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信息計量成果

信息計量成果

發布時間:2021-06-25 11:14:32

A. 求助:資訊理論與編碼理論的最新發展動態及其成果

你的提問很有創意!!
有一個比知識更天然和更基礎的概念,這個概念便是信息。但信息如若沒有定義,則是個貧乏的概念,其他概念也不能據此得到表達和關聯。而信息流的運作層面,要比知識的獲取和傳播更為基本。因此,信息盡管也通過語言傳遞,但也只在由知覺傳遞,由記憶儲存。
量子理論與相對論是二十世紀物理學兩大支柱,也是二十世紀物理學所取得的最輝煌的成果。到1982年,Wotters和Zurek在《Nature》雜志上發表一篇短文,提出所謂的量子不可克隆定理:即一個未知的量子態不可能被完全精確復制。這個定理,雖然有人認為已經蘊涵在量子態疊加原理的最基本的量子力學原理之中,其實質是量子態疊加原理的一個重要推論,但筆者不完全同意這個結論;量子不可克隆定理給量子信息的提取設置的不可逾越的界限,以及「量子態不可克隆原理」指明環境的不可避免地破壞量子的相乾性,就已經能說明,克隆與不可克隆,其本質是介入傳統問題的新視角。而且量子不可克隆定理已經開始能應對來自信息世界和信息社會新的智力挑戰。
然而早在17世紀的科學革命,使哲學家將其注意力從可知客體的本質轉移到客體與認知主體之間的知識關系,隨後而來的信息社會的發展以及現在管理信息圈的工具、組織、信息圈數百萬人打發他們時間的語義環境的出現,信息已上升為一個基本概念,並突出了信息與計算科學的概念、方法和理論基礎。這是自人工智慧早期工作以來就很清楚的事。特別是1948年,申農(Shannon)指出通信的極限而奠定的資訊理論基礎;這個基礎最初出發點似乎非常簡單,但卻不簡單。申農定義的「信息」概念是,信息的最基本形式是某一事物的對與錯。
這個「對與錯」,和「克隆與不可克隆」 ,介入信息的視角是完全不同的,其本質是電腦(電子計算機)資訊理論。因為「對與錯」可以用一個二進制單位,或者說一個「比特」,以「1」或「0」的形式來表達。在這一過程中,申農有一個驚人的發現,通過信息編碼來對付各種形式的干擾,能將信息從一個地點傳送到另一個地點。目前, 關於電腦與信息研究,已經結出累累碩果,影響也日益廣泛,可以說,現在資訊理論研究的三個范疇:A. 狹義資訊理論;B. 一般資訊理論;C. 廣義資訊理論,其本質都屬於電腦資訊理論,即是可克隆的內容。
同時申農的定義,使信息成為人們對事物了解的不確定性的消除或減少。這也是從「對與錯」的角度下的定義,例如信源發出了某種情況的不了解的「對」的狀態,即消除了不定性;並且能用概率統計的數學方法,來度量為定性被消除的量的大小:如以H(x)為信息熵,是信源整體的平均不定度;而信息I(p)是從信宿角度代表收到信息後消除不定性的程度,所以它只不在信源發出的信息熵被信宿收到後才有意義。在排除干擾的理想情況下,信源發出的信號與信宿接收的信號一一對應,H(x)與I(p)二者相等。所以信息熵的公式也就是信息量的分式。當對數以2為底時,單位稱比特(bit),信息熵是l0g2=1比特。然而在熱力學中,熵是物質系統狀態的一個函數,它表示微觀粒子之間無規則的排列程度,即表示系統的紊亂度。這正如一個系統中的信息量是它的組織化程度的度量,一個系統的熵就是它的無組織程度的度量;即這一個正好是那一個的負數。這也說明信息與熵是一個相反的量,信息是負熵,它表示系統獲得後無序狀態的減少或消除,即消除不定性的大小。
然而,不管是語法信息、語義信息、語用信息;離散信息、連續信息;二元信息、多元信息;自然信息,社會信息,科技信息,文藝信息,經濟信息;前饋信息、反饋信息;真實信息、虛假信息;有用信息、無用信息;概率信息,突發信息,確定信息、模糊信息等,從應用、來源、載體分類來說多麼復雜,但它們具有的,1、可識別;2、可轉換;3、可傳遞;4、可加工處理;5、可多次利用(無損耗性);6、在流通中擴充;7、主客體二重性;8、可度量性;9.可存儲性;10.時效性;11.排序性等,都與「可克隆」的性質類似。特別是關於信息傳輸的有效性、可靠性、保密性和認證性研究中,例如信源熵的定義、量化,信源編碼、信道編碼、加密編碼、解密編碼,以及關於信息的計量、發送、傳遞、交換、接收和儲存等問題,更是屬於的電腦資訊理論的內容。
1956年,法國物理學家布里淵出版《科學與資訊理論》專著,從熱力學和生命等許多方面探討資訊理論,把熱力學熵與信息熵直接聯系起來,使熱力學中「麥克斯韋爾妖」的佯謬得以解釋。1964年,英國神經生理學家W.B.Ashby發表的《系統與信息》等文章,還把資訊理論推廣應用到生物學和神經生理學領域。這些研究,以及後來從經濟、管理和社會的各個部門對資訊理論的研究,使資訊理論遠遠地超越了申農原通信技術的領域。目前的哲學家、經濟學家、計算機和情報工作者以及普通老百姓,可以完全不理會電腦資訊理論中隱藏的「克隆」概念的認同,而且類似天氣預報信息,股價預測信息,謊報軍情信息、經濟信息等和信息價值的度量及優化,好似與電腦資訊理論的研究范圍和數學工具無關,比如有效市場理論中「股票價格反映公司所有公開的信息」的「信息」的用法,一些反對電腦資訊理論的專家認為,這是把公開的資料(文字數據)本身當作信息,實際上各人對資料理解的不同,信息(量)是不同的。因此,他們希望擴大信息的研究范圍和數學工具,但此追求其本質仍然是一個提高「克隆」或「對」質量的問題。

