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華為研發的內容簡介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寒冬中,我國民營企業出現了關門倒閉的現象,社會上也出現了經濟轉型、走自主創新之路的呼聲。民營企業究竟還有沒有發展的前途?適合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道路究竟會是什麼樣子?在國際金融風暴之後,應該如何渡過危機?本書通過對華為公司自主研發、人才戰略、管理結構和競爭策略四個方面的詳細介紹,剖析了華為從初創、發展、壯大直到走向世界的深層次原因,並總結華為研發的經驗教訓。對於那些處於初創期和成長過程中的中小企業,以及掙扎在金融危機中的廣大民營企業,本書提供了很好的榜樣、思路和借鑒。
Ⅱ 上海華為主要從事哪方面的研發
上海華為,我覺得應該是深圳華為的辦事處吧。華為主要從事通信網路技術與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與銷售,專門為電信運營商提供光網路、固定網、移動網和增值業務領域的網路解決方案,是中國電信市場的主要供應商之一,並已成功進入全球電信市場。2003年,華為的銷售額為317億元人民幣,目前有員工22000多人。華為在全球建立了30多個分支機構,在美國達拉斯、印度班加羅爾、瑞典斯德爾摩、俄羅斯莫斯科以及中國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研究所。華為產品已經進入德國、西班牙、法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Ⅲ 華為公司的成就
為與榮耀雙品牌並駕齊驅,用戶忠誠度不斷提升,市場規模快速增長,華為(含榮耀)智能手機全年發貨1.53億台,全球份額突破10%,穩居全球前三,在中國 市場持續保持領先。
2017年,華為新推出的HUAWEI Mate10成為首款載入人工智慧晶元的手機,為消費者帶來了真正意義上的、足以稱為由AI主導的智能手機。
全球品牌知名度從81%提升至86%,海外消費者對華為品牌的考慮度大幅提升,較2016年同比增長100%,首次進入全球前三。
華為雲:構建開放可信的雲平台
2017年,新成立Cloud BU;截至2017年底,華為雲已上線14大類99個雲服務,以及製造、醫療、電商、車聯網、SAP、HPC、IoT等50多個解決方案。
正式發布EI(Enterprise Intelligence)企業智能,將華為多年來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積累、最佳實踐與企業應用場景相結合,為企業客戶提供一站式的人工智慧平台型服務。
持續構築開放、合作、共贏的雲生態,現已發展雲服務夥伴超過2,000家,包括4家同舟共濟合作夥伴。
2016年
華為支持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張網路的穩定運行,服務全球1/3以上的人口。
華為已在全球部署了超過60張4.5G網路;華為無線家庭寬頻解決方案(WTTx),覆蓋全球3,000萬家庭;華為在超過100個國家累計部署190多張移動承載網
Ⅳ 華為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都研究出了什麼讓人驚訝的技術
華為主要技術產業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通訊網路設備製造,包括數通、網通、基站通訊設備等;一個是個人消費產品自造,包括路由器、CPE、移動終端等產品。
與索尼共同研發感光元件,IMX600具有獨家的使用權;與徠卡共同研發拍照演算法,自家旗艦機型均通過徠卡認證,拍照技術領先;旗艦機型使用大容量的電池,支持40W的超級快充,並且提供反向充電技術。
Ⅳ 華為研發主要涉及那些技術
華為的產品主要涉及通信網路中的交換網路、傳輸網路、無線及有線固定接入網路和數據通信網路及無線終端產品,為世界各地通信運營商及專業網路擁有者提供硬體設備、軟體、服務和解決方案。
Ⅵ 華為研發的介紹
本書通過回顧華為公司和中國通訊產業的發展歷史,深刻地揭示了企業與人才、企業與政府、企業與對手這三組互動關系,並對人才應如何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企業;企業應如何自主創新打造核心競爭力;政府應如何正確扶持企業成長,推動產業發展等問題,提出了很多值得反思和借鑒的建議。 本書為企業家、廣大研發人員、政府管理人員、高校教師和研究人員、EMBA、MBA和研究生生等人群,提供了全面完整了解華為自主研發實戰經驗的精華讀本,也是廣大關心企業自主研發創新的社會讀者必讀參考書。
