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查詢學位證書的編號
登錄上學信網,點擊學歷信息,將學歷信息打開了之後,就可以看到學位證書的編號了。查詢方版法如下:
1、在瀏覽權器裡面輸入學信網,點擊官方網站進入。
注意事項:
登錄的用戶名是之前注冊學信網的時候登記的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或者是郵箱。
Ⅱ 學位證號和學歷證號都什麼號碼啊是學生證上面的號碼嗎
你好,學位證號和學歷證號指的是學位證書和學歷證書的編號,不是學生證的編號。可以這么理解,學生證是入學之後,學校就會統一製作發放的證件,二學位證書和學歷證書,是要在畢業時,符合畢業要求才能拿到的雙證,這兩個是不同的證書。
拓展資料
學信網-學歷查詢
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簡稱「學信網」)由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主辦。學信網依託中心建立的集高校招生、學籍學歷、畢業生就業和全國高校學生資助信息一體化的大型數據倉庫,開通「陽光高考」信息平台、學籍學歷信息管理平台、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全國高校學生資助信息管理平台、內地高校面向港澳台招生信息網等平台,開通學歷查詢系統、在線驗證系統、碩士研究生網上報名和錄取檢查系統、碩士研究生招生調劑服務系統、全國高校學生資助管理系統、學歷認證網上辦公系統等20餘個信息系統。
Ⅲ 學士學位證書編號怎麼查詢
學士學位證書編號查詢方法:
步驟一:打開瀏覽器,輸入網路搜索,點擊進入專;
步驟七:查詢操作完畢。
Ⅳ 學位證書編號的含義是什麼
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05年8月25日下發的《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於調整學位證書編號方式的通知》精神,學位證書編號方式調整如下:一、普通博士、碩士、學士學位證書(以下簡稱三級學位證書)編號調整為16位數:前五位為學位授予單位代碼;第六位為授予學位的級別,博士為2,碩士為3,學士為4;第七至第十位為授予學位的年份,如:2006年為2006;後六位為學位授予單位授予學位人員的順序號碼。
二、普通學士學位中的「雙學位」和「第二學位」證書,分別在第十一位用一個漢語拼音字母「S」和「E」加以區別,其餘與普通學士學位證書編號方式相同。總位數為16位。 三、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畢業生所獲學位證書,在起始位置加「C」,與普通學士學位證書加以區分,其後續編號為16位數。自考生所獲學位證書,第十一位用漢語拼音字母「Z」標明,其餘與成人學士學位相同。總位數為17位。 四、專業學位證書編號位置印有漢語拼音縮寫的「Z」字樣,其後續編號改為16位數。除第十一位根據不同專業學位用一個漢語拼音字母加以區別外,其餘與普通三級學位證書編號方式相同。具體字母為:
法律碩士(F)、教育碩士(Y)、工程碩士(C)、建築學碩士和學士(J)、農業推廣碩士(A)、獸醫博士和碩士(B)、臨床醫學博士和碩士(L)、口腔醫學博士和碩士(D)、公共衛生碩士(G)、公共管理碩士(E)、工商管理碩士(S)、工商管理碩士EMBA(I)、會計碩士(K) 五、攻讀兩課教師、中職教師、高校教師所獲取的碩士學位證書的編號,在起始位置用「Q」與其他學位證書加以區別,後續編號方式與普通碩士學位證書編號相同。
六、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人員所獲學位證書的編號,在起始位置用「T」與其他學位證書加以區分,後續編號方式與普通三級學位證書編號相同。總位數為17位。
七、來華留學人員所獲學位證書的編號,在起始位置用「L」與其他學位證書加以區分,後續編號方式與普通三級學位證書編號相同。總位數為17位。
Ⅳ 學位證編號查詢
畢業編號去掉中間一個05就是學位的
Ⅵ 學士學位證書編號如何查詢
現在很多學生的檔案資料都在學信網能夠查到,方法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在瀏覽器中專進入屬學信網,根據提示查詢就可以,具體步驟如下:
1、首先需要打開瀏覽器,搜索學信網。
注意事項:
1、登錄的用戶名是之前注冊學信網的時候登記的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或者是郵箱。
2、在進行學位證書編號查詢的時候,注意賬戶和密碼不要泄露。
3、可以使用微信、手機號登陸學信網。
4、在查詢時,不要隨意打開別的網站,一定要主要電腦的安全。
Ⅶ 關於學位證上的學位編號
學位號是要被記錄在案的,在網上都能查到,如果沒有學位證書,學位號當然沒有,學位號都是有規律的,一般都是學校代碼,專業代碼按順序排下來的,所以學位號不用編,沒有學位證書就沒有學位號
Ⅷ 怎麼查自己的畢業證和學位證編號
學士學位證書編號的查詢方式
(一)登入學信網
打開瀏覽器輸入「學信網」,進入頁面後登入賬號進行查詢;
(8)學位證書號碼擴展閱讀:
中國學位制
中國的學位制,嚴格說來是近代才開始建立的,但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已有類似今日學位制的涵義。隋煬帝大業三年(607)正式設進士科,實行以策取士,這是科舉取士的開始。唐代的科舉制度已經比較完備﹐而且科目繁多,武則天統治時期已有殿試。
宋代大體沿用唐制,以明經﹑進士兩科為最普遍,而考取最多者為進士科。由「道」(當時行政區劃的名稱)考試及格者稱「貢士」和「舉人」,送中央禮部考試﹐及格者稱「進士」,明代科舉制度尤為完備,省試取中者稱「舉人」;殿試取中者稱「進士」,前三名稱「狀元」﹑「榜眼」﹑「探花」。
清代科舉制度與此大致相同。
中國引進西方學位制始於20世紀30年代。1935年4月,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仿效英美等國的學位體制,制定並頒布了《學位授予法》,但並未能全部實施。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曾先後三次擬實施學位制度,但由於種種原因也一直未能真正實行。1980年2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3次會議正式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明確規定我國實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推行的三級學位制,並從1981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1982年6月我國的首批博士學位產生。至此,我國的學位制度才全面趨於完善和成熟。
現代中國的學士學位由國務院授權高等學校授予,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由國務院授予的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授予。
高等學校本科畢業生,成績優良,達到規定的學術水平者,授予學士學位;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歷的人員,通過碩士(博士)學位的課程考試和論文答辯,成績合格,達到規定的學術水平者,授予碩士(博士)學位。
授予學位的高等學校和科學研究機構,在學位評定委員會做出授予學位的決議後,發給學位獲得者相應的學位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