二、量子計算機資訊理論

量子計算機(量腦)和三旋理論的出現,也許能更從多方面揭開「信息」與「克隆」關系的謎底,為「信息」的本質提供更為清晰的圖象。因為量子計算機和電腦的原理是不相同的 。這個中的道理是,量子理論雖然把任何事物包括光、物質、能量甚至時間都看成是以大量的量子形式顯現的,並且這些量子是粒子和波的多種組合,以多種方式運動,但量子的拓撲幾何形狀抽象卻長期沒有統一。一種認為量子是質點,如類粒子模型;一種認為量子是能量環,如類圈體模型。電子計算機屬類粒子模型,因為它的微處理器是以大規模和超大規模半導體集成電路晶元為部件,這是以晶體能帶p-n結法則決定的電子集群粒子性為基礎得以開發的。而量子計算機則屬於類圈體模型,因為一台桌式量子計算機的基本元件如核磁共振分光計,它操縱的是量子的自旋,而類圈體模型最具有自旋操作的特色。類圈體的三旋即面旋、體旋、線旋不僅可以用作誇克的色動力學編碼,而且也可以用作量子計算邏輯門的建造。因為類圈體的三旋根據排列組合和不相容原理,可構成三代62種自旋狀態,並且為量子的波粒二相性能作更直觀的說明:在類圈體上任意作一個標記(類似密度波),由於存在三種自旋,那麼在類圈體的質心不作任何運動的情況下,觀察標記在時空中出現的次數是呈幾率波的,更不用說它的質心有平動和轉動的情況。這與量子行為同時處於多種狀態且能同時處理它的所有不同狀態是相通的。而這正是量子計算機開發的理論基礎,並且能提高計算速度。即由信息與電子計算科學(電腦)、信息與通信技術,引起的實踐與概念的轉換,正在導致一場大變革,然而電腦的信息革命卻誤導了人們,以為僅僅是電子計算機正面臨晶體管的尺寸縮小到常規微晶元的極限,顯示的量子行為的限制,才要求功能強大的量子計算機的。
並且,這也不是有的人認為的,量子計算機的研究范圍和數學工具,與電腦資訊理論並沒有本質的不同。例如,量子計算機利用量子行為能同時處於多種狀態且能同時處理它的所有不同狀態,類似打開一把有兩位的號碼鎖,在電子計算機中,一位的狀態由0或1規定,兩位就構成4種不同,即0與0,0與1,1與0,1與1。隨著計算過程的進行,數據位就能很有秩序地在眾多的邏輯門間移動,因此在電子計算機中可能需要進行4次嘗試才能打開的計算,在類似的一台由極少量的氯仿構成的兩位量子計算機中,一個量子位可同時以0和1的狀態存在,兩個量子位也構成類似的4種不同狀態,而量子位卻不需移動,要執行的程序被匯編成一系列的射頻脈沖,通過各種各樣的核磁共振操作把邏輯門帶到量子位那裡,該鎖只用一步就被打開。
當然,也有更多的人認為,不應低估接受「克隆與不可克隆」 範式,所要遇到的不可逾越的困難。然而,正是量子不可克隆的不可逾越,才能理解愛因斯坦關於「我不相信上帝在擲骰子」的話。因為筆者認為,愛因斯坦是從宏觀物質的清楚、精確的信息非常多,而不可克隆,說的對物質實體、實在、結構最為本質的看法。在這一點上,愛因斯坦和玻爾並沒有本質的分歧。不信,就看下面以「克隆與不可克隆」 範式,對微觀物質和宏觀物質作的對比分析研究。