Ⅶ 如今華為取得了巨大成就,這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原因
華為是上個世紀90年代成立的,具體的日期其實是1987年的9月,當時的華為甚至不足20人,1988年才正式成為一家公司,當時他的注冊資本才2萬元,雖說當年算不少了,但是對於一家公司來說,只能說是小打小鬧的小作坊,但是如今華為卻發展成了擁有18萬員工的企業,並且年銷售額高達7000多億。當年他80%以上的員工學歷都不高,畢竟是上個世紀,但他如今的成功靠的就是這些人才,為何華為能找得到並且能留得住這些人才呢?其實是因為「狼性」。
如果各大企業能將這種激勵機制運用好,那麼就不會出現那麼多半瓶水咣當的學子了。更重要的是企業對於人才的包容性,例如華為對人才的包容性,不論國籍,不分貴賤,不崇學歷,只要願意與企業共進退,能在需要他的崗位上,發揮其重要作用,那麼就都能夠被華為所吸收。能夠讓人才享有到應有待遇並且舒心的工作,這些企業並不多見,所以華為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也值得廣大企業去學習和借鑒。
無論是華為,還是任何一家企業,成功的關鍵都在於能否留得住人。當然有一個具有領袖精神CEO也同樣重要,例如蘋果曾經的CEO喬布斯。
Ⅷ 華為的成果
我們都知道,阿里巴巴、網路、騰訊這些互聯網巨頭,背後其實是大量的外國資本,但華為不僅是一家百分之百的中國民營企業,還是一家沒有上市圈錢的公司,並已成為全球通信產業龍頭。
現狀:全球已經有超過20億人每天使用華為的設備通信,即使在4G技術領先的歐洲,華為也有過半的市佔率。它在150多個國家擁有5百多名客戶,營收7成來自海外!
下面是華為同BAT的營收對比:
華為2882億,騰訊789億,阿里708億,網路490.5億;華為超過BAT的總和800億;
在納稅方面,華為納稅337億,阿里納稅109億,網路22億,騰訊70多億,華為超過BAT的總和130億;
華為累積利潤、累積納稅均超過2000億!
在任正非眼中,搞金融的人光靠數字游戲就能賺進大筆財富,真正捲起袖子苦乾的人卻只能賺取微薄的工資,這是全世界最不合理的事。所以他堅決不讓華為上市,寧可選擇把利潤分享給員工。這造就了華為的向心力。
這一條,華為足以讓中國所有的企業無地自容,因為華為有1萬名博士,幾十名俄羅斯數學家。而中國的企業從來不注重研發,而是以短平快著稱。華為用它今天的成果向我們證明,只有靜下心來做研發企業才有長遠前途!
華為注重研發的最直接結果,是它已經擁有了3萬項專利技術,其中有4成是國際標准組織或歐美國家的專利。因此在100多家各種標准組織中擔任了主席、副主席、董事、各子工作組組長、報告人、技術編輯等至少90個職務。
如今,華為收完蘋果專利費後,甚至開始起訴三星!
去年華為向蘋果公司許可專利769件,蘋果公司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這意味華為開始向蘋果公司收取專利許可使用費。
華為在訴訟中要求三星公司就其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對華為進行賠償,這些知識產權包括涉及通信技術的高價值專利和三星手機使用的軟體。
華為是國之驕
Ⅸ 華為自創立以來成就有哪些啊,演講用謝謝
走上世界500強的舞台,現在的5g通信,在研發產品上面,華為是很捨得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華為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
Ⅹ 華為有哪些核心技術
華為有世界第一的電信技術,獨門的5G技術已超過美日,包括德意韓等22國已用華為5G技術,美日很多電信運營商都曾要用華為5G技術。
在主業電信設備之外,連手機這個以前的偏門華為今年也超越蘋果,銷量達到世界第二,而麒麟950/970/980晶元也超過了高通的845。
華為在電信,手機和晶元等技術都取得巨大突破,這才是華為令美恐懼的原因。
如果華為真如兩岸民右所說是完全靠進口美日技術加工產品的代工廠,那麼美製裁華為就簡單啦,直接如對中興那樣切斷供應就是,為何竟狗急跳牆,不顧自由市場不受政治干預原則,悍然干預市場,不但行政命令本國公司不得采購華為產品,還鼓動盟友都禁用華為產品?
這正說明華為擁有核心技術,不怕美日斷供,美正是因在技術上競爭不過華為才會惱羞成怒用非市場手段干預遏制華為。