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遵義會議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共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會議。它在極端危險的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達到成熟。
(1)遵義會議的成果擴展閱讀:
遵義會議是在緊急的戰爭形勢下召開的,沒有全面地討論政治路線方面的問題,而是集中地解決了黨內所面臨的最迫切的組織問題和軍事問題,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中國革命的航船終於有了一位能駕馭其進程的舵手!這些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中斷聯系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取得的,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
㈡ 遵義會議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是什麼
主要內容:
遵義會議作出的四條決定:
(1)毛澤東同志選為常委;
(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決議,委託常委審查後,發到支部中去討論;
(3)常委中再進行分工;
(4)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而周恩來同志是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
(5)肯定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
會議意義:
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把黨的路線轉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軌道上來。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2)遵義會議的成果擴展閱讀:
啟示:
遵義會議啟示我們,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與時俱進地提出和貫徹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我們黨的全部歷史表明,黨的理論和路線正確與否,是關系全局、決定一切的。黨要形成正確的理論和路線,關鍵在於深刻認識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深刻認識和掌握中國國情,並把兩者正確地統一於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之中。
中國黨過去的失敗,「都是指導上的失敗」,「而並不是工作上的失敗」。這是「過去歷史上我們最吃虧的地方」。這些話思想深刻、耐人尋味。這里所說的「指導上的失敗」,就是指黨在理論和路線上發生的錯誤。
遵義會議是我們黨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問題的會議,由此中國革命開始擺脫不真正了解中國情況的共產國際的干預和束縛而顯示出無窮的生命力。
㈢ 遵義會議最突出的貢獻是什麼
糾正左傾軍事錯誤路線,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㈣ 遵義會議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共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注意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它在極端危險的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是匯總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達到成熟。
㈤ 遵義會議召開的意義和影響
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共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會議。
它在極端危險的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達到成熟。
遵義會議是在緊急的戰爭形勢下召開的,沒有全面地討論政治路線方面的問題,而是集中地解決了黨內所面臨的最迫切的組織問題和軍事問題,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中國革命的航船終於有了一位能駕馭其進程的舵手!
這些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中斷聯系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取得的,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
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制定了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和軍事路線,屢遭挫折的紅軍從此有了從失敗走向勝利的保證。
會址簡介
遵義會議會址原為黔軍25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官邸,修建於30年代初。整個建築分主樓、跨院兩個部分。主樓為中西合璧,臨街有八間鋪面房,當年為房主經營醬醋及顏料紙張。
鋪面居中有一小牌樓,檐下懸掛著毛澤東1964年11月題寫的「遵義會議會址」六個字的黑漆金匾(此為毛澤東為全國革命紀念地唯一的題字)。
街面房連接主樓與跨院之間有一座青磚牌坊。牌坊上方用碎藍瓷鑲嵌著「慰廬」二字。牌坊的另一面有「慎篤」二字。遵義會議會址主樓坐北朝南,一樓一底,為曲尺形,磚木結構,歇山式屋頂,上蓋小青瓦。樓房有抱廈一圈,樓頂有一老虎窗。
樓層有走廊上,可以憑眺四圍蒼翠挺拔的群山,指點昔日紅軍二占遵義時與敵軍鏖戰地紅花崗,插旗山、玉屏山、鳳凰山諸峰。會址主樓上下的門窗,漆板栗色,所有窗牖均鑲嵌彩色玻璃。緊挨主樓的跨院純為木結構四合院,仍漆板栗色。
㈥ 遵義會議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什麼
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會議推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決定仍由中央軍委主要負責人朱德、周恩來指揮軍事,而周恩來為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會後,在行軍途中,根據會議精神,常委進行分工,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的責任。
(6)遵義會議的成果擴展閱讀
軍委設置前敵司令部,以朱德為司令員,毛澤東為政治委員,接著又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三人軍事指揮小組。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共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
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會議。它在極端危險的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
㈦ 紅軍長征取得了哪些成果
在整整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回和鍛煉答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紅軍長征的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長征是在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和反對了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在遵義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下取得勝利的。它充分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這種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她所領導的紅軍發展壯大的巨大精神力量,並給了全國人民以巨大的影響。中國工農紅軍的三大主力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先後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進行了戰略大轉移。長征勝利地跨越了12個省、總行程達2.5萬里以上。雖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據地,損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鍛煉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骨幹,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正當抗日戰爭的烽火即將在全國熊熊燃燒起來的時候,這三支主力紅軍為擔負起中國革命的新任務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聖職責而在西北會師,這無疑是一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
㈧ 遵義會議最大的成果是什麼
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很重要
㈨ 遵義會議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
一、主要內容
事實上確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
《中共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即遵義會議決議,後來在長征途中的扎西會議上通過。
陳雲手稿記載的遵義會議作出的四條決定:
(1)毛澤東同志選為常委;
(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決議,委託常委審查後,發到支部中去討論;
(3)常委中再進行分工;
(4)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而周恩來同志是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
(5)肯定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
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
二、歷史意義
舉世聞名的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的統治,從而使黨領導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戰爭轉危為安,轉敗為勝,大大加快了我國革命勝利發展的進程。
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這次會議初步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的歷史背景
1934年1月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以後,在中國共產黨和根據地的各項工作中,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得到更加變本加厲的推行。在這種錯誤領導下,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迫使紅軍放棄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
長征初期,「左」傾教條主義者從進攻中的冒險主義變成退卻中的逃跑主義,並且把戰略轉移變成搬家式的行動,使部隊的行軍速度非常緩慢,致使敵人有充分的時間調集兵力,對紅軍實行圍追堵截,紅軍在突圍過程中損失慘重。
為了擺脫尾追和堵擊的敵軍,毛澤東同志建議中央紅軍放棄去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企圖,改向敵軍力量薄弱的貴州挺進。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黔北重鎮遵義。
㈩ 【遵義會議】的成果是什麼
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黨生死攸關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