1、由於事物能「一分為二」或有「雙重解」結構,例如物質可分為微觀物質和宏觀物質,我們也把信息「一分為二」,類似「實體」的信息,設叫「結構信息」;類似「關系」的信息,設叫「交換信息」,這僅是和「克隆與不可克隆」作的近似對應,即假設「交換信息」是「可克隆」的,而「結構信息」是「不可克隆」的。現以 「人」代表宏觀物質,以「量子」代表微觀物質,作對比分析研究。
2、從時序上來說,宏觀物質「結構信息」的「人」,只能從「活」到「死」,不能從「死」到「活」。這是非常清楚、精確的信息;因一個「人」的清楚、精確的信息非常多,這是不能作假的,所以這個真「人」「不可克隆」,即真品克隆就成了贗品。但宏觀物質「結構信息」的「人」的這種清楚、精確的信息雖然非常多,而類似發生從「活」到「死」的概率少,且類似相同信息發生的間隔大,所以是一種弱「不可克隆」。因此對「交換信息」的「人」,是可以克隆的,例如戲劇、電影,拌演真人的演員這種克隆「人」,就可以從「活」到「死」,也可以從「死」到「活」。其原因不光是改變了時序問題,而且還存在「速度」問題。從速度上來說,宏觀物質一般遠離「光速」,「結構信息」的「人」也遠離「光速」,因此「交換信息」的「人」容易「克隆」,而且這是一種強「克隆」。
3、再說微觀物質,由於存在不確定性原理,量子存在漲落,因此好似不清楚、精確的信息非常多,容易克隆,即如俗話說的:「畫鬼易,畫人難」,因為人,大家清楚,而鬼大家不清楚,可隨便畫。但事實上,從時序上來說,「結構信息」的「量子」不但能從「存在」到「消失」,而且也能從「消失」轉到「存在」,這些清楚、精確的信息非常多,因此「量子」克隆既難又不容易。其次,從速度上來說,微觀物質一般接近「光速」,「結構信息」的「量子」也接近「光速」,量子漲落的速度也接近「光速」,而且這種類似相同信息發生的間隔小,概率又多,因此「量子」是「不可克隆」的;而且這是一種強「不可克隆」。是否「交換信息」的「量子」也不可克隆的呢?這要取決於具體情況。否定隨機性的學者認為,隨機性並非無序性;在真正的無序系統中,小誤差會以幾何級數迅速發展,所以類似擲骰子的隨機或概率是由兩個原因引起的,一是像擲骰子一樣,人們不知道它的初始狀態;二是它的無序運動。
量子不可克隆為量子編碼的絕對安全性提供了基礎,但也存在概率誤差迅速發展的環節。這讓我國以郭光燦、段路明教授為首的科學家獨辟蹊徑,避開量子不可克隆的研究方向,提出了「量子概率克隆機」,這一理論隨後被國際許多著名的實驗室所證明,被譽為「段-郭概率克隆機」,他們推導出的最大概率克隆效率公式,被國際上稱為「段-郭界限」。其原理是,量子態在超輻射的條件下會發生集體效應,能在消相乾的環境下保持其相乾性,這一研究成果被國際學術界稱為「無消相乾子空間理論」。他們運用「無消相乾子空間理論」,在國際上首創了「量子避錯編碼原理」,從根本上解決了量子計算中的編碼錯誤造成的系統計算誤差問題。即這里「交換信息」的「量子」的克隆,是一種弱「克隆」。
4、綜合上述「信息」的「雙重解」結構,不管是強「不可克隆」,還是弱「不可克隆」,「結構信息」一般是「不可克隆」的。而不管是強「克隆」,還是弱「克隆」 ,「交換信息」一般是「克隆」的。而所謂的觀察、測量,其本質也是一個「克隆」問題。但量子計算機的計算本質,則不類似電腦是一個提高「克隆」質量的問題,而是一個把「不可克隆」的問題,轉化為一個可觀察、測量的「克隆」問題。

