理】2010年,由於受伊川縣「3·31」特別重大煤與瓦斯突出事故的影響,伊川縣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處於全面整頓的局面,伊川縣冶金行業管理也處於停滯階段。

【「空心村」整治】2010年3月,為貫徹落實國家、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洛陽市國土資源局有關「空心村」整治活動的精神,伊川縣國土資源局要求各國土資源所對本轄區內的「空心村」進行一次全面排查,並對清理出來的「空心村」的位置、面積、存在原因等情況建立台賬,分類登記造冊,匯總後報縣局規劃科;制訂下發了《伊川縣空心村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方案明確了治理意義、目標任務、治理標准、治理重點、工作措施、組織驗收等內容,為扎實開展「空心村」整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採取試點村帶動的方式,逐步在全縣推廣開展「空心村」整治活動。4月,伊川縣選定呂店鎮翟溝、周溝、下范、孫窯等6個行政村為試點村,預計整治面積約700餘畝。截至12月31日,已完成2個試點村,整治面積300餘畝,現在處於等待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洛陽市國土資源局檢查驗收的階段。

【農村土地綜合整治】2010年6月,根據國土資源部、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洛陽市國土資源局有關開展「千村整治」示範工程的精神,伊川縣國土資源局報請縣政府制定下發了《伊川縣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伊川縣土地綜合實施方案的通知》(伊政[2010]65號),通知特別確定了縣土地綜合整治的規劃目標是2010年啟動整治1個行政村,整治村莊建設用地300畝;2011年,啟動整治4個行政村,整治村莊建設用地面積2000畝;到2020年,整治集體建設用地1.5萬畝,完成規劃目標。按照整治方案的要求,2010年7月,伊川縣國土資源局確定高山鎮鄭村為試點村。該項目涉及927戶,3572人,總面積5650畝,規劃綜合整治1068畝,拆遷農戶200餘戶,規劃新建區佔地100畝。截至12月31日,高山鎮鄭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實地測量工作完成70%,其他工作正在進行當中。

【新農村建設】2010年2月6日,伊川縣國土資源局黨委成員分赴所包的鳴皋鎮董王坡、馬良寨、韓窪等5個行政村的100戶老、弱、五保等弱勢群體進行春節慰問,為每戶送去麵粉1袋,食用油1壺,現金100元;4月,積極響應國家、河南省、洛陽市有關支持村衛生室建設的政策,籌集資金5萬元,分別撥給鳴皋鎮董王坡、馬良寨、韓窪等5個行政村的衛生室現金各1萬元,用於購買醫療儀器;6月,籌集5萬元資金支持呂店一中購置教學器材。

【宣傳教育】2010年4月,針對國土資源管理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以及國家不斷出台的新政策,伊川縣國土資源局邀請洛陽市國土資源局耕地保護科、地籍科、法規科、執法監察大隊等科室負責人、業務骨幹到伊川縣國土資源局授課,解讀了國土資源管理新政,提高了系統業務科室及工作人員的政策水平,為正確履行職責奠定了基礎。10月,邀請洛陽市委黨校教授做了題為《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提高執行力》的專題報告,講解了當前形勢下怎樣搞好協調,怎樣搞好部門協作,怎樣提高執行力等內容,報告進一步統一了系統幹部職工思想,提高了系統幹部職工抓工作落實的能力。11月,為調動全系統幹部職工的學習積極性,制定下發了《建立學習型機關的通知》(伊國土[2010]113號),明確規定對通過自學取得國民教育系列學歷以及取得土地、礦產、法律等相關專業職稱的系統幹部職工,按照專科、本科的檔次給予一定標准補助。2010年,縣國土資源局有2人取得國家土地登記代理人專業資格,1人取得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證書,1個取得土地估價師專業資格。

【幫扶活動】2010年12月29日,積極響應伊川縣委、縣政府「送溫暖獻愛心活動」的號召,向伊川縣民政局捐款15650元。

【大事記】2010年3月31日19時20分,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國民煤業公司發生一起特別重大煤與瓦斯突出事故,造成44人死亡、4人下落不明,直接經濟損失2728.4萬元。

(侯曉輝)

閱讀全文

與偃師耕地轉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