三、信息范型、結構信息、交換信息的定義

人類需要隨時獲取、傳遞、加工、利用信息,否則就不能生存。人類早期只是用語言和手勢直接進行通訊,交流信息。人們獲得信息的方式也是兩種;一種是直接的,即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耳聞、目睹、鼻嗅、口嘗、體觸等直接了解外界情況;一種是間接的,即通過語言、文字、信號……等等傳遞消息而獲得信息。人類的社會生活是不能離開信息的。人類不僅時刻需要從自然界獲得信息,而且人與人之間也需要進行通訊,交流信息。長期以來,人們對結構信息、交換信息和信息范型的認識都比較模糊,也眾說紛紜。現在通過對電腦資訊理論到量子計算機資訊理論的研究,已能對它們作出定義。
結構信息:觀察、測量的事物不管是強「不可克隆」,還是弱「不可克隆」,一般是指「不可克隆」的結構交換。
交換信息:觀察、測量的事物不管是能強「克隆」,還是弱「克隆」 ,一般是指能「克隆」的交換結構。
信息范型:指對信息作的「克隆與不可克隆」的「雙重解」分類,一般僅指結構信息和交換信息這兩類範式。
人們對於信息的了解,比對於物質和能量的了解晚,至今信息是什麼?尚未形成一個公認的、確切的定義。 英文信息一詞(Information)的含義是情報、資料、消息、報導、知識的意思。所以長期以來人們就把信息看作是消息的同義語,簡單地把信息定義為能夠帶來新內容、新知識的消息。但是後來發現信息的含義要比消息、情報的含義廣泛得多,不僅消息、情報是信息,指令、代碼、符號語言、文字等,一切含有內容的信號都是信息。有人還把消息、情報、信號、語言等等,都認為是信息的載體,而信息則是它們荷載著的內容。現何能定義信息范型、結構信息、交換信息等概念呢?其實,通過對電腦資訊理論到量子計算機資訊理論的研究,也提高了人們對信息是宇宙中除物質和能量外的第三個「要素」的認識,而且已經能給「信息」作出一個完整、全面的定義。
信息:是除物質和能量外包含時序與概率的第三個「要素」,既能包容「對與錯」,又能包容「克隆與不可克隆」的結構與交換。
這里,包容「對與錯」,就有「熵」的存在,也有不確定性的消除或減少。這里,包容「克隆與不可克隆」,就有「構成論」與「生成論」,或「物質實體」與「關系實在」,或「自在實體」與「現象實體」的存在,也有「顯析序」與「隱纏序」,或「現實世界」與「可能世界」的分辯。本文不準備對此作更的解釋,這里再以愛因斯坦針對玻爾的量子論的關於「我不相信上帝在擲骰子」的說法作些分析。這個跨世紀影響的爭論,讓半個多世紀以來的許多理論物理學家和哲學家,競相誤導和誇大愛因斯坦與玻爾之間的分歧。其實,從信息范型的「雙重解」看,愛因斯坦與玻爾之間沒有矛盾,他們倆人研究的都是「結構信息」,得出的研究成果也都是「交換信息」,只不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研究的是宏觀物質,玻爾的量子論研究的是微觀物質,其研究成果「交換信息」,宏觀物質與微觀物質在「克隆與不可克隆」方面有強和弱的差異,而20世紀只有電腦資訊理論而沒有量子計算機資訊理論,因此讓他們倆人討論了半天無結果。
1923年,M·玻恩向哥廷根科學院提交一封信,提名玻爾和愛因斯坦為該院外籍院士;他在玻爾的推薦中說:「他對我們這個時代的理論和實驗研究的影響,比任何其他物理學的影響都大」。過了40年,1963年,H·海森伯在一篇玻爾悼文中寫道:「玻爾對本世紀物理學家們的影響,比任何其他人的影響都更大,甚至比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影響也更大。」又過了40年,現在本文想說明的是,蓋爾曼在《誇克與美洲豹》一書的「量子力學的當代觀」這一章結語中說:「我們正在努力建構量子力學的現代詮釋的目的,是想終止尼爾斯·玻爾所說的時代。」這是從實數+虛數的「結構信息」角度來理解空間「描述長度」,是一種偏重實數的「交換信息」;從歷史求和的角度來理解,又是對「結構信息」虛數的依賴。但這都能用觀控相對界的眼孔三旋理論統一起來,從而有可能站在超越玻爾和愛因斯坦的高度作出量子力學新解釋,即不停留在愛因斯坦的「結構信息」的「不可克隆」范圍,強調要從玻爾的「不可克隆」高度進入歷史求和的「交換信息」層次。就這個意義上說,愛因斯坦的光速界面是立本,玻爾的二重互補是立標,愛因斯坦和玻爾的超前思想難道還有多大的矛盾嗎?

四、量子計算機資訊理論與三旋

有學者認為,由於量子力學向信息學科的滲透和拓展而重新熱鬧起來的有關「量子力學詮釋」的討論和研究,目前如果尚有100道物理難題的困擾,那麼比起其他99道物理難題來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以玻爾為代表的量子力學之間的協調在20世紀留給21世紀物理學的第一朵『烏雲』,就具體表現在「EPR實驗」和「薛定鍔貓佯謬」兩個問題上。如果中國人發明的環量子三旋理論,能夠在解釋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以及「EPR實驗」方面有所建樹,使量子力學擺脫EPR佯謬的折磨;但是它能否解除「薛定鍔貓佯謬」的折磨,也還要有所期待,因為三旋理論還沒有在解決「薛貓」佯謬方面做文章。即使類似《潘建偉教授的多粒子糾纏態隱形傳輸與三旋理論》一文,也不外乎是說明量子多粒子糾纏能「超光速」的傳輸並非是「超光速」。 而與「EPR實驗」問題相比,「薛定鍔貓佯謬」是量子資訊理論中的關鍵問題,也是研製「量子計算機」的理論基礎之一,三旋理論避開資訊理論,其意圖是否在為自己找突破口?因為三旋理論曾聲稱,解決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之間不協調的矛盾,出路是把信息看成宇宙的組成部分;全息理論是否真能革量子場論的命,還不得而知,但環量子及其三旋能部分革量子場論的命,其本質是拓撲學和微分幾何的環面與球面不同倫。
是的,如果在三旋理論不討論「薛定鍔貓佯謬」,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現在可以看到這個突破口,是資訊理論應分為電腦資訊理論和量子計算機資訊理論雙重解。三旋理論對波粒二象性和EPR佯謬的解釋,用的是電腦資訊理論,即用環量子的三旋就能解釋波粒二象性和EPR佯謬,這里涉及的結構信息、交換信息,只需「對與錯」的判斷;而對「薛定鍔貓佯謬」的解釋,卻要用到量子計算機資訊理論,即用環量子的三旋還不能直接解釋「薛定鍔貓佯謬」,這里涉及的結構信息、交換信息,還需要用「克隆與不可克隆」對環量子三旋作出的解釋。
眾所周知,球面和環面在拓撲上不一樣。也就是說:把球面拉拉扯扯,只要不破不粘上其它東西,它可以變大、變小、變長、變扁,但還是個球面,總也變不成環面;反過來,環面經過彈性變形之後也變不成球面。象球面和環面這兩種在拓撲上不同的曲面區別,深化了微觀物質「結構信息」的整體性觀念,通過三旋及轉座子方法,可以找到了一種基於對稱原理的嚴格數理性證明:①自旋:有轉點,能同時組織旋轉面,並能找到同時對稱的動點的旋轉。②自轉:有轉點,但不能同時組織旋轉面,也不能找到軌跡同時重復的旋轉。③轉動:可以沒有轉點,不能同時組織旋轉面,也不存在同時對稱的動點的旋轉。按以上定義,類似圈態的客體(簡稱類圈體)存在三種自旋:A、面旋:類圈體繞垂直於圈面的軸的旋轉;B、 體旋:類圈體繞圈面內的軸的旋轉;C、 線旋:類圈體繞圈體內中心圈線的旋轉。以上三種旋簡稱三旋。正是從嚴格的語義學出發,才證明類圈體整體的三旋是屬於自旋,而類圈體的部分(即轉座子)不是在作自旋,而僅是作自轉或轉動,即整體與部分是不同倫的。在類圈體表面用經線和緯線畫出網塊,即把類圈體分成環段,再把環段分成格,做成一種象魔方那樣能轉動的魔環器,這種網塊就是轉座子(即子系統)。任取一網塊都能在類圈體面上沿體內中心圈線作面旋;繞體內中心圈線作線旋;或隨同圈體整體作體旋。並且這三旋還可兩者、三者交叉組合運動。另外,轉座子還可在圈面局部地區作圓圈運動,即局部旋。與有26個轉座子54格面的魔方相比,同樣轉座子數和著色的魔環器旋轉,由於線旋時表面積還可變,就比魔方的4325億億余種圖案變化還要多得多。在這里,轉座子可以看成魔環器系統的子系統;反之,魔環器系統的子系統就是轉座子。在物質演變的各種層次,三旋現象都存在。微觀層次,環量子三旋「不可克隆」是顯然的。在宏觀層次,由於魔環器線旋時轉座子在內外的表面積要變化,也能證明類似的魔環器難製造,而「不可克隆」。
所以微觀層次環量子的三旋,本質上是一種量子計算機;三旋理論其本質也類似量子計算機是一個把「不可克隆」的問題,轉化為一個可觀察、測量的「克隆」問題。其結果支持以下兩個結論:第一,電腦人工智慧資訊理論,還不是成熟的範式。第二,量子計算機資訊理論的創新,與正統的物質和能量哲學達到了一種新的辨證。而由信息與量子計算科學和信息與電腦、通信技術引起的實踐與概念的轉換,正導致一場大變革,這便是所謂的「量子計算機革命」或「資訊理論轉向」。其中「克隆與不可克隆」的作用,就像特洛伊木馬,是把一種更具包容性的量子計算機的與信息的範式引入哲學的城堡。因此,像丘奇(Church)、申農、司馬賀(Simon)、圖靈、馮·諾依曼(Von Neumann)或維納(Wiener)這樣的思想家,基本上只被傳統的電腦資訊理論「對與錯」所承認。信息和量子計算機資源的利用,信息與量子計算科學和信息與量子通信技術,將是最發達的後工業社會使之不斷增氧的機器,信息社會因此還會迎來歷史上最快的技術增長,且成為新千年的一種象徵。。
量子計算機資訊理論為哲學提供的一套簡單而又令人難以置信的豐富觀念——新穎而又演變著的環量子三旋准備的主題、方法和模式,將為傳統的哲學活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這個意義上,克隆作為基礎性的信息設計,可以解釋和指導知識環境有目的的建構,並可以為當代社會的概念基礎提供系統性處理。它可以使人類理解世界並負責任地建構這個世界。顯而易見,從克隆的角度出發,可以對信息做出規定和立法,以及信息應如何適當地生成、處理、管理和利用,它將影響到我們處理新老人文科學的整個方式,引起人文科學體系湧入自然科學的結構信息、交換信息中去作實質性的創新。

B. 計算機信息計量單位

bit-位,是計算機系統中最小的信息存儲單位,其狀態只有0和1兩種 1 byte=8 bit 1 K=1024 byte 1 M=1024 K 1 G=1024 M

C. 計算機信息計量單位中的K代表的為什麼是210啊

K一般都代表1024,而計算機中信息是以二進制形式來存儲的,二進制的基是2,所以人們就想能不知能也找到一個與其他單位系統中的K相類似的單位前綴。
由於K是在十進制中使用,代表的是10的三次方而計算機中信息計量單位是二進制,基是2,沒有2的多少次方等於10的三次方,所以人們就找一個最接近於1000的2的10次方(道1024)來作為二進制計量單位中的K單位前綴。
(3)信息計量成果擴展閱讀:
1、優點
(1)數字裝置簡單可靠,所用元件少;
(2)只有兩個數碼0和1,因此它的每一位內數都可用任何具有兩個不同穩定狀態的元件來表示;
(3)基容本運算規則簡單,運算操作方便。
2、缺點
(1)用二進製表示一個數時,位數多。因此實際使用中多採用送入數字系統前用十進制,送入機器後再轉換成二進制數,讓數字系統進行運算,運算結束後再將二進制轉換為十進制供人們閱讀。
(2)二進制和十六進制的互相轉換比較重要。不過這二者的轉換卻不用計算,每個C,C++程序員都能做到看見二進制數,直接就能轉換為十六進制數,反之亦然。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計算機存儲單位
網路-二進制

D. 信息計量學的信息計量學的產生背景

信息計量學的產生絕非偶然,而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和科學環境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首先,信息計量學是在傳統文獻計量學及科學計量學的基礎上擴展和演變而成的。在情報學發展初期,正逢文獻計量學和科學計量學興起,其研究較活躍。一些早期情報學家把文獻計量學或科學計量學看成是自己耕耘的園地,進而形成了文獻計量學或科學計量學是「情報科學的特殊方法的綜合」的觀念。一些情報學家加入文獻計量學研究隊伍後,對文獻計量學的研究范圍、方法、模擬以及應用都進行了有益的擴展和研究,並取得了進展。其次,信息計量學是情報學發展的需要和必然產物。定量化研究一直是情報學發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趨勢之一。再者,一批傑出的學科帶頭人和骨幹力量推動了信息計量學的發展。從早期的布拉德福(Bradford)、洛特卡(Lotka)、普賴斯(Price)等人到後來的布魯克斯、加菲爾德(Garfield)等,都是數理功底扎實,運用定量方法得心應手的專家。他們長期致力於信息計量學的研究,發揮了學術帶頭人的重要作用。

E. 在哪裡可以查電子口岸電子數據信息計量單位

繫到財務就可以查到

F. 計算機輔助信息計量分析的主要方式有哪幾種

控制是在檢查基礎上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檢查的作用在於發現目標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找到目標偏差;而控制的作用在於通過反饋調節,採取控制手段,糾正目標偏差,使系統恢復到正常狀態,以保證目標的實現.
控制的基本過程主要有以下幾步:
1、 建立明確的控制標准.控制標準是工作成果的規范,是對工作成果進行計量的一些關鍵點.控制標准包括計劃指標、各類定額和有關的技術標准和管理標准.
2、 根據標准衡量目標實施的成效.通過目標檢查的反饋信息,把目標實施的實際結果同衡量標准進行比較,找出實際結果同衡量標準的偏差.並分析產生偏差的原因,以便找出消除偏差的措施.
3、 糾正實際結果同目標的偏差.根據產生偏差的原因,有針對性的採取措施,以糾正偏差,這是控制的重要工作.
以上三步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沒有標准就沒有控制的依據 ;沒有衡量成效、找出偏差,也就沒有控制的對象;沒有糾正偏差的措施,也就無法進行控制

G. 信息計量學在科學學研究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信息計量學在科學學研究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 :
1.研究科學發展特點;
2..研究科學結構;
3..研究科技史;
4..研究科技政策。

H. 試述文獻計量學,網路信息計量學,科學計量學和信息計量學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概念題 信息: 信息是被反映事物屬性的再現.信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由事物發出的消息、指令、數據等所包含的內容.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會產生信息. 文獻:用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技術手段記錄人類知識的一種載體,或理解為固化在一定物質載體上的知識. 檢索:是指對文獻資料的查找與獲得.檢索者利用檢索工具按照文獻編排的特點,採取一定的途徑、方法和步驟,將所需文獻資料查找出來,並加以利用. 搜索引擎:是指根據一定的策略、運用特定的計算機程序搜集互聯網上的信息,在對信息進行組織和處理後,為用戶提供檢索服務的系統. 檢索策略:就是在分析檢索提問的基礎上,確定檢索的資料庫、檢索的用詞,並明確檢索詞之間的邏輯關系和查找步驟的科學安排.檢索策略,就是在分析檢索提問的基礎上,確定檢索的資料庫、檢索的用詞,並明確檢索詞之間的邏輯關系和查找步驟的科學安排.簡答題 世界著名的三大檢索工具是什麼.簡要說明每個檢索工具包含的文獻類型? 世界著名的三大檢索工具是: SCI,即《科學引文索引》,是自然科學領域基礎理論學科方面的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資料庫.可以檢索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醫學、農業科學以及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等學科方面的重要學術成果信息. ISTP,即《科學技術會議錄索引》,主要收錄國際上著名的科技會議文獻.它所收錄的數據包括農業、環境科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物技術、醫學、工程、計算機科學、化學、物理學等學科. Ei,即《工程索引》,主要收錄工程技術領域的論文,數據覆蓋了核技術、生物工程、交通運輸、化學和工藝工程、照明和光學技術、農業工程和食品技術、計算機和數據處理、應用物理、電子和通信、控制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材料工程、石油、宇航、汽車工程等學科領域. 2、什麼是檢索工具,檢索工具應該具備哪幾個條件? 檢索工具是人們用來存儲、報道和查找文獻的工具. 檢索工具應具備如下條件: 必須詳細著錄文獻的外部特徵和內容特徵. 必須具有既定的檢索標識. 全部文獻必須根據標識系統地、科學地排列,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能夠提供多種檢索途徑. 何謂引文索引?引文索引的意義? 引文索引是利用文獻引證關系檢索相關文獻的索引. 引文索引多用於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及其他復雜課題的文獻檢索.通過引文分析,可以揭示一些重要科學發現之間的內在聯系,預測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向.引文分析得到的數據,還可以用於評價科技文獻的價值、科技人員及科研機構的工作成績和水平.引文分析技術為文獻計量學、科學計量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文摘型檢索工具的特點以及利用文摘型檢索工具的重要性是什麼? 文摘是簡明扼要地報道文獻內容的檢索工具,它不包括對原文的補充、解釋. 文摘是二次文獻的核心,檢索工具的主體.文摘可以深入揭示文獻內容,吸引讀者閱讀原文,節約科技人員閱讀文獻的時間和精力,便於決定對原文的取捨,為撰寫述評性文章提供重要參考資料.文摘還同時著錄文獻的部分特徵,如篇名、著者、文獻出處等. 常用的文獻檢索的方法是什麼,在實際中如何應用? 常用的檢索方法是: (1)順查法:按從遠到近的時間順序查找文獻信息的方法.一般用於重大課題核各學科發展史以及新興學科等方面的研究課題的全滿檢索. (2)倒查法:是一種逆時間順序由近及遠地回溯性查找文獻地方法,目的是獲取近期發表地最新文獻信息.是一般科研人員最常用地方法.在確認某項成果是否由創新時,也適合用倒查法. (3)抽查法:是針對某一學科內的課題,重點對某一時間段進行檢索,這種方法多用於寫專題調查報告. (4)追溯法:是利用已掌握文獻後面的參考文獻或引用文獻追蹤查找相關文獻的方法,也叫追蹤法或引文追溯法,具體檢查法有2種:一種是利用原始文獻新附的參考文獻追溯檢索;另一種是利用專門編制的引文索引進行追溯查找. (5)分段法:是將常用法(工具法)與追溯法交替使用的方法,也稱循環法或交替法. (6)瀏覽法:即對紙質型或電子文獻目次內容的瀏覽方法. 6、網路以其方便快捷和數據共享的優勢而成為獲取信息的首選途徑,這樣是否意味著它可以取代其它信息源?請說出你自己的理解. 目前網路信息源無法完全取代其它信息源.雖然網路信息源的信息量大,內容豐富,信息層次多,品種多樣,但是網路信息分布缺乏組織,分散無序.因此網路信息資源的選擇、搜集、管理和維護的難度大,所獲得的信息缺乏加工和組織,往往只是信息的堆積,而且其更新和消失往往無法預測,因此網路信息源有其局限性. 三、檢索題(根據學科不同任選二題,按照文獻檢索程序寫出詳細檢索過程和有題目和出處的檢索結果.)1、計算機網路故障管理系統的研究與實現(1)分析研究課題 計算機網路服務發生意外中斷是常見的,這種意外中斷在某些重要的時候可能會對社會或生產帶來很大的影響.但是,與單計算機系統不同的是,在大型計算機網路中,當發生失效故障時,往往不能輕易、具體地確定故障所在的准確位置,而需要相關技術上的支持.因此,需要有一個故障管理系統,科學地管理網路發生的所有故障,並記錄每個故障的產生及相關信息,最後確定並改正那些故障,保證網路能提供連續可靠的服務. 本課題主要是查找近幾年來有關該課題研究的情況.(2)制定檢索策略a.選擇檢索手段本課題的檢索手段以計算機檢索為主,同時將手工檢索與計算機檢索相結合.b.選擇檢索工具欲查找「計算機網路故障管理系統的研究與實現」方面的文獻,必須選用恰當的檢索工具.根據課題要求以及檢索工具收錄文獻源的情況,本課題選用綜合性檢索工具和數據.具體選用下列檢索工具和資料庫.《全國報刊索引》CNKI期刊全文資料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中文科技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會議論文資料庫中國學位論文資料庫中國專利資料庫(3)選擇檢索方法本課題主要為了獲取近年來國內外的研究情況,檢索方法選擇順查法和倒查法相結合.(4)選擇檢索途徑本課題的查找,可從分類和主題途徑進行檢索.a.分類途徑從課題分析可知,本課題的學科分類屬於建築結構.根據《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的類目設置,可選擇以下分類號作為檢索入口:G623.58 計算機TP393 計算機網路 b.主題途徑根據課題分析,可選用以下主題詞作為檢索入口:主題詞:計算機網路;網路管理;網路故障管理系統.(5)構造檢索式在計算機檢索系統中,各檢索詞通過邏輯組配關系確定運算方式.本課題的檢索可選擇以下邏輯運算制定檢索策略:網路 AND 故障管理正式檢索和結果 欲查找本課題的相關國內期刊論文信息,可選用《全國報刊索引》、CNKI期刊全文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全文資料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數字化期刊等檢索工具和資料庫. 基於數據融合和數據挖掘的網路故障管理系統/劉欽啟,馬玉祥,郝紅俠/《 微電子學與計算機 》-2006,23(6) 分布式網路故障管理系統實現技術研究/張強,陳琳,龔正虎/《 計算機工程與科學 》-2006,28(5) 基於智能移動代理技術的網路故障管理系統/王穎 /《華北電力大學學報 》-2006,33(3) 一種分布式網路故障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楊華春 趙懷勛 /《 計算機時代》-2006,(3) 基於分布式的網路故障管理系統的研究與實現/崔政/《現代電子技術》-2006,(2) 基於Web的網路故障管理系統的研究與實現/蔣凌雲 王汝傳/《光電技術應用》-2004,19(5) 獲取原文 根據文獻檢索提供的文獻出處獲取原文.對於全文型資料庫的檢索結果可以直接獲取原文.2、高等教育體制改革3、國民生產總值4、磁流變傳動技術及器件的研究(1)分析研究課題 本課題主要是查找近幾年來有關磁流變傳動技術及器件研究的情況.(2)制定檢索策略a.選擇檢索手段本課題的檢索手段以計算機檢索為主,同時將手工檢索與計算機檢索相結合.b.選擇檢索工具欲查找「磁流變傳動技術及器件的研究」方面的文獻,必須選用恰當的檢索工具.根據課題要求以及檢索工具收錄文獻源的情況,本課題選用綜合性檢索工具和數據.具體選用下列檢索工具和資料庫.《全國報刊索引》CNKI期刊全文資料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中文科技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會議論文資料庫中國學位論文資料庫中國專利資料庫(3)選擇檢索方法本課題主要為了獲取近年來國內外的研究情況,檢索方法選擇順查法和倒查法相結合.(4)選擇檢索途徑本課題的查找,可從分類和主題途徑進行檢索.a.分類途徑從課題分析可知,本課題的學科分類屬於建築結構.根據《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的類目設置,可選擇以下分類號作為檢索入口:TH13 機械零件及傳動裝置TM921 電力拖動(電氣傳動) b.主題途徑根據課題分析,可選用以下主題詞作為檢索入口:主題詞:磁流變;傳動.(5)構造檢索式在計算機檢索系統中,各檢索詞通過邏輯組配關系確定運算方式.本課題的檢索可選擇以下邏輯運算制定檢索策略:磁流變 AND 傳動正式檢索和結果 欲查找本課題的相關國內期刊論文信息,可選用《全國報刊索引》、CNKI期刊全文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全文資料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數字化期刊等檢索工具和資料庫. 磁流變傳動機構性能的試驗研究/黎文峰,黃宜堅/《 機械設計與研究 》-2007,23(2) 磁流變傳動機構的設計與研究/黎文峰,黃宜堅/《機械設計》-2006,23(10) 磁流變傳動裝置傳遞力矩分析與測試/馬久河, 呂建剛,張磊 /《磁性材料及器件》-2006,33(3) 圓筒式磁流變傳動機構的研究/黃豪彩,黃宜堅/《機械科學與技術(西安)》-2003,22(4) 獲取原文 根據文獻檢索提供的文獻出處獲取原文.對於全文型資料庫的檢索結果可以直接獲取原文.

I. 信息計量學三大定律

計量學中最重要的應用在文獻分布的三大定律——布萊德福定律(Bradford』s Law)、齊夫定律(Zipf』s Law)及洛卡定律(Lotka』s Law)。

布萊德福定律即是指文獻分散定律,其說明某一學科中少數的核心期刊,集中於該學科中大量的論文。
齊夫定律 可以表述為, 在自然語言的 語素庫 里, 一個單詞出現的頻率與它在頻率表裡的排名成 反比.
當兩種東西相遇時,必然有兩種結果.
一是一種東西留下了什麼.
二是一種東西帶走了什麼!
這就是著名的羅卡定律

閱讀全文

與信息